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转基因实验方法与步骤

水稻转基因实验方法与步骤
水稻转基因实验方法与步骤

水稻转基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稻组织培养的方法

2.学习水稻转基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目的基因克隆到双元载体中,双元载体转入农杆菌,然后携带双元载体的农杆菌侵染水稻愈伤组织,通过T-DNA插入,把我们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水稻染色体上。

历史:农杆菌感染受伤的植物产生冠瘿瘤病,发现是由Ti质粒引起,同时做杂交,发现只有T-DNA(transferred DNA)这一部分被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了。

三、试验步骤:

一、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一)以水稻幼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未成熟种子(灌浆期),按以下步骤消毒:

1)用自来水冲洗种子,去掉浮起的瘪谷;

2)将种子放入250ml无菌烧杯中(种子数量约占1/3体积),用200ml 70%酒精消毒2分钟;(在操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

3)加入250ml 25%次氯酸钠(NaClO)溶液,同时加数滴吐温-20,浸泡90分钟;

4)倒去NaClO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4-5遍。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用镊子夹住种子,在无菌滤纸上用钢钩挤出幼胚,置入诱导培养基中;

2)操作完毕后封好培养皿(一般保鲜膜),在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5天;

3)继代培养。用镊子剥下胚性愈伤组织(去掉芽及膜状物),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凸起面向上),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3天。

(二)以水稻成熟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成熟种子,人工或者机械脱壳,挑选饱满光洁无菌斑的种子,按以下步骤消毒:1)将种子放入100ml无菌烧杯中,倒入70%酒精消毒2分钟;

2)倒去酒精,加入100ml 20%次氯酸钠(NaClO)溶液,浸泡30分钟;

3) 倒去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4-5遍,最后一遍浸泡30分钟。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种子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置入成就胚诱导培养基中,每皿12-14颗;

2)操作完毕用封口膜(Micropore TM Surgical Tape)封好培养皿,在28℃光照培养箱,培养3周;

3)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培养皿,用镊子挑取自然分裂的胚性愈伤组织(淡黄色,致密呈球状),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在28℃光照培养箱,继代培养1周。(如不马上用,需转移至暗处,于22℃继续培养1周)

一、农杆菌培养

挑取农杆菌单克隆或吸取所保藏的农杆菌菌液100μl于4ml YEP(含50mg/lKan和50mg/l Str)培养液中,28℃,250rpm振荡培养20-36h至菌液OD600为0.8-1.0。

二、共培养和抗性愈伤组织的选择

1.感菌与共培养:

1)取培养好的菌液500μl于1.5ml离心管中,4℃,4000rmp,离心2min,去上清。用含200umol/l As的30ml AAM感菌液制成悬浮液,使菌液OD600的终浓度为0.01;

2)将长到一定大小的水稻愈伤组织挑出,放入农杆菌悬浮液侵染5分钟;

3)将愈伤组织取出,置于无菌的滤纸上沥干30-40分钟;

4)将愈伤组织置于共培养基上。25℃暗培养2.5天。

2.选择:

1)将愈伤组织取出,用无菌水清洗5-6次,其间需不停的振荡。再用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的无菌水清洗1~2遍。最后置于无菌滤纸上沥干2小时;

2)将晾干的愈伤转入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和50mg/l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第一轮选择,28℃,光照培养14天;

3)将长有抗性愈伤的初始愈伤转到含500mg/l头孢拉定(或头孢噻肟钠)和50mg/l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二轮选择,28℃,光照培养,直到颗粒性的抗性愈伤组织长出。

三、抗性愈伤组织的预分化(可选)

将新长出的抗性愈伤组织转入预分化培养基中,25℃,光照培养7天。

四、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和生根

挑取从同一愈伤来的颜色鲜黄的抗性愈伤3-4颗,移入装有分化培养基的培养皿或塑料广口瓶中(每皿或每瓶放置5-7颗),用封口膜封好,放入恒温培养室中,等待分化成苗(15-30天)。待苗长至1cm左右,放入生根培养基中壮苗

注:以上一至五的操作步骤皆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五、转基因苗的锻炼和移栽

转基因苗从分化到移栽最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将苗根部和茎叶分化得较完好的试管挑出(苗长至试管顶部,就要及时开盖),打开封口膜,加入适量蒸馏水或无菌水(防止培养基长菌),炼苗3天至一周左右,然后洗去琼脂,移栽到温室的土钵中生长,检测。

四、注意事项

1. 超净台在用之前要紫外灭菌半个小事,使用前用酒精喷壶喷洒酒精,再用棉球擦干净台面

2. 水稻转基因对无菌操作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物品包括手进入超净台时都要用70%酒精擦拭

