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纺纱工艺设计报告
针织外套纺纱工艺设计报告

针织外套纺纱工艺设计报告一、引言针织外套作为时尚界的一大热门单品,其纺纱工艺设计成为了制作出高质量、时尚个性的外套的关键。
本报告将对针织外套纺纱工艺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设计师和制造商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工艺流程针织外套的纺纱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材针织外套的选材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手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针织材料有羊毛、棉、丝等,而不同纤维材料的选择会导致纺纱后的面料质地和触感不同。
因此,在工艺设计之前,要仔细选择合适的纱线材料。
2. 纱线编织针织外套的编织工艺决定了其图案和质量。
在编织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纱线的密度、编织针的种类和编织方式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使用针织针编织可以制作出更为柔软的外套,而较为紧密的编织可以增加外套的保暖性。
3. 染色和印花针织外套的染色和印花可以为产品增添独特的个性和时尚感。
在染色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染色技术如固色染、反应染等,也可以采用现代的数码染色技术。
印花方面,可以选择传统的印花工艺如丝网印花、热转印等,也可以采用数码印花技术。
染色和印花的选择要与外套的款式和设计风格相匹配,以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4. 后整理针织外套的后整理过程包括水洗、烘干、整烫等环节,旨在消除外套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缩水、起皱等现象,使外套更加平整、柔软且具有舒适的手感。
三、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要素1. 设计风格纺纱工艺设计的魅力在于能够通过纱线的选择和编织方式的变化来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
从经典款到时尚潮流,从简约精致到个性张扬,都可以通过纺纱工艺的设计来体现。
2. 纱线选择纱线的选择是纺纱工艺设计中的关键一步。
不同的纱线材料、纤维含量和纺纱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外套的质地和手感。
例如,选用羊毛纱线可以增加外套的保暖性,选用棉质纱线可以增加外套的透气性。
此外,纱线的颜色也是影响外套外观的重要因素,要与商品的整体风格相匹配。
3. 编织技术在纺纱工艺设计中,选择适合的编织技术对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外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多纤维混纺纱的工艺实践

纶 4种纤 维按 干重 混 纺 比例 计算 后 , 进行 湿重 配 比, 在 圆盘抓 包 机码包 时进行混 合 。 b混合 工艺二 : ) 阳离 子 涤 纶 、 胶 、 纶 、 角 粘 涤 三 涤 纶 4 纤 维分别 进 行清 花 、 棉制 条后 , 种 梳 在并 条 工 序 进行 三道 混合 。
1 6 .7
3 . 87
0. 2
1 5 .7
3 . 75
0. 4
15 .8
3 . 83
0 .3
经过讨论认 为方案二在生产组织上比较复杂 ,
且存在 纤 维径 向混 合 不匀 的 问题 , 否 决 。实 际生 被
产 中采取 了方 案一 与 方 案 三 进行 纺纱 对 比 , 布 面 在 上存 在色 差 、 色结 、 ( ) 光 色 泽不 匀 等 问题 。经 分 析 , 主要 是工 艺设 计 不 当造 成 , 由于各 组 分 纤 维 在 纱 线 中的分 布不 匀 , 对染 色 后 布面 的光 泽 影 响很 大 。通
