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合集下载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动能和势能教案1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用能量的简单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心态,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学习重难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教具准备: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斜面、木块、橡皮筋、弹簧、装满沙土的透明玻璃槽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物体由于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________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物体的重力势能与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3、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物体的弹性势能与物体发生__________的程度有关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动能及其影响因素学生预习课本实验、分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A、该实验的采用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B、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C、在试验中如何改变钢球的速度?2、实验过程①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②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位置释放,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③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A、该实验的采用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B、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钢球重力势能的大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过程①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落下,观察钢球陷入沙土的深度②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钢球陷入沙土的深度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及其影响因素实验1用橡皮筋弹射纸弹:橡皮筋拉的越长,纸弹移动的距离越远实验2将一弹簧压缩到不同长度去弹同一木块,观察两次木块移动的距离分析总结: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实际案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应用5. 练习题: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关系。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速度等。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高度等。

4. 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如滚摆上升时势能转化为动能,下降5. 分析实际案例:火车上山和下山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及相关案例。

2. 实验器材:滚摆、斜坡、小车等,用于演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

4. 网络资源: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科普视频、文章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应用,以及相关数学计算。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两种基本属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 动能和势能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4.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让学生明白能量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化。

5.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知道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原理。

6.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7. 案例分析: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汽车行驶、电梯运行等。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情况。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

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

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 实际案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运用5. 练习题:运用动能和势能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相互转化关系。

2. 利用示意图、动画等形式展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表现,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介绍动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演示动能的变化。

3. 讲解势能:介绍势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演示势能的变化。

4.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分析动能转化为势能和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5.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运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知识的掌握。

教学资源:课件、示意图、动画、实际案例资料、练习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利用课件展示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动能的变化。

3. 讲解势能:利用课件展示势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势能的变化。

4.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示意图或动画展示动能转化为势能和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5. 实际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其中的动能和势能转化。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通过对动能和势能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 实例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5. 能量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实例分析中涉及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奥秘。

2. 运用实验演示、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投篮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分别讲解动能、势能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演示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明白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性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能、势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通过滑梯、滚轮等设施,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例如,分析投掷物体、弹簧振子等现象。

动能和势能实验教案

动能和势能实验教案

动能和势能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机械能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4.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研究动能和势能问题中的应用5. 生活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研究动能和势能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采用探究实验法,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动能和势能问题。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实验一:观察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3. 实验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4. 实验三:探究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5. 实验四: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验。

7.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动能和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8. 练习: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决动能和势能问题。

9. 拓展:介绍动能和势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影响因素和转化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 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具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能的概念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动能和势能。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既然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那么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它们具有的动能相同吗?对于同一物体,它的动能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知识.
这是一个需要用实验来探究的问题,在设计实验之前,你先来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第一个猜想一定是动能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吧!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猜想吗?同样速度行驶的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看来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似乎也有关系.它们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如图14-1所示,铁球A 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 时,会将B 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 B 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 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 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 的动能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原理.所用的
器材,还应再加一个铁球C ,A 与C 的质量不同,
m A >m C .准备好器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图1-
在进行实验时,你注意一定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为我们想研究的是动能分别与运动速度、质量的关系,所以应先将不参与研究的变量保持不变才行.
当铁球A 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时,它滑下后运动速度就越大,这样我们将铁球A 放在斜面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但做实验时,用同一个铁球才行,因为这样能保证运动物体的质量不变.把铁球A 放在斜面不同高度上,将其位置每次都上升一段高度,然后观察木块B 被撞远的距离,比较每次木块B 移动的距离,把结果填入下列表格1中.
表格1 然后,我们应将运动速度稳定下来,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用铁球A 和铁球C 分别从斜面上滑下,但应保证A 和C 下滑前位于斜面高度相同,观察铁球A 和铁球C 将B 撞远的距离,将结果记录在上面的表格2中.
表格2
铁块A 将B 撞远的距离(m ) 铁块C 将B 撞远的距离
(m )
高度相同时(h 1)
高度相同时(h 2)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在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4.势能,势能和动能是不同种形式的能量.势能分为两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滑雪运动员从高处滑下来时具有了动能,是因为缆车将他送到山顶时给他的身体存储了能量;在沙滩上打排球的年轻人跳起下落时,会将沙滩踩出两个深坑,也是因为他腾空跳起时给身体存储了能量;还有从高层建筑上扔下的西瓜皮,会将停在建筑物旁的汽车砸出很深的伤痕,也是因为西瓜皮在建筑物高处时具有了能量.
上述情况中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它的定义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处于高处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这里的“高处”是指对地面有一定的高度,高 次数 项目
1 2 3 A 在斜面上所处高度(m ) B 被撞后所处的距离(m )
山上的人、石块都有重力势能,在高空飞行的飞机也具有重力势能.可以说,不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只要它处于高处,就具有重力势能.
5.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要研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以采用与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类似的方法.那么,你要先猜想一下: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然后再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它们与重力势能的具体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是运用高处下落的物体下落后所具有的能量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我们先来猜想一下影响因素是什么,猜是高度和物体的质
量?
我们使用的实验器材是:一把刻度尺(它是用来测高度的),
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我们
用铁球和木球从高处下落后进入细沙的深度,来判断它的重力势
能的大小.实验装置图如图14-2所示.
首先,我们用铁球来做实验,因为同一铁块的质量相同,根据
刻度尺选择出三种高度值,如5 cm、10 cm、20 cm,分别将铁块
放在这三个高度上,让其下落,观察它落入沙坑中的深度.填入下图14-2 列表格3中,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表格3
同一铁球B
高度5cm 10cm 20cm
落入沙坑中的深度(cm)
第二次,我们用外形相同的铁球和木球进行实验,在刻度尺上选出同一刻度,例如5cm处,10cm处,20cm处分别将铁球和木球放在5cm处,10cm、20cm处让其下落,观察它们落入沙坑中的深度,填入下列表格4中,比较结果得出结论.表格4
高度5cm 10cm 20cm 木球A落入沙坑中的深度(cm)
铁球B落入沙坑中的深度(cm)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体,离地面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位于相同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6.弹性势能
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去,是因为弓被拉弯时具有了能量,安装在弹簧门上的弹簧变形后能将门弹回去,是因为弹簧变形后也具有了能量,被球拍击扁的网球,也具有能量.以上物体具有了能量,是因为它们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当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时,就具有了能量.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大家看一个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讲授)
这是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

此时,弹簧静止,没有动能。

砝码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

可是大家想象,放手后弹簧能不能做功?放开手,砝码被弹簧举起来!
可见,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

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

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

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