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恒言》,是三部影响很大的话本、拟话
本小说集。
“二拍”即明代凌濛初编写
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
“三言”之后重要的拟话本集。
“三言
二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
成就。
28、《三言》的思想内容:一、《三言》表现
了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拨,如
《施润泽滩阙遇友》;二、《三言》表现
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如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三、《三言》表
现了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如《沈小
霞相会出师表》。
29、《三言》的艺术特色:《三言》体现了雅
俗共赏的艺术追求,在编织故事方面有
较高艺术水准,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较
大成就,在语言运用方面达到比较典雅
而又不失通俗生动。
30、《二拍》的思想内容:一、体现了经商
题材的时代特色,如《转运汉巧遇洞庭
红》;二、实现了爱情题材的新突破,
如《同窗友认假作真》;表现了婚姻问
题上的男女平等思想;三、表现了超前
的社会批判精神。
31、《二拍》的艺术特色:《二拍》是凌濛初
个人独创的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使话
本中的头回部分与正文部分取得了统
一,在韵语的使用上显示小说的语言是
一种成熟的书面文体,在人物刻画及细
节描写上表现出文人创作的鲜明文学
风格。
三言二拍(全本珍藏版全5卷)

理解古人的智慧与思想,现在来看并不过时,有些东西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我有个粗鄙的感觉,本书编排的前几个故事,多是吸引人眼球的风流韵事,利用人们猎奇的心理,吸引人阅 读,然后在故事最后给人警示。
第二十一卷临安里 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三卷张舜美 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杨思温燕 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晏平仲二 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沈小官一 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 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李 1
秀卿义结黄贞 女
第二十九卷月 2
明和尚度柳翠
3 第三十卷明悟
禅师赶五戒
4 第三十一卷闹
阴司司马貌断 狱
5 第三十二卷游
包龙图智赚合
同文
4
卷三十四闻人 生野战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
沙弄
5
卷三十五诉穷 汉暂掌别人钱
看财奴刁买冤
家主
卷三十六东廊 1
僧怠招魔黑衣 盗奸生杀
卷三十七屈突 仲任酷杀众生
2
郓州司马冥全
内侄
3 卷三十八占家
财狠婿妒侄延 亲脉孝女藏儿
4 卷三十九乔势
天师禳旱魃秉 诚县令召甘霖
5 卷四十华阴道
独逢异客江陵 郡三拆仙书
朝议一夜迷魂
阵
5
卷之九莽儿郎 惊散新莺燕
梅香认合玉蟾
蜍
卷之十赵五虎合计挑 家衅莫大郎立地散神
奸
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 飓焦文姬生仇死报
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 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 名
卷十三鹿胎庵客人作 寺主剡溪里旧鬼借新 尸
三言二拍

幼 时 丧 母 被 父 亲 卖 为 蔡 家 童 养 媳
她成 亲 的 年 龄 时 丈 夫 夭 折
与 婆 婆 相 依 为 命 时 遭 遇 张 驴 儿 父 子
张 驴 儿 想 害 死 自 己 的 婆 婆 霸 占 自 己
张 驴 儿 将 杀 人 罪 责 嫁 祸 在 自 己 头 上
主题总结
1、财富与命运《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2、年轻人的悲欢离合《卖油郎独占花魁》 3、兄弟间财产的分割《滕大尹鬼断家私》 4、善恶因果的循环报应《裴度义还宝带》 5、男子成功后的负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6、不同阶层人的生活《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7、爱情与金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8、断案与解迷《开封府备棺追活命》 9、封建礼教的残酷迫害《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10、激情与理智的抉择《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作品介绍
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这三部小说集相继辑成并刊刻 于明代天启年间。“三言”各40篇,共120篇,约三分之 一是宋元话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拟话本。“三言”中较多 地涉及到市民阶层的经济活动,表现了小生产者之间的友 谊;也有一些宣扬封建伦理纲常、神仙道化的作品;其中 表现恋爱婚姻的占很大比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 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明代拟话本 较多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感情意识和道德观念,具有市民文 学色彩。它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色。艺术上,“三言”比宋元话本有了很大进 步。它与宋元话本一样,具有情节曲折的特点,但它的篇 幅加长了,主题思想更集中,人情世态的描绘更丰富,内 心刻画上也更细腻。但是,“三言”语言不若话本生动, 矛盾冲突也淡化了。
作品介绍
