初步设计变更说明

合集下载

设计变更证明书

设计变更证明书

设计变更证明书引言概述:设计变更证明书是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对原有设计进行修改或调整后所出具的一种证明文件。

它记录了设计变更的原因、内容以及对项目进展和成本的影响,以确保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计变更证明书的内容和格式。

一、设计变更的原因1.1 建设环境变化:例如项目周边环境的改变、法规政策的调整等,需要对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

1.2 技术要求变更: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或相关标准的更新,原有设计可能需要进行改进或优化。

1.3 项目需求变化:客户需求的变更或者项目目标的调整,可能导致设计方案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改。

二、设计变更的内容2.1 结构设计变更:包括建筑结构、桥梁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如增加或减少承重墙、改变梁柱布置等。

2.2 建筑外观设计变更:涉及建筑外立面、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变化,如更换外墙材料、调整建筑形态等。

2.3 设备系统设计变更:涉及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系统的调整,如更换设备型号、调整管线布置等。

三、设计变更对项目进展的影响3.1 工期变更:设计变更可能导致原有的工期计划需要进行调整,延长或缩短工期。

3.2 成本变更:设计变更会对项目造价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或减少。

3.3 资源调配变更:设计变更可能需要重新安排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

四、设计变更证明书的格式4.1 证明书标题:设计变更证明书应明确标注证明书的名称。

4.2 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设计单位等基本信息。

4.3 设计变更内容:详细描述设计变更的原因、内容和范围。

4.4 影响分析:对设计变更对项目进展和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4.5 相关文件附件:如设计变更的图纸、技术说明等附件,以便于审查和备案。

五、设计变更证明书的编制流程5.1 设计变更提出:由项目负责人或相关设计人员提出设计变更需求,并明确变更的原因和内容。

5.2 内部评审和审批:设计变更需经过内部评审和审批流程,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1、我们所做的各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全,造成内容简单、粗糙。

随着矿井技改工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工程与原设计出处较大,因此必须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

2、矿井开拓布局、各生产系统、各单项工程、安全设施、各类设备的选型以及各类计算等凡是与原设计不相符的都要由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的变更设计,变更设计要装订成册,并有各类变更图纸,要加盖设计部门公章。

3、将《矿井变更设计》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作为矿井验收的依据。

4、有关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要求请参考煤安监监察[ ]44号文第四条(红色)。

5、《矿井变更设计》及批复要在矿井单位工程质量认证之前完成。

附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44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从源头上严把安全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或批准)。

未经核准(或批准)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得受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业务。

二、合理界定项目类型,分级负责,共同做好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煤矿建设项目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新建项目,指在新开发井田内新设计建设的煤矿建设项目;扩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经过技术改造等手段,使得生产能力增加的煤矿建设项目;改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改变了煤矿原有主要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但没有增加生产能力的煤矿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增加井筒数目或者改变井筒功能的,扩大煤层开采范围的,矿井延伸水平开拓方式与原设计不一致的项目。

新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继续按照《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局令第6号)办理;改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局)或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分局)负责,具体办法由省局自行确定。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1、我们所做的各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全,造成内容简单、粗糙。

随着矿井技改工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工程与原设计出处较大,因此必须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

2、矿井开拓布局、各生产系统、各单项工程、安全设施、各类设备的选型以及各类计算等凡是与原设计不相符的都要由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的变更设计,变更设计要装订成册,并有各类变更图纸,要加盖设计部门公章。

3、将《矿井变更设计》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作为矿井验收的依据。

4、有关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要求请参考煤安监监察[2007]44号文第四条(红色)。

5、《矿井变更设计》及批复要在矿井单位工程质量认证之前完成。

附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7〕44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从源头上严把安全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或批准)。

未经核准(或批准)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得受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业务。