3.使用的镊子,使用之前要先灭菌(湿热或者酒精灯烧灭)

4.超净台内一直有酒精灯,在喷洒酒精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烧伤自己或他人。

水稻转基因实验方法与步骤

水稻转基因实验操作方法步骤 一、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一)以水稻幼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未成熟种子(灌浆期),按以下步骤消毒: 1)用自来水冲洗种子,去掉浮起的瘪谷; 2)将种子放入250ml无菌烧杯中(种子数量约占1/3体积),用200ml 70%酒精消毒2分钟;(在操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 3)加入250ml 25%次氯酸钠(NaClO)溶液,同时加数滴吐温-20,浸泡90分钟; 4)倒去NaClO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4-5遍。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用镊子夹住种子,在无菌滤纸上用钢钩挤出幼胚,置入诱导培养基中; 2)操作完毕后封好培养皿(一般保鲜膜),在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5天; 3)继代培养。用镊子剥下胚性愈伤组织(去掉芽及膜状物),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凸起面向上),暗处适温下(25-28℃)培养3天。 (二)以水稻成熟胚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 1.消毒: 取水稻成熟种子,人工或者机械脱壳,挑选饱满光洁无菌斑的种子,按以下步骤消毒:1)将适量种子放入10ml离心管中(100颗左右),倒入75%酒精消毒2分钟; 2)倒去酒精,加入一定量的0.1%升汞溶液,浸泡10分钟; 3) 倒去次氯酸钠溶液,用无菌蒸馏水清洗种子5-6遍,最后一遍浸泡30分钟。 2.诱导与继代培养:(以下步骤需无菌操作) 1)种子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置入成就胚诱导培养基中,每皿12-14颗; 2)操作完毕用封口膜(Micropore TM Surgical Tape)封好培养皿,在28℃光照培养箱,暗培养培养3周; 3)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培养皿,用镊子挑取自然分裂的胚性愈伤组织(淡黄色,致密呈球状,去除种子和芽),置入继代培养基中,在28℃光照培养箱,继代培养1周 (2周愈伤组织更为松散)。(如不马上用,需转移至暗处,于22℃继续培养1周)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内部材料注意保管) (站全体技术人员及制种种植大户研究讨论并表决通过) 二O一三年,是我站稳定发展、做强、做优种子产业化经营,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种农收益增加,对外信誉增强的关键之年。为了夺取各项工作全面胜利,其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 一、指导思想: 1、种子生产精种精管年; 2、选好基地、选优种植户把关年; 3、执行操作规程措施到位年; 4、种子产量增加、质量精品年; 5、实行团队区域承包、强化考核百分之百年; 6、特约生产单位极度满意年。 二、措施目标: 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措施,环环扣紧,检查落实百分之百到位,保证达到: 1、按期播种,精细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下足基肥,按期栽插、插足基本苗,奠定高产基础; 3、搞好化除,施好蘖肥、搭好丰产苗架; 4、综合防治,确保无虫无病害; 5、时到搁田,控制后期施肥和无效分蘖,争取多粒大穗; 6、适时割叶,适量喷施“九二O”,促进抽穗、提高结实率; 7、严格除杂,清除杂株、保证种子纯度; 8、抢收抢晒,保证种子发芽率和总体质量,夺取丰产丰收。 三、产量指标:

1、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4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42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 2、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实际考核指标:(团队承包考核结算指标) 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25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05斤/亩。 四、操作规程: 为保证生产周期各项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序落实到位,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特制定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供指导制种生产时参照执行。(一)选择适宜基地,严格设置隔离。 杂交稻制种基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能灌能排、道路交通便利、隔离条件较好、有足够的晒场、最好是上年制种茬口,这样有利于夺取优质高产稳产。 空间隔离:制种区四面八方500米范围内没有粳稻,200米范围内没有籼稻;四周不得种植其它任何异性水稻品种。 时间隔离:母本抽穗扬花与周围水稻抽穗扬花期错开20-25天以上。 隔离区原则长同类组合父本。特殊地段确需长粳稻的,必须用淮稻5号塗稻直播,播种时间必须控制在6月23日以后。63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8日后始穗,Y两优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10日后始穗。种子区域内无插花种植非本组合父本等异性水稻品种,隔离区不达标的宁愿不生产决不能埋下隐患。 (二)规划留足秧池,搞好春播备耕。 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必须按规划的制种面积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必须选择制种茬或空白茬,不得安排粳稻茬口。按父本秧池1:

转基因水稻潜在致敏性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水稻潜在致敏性的安全性评价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培育出抗虫?抗病?抗逆?耐除草剂和改善营养品质的转基因水稻,其安全性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对转基因水稻上市前进行严格和科学的安全性评估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估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对当前国内外水稻过敏原的研究?对转基因食品潜在致敏性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加工处理对致敏原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水稻过敏原;转基因水稻;潜在致敏性;安全性评价 The Safety Evaluation on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Abstract: As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like insect and disease resistance, stress resistance, herbicide tolerance and improved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so on, had been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he security issues became a research focus. Safety assessment of transgenic rice pre-market has been a rigorous and scientific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 important part of which was to assess the allergenici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rice allergens, safety evaluation on th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the impact of allergen processing research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rice allergen; transgenic rice; potential allergenicity; safety evaluation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 品种对世界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培育出抗虫?抗病?抗逆?耐除草剂和改善营养品质的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水稻给人类带来的经济?社会?营养等方面的效益是明显的,然而在2005年的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事件发生后,对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强,加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进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发展和完善蛋白致敏原的检测?鉴定和分析方法;加强对转基因水稻的致敏性评价研究,保障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转基因水稻的潜在致敏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水稻过敏原的研究 作为人类主食被消费的谷物食物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发现过敏现象后,引起科学界的高度关注?1978年Shibadaki等[1]报道水稻蛋白具有过敏作用,1988年Matsuda等[2]运用HPLC?ELASA?SDS-PAGE及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存在于水稻种子胚乳中的过敏原,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过敏原分子中脯氨酸(Pro)和半胱氨酸(Cys)含量比谷蛋白和球蛋白要高?且这种过敏蛋白在100 ℃处理60 min后仍然可保持60%的过敏反应活性?Urisu A等[3]通过进一步分离得到6种过敏蛋白,分子量分别为14?15?16?26?33?56kDa?发现14~16 kDa过敏蛋白具有α淀粉酶抑