凌濛初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 与二刻,即《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 两书,简称“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与《二 刻拍案惊奇》两书各40卷。其中“二刻”第23卷 《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 重复。“二刻”的第40卷则是《宋公明闹元宵》 杂剧。因此,“二拍”实有小说78篇。“二拍” 共收拟话本小说70篇。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取古 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 的创作,同时寓有劝惩之意。小说取材十分广泛, 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描写了明代市民阶层的生活和 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有许多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 官场的腐败、黑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明代晚期 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凌濛初也是 中国创作拟话本小说最多的一个作家。
三言两拍 解析

三言两拍解析
“三言二拍”是“三言”和“二拍”的合称,其中“三言”指的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言二拍”的作者们皆身处动荡不安的明末时期。
其中,“三言”的作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等,长州(今苏州市)人,他曾做过贡生、知县,还是个抗清复明之士。
“二拍”的作者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空观主人,浙江吴兴人,他也曾担任过明朝的官职,也是抗清之士。
“三言二拍”的文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题材内容丰富性和平民化:与明朝之前的话本传奇相比,“三言二拍”的取材内容更加丰富大胆、多样鲜活。
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份不再局限于落魄书生和上层贵族小姐,而是包括了走卒贩夫、小市民、商人、青楼女子、乞丐等底层小人物。
- 文学形式的转变:“三言二拍”的出现,标志着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过渡,也说明了白话短篇小说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转变。
几百年过去了,“三言二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探寻和思考。
三言二拍

多。
(2)创作成就
• 他的成就在小说和戏曲方面,代表作拟话 本小说集《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 奇》,合称“二拍”。杂剧有《虬髯翁》、 《颠倒姻缘》、《宋公明闹元宵》等。
•
“二拍”各四十卷,但《拍案惊奇》
卷二十三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重
复,《二刻》最后一篇是杂剧,实有拟话
本小说七十八篇。
(3)思想
•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 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 实为“三言”的通称。 编篡者为明代冯梦 龙。
•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 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撰 写者凌濛初。
“二拍”与“三言”不同的是,“三言”是冯梦龙 的编纂之作,只有一部分是自己创作;而“二拍” 则基本上是凌濛初一人创作,殊为难得。“三言” 每篇的篇名为单句,而“二拍”的篇名为一联, 这是凌濛初有意区别于冯梦龙“三言”的地方。 “二拍”的素材,除当时社会流传的故事以外, 主要是“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睹听、佐谈谐者, 演而畅之”者(即空观主人《原序》)。
三言二拍
光怪陆离,市井众生
背景:明朝后期是一个色彩鲜明的时代,
逾越礼制、张扬个性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特 征,这种世风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文学创作, 于是描写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及人情世态的
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便横空出世了。
一、什么是“三言二拍”:
•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话本集及拟话 本集的合称。
2)提倡文学的通俗性
冯梦龙重视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他比较文言小说 和白话小说,说“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 谐于里耳”。他还指出,“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 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文心:指 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闾巷贫民的感受。只有通俗 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三言二拍故事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三⾔⼆拍故事三孝廉让产⽴⾼名这故事出在东汉光武年间。
那时天下⼜安,万民乐业,朝有梧凤之鸣,野⽆⾕驹之叹。
原来汉朝取⼠之法,不⽐今时。
他不以科⽬取⼠,惟凭州郡选举。
虽则有博学宏词,贤良⽅正等科,惟以孝廉为重。
孝者,孝弟;廉者,廉洁。
孝则忠君,廉则爱民。
且说会稽郡阳羡县,有⼀⼈姓许,名武,字长⽂。
⼗五岁上,⽗母双亡。
虽然遗下些⽥产童仆,奈门户单微,⽆⼈帮助。
