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知识集锦

合集下载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气象知识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包括气象要素、天气、天气现象、气候和气象预报等内容。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还可以指导农田经营、城市规划、飞行航行等方面的活动。

下面是一个气象知识的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温度可以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如高温会导致高空气压,低温会导致低空气压。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

3. 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或毫巴(hPa)。

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1013.25 hPa。

4. 风:风是指大气中气压差所致的气流运动,具有方向和速度。

风的方向根据它吹向的位置命名,如北风、东风等;风的速度可以用米/秒(m/s)或公里/小时(km/h)表示。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以形式下降到地面。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露、霜、雾、冰雹等。

6. 云:云是由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云的形状和颜色可以给人们提供天气信息,如乌云表示可能有暴雨,白云表示天气晴朗。

7.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可见的自然现象,如雷电、彩虹、雾霾等。

天气现象不仅是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的自然现象。

8.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的统计资料。

气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9.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分析,预测未来天气情况的科学活动。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如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旅游行程等。

10.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天气现象引起的,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和损失的自然灾害。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1853年3月23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气象学国际组织。

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气象科普知识:
1. 大气成分: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构成,少量其他气体组成剩余1%,其中二氧化碳、氦、氩、甲烷、氢等气体含
量很小。

2. 大气层结构:地球大气层可以分为四层,从低到高分别是对
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气温变化最大的一层,在这层中发生了大部分的天气活动。

平流层中气压逐渐降低,气温逐渐升高,这一层空气稀薄,几乎没有风。

中间层大部分是离子层,热层中的气体非常稀薄,主要由电离气体组成。

3. 气象要素:气象学研究的主要要素有温度、湿度、气压、风
向和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到天气情况和气候变化。

4.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应用。

通过观测和
分析天气要素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针对天气变化的决策,减少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5. 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情况。

气候变
化是指在长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和不稳定。

其中,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森林砍伐、城市化等。

以上是一些气象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

气象小主播科普知识

气象小主播科普知识

1.世界气象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3.232.什么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

3.什么是“倒春寒”?在气象上,把入春后“前暖后冷”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入春是指气温上升到候(5天)平均气温高于10℃以后。

在这个条件下,如遇到本应逐渐回暖的气候,在受到较强冷空气影响后,气温会突然下降,降至常年同期平均气温值以下,就是所谓的“倒春寒”了。

4.“打雷”是怎么回事?“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

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5.暴雨来自于充沛的水汽,下列哪种云可产生暴雨(A)A积雨云 B高层云 C密卷云6.对我们国家来说什么是大雾多发季节?秋冬7.空气温度表示空气什么程度的物理量?冷热8.在我国一年四季中,哪一天的白天最短?哪一天的白天最长?在我国一年四季中,“冬至”的白天最短;“夏至”的白天最长。

9.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雪花的基本形状与冰分子一样都是什么形状?六边形10.避雷针的作用在于?把雷电引向自身以避免其他物体受到侵害。

11.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12.地球上在何时是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春分日和秋分日13.为什么雨后有时会出现彩虹?下雨后,当太阳光照到小水滴上,小水滴就会把太阳光的七种颜色。

折射出来,就是彩虹。

14.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闪电和雷声虽然同时产生,但由于光速是声速的几百万倍,所以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有趣的气象科普小知识

有趣的气象科普小知识

有趣的气象科普小知识1. 雷雨过后,空气会更清新。

这是因为雷电在大气中产生臭氧,而臭氧具有消毒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 彩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阳光、水滴和观察者与太阳之间的特定角度。

当阳光穿过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形成彩虹。

3. 龙卷风是一种旋转的气柱,其中心气压极低,但风速极高。

龙卷风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和气流等因素有关。

4. 雪花的形状有很多种,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

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雪花通常呈六角形;而在潮湿的条件下,雪花可能呈现星状或其他形状。

5. 极光是由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当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的磁场时,它们会沿着磁力线运动,激发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出光辉,形成极光。