水稻转基因组织培养步骤的具体事宜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一.试剂 1 6-BA (6-BenzylaminoPurine) Sigma Cat No. B-5898 2 KT (Kinetin) Sigma Cat No. K-0753 3 NAA (Napthalene acetic acid) Sigma Cat N-0640 4 IAA (Indole-3-acetic acid) Sigma Cat No. I-5148 5 2,4-D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Sigma Cat No. D-8407 6 Kanamycin USB Cat No. 17924 7 CH (Casein Enzymatic Hydrolysate) Sigma Cat No. C-7290 8 Hn (hygromycin B) GiBco BRL Cat No. 10687-010 9 Cn (Carbenicillin) 国产分装 10 Nicotinic acid Sigma Cat No. N-0765 11 Pyridoxine HCl Sigma Cat No. P-8666 12 Thiamine HCl Sigma Cat No. T-3902 13 Inositol Sigma Cat No. I-3011 14 Phytagel Sigma Cat No. P-8169 15 Dimethyl Sulfoxide-DMSO Sigma Cat No. D-5879 16 X-gluc (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side) Sigma Cat No. B-3783 17 AS (Acetosringone) Aldrich chem., CO 01531 EG 二.溶液 1.MS max NH4NO316.5g KNO319.0g KH2PO4 1.7g MgSO4?7H2O 3.7g CaCl2?2H2O 4.4g 或CaCl2 3.32g 逐一溶解药品后,加dH2O定容到1000ml。 2.MS min母液(100×) KI 0.083g H3BO30.62g MnSO4?4H2O 2.23g 或MnSO4? H2O 1.69g ZnSO4?7H2O 0.86g Na2MoO4? 2H2O 0.025g CuSO4? 5H2O 0.0025g CoCl2? 6H2O 0.0025g 注意:Na2MoO4必须单独溶解后再与其它组分混合。 加dH2O定容到1000ml室温保存。 3.N6max母液(10×)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2007年第1期专题论述 中国种业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播种面积3000万hm2,占世界的20%;产量1.85亿t,占世界的近1/3;单位面积产量6.35t/hm2,比全球平均产量3.85t/hm2高65%[1]。水稻在我国谷物产量中始终保持在总量的40%左右,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我国的水稻育种在20世纪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两次革命后,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因此,研究选育水稻优质和超高产品种,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育种对发展水稻粮食生产的作用,使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地方品种的搜集和应用解放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搜集3.4万余份地方品种资源,经整理、鉴定、筛选出160余个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如早籼的南特号、早籼503、陆财号和广场13等;中籼的万利籼、胜利籼和中农4号等;晚籼的塘埔矮和浙场3号等。中、晚粳的桂花球和黄壳早甘日等;晚粳的10509和老来青等的推广应用,改变了生产上品种多、杂、乱的现象。其中广西的矮仔占成为以后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中的重要资源。 1.2矮化育种1956年矮脚南特、1957年台中在来1号和1959年广场矮的相继育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矮化育种阶段,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一次重大变革。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南方各省区先后基本实现品种矮秆化,当时著名的推广良种有早籼矮脚南特、矮南早1号、广解9号、6044、二九青、广场矮4号、先锋1号等。迟熟早籼或中籼有广场矮、珍株矮、广选8号、窄叶青、成都矮8号、泸成17和泸双1011等。与此同时,北方稻区则利用日本粳稻品种农垦58等育成了一批中矮秆品种,如松辽2号、辽丰5号、京育1号等。 矮秆化品种的成功育成,不仅比原高秆易倒伏的品种增产30%~50%,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平均单产达 500kg的高产典型,导致了亚洲国家的水稻绿色革命。1.3杂种优势利用和常规稻更新1964年袁隆平最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1973年我国实现籼型三系配套,1975年基本建立了强优势杂交稻种子生产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杂种优势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广了南优、汕优、威优和四优四大系列组合,单产比常规品种稻增加10%~15%。与此同时,粳型杂交稻也实现了三系配套,筛选出了中粳组合黎优57、秀优57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杂交稻育种期间,水稻常规育种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育成了一批高产、抗病等品种,如原丰早、桂朝2号、吉粳60、京越1号、武农早等;通过籼粳杂交育成了粳稻品种矮粳23、南粳25、辽粳5号等。1961-1984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年均增长率0.98%,单产年均增长率4.11%,总产年均增长率5.13%;1984-2003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年均下降0.46%,单产年均增长率0.53%,总产年均减产0.77%,进入徘徊发展阶段[2]。 2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高产、多抗、优质综合育种目标,以及相应采用诱变育种、花培育种、航天育种等手段,常规稻和杂交稻选育又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1994-2003年,大米市场上呈现出优质米畅销、劣质大米滞销的状况,全国不同程度先后进入调整粮食结构、优化品种结构阶段。90年代以来,水稻单产一直在6t/hm2左右,杂交水稻产量开始出现了徘徊的局面,新的组合在熟期、米质、抗性等方面虽有改进,但在产量上未能获得新的突破。因此,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已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迄今为止我国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袁隆平院士认为我国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3]。1997年,中国开始超级稻选育研究,从农业部“新世纪曙光计划”进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则连续两次获得总理大额资助,成为水稻育种界亮点。2001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的研制及水稻全基因组表达谱绘制,建成了包含7万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李初军1刘建萍1贾丽颖2吴放斌1 (1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萍乡337001;2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中学,337016) 1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对免疫力的影响 摘要:在转基因食品正在走进生活时,其现状研究便极为重要。在此浅显介绍转基因食品概况、安全性的情况,及对免疫力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免疫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及农产品进出口步伐将大大加快,转基因食品也将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转基因食品概况 1.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2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大体上可分3类:(1)转基因植物食品。如转基因的大豆、玉米、番茄等,是转基因食品中种类较多的一类,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营养及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抗逆境生存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改良品种,以及提高产量。(2)转基因动物食品。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转基因动物的产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经处理后可以生产更多具有优良品质的奶和肉。(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如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而制得的高品质的葡萄酒、啤酒、酱油和面包等。 2.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要问,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

