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执行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时,本方法不适用。
三、测定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四、仪器设备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孔径流量计;(1)大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2)中流量孔径流量计:量程70~160m3/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4、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5、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6、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7、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8、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u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9、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目栏。
10、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整不受折状态。
11、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12、天平:(1)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和,包括粉尘、烟雾、颗粒状气溶胶等。
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一、测定方法步骤1. 准备好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取样器、玻璃纤维滤膜、称量天平、烘箱等。
2.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取样点和取样时间。
一般来说,应选择典型的环境空气污染源附近的取样点,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进行连续取样,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 安装好取样器,并将玻璃纤维滤膜放置在取样器中。
4. 开始取样,通常取样时间为24小时。
在取样期间,应注意保持取样器的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外部因素对取样结果的影响。
5. 取样结束后,将玻璃纤维滤膜取出,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以便后续的称量和分析。
6. 将干燥的滤膜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
7. 使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量滤膜的质量。
在称量前后要进行校准,确保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8. 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将滤膜的质量减去滤膜本身的质量,即可得到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二、测定原理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进行的。
在取样过程中,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被吸附在滤膜上,形成了一层颗粒物的沉积物。
通过称量滤膜的质量的变化,可以间接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取样和称量时,应避免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称量滤膜前后要进行校准,以减小称量误差。
2. 在取样期间,应妥善保管取样器,防止被污染或损坏。
同时,要确保取样器的密封性能良好,避免颗粒物的外部污染。
3. 在进行测定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防止误差的产生。
例如,在称量滤膜时,要避免手部的直接接触,以免对滤膜产生污染或损坏。
四、总结通过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环境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粒子,常用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大小来评估空气质量和健康风险。
目前常见的环境大气颗粒物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测定方法和化学测定方法。
物理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的质量和尺寸来进行测定。
常用的物理测定方法包括: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测量、颗粒物的尺寸分布测量和颗粒物的质量测量。
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测量方法主要有:滤膜重量法、废气分析法、直接射线法和质谱法等。
其中,滤膜重量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经过滤膜进行采集,然后将滤膜进行烘干,最后测量滤膜的重量变化来计算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颗粒物的尺寸分布测量方法主要有:光散射法、激光粒度仪法和电动力学测定法等。
其中,光散射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颗粒物悬浮在气溶胶生成器产生的雾化剂中,利用光的散射现象来测量颗粒物的粒径大小。
通过收集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物,可以得到颗粒物的尺寸分布。
颗粒物的质量测量方法主要有:颗粒物的质量平衡法和质谱法等。
其中,颗粒物的质量平衡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具有一定质量的滤膜与颗粒物接触一段时间后,再将滤膜进行烘干并测量重量变化来计算颗粒物的质量。
化学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来进行测定。
常用的化学测定方法包括:元素分析法、离子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元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元素的含量来判断颗粒物的来源和成分。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
离子色谱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离子的含量来确定颗粒物的成分和来源。
常用的离子色谱方法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质谱法主要是通过测量颗粒物中特定分子的质荷比来判断颗粒物的组成和来源。
常用的质谱方法有质谱仪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
总结起来,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主要是通过物理测定方法和化学测定方法来进行。
环境监测实验四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实验六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方法
掌握中流量采样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已恒重的滤膜,则TSP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
中流量采样器;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 L/min;
大气压力计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分析天平
恒温恒湿箱
玻璃纤维滤膜;
镊子、滤膜袋(或盒)
温度计
五、实验步骤
1、用孔口流量计校正采样器的流量;