更兼有两个兄弟,⼀名许晏,年⽅九岁,⼀名许普,年⽅七岁,都则幼⼩⽆知,终⽇赶着哥哥啼哭。
那许武⽇则躯率童仆耕⽥种圃,夜则挑灯读书。
但是耕种时,⼆弟虽未胜耰[yu]锄,必使从旁观看。
但是读书时,把两个⼩兄弟坐于案旁,将句读亲⼝传授,细细讲解,教以礼让之节,成⼈之道。
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督责,说⾃⼰德⾏不⾜,不能化诲,愿⽗母有灵,启牖[yu]⼆弟,涕泣不已。
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才起⾝,并不以疾⾔倨⾊相加也。
室中只⽤铺陈⼀副,兄弟三⼈同睡。
如此数年,⼆弟俱已长成,家事亦渐丰盛。
有⼈劝许武娶妻。
许武答道:“若娶妻,便当与⼆弟别居。
笃夫妇之爱⽽忘⼿⾜之情,吾不忍也。
”繇是昼则同耕,夜则同读,⾷必同器,宿必同床。
乡⾥传出个⼤名,都称为“孝弟许武”。
⼜传出⼏句⼝号,道是:“阳羡许季长,耕读昼夜忙。
教诲⼆弟俱成⾏,不是长兄是⽗娘。
”时州牧郡守俱闻其名,交章荐举,朝廷征为议郎,下诏会稽郡。
许武迫于君命,料难推阻,分付两个兄弟:“在家躬耕⼒学,⼀如我在家之时,不可懈惰废业,有负先⼈遗训。
”⼜嘱咐奴仆:“俱要⼩⼼安分,听两个家主役使,早起夜眠,共扶家业。
”嘱咐已毕,收拾⾏装。
不⽤官府车辆,⾃⼰雇了脚⼒登车,只带⼀个童⼉,望长安进发。
不⼀⽇,到京朝见受职。
长安城中,闻得孝弟许武之名,争来拜访识荆,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朝中⼤⾂探听得许武尚未婚娶,多欲以⼥妻之者。
许武⼼下想道:“我兄弟三⼈,年皆强壮,皆未有妻。
我若先娶,殊⾮为兄之道。
况我家世耕读,侥幸备员朝署,便与缙绅⼤家为婚,那⼥⼦⾃恃家门,未免骄贵之⽓。
第五章“三言”“二拍”

第五章“三言”“二拍”学习提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延续和发展。
所不同的是:宋元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是以诉诸听觉为主要目的的,作者主要是民间艺人,间或由文人作过润色。
到了明代,话本这种文学体裁,引起更多文人的注意,除整理、润色、加工宋元遗留下来的话本外,又仿照话本进行创作,文学史上把仿话本的创作称之为“拟话本”。
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写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和“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的总汇。
学习本章,重点要掌握“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对重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例如在杜十娘、婴宁、席方平等,要能联系作品进行分析。
第一节“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三言”、“二拍”中所收明人作品,虽不少亦有来历,或出于旧时传说,或采自唐人小说,但更多的是摹写民间,能够反映出明代社会现实,其中一些优秀篇章还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意识中某些新的变化,通过对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望、思想感情的细致描写,以表现他们的一种新的道德原则:即对财富的追求与肯定。
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到了时代,进步思想家李贽就毫无掩饰地宣扬:好货好利乃是人的本性。
他公然提出“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这些都是“真迩言也”。
“三言”、“二拍”中某些篇章与当时的这种进步思想相一致,以同情、欣赏的态度描写了商人们的辛勤创业和发家致富。
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和《叠居奇程客得助》,都充分表达了新兴市民渴望发家致富的心理。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商人向外发展的思想,《叠居奇程客得助》表现了当时商人的经营思想。
它们都把发财致富当作一种美好理想来追求。
《施润泽滩阙遇友》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江南一带织织业的繁荣情况和小手工业者勤劳致富的过程,《刘小官雌雄兄弟》,赞扬了刘公两义子“勤苦经营”致使家业隆兴,这些都是以前文学中不曾有的,它反映了明代市民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异动。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概述: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凌蒙初。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
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
崇祯十七(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
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
“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
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主要描写的内容:1、商人题材,商人的地位在三言中得到提高。
2、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的思想。
3、描写对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4、“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小娥智擒船上
盗》之“谜语”