绿色水稻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突出优字。突出优质品种特点,选用抗逆性好、分蘖力强、偏大穗,适宜大棚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中、晚熟品种,种子质量在二级以上,发芽率95%以上,纯度98%以上,播前进行发芽试验,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做种子。 二、抢前抓早,争夺积温。事事项项都要突出一个早字,主要是早育苗、早插秧。大棚早育苗。一、二积温带4月初播种育苗,三、四积温带4月10—15日开始育苗,不育5月苗,千方百计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插秧也要突出一个早字,插在丰产期,不插6月秧,插秧要做到边起秧、边插秧、浅插秧,提高标准,提高地温和水温,增加有效分蘖率,促进水稻根系良好发育。 三、合理施肥,促进发育。做到农肥、生物肥结合,氮、磷、钾结合,底肥、追肥结合,底肥最好施鸡粪,但鸡粪要腐熟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亩施1000公斤为宜,施入均匀。A级绿色食品水稻可以限量施些化肥,但AA级的不能施化肥,只能施入有机肥和生物肥。追肥的原则少吃多餐,即追返青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穗肥目的是增加颖花数,防止退化,提高结实率;施粒肥目的是提高光合作用,防止稻株老化,提高千粒重。 四、洁水灌溉,科学用水。绿色食品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绝对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在水层管理上总的原则是以浅为主,以水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达到活秆成熟。具体灌水方法:移栽期花达水,返青后2—3厘米水层,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前以浅水灌溉为主,实行间歇灌溉,提高有效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之后采取湿润灌溉,养根保叶,活秆成熟。抽穗前排水晒一次田确保抽穗集中,提前抽穗。如遇到障碍性冷害,在抽穗前10—15天,采取深水灌溉,保持水层15厘米,使水温高于气温,穗分化部分免受低温危害,安全度过低温期,这是防御障碍性冷害的有效措施。 五、综合防治,抗灾丰收。A级绿色食品水稻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除草和防病治虫;AA级绿色食品水稻不能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和防治病虫害,进行人工除草,可疏松土壤,增强通透性,地净苗清,促进根系发育,防治病虫害主要采取生物和物理措施,搞好预测预报,一旦发生,立即防治。 优质水稻的栽培技术 一、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稻米品质的优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归纳起来可分为遗传因素(品质)和非遗传因素(土壤、肥料、水分、农药等)两大类。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方向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方向 宋幼良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绍兴 312003)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强化优质水稻育种、继续坚持水稻超高产育种、积极开展功能型水稻育种等3个研究方向,并大胆设想了未来水稻育种的新理念。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方向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同时,世界上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也以稻米为主食[1-2]。随着人口的增加,未来对稻米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因此,努力培育水稻新品种,增加稻谷总产量,对于确保21世纪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国内外水稻育种现状 水稻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众所周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第1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高秆良种的评选利用,代表性品种有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等,改变了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的现象。第2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矮化育种,代表性品种有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等,引起了水稻育种方向性的转变。第3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杂交优势的利用,代表性品种有袁隆平、李必湖的南优系统和谢华安的汕优系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1个成功将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国家[3]。随后至今,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应用一直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主题。同时,分子育种也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更加注重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的结合,注重多科学的交叉研究和超前研究。 国外以水稻育种著称的有日本、菲律宾、韩国、美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育种的总体水平较高,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4]。目前,国外水稻育种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改进稻米品质,普遍重视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亚洲水稻产量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90%以上。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对世界稻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育种方向主要是选育高产、稳产、适应于不同环境类型的新品种,强调品种的耐旱及耐淹性,注重株型改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抗主要病虫害、耐盐碱和抗逆土壤环境。IRRI育种专家指出,目前水稻育种仍然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选育出适应于不良环境的高产抗逆品种;二是选育出适应于灌溉地区的高产、稳产品种[5]。 2 水稻育种方向的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多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活13.7亿人口已成为我国农业科研的重要挑战;其次,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培育一大批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这无疑给水稻育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认为以下3方面的研究可能成为水稻育种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2.1 强化优质水稻育种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追求的是高产,区试和品种审定注重的也是高产,育种者的首选目标当然是高产。致使我国的优质稻育种比较薄弱,只有选育优质的品种,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才能扭转我国“缺粮压库”的被动局面,才能使我国自产稻谷购销顺畅,提高我国粮农的种粮效益和积极性。 过去优质稻育种主要利用系统选育、杂交技术进行新品种改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育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诱变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为将来的优质稻育种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将在扩大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创造丰富的遗传背景上大有作为。 2.2 继续坚持水稻超高产育种 水稻超高产育种由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81年首先提出,IRRI于1989年也正式启动了“新株型”稻育种计划,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6]。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强已成为当前超级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其中要求产量增幅达13%左右,米质达国家优质米标准,抗 基金项目:浙江省育种专项(0406);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B70040); 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A22014)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实验目的】 1.了解转基因小鼠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转基因小鼠制备的流程。 3.掌握对转基因小鼠进行筛选的方法。 【实验原理】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转基因动物是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转基因技术则是指制备转基因动物所需的一套技术,它涉及外源基因的构建、载体和受体的筛选、基因导人技术、供转基因胚胎发育的体外培养系统和宿主动物等许多方面。 1974年,Rudolf Jaenisch通过将SV40病毒的DNA注射到小鼠的囊胚中,创造了第一只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后来又有研究人员把Murine leukemia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得到了能通过生殖系统稳定遗传的小鼠,并且外源基因能在后代中稳定表达。这些能稳定遗传且表达外源基因的小鼠即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转基因小鼠。 【实验步骤】 一、显微注射法 1.受精卵的采集 可育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超排卵。处理后与可育雄鼠交配,次日从输卵管内收集受精卵备用。 2.目的基因的导入 用显微操作仪将目的基因溶液导入受精卵的细胞核内。 3.受体母鼠的准备 将雄鼠输精管结扎,然后与可育雌鼠交配,刺激雌鼠发生一系列妊娠变化而得到假孕母鼠作为受精卵转基因后的养母。 4.胚胎移植 将已转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从背部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或子宫内(视胚胎发育的状况而定),使胚胎在养母体内发育成熟。 5.对幼鼠的鉴定 幼鼠发生断乳后自尾部提取DNA,与目的基因探针作分子杂交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幼鼠的染色体上。 二、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法 1.囊胚期受精卵的采集 可育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超排卵。处理后与可育雄鼠交配,交配后第四天上午从子宫中冲取受精卵备用。 2.目的基因的导入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 一、水稻“晚、大、稀”超稀植栽培技术 此项技术是通过应用当地晚熟品种(第二积温带早熟品种,12片叶品种),培育大龄多蘖壮秧,进行超稀植栽培。方法是在3月29日在室内采用钵体育秧秧盘,每穴内播芽种2粒,覆土1厘米,育中苗,4月25日左右叶龄2.3—2.5叶时,移栽到大中棚中进行第二段育苗。到移栽前秧苗的叶龄能达到5-5.5叶,苗高、茎粗,一次蘖率100%,43%带第二次蘖。 “晚、大、稀”栽培在秧苗带1.5个以上大蘖插秧稀植,秧苗素质较好,充分发挥了水稻个体优势,同常规育苗相比,生育进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提前4天成熟,增加了分蘖的优势,增加了平方米有效穗数、粒数,提高了千粒重,与当地常规栽培相比亩增产91.2公斤,亩纯增收150.04元,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二、水稻两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两段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适宜的晚熟品种,通过提早在室内(或温室内)育苗,两次移栽,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现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并实现增产的一项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应用晚熟品种,利用温室提前育苗,适宜时期移入大中棚内进行二次育苗,培育出大龄多蘖壮秧进行插秧,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1、应用品种:在我市中南部乡镇应选用五优稻3号;中北部乡镇选用绥粳4。(海伦市,黑龙江省三积温带) 2、播种及二次移栽时间:我市西南至东北从3月15日-3月25日开始播种,在室内采用育秧盘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籽150克;在温室播种,平方米播量为400-500克,当秧苗叶龄2.5-3.1叶时,移植到大棚内进行第二段育苗,第二阶段采用352孔秧盘,每个钵体两株秧苗。 3、插秧时间与常规水稻栽培时间基本相同,插秧时秧苗带1-3个分蘖。 4、其他技术与常规栽培相同,应控制无效分蘖。 采用此项技术,不但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收入,还能提高米质,促进优质米的发展。两段式育苗超高产技术与常规育苗相比,可增产15—21%,每公顷增产稻谷1100—1500公斤,增收1870—2550元。扣除第一阶段育苗取暖、分苗及棚室建造等增加的费用需400—600元,可实现公顷纯增收1350—2050元(水稻按每公斤1.7元计算)。同时,此项目的推广,还将推动水稻育苗技术向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方向快速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 1、大棚的棚型: (1)木架结构15—20米长、8—12米宽、拱高2-2.2米、边高1米,四道梁四排桩,造价为每公顷本田800元。 (2)竹木结构10—15米长、5—6米宽、1.5米高、边高0.6米,三道梁三排桩,造价为每公顷本田300元。 (3)钢架结构15—20米长、8—12米宽、拱高2-2.2米、边高1米,造价为每公顷本田500元。 (4)合金钢管结构30—40米长、8—10米宽、高3米,造价为每公顷本田700—800元。 (5)玻璃钢结构10—20米长、8—12米宽、高2米,造价为每公顷本田700—800元。