辊 的速 度 , 以减少 棉结 , 也减 少对 纤维 的损 伤 。为 了 确 保 纺纱通 道 光 洁 , 每天 定 时 清 扫 。梳 棉 的定 量 设
过分析、 整 , 调 最终形 成 的纺纱 方 案如 下 : 粘胶 、 纶 、 角涤 纶 按 干 重 3 1 1 涤 三 5: 0: 0的 比 例 , 圆 盘抓包 机进 行 码包混 合 , 在 经过 清花 混合 成卷
型多组分功能性纱线及 面料 提供了基础 。在进行多组分纤维混纺产 品的开发 中 , 各组分纤维混纺 比例 的准确
性与混合 的均匀性是影 响产 品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 也是产 品开发是 否成功 的主要因素 。本文 在进行涤 纶 、
苎麻和天丝混纺织物的工艺设计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
,
题 目
Tencel/苎麻混纺直贡织物的
工艺设计
专 业
(
现代纺织技术(丝绸911)
学 号
09106116
姓 名
李娜娜
指导老师
张国兵
交稿日期
#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纺织品本身的风格外,纺织品的舒适性、保健性、功能性等也日益被消费者所重视,近几年来新型纤维的出现和发展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32~24
18~24
15~12
根据表可得:张力圈的加压重量取15g
张力器形式:弹簧张力鞋式张力装置。
清纱器型式:光电式清纱器。
(2)结头形式及要求:形式:无捻结头(空气捻接)。要求:对结头的要求是牢而小。接头不牢,在后道工序中会脱结而重新断头。结头过大,制造时不能顺利通过综眼和筘齿,会造成断头。
本文以Tencel/苎麻混纺直贡织物的工艺设计为对象设计面料。"天丝"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纤维"。具有柔软悬垂、触感独特、飘逸动感、透气透湿、素雅光泽等特点,给人以满足、安全、充满质感、高贵大方的感觉。苎麻具有抗菌抑菌、除臭吸附、吸湿透气、防霉耐磨功能。苎麻的耐磨性好,可以弥补缎纹耐磨性差的缺点。直贡织物结构紧密,经纬交织点较少,经纱在织物表面浮线较长,布面大部由经纱所覆盖,因而质地柔软,富有光泽。选用天丝和苎麻为原料,加之直贡的布面效果,既能充分发挥原料本身的优良性能,又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视觉效果。
3.拟设计品种的突破
本设计采用了天丝和苎麻的混纺纱线,天丝具有柔软悬垂、触感独特、飘逸动感、透气透湿、素雅光泽等特点。苎麻有优良的抗菌、防螨、耐磨的效果,弥补了缎纹耐磨性差易起毛的缺点,在后整理中加入抗菌的处理。选用天丝和苎麻为原料,加之直贡的布面效果,既能充分发挥原料本身的优良性能,又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视觉效果。制成的面料可用于家用纺织品中的床上用品、沙发布料、洗浴用品,分为纱直贡和半线直贡;按印染加工不同,分为色直贡和花直贡,一般经电光或轧光整理后。色直贡主要用作外衣和鞋面料;印花直贡主要用作被面、服装面料。直贡织物结构紧密,经纬交织点较少,经纱在织物表面浮线较长,布面大部由经纱所覆盖,因而质地柔软,富有光泽,但耐磨性较差、布面易起毛、洗涤时不宜用力搓洗。该织物的特征:色泽乌黑、纹路陡直、布身厚实、略有毛型感。直贡缎是适合做被面、女外衣、便服、套装、裙衣、高级衬衫等服装及时装的理想面料。
亚麻纤维混纺纱的工艺实践

亚麻纤维混纺纱的工艺实践
1 概述
亚麻纤维混纺纱是一种新型的纺纱种类,综合了亚麻纤维的结实耐腐特性,聚丙烯纤维的廉价耐热的优势,能够生产出高强度、质量稳定、耐磨损的纱线织物,可用于家庭织物、服装织物和军事服装等多个领域。
2 工艺实践
具体实施亚麻纤维混纺纱的工艺实践,要遵循以下操作流程:
1. 熔混工艺:首先将亚麻纤维和聚丙烯纤维进行熔混,以提高其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使纤维更可靠。
2. 并支工艺:然后,将混纺材料在精制的钢模具中受压,然后拉伸,这是一种将原材料拉成细条的工艺。
3. 绕纱工艺:最后,需要将拉伸形成的细条绞织成纱线,这是一种复杂的工艺,需要精密的操作流程,以确保纱线质量,包括纱线的强弱和粗细度。
