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试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涉及政治的理论、制度、行为等方方面面。

在政治学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背诵的,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政治学考试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学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政府、国家、政权、政治组织、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2. 政治学的分类及其特点政治学可以按照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按照研究内容分为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实证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分为政治学的历史研究和政治学的比较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国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等。

3.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规律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制约作用,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的规范作用,政治文化对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等。

4. 政治学的方法和途径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途径包括图书资料的查阅、文献的搜集、数据库的利用、采访调查等。

5.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建设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全球化视野的拓展,政治参与与社会治理的重视,政治变革与制度创新的关注等。

二、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组成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宪法、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选举制度等组成部分。

2.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可以从政体类型、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异同之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

4. 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是指在不断改革中完善政治制度,建设现代政治体制和现代国家制度,既要符合国情又要适应时代要求。

必考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

必考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

必考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必考的政治基础知识点归纳:1.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在社会中,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权力分配和决策制定的活动。

2. 政治行为:包括个人或集体在政治过程中的行动,如投票、示威、竞选等。

3. 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关于政治权力如何分配和行使的规则和机制,如民主制度、共和制、君主制等。

4. 政治过程:指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等环节。

5. 国家:一个拥有固定领土、一定数量的人口、政府和主权的政治实体。

6. 主权:一个国家在其领土内拥有最高权力,不受其他国家干涉的状态。

7. 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如君主制、共和制等。

8. 政治文化: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共享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9. 政治意识形态:一套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信仰和观念体系,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10. 政治权力:指个人或集体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执行的能力。

11. 政治参与: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如投票、竞选公职、参与政治讨论等。

12. 政治代表性:指政治领导人或代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其选民的利益和意愿。

13. 政治稳定:指政治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作,没有频繁的动荡或冲突。

14. 政治发展:指政治系统随着时间的演进,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的过程。

15. 国际政治: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包括外交政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

16. 政治改革:指对现有政治制度或政策进行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化或解决现有问题。

17. 政治冲突:指在政治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对立,可能表现为选举竞争、政策争议或社会运动。

18. 政治合法性:指政治权力或政治制度被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可的程度。

19. 政治社会化:指个体学习和内化政治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20. 政治分析:使用理论框架和方法来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

考研政治学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学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学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学是考研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学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二、政治经济学1.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

2.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资本循环。

3.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3.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五、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的类型。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六、国际政治与外交政策1. 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力量。

2.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3. 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变革。

七、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2.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 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的培养。

八、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1.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

2. 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实践的深化。

3. 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结束语:考研政治学知识点的归纳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生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理论内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研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考研政治学的知识点。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权力、国家和政府,研究任务是揭示政治规律、解释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并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要素构成。

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部落联盟说、征服说等多种理论。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是一种权力形式,其性质有统治性、全面性、最高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4. 政府的职能和结构政府的职能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政府的结构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行政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5.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来源有合法性、信任和能力等基础,其性质表现为独立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6. 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决策、实施、监督和调控等环节,其中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运作的核心环节。

7. 政治制度的属性与功能政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规范性安排,其属性包括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其功能包括权力分立、利益协调和社会控制等。

8. 政治文明的演进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各种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的演进,形成了多元化、等级化和世界化的特征。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1.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直接性等。

政党制度是实现政治集团竞争的机制,其特点有多党制、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等。

2. 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共和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主、平等和法治等。

君主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专制、集权和威权等。

3. 法治国家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宪法权威、法定权力和法律约束等。

行政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行政权威、行政主导和行政效率等。

4. 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民族主导的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族统一、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等。

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思想和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道路3. 邓小平理论及其时代背景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 科学发展观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8. 政治学常识二、中国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5. 司法体制改革6. 公民权利和义务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三、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 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5.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四、国际政治1.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3. 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外交政策4. 对外贸易政策5. 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合作6. 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五、政治学基础知识1. 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特点2. 政治学的分类和发展3. 国家、政府和政治组织4. 政治制度和政治行政关系5. 政党和政党制度6. 国家领导人的选拔和继任问题六、政治决策和政治执行1. 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3. 政府职能和政府决策4. 政治执行的条件和保障5. 协调与监督七、政治传播和宣传1. 政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3. 新闻传播与政治宣传的关系4. 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5.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综上所述,政治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理论、中国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政治学基础知识、政治决策和政治执行、政治传播和宣传等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政治科目的学习和考试,也有助于了解国家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形势,为未来从事政治工作或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00312政治学概论_重点笔记_串讲内容_自考

00312政治学概论_重点笔记_串讲内容_自考

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1、(单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2、(单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3、(单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4、(单选)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5、(单选)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6、(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7、(多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8、(多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9、(单选)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10、(多选)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一、国家制度1. 国家的概念、特征和性质国家是一个具有人口、领土和主权的政治实体,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国家的性质是一个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性和主权性。

2. 国家的组成及职能国家由政府、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构成。

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最高军事指挥权等。

3. 国家的制度和组织国家的制度包括国家宪法制度、国家议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和国家司法制度等。

国家的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等。

二、政治理论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学的科学方法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等。

2.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发展方向、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体制改革等。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制度,包括政体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管理制度等。

3.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人们对国家政治、政治社会制度和政治活动形态的认识和认识方式,包括政治思想的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包括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的影响和政治文化的传播等。