二、合理界定项目类型,分级负责,共同做好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煤矿建设项目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新建项目,指在新开发井田内新设计建设的煤矿建设项目;扩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使得生产能力增加的煤矿建设项目;改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改变了煤矿原有主要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但没有增加生产能力的煤矿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增加井筒数目或者改变井筒功能的,扩大煤层开采范围的,矿井延伸水平开拓方式与原设计不一致的项目。

新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继续按照《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局令第6号)办理;改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局)或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分局)负责,具体办法由省局自行确定。

变更初步设计请示模板初步设计审查的请示

变更初步设计请示模板初步设计审查的请示

变更初步设计请示模板初步设计审查的请示
[公司名称/部门名称]
[日期]
[相关部门/人员名称]
[职位/部门名称]
[公司名称]
[地址]
主题: 变更初步设计请示
尊敬的[相关部门/人员名称],
我代表[公司名称/部门名称],谨向贵部门提交初步设计的变更请示,并请求进行审查和批准。

根据项目[项目名称]的进展,我们在进行初步设计阶段时,经过仔细评估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需要进行修改或调整的地方。

这些变更旨在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并提供更好的效果和功能。

请注意,我们已经考虑了变更对项目进度、成本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影响,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计划。

我们相信这些变更是合理且必要的,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实施率。

附上的文档中详细列出了需要变更的方面,并提供了相关的说明和理由。

我们希望贵部门能够审查并提供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您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沟通,我们将非常愿意安排会议或其他形式的交流来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尽快得到您的审批,以便我们能够及时更新初步设计并继续项目的进展。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和合作。

此致,
[您的姓名]
[职位]
[公司名称]。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范文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范文

关于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的几点说明1、我们所做的各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全,造成内容简单、粗糙。

随着矿井技改工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工程与原设计出处较大,因此必须对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变更。

2、矿井开拓布局、各生产系统、各单项工程、安全设施、各类设备的选型以及各类计算等凡是与原设计不相符的都要由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的变更设计,变更设计要装订成册,并有各类变更图纸,要加盖设计部门公章。

3、将《矿井变更设计》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作为矿井验收的依据。

4、有关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要求请参考煤安监监察[2007]44号文第四条(红色)。

5、《矿井变更设计》及批复要在矿井单位工程质量认证之前完成。

附件: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7〕44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从源头上严把安全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或批准)。

未经核准(或批准)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不得受理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业务。

二、合理界定项目类型,分级负责,共同做好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

煤矿建设项目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新建项目,指在新开发井田内新设计建设的煤矿建设项目;扩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使得生产能力增加的煤矿建设项目;改建项目,指现有合法生产煤矿改变了煤矿原有主要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但没有增加生产能力的煤矿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增加井筒数目或者改变井筒功能的,扩大煤层开采范围的,矿井延伸水平开拓方式与原设计不一致的项目。

新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继续按照《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局令第6号)办理;改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工作,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局)或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分局)负责,具体办法由省局自行确定。

煤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变更说明模版

煤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变更说明模版

富源县00000有限责任公司00000机械化改造项目(30万t/a)设计变更说明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2019年5月富源县墨红00000有限责任公司00000机械化改造项目(30万t/a)设计变更说明富源县墨红00000有限责任公司00000机械化改造项目初步设计及安全设施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审查。

00000于2015年4月29日取得该建设项目的开工备案回执。

在施工前,煤矿组织了安全、生产、技术、通风、运输等相关科室人员对两设计进行了学习;在施工中,煤矿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组织施工。

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矿井实际地质情况及设备设施采购、安装等与原设计部分不相符,煤矿以申请变更函向我院提出部分设备设施、巷道布置内容的变更。

一、采掘系统及设备1、原设计:回风斜井井口坐标X=2818988.250,Y=35421184.976,Z=+1875.0。

变更原因及内容:煤矿当时提供的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统,与实际使用的1980西安坐标系统,因坐标系统导致坐标误差。