3 优势
亚麻纤维混纺纱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包括:
1. 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2. 生产出高强度、质量稳定、耐磨损的纱线织物;
3. 具有较强的结实性;
4. 易于制造和维护;
5. 生产成本低、价格合理。
4 结语
总之,实施亚麻纤维混纺纱工艺实践,不仅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而且可以用于多种用途,有助于当代面料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
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施亚麻纤维混纺纱工艺是具有可行性。
阳离子涤纶/棉混纺纱工艺设计和产品开发

2 . 2 / 2 9 . 0 0 3 2 . 4 3 . 4 6 9 . 8 7
1 . 6 7 5 8 9 8 3 8 . 4 2 l 1 0 8
细度/ d t e x 长 度/ mm 单纤维 强度/ C N ・d t e x 卷 取数 个 ・( 2 5 mm) 一
l _ 2 工 艺 流 程
棉纤维 的前纺 : r 序 的: 1 : 艺采用常规 工 艺,根据成纱质 量和成本 要求,确定选择 1 9 %~ 2 1 %的精梳落 棉
率。
阳离 _ f可染 涤纶纤 维: 开清棉 A 0 0 2 D —A O 0 6 B —A0 3 6 c( 梳针) 一A0 9 2 一A 0 7 6 一梳棉 A1 8 6 D一条 子①
2 . 1 清花 工序 工艺特点
由于阳离 子可染性涤纶 纤维强力小 ,静 电现象严 重 ,易损 伤,在阳离 子可染性涤纶上 喷洒 0 . 8 %抗静
收 稿 日期 :2 0 l 3— 0 5一 l 3
作 者 简 介 :赵 博 ,男 , 中原 丁学 院 , 硕 上 。研 究 方 向 :新 工 艺 、新 器材 、新 材料 和 新 技 术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7 )
棉纤维 :开清棉 A0 0 2  ̄A0 0 6 B- + A0 3 6 B—A0 3 6 c —A 0 9 2 一AO 7 6 一梳棉 Al 8 6 D一并条 F A3 0 2( 棉 预
并条机) 一条卷 F A 3 3 l 一精梳 F A 2 5 1 一条子② ①②】一 并条 F A 3 0 2( 三道 )一粗纱 A 4 5 4 G一细纱机 F A 5 0 6 A- - - 意大利 萨维奥络 筒机 一成包 。 2 主要 工序特点 及关键 技术 。 。
纺纱工艺设计实训心得

纺纱工艺设计实训心得纺纱工艺设计实训心得容:当天,到达工厂后我们先是接受了短暂的培训课程,了解了工厂的历史和规模,以及一些安全防范措施。
之后我们便在副厂长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一纺和二纺。
每个厂房都有两层,工艺流程与书上所写一致。
开清棉(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并线、捻线、摇纱,这一系列的工序即为纺纱的主要工序。
生产不同要求的棉纱,要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如纺纯棉纱和涤棉混纺纱,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各种原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能不同,以及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在加工时需采用不同的生产流程。
纯棉纱工艺流程1.普梳纱: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2.精梳纱: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棉混纺纱的工艺流程1.普梳纱:原棉:清花→梳棉→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纶:清花→梳棉→2.精梳纱:原棉:清花→梳棉→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后加工涤纶:清花→梳棉→预并→ 在这些工艺流程中,每一部都有其重要意义,它们分别实现了开松、梳理、牵伸、加捻这几个重要步骤。
