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

合集下载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动能和势能教案1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用能量的简单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心态,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学习重难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教具准备: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斜面、木块、橡皮筋、弹簧、装满沙土的透明玻璃槽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物体由于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________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物体的重力势能与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3、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物体的弹性势能与物体发生__________的程度有关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动能及其影响因素学生预习课本实验、分组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A、该实验的采用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B、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C、在试验中如何改变钢球的速度?2、实验过程①将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②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位置释放,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③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回答以下问题A、该实验的采用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B、在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钢球重力势能的大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过程①让同一钢球从不同高度落下,观察钢球陷入沙土的深度②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钢球陷入沙土的深度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及其影响因素实验1用橡皮筋弹射纸弹:橡皮筋拉的越长,纸弹移动的距离越远实验2将一弹簧压缩到不同长度去弹同一木块,观察两次木块移动的距离分析总结: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实际案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应用5. 练习题: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关系。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思考。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速度等。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如质量、高度等。

4. 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如滚摆上升时势能转化为动能,下降5. 分析实际案例:火车上山和下山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解答:评价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思维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转化关系及相关案例。

2. 实验器材:滚摆、斜坡、小车等,用于演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

4. 网络资源: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科普视频、文章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应用,以及相关数学计算。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两种基本属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4.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 动能和势能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4.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让学生明白能量在运动过程中的转化。

5.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知道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原理。

6.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7. 案例分析:分析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汽车行驶、电梯运行等。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关系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情况。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

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

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 实际案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运用5. 练习题:运用动能和势能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及相互转化关系。

2. 利用示意图、动画等形式展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表现,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介绍动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演示动能的变化。

3. 讲解势能:介绍势能的定义、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演示势能的变化。

4.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分析动能转化为势能和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5.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运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动能和势能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知识的掌握。

教学资源:课件、示意图、动画、实际案例资料、练习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利用课件展示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动能的变化。

3. 讲解势能:利用课件展示势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势能的变化。

4.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示意图或动画展示动能转化为势能和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5. 实际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其中的动能和势能转化。

动能和势能实验教案

动能和势能实验教案

动能和势能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它们是机械能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掌握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4.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研究动能和势能问题中的应用5. 生活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研究动能和势能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采用探究实验法,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动能和势能问题。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实验一:观察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3. 实验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4. 实验三:探究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5. 实验四: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验。

7.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动能和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8. 练习: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决动能和势能问题。

9. 拓展:介绍动能和势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影响因素和转化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认识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

认识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

认识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能.2.知道机械能是由动能和势能组成,知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理解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现象和应用.【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推理,了解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理解机械能的转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举例:打桩机上被举高的重锤落下来可以把桩打进地里;跳水运动员在做跳水动作时,被压弯的跳板可以弹起运动员;子弹能够击穿障碍物;流水能推动竹排.问:你们能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吗?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什么是能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或能.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多.能的单位就是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二)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实验探究: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在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看看哪一种情况下小球将纸盒推的更远.(2)将同一小球在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看看哪一种情况下小球将纸盒推的更远.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能做的功多,具有的动能就多;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能做的功多,具有的动能就多.所以,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多.(三)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物理学中把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实验探究:设计如上图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可能相关的因素.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拉紧的弓、变形的撑杆也都能做功,这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大量事实和实验研究表明: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四)机械能的转化1.老师举例: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摆球在摆时,同样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结论: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讲解课本活动3,并演示摆球摆动实验,思考并分析.结论: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事实归纳出:物体的动能与势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就会减少.【课堂小结】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物体的位置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物体的动能与势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摩擦阻力时,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减少.【布置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塗中学九年级物理教案
13.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⑵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⑷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故事,提示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1)《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

“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

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

“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

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

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2)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

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13-19,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

再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
能量”。

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事例中的问题: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问: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飓风。


问: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答:比较它们能够做的功的多少。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13-20和13-21针对上述实例,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

(1)以上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

)(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答: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


(3)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能否试着给这种能下一个定义?(答: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在得出定义后,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列举具有动能的实例。

活动1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1”: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进行实验之前,先请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学生经过思考会猜想:(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重。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

完成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两次实验中,分别控制哪些因素不变?哪些因素改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答:第一次实验中,小球的质量没变,在斜面上的高度变了;第二次实验中,在斜面上的高度没变,小球的质量变了;因为有两个因素(速度和质量)会影响动能的大小,所以当研究动能和其中一个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


(2)两次实验中,分别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或相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什么?(答:使小球滚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速度。


(3)为什么让小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答:通过小球对纸盒做功的多少比较它所具有动能的大小;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总结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思考“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用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深化对动能的认识,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时间问题的能力。

答案是:列车和小汽车虽然速度相同,但列车的质量大,所以它具有的动能大,能够做更多的功,故在交通事故中,列车的破坏性更大。

3.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当我们从建筑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

你知道安全警示牌的内容吗?(答:“当心落物”、“禁止在起重机动臂下停留”等。

)落物和起重机的动臂具有能量吗?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学习有关这种能的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图13-25并回答:
(1)被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答:重锤具有能量。

因为重锤被举高后,能够在下落时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


(2)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答: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

因为撑杆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够把运动员弹出一段距离,对运动员做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给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初步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然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理解。

活动2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2”: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先出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然后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1)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
经过实验探究,学生会发现:
(1)同一个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重物被举得越高,木桩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越大。

(2)质量大小不同的重物从同一高度落下,重物质量越大,木桩被打入沙中越深,表明重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越大。

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对于弹性势能,可以射箭为例,让学生自己得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形变的大小有关。

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三、小结
质量
动能(运动)
速度
质量
重力势能(举高)
势能高度
形变大小
弹性势能(弹性形变)
弹性强弱
四、作业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第3题。

2.完成学案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