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干细胞综述

合集下载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资料整理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资料整理

1脐带血干细胞在现阶段,脐带血之所以能够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与其含有丰富的HSCs/HPCs 直接相关。

除这些造血干/祖细胞外,其中还存在其他多种干/祖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非限制性体干细胞(unrestricted somatic stem cells, USSCs)等,在这一部分将以HSCs/HPCs为重点一一进行讨论。

1.1造血干/祖细胞(HSCs/HPCs)HSCs 要具有两个基本特性:(1)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或自我复制能力,这样可以保持干细胞数量恒定;(2)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及成熟血细胞的能力,这是HSCs 生命意义的体现。

HSCs 常以CD34为标记区分为CD34+ 细胞群和CD34- 细胞群,其中CD34+ 细胞群占95% 以上,而CD34- 细胞群不到5%,通常所说的HSCs 指的就是CD34+ 细胞群。

造HSCs/HPCs 是脐带血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干/ 祖细胞,这也是目前脐带血临床应用的细胞基础。

在数量上,CD34+ 细胞所占比例与骨髓相似,高于外周血,约占有核细胞的1%~3%[2]。

但在质量上,脐血CD34+ 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中的CD34+CD45+ 细胞明显高于骨髓,CD34+ CD38- 和CD34+ CD33- 细胞在脐带血中CD34+ 细胞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骨髓,而且脐带血CD34+ CD38- 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高于骨髓[3]。

存在于脐带血CD34+ CD38- 细胞群中的人SCID小鼠再植细胞(SCID repopulating cell, SRC)的浓度约为1/600,远高于成人骨髓和细胞因子动员后的外周血[4]。

此外,脐带血中HSC/HPC 的含量及增殖能力(CFU-GM, BFU-E, CFU-GEMM)也均高于骨髓[5]。

干细胞和脐带血的介绍

干细胞和脐带血的介绍
自體 vs 異體
那裏有間質幹細胞
骨髓Bone marrow 血液Blood 脂肪Adipose tissue 胎兒組織 (胎盤,羊水,臍帶) 胎帶血Cord blood
什麼是臍帶血/臍帶 ?
胎帶的Wharton’s jelly
間質細胞的特點
自我增生和能分化為許多的組織Pluripotent-self renewal and wide differentiation into multiple lineages
胚胎中的胚胎幹細胞 內部細胞團的細胞為多能性的,也就是它們可以分化產 生各種不同形態的細胞
成體幹細胞 *目前發現到成體幹細胞的組織,包括骨髓、周邊血 液、大腦、脊椎、牙髓腔、血管、骨骼肌、皮膚上 皮、消化器官的表皮、眼角膜、視網膜、肝臟、 脾臟及大腿骨等 * 多向性幹細胞,其所能分化的細胞及組織種類較胚 胎幹細胞少 * 目前研究中的成體幹細胞種類主要為造血幹細胞
能和別的組織嵌合Can be incorporated direct into other tissues
低抗原性Low immunogenicity 能抑制淋巴球(suppress alloreactive T cell response)
間質細胞的臨床應用
骨骼修復Repair of skeletal tissues 心臟修復Myocardial repair 腦和脊椎的修復CNS or spinal injury 加速骨髓移植的復原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幹細胞的種類
依來源分類: 成體幹細胞
胚胎幹細胞
依分化潛力分類:
萬能幹細胞 多能幹細胞 單能幹細胞
幹細胞來源
胚體:胚幹細胞 胎兒的原始性腺:生殖幹細胞 成體:成體幹細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0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领域
医学研究
01
02
03
细胞分化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 向分化能力,可以用于研 究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过程。
药物筛选
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 行药物筛选,可以更准确 地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效 果和安全性。
疾病模型建立
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 以建立各种疾病模型,为 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有 力工具。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 ,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 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 茨海默病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0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不断优化,使得细胞产量和活性得到提高。
透明度与公开性
加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 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对称 和误导。
应对争议与挑战
积极应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 用中出现的争议和挑战,促进科技健 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前景
1 2 3
高效分离与扩增技术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的分离和扩增技术将更加高效,提高细胞产量 和纯度,降低成本。
性得到验证。
针对特定疾病的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为临床应
用提供更多选择。
技术创新与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的引入,使得脐 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改造成 为可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定制 化解决方案。
微载体、微囊泡等新型细胞培 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脐带间 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效率和 活性。
开发出新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载体和注射方法,降低治疗 难度,提高治疗效果。