变更结论:变更后回风斜井井口坐标X=28189937.237,Y=35421103.011,Z=+1875.0,同意变更。

2、原设计:文本中主斜井井筒长度为687m,图纸中主斜井井筒长度为330m。

变更原因及内容:图文不一致,经校核,文本中主斜井井筒长度应为330m。

变更结论:同意变更。

3、原设计:采煤工作面选用MG160/390-WD型无链电牵引采煤机,技术参数为:采高范围1.3~3.0m;截深0.8m;煤层倾角≤35°;滚筒直径Φ1400mm;滚筒转速46r/min;摇臂长度1700mm;摇臂摆动中心距5169mm;牵引力410KN;牵引速度0~7m/min,牵引方式为电牵引;机面高度1100mm;最小卧底量130、205、305mm;灭尘方式为内外喷雾;装机功率2×160+2×30+11KW;电压:1140V;机重:27t。

矿山设计变更

矿山设计变更

XX有限公司地下开采初步设计变更说明目录1设计变更工程项目 (1)2矿区现状及设计变更原因 (1)3变更内容 (1)3.1提升斜井、回风井互换 (1)3.2首采工作面变更 (2)3.3提升系统校核 (3)3.4通风系统校核 (8)附件1.《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2.《采矿许可证证号》(证号:XXXXXXXX);3.安全设施设计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图1.XX有限公司地形地质及矿区范围图2.XX有限公司总平面布置图3.XX有限公司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4.XX有限公司开拓系统垂直纵投影图5.XX有限公司六大系统图6.XX有限公司避灾路线图7.XX有限公司排水系统图8.XX有限公司提升运输系统图9.XX有限公司通风系统图1设计变更工程项目XX有限公司初步设计进行到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发生变化,现需要对以下各项设计内容进行变更。

①提升斜井、回风井互换;②首采工作面变更;③提升系统校核;④通风系统校核。

2矿区现状及设计变更原因XX有限公司为扩建地下矿山,将原生产规模由原XX万吨/年提升至XX万吨/年。

XXX年X月委托XXXXXX有限公司编制了《XX 有限公司地下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并已通过了原辽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专家组的审查。

该矿原有提升运输系统采用斜井、盲斜井提升。

初步设计仍采用原有提升运输系统。

进入基建期后,发现原有提升运输系统存在弊端:①斜井、盲斜井倒段提升;②水平巷道运输距离远。

原有回风井与最低生产水平(+XXm)运输巷道连通,原有回风井作为提升井更为合理。

所以企业委托我院进行本次设计变更。

3变更内容3.1提升斜井、回风井互换该矿原有提升运输系统采用斜井、盲斜井提升。

初步设计仍采用原有提升运输系统。

进入基建期后,发现原有提升运输系统存在弊端:①斜井、盲斜井倒段提升;②水平巷道运输距离远。

原有回风井与最低生产水平(+XXm)运输巷道连通,原有回风井作为提升井更为合理。

林业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方案

林业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方案

林业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方案一、前言林业工程是指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提高森林生产力,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初步设计是指在林业工程规划的初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规划的基本布局和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确定。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初步设计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变更,以适应实际需求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旨在对林业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二、变更方案的背景林业工程初步设计主要包括林地利用规划、森林资源评价、伐区规划、园林设计、采伐道路设计等内容。

但是,由于林业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设计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变更。

变更方案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变化。

林地资源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初步设计方案的调整。

2.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林地资源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初步设计方案的调整。

3.施工实际情况变化。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施工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初步设计方案。

4.政策法规变化。

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初步设计方案的调整。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初步设计进行相应的变更。

三、变更方案的内容1.林地利用规划的调整林地利用规划是林业工程初步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和布局。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有时需要对林地利用规划进行调整。

比如,在一些地方,由于森林资源的枯竭或者环境污染等原因,需要重新规划林地的利用方式;或者在一些地方,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需要对林地进行新的利用规划。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更。

