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大气中颗粒物测定

合集下载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目的意义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肯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爱护人类自身健康非常重要。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80-120 L/min ),分析天平(精度O.lmg ),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镜子
2、测定方法
(1)滤膜预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O.lmg )中称重,登记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 )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高校正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22年3月12日上午8点至晚上20点,天气状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3 )仪器预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对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4 )采样:以100 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纪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用镜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对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5 )称量和计算: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O.lmg),登记滤膜重量Wi(g), 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 )含量:
(Wi - Wo ) x 1000
TSP 含量(mg/m3)= -
其中,Wi一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
Wo-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
VrT奂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1。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了解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漂浮的所有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总和,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以及细颗粒物(PM3.5)等。

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是激光散射法、重量法、滤膜法等。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空气通过滤膜,使其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然后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计算出其中的颗粒物质量,从而得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电子天平:用于称取滤膜和待测空气的质量。

2.滤膜:直径为0.45μm,过滤效率达到99.97%以上。

3.空气采样器:用于采集待测空气样本。

4.干燥箱:用于将滤膜样品在高温下烘干至恒重。

5.称量瓶:用于称取干燥后的滤膜样品。

四、实验步骤:1.将电子天平调零并清洁干净。

2.用空气采样器采集一定量的室外空气样本,并将采样瓶密封好。

3.将采样瓶放入干燥箱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称重。

4.用去离子水将采样瓶中的空气样本稀释至适当浓度(一般为1%),并倒入称量瓶中。

5.在称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滤膜,用电子天平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6.将称量瓶放在恒温水浴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再次称重。

此时称量瓶中除去滤膜的质量即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流动和污染源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控制,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测量误差。

3.在称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测量误差。

颗粒物测定知识点

颗粒物测定知识点

《环境监测》电子教材颗粒物的测定一、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自然降尘量的测定、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PM2.51、自然沉降量的测定自然沉降量(降尘)是指从空气中自然降落于地面的颗粒物。

颗粒物的降落不仅取决于粒径和密度,也受地形、风速、降水(包括雨、雪、雹等)等因素的影响。

降尘量为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以每月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所沉降颗粒物的吨数表示(t/km2.30d)。

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T 15265-1994)。

2、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为0.1-100μm。

它不仅包括被风扬起的大颗粒物,也包括烟、雾以及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等极小颗粒物。

监测方法采用重量法GB/T15432-1995。

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a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中常需测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有铍、铬、铅、铁、铜、锌、镉、镍、钴、锑、锰、砷。

硒、硫酸根、硝酸根、氯化物等。

它们的含量很低,一般需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灵敏度高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含量分析。

b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颗粒物中的有机组分很复杂,受到普遍关注的是多环芳烃,如蒽、菲、芘等,其中许多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3,4苯并芘(简称苯并(a)芘或BaP)就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强致癌物质,采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或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µm的颗粒物。

3、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µm的颗粒物。

4、PM2.5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1、原理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是指空气中粒径在100μm以下的液体或固体颗粒。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目前多采用重量法。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思考题
1. 你能否列举出影响颗粒物浓度的因素?并分析哪些因素可能会使得颗粒物浓度升高?
影响颗粒物浓度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因素包括: 季节、天气状况、大气环境、车辆排放、人口密度、建筑工程等。

其中可能会使得颗粒物浓度升高的因素包括:车辆排放、大气环境污染、季节、天气状况等。

例如,在交通繁忙、车辆排放较多的地区,颗粒物浓度往往会比较高;在气流稳定、污染物扩散不利的天气条件下,颗粒物浓度往往也会较高。

2. 在颗粒物测定实验中,你认为哪些误差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
颗粒物测定实验中可能会存在的误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仪器的误差:如仪器精度不够,读数不准确等;
(2)采样误差:如采样过程中,不能够完全避免颗粒物的挥发损失等;
(3)操作误差:如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误操作等;
(4)环境干扰误差:如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影响等。

3. 你认为如何减小颗粒物浓度?请列举至少三种方法。

减小颗粒物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方法:
(1)加强汽车尾气等来源的污染控制,采用更加环保和少污染排放的交通工具;
(2)加强生产工艺的环保改造,控制工业废气排放;
(3)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4)加强公共意识,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等。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

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是通过采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然后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其质量浓度和组成。

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其测定原理有以下几种方法:1. 重量法:重量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采样器收集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入称量器中进行称重,通过测量滤膜的质量变化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重量法适用于测定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但无法确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2. 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基于颗粒物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激光散射法和激光吸收法。

激光散射法利用激光束与颗粒物发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激光吸收法则是利用颗粒物对激光光束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光学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但对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无法确定。

3.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通过颗粒物中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来测定其化学组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暴露在X射线束中,颗粒物中的元素吸收X射线后会发射出特定的荧光信号,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和能量来确定颗粒物中各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4. 电子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是一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物的形态和结构来确定其组成和来源的方法。

该方法将颗粒物样品放入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与颗粒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观察颗粒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情况。

电子显微镜法适用于测定颗粒物的形态、组成和来源,但对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无法确定。

综上所述,环境大气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主要包括重量法、光学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电子显微镜法。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测定目的,可以综合应用来获取更全面的颗粒物信息。