脐带血干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 • • •
(1)脐血淋巴细胞绝对数比成人外周血高2~3倍,但其表型 及免疫功能均不成熟。CD 3+ 细胞数低于成人,且具有异质性。 抑制活性占优势,产生细胞因子较少。 (2)HLA-DR表达明显低于成人,Ⅰ类抗原表达也不足。 (3)脐血缺乏致敏T细胞,对HLA不合抗原易产生耐受。而成 人T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随抗原刺激的次数增多而逐渐增高。B淋 巴细胞百分率高于成人,其分化成浆细胞的能力较差。 (4)脐血中含有NK和LAK细胞作用的细胞。鉴于以上淋巴细 胞免疫不成熟的特点,可以推测脐血移植与骨髓移植后相比,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的发 生率低,程度轻。
干细 脐带 干细 冻
1.配置防冻液: 1.配置防冻液: 在冰浴中配置防冻液,右旋糖酐和DMSO按1 :1的比例混合,先加右旋糖酐后加DMSO, 在冰浴中配置防冻液,右旋糖酐和DMSO按 的比例混合,先加右旋糖酐后加DMSO, 配好后冰浴放置20分钟。 配好后冰浴放置20分钟。 2.将分离后脐带血细胞转移袋用冰袋预冷10分钟。 2.将分离后脐带血细胞转移袋用冰袋预冷10分钟。 3.按防冻液:分离后脐带血=1:4的体积比,用注射器吸取防冻液,缓慢加入预冷的脐带 3.按防冻液:分离后脐带血=1: 血袋中,边加边轻轻的摇匀。 4.用50ml注射器吸取已加入防冻液的脐带血细胞,将其移到冷冻袋中,并将冷冻袋中的 4.用50ml注射器吸取已加入防冻液的脐带血细胞,将其移到冷冻袋中,并将冷冻袋中的 空气全部排出,要求在2 空气全部排出,要求在2分钟内完成。 5.放入程控将温盒中,放-86℃冰箱。 5.放入程控将温盒中,放-86℃ 6.1~3天后放入冻存盒中,储存入液氮储存罐。 6.1~3天后放入冻存盒中,储存入液氮储存罐。
干细 脐带 干细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科 罕 投 不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 1 . 内蒙古 医科 大 学研 究生 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 特
杰 ,郭 妍 妍
呼和 浩特 0 1 0 0 5 0 )
0 1 0 0 5 9 ;2 . 内蒙古 医科 大 学附属 医 院儿科 ,内蒙 古

要:本文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的生物学特征出发,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和价值进行 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

脊髓逐步再生。截至 目前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大脑和脊位损 伤 、肌萎缩性 ( 脊髓) 侧索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脑梗塞和慢性进行性 舞蹈病等多种疾病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3 ] 。 第二, 自身代谢缺陷性疾病的临床 治疗 。现阶段 ,白细 胞黏着缺 乏症、骨硬化病 ( 骨质石化病)、L e s c h— N y h a n疾病、L a n g e r h a n细 胞组织细胞增生症、K r a b b e疾病 (婴儿遗传性脑 白质萎缩) 、遗传性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着症、H u n t e r 综合征、H u n l e r 综合征 、G u n t e r 疾病、G a u c h e r 疾病 、家族性噬红细胞性淋 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先天 性角化不 良、巴尔 一 淋巴球综合症 、淀粉样变性和脑白质 肾上腺营 养不 良症等 自身代谢缺陷性疾病均首选脐血造 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 [ 4 ] 。 第三,免疫缺陷性疾病 的临床治疗。现阶段,W i s k o t t— A l d r i c h 症候、x 一 性连锁性淋巴组织增生疾病 ( K L P ) 、严重性联合免疫缺陷 疾病 ( S C I D s ) 、慢性肉芽肿疾病 ( C G D ) 和腺嘌呤去氨酵素缺乏 ( A D A ) 等 免疫缺陷方面疾病均首选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 [ 5 ] 。 第 四,血液 系统疾病 的临床治疗 。现阶段 ,K o s t m a n n 综合征 、 F a n c o n i 贫血 、E v a n 综合征、B l a c k f a n— D i a m o n d贫血、地中海性贫 血 、镰状细胞性贫血 、先天性血球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 细胞缺乏性血小板减少症 ( A M T ) 、淋 巴瘤和急慢性 白血病等血液系统 疾病患者也比较常用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 [ 6 ] 。

