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改革

1目前微生物实验教学 中存在的 问题
1。 现 有 实验 教 材不 符合 学 生 和学 校 的实 际情 况 1 实 验 教材 对 保 证 实 验 教学 正 常 进 行 和提 高 教 学 质 量有 着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 个 好 的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教 材应 具 有 微 生 物 学 的 普 遍 一 性 内容 和 所需 的 专 业 内容 , 而且 应 适 应教 学 的 有 序性 。 目前 高 校 普 遍使 用 的 微 生 物 学 实验 教 材 有 《 生 物学 实验 教 程 ( 2 ) ( 德 微 第 版 》周 庆主 编)《 生 物 学 实 验 ( 3 )( 萍 主 编 )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指 、微 第 版 》沈 及 导 》 黄 秀 梨 主 编) 这 些 教 材 内 容全 面 , ( , 专业 性 较 强 , 是 非 常 优 秀 都 的 实 验指 导 教 科 书 。 2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的探 索 然而 , 于 第一 次 接 触 微生 物 学 实 验 的 学生 来 说 , 对 专业 性 较 强 2. 改革 学 生使 用 的教 材精 选 和整 合 实验 内容 1 的实 验 教 材 使 他 们 进 行 课 前 预 习 很 困难 。 大 多 数 学 校 所 现 有 的 绝 如 何 使 教 材 充分 发 挥 作 用 实验 教 师可 以 根据 本校 微 生 物 实验 实验 器 材 和设 备 根 本 无法 满 足 那些 针 对 理论 课 程 编 写 的教 材 中 的 室现 有 条 件 , 织 编 写适 合 本 校 师生 使 用 的微 生 物 学 实验 教 材 。 组 编 实验 的 要 求 , 些硬 件 条 件 的 缺 乏 导 致 教 材 中的 多 数 实 验 无 法 正 写 之 前 , 认 真 筛 选 实 验 , 出适 合 本 校 学 生 的 实 验 教 材 。 这 要 选 在此 基 常开 设 , 只 能将 教 材 中 的部 分 内 容调 整 后 再开 设 , 就 造 成 学生 础上 , 写 教师 可 对 实验 内容 进 行 了大 胆 的 改革 和 创新 , 专业 的 或 这 编 从 有 教 材 但 却 无 法使 用 的现 象 [。 2 1 实 际 出发 , 以基 本 技 术为 起 点 , 留原 来有 利 于 学 生对 微 生 物学 基 保 1 2 实验 内容 没有 进 行 系统 的整 合和 归 类 . 本 实验 技 术 和 方法 掌 握 的 经典 实 验 , 学 生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 , 除 为 删 长 久 以 来 , 生 物 实验 一 直 按 照过 去 的 传统 模式 组 织 教 学 , 微 按 些 单 纯 的 验 证 性 实 验 和 相 对 过 时 的 实 验 , 啤酒 酵 母 菌 的 形 态 如 单 个 实验 、 个知 识 点 进行 实 验 教学 , 个实 验 的 教学 目的 通 常就 观 察 和 死 活细 胞 染 色 等 , 时 增加 了一 些 与生 活 、 境 和 工 业生 产 单 一 同 环 是 单 纯 的 为 了 完成 该 实验 的 教 学 任 务 , 是 对 于 本 实验 和 其 它实 密切 相 关 的 综 合 性 实 验 。 此 , 材 必 须 包 括 两 部 分 内 容 : 做 的 但 因 教 必 验 在 内 容 和 方 法上 有什 么 内在 联 系 , 整 个微 生物 学 实验 教 学 过 基 本 实 验 和提 高 能 力 的选 做 实验 。 本 实 验必 须 包 括 : 微观 察 技 在 基 显 程 中可 以 起 到什 么作 用等 , 没有 系统 性 的 归类 和 整理 。 如 在学 习 比 术 , 菌操 作 技 术 , 离 培养 技 术 , 色 鉴 别技 术 , 无 分 染 自动 化 分析 技 术 显微 镜 使 用这 一 实 验 中 , 验 结 束 后 学生 往往 就 知 道 如 何 使 用 显 等 , 实 保持 内容 上 的连 贯 性 , 原 本 孤立 的实 验 形成 一 个 连续 的有 机 使 微镜 , 不知 它 在 整个 微 生 物 实验 中所 起 的作 用 , 不 知 道 显微 镜 体 。 高 实 验 可 以 与 实 际 生活 中的 问题 结 合 起 来 , : 瓜 酸 奶 的 却 也 提 如 木 在微 生 物 学 乃 至 以 后 学 科 的 哪 些 实 验 或 工 作 岗 位 上 要应 用 , 有 制 作 , 萄 酒 的制 作 , 没 葡 实验 室 水 中细 菌 总 数 的测 定 , , 学生 感 到 等 使 理解 和 联 系工 作 与 具 体 的 生 产 实 践 , 际上 显 微 镜 是 观 察 细 菌 形 看 不 见摸 不着 的微 生 物 无 处 不在 , 应用 也 无 所不 有 , 强 了对 实 实 其 增 态 、 别 细 菌 等 实 验 的 知 识 点之 一 , 细 菌 分 离 鉴定 、 菌 分 离 培 验 的 兴 趣 。 