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法测定_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

合集下载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目的意义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肯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爱护人类自身健康非常重要。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80-120 L/min ),分析天平(精度O.lmg ),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镜子
2、测定方法
(1)滤膜预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O.lmg )中称重,登记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 )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高校正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22年3月12日上午8点至晚上20点,天气状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3 )仪器预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对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4 )采样:以100 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纪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用镜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对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5 )称量和计算: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O.lmg),登记滤膜重量Wi(g), 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 )含量:
(Wi - Wo ) x 1000
TSP 含量(mg/m3)= -
其中,Wi一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
Wo-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
VrT奂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1。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HJ 1263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HJ 1263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进行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手工测定,同时适用于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手工测定。

当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和万分之一天平,采样体积为1512 m3时,方法检出限为7 μg/m3。

当使用中流量采样器和十万分之一天平,采样体积为144 m3时,方法检出限为7 μ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374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100 μm的颗粒物。

3.2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温度为273.15 K,压力为101.325 kPa时的状态。

3.3实际状态 ambient state温度为实际环境温度,压力为实际环境大气压时的状态。

4 方法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5 试剂和材料5.1滤膜:a)材质:根据样品采集目的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丙乙烯、混合纤维等有机滤膜;b)尺寸:200 mm×250 mm的方形滤膜或直径90 mm的圆形滤膜;c)滤膜阻力:在气流速度为0.45 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d)捕集效率:对于直径为0.3 μm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不低于99%;e)滤膜失重:在气流速度为0.45 m/s时,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 h,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 mg/cm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佚名文章网络点击数:221更新时间:2008-3-24GB/T15432-19951995-3-25 1995-8-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3.1大流量或xx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xx流量计:3.2.1大流量xx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xx流量xx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3.10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

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不确定度评定

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不确定度评定

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不确定度评定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PM10是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的总称,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扬尘等。

室内空气中PM10的浓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室内空气中PM10的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通过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浓度时所涉及到的不确定度问题,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二、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原理重量法是通过采集PM10颗粒物并通过称量方法进行测定。

使用颗粒物采样器采集PM10颗粒物,然后将采集的颗粒物置于称量瓶中并进行称量,再通过校正空白试验,最终得出室内空气中PM10的质量浓度。

三、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不确定度来源1. 采样误差:由于颗粒物采样器的不确定性以及采样时间的选择等因素,会导致采样误差的存在。

2. 称量误差:称量仪器的精度、环境温湿度对称量的影响等都会引起称量误差。

3. 校正误差:校正空白试验中产生的误差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 环境因素影响:室内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仪器放置位置等因素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四、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1. 不确定度分析:通过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和定量评估,确定各项不确定度来源的贡献大小。

2. 不确定度的组合:将各项不确定度按照合适的方法进行组合,得出最终的总不确定度。

3. 不确定度的表达: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测定结果和不确定度公布,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

五、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PM10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某实验室使用重量法测定了室内空气中PM10的浓度,根据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进行了如下的实例分析:1. 采样误差:通过对采样器的使用说明和数据分析,得出采样误差为±0.05mg/m3。

2. 称量误差:根据称量仪器的精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得出称量误差为±0.02mg/m3。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检测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检测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利用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在天津理工大学的选定点位采集大气中TSP、PM10和PM2.5样品,利用重量法测量尘重,结合采集流量和环境标准等信息,对区域内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和环境状况进行评估。

二、测量仪器
采样应用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需符合国家标准,配备的切割头能够满足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采集,采样器能够显示采样流量、温度、气压等参数。

应用精密天平测量尘重。

三、测量点选择
根据监测的目的要求,选择的采样点位应远离局地排放源影响,大气传输状况良好,且具有一定的高度。

四、气象条件
大气颗粒物采样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下时进行。

五、采样步骤
1,采样前需仔细检查仪器状况。

2,选择合适的切割头,并对切割头进行采样前处理
3,将事先称量好的滤膜放入切割头,连接采样器
4,记下开机时间,调节流量,开始采样
5,采样结束后,记录采样时间、温度、气压、采样体积等参数
6,将采样后滤膜进行称量
7,进行后续数据处理与分析
六、数值处理
由于大气的空气密度受气压、温度等参数影响,因此采集的气体流量需转化为标况流量。

V2=(P1*V1*T2)/(T1* P2)
式中:V2为标况采集体积,T2为标况大气温度,P2为标况大气压
V1为采集体积,T1为采样期间温度,P1为采样期间大气压
大气颗粒物浓度计算公式为:
ρ=(Q2-Q1)/V2
式中:ρ为大气颗粒物浓度,Q2为采样后滤膜质量,Q1为采样前滤膜质量七、监测结果评价
将测得大气环境颗粒物浓度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对区域内的大气环境状况进行评估。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GB 6921)、光散射法(WS/T206)、压电晶体振荡法以及β射线法等。

