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禹治水》(优秀9篇)《大禹治水》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大禹治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一来的。
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生活中有创造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发明家小时候的故事。
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
4大禹治水教案教学设计

4大禹治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及意义,了解大禹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的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大禹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对大禹治水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洪水泛滥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2.讲解大禹治水的背景讲述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尧、舜时期治水的失败。
引导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时代背景,理解大禹治水的必要性。
3.讲解大禹治水的过程讲述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利用地形、水势,成功治理洪水的过程。
通过视频展示大禹治水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禹的智慧和勇敢。
4.分析大禹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大禹的治水方法、品质、精神等方面分析大禹的人物形象。
组织学生讨论:大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5.大禹治水的意义讲述大禹治水成功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
6.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要学习大禹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7.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读后感。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山海经》等古籍,了解更多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分析大禹的人物形象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大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素材:洪水泛滥的景象、大禹治水的场景等。
2021年《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The reality is this shore, the ideal is the other shore, separated by a turbulent river, and the action is a bridgeover the river.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15大禹治水》)题目就是__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结合课题,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2、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洪水毒蛇猛兽伤害(二)认为教训棉被恢复(三)灾难仍然消退继续3、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治水前与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对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1.学习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
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3)这样的场面使人们的生活感到无比的痛苦。
你能读出来吗?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
2、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结果如何?(板书: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2)指名朗读鲧治水办法的句子。
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
(3)出示“继续”词卡,联系用“继续”说句子。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齐读课题2.自读课文3.出示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指名读、齐读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挖通察看引导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该页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示例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泰兴镇大生小学徐明香【教材分析】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
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仿写句子,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一小节生齐答相机板书:无家可归指名读一小节齐读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大禹治水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021年《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多篇)

2021年《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021年《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认识,预设以下学习目标: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方法区分多音字“倒”和“没”;用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治”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10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
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
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策略】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游戏巩固等策略。
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出示有关古代传说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大声说出故事的名字。
最后一张定格在《大禹治水》,学生说出名字后板书课题,“治”是生字,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治”。
齐读课题后,接着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可能想到用换偏旁或偏旁加旧字的方法来识记。
再让学生说说“治水”是什么意思。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5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引读:结果——(出示句子)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
(板书:伟大)[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大禹治水》,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对抗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勇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的治水智慧和勇气。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你们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的故事有什么启示?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分发《大禹治水》的故事文本,要求学生默读。
2. 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互相解答理解问题,并找出关键词。
3. 整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的讲解和补充。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如大禹、禹妻、水怪等)。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配各自的角色台词和动作。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故事情节。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提问: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他遇到了哪些困难?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辅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帮助学生回答问题。
五、思维导图练习(10分钟)1. 学生用纸和笔画出标题为《大禹治水》的思维导图,将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关键词归纳整理。
2. 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各自的思维导图,讨论和补充。
六、合作学习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模拟表演。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配角色、动作和台词。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场景表演,并向全班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正确读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大禹治水时的顽强意志。
5.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6.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大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都做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吗?(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好事:水力发电,水上运输等。
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等。
那我们怎样才能让水不再做坏事了呢?
(要想办法治理。
比如修建大坝,建水库等。
)
2.古时候,有个人也为了不让水做坏事而对水进行治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演示第5-9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灾”的偏旁是“宀”
“被”的偏旁是“衤”
“道”的偏旁是“辶”
“难”的偏旁是“又”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被”、“道”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我会查字。
伤害:
部首:亻(2画)
字义:损害。
4.我会读:
泛滥淹没毒蛇猛兽牲畜
筑坝奔走驱赶安居乐业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10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一个叫(鲧)的人带领人们(筑坝挡水),洪水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带领人们(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了大海。
洪水退了,人们又得以(安居乐业)。
2.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说的是什么?(演示第11张幻灯片)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洪水泛滥,人民的生活非常痛苦。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鲧、禹带领人民治水。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洪水消退,人民安居乐业。
3.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吧!(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故事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2)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泛滥: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
毒蛇猛兽:指对人们生命有威胁的动物。
牲畜:一般指由人类饲养使之繁殖而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畜类,可理解为家畜、家禽的统称。
(3)泛滥的洪水造成了什么后果?
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使得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
(4)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人们的田地、房屋被洪水淹没,无家可归,而且还要面对野兽的威胁,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凄惨,痛苦)
课文是怎样说的呢?(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
“极”字说明了什么?(人们的生活不是一般的难过,而是难过到了极致。
)
(5)同学们,看到人们这样悲惨的生活,此时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要治水,驱赶猛兽。
4.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对抗洪水的。
(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1)开始带领人们治水的人是谁?(鲧)
(2)他采取什么办法治水?(只知道筑坝挡水。
)
这说明了什么?(他不知道变通,办法单一。
)
(3)他的方法有效果吗?(没有)
(4)从哪可以看出来?
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仍然:还是、照样、依旧。
“九年”说明了什么?(治水的时间长。
)
(5)鲧治水没有效果,后来又是谁带领大家治水的?(禹)
(6)禹是怎样做的?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一去就是十三年”说明了什么?(他走的时间长。
)
“到处奔走”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为了治水历经辛苦。
)
同学们,你们想一下,他十三年都没有回过家,三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禹心系百姓,大公无私。
)(7)“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你们知道说的是谁吗?(禹)(8)那么禹采取了什么样的治水办法?(疏导)
疏导: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
(9)他是怎样做的呢?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5.禹的治水方法成功了吗?(演示第22-27张幻灯片)
(1)治水成功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终于: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
“终于”说明了什么?
(2)人们的生活怎么样了呢?
文章是怎样描写的?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
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3)同学们,你们觉得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
(4)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吗?(按照下边的顺序讲一讲吧!)
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③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④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示例:传说在很久以前,洪水到处泛滥。
为了制止泛滥的洪水,大家推选鲧为领袖,让他带领大家治水。
鲧只是简单地采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治理了九年,仍没有治理好泛滥的洪水。
这时候,人们又推选他的儿子禹为领袖。
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为了很快地把洪水治理好,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四处查看,最后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带领人们治理好了洪水,使得人们能够重新安居乐业。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8、29张幻灯片)
1.《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治水要疏堵结合,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引导水流走向正确的方向。
在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一味地想着强硬处理,要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思路,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说说鲧和禹的治水方法和治水前后发生的变化?
鲧禹
治水前洪水泛滥洪水泛滥
方法筑坝挡水疏通河道
治水后仍然泛滥洪水消退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0、31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2.我会读词语。
洪水防(fánɡ)洪毒蛇毒害
猛兽凶(xiōnɡ)猛灾难火灾
继续连续农业农民(mín)
五、作业布置
1.带感情地朗读课。
2.完成课后习题。
六、课堂小结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洪水泛滥后,人们生活痛苦。
鲧采用了筑坝挡水的治水办法,没有成功;禹吸取教训,采用了疏通河道的方法,最终使洪水消退,百姓安居乐业。
七、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百姓生活痛苦
治水:鲧禹
筑坝拦水疏通河道
没有效果洪水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