水稻转化方法

水稻转化方法 水稻转化(来自文献https://www.360docs.net/doc/7019026509.html,/content/nt36q44450563406/fulltext.pdf) For rice transformation, mature rice seeds were de-husked and sterilised with 3% sodium hypochlorite (30 min). The seeds were thoroughly washed three times with sterile distilled water and transferred onto MS basal medium (Murashige and Skoog1962) containing 500 mg/l proline, 300 mg/l casein hydrolyte, 2 mg/l 2,4-dichlorphenoxy acidic acid (2,4-D) and 30 g sucrose, for 1 week. The freshly induced calli were dipped i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AGL1 strain) and transferred onto NB medium (N6 macro-elements, B5 micro-elements) containing 500 mg/l proline, 300 mg/l casein hydrolysate, and 30 g sucrose. After co-cultivation with Agrobacterium (no dim light, 28℃, 2 days), the calli were transferred onto NB medium containing 2 mg/l 2,4-D, 120 mg/l G418, and 500 mg/l Cefotaxime. The resistant calli were subcultured on fresh plates at 2-week intervals for 4 weeks, and then transferred onto MS medium containing 0.2 mg/l a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 3 mg/l 6-benzylaminopurine (6-BA) and 150 mg/l G418 until shoots regenerated. Shoots were transferred onto 1/2 MS medium containing 0.5 mg/l NAA for rooting and further growth.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grown inthe field or at 28℃ under a 16/8 h light/dark cycle in the greenhouse. 配置1升诱导培养基: 1.水解酪蛋白300 mg/L 2.谷氨酰胺500 mg/L 3.脯氨酸500 mg/L 4.肌醇100 mg/L 5.蔗糖30g/L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