原则上这些方法均可用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但这些方法必须符合GB 6921或WS/T206,或经重量法(GB 6921)比对合格方可。

下面仅列出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方法供参考。

J.1 相关标准及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 6921《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J.2 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

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空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

J.3 切割器性能指标J.3.1 要求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J.3.2 要求切割曲线的几何标准差σg小于等于1.5。

J.3.3 在有风条件下(风速小于8m/s)切割器入口应具有各向同性效应。

J.3.4 所用切割器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单位)校验标定。

J.4 采样系统性能指标J.4.1 在同样条件下三个采样系统浓度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应小于15%。

J.4.2 在采样开始至终了的时间内,采样系统流量值的变化应在额定流量的±10%以内。

J.4.3 采样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J.5 采样要求J.5.1 采用合格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采样前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用感量优于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放回干燥器1h后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

J.5.2 将已恒重好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

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

J.5.3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采样时间不得少于1h。

测定日平均浓度间断采样时不得少于4次。

环境空气 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 重量法标准

环境空气 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 重量法标准

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一、引言1.环境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2.颗粒物质量浓度是评估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3.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方法。

4.本文旨在介绍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的标准。

二、测定范围1.测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范围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2.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的测定范围。

三、仪器和设备1.测定过程中应使用精确可靠的称量仪器。

2.设备的选择应符合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的要求,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样品采集和处理1.样品采集应遵循相关规范,保证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2.采集后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可测性。

五、测定方法1.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

2.测定过程应当符合标准要求,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1.测定结果的计算应遵循标准规定的方法。

2.测定数据的处理应当合理可靠,结果的处理和分析需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七、质量控制1.实验中应设置质量控制样品,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2.质量控制样品的处理和测定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八、结果表达1.测定结果应以标准的格式进行表达,并注明测定条件和方法。

2.结果表达应准确清晰,便于他人理解和参考。

九、结论1.根据标准方法进行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2.遵循标准的测定方法和要求,可以得到可靠准确的测定结果,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重要依据。

十、参考文献1.列出本文引用的相关标准和文献。

十一、致谢1.对参与本文编写和研究的人员和机构表示感谢。

通过对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测定重量法标准的介绍,相信读者可以对这一测定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专业、准确地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估和监测。

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是确保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颗粒物质量浓度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对其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空气 PM10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  PM10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PM10的测定重量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PM10的重量法。

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PM10浓度的手工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 mg/m3(以感量0.1mg分析天平,样品负载量为1.0 mg,采集108m3空气样品计)。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方法。

2.1 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

2.2 PM2.5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

3.方法原理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和PM10浓度。

4.仪器和设备4.1 切割器:4.1.1 PM10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T 93-2003的规定。

4.1.2 PM2.5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2±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T 93-2003的规定。

4.2 采样器孔口流量计或其他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流量计。

4.2.1 大流量流量计:量程(0.8~1.4)m3/min;误差≤2%。

4.2.2 中流量流量计:量程(60~125)L/min;误差≤2%。

4.2.3 小流量流量计:量程<30L/min;误差≤2%。

4.3 滤膜:根据样品采集目的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氯乙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

空白滤膜按第6章分析步骤进行平衡处理至恒重,称量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4.4 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