人脐带血来源的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前景

人脐带血来源的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前景

人臍带血来源的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前景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目前干细胞已经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干细胞来源方面,人臍带血干细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来源,其治疗潜力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人臍带血来源的干细胞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前景。

Ⅰ. 人臍带血干细胞的优点人臍带血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便利、数量充足、获取简单、无创损伤且易保存的干细胞。

其来源于新生儿脐带,既不会伤及新生儿,也不会对母体产生任何影响。

而且,在采血过程中,除了血样外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处理步骤,使整个采集过程非常简单方便。

此外,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相比,人臍带血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免疫适应性。

由于这些干细胞来源于新生儿,在它们出生前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时,它们没有发生自身免疫的过程,因此不容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

而且,人臍带血干细胞繁殖能力强,可以快速扩增,表现为更高的体外扩增率和更好的多能性表现。

Ⅱ.人臍带血干细胞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成功案例人臍带血干细胞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例如,对于失明或部分失明的患者,植入人臍带血干细胞可以促进视网膜片段的再生,从而见到光明。

还有关于血液疾病的治疗方面,人臍带血干细胞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些白血病患者植入臍带血干细胞后,通过制造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血细胞,使这些患者逐渐康复。

此外,人臍带血干细胞对于慢性肝炎、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些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病等脑神经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植入干细胞而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目前有一些病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比如说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或者是一些久治不愈的皮肤疾病等患者,使用人臍带血干细胞治疗时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以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Ⅲ. 发展趋势目前,利用人臍带血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突破。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通过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获取干细胞的另一来源
我国科学家2006年首次从新生婴儿废弃的
脐带组织中得到了一种多能干细胞,称 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UCMSC具有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增殖能力和 多向分化潜能,且来源丰富、取材方便、 低病毒感染率、无伦理障碍,又没有胚 胎干细胞产生畸胎瘤的问题,并且抗原 性很低。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异体使 用无需HLA配型。
3、知情同意:
治疗前准备
• 1). 安全检测:菌检; • 2).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每一位病
人的治疗方案,都根据其评价结果具 体制定; • 3). 需要的细胞数量; • 4). 细胞的使用方法; • 5).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要求
• 细菌检测 • 内毒素检测 • 革兰氏检测 • 支原体检测 • 活性检测≥90%
样本接收标准
• 脐带的接收标准: 1.样本信息一致、无误,并能追溯至脐带所 有人。 2.母血采集量≥5ml 脐血检测样本采集量≥5ml 3. 采集套装内容完整,无缺失;采集信息 登记完整、字迹清楚易辨认。 4.无可能造成供者基因型异常的家族史。 5.供者健康调查表登记信息无异常。
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式
供者筛选
• 供者需要提供供者的既往病史、 现病史、家族史等资料。
样本采集运输要求
• 脐带采集标准: 1.脐带长度不得低于20cm 2.脐带两端均在2-3cm处结扎 3.脐带保存液在有效期内,并且无明显颜色变
化 4.脐带保存瓶无漏液现象,密封严实、无裂横 5.采集套装内容完整,无缺失 6.采集信息登记完整、字迹清楚易辨认 7.脐带运输时间在规定范围内 8.温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0度-25度)
华通氏胶的提取与培养 • 华通氏胶提取: • 1.消毒 • 2.清洗 • 3.分离出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 • 4.剥取华通氏胶 • 5.剪碎华通氏胶(大小1mm3 ) • 6.接种至培养皿培养(密度2-3g/10cm

脐带干细胞综述

脐带干细胞综述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1-5],MSCS由于它的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而具有巨大的治疗价值 ,日益受到关注。