2.森林资源评价的修订森林资源评价是林业工程初步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对林地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开发、保护和管理的重点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天渊建材有限公司
关于《初步设计》设计中粉煤灰回采方法变更的
说明
《初步设计》第3章 湿灰库内粉煤灰回采方案
3.6 回采方法
进行回采过程工中,应严格按照勘查报告深度回采,坝体后侧预留50m保护区,保证坝体不被破坏,坝底预留保护层,杜绝破坏尾矿坝底部防渗层以及周围边坡的现象发生,并定期对坝体进行变形观测,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坝区微地貌属山前沟谷地貌,沟谷总体走向为东西向,受到粉煤灰沉积填充,现坝面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内东北方向有高度4.0m山包出露,坝内灰面平均标高约1600m(1956年黄海高程系),坝底地形起伏较大,坝底平均标高约1590m。

由于湿灰库坝内的粉煤灰为电厂废渣,属松散物料,系逐年排弃沉积填充形成,稳定性较好,上部无覆盖层,故剥离量为0,适于采用露天回采,故本次设计确定的回采方式为露天回采。

露天回采底部标高为1590m。

首采工作面为1600m水平。

按照以上情况,根据国家《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和坝区实际,本设计主要对库区坝内的粉煤灰进行回采设计,设计该露天采场为自上而下、水平分层台阶式回采方法。

祥见附图《移交生产时工作面系统布置平面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库区坝内粉煤灰回采主要生产工艺过程为:
坝内粉煤灰→挖掘机或装载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深加工厂区破碎站卸料平台。

3.7 采场布置的技术参数
3.7.1露天回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本设计生产规模为50万吨/年,在圈定露天回采境界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基建投资,降低生产剥采比,并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露天回采底部标高为1590m。

根据最终境界选择方法和给定的技术经济参数,根据开拓运输系统的要求,人工进行修整和调整后,形成本次设计的露天回采最终边界。

祥见附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3.7.2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采场最终边坡角取决于岩石的稳定性和回采最终边坡角。

由于湿灰库坝内的粉煤灰为电厂废渣,属松散物料,系逐年排弃沉积填充形成,稳定性较好,回采深度由1600m至1590m标高,即:回采最终边坡高度为10m。

为确保最终边坡的安全稳定,本次设计除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外,又参照其他类似建设项目经验,采用类比法,确定的回采最终边坡角为45°。

祥见附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3.7.3采区布置和回采顺序
由于坝面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胝,坝内灰面平均标高
约1600m,坝底平均标高约1590m,所以推进方式由上部台阶先行回采,采至上部台阶的全宽后,再进行第二个台阶回采,按台阶顺序依次推进。

分层台阶高度确定为5m,每个台阶回采结束后留设安全平台,安全平台宽度6m。

在采顺序:在实际回采过程中,设计以1#坝排水道轴线为采区分界线,将整个采区分为一采区、二采区,一采区分为101、102、103、104、105五个作业面;二采区分为201、202、203、204、205五个作业面。

回采顺序以采区分界线自东向西,首先回采101和201作业面,回采完毕后,再回采102和202作业面,依次类推。

设计的回采深度为1600m~1590m,即:回采深度为10m,故设计采场分2个台阶,即:1600m~1595m、1595m~1590m台阶。

台阶高度均为5m,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为40m,最小工作线长度为60m。

回采台阶坡面角为60°。

祥见附图《移交生产时工作面系统布置平面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回采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台阶高度10m
台阶坡面角为60°
安全平台宽6m
最终边坡角45°
运输道路宽6m
最小转弯半径20m
最小工作平台宽度40m
最小工作线长度60m。

根据以上设计,甘肃省天渊建材有限公司在湿灰库布置试回采工作面时发现,坝内粉煤灰为逐年排弃沉积填充形成,下部湿灰脱水不太好,3米以下湿灰的含水量较大,挖掘机采挖起时呈泥状。