2、滤膜准备:首先用X光看片机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在恒温恒湿箱中于15~30℃任一点平衡24 h,并在此平衡条件下称重(精确到0.1 mg),记下平衡温度和滤膜重量,将其平放在滤膜袋或盒内。
3、采样: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采样器采样头内的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以100 L/min流量采样1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4、称量和计算:将采样滤膜在与空白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 h后,用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0.1 mg),记下重量(增量不应小于10 mg),按下式计算TSP含量:
TSP 含量(μg/m 3)=
式中:W 1—采样后的滤膜重量(g);
W 0—空白滤膜的重量(g);
Q —采样器平均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t
Q W W ⋅⋅-90110)(。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是通过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然后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其质量浓度和组成。
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其测定原理有以下几种方法:1. 重量法:重量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采样器收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入称量器中进行称重,通过测量滤膜的质量变化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重量法适用于测定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但无法确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2.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基于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激光散射法和激光吸收法。
激光散射法利用激光束与颗粒物发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激光吸收法则是利用颗粒物对激光光束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光学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但对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无法确定。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通过颗粒物中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来测定其化学组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暴露在X射线束中,颗粒物中的元素吸收X射线后会发射出特定的荧光信号,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能量来确定颗粒物中各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4. 电子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是一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物的形态和结构来确定其组成和来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放入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与颗粒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观察颗粒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情况。
电子显微镜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形态、组成和来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综上所述,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主要包括重量法、光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子显微镜法。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定目的,可以综合应用来获取更全面的颗粒物信息。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测定过程。
一、引言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可见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是必要的。
二、测定方法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到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称重,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测定点位,安装好采样设备并校准。
2. 采样:将预先准备好的滤膜安装在采样器上,打开采样器开始采样,一般采样时间为24小时。
3. 滤膜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取下,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等待静置,以消除静电等影响。
4. 称重:使用精密天平将滤膜进行称重,记录下质量值。
5. 计算:根据测定时间和滤膜的有效面积,计算出单位体积的颗粒物质量。
6. 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得出空气中TSP的浓度。
四、注意事项1.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器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不准确。
2. 在滤膜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滤膜,以免污染样品。
3. 在称重过程中,要保持天平的准确性,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称重结果。
4. 在数据分析中,应注意对测定结果的合理解释和评价,避免片面或错误的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TSP的浓度,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用于评价空气质量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这种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监测工作。
六、结论重量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七、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要求越来越高。
环境空气颗粒物测定

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2、采样点设置 采样时,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5m。采样不宜在 风速大于8m/s等天气条件下进行。采样点应避开污染源及障碍 物。如果测定交通枢纽处PM10和PM2.5,采样点应布置在距人行 道边缘外侧1m处。
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2.采样
评价
完
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工程新技术研究所 绿色城区与环境技术部
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检验依据