6. 雾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而形成的。

雾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天气将变冷或下雨。

7. 露水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表面凝结成水滴的现象。

露水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夜晚的空气湿度较高。

8. 雾霾是由于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溶胶和水蒸气等混合而成,能见度降低的现象。

雾霾天气对健康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

9. 霜冻是指地面或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冰点,导致水分凝结成冰的现象。

霜冻通常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的早晨。

10. 雪崩是由于积雪层受到重力作用而发生滑动的现象。

雪崩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11. 冰雹是在雷暴中,上升气流将水滴带到高空,经过冷却后形成的冰球。

冰雹的大小和密度取决于上升气流的速度和水滴的初始大小。

12. 沙尘暴是由于风力将地面的沙粒吹起,形成大量悬浮在空中的沙尘的现象。

沙尘暴通常发生在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

13. 闪电是由于云层中的正负电荷分离,产生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被击穿产生的放电现象。

闪电的温度极高,可达数万摄氏度。

14. 龙卷风的形成与气旋有关。

当气旋的旋转速度足够快时,会形成一个旋转的空气柱,即龙卷风。

15. 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气象知识常识

气象知识常识

气象知识常识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

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气象科普小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

气象科普小知识、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 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如台风、干 旱、暴雨、暴雪、冰雹、霜冻、寒潮、雷电、高温等。

、贵州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贵州是我国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常见的 有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凝冻等气象灾害及诱发的泥 石流、滑坡、塌方、赫火灾等次生灾害。

怎样读懂天气用语?(1) 晴天,是指天空无云或有零星的云,但云量占 不到天空的1/10。

(2) 阴天,是指天空中云层覆盖超过8成以上,全天 很少见到蓝天。

(3) 多云,是指天空中云层较多,阳光不很充足, 但仍能从云的缝隙中见到蓝天,总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 ~ 7/10的天气现象。

(4) 雨,是指从天空降落的水滴。

(5) 阵雨,是指在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 强度变化很大的雨。

(6) 雷阵雨,又称雷雨,是指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

、什么是人工影响天气?A X 影响天气又称影响局部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的条件中低纬山地气象(双月刊)ZHONG Dl WEI SHAN Dl Ql XIANG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为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 的活动。

出—做■挪:若24 h 内的降水量达到0.1 ~ 9.9 mm ,称为小雨;10.0 ~ 24.9 mm ,称为中雨;25.0 ~ 49.9 mm ,称为大雨;50.0 ~ 99.9 mm ,称为暴雨;100_0~ 249.9 mm ,称为大暴雨;彡 250.0 mm ,称为特大暴雨。

贵州省内各地全年各月均可出 现暴雨,每年汛期5^月是暴雨性天气最集中季节,全年 降雨量的70%都集中在该时段。

什么叫降水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或雪、冰雹融化后的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 度,就称为降水量。

人们习惯将“降水量”称为“降雨量”,其实“降水量”是雨水、雪水、冰雹水的统称,而 “降雨量”仅指降雨的量。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3.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统计特征。

4.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

5. 低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多云和降水天气。

6. 高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7. 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

8.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9.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用16个方位表示。

10.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1.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2.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水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单位是毫米(mm)。

14.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降水的天气现象。

15. 闪电是雷暴中电荷在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迅速放电的现象。

16. 彩虹是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7. 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地面和植物表面结冰的现象。

18. 雾霾是由大量细小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低能见度现象。

19. 气象卫星是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大气现象的人造卫星。

20.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21. 气象站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

22. 气象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分布的设备。

23. 气象气球是携带气象仪器升至高空的气球,用于收集大气数据。

24. 气象飞机是携带气象仪器在空中收集大气数据的飞机。

25. 气象船是携带气象仪器在海上收集大气数据的船只。

26.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2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28.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29. 臭氧层是大气中一层富含臭氧的气体层,位于平流层。

天气与气象灾害科普知识

天气与气象灾害科普知识

1.暴雨形成原因: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大气中的水汽随上升的气流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其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形成了暴雨。