以是每一个步骤的作用和意义:一、开清棉(清花)(1)开松将压紧的化纤包中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块或小纤维束。
(2)除杂除去原料中的部分杂质。
(3)混和将各种性质的纤维均匀混和。
(4)成卷制成均匀的化纤卷供梳棉工序使用。
(本工序的产品)二、梳棉将棉卷喂入梳棉机,经梳理后获得棉条。
(1)梳理:获得单纤维(2)除杂:清除杂疵、短绒(3)混和:进行单纤维间的混和(4)成条:制成均匀的棉条三、并条为改善条子的均匀度,将6~8根条子并合喂入并条机,经罗拉牵伸获得1根条子。
四、粗纱(1)牵伸:将条子抽长拉细成为粗纱。
(2)加捻:给粗纱加上一定的捻度,提高粗纱强力。
(3)卷绕:将加捻后的粗纱卷绕在筒管上。
五、细纱1. 牵伸将粗纱牵伸到所要求的特数。
加捻给牵伸后的纱条加上一定的捻度,使之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和光泽。
亚麻涤棉混纺针织纱生产工艺

亚麻涤棉混纺针织纱生产工艺绿色纺织品是 21 世纪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亚麻纤维属于绿色环保纤维,由于其具有卫生性能好、吸湿散热快、透气滑爽、体感舒适等特性,因而其制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我公司根据这一趋势,不失时机地开发出了亚麻、涤、棉混纺纱线,现已批量生产,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以 CJ/T/亚麻60/23/17 11.7 tex×2 为例介绍如下。
1 原料的性能指标亚麻纤维是天然纤维中惟一的束状纤维,其单纤维两端尖细瘦长,平均长度 17 mm ~20 mm,细度 50μm ~100μm。
亚麻织物具有卫生性能好、吸湿散热快、透气滑爽、体感舒适、防污抗尘等保健性能,还具有粗犷豪放、纹理自然、色调柔和、挺括大方等独特风格。
在西方亚麻优于众多的天然纤维,人们对其宠爱久盛不衰。
为了弥补亚麻纤维可纺性差的弱点,我们在选配原料时,混入了一定比例的长绒棉和涤纶纤维。
2 纺前准备针对亚麻纤维长度整齐度差、纤维细度不匀质脆易断的弱点,我公司将亚麻原料加湿并焖放24 h 以上,同时采取与涤纶纤维混和成卷方法,从而提高了亚麻纤维的可纺性。
3 工艺流程(1)涤纶纤维与亚麻纤维混和制条A002D型抓棉机→A006型混棉机→A036型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A186D 型梳棉机(2)棉纤维制条A002D型抓棉机→A035A型开棉机→A036C型开棉机→A092A型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A186D 型梳棉机(3)混和与纺纱A272D型并条机→A272F型并条机→A456D型粗纱机→FA502A型细纱机→1332MD型络筒机→FA706型并纱机→VTS-09 型倍捻机(saurer)→ (成包)4 工艺技术措施4.1 开清棉为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我们采用了“ 多松、少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尽量采用自由打击,避免握持打击。
在 A002D 型抓棉机排包时,应将亚麻纤维踩实、填平,高度、蓬松度与涤纶纤维一致,从而做到均匀抓取,保证混纺比例准确,同时选择较低的打手速度,避免对纤维过分打击,并使有害杂质尽量在受到打击之前就被清除,以免杂质碎裂。
高支毛绒混纺纱工艺设计

轻 薄 、 性 好 、 着 舒 适 等 特 点 , 受 消 费 者欢 迎 。 弹 穿 深 高支 毛纱 的生产 是 毛 纺产 品高 支 轻 薄 化 的关 键 , 因 此 国内外都 在不 断 采 取 新设 备 、 原料 、 工艺 , 新 新 扩 展设计 思路 , 开发 精 纺轻 薄 、 档 、 高 高附加 值 的面料 。 本文介 绍 了 84 tx 1 0支 ) 绒 混 纺 纱 试 纺工 艺 . e ( 2 毛 特点 , 主要对 原料 选 择 、 纱 设 备 选 择 、 纱 工 艺探 纺 纺