化 的 实 验教 材将 现 有 的及 新 的 实 验 方 法 和 实 验技 术 鉴 是 细 优 养 、 菌 生 化 实 验 等 实验 内容 的一 部 分 。 细 进 行 有机 整 合 , 一 步 强化 基 本 技 能 培训 并规 范操 作 , 高 了学生 进 提 1 3 教 学 目标 没有 联 系实 际 , 乏职 业 应用 性 的突 出 . 缺 的 动 手 能 力 , 实 现 从 验 证 性 实 验 向综 合性 、 计 性 实 验 的 转 变 。 并 设 按 照 教 材 , 个 实 验 课 程 都 制 定 了 教 学 目标 , 学 大 纲 对 每 2. 改革 实验教 学 方法 , 每 教 2 培养 职业 实 践技 能 个 具 体 的 实 验 内 容 的 教 学 目标 和 实验 目的 进 行 了规 定 , 大 纲 内 但 充 分 利用 微 生 物 实验 室现 有 的 实物 、 图片 、 型 、 本 、 模 标 电化 等 容 往 往 主 要 是 针 对 理论 知识 和 实验 操 作 , 有 具 体 说 明 这 个 实验 教 学 设 备 , 过 直 观 教 学 , 高 实验 教 学 效 果 和 效 率 。 没 通 提 微生 物 教 师 的 方 法 内 容 所 实现 的具 体 的职 业 目标 。 何 一 个 实 验 都 应该 和学 可 以将 所 有 实验 制 作 成 教学 挂 图 , 每 一 个 实验 挂 图 上 , 有大 量 任 在 都 生 的 就 业 岗 位 培 养 目标 密切 联 系起 来 , 同 的 岗 位 利 用 同一 试 验 的 图 表 , 过 表 格 和 图片 很 形 象 、 观 地 展 示 实验 方 法 与 实 验 结 不 通 直 达 到 的 具 体 目的 和 目标 也 是 不 同 的 , 如细 菌 的 分 离 培 养 实 验 , 果 , 生在 实 验 中 通过 表 格 、 图 , 直 观 地掌 握 实 验 步骤 、 比 学 挂 很 了解 实 通 过 该 实 验 的 学 习 , 生 应 该 知 道 在 畜 禽 疫 病 化 验 、 料 、 药 、 验结 果 , 高 了实 验 效率 ; 学 饲 兽 提 另外 , 验 示 教 也 是直 观 教 学 的 一 个 必 实 生 物 制 品 微生 物 检 验 等 就 业 岗位 中 , 需要 实现 的 且标 和 目的 分 别 要 环 节 , 学 生 掌握 实 验 方 法步 骤 的 主要 手 段 。 实验 教 学 中采 取 是 在 是什 么。 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 , 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 激 发挥 个 人 的 创 造 性 、 1 4 教 学手 段和 教学 方 法缺 乏 改进 . 独立思考、 自行 发现 和 掌 握 知识 的 能 力 。 过 利用 已经 发生 或 将 来 通 近 几年 来 , 断 的扩 大 的 招生 量 导 致 教 师 的工 作 量 越 来越 大 , 可 能 发 生 的 问 题 作 为 个 案 形 式 让 学 生 去 分 析和 研 究 , 提 出 各 种 不 并 在教 学 内 容和 方 法 的研 究 上 有 心 无 力 , 疲于 应 付 , 学 方 法和 教 学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案 , 而 提 高 了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题 能 力 。 教 从 手段 单 一 , 体 模 式还 是 按 照教 师上 课 讲 解 、 范 , 后 学 生 模 仿 总 示 然 在 “ 生 物 学 实 验 ”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积 极 应 用 现 代 化 教 学 微 的 我 操作 的 教学 方法 进 行 , 实验 中 , 在 学生 往 往 就是 重 复 老 师所 讲 解 的 手 段 进行 教 学 改革 , 富 实验 教 学 内容 。 丰 在课 堂讲 授过 程 中 已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
微 生 物 学 基 础 实 验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重 要 性
实 验 教 学是 教学 活 动 中不 町缺 少 的 环 节 , 提 高 学 生 实 是
验 技 能 的重 要 途 径 。微 生 物 学 足 一 门 发 展 迅 速 、 践 性 很 强 实 的学 科 , 生 物 学 基 础 实 验 为 深 入 学 习 微 生 物 学 及 相 关 学 科 微