2、“鸾胶续弦”法 “鸾胶续弦”,是粘合两条线索,使二者的遇 合自然合理、不露痕迹的结构方法。 (海外有凤麟洲)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 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 ——东方朔《十洲记》 有鸾胶续弦法。如燕青往梁山泊报信,路遇杨 雄、石秀,彼此须互不相识,且由梁山泊至大名府, 彼此既同取小径,又岂有止一小径之理。看他便顺 手借如意子打鹊求卦,先斗出巧来,然后用一拳打 倒石秀,逗出姓名来等是也。都是刻苦算得出来。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凌濛初(1580——1644),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 人,官至徐州通判。在政治上,凌濛初是一个封建主义的补 天派,而为政清廉,有直声,并对晚明社会的极度腐败有较 深的愤慨。有诗文集多种并有杂剧、传奇等著作多种。写作 “二拍”是凌濛初在屡试不中、绝望于科举仕途之后。四十 八岁时,居南京,开始创作“二拍”。崇祯元年(1628)初 编《拍案惊奇》刻成;崇祯五年(1632)五十三岁时《二刻 拍案惊奇》刻成。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创作受冯梦龙 影响,除少数作品可能来源于话本,多数属于自己的创作。 从“二拍”始,我国的白话短篇小说由集体创作,也就是由 说话人的世代口耳相传、加工,由此一变而为作家的独立创 作,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在短篇白话小说发展史上, 是一个重要转折。
苏州府吴江县有个商民,复姓欧阳,妈妈是本府崇明县 曾氏,生下一女一儿。儿年十六岁,未婚。那女儿二十岁了, 虽是小户人家,倒也生得有些姿色,就赘本村陈大郎为婿。 家道不贫不富,在门前开小小的一杂货店铺,往来交易,陈 大郎和小舅两人管理。 ——《乌将军一饭必酬》
只因夜珠是这大姓的爱女,又且生得美貌伶俐,夫妻两 个做了一个大指望道:“是必要拣个十全、毫无嫌鄙的女婿 来嫁他,等他名成利遂,老夫妇靠他终身。亦且只要入赘的, 不肯嫁出的。”左近人家有几家来说的,两个老人家嫌好道 歉;便有数家像意的,又要娶去,不肯入赘。有女婿人物好、 学问高的,家事又或者淡薄些;有人家资财多、门户高的女 婿,又或者愚蠢些。所以高不成,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见 这两个老人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 《盐官邑老魔魅色》
二 “三言二拍” 婚恋题材的思想价值 (一)“三言”、“二拍”中许多婚恋作品表现了市 民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所规定的门第、等级观念, 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成规,大 胆而热烈地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和幸福。 《卖油郎独占花魁》莘瑶琴 秦重 “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于他。 “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只知买笑追欢的乐意, 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布衣蔬菜,死而无怨” 《玉堂春落难逢夫》《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通闺闼 坚心灯火》《李将军错认舅》《莽儿郎惊散新莺燕》 《张溜儿熟布迷魂局》
冯梦龙(1574——1646),长州(今苏州)人, 出身于书香,4年 后归乡。清兵南下时曾参加抗清宣传,后来忧愤而 死。他生活在当时商品经济十分活跃的苏州,非常 熟悉市民生活,经常行走于烟花巷里,与一班文友 吟风弄月,臧否人物,畅谈古今。《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部分作品是作者独 创,多数作品是作者根据宋元以来在市井坊间流传 的故事编纂、润色整理而成。
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 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 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 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 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人道他薄幸负心, 做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 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 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 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 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理的所在。 ——《满少卿饥附饱飏》
发迹变泰模式 (一)总体情节结构的模式化 贫贱—困顿—机遇—富贵 四部结构起源于原始先民太阳崇拜 (二)功能性情节的模式化 1、预兆 源自人类与生俱来的英雄崇拜心理 2、磨难 源自原始部落成人仪式与神判选酋制度
“三言二拍”的结构技法 “结构技法”,主要是指作者在构思布局中的技巧与处 理规则。 1、“草蛇灰线”法 “草蛇灰线”,指的是某一物件在作品中的反复出现及 由此达到的连贯、照应等效果。 “有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 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 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其一,“草蛇灰线”是指小说行文中对某一物件的多次重复交 代 其二,这种重复交代若断若续地隐藏在叙述之中 其三,这个特定事物是成就全篇不可或缺的线索之一
(二)“三言”、“二拍”中有的爱情婚恋小说还表 现了主人公敢于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表现出 一种有悖于封建贞节观的新的节操观念。 “贪着蝇头小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不要寻短见!此非娘子自肯失身,这是所遭不 幸” 那巫娘子见贾秀才干事决断,贾秀才见巫娘子 立志坚贞,越相敬重。 ——《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姚滴珠避羞惹草》《两错认莫大姐私奔》 《陶家翁大雨留宾》《赵司户千里遗音》
五
《喻世·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之“珍珠衫”