根据回采现场情况来看,3米以下湿灰如果不经过较长时间的风干凉晒,挖掘机和运灰汽车根本无法进入下台阶回采运输。

因此,根据甘肃省天渊建材有限公司粉煤灰回采现场实际情况,粉煤灰回采方法变更如下:
3.6 回采方法(变更后)
进行回采过程工中,应严格按照勘查报告深度回采,坝体后侧预留50m保护区,保证坝体不被破坏,坝底预留保护层,杜绝破坏尾矿坝底部防渗层以及周围边坡的现象发生,并定期对坝体进行变形观测,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坝区微地貌属山前沟谷地貌,沟谷总体走向为东西向,受到粉煤灰沉积填充,现坝面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内东北方向有高度4.0m山包出露,坝内灰面平均标高约1600m(1956年黄海高程系),坝底地形起伏较大,坝底平均标高约1590m。

由于湿灰库坝内的粉煤灰为电厂废渣,属松散物料,系逐年排弃沉积填充形成,稳定性较好,上部无覆盖层,故剥离量为0,适于采用露天回采,故本次设计确定的回采方式为露天回采。

露天回采底部标高为1590m。

首采工作面为1600m水平。

按照以上情况,根据国家《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和坝区实际,本设计主要对库区坝内的粉煤灰进行回采设计,设计该露天采场为自上而下、水平分层回采方法。

祥见附图《移交生产时工作面系统布置平面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库区坝内粉煤灰回采主要生产工艺过程为:
坝内粉煤灰→挖掘机或装载机铲装→自卸汽车运输→深加工厂区破碎站卸料平台。

3.7采场布置的技术参数(变更后)
3.7.1露天回采境界确定的原则
本设计生产规模为50万吨/年,在圈定露天回采境界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基建投资,降低生产剥采比,并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露天回采底部标高为1590m。

根据最终境界选择方法和给定的技术经济参数,根据开拓运输系统的要求,人工进行修整和调整后,形成本次设计的露天回采最终边界。

祥见附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3.7.2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采场最终边坡角取决于岩石的稳定性和回采最终边坡角。

由于湿灰库坝内的粉煤灰为电厂废渣,属松散物料,系逐年排弃沉积填充形成,稳定性较好,回采深度由1600m至1590m标高,即:回采最终边坡度为10m。

为确保最终边坡的安全稳定,本次设计除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外,又参照其他类似建设项目经验,采用类比法,确定的回采最终边坡角为45°。

祥见附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3.7.3采区布置和回采顺序
由于坝面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胝,坝内灰面平均标高约1600m,坝底平均标高约1590m,所以推进方式由上部第一分层先行回采,采至上部第一分层的全宽后,再进行第二分层回采,按分层顺序依次推进。

分层高度确定为3.3m,每个分层回采结束后留设安全平台,安全平台宽度3m。

回采顺序:在实际回采过程中,设计以1#坝排水道轴线为采区分界
线,将整个采区分为一采区、二采区,一采区分为101、102、103、104、105五个作业面;二采区分为201、202、203、204、205五个作业面。

回采顺序以采区分界线自东向西,首先回采101和201作业面,回采完毕后,再回采102和202作业面,依次类推。

设计的回采深度为1600m~1590m,即:回采深度为10m,故设计采场分3个分层,即:1600m~1596.7m、1596.7m~1593.4m、1593.4m ~1590m,分层高度均为3.3m,最小工作面宽度为30m,最大工作面长度为工作面走向长。

回采分层坡面角为60°。

祥见附图《移交生产时工作面系统布置平面图》、《湿灰库回采终了平面图》和《湿灰库回采终了2-2′剖面图》。

回采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分层高度3.3m
分层坡面角为60°
安全平台宽3m
最终边坡角45°
运输道路宽6m
最小转弯半径20m
最小工作面宽度30m
最大工作线长度为工作面走向长。

2015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