微 生 物 学 基 础 实 验 教 学 改 革 中 的 几 点 体 会
宋 波 赵 丹 蒋 丽 艳 周 芳 烨 刘 继 鑫
微 生物 学 是 生 命 科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分 支 , 研 究 微 生 物 的 是 种 类 、 布 、 态 、 构 、 谢 、 长 繁 殖 、 传 、 化 以 及 与 人 分 形 结 代 生 遗 进 类、 动植 物 等 相 互关 系 的一 ¨ 科 学 。 微 生 物 学 基 础 实 验 是 微 生 物 学 教学 的关 键 步 骤 , 培 养 、 练 学 生 的操 作 能 力 及 独 立 是 训 分 析 解 决 问题 能 力 的重 要 环 节 。高 等学 校 实 验 室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 立 工 作 能 力 和 实 践 能力 的 主 要 基 地 , 学 中 , 独 教 突 出实 验课 的重 要 地 位 , 我们 改 革 的主 要 思 路 。 是
用 所 学 知 识 分 析 问题 、 决 问 题 , 今 后 从 事 微 生 物学 的 相 关 解 为
这些 内容 , 町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 强 学 生 对 人 类 健 康 的 既 增 责任 意识 , 能够 激 发 他们 解 决 医学 难 题 的 迫切 愿 望 。 又 3 改 革 实 验 教 学 的 内 容 与 形 式 : 生 物 学 基 础 实 验 内 容 . 微 包 括 显微 镜 使 用 技 术 、 色 制 片 技 术 、 离 纯 化 技 术 、 菌 鉴 染 分 细 定技 术 、 菌 操作 技 术 等 。 这 技 术 繁 多 、 碎 , 教 学 中 可 无 琐 在 恰 当 优化 组 合 这 些 实 验 内容 , 且 将 学 习形 式 变 得 丰 富 多 样 , 并 这 样 可以 克 服学 生 学 习 时 的 卡 燥 感 , 高 教 学 质 量 。如 可 针 占 提 对I 临床 七常见 的感 染 性 疾 病 , 行 脓 汁 、 便 、 进 粪 以及 痰 标 本 的 细 菌 学 检查 , 过 一 系 列 实 验 将 临 床 上 , 起 化 脓 性 感 染 、 道 通 - j l 肠 感 染 、 吸 道 感 染 的 病 原 体 分 别 加 以 鉴定 , 样 做 既 强化 了 理 呼 这 论知 识 的 学 习 , 可 根 据 同 的病 原 体进 行 临 床 用 药 指 导 , 又 为 以后 的 临 床实 践 打 下 良好 的 基 础 。另 外 在 实 验 课 上 , 安 排 可 学 生 组 合 成 学 习小 组 的 形 式 , 学 生 观 看 实 验 相 关 内容 的 录 让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Re f o r m a nd Pr a c t i c e f o r Mi c r ob i ol og y Ex pe r i me nt Te a c hi ng Me t ho ds
YANG Xi a o y a n , L I Yu n x i a , YANG L i n , L I U We i h o n g , S U Ho n g y a n
度单一和不完善 , 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成
绩 进 行 评 判 。这 些 问题 直 接 导 致 学 生 学 习兴 趣 不
微生物学实验理念 的形成和操作技能 的培养直接 关系到学生对 后续课 程如分 子生物学 、 遗传 、 基因
工程 、 发 酵 工 程 等 的学 习 。 由于 微 生 物学 实 验 方 法 的广 泛适 用 性 , 微 生 物 学操 作 技 能 的好 坏甚 至会 影 响到 学生 的就业 问题 。 同时 , 传统 微 生物 学 实 验 教 学也 存 在诸 多 不 足 , 针 对微 生 物 学 实验 教 学 的
高, 主动性不够 , 实验做好做差一个样 , 抄袭现象成 风, 参与实验成为一种获得学分的走过场的形式 。
基 于 上 述 问题 , 我们 的微 生 物 学教 学 团 队根 据 实 验 室建 设 、 实 验 经 费 和学 生实 际情况 逐 步 对微 生 物 学 实验 进行 改革 , 取 得 了较 好 的教学 效果 。
me t h o d o l o y g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h a s b e e n e mp l o y e d . T h e t i r a l o n s t u d e n t s ma j o r i n g i n b i o s c i e n c e s o r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s h o w s a p o s i t i v e