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 姓名:范丽娟 班级:食质101班 学号:2010037107

摘要: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有争执。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有理由相持不下。从科技哲学的角度看,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而忽视了它的潜在利益,也不能鼓吹它所带来的利益而视风险于不顾。对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现在和未来需要人类做出理性的反思和审慎的决策。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概述 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应用人工方法把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将重组了的DNA通过各种途径导入并整合到某种宿主细胞或者个体的细胞核中,有日的的改变它们的遗传性状。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着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农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作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等。 种植转基因的国家由最初的几个至现在的20多个,各国试种的转基因植物已经超过4 500种,其中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主要的转基植物,这四类植物占全部转基因植物的86%。近年来,世界上转基因生物研发工作进展非常迅速。转基因动物层出不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也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在中国,由于国家的重视,转基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为世界所关注,目前,已有近20种转基因植物进入了田间实验或环境释放阶段,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转基因动物方面,转基因牛、转基因羊也纷纷出现。由于转基因作物产量高、价格低、耐贮运等特点,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品质好、成本低、附加值高等原因,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市场份额连年上升。 随着转基因动植物商品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被制作成人类的消费品。目前, 世界各地的食品超市中均有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随着转基因食品的辐射范围扩大,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执声音一直没有停止。

水稻转基因步骤

在植物转基因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识别和筛选转化子,常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构建在同一表达载体中。这种载体结构导致转基因植物中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始终共存,而标记基因(尤其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可能给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已研发了多种方法剔除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其中最常见的是共转化法(Komari 1996,McCormac 等2001)。共转化系统是采用2个质粒或1个含有两套T—DNA表达盒的表达载体共同转化植物,其中一套表达盒含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另一套表达盒含有目的基因,它们转化植物时可能整合到植物基因组的不同位置。转基因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发生分离,从而可在转基因后代中筛选到只含目的基因而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个体。共转化从根本上排除了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标记,是保证人畜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Zhou 等(2003)认为,用分别含一个T-DNA区的两个载体共转化的效率低于双T-DNA区表达载体的共转化效率。目前关于利用双T-DNA区表达载体,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阳性株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唐俐等2006,张秀春等2006,于恒秀等2005)。花药培养与遗传转化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纯合转基因植株(斯华敏等,1999,付亚萍等,2001),但是应用花药培养快速获得只含目的基因而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研究尚未见报告。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室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将包含人乳铁蛋白(hLF)、高赖氨酸(SB401)、高甲硫氨酸(RZ10)基因的表达载体p13HSR成功转化脆茎稻,由于该表达载体采用双T-DNA结构,将检测出含选择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和目的基因的转基因阳性T0植株按单株直接进行花药培养。在189株二倍体花培植株中检出23株有目的基因没有选择标记hpt的转基因纯合植株,得率为9.87%。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并转录。本文首次发现插入的外源基因间存在交换事件,从而改变了花培群体中无选择标记而目的基因阳性的转基因纯系的获得率。同时还对农杆菌介导的同一载体上多个基因转化水稻后,会出现个别基因丢失的情况进行了讨论。 基因转化方法参照Hiei等(1994)的方法并加以修改。取开花后12-15 d左右的稻穗脱粒,表面灭菌后接种在NB培养基上,26℃暗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约5-7d后取愈伤组织在相同条件下继代培养,用于共培养。农杆菌于含50mg/L卡那霉素(Kam)的YM平板上划线,28℃黑暗培养3d,用金属匙收集农杆菌菌体,将其悬浮于共培养CM液体培养基中,调整菌体浓度至OD600为0.3-0.5,加入AS(终浓度为100mΜ),即为共培养转化水稻用的农杆菌悬浮液。将继代培养4d后的愈伤组织浸于此菌液中,20min后取出并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菌液,随即转入铺有无菌滤纸的固体培养基上,于26℃下暗培养2~3d。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在含有50m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26℃暗培养14d,再转到新鲜配制的筛选培养基上继续筛选14d。然后选择生长旺盛的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50mg/l潮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暗培养3天后转至15h/d 光照条件下培养,再生的小苗在1/2MS上生根壮苗两周左右。选择高约10cm、根系发达的小