MSCS有以下特点:(1)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肌细胞[2]、成骨细胞[3、4]、脂肪细胞、神经细胞[9]、肝细胞[6]、心肌细胞[10]和表皮细胞[11, 12];(2)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和转分化促进创面愈合;(3)免疫调控功能,骨髓源(bone marrow )MSCS表达MHC-I类分子,不表达MHC-II 类分子,不表达CD80、CD86、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体外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内诱导免疫耐受[11, 15],在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替代治疗。

1974年Friedenstein [16]首先证明了骨髓中存在MSCS ,以后的研究证明MSCS不仅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于其他一些组织与器官的间质中:如外周血[17],脐血[5],松质骨[1, 18],脂肪组织[1],滑膜[18]和脐带。

在所有这些来源中,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和脐带(umbilical cord)是MSCS最理想的来源,因为它们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容易获得,并且病毒污染的风险低,还可冷冻保存后行自体移植。

然而,脐血MSC的培养成功率不高[19, 23-24],Shetty 的研究认为只有6%,而脐带MSC的培养成功率可达100%[25]。

另外从脐血中分离MSCS,就浪费了其中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SCs/HPCs) [26,27],因此,脐带MSCS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就成为重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
S
)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
的一类多能干细胞[1-5],MSC
S
由于它的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而具有巨大的
治疗价值 ,日益受到关注。

MSC
S
有以下特点:(1)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肌细胞[2]、成骨细胞[3、4]、脂肪细胞、神经细胞[9]、肝细胞[6]、心肌细胞[10]和表皮细胞[11, 12];(2)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和转分化促进创面愈合;(3)
免疫调控功能,骨髓源(bone marrow )MSC
S
表达MHC-I类分子,不表达MHC-II 类分子,不表达CD80、CD86、CD40等协同刺激分子,体外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内诱导免疫耐受[11, 15],在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替代治疗。

1974年Friedenstein [16]
首先证明了骨髓中存在MSC
S ,以后的研究证明MSC
S
不仅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
于其他一些组织与器官的间质中:如外周血[17],脐血[5],松质骨[1, 18],脂肪组织[1],滑膜[18]和脐带。

在所有这些来源中,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和脐带(umbilical cord)是MSC
S
最理想的来源,因为它们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手段容易获
得,并且病毒污染的风险低,还可冷冻保存后行自体移植。

然而,脐血MSC的培养成功率不高[19, 23-24],Shetty 的研究认为只有6%,而脐带MSC的培养成功率可
达100%[25]。

另外从脐血中分离MSC
S
,就浪费了其中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HSCs/HPCs) [26,
27],因此,脐带MSC
S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
S
)就成
为重要来源。

一.概述
人脐带约40 g, 它的长度约60–65 cm, 足月脐带的平均直径约1.5 cm[28, 29]。

脐带被覆着鳞状上皮,叫脐带上皮,是单层或复层结构,这层上皮由羊膜延续过来[30, 31]。

脐带的内部是两根动脉和一根静脉,血管之间是粘液样的结缔组织,叫做沃顿胶质,充当血管外膜的功能。

脐带中无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

沃顿胶质的网状系统是糖蛋白微纤维和胶原纤维。

沃顿胶质中最多的葡萄糖胺聚糖是透明质酸,它是包绕在成纤维样细胞和胶原纤维周围的并维持脐带形状的水合凝胶,使脐带免受挤压。

沃顿胶质的基质细胞是成纤维样细胞[32],这种中间丝蛋白表达于间充质来源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的,而不表达于平滑肌细胞。

共表达波形蛋白和索蛋白提示这些细胞本质上肌纤维母细胞。

脐带基质细胞也是一种具有多能干细胞特点的细胞,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其
形态和生物学特点与骨髓源性MSC
S 相似[5, 20, 21, 38, 46],但脐带MSC
S
更原始,是介
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之间的一种干细胞,表达Oct-4, Sox-2和Nanog等多
种胚胎干细胞的特有分子标志[20],有更高的克隆形成率[45],倍增时间更短[47, 56],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 7代后可扩增300倍[20];Lund等的研究认为一条人脐带共可扩增到1015个细胞 [29][47];UC-MSC
S
在体外培养和体内移植都是安全的,不会自发转化成畸胎瘤[20] [43],体外的细胞分裂周期可达50-60次[20]。