浅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2 实验教 学方法
在实 验 教 学 中 , 程采 用 多媒 体 教 学 。 方 面通 过 多 全 一
和 技 术 的一 门必 修课 。 在微 生 物学 教 学 中 , 验教学 作 为 实 理 论课 程 的延 伸 , 微 生物 学 教学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 占有
重 要地 位“ 。 ’ 实验 教学 是培 养 学生 实际 操作 技 能 、 独立 性
与 创新 意识 的重要 环节 , 仅能加 深学 生对所 学理 论 知识 不
微生 物学 是生 物技 术专 业 的一 门专业 必修 课 , 因实用
作 技 能 , 提高 了动手 能力 。 也 开展 设 计性 实 验 的 目的在 于 培 养学 生独 立 的思维 能 力 、 严谨 的科 学态 度 、 互协 作 的 相 团队精神 和勇 于开拓 的创 新意识 , 激发 学生 的主动性 和创 造性 。 】设计 性 实验 一般 给 一个 命题 , 以组 为单 位 , 生在 学 查 阅 相关 文 献 后 , 订 出 实验 计 划 , 完成 实 验 。 个过 拟 再 这 程 , 以很 好 的培 养 学 生 的创新 精 神和 团 队协 作意 识 , 可 大 大提 高 了他们 的实践 工作 能力 , 也增 加 了他们对 实验 科学 的热 爱 。 整 个微 生 物学 实验 内容 中 , 照一定 的 比例分 在 按 别设 置 基础 验 证性 实验 、 综合 性 实 验和设 计 性 实验 , 使三 者有 机结 合 , 构建 以基 础 知识 和 基本 技 能 为基 础 内容 , 以 创 新 能力培 养为 核心 内容 的微生 物学实 验教学 新体 系 , 使 微 生物学 实验更具 科学性 和系统性H。 】
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ss, o e —s li en r la lt nd ino a in i al we r c d t e p r s o e a c h u lt fe p rme a i prblm ovng g ea bi y a n v to .fn ly, ea he h u po e t nh n e t e q a iy o x e i ntl i ta hng eci . Ke r y wo ds: ir bo o y; p rme tlta h n Re om n nn v to M c o ilg Ex e i n a e c i g; f r a d i o ain
摘
要 : 微 生 物 实验教 学进 行 改 革 , 过 提 高学 生 的 实验 操 作 技 能 , 动 学 生的 学 习兴 趣 和 学 习积 极 性 , 放 实验 对 通 调 开
室, 注重培养 学生观察、 分析 、 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意识 , 最终达到提高 实验教学质量的 目的。
关键 词 : 生 物 学 ; 微 实验 教 学 ; 革创 新 改
生掌握一 定 的微生物学 实验 知识 和操作技 能 ; 作实 验侧 选 重于学 生实验 兴趣 的培 养 , 生 可 以根 据 自己 的爱 好 、 学 兴 趣 从给定 的实验项 目中选 出 自己感 兴趣 、 对做 毕业 论 文有
核成绩 , 中平 时成绩 占 5 % 考查 学 生实 验 预习 、 其 0 动手 能 力 、 达能 力 、 析 问题 能力 、 表 分 创新 能 力 、 验态 度 等 。 自 实 主学 习实验成 绩 、 研究 设计 性 实验 成绩 占 2 % , 0 主要 考 查
学生文 献查 阅能力 、 作实 验能力 、 备实验 情况 、 预 准 论文 书 写情况 、P P T汇报 等 。实 验 操作 考 核 成 绩 占 1 % , 查 学 5 考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摘要: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完善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体制、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更加合理和全面的考核制度这几项策略的实施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改革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81-02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微生物实验则是对微生物学这一理论课程最有力的补充。