4. 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政治制度是政府和政治制度建立和运作的规范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包括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的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法源等。

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使和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

5.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

三、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的阶段和国际关系的类型等。

国际政治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包括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国际政治的主要问题等。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3.政治权力: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或原则,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支配能力。

4.政治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5.政治参与: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组成、运行、决策以及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6.政治统治: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对全社会所进行的强力支配和控制。

7.政治管理:国家权力为了维护某种政治秩序和实现某种政治目标,按一定原则和方式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管辖和控制。

8.国家机构: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完成国家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

9.政体: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去组织其实现阶级统治和管理权力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

10.议会君主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政府在形式上对议会负责,君主的行动受到议会严格的约束,君主图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1.议会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总统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内阁由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2.总统共和制: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又作为政府首脑,领导和组织政府,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3.半总统制总统既作为国家元首又掌握一定的行政大权,组织领导政府,而政府又必须接受议会监督,向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4.单一制: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考试重点归纳政治的含义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道德政治观——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代表人物和观点:孔子,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说;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德;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权力政治观——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代表人物和观点:法家韩非,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16世纪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立开来;德国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3)管理政治观——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代表人物和观点:孙中山先生以公众管理来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美国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是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以及个人和群体对这种政治理所具有的控制力的相关的制度安排。

”让.布隆认为:“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而做出决策和将其付诸实施的活动。

”(4)决策政治观——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代表人物和观点:这一观点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美国哈德罗.D.拉斯韦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把政治定义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怎样获得了”尊重、收入、安全等社会价值,从而对于政治分配社会价值的阐述和确定更加明确。

(5)神权政治观——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代表人物和观点:董仲舒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权政治观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尘世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而“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黑格尔认为政治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国家是精神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实现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首先,政治学以组织关系作为研究对象2、其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15-16宗教改革运动,使得政治文化从神圣化向世俗化转变,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应运而生。

代表:意大利的马基雅弗利,法国的博丹,《君主论》《共和六论》马基雅弗利和博丹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论述政治问题,以政治权力而不是以道德伦理价值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国家契约说发源于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16—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市场交换和契约行为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如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社会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

社会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国家。

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

这个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1880年,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政治学由此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了现代时期。

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政治实证的测量和分析,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技术手段。

特点:1、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2、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3、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4、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5、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6、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

缺陷:1、就其政治分析途径来看,往往夸大某个研究角度或分析途径对于政治研究的意义,这就使它们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同时,这些方法虽然以某种政治现象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可是却缺乏对该现象本身性质和形成原因的分析,缺乏该对象与其他政治现象的关系的深刻分析和说明,这就使它们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2、就其分析模型来看,这些模型在政治现实性上基本是参照西方政治体系创立的,因而带有很强烈的西方本位主义;它们进行的大多是衡态分析,因而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同时,由于它们简单搬用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而忽视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因而具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3、及其分析技术来看,由于实证调查不可避免地受调查研究者的价值和立场的影响,受到其研究设计技术与价值中立意图之间紧张关系的纠缠,受到政治生活变化的影响,受到所研究课题的限制,因此,其作用又是有限的。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完全形成。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

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的内部出发,用全面的、相互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研究客观事物。

辩证法对于矛盾的研究,是政治学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1、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

2、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价值分析和事实分析相统一的基础。

3、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个案分析和一般分析相结合的基础。

4、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比较分析的基础。

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权力就是在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中,权力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1、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2、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3、政治权力具有双刃剑的效用4、政治权力作用的影响巨大而深远5、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常常呈现多方面力量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1、指令方式2、压力方式3、规约方式4、说服方式5、奖励方式6、处罚方式7、暴力方式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自由权参政权诉愿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自由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诉愿权政治统治是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根本现象。

所谓政治统治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居优势地位的人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其他人的支配与控制。

政治统治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对于政治统治行为的心理认同、忠诚与遵从以及政治统治在社会中获得正当性的资格与权利。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统治如何以及能否在社会范围内以价值观念或建立在价值观念基础上的规范所认可的方式进行有效运行;二是这种有效性的范围、基础和来源。

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同和同意。

正是这种认同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认同心理的培养和强化,实际是对于政治统治心理基础的培植和巩固。

政治管理的定义: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解决利益矛盾,实现共同利益,承担公共职能,实施对社会的管理。

关于政治管理的管理行为方式分析(1)政治规划(2)政治决策(3)政治组织(4)政治指挥(5)政治监督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主要有:1、社会共同体说2、管理劳动说3、国家契约说解释见上4、国家要素说人民土地主权(政府)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1、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阶级矛盾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

特殊性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的历史类型更替规律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资产阶级政治军事寡头会公然抛弃资本主义民主制,以恐怖的极权统治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

法西斯国家一般由国家以军事或准军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最残酷、最野蛮的方式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以法西斯信仰或种族优越论控制社会思想;以疯狂地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其典型代表是20C30S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福利国家的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进行。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是国体的反映和实现2、国体与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3、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政体与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国家选择政体的影响因素: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的历史条件阶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民族构成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体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

1、君主政体一般由君主执掌最高国家权力,君主通常由长子世袭,并实行终身任职。

按照君主的实际权限,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专制君主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

专制君主政体有等级君主政体和贵族君主政体两个变种;立宪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议会君主政体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一般只有国家象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