大气实验报告

大气实验报告
2.大气中颗粒物情况与哪些气象及环境因素有关,气象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空气质量(颗粒物)?
答: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取决于两个因素: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大气的扩散能力。在污染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迁移、流动和转化,与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风向、风速、逆温层结、降水等气象因子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作用。如当有降水出现,或有风的时候,往往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反之当有雾或风很小时,往往容易出现空气污染加重。
答:人为来源: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煤烟飞灰,工业过程中排放的原料及产品微粒,汽车尾气
自然来源: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土壤灰尘,植物花粉,真菌孢子
减少燃煤气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加大燃料燃烧效率,改良工艺,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研究技术,在汽车尾气排放前净化尾气中有害物质,达到尽可能少的向空气中排放。
3、支起三脚架、放置采样器,注意保持采样器水平安放,确认采样器已经经过流量校准。
4、空白滤膜,打开采样袋,用镊子取出滤膜后放入滤膜袋中,作为空白对照,做好滤膜登记,记录采样人,采样时间。
5、呼尘滤膜,用镊子取出滤膜,装入采样夹,装入采样器中。打开采样器电源开关,调节采样时间为30分钟,开启采样开关,调节采样流量由小至大到20L/min,采样过程注意观察采样流量稳定,采样结束,按下停止按钮,关闭电源开关,将流量调至“零”,小心旋转采样头,防止粉尘洒落,竖向拿采样头、将采样夹取出,置于水平处,双手用镊子取出滤膜,并对折两次,装入采样袋中,采样袋上记录采样时间、采样人。填写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结束后,清点物品,装箱。
四、实验步骤
一、采样前准备
1、准备滤膜袋2个(1个空白对照)、镊子(1个)、呼尘采样头、采样夹、粉尘采样器、湿温度计、记录纸、笔。
2、采样人员要熟悉掌握滤膜装卸方法。

实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三、测定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 0%,湿度变化小于5%;(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

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

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物颗粒物采样记录——————市(县)——————监测点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大气tsp监测实验报告

大气tsp监测实验报告

大气tsp监测实验报告1. 简介本实验旨在探究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的浓度,并通过实测数据对大气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建立采样点位和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TSP的采样,可以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和分析。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选址为了全面了解所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情况,我们在城市、工业区、居民区等场所选取了不同的监测点位。

确保每个监测点位都能有效地代表其所代表的区域。

2.2 仪器与设备本实验使用了TSP采样器、空气采样泵和TSP采样头。

其中,TSP采样器能够将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收集下来,而空气采样泵则提供了充足的负压,确保样品能够被有效地吸附在采样头上。

2.3 采样方法1. 将TSP采样器安装在选定的监测点位上,保证其稳定性和通风情况。

2. 使用接通电源的空气采样泵,将采样泵连接到TSP采样器的进气口。

3. 调整空气采样泵的流量,使其达到所需的采样速率。

4. 开启采样器和采样泵,开始采样过程。

5. 采样时间约为24小时,确保足够的数据量用于分析。

6. 采样结束后,关闭采样器和采样泵,并将采样头从采样器中取出。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3.1 数据处理从所有采样点位中收集的数据被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将所得数据进行单位统一,并计算每个采样点位的TSP浓度。

然后,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各个点位的平均TSP浓度。

3.2 结果分析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每个监测点位的TSP平均浓度。

通过对比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在工业区域的监测点位,TSP浓度可能会明显高于居民区的监测点位。

这是因为工业区域通常有着工厂排放的大量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会污染大气并影响空气质量。

而居民区则相对没有这么多的工业排放源,因此其TSP浓度较低。

此外,通过实验,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季节或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中TSP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分析步骤
1. 采样前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 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W0),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 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2. 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 读数准确至1mm。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 3. 采样结束:取出滤膜夹,用镊子将受尘面对半折叠2次,用衬 纸包好,贮存于样品盒内,带回实验室,称重(同一台天平)。 携带过程中注意防止二次污染及样本脱落。 4. 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W1)。
单位体积空气中TSP的质量(mg/m3)
2
仪器
粉尘采样器; 分析天平, 过氯乙烯纤维滤膜(25mm/37mm/40mm/75mm镊子夹);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滤膜夹; 样品盒; 镊子。
3
试剂

4
分析步骤
4
分析步骤
1.干燥:称量前,将过氯乙烯滤膜(40mm)置于干燥器内24h以 上; 2.除静电: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通过除静电 器; 3.称量: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感量0.1mg)上称重,将编号 和重量记录在滤膜的衬纸上,放在样品盒中; 4.安装:用镊子取出滤膜,分清滤膜光面和毛面,滤膜毛面应 朝进气方向,将滤膜安装于采样夹上,不能有裂隙或褶皱,再 将装有滤膜的采样夹安装在采样器上。
环境卫生学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大气中TSP测定的卫生学意义;
掌握大气中TSP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测定方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
——滤膜质量法
1
原理
仪器 试剂 分析步骤 计算 注意事项
CONTENTS
目录
2 3 4
5 6
1
实验原理
• 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
• 将TSP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 • 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体积算出
4
分析步骤 采样
短时间采样:以15L/min~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h~8h空气样品 采样条件:Q=15L/min,t=60min
4
分析步骤
采样
• 本次实验分组:分为6组,每2组用一台粉尘采样器,采 样两次,每两人用一张滤膜。 • 测试:安装好滤膜采样前要在桌面上开机运行,是否漏 气,观察滤膜是否安装好。采样时应注意保持采样泵流 速恒定。 • 采样:放进通风橱开始采样,设定时间60min,调节流量 至15L/min。记录采样的时间、采样地点、样号、流速等。
THANKS!
5
计算
1.空气中总粉尘短时间浓度计算:
式中:C - 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mg/m3; W1-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W0-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mg; Vr- 标意事项
TSP采样记录 TSP浓度测定记录
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册!
一、实验原理
二、仪器及试剂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