学生通过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训练自身关于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不仅如此,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开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目前,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涉及面相对宽泛,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包括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测等等。
随着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硬软件的完善、教学形式的灵活转换都亟待解决。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大纲要求,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等一系列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正一步步登上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舞台。
1 目前高等院校微生物实验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微生物实验课的开展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受到各高校及教师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对该课程以及实验室的建设投入程度、传统教学方式对其影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今微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某些缺陷。
首先,实验教材陈旧。
目前,国内关于微生物实验课的教材屈指可数,而且很多高校用的大多是自行编写的教材,这给再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这样 , 保证 学 生每 次实验 都认 真思 考 , 心操 细
作 ¨。
4 8
蚕
学
通
讯
2 卷 8
2 2 加 强实验 课 内容 的 系统 性 .
2 4 实验 考核方 法的 改革 .
土壤是 微生 物 生 活 最适 宜 的环 境 , 据 依 “ 土壤 中微 生物 的分离 纯化及 初步鉴定 ” 的大 实验 , 培养基 的配 制 与灭 菌 和不 同土 壤微 把 生物 的分 离纯 化 融人 , 用 分 离纯 化 来 的 细 再 菌、 放线 菌 、 菌做微 生物染 色和 菌落形态观 霉 察等 。这样 , 立 分散 的实 验形 成 一 个 系统 孤 性的 内容 , 而且 用 的材料 是 自己分 离 出的未
知 菌 种 , 过 生 理 生 化 检 测 并 结 合 核 糖 体 通
R NA扩增 比对做 好最 后 的鉴 定结 果 , 生就 学 会认 真的做好每一步实验 , 增强 了微生物 实验 操作 中的纯化接种技术和无 菌操作 观念 , 在整 个过程 中学生 形 成 了一 个 系统 的思维 习惯 。 教师通过结果阐述其可能 的实 际应用 , 生就 学
验综 合起 来做 , 是 很 多 学 生 没有 意 识 到 这 但
一
起着 越来越 重 要 的作 用 。因 此 , 养学 生 的 培 积极 动手能 力 、 严谨 系统 的 思维 习惯 , 高学 提
生 的创 新能 力 和分 析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微 是 生物 实验教 学 中面临 的重要 挑战 。
2 1 运 用启 发式 和 多媒体教 学 . 实 验课 内容 采 取启 发 式教 学 , 以多 媒 并
训 。学生 缺乏实 验兴趣 并 容易形 成一 种依赖
意识 。部分 学生 课 前 不 预 习 , 分 学 生在 实 部
简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

实 验 教 学 是 全 面 实 施 教 学 大 纲 和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环 节 , 验 教 学 是 理 论 知 识 和 实 验 活 动 、 接 经 验 与 直 接 经 实 间 验 、 象 思 维 和 形 象 思 维 、 授 知 识 和 训 练 才 能 相 结 合 的 过 抽 传 程 , 谨 认 真 是 试 验 成 功 的关 键 。 严 2 I 让 学 生 参 与 实验 前 的 准 备 .
