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汇总情况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总复习各知识点精华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总复习各知识点精华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总复习各知识点精华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为了顺利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下面将介绍各个知识点的精华,帮助同学们进行复习。

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而计算机软件则是指各种程序和数据。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分类、特点以及互相之间的作用关系十分重要。

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并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能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必备技能。

3. 数据的表示和处理在计算机领域,数据是通过二进制形式表示的。

了解二进制的基本概念及其转换方法,能够进行二进制数的加减运算,以及掌握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对于理解计算机底层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4. 计算机编程与算法计算机编程是指将人类语言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语言、Python等,学会使用循环、条件分支、函数等基本编程概念和算法解题,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5. 数据库与SQL语言数据库是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比如数据的增删改查,对于信息的存储和检索非常实用。

6.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技术。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音频编辑、视频制作等,对于提高信息的表达能力和创意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7. 信息安全与法律道德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不被非法使用、改变或破坏的技术与管理手段。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安全威胁,知道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也要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明确计算机使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高中信息技术 会考 知识点梳理

高中信息技术 会考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载体承载的内容才是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①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飞鸽传书);②共享性(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③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④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⑤价值相对性(信息价值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⑥时效性(老黄历看不得红灯停,绿灯行);⑦真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

二、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新华词典》)。

①微电子技术(基础);②计算机技术(核心);③通信技术(桥梁);④传感技术(感官扩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视电话、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专家网上会诊、网上购物等。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重大变革)①语言的产生和应用;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④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⑤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化;④智能化;⑤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事物本身、他人、媒体)→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分类保存)2、采集信息的方法:检索媒体(阅读书刊、收看电视、搜索网页等);与他人交流(听讲座、请教专家等);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观察、实验、调查等)。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是对同学们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检验。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它具有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等特征。

比如,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的出行安排具有价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时效性会降低。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和普及、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

4、信息的编码常见的编码有 ASCII 码(用于表示英文字符)、汉字编码(如GB2312、GBK 等)。

二进制是计算机内部采用的计数方式,它只有 0 和 1 两个数字。

二、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2、网络的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总线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容易出现故障;星型结构便于管理和控制,但中心节点故障会影响整个网络。

3、 IP 地址和域名IP 地址是网络中计算机的唯一标识,由 32 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域名是为了方便记忆而给IP 地址起的名字,如。

4、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常见的协议有 TCP/IP 协议(包括 TCP 协议和 IP 协议)、HTTP 协议(用于网页浏览)等。

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归纳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 计算机组成与构造
- 主要硬件设备和其功能
- 主板、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各种硬件的作用和特点
2.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
- 常见的办公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功能和用途
- 图像处理软件、音频编辑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3. 网络与互联网
-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如URL、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4.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
-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其特点
-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
5.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开发过程
- 常见的编程语言和其特点
- 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
6.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 常见的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和防范措施
- 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安全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市(市场)行情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容。

(※真伪性)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信息技术是在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应用价值。

在高一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本文将对高一信息技术会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进行复习和备考。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以及计算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过程。

3. 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了解计算机的分类方式,如按规模划分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个人计算机等;按用途划分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同时,还需了解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4. 数据的表示和处理: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不同表示方式,如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并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包括进制转换、数据存储和运算等。

二、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如资源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等。

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熟悉Windows和Linux等操作系统的特点,掌握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基本操作: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和基本配置,熟悉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如文件管理、任务管理等。

三、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了解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组成部分,包括服务器、客户机、路由器、交换机等。

2. 网络通信协议:熟悉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特点。

3. 网络安全与管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了解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数据库系统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数据库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如关系数据库、层次数据库等。

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总

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知识链接】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3、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

4、信息的一般特征:传递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相对、时效性、真伪性。

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知识链接】1、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代化;5>虚拟化(VR)。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

6、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美国,又称为冯•诺依曼机,其工作原理:一、存储程序,二、机内二进制体系,三、计算机的逻辑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12、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最小单位是位.(bit)。

换算关系是:1B= 8 b ;1KB= 1024 B ;1MB= 1024 KB ;1GB= 1024 MB 。

主题二 信息获取一、信息的获取过程 【知识链接】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2、3、按照信息来源可以将信息分为:文献类、口头型、电子型、实物型四种。

