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转基因科普小知识在线测试(附答案)
克隆和转基因练习题

克隆和转基因练习题
克隆和转基因练习题
克隆和转基因是当今生物科技领域中备受争议的话题。
这两个概念在科学界引
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
在本文中,我们将
探讨克隆和转基因,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生殖方式复制一个生物体,使其与原始个体完全相同。
这一
技术在动植物繁殖、医学研究和生物工程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然而,克隆
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克隆?请简要解释克隆的概念和原理。
2. 克隆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应用?请列举两个例子。
3. 克隆是否具有伦理和道德问题?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转基因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特征。
这
一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转基因也引发
了食品安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转基因?请简要解释转基因的概念和原理。
2. 转基因技术在哪些领域有应用?请列举两个例子。
3. 转基因是否具有食品安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请阐述你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领域,同时也能够思考其中的伦理、道德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这些练习题不仅
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些话题的理解,还能够促使读者思考和探索更多相关的
问题。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应用现代份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扭转,再制造出具有新特点的食品种类。
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良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伏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发生毒素的默然基因开启,发生有毒物资。
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致使生物体系统失调、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进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
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
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性反映。
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终究没有被批准商业化出产。
人们在食用了这类改进食品后,食品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发生抗药性。
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以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
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由较长期才能逐步表现和检测出来。
良多转基因生物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类问题可能要经由许多年后才能浮现出来。
如一些盐碱、池沼、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之前本来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本来糊口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终究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
专家正告,如果这类拥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拥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因为转基因作物特性良好,良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下降。
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遇疫病侵袭的首要方式。
转基因食品阅读理解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阅读理解附答案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那么关于转基因食品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转基因食品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转基因食品》阅读材料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
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
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
美国生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分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
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
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
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4.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4(2)同源重组是指在DNA断裂的情况下,含有同源区段的DNA之间发生的重组。
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耳聋小鼠进行基因治疗。
①利用技术扩增野生型小鼠的基因A,再用图2中的限制酶切割基因A与腺病毒载体形成黏性末端,最后利用酶进行拼接,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
科研人员尝试利用该载体与耳聋小鼠的DNA进行同源重组,效果不佳。
①在上述基础上,科研人员又将sgRNA基因、Cas9基因接入了腺病毒表达载体(见图3),同时引入sgRNA的识别序列,目的是。
图3所示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还需要哪些必要的结构或基因(多选)。
A.启动子和终止子B.RNA聚合酶基因C.标记基因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E.反密码子F.复制原点(3)将腺病毒表达载体注入耳聋小鼠的单侧耳组织细胞。
为评估该治疗方案的效果,研究人员使用同一只小鼠的非注射耳作为对照,而不是另一只没有注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小鼠,好处是可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纠正小鼠的突变基因,从而治疗小鼠的遗传性耳聋。
人体内基因A突变也会导致遗传性耳聋,欲将该方案用于临床治疗,从安全性角度还应关注。
参考答案:1.C【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详解】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不受天敌的限制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存在安全隐患,A不符合题意;B、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存在安全隐患,B不符合题意;C、转基因植物具有了抗病特性,使该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升,不是转基因产物存在的安全隐患,C符合题意;D、在食物安全方面,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存在安全隐患,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阅读题:转基因科普小知识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阅读题:转基因科普小知识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和表达,达到品种创新和遗传改良的目的。
也可通过干扰或抑制基因组中原有某个基因的表达,去除生物体中某个我们不需要的特性。
“外源基因”是指在生物体中原来不存在的基因,也就是外来的基因。
转移了外源基因的生物体会因产生新的多肽或蛋白质而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大部分来自于外源物种,如转基固抗虫棉的Bt 基因来源于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