深 , 其 中 的重 点 、 点 以及 基 本 操 作 更 易 掌 握 , 高 了学 生 对 难 提
2 22 激 发 学 生 对 实 验 课 的兴 趣 .. 在 实 验 教 学 中 , 持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设 计 为 重 点 , 用 坚 以 采
师生讨论 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 同时教 师有意识 的扩展 与实
因 为 学 生 在 高 中 阶 段 受 教 学 条 件 的 限 制 和 片 面 追 求 升
学率 等因素的影响 , 生们 大多 数都 反应 实验课 上 的很少 。 学 所 以 , 须 加 强基 本 实 验 技 能 训 练 , 放 实 验 室 不 占 用 学 生 必 开 实验课 学时 , 冲淡对 学生基 本技 能 的训练 , 般在 学生 的 不 一
方 法 的 改 革 , 仅 提 高 了 教 学 质 量 和 教 学 效 果 , 且 还 激 发 不 而
22 3 开 展 综 合 性 实 验 .. 把 一 些 独 立 实 验 合 并 成 一 个 大 实 验 , 样 既 节 省 了 时 这 间 , 时 又 能 使 学 生 将 所 学 知识 联 系 起 来 , 行 综 合 分 析 , 同 进 提 高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及 分 析 问题 的能 力 。 2 2 4 建 立 统 一 的实 验 课 带 教 标 准 .. 不 同 的老 师 毕 业 不 同 的 院 校 , 教 方 法 各 有 不 同 , 样 带 这 就 需 要 制 定 一 套 完 整 的 实 验 课 带 教 标 准 。教 师 们 在 开 新 实 验 课 前 , 共 同 商 议 , 实 验 应 达 到 的 目的 、 点 、 点 、 验 应 对 重 难 实 的 规 范 示 教 方 法 、 作 流 程 , 求 学 生 掌 握 的 基 本 技 能 都 要 操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建立新的实验体系,注重实验内容在生活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体现和应用。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改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它以微生物学为基础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实验技能培养课,二者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2]。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灌输式被动式教学,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3]。
1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以来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学体系参照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增加了部分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内容。
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设定的教学计划,由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很大一部分准备工作,学生在课堂上则只须花费很少的时间按照教师讲解以及实验手册上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学生对实验的内容、实验原理、研究背景和其他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
中学生被动听课和操作,按部就班,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实验技能,巩固部分理论知识,但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一知半解。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课时逐渐减少知识不断更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巧妙的安排实验课程以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尽快地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值得思考
的问题[4]。
2 运用“思考题”加强实验的启发性、开拓性和应用性
在基础实验中做到既要对每一个实验进行严格要求,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又使学生的思想不受其束缚,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敢于破旧立新,并在每个实验完成后添加“思考题”,使学生在“做”与“想”中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
1、理解和复习性质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主要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3、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问题,主要在于使学生学习了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用之于实践。
3实验教学环节的优化,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
学生缺乏充分的预习就会手忙脚乱,不仅降低实验效率还会出现严重的实验错误甚至造成事故。
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除要求写出预习报告及设计方案外还要求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注意事项等,尤其是实验原理根本不懂或者不清楚实验,自己还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认真阅读相关教材与相关材料,在每一次实验课上课之前,都会要求学生回答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等相关内容并与实验成绩挂钩,这种方式能够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复习、巩固理论课上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操作时习惯性问题和错误,做重点提示和讲解,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指导、纠正动作,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一步操作,另外,就每人的操作情况及实验结果现场打分,真实地记录学生的实验成绩。
实验结束后,学生只写实验报告的话,抄袭现象会很严重,实验效果也会很差。
因此,在实验结束时,除了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还要求学生写一篇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小论文,论文的内容主要强调实验的设计方案。
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技能,也可以锻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4 关注前沿科技培养学生对尖端技术的操作能力
随着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生物科技的发展新成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
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
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尖端技术的操作方法,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
因此增添一些新的分子微生物学实验,如用pcr技术鉴定细菌、细菌总dna的制备、微生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等。
5结论
通过原实验内容的优化组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避免了重复和材料的浪费。
新实验体系的建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技能,增强了科研意识及专业信心经过大胆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习惯和模式,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将不断地探索与改革,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少兵,孙慧群.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 22(9): 841-842
[2]王士芬,施鼎方,唐贤春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9(2): 79-80
[3]邵继海,魏祥东,周细红等. 质量工程”背景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学杂志, 2010, 3(27): 106-109
[4]马放,任南琪,杨基先.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56-413
[5]沈平,陈向东. 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