(1)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论文、专刊(2)口头型信息源:通过交谈、聊天、授课、讨论等方式进行口头相传的信息 (3)电子型信息源: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4)实物型信息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4、信息获取的方法和工具●扫描仪:可以扫描图片和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自动识别文字;(OCR技术就是利用专用设备对印刷文字或手写文字进行识别并转化为文字编码的一种使用技术。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汇总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汇总

必修一知识点第1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一、数据、信息和知识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信息、物质和能量构成世界三大元素3.三者关系:数据作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经过处理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相应的信息。

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三、数字化1.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字化表示。

其信号的自变量、因变量都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如数字体温计。

2.模拟信号:是指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号。

其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

如声音信号、图形信号、水银体温计。

3.数字化:是将复杂多样的事情属性或特征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对象的过程。

这些信息被数字化后可以更方便地在数字设备中存储、处理和传输。

如:电子书四、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化1.二进制化为十进制:将二进制1110转化为十进制数是()?(1110)2=1×23+1×22+1×21+0×20=142.八进制化为十进制:将八进制123转化为十进制数是()?(123)8=1×82+2×81+3×80=833.十六进制化为十进制:将十六进制5A转化为十进制数是()?(5A)16=5×161+10×160=80+10=904.二进制化为八进制:将二进制1111转化为八进制数是()?(1111)2=取三位,不够补零,分成001=1和111=7等于(17)85.八进制化为二进制:将八进制17转化为二进制数是()?(17)8=将每位数分别化为3位的二进制,1=001和7=111→001111=11116.二进制化为十六进制:将二进制101111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是()?(101111)2=取四位,不够补零,分成0010=2和1111=15等于(2F)167.十六进制化为二进制:将十六进制2F转化为二进制数是()?(2F)16=将每位数分别化为4位的二进制,2=0010和F=1111→00101111=1011118.八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化(都需要先转化为二进制):将八进制17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是()?(17)8=(1111)2=F将十六进制2F转化为八进制数是()?(2F)16=(101111)2=(57)8五、数据编码1.计算机中常见的存储单位与换算关系:1B=8b(位) 1KB=1024B=210B 1MB=1024KB=210KB=220B1GB=1024MB=210MB=230B 1TB=1024GB=210GB=240B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一个西文字符占一个字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单元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特征包括 1、载体依附性 2、可加工处理性 3、存储性 4、共享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古代、近代、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3.信息获取(1)来源与获取方法(2)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浏览网页用4.网上资源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搜索引擎、主题目录、元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一般包括两大核心技术:自动网页搜索技术、全文检索技术。

5.信息评价方法:个人推荐、统计评价、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6.信息安全:病毒、黑客与知识产权第二单元信息的加工计算机基本功能:计算。

信息加工处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计算完成的。

计算机基本特征:a、运算速度快 b、准确性高 c、存储容量大1.字处理(1)文本的输入与基本编辑查找和替换功能不仅可以替换文字内容,而且还可以替换字体格式。

利用自动更正功能可以自动纠错,还可以利用自动更正功能进行快速词组输入。

Word拼写和语法检查:在输入单词或词组的同时自动进行拼写检查,用红色波形下划线表示可能出现的拼写问题,用绿色波形下划线表示可能出现的语法问题。

(2)文档的批注与修订批注功能可以对选中的字、词或段落发表看法和建议。

修订功能可以明确显示出文档修改前后的差异。

(3)文字环绕图片的版式有: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浮于文字下方。

(4)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判断或识别技术。

包括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和机器翻译、地图导航、智能机器人等。

汉字识别技术分为印刷体汉字识别和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

手写体又分联机(可识别笔画)和脱机(扫描识别,成功率低)。

OCR软件使用步骤:扫描——倾斜校正——版面分析——识别校对——保存(文本)删除区域:把已划分区域选框去除清除区域:把已划分区域选框去除,并且清除图像文件中的图像2.一个Excel工作簿由多个工作表组成,工作表又由单元格组成。

Excel 工作簿97-2003版本的保存格式为.xls,2007以后的版本保存格式为.xlsx。

单元格的表示:单元格区域G2:I4表示G列至I列和第2行到第4行所围成的单元格区域;单元格区域“G2:G4,I2:I4”表示“G2:G4”和“I2:I4”两个单元格区域。