而开发来源于本物种的基因并转化到该物种是当前转基因研究的热点,改变“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可显著改变物种的遗传性状。
传统的育种学主要采取杂交育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养殖的动物和种植的作物中不断地积累“有利”基因而减少“不利”基因。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还是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转基因育种技术,都是以使动物或植物获得优良基因为目的来进行遗传改良的。
在这个层面上,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相同,都是遗传物质,即基因的交换。
但是,转基因技术又与传统育种技术明显不同。
常规育种技术要通过有性生殖阶段,如果要从种外引入优良基因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不同的物种难以或根本不能产生后代,即所谓的“生殖隔离”。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传统育种技术不能做到的物种间的基因转移,理论上可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其次,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的精确操作。
传统育种技术通常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的,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相对较差;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
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从而极大地加快育种的速度,提高育种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人为的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将来自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某一基因片段在载体的介导下引入到其它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因此转基因产品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引起人们的关注。
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

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转基因食品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性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严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植物,或转基因动物。
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异,但转基因生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进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以美国为首的“主吃派”和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
1998年英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说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平安性的大讨论。
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发表声明:此项研究“充满漏洞”,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安康的结论完全缺乏为凭。
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平安性问题已引起了消费者的疑心。
那么,转基因食品的平安性到底怎么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转基因生物和常规育成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的根底上对某些性状进展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状。
常规育成的品种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而转基因生物中的外源基因可植物、动物、微生物。
虽然,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但从理论上讲,转基因食品是平安的。
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副作用:一是因为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是经过大量试验和许多部门严格检验的;二是由于转基因食品在体内不积累。
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但它的优势还是表现得越来越显著。
在美国得到普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其中的色氨酸含量提高了20%。
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无法自己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一般植物性食品中色氨酸含量很低甚至没有,只有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取。
《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

《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1①20某某年9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玉米改良工程中心主任戴景瑞等专家带领20多名网友采摘、品尝转基因玉米,掀起了民众对转基因的新一轮讨论。
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品尝转基因玉米具有科普价值;而广大民众对转基因却仍顾虑重重。
那么,转基因食品是否真的吃不得呢?②转基因食品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而形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作为加工原料的食品。
科学界对转基因多持认同态度,而对转基因的推广,在于它对人体的有益方面,更有全局范围的考量。
③转基因食品大多具有传统食物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例如,普通大米的营养成分中缺少维生素A,且长期食用易患铁缺乏症。
曾经引起巨大争议的转基因黄金大米,用一个来自玉米的基因取代喇叭水仙的基因,让金大米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每克大米含37微克,满足了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弥补了普通大米的缺陷。
而在危害性方面,支持者迄今为止没有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其对人体的危害也仅仅是猜测。
④就全局来说,转基因是粮食增产的必由之路之一。
用传统方法种养传统作物,地球已不能养育今日人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黄河以北的小麦、长江以南的水稻,产量都不过千斤左右。
但如今那里多数已建成“吨粮田”。
这一转变的原因,不仅是精耕细作,更是科学技术。
在嫁接、杂交普遍化的今天,“纯天然”只是相对而言。
对水资源而言,玉米通过转入抗旱基因减少灌溉用水,也节约了水资源。
⑤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转基因也是如此。
11.本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答:▲1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参考答案:11。
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转基因食品。
(2分)12。
举例子。
具体准确地说明转基因食品大多具有传统食物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转基因科学基因工程》2022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转基因科学基因工程》2022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基因修饰生物包括哪些类型?()答案:抗虫转基因玉米、改变花色的转基因牵牛花、黄金大米、抗虫转基因棉花2、转基因技术又叫做()答案: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基因修饰技术、分子克隆技术3、现代杂交育种技术中建立的转基因智能不育系,育性是()答案:部分不育的4、A品系跟B品系杂交,是把A品系中几个基因转移到B细胞内?()答案:全部基因5、基因工程第一步“切”的步骤包括切下目的基因,但不包括切开载体。