《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 618—2011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4、结果计算
PM2.5和PM10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PM10或PM2.5浓度,mg/m3;
w2 ——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w1 ——空白滤膜的重量,g; V ——已换算成标准状态(101.325kPa, 273K)下的采样体积,m3。
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
测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1、准备工作 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平衡条件为:温度取 25±1℃,相对湿度50±5%,记录平衡温度和湿度。在上述平 衡条件下,用感量为0.1mg的分析天平称量滤膜,记录滤膜重量 。同一滤膜在恒温恒湿箱中相同条件下再平衡1h后称重。对于 PM2.5和PM10颗粒物样品滤膜,两次重量只差分别小于0.04mg或 0.4mg为满足恒重要求。
1) 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2) 用智能流量校准器校准采样流量。 3)将采样器流量计的指示流量调节至采样流量 100L/min,连续采样24h,记为日平均值。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1. 引言
本实验旨在确认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通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确保该方法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实验步骤
2.1 样品采集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点的空气样品进行采集,以代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颗粒物含量。
在每个位置,我们使用毛细管扩散器定向收集颗粒物样品,并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坏。
2.2 样品处理
收集回来的样品在实验室中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
首先,我们使用滤膜将颗粒物分离并去除空气中的不纯物质。
然后,将样品转移到试管中,并按照测定方法的要求进行预处理。
2.3 测定方法确认
我们使用了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颗粒物测定方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以确认方法的可重复性。
同时,我们还与其他实验室合作,共同进行了方法的验证,以确保
结果的准确性。
3. 结果分析
经过实验测定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 所选测定方法在大气中颗粒物的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 方法的可重复性良好,不同实验重复进行的测量结果非常接近。
-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的合作实验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4.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确认所采用的颗粒物测定方法在大气污染
监测中是可行的,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方法可以用于
大气颗粒物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包括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及方法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环境空气中颗粒物(TSP或PM10)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2.掌握颗粒物采样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TSP测定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微粒被截留在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PM10测定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带有PM10切割器的采样器,粒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随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采样器,带TSP或PM10切割器。
(2)X光看片器用于检查滤料有无缺损或异物。
(3)打号机用于在滤料上打印编号。
(4)干燥器容器能平展放置200mm×250mm滤料的玻璃干燥器,底层放变色硅胶,滤料在采样前和采样后均放在其中,平衡后再称量。
(5)竹制或骨制品的镊子用于夹取滤料。
(6)滤料本法所用滤料有二种,规格均为200mm×250mm。
其一为“49”型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简称滤纸),对直径0.3μm的悬浮粒子的阻留率大于99.99%;其二为孔径0.4~0.65μm和0.8μm有机微孔滤膜(简称滤膜)。
(7)烘箱。
(8)分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滤料的准备
(1)采样用的每张滤纸或滤膜均须用X光看片器对着光仔细检查。
不可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料采样。
然后,将滤料打印编号,号码打印在滤料两个对角上。
(2)清洁的玻璃纤维滤纸或滤膜在称重前应放在天平室的干燥器中平衡24h。
滤纸或滤膜平衡和称量时,天平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差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相对湿度的变化小于5%。
(3)称量前,要用2~5g标准砝码检验分析天平的准确度,砝码的标准值与称量值的差不应大于±0.5mg。
(4)在规定的平衡条件下称量滤纸或滤膜,准确到0.1mg。
称量要快,每张滤料从平衡的干燥器中取出,30s内称完,记下滤料的质量和编号,将称过的滤料每张平展地放在洁净的托板上,置于样品滤料保存盒内备用。
在采样前不能弯曲和对折滤纸和滤膜。
2.采样
(1)打开采样器外壳的顶盖,取出滤料夹。
将滤料平放在支持网上,若用玻璃纤维滤纸,应将滤纸的“绒毛”面向上。
并放正,使滤料夹放上后,密封垫正好压在滤料四周的边沿上,起密封作用。
(2)将采样器固定好,将切割器与采样器连接好,开启电源开关,按要求调节好流量,并记录流量、气温和大气压。
采样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参数的变化,并随时记录。
(3)采样后,取下滤料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料的边,但不能夹角,将滤料取下。
以长边中线对折滤料,使采样面向内。
如果采集的样品在滤料上的位置不居中,即滤料四周的白边不一致时,只能以采到样品的痕迹为准。
若样品折得不合适,沉积物的痕迹可能扩展到另侧的白边上,这样,若要将样品分成几等份分析时,会使测定值减少。
(4)将采过样的滤料放在与它编号相同的滤料盒内,并应注意检查滤料在采样过程中有无漏气迹象,漏气常因面板密封垫用旧或安装不当所致;另外还应检查橡胶密封垫表面,是否因滤料夹面板四个元宝螺丝拧得过紧,使滤料上纤维物粘附在表面上,以及滤料是否出现物理性损坏。
检查时若发现样品有漏气现象或物理性损坏,则将此样品报废。
(5)采样完毕,填好记录表,并与相应的采过样的滤料一起放入滤料盒内,送交实验室。
3.测定
采样后的滤料放在天平室内的干燥器中,按采样前空白滤料控制的条件平衡24h ,对于很潮湿的滤料应延长平衡时间至48h ,称量要快,30s 内称完。
将称量结果记在TSP 或PM 10浓度分析记录表中。
TSP 或PM 10(mg / m 3)=
30110⨯-s V m m 式中 m 1——采样后滤膜质量,g ;
m 0——采样前滤膜质量,g ;
V s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0℃,101.325KPa )的采样体积,m 3。
4.数据记录
按照下表记录实验数据。
TSP 或PM 10分析记录表
采样地点 采样编号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