清除与删除:清除内容:保留单元格位置和格式,将内容清除删除单元格:删除单元格内容和格式,然后用其他单元格补充位置。

自动填充数据:自动填充可以填充有序数据(数字、日期时间)和公式(公式中的单元格会根据拖动位移量进行相应变化)。

选择性粘贴:选中单元格进行复制,可以选择粘帖为全部、数值、公式、格式等。

相对和绝对引用:相对引用:一般情况下,含有引用单元格的公式在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引用的单元格名称会变化,两者相对位置不变。

绝对引用:要想使引用的单元格不变,就需要对这个单元格进行绝对引用,格式为“$列号$行号”,列标和行标要分别添加“$”,若列标前不加此符号,则列标会发生改变。

自定义公式: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数学表达式,数学表达式以“=”号开头,由运算符、函数、数值、和单元格名称等组成。

常用函数: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计数COUNT()、最大值MAX()、最小值MIN (),以上五个函数为最常用。

数据计算过程的常见错误:#######! 该单元格列宽不够。

#DIV/0! 公式中引用了除数为0的数据#NAME? 公式中使用了Excel不能识别的字符串#REF! 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被删除后显示该错误#VALUE! 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数据类型错误【数据排序】对数据进行排序时,选择数据的方法:第一种选中需要排序的所有数据及其标题,第二种选择一个单元格——扩展选定区域。

注:第二种方法会选择与选中单元格连接的全部单元格,可能会使数据范围太大。

“数据包含标题”选项,当第一行为标题时勾选,勾选后此行不参与排序,置顶。

若无标题行,排序只能按列标选项可选择按字母或按笔画排序【数据筛选】单击需要筛选的数据列中数据标题中的图标,会显示一个筛选器选择列表①此处列出所有从筛选数据列中找到的不重复值。

在此可以筛选出所有等于被勾选的值的数据记录。

②10个最大的值”可以筛选出最大(或最小)的前N项(或百分之N)的数据。

“③如果要筛选的数据需要通过多个关键字进行筛选,可以先对其中一个数据列进行筛选,再进行另一个数据列的筛选。

【图表】操作步骤:①选择制作图表的数据区域。

②单击要使用的图表类型,然后选取图表子类型。

③使用“图表工具”添加图表标题和数据标签等图表元素,以及更改图表的设计、布局或格式。

设计:可以更改图表类型、数据区域、图表位置(将图表移动到其它表或新工作表)等。

布局:可以设置标题、坐标轴标题、图例、数据标签等。

Word或图片编辑软件(画图、Photoshop、Acdsee等)中,再保存就可以将图表保存成图片。

3.算法及vb语言基础(1)算法的基本概念▲所谓算法就是对解题方法精确而完整的描述,即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算法的五大特征①有穷性:即执行步骤是有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个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

③可行性:即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可行的,并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④有0个或多个输入:即输入可以没有。

⑤有一个或多个输出:即必须有输出。

(2)算法的表示方法算法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自然语言、流程图、计算机语言。

常用的计算机语言有:BASIC、Pascal、C、C++、Visual BASIC、Java等。

流程图的符号(3)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模式)算法的执行流程是指算法中各个处理步骤的执行次序和模式。

通常算法中含有如下三种基本模式:顺序模式、选择模式、循环模式。

(4)类(不同的对象类型)、对象(窗体,按钮,文本框,列表框,标签框,定时器等)、属性(caption,text等)、方法(clear,additem等)、事件(click,load,change等)和事件处理的概念(5)VB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与数组(6)符号常量的定义:Const常量名=常量(7)变量名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等字符组成,但必须以字母开头,变量名中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温馨提示:常用的VB命令及常用函数名也不可作为变量名,如IF、Int等。

(8)数组变量例Dim d(1 To 100)As Integer 即定义了d(1)到d(100)的100个整型变量如Dim d(100) As Integer 定义了一个由101个元素的一维数组,从d(0)到d(100)(9)VB中的常用标准函数(10)基本运算和表达式 VB的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三大类。