4.5 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至干并在105±5℃恒重后的重量,g; ▪ s——集尘缸缸口面积,cm2; ▪ n——采样天数,(准确到0.1d)。
▪ 2)降尘中可燃物按式(2)计算:
▪ 式中:M/——可燃物量,t/km2·30d; ▪ Wb——瓷坩埚于600℃灼烧后的重量,g; ▪ W2——降尘、瓷坩埚及乙二醇水溶液蒸发残渣于
5、 结果的表示
▪ 降尘量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 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其计量单位为每月 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沉降的颗粒物的吨数 (即t/km2·30d)。
▪ 1)降尘总量按式(1)计算:
▪ 式中:M——降尘总量,t/km2·30d; ▪ Wl——降尘、瓷坩埚和乙二醇水溶液蒸发
至干并在105±5℃恒重后的重量,g; ▪ W0——在105±5℃烘干的瓷坩埚重量,g; ▪ Wc——与采样操作等量的乙二醇水溶液蒸
3、 样品的收集
按月定期更换集尘缸一次(30±2d)。取缸 时应核对地点、缸号,并记录取缸时间(月、 日、时),罩上塑料袋,带回实验室。取换 缸的时间规定为月底5d内完成。在夏季多 雨季节,应注意缸内积水情况,为防水满 溢出,及时更换新缸,采集的样品合并后 测定。
4、分析步骤
▪ (1)瓷柑埚的准备 ▪ (2)降尘总量的测定 ▪ (3)降尘总量中可燃物的测定
采样
▪ (1)选好采样点:易于更换集尘缸的地方 集尘缸不易损坏。采样点附近不应有高大 建筑物,并避开
▪ (2)集尘缸放置高度应距离地面5~12m; 采样点集尘缸的放置高度尽力保持在大致 相同的高度;采样口应距平台1~1.5m, 以避免平台扬尘的影响
▪ (3)注意采样的频率与时间。
P.S: 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 测定日平均浓度和最大一次浓度。若采用 人工采样测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2.飘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 飘尘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
▪ 大气飘尘还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 “催化剂”
▪ 飘尘还能散射和吸收阳光,降低能见度
▪ 飘尘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其中有毒有害 物质能很快被肺泡吸收并由血液送至全身, 不经过肝脏的转化就起作用
飘尘是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是 一种十分危险的污染物,因而应 加强飘尘污染的防治,同时尽快 建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使市L的瓷坩蜗洗净、编号
在105±5℃下,烘箱内烘3h,取 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50min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
炉内温度降至 300℃以下时取出
600℃灼烧2h
恒重 W0
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4mg
再烘50min, 冷却50min
再称量
放入干燥器中 冷却50min
称重
600℃下灼烧1h
冷却,称量,直至恒重 此值为Wb
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二、具体的测定方法:
▪ 第一部分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
▪ 第二部分 飘尘的测定实验原理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 四、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原理
▪ 空气中可沉降的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 醇水溶液做收集液的集尘缸内,经蒸发、 干燥、称重后,计算降尘量。
重量法测定 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
一、颗粒物的危害
颗粒物污染是城市大气污染中的一个 突出问题。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降尘 和飘尘
(1) 降尘是指大气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由于重 力作用容易沉降,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短,在呼吸作用中 又可被有效地阻留在上呼吸道上,因而对人体危害较小
(2) 飘尘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易随呼吸侵入人体的肺部组织, 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 2) 将与采样操作等量的乙二醇水溶液,放入500mL的 烧杯中,在电热板上蒸发浓缩至10~20mL,然后将其转 移至已恒重的瓷坩埚内,将瓷坩埚放在搪瓷盘中,再放在 电热板上蒸发至干,于105±5℃烘干,按坩埚衡重方法 称马量福至炉恒中重在6,0减0℃去灼瓷烧坩,埚按的坩重埚量衡W重0,方即法为称W量0。至然恒后重放,入减 去醇瓷水坩溶埚液的与重加量入集Wb尘,缸即的为乙W二d醇。水测溶定液W0应、是W同d时一所批用溶乙液二。
(1)应在采样点受污染最严重的时期采样测 定。
(2)最高日平均浓度全年至少监测20天; 最大一次浓度样品不得少于25个。
(3)每日监测次数不少于3次。
2. 放缸前的准备
▪ 集尘缸在放到采样点之前,加入乙二醇 60~80mL,以占满缸底为准,加水量视当 地的气候情况而定。譬如:冬季和夏季加 50mL,其他季节可加100~200mL。加好 后,罩上塑料袋,直到把缸放在采样点的 固定架上再把塑料袋取下,开始收集样品。 记录放缸地点、缸号、时间(年、月、日、 时)。
▪ 4、然后放入烘箱于105±5℃烘干,按上述方法 称量至恒重。此值为W1。
降尘总量中可燃物的测定
▪ 1) 将上述已测降尘总量的瓷坩埚放入马福炉中,在 600℃灼烧3h,待炉内温度降至300℃以下时取出,放入 干燥器中,冷却50min,称重。再在600℃下灼烧1h,冷 却,称量,直至恒重,此值为W2。
降尘总量的测定
▪ 1、用尺子测量集尘缸的内径(按不同方向至少测 定三处,取其算术平均值)
▪ 2、用光洁的镊子将落入缸内的树叶、昆虫等异 物取出,并用水将附着在上面的细小尘粒冲洗下 来后扔掉,用淀帚把缸壁擦洗干净,将缸内溶液 和尘粒全部转入500mL烧杯中
▪ 3、在电热板上蒸发,使体积浓缩到10~20mL, 冷却后用水冲洗杯壁,并用淀帚把杯壁上的尘粒 擦洗干净,将溶液和尘粒全部转移到已恒重的 100mL瓷坩埚中,放在搪瓷盘里,在电热板上小 心蒸发至干(溶液少时注意不要崩溅)
实验仪器
▪ 1 ,集尘缸,内径15±0.5cm,高30cm的 圆筒形玻璃缸。缸底要平整。
▪ 2, 100mL瓷坩埚。 ▪ 3 ,电热板,2000W。 ▪ 4, 搪瓷盘。 ▪ 5 ,分析天平,感量0.1mg。
实验步骤
▪ 1、 采样: ▪ 2、 放缸前的准备 ▪ 3、 样品的收集 ▪ 4、 分析步骤 ▪ 5、 结果的表示
600℃灼烧后的重量,g; ▪ Wd——与采样操作等量的乙二醇水镕液蒸发残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