根据气象局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2.暴雨划分: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

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3.特大暴雨灾害: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4.沙尘天气:沙尘天气是指大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低的一种天气现象。

5.沙尘天气成因:首先,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

同时,北方多沙尘与其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春季北方气候干燥,植被覆盖量较少,抗风蚀能力很弱,降水也比较少,地面干燥松散,土壤表层干燥疏松,如果有大风刮过,就会将松散的土壤中的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

其次,人为原因也是沙尘天气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随着人口增多,人口压力增大,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沙尘天气多发。

6.沙尘天气区分:在气象学上,对沙尘天气有明确的等级与标准划分。

按等级可以划分为: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科普知识集锦1、什么气象条件使春雷响彻天际?在惊蛰以后,明显增强的暖湿空气与负隅顽抗的冷空气激烈对峙,引发了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当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从而使万钧雷霆骤然发生。

可见此时雷电的发生不仅与近地面层气温回升有关,与冷空气活动有关,与此时空中的水汽明显增多更加有关。

所以,人们总结出:冬季大气干冷,则无雷;春季水汽渐起,则初雷;夏季高温潮湿,则雷盛;秋季水汽渐去,则雷潜。

春季到了,伴随着暖湿空气势力的增强,有了充沛的水汽,高耸的雷雨云系得以发展,春雷才得以响彻天际。

2、“春捂秋冻”有益健康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回暖,人们也将脱下冬装,换上春服。

在此之际,年轻爱美的人们迫不及待的穿上裙装和西服衬衫,然而,年长的中老人们还要穿的多一些,暖一些。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

那么,春季到了,天气转暖了,人们为何要“春捂”呢?大家都知道,春天和秋天都是过度季节,但它们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我国一般以3—5月为春季,9—11月为秋季。

根据多年气候资料统计,春季最高温度的平均值高于秋季,而春季的最低气温平均值却反而低于秋季。

北京地区气候资料显示,春季的平均最高气温为18.9?,秋季则为18.2?,春季高于秋季0.7?;春季平均最低气温为6.1?,秋季平均最低气温为6. 7?,春季比秋季反而低0. 6?。

这说明:虽然在春季白天温度高一些,但一早一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屋里的温度有一定的保守性,春季是回暖期,屋里的温度回暖不如屋外,所以在屋外感觉很热,一进入屋里就感觉很凉;秋季则相反,是一个降温季节,屋外气温虽然下降了,但屋里却是温暖的。

因此,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天一热就急忙脱衣服,就会不能完全适应早晚与屋外的温度,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发烧。

还有,虽然春季天气已回暖,但冷空气活动次数仍多于秋季,还时常有寒潮入侵,往往出现倒春寒天气,很容易让人们不适应。

为此,春季一定不要轻易减少衣服,多注意保暖,多“捂一点”比较好,搞好春季保健才能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看风识天气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4、春季养生重在防“肝火”发表时间:2009年2月12日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时期,气候变化多端,时有风寒温湿交替侵袭人体。

这一季节以肝气为令,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此时需调养肝气。

春天里病菌虫害孳生,又是蔬菜淡季,容易使人体缺乏维生素,导致体内积热,病发春日常见的鼻孔、牙齿、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症,以及头痛晕眩,目赤眼疾等各种疾患,所以这一时令,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以养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对人体侵袭。

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

谷豆类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制品;禽鱼类的鸽子、鹌鹑、鲫鱼、泥鳅;蔬菜类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萝卜、春笋;果品类的栗子、红枣、枸杞、菠萝、甘蔗、橄榄等。

将这些食品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尤其是蔬果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充分满足肝脏的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食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加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肝阳过盛体弱者,在春季容易引发“肝火”,患上热感冒、热咳嗽、热哮喘,要防患于未然,就得尽量避开突热暴暖热风侵袭。