特别注意的运算符有*(乘)、\(整除)、mod(取余数)、<>(不等于),注意各运算符之间的优先级(11)常用VB语句赋值语句变量名=表达式或对象名. 属性名=表达式选择语句行If语句(不需要endif)块If语句(if的个数与endif相对应)循环语句 For语句:通过次数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 Do语句:通过条件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4.信息的管理(主要软件access ,文件类型accdb 或则mdb )(1).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软硬件平台及用户。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Access 、FoxPro 、SQL Server 、Oracle 等。

Access 97-2003版本的数据库保存格式为.mdb ,2007-2010以后的版本保存格式为.accdb 。

(2).数据表中一行称为一条记录,一列为一个字段,数据表视图不能修改数据类型,设计视图不能编辑记录(3).Access 提供的主要字段数据类型有:文本、数字(包括所有类型数)、日期/时间、货币、自动编号、是/否等,“自动编号”是自动生成,不能手工输入,中间可以断,还可以是随机整数;输入数据时与字段类型不符不能输入 建立数据表的方法方法一、通过表设计器,设置好相关字段,然后添加数据 方法二、直接在表中添加字段并设置数据类型,然后添加数据 方法三、从外部导入数据生成新表(3)主键:一个数据表最多只能设置一个字段为主键,也可不设,设置为主键后任意两条记录的主键字段不能相同(4)其他注意点:自动编号是自动生成,不能修改,也不一定是连续或递增;看截图要会看字段数,能判断总记录数和当前记录位置;文本类型靠左,数据类靠右,是/否类型显示为选框;日期类型可以是2003年8月1日或者2003/9/5、2003-6-7、2003.5.4等格式。

4.信息的表达和交流(1)电子邮件借助于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实现把邮件从发件人那里送到收件人的邮箱中;借助于电子邮局协议(POP3),可以将电子信箱中的电子邮件读到本地计算机上。

(2)网页之间遵循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主页文件名一般命名为Index.htm 或Default.htm ,网页的扩展名为.htm 或.html ,网页文件本身是一种文本文件(3)除FrontPage 、Dreamweaver 等专业制作网页的软件外,记事本、Word 、Excel 、PowerPoint 也可以简单编辑网页。

【第二部分 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单元 PS 知识点和操作过程1、 矢量图(Flash )和像素图(ps )的区别,直观上的区别缩放之后是否会模糊2、 图像大小(修改一整副图像大小),位深度(每个像素需要的存储空间),分辨率(决定清晰度) 8(b )位=1(B )字节3、 颜色模式 RGB 、CMYK 、LAB 模式,RGB 模式24位下,白色(255,255,255),黑色(0,0,0) 4、 图层考点1、图层内容不可见的原因有三种,被其他图层遮盖、图层不可见、图层不透明度为0%考点2、图层类型分两种,普通(图像)图层和文字图层(从缩略图区分)考点3、图层锁定分:部分锁定(白锁):具体分为锁定透明像素,锁定图像像素和锁定位置完全锁定(黑锁):上述三项都锁定,并且不能删除图层5、常用工具和命令容差:数值越大,颜色差别越大,要考虑容差的操作:魔棒、魔术橡皮檫、油漆桶自由变换:局部对象改变大小用“自由变换”命令,整个图像分辨率调整用——图像大小,类似还有旋转和翻转等其他工具:羽化(直观表现为边缘虚化过渡)、吸管(吸取目标区域颜色值)、裁剪(直接删除未选中区域)、渐变工具、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等。

6、图层样式(fx)考点1、普通图层和文本图层都能直接应用图层样式,图层样式可在各图层之间复制,能直接清除。

考点2、判断是否应用了图层效果7、常用滤镜考点1、文字图层设置滤镜必须栅格化,文本图层转变为普通图层考点2、认识镜头光晕、风格化、风等一些常用滤镜8、图片格式1、psd(ps源文件,保留图层信息)2、bmp(位图)和jpg(压缩格式)的大小比较3、PNG、GIF、tif三种格式可以有透明的背景色第二单元 Flash知识点和操作过程1、Flash文档属性舞台大小帧频修改(考点改变播放速度,时间长度,背景色(RGB))2、时间轴、帧、图层、库的概念及基本操作关键帧、空白关键帧、普通帧和过渡帧:关键帧(时间轴为黑点)中的内容可以进行编辑,空白关键帧(白点)是暂时没有内容的关键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