答案:错第2章单元测试1、识别不同序列但切出的DNA片段具有相同末端序列的酶称为()答案:同尾酶2、关于限制性内切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答案:每一种酶的识别序列都不相同3、根据酶切活性对盐浓度的要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分成()答案:3大类4、以下属于大肠杆菌中的聚合酶的是()答案: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I5、基因工程中klenow片段应用包括()答案:补平DNA3’凹端、切平DNA3’凸端、合成cDNA第二条链、Sanger合成测序第3章单元测试1、基因工程载体应该具备那些特征()答案:自我复制、高效穿梭进入宿主细胞、标记基因、多克隆位点2、pUC质粒与pBR322质粒比较增加的元件有()答案:MCS、LacZ3、细菌质粒载体所能携带的外源基因只限于()以下的DNA片段。
答案:由λ-DNA的co区与质粒重组而成的载体5、最早被用来动物细胞转基因载体是()答案:逆转录病毒第4章单元测试1、基因组文库的类型有()答案:噬菌体文库、粘粒文库、人工染色体文库2、常规PCR反应所用到的酶是()答案:Taq酶3、反转录PCR就是先用mRNA进行反转录再用其产物进行PCR答案:对4、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的方法。
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答案:白细胞DNA5、在荧光定量PCR中能够使得SYBRGreen发光的是()答案:特异性扩增的产物、非特异性扩增的产物、引物二聚体、双链DNA模板第5章单元测试1、表达载体中起始基因转录的元件是()答案:启动子2、表达载体中多克隆位点往往位于启动子的(),终止子的()答案:3’端,5’端3、Plac和CMV都是基因诱导表达中常用的原核启动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题:转基因科普小知识在线测试(附答案)
阅读题:转基因科普小知识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稳定遗传和表达,达到品种创新和遗传改良的目的。
也可通过干扰或抑制基因组中原有某个基因的表达,去除生物体中某个我们不需要的特性。
“外源基因”是指在生物体中原来不存在的基因,也就是外来的基因。
转移了外源基因的生物体会因产生新的多肽或蛋白质而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大部分来自于外源物种,如转基固抗虫棉的Bt基因来源于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
而开发来源于本物种的基因并转化到该物种是当前转基因研究的热点,改变“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可显著改变物种的遗传性状。
传统的育种学主要采取杂交育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养殖的动物和种植的作物中不断地积累“有利”基因而减少“不利”基因。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还是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转基因育种技术,都是以使动物或植物获得优良基因为目的来进行遗传改良的。
在这个层面上,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相同,都是遗传物质,即基因的交换。
但是,转基因技术又与传统育种技术明显不同。
常规育种技术要通过有性生殖阶段,如果要从种外引入优良基因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不同的物种难以或根本不能产生后代,即所谓的“生殖隔离”。
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传统育种技术不能做到的物种间的基因转移,理论上可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其次,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的精确操作。
传统育种技术通常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的,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相对较差;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
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从而极大地加快育种的速度,提高育种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人为的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将来自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某一基因片段在载体的介导下引入到其它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因此转基因产品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种关注最早可上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DNA重组技术的安全性争论。
人们担忧重组DNA实验会创造出新的病原体,引发致命流行病,会创造出难以控制的怪物,甚至会被用于改变人类的基因组。
但科学界通过大量的证据终于让人们相信,在严格管理下,重组DNA技术是安全的。
近年采,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担忧逐渐集中到了转基因农作物上,但国际上一些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权威部门在发布有关转基因作物或食品的报告中,都明确指出现在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尚未发现生物安全性问题。
虽然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其他的有关转基因衣作物存在生物安全性的报道,但对这些报道,国际权威机构或主流科学界尚朱认同。
(选自科技部《转基因科普小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外源基因”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外源基因是指在生物体中原来不存在的基因,也就是来自外
源物种的基因。
B: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后会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因为它会产生新的多肽以及蛋白质。
C:外源基因要先进行人工分离和修饰,然后才能稳定遗传和表达,从而达到创新和遗传改良的目的。
D: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土壤细菌,它有一种Bt基因,对于转基因抗虫棉来说,Bt基因是一种“外源基因”。
答案为:D注:(A、“外源基因”大部分来自外源物种;B、原文是“新的多肽或蛋白质”;C、文中并没有提到先后顺序)2.对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而常规育种技术要通过有性生殖阶段,对从种外引入优良基因无能为力。
B:转基因技术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
C: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的精确操作,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传统统育种技术通常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比较差。
D: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传统育种技术要不断反复地积累大量动植物,育种的速度、效率都不如转基因技术。
答案为:C注:(A、原文是“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B、“传统育种技术通常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的”;D、原文是不断积累“有利”基因,而不积累大量动植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本题分数:3分)A:要想显著改变一个物种的遗传性状,既可以导入“外源基因”,也可以改变“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后者具有明显优势从而成为研究热点。
B: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使不同物种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所以有人怀疑转基因产品存在危险或潜在风险。
C:DNA重组技术曾经引发人们对疾病、生物品种等方面的担忧,但大量的证据告诉人们,最组DNA技术是安全的。
D:如今人们主要担心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但国际权威机构和主流科学界都认为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的,所以可以进行商品化生产。
答案为:B注:(A、最后一句无中生有;C、扩大范围,原文是“在严格管理下,重组DNA技术是安全的”;D、强加因果,且并没有直接确认是安全的)
上一试题:文言文阅读题: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下一试题:文言文阅读题: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马孟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