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信息新技术知识点总结高中

信息新技术知识点总结高中

信息新技术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联起来,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目前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备技术。

高中学生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

1. 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由多台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组成,通过网络协议进行通信。

网络协议是一组规定了数据传输和通信规则的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等。

学生应当了解网络协议的种类及其作用。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学生应当了解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其中包括了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

学生应当了解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防范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等危害。

学生应当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以提高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安全意识。

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在高中阶段,学生应当了解并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系统来表示和存储数据,包括了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不同种类的数据、使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来存储数据等。

学生应当了解数据的表示和存储的基本原理。

2. 数据的处理和操作数据的处理和操作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和操作。

包括了数据的输入、输出、加工、分析等。

学生应当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通信设备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学生应当了解数据传输和共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编程技术编程技术是指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技术,包括了算法设计、编程语言、程序设计等技术。

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定义和组成计算机存储单位与存储介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区别网络协议和常用协议TCP/IP协议族和OSI模型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OS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操作系统的管理和优化四、数据库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SQL语言和数据库操作五、编程语言常见的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编程语言的应用领域和特点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六、网页设计与开发HTML、CSS和JavaScript的基本概念和用法网页的布局和设计原则常见的网页开发工具和框架响应式网页设计和移动端开发七、信息安全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御手段数据加密和解密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和法律规定八、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和编辑软件音频和视频压缩技术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和转换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九、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人机交互的创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应用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上是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的介绍,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这些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它对计算机资源的管理和调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1.1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它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界面。

1.2 操作系统的功能(1)资源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包括处理器、内存、外部存储器等,以保证它们的高效利用。

(2)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调度各个进程,确保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执行。

(3)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提供文件系统,用于组织、存储和管理文件,并提供对文件的访问和操作。

(4)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各种设备的驱动程序,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5)用户界面:操作系统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界面,包括命令行界面、图形界面等。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生,我们应该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协议。

2.1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它们能够相互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2 网络的分类(1)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某一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如家庭、学校、办公楼等。

(2)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覆盖广泛地域的计算机网络,如互联网。

(3)城域网(MAN):城域网是位于城市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着多个局域网,使它们能够互相通信。

2.3 常用网络协议(1)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一种通信协议,它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两部分。

(2)HTTP协议:HTTP协议是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协议,是现代互联网的基础。

(3)SMTP协议:SMTP协议是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它规定了电子邮件在发送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则和格式。

数据库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和SQL语言。

高中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的概念。

-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红、绿、黄)就是一种信息,它传达了车辆是否可以通行的意义。

-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古代信息技术:包括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等。

语言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使得信息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文字的出现则使信息可以被记录和保存;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信息的复制效率,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 近代信息技术:以电信技术的发明为标志,如电报、电话等。

电报实现了远距离的文字信息传递,电话则让人们可以直接进行语音交流。

-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大容量存储等特点,网络技术则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 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

- 网络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更加方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在线交流、学习、工作等。

- 智能化: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应用不断涌现,使信息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

- 虚拟化: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够创建虚拟的环境或者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二、信息的获取。

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 定位信息需求: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例如,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就需要获取与环境现状、污染治理措施、环保政策等相关的信息。

- 选择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有多种,包括文献型信息源(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口头型信息源(如与人交谈获取信息)、电子型信息源(如网站、数据库等)和实物型信息源(如产品样本、文物等)。

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归纳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 计算机组成与构造
- 主要硬件设备和其功能
- 主板、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各种硬件的作用和特点
2.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
- 常见的办公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功能和用途
- 图像处理软件、音频编辑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3. 网络与互联网
-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如URL、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4.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
-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其特点
-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
5.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开发过程
- 常见的编程语言和其特点
- 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
6.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 常见的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和防范措施
- 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安全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高中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1、硬件
(1)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控制计算机全部操作。

(2)主存储器(RAM):存放程序代码和正在运行的数据,通常分为不同容量的内存插槽,称为内存条。

(3)输入设备:用于输入数据和指令,如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

(4)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出来,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5)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用户的数据和程序,如硬盘、U盘等。

2、软件
操作系统:提供计算机能正常运行的基础软件,负责计算机硬件的控制和管理、用户环境的支持。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应用软件:指的是供用户使用的软件,用来完成特定的应用功能,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影音播放软件等。

二、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沟通的计算机系统。

2、网络的种类
(1)局域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如家庭网、学校网、公司网等。

(2)广域网:是指由多个局域网组成的大型网络,如因特网、全球网、移动网等。

3、网络的分类
(1)客户/服务器网络:是指一组计算机(客户端)通过一台服务器(服务器端)来进行信息共享的网络。

(2)局域网:是指一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的网络,由交换机构成,计算机可以与其他计算机交换数据,也可以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其他网络。

(3)环状网络:是指一组计算机环形排列在一起,每台计算机可以与其相连的另一台计算机相连接,使得数据能够环绕传播的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第一章绪言一、信息1.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含义:(三种典型的观点)香农的观点: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的观点: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的观点: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2.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普遍性等例如: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人们不关注昨天的天气情况,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支柱是通信技术。

例如: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各种技术(微电子技术、遥感遥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子元件与光电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子元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趋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信息获取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信息需求的确定:确定信息内容和信息的类型(文本、数据、图片等),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内容及类型。