《警世· 范鳅儿双镜重圆》之“鸳鸯镜” 《警世·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之“燕子楼” 《警世·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之“毡笠” 《警世· 宿香亭张生遇莺莺》之“宿香亭” 《醒世·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之“破皮靴” 《二刻· 李公佐巧解梦中言
其一,用两条叙事线索中一方的行为作 “鸾胶”。 《喻世明言· 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醒世恒言· 施润泽滩阙遇友》 其二,以两条叙事线索之外的另一人物为 “鸾胶”。 《初刻· 姚滴珠避羞惹羞 郑月娥将错就错》 《二刻· 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
3、“勺水兴波”法 “勺水兴波”,即以具体的、细小的、 带有一定偶然性的生活事件为导火索,辗转 生发,敷衍铺排,引发出波浪相接、波峰触 天的故事情节的结构技法。 “愚行小说”是美国汉学家韩南提出的 一个概念,是“从一个人的愚蠢或错误行动 开始,引起某种后果,然后又像连环扣一样, 引起自己或别人的另一件愚蠢行为,如此环 环相扣,形成一条紧密的因和果的链条”。 《喻世明言·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卖油郎独占花魁》莘瑶琴 秦重 吴八公子 自此九妈将瑶琴改做王美,一家都称他美娘, 教她吹弹歌舞,无不尽善。长成一十四岁,娇艳非 常。临安城中,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 礼求见。也有爱清标的,闻得他写作俱高,求诗求 字的,日不离门。弄出天大的名声出来,不叫他美 娘,叫他做花魁娘子。 他相交的,都是公子王孙。我卖油的,纵有了 银子,料他也不肯接我。 我做生意的,青青白白之人。若有了银子,怕 他不接! 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 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可惜是市井之辈。 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
3、劝孝、劝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吕玉 陈朝奉 果报思想的消极性与积极性
四 “三言二拍”的重商思想与发迹变泰模式 重商思想:很多作品把商人的将本求利 视为正当的谋生手段,而且还热情地讴歌了 商人的创业精神及种种义举。 李贽:“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 》 (初刻)文若虚
1、诫贪色 “夫妇有义”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 王三巧 陈商
2、诫贪财、诫负义 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董仲舒:“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 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 体不得利不能安” 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 者辱” 《施润泽滩阙遇友》《桂员外穷途忏悔》
第五章 三言二拍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惊奇》)”编著年代相近,内容、结构类似, 人们常将它们合称为“三言二拍”。是我国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5 部著作,是明代中期以后市民生活的百科全 书。
一 作者生平
(三)“三言”、“二拍”中还有一些爱情作品反映了作者要 求男女平等的主张,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平等意识。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 李甲 孙富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旁,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 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馋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 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又对李甲说 到:“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 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 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 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 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 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 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负妾尔!”于是众人聚观者,无 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 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 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三 “三言二拍”的因果报应思想 果报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并与传入的佛教思 想相融合形成了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因果报应 思想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惩恶 扬善的理想和愿望,体现出作者规诫教化的目的, 也有积极的一面。 《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 善之家,必有余殃。” 《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 殃。” 《左传》:“天祚明德”“神福仁而祸淫”“长恶 不悛,从自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