目前各家报道的
UC-MSC
S 的细胞动力学有差异,可能是由于UC-MSC
S
的来源不同,包括血管间、血
管周及羊膜下细胞群,由此导致了UC-MSC
S
的异质性[20, 38]。

[57]
3.2 人UC-MSC的类型
人UC-MSC作为一个异质的细胞群,从表型上至少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20]:I型和II型,波形蛋白在两型细胞均表达,而I型细胞还表达角蛋白中间丝(Pancytokeratin),I型细胞主要来源于血管周细胞。

两型细胞在向软骨、骨和脂肪谱系的分化上没有区别,但在神经谱系的分化上有区别,I型细胞体外不能向神经元细胞分化。

3.3 UC-MSC的分化潜能
UC-MSCs起源于胚外中胚层,脂肪、软骨、骨、心肌和骨骼肌的诱导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谱系[57]。

目前没有发现公认的MSC S特异性表面抗原,无直接方法可鉴定MSC S,都是通过在培养过程中出现分化表型,然后逆推得知是否为MSC S[61, 62]。

研究证明人UC-MSC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20, 40, 46, 56]、骨细胞、心肌细胞[46, 49]、骨骼肌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前体细胞[20, 45, 46]、多巴胺能神经元、内皮细胞[58]。

与BM- MSCs相比,UC-MSCs分化为软骨和骨的能力更强[20],成骨分化速度更快[56],而分化为脂肪的能力更弱[20]。

在向软骨谱系诱导时,UC-MSC s不仅表达I I型胶原,也表达I型胶原[20]。

四.临床应用前景
近来,随着对MSC
S 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MSC
S
在损伤等刺激下能参与多种组
织的修复,其机制尽管尚未完全阐明,但初步结果显示可能与创伤的刺激及局部
创面的微环境中含有各种不同的因子有关,它们具有促进MSC
S 趋化以及诱导MSC
S
向所需要的组织或细胞分化来参与组织的修复。

有研究认为MSC
S
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来改变微环境,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比细胞转分化起的作用更大。

细胞分化依赖于细胞所处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相应的多维分化信号[62]。

细胞与细胞、细胞
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进程。

周边环境对其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

生物体提供了复杂微妙的微环境,可以借助生物体本身来进一步完成多种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Weiss等[64, 65]移植猪的UC-MSCs到纹状体接受过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注射的大鼠脑里,结果提示UC-MSCs移植是安全的,没有明显的宿主免疫应答,UC-MSCs能够增殖,不形成畸胎瘤;移植的UC-MSCs可以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

他们以后的研究发现[43],移植未分化的人UC-MSCs到单侧震颤麻痹症的大鼠脑中,UC-MSCs可以改善阿朴吗啡引起的眩晕。

Jomura等[41]预先在大鼠的左侧丘脑核、海马、胼胝体和皮层显微注射了大鼠的Oct-4(+)UC -MSCs,然后通过心跳停止再复苏造成脑缺血,实验证明预先注射了UC-MSCs 的大鼠脑部椎体细胞的损伤最轻,提示了UC-MSCs在脑缺血的治疗中是有前景的。

Lund等[47]移植人UC-MSCs到有早期视网膜退变的大鼠视网膜下,通过视网膜电流图,空间分辨能力,亮度阈的测定,发现能够促进光感受器的恢复。

人UC-MSCs可能有助于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色素性视网膜炎。

Tsai发现人UC-MSCs可以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的肝纤维化[66]。

UC-MSC
S 作为一种具有多能干细胞特点的细胞,不但能够成为骨髓MSC
S
等理
想替代物,而且具有更大的应用潜能。

因为①脐带有更充足的来源,收集容易,
对供者无任何损伤不受任何伦理及法理限制;②脐带受胎盘屏障的保护,其成分被病毒、细菌污染的几率低;③脐带MSC
S
的免疫源性更低,能耐受更大程度上的
HLA配型不符;④脐带包含丰富的干细胞;⑤脐带MSC
S
体外倍增时间短,克隆形
成率高,扩增能力强;⑥收集的脐带MSC
S
不仅可做异基因移植的供体,而且还可
将之低温保存数十年,用于自体移植治疗相关疾病;⑦脐带MSC
S
移植可以治疗急
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7]。

因此,脐带MSC
S
作为一种新的替代细胞来源,在各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