2.信息来源的确定:确定信息来源时需考虑可用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选择对应的信息获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的过程叫做信息的数字化
进位计数制:数位、基数、位权
将二进制数按权值展开求和,称为“按权乘基数相加”法
目前计算机中普遍采用的字符码是ASCII码
共可表示128种不同字符
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英文字母5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32个
汉字的编码包括输入码、内码和字形码
输入码:为方便汉字输入的编码
内码:计算机内部用来进行存储、处理的编码,是唯一的
字形码:为显示、打印输出汉字的编码,用点阵、矢量、和曲线轮廓的方式表示
输入汉字编码→转化为内码→输出字形码
GB2312-80 7445个字符、6763个汉字
GB18030-2000 27484个汉字
声音的编码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级数越多,数据量越大
音质最好的是CD和W A V格式,MP3和WMA次之,RA只适用于在线播放MP3、WMA压缩、mid以乐器形式编码
图像分为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图通过数学计算公式获得WMF
位图由像素点构成,像素越多越清晰BMP、TIF、GIF、JPG
压缩分为有损和无损
无损:WinZip、WinRAR
有损:广泛应用于动画、声音、图像中MP3、JPG、MPEG
JPG压缩比约为50:1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配的相关技术
四大基本技术:感测(OCR 字符识别软件)、通信、计算、控制
信息处理:获取原始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过程
获取、加工(文本表格多媒体)、表达、传播、存储、转换、使用
ENIAC 1946 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冯·诺依曼:采用二进制运算;程序可以像数据那样存放在计算机中自动控制执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二进制码指令:让计算机执行某个操作的命令
程序: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
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控制计算机按指令序列执行制定操作
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合称CPU
存储器:内存和外存
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或外部设备
I/O接口:执行缓冲机制
计算机硬件采用总线结构:数据总线(数据)、地址总线(地址)、控制总线(控制信号)
微机:主机箱和外部设备
CPU:性能指标主频、字长、高速缓存
存储器:内存ROM RAM
外存容量大、速度慢性能指标存储容量、缓存容量、转速I/O设备:输入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
输出绘图仪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计算机软件:为解决问题所编写的程序及文档资料
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叫做“裸机”
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设计者或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管理计算机的软
Windows、Mac OS、Unix、Linux
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VB、Java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Oracle、DB2
应用软件:办公、多媒体、网络应用、管理信息、生产过程控制
裸机: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应用软件
软件:公用(没有版权)、共享(先用后买)、自由软件(不免费)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数据、影响使用、自我复制
特征:寄生性、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
来源:政治商业、报复、恶作剧、游戏程序
传播途径:存储设备、网络、点对点通信系统、
蠕虫病毒是传播最快的病毒种类之一
木马:未经用户同意进行非授权操作的一种恶意程序
病毒防治:手工检测、自动检测
不要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或盗版软件
对外来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进行查毒,确认无毒方可使用
对于重要信息及时备份
遵守网络软件的使用规定,不轻易下载软件,不轻易打开邮件及其附件
经常检查系统漏洞并补丁
安装启动防病毒软件
安装防火墙
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著作权)
网络道德:遵守国家法律、具备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彼此独立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遵守某种约定进行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及相互协同工作的系统
三要素:计算机设备(处理)、通信线路及连接设备(传输)、网络协议(规范和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树状型
网络的传输速度:1KBPS=1024BPS
1MBPS=1024KBPS
1GBPS=1024MBPS
1TBPS=1024GBPS
双绞线<同轴线缆<光纤
网络连接设备:集线器共享带宽容易造成网络堵塞传输效率低不安全
交换机独享带宽减少误送错送数据避免共享冲突不易堵塞
路由器路由选择对于数据选择最佳最快的通信途径
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目前日益广泛使用的是无线路由器和无线访问接入点设备AP,AP相当于局域网的集线器
因特网:国际互联网全球性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网络集合最大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阿帕网1969年美国世界第一个计算机网络
网络协议:网际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是最核心的两个协议
因特网协议集合:TCP/IP协议族
IP:将原始数据分割成小组,各使用最佳的传输途径,由路由器转向另一个路由器无连接的协议提供不可靠的传输容易使数据丢失或错序
TCP:弥补了IP的不足确保数据准确、快速、可靠传输
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无差错的传输
地址:IP地址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IPv4协议,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4字节)IPv6 128位16字节
A类: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为0(1~126)
1:网络地址2、3、4:主机地址
B类: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两位为10(128~191)
1、2:网络地址3、4:主机地址
C类: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三位为110(192~223)
1、2、3:网络地址4:主机地址
实际分配的IP地址,各部分不会是全0或全1
A类用于规模大的网络,C类用于规模小的网络(最多254台主机)
127不属于A或B
同一网络中同一网段、主机地址不同、网络地址相同可互相通信
内网:A 10.0.0.0~10.255.255.255
B 172.16.0.0~172.31.255.255
B 192.168.0.0~192.168.255.255
检查IP及网络连通情况:ipconfig、ping、tracert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拨号、ADSL、有线、光纤、无线
拨号:数据传输效率低、不稳定
ADSL:上行、下行带宽独享质量不会下降
有线:无需拨号开机永远在线共享带宽
光纤:10MBPS 共享带宽
无线:WLAN(无线局域网)
电子邮件地址格式:用户名@域名
应用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电子邮局协议第3版(POP3)
IMAP协议等
万维网:世界范围内的网
万维网服务器中的资源是以网页的形式整合后,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传送,以浏览器的解释重新展现的。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TCP/IP一族中的数据通信协议
网页: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I)编写的超文本
万维网上的网页、资源都有具体的位置,是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表示的
URL常见形式:协议名://[用户名:口令@]域名[:端口]/路径/文件说明方括号可省
全文搜索引擎:关键词简单查询、关键词复杂查询
分类目录搜索:按主题分类组织层次结构
元搜索:条用独立引擎搜索对多个独立搜索引擎进行整合、调用、控制和优化利用
远程登录:运行远程程序(Telnet)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后享用对方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