若已感染成疾,热感冒初起,应戒烟禁酒薄厚味,以杜绝生痰之源。

春季易上火,尤其要注意“肝火”的上扬,每遇到春雨连绵或晨雾浓重,或碰到挫折,常会感到心情郁闷而恼怒、生火。

所以这时除了饮食调理,还要调养精神,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精神乐观豁达,排除忧郁,制怒养肝。

(来源:东方网) 5、气象与农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朋友总会提到气象谚语,但对其真正含义却了解甚少。

下面对一些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性的谚语进行了梳理汇总,以帮助人们更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些气象农谚。

现摘录如下:“十雾九晴”。

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

“雨过天青”。

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

星光闪烁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

“蜂子朝王声,冰雹定降成”。

雷雨中,发出沉闷的嗡嗡声,往往是降雹的预兆。

锄头底下有水。

意思是说雨后锄地能保墒。

“东虹日头,西虹雨”。

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

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移来。

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青霞白霞,无水烧茶”。

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

空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此晕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积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

(来源:中国气象报)6、为什么说“春雨贵如油”?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雨量稀少、干燥。

春季,在严寒的冬天几乎停止生长的农作物,开始进入“返青”时期,茎和叶由黄逐渐变青,有许多农作物开始播种。

因此,春季特别需要充足的水分。

这个时候,如果能多下几场雨,当然特别宝贵。

但是,春天暖空气的势力尚不能北上到黄河以北地区,冷暖气流多在长江以南地区交汇,导致主要的雨区在长江以南地区停留。

而黄河以北地区下雨机会不多,雨量仍然很稀少。

所以下一场春雨是非常可喜的,所以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至于南方,春天下雨的机会较多,这种说法就不适用了。

(问天网)7、看天象识天气的谚语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来源:广西玉林市气象局) 8、看物象识天气的谚语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来源:广西玉林市气象局) 9、民间天气谚语集锦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

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

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

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

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

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

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

乌头风白头雨“乌头”与“白头”是指两种云的云顶颜色来说的。

“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

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

“乌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

“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很快,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

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

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

早虹雨晚虹晴虹出现的位臵,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

上午太阳在东,虹在西边。

下午太阳在西边,虹在东。

因天气系统运动的规律,是自向东移动,西边出现虹。

表明西边的雷雨区会移来,本地将有雨,东边有虹,表明雨区在东,它会东移出,就不会影响本地。

所以也叫“东虹日头,西虹雨”。

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

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

出现这种云,表明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

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

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移换的时候。

“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使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

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

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

这种云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就只能听到雷声。

在近处也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所以“有雨不多”。

也称“未雨先雷,有雨不大”。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在春夏季节的傍晚,天空的西边,有象石山耸立的乌云迎接日,日落进云里就看不见了,群众叫“乌云接落日”。

这种乌云,是指浓积云或积雨云,这种情况大部是由高低空低气压系统造成的。

它的移动规律一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会影响本地。

因此它移动速度的快慢不同,大都较慢,要明天才下雨,所以叫“不落今日落明日”。

(来源:爱问知识人)10、关于物象的谚语所有天气变化,就是大气的变化。

空气孕育着万物,当它内部发生变化的时候,地面上一切东西,包括动物、植物等等,都要感受它变化的影响。

因此,这种因天气变化而发生的动植物的特殊生活现象,假如出现在我们人类对天气变化的感觉以前,就可帮助我们预先知道天气的未来变化。

* 蚂蚁迁居,天将雨。

(河北正定、河北邢台)* 蚂蚁忙碌,天气将变。

(广东)* 蚂蚁垒窝,要涨大水。

(广东)* 蚂蚁筑防道,准有大雨到。

(广东)* 蚂蚁拦路,搬家,盘堆,全窝,兆酉。

(长江中下游)* 蚂蚁爬高,快下雨;月围圈儿,快刮风。

(各地通行)每次天气变坏的时候,空中水蒸汽增加,同时气压变低。

水蒸汽多了,泥土返潮,所以蚂蚁巢里特别潮湿。

又因为气压降低,泥土里原来尘积着的肮脏气体逸出,所以蚂蚁在巢里就难得安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