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的生产技术

本技术公开一种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包括排种器、排种分配装置、排种器支架、导种管、投种管、开沟装置、T形支架、插秧箱、秧爪和动力装置;所述排种器支架上安装有排种器,其底部与所述插秧箱端部安装在一起。所述排种器底部安装有排种分配装置。该配套插秧同步直播育种机采用集中排种技术,一个排种器能高效的完成6行排种作业,轻简化了机具结构,降低了对动力的要求;排种轮型孔腔体依据水稻种子三轴尺寸和渐开线原理设计,实现水稻精量排种,极大地提高了排种精度和工作效率,节约种子,提升水稻的种植效益。本机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体结构紧凑且简单,外形小巧,方便安装和易拆卸,工作稳定可靠。 权利要求书 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水稻同步插秧直播水稻育种机械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其特征包括排种器(1)、排种分配装置(2)、排种器支架(3)、导种管(4)、开沟装置(5)、T形支架(6)、插秧箱(7)、秧爪(8)和动力装置(9);所述排种器支架(3)上安装有排种器(1),所述排种器支架(3)底部与所述插秧箱(7)底部安装在一起;所述排种器(1)底部安装有排种分配装置(2);所述排种分配装置(2)与开沟装置(5)通过导种管(4)对应连接;所述开沟装置(5)投种管(51)每2根为一组安装在一个T形支架(6)上,3套所述T形支架(6)尾部分别安装有3副插秧箱(7)末端;1对所述秧爪(8)安装在插秧箱(7)末端两侧对称驱动轴上,所述插秧箱(7)安装在所述动力装置(9)上;

所述排种器(1)包括前侧板(11)、种层高度调节板(12)、充种室(13)、卸种板(14)、侧板(15)、圆弧底板(16)、投种口(17)、排种组合轮(18)、后侧护种板(19)、排种器传动轴(110)、排种器链轮(111)和种箱(112);所述投种口(17)下方安装有所述排种分配装置(2),所述侧板(15)下方安装有卸种板(14);所述排种组合轮(18)由6个排种轮(18a)组成,所述排种轮(18a)采用中心开正六方孔设计,所述后侧护种板(19)圆弧面上涂有一层EVA材质的护种圆弧层;所述排种器传动轴(110)为正六方轴,所述6个排种轮(18a)穿插在所述正六方传动轴(110)上,所述排种轮(18a)和所述排种器传动轴(110)一起随传动链轮(111)转动;所述动力装置(9)包括多级动力链轮(97),所述传动链轮(111)通过链条与所述多级动力链轮(97)相连;所述秧爪(8)在插 秧的同时驱动排种装置(1)同步作业,将6行水稻种子直播在右侧2行机插秧苗左侧,从而实现水稻插秧与直播的同步作业,通过改变动力链轮(97)和传动链轮(111)的传动比与秧爪(8)的传动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轮(18a)上均匀分布6个依据渐开线和抛物线设计的排种型孔(18b),所述排种轮(18a)包括型孔主体(18c)和渐开线状型孔(18b),渐开线状型孔(18b)包括型孔左壁面(18d)、型孔腔体(18e)、型孔右壁面(18f),所述型孔腔体(18e)根据育种水稻种三轴尺寸设计,所述型孔左壁面(18d)和型孔右壁面(18f)依据渐开线原理生成,有助于水稻种子的充种、投种和实现精量排种。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装置(5)包括投种管(51)、开沟器(52)、闭体花篮螺杆(53),所述投种管(51)顶部与所述导种管(4)相连,所述投种管(51)底部铰链与开沟器(52)相连,所述开沟器(52)采用犁形结构设计,所述开沟器(52)与所述投种管(51)之间通过闭体花篮螺杆(53)调节开沟器前倾角度。 技术说明书 一种水稻同步插秧直播育种机械

转基因的安全性正方

转基因正方辩论稿 一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是必要的就世界范围来说: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再从我国来看,在21世纪,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会得到很快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甚至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水平,为其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市场需求很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完全依靠 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只能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生物技术无疑是其中1个重要手段,亦是提高食品质量的1种重要方式。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这个潜在的市场就会被国外的转基因食品所抢占。 二转基因技术的优点 (1)育种时间短 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 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 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基因组合的范围广。 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 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比如: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缓解粮食短缺现状。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 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 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 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4)可以生产出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 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