n e s Th s b t h o ih c un s wo lc s m e e b l n e an s i n n fe t i o d, q a i o e d . i ac fh g o t o a h r ee d d y r p n i g ef c s g o u l y c mpl s t i e
c u s wo lc s me e b l n e a n wih h g aiy o nt o a h r ee d d y r t i h qu lt . Ke o d y w r s:c s m e e y r p o e s; e i n a h r a n; r c s d sg
精 梳毛 织物 向高 支轻薄 化方 向发 展顺 应 了 国际
毛纺产 品 的发 展潮 流 。使用 羊毛 与羊 绒混 纺 的高支
纱 生产高 档 的精梳 毛织 物 , 过染 整处 理 , 品具 有 经 产
1 原 料 选 择
1 l 羊 毛 细 度 的 选 择 -
毛 纱截 面纤 维根 数决 定 可纺支 数 。精梳 毛纱 截 面纤 维 根数 最低 标 准 : 国外 一 般 在 4 0根 以 上 , 国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盖板速度
④道夫转速
⑤
3.牵伸计算
4.产量计算
粘胶:
1.生条干定量设计为23g/5m。生条的回潮率为11%
2.速度以及相应变化带轮计算:
①.锡林转速
②刺辊速度
③盖板速度
④道夫转速
⑤
3.牵伸计算:
4.产量计算:
并条工艺
粘胶预并:
所纺纱线为18.34tex。其梳棉生条干定量为23g/5m
设计干定量为22.34g/5m实际回潮率为11%
当C=86时,则
试纺,若卷绕第一层粗纱后隐约可见筒管表面,卷绕第二层时粗纱表面平整且无重叠现象,说明粗纱卷绕正常,升降齿轮选择合理。
⑹筒管径向卷绕密度与成形齿轮
1计算
铁炮皮带每次移动量
粗纱实际卷绕层数
粗纱实际卷绕厚度
则筒管径向卷绕密度
粗纱每层平均厚度=
2筒管径向卷绕密度的经验公式
3确定成形变换齿轮
试纺,若在一落纱中大纱时的粗纱张力正常,说明粗纱成形齿轮选择合理,若大纱时的粗纱张力不正常,需进行调整。
●牵伸变换齿轮的确定步骤
1根据喂入粗纱线密度与所纺细纱线密度之比,计算实际牵伸
2选取配合率(细纱机为1.04---1.06),再利用 ,算出机械牵伸
3根据
4根据成品的品质要求和总牵伸大小选择后区牵伸 ,可算出
5实际生产时,若定量不能达到要求,应调整
⑷捻度计算
①计算捻度
纺29.16tex机织用纬纱,选定细纱捻度系数为310
1、络筒机产量与时间效率
G定=G理×时间效率=0.51×85%=0.4335
2、纱线品种性能
(1)、纱线线密度若纱线线密度越大,则络筒速度可以加快。
(2)、纱线强力若纱线强力越高,强力不匀率越小,则络筒速度可以提高。
(3)、纱线品种生产纯棉纱,速度可以快些,生产化纤纱,速度应低些,以防止静电导致毛羽过多。
棉卷设计回潮率7.6%
2.
3
4.
5.速度计算
①综合打手转速
n——电动机(5.5KW)的转速1440r/min
D——-电动机皮带轮直径160mm ——-打手皮带轮直径250
②天平罗拉转速
③棉卷罗拉转速
6.产量计算
粘胶:
1粘胶的设计干定量为400g/m。粘卷实际回潮率为11%
2
3.
4.
5.速度计算
①综合打手转速
⑵合理设计混纺纱各流程的工艺,改善混纺纱条干均匀度。
⑶合理设计粗纱捻度,满足粗纱强力和细纱后区牵伸的要求。
⑷合理设计粗纱机、细纱机成形工艺,保证粗纱、细纱成形良好,稳定粗纱张力,减少粗纱意外伸长率。
⑸合理使用集合器,喇叭口,安装高效假捻器,降低断头率,减少飞花和纱疵。
我们对混纺纱工艺数据进行合理设计,觉得有部符合要求的进行修改,最后得到想要的数据,在进行工艺单计算,确定它的准确性。为后面的细纱工艺设计做好基础。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我们要的结果。
2.二并:设计干定量为17.5g/5m
3末道:设计干定量为16g/5m
1.输出速度计算
1压辊输出线速度V
2压辊输出转速
2.牵伸计算
⑴头道并条牵伸计算
牵伸计算:
对于FA306型并条机,牵伸区牵伸伸取1.02倍。后区张力牵伸为1.02倍。则牵伸区牵伸
⑵.二道并条牵伸计算
1.
2.输出速度计算:
1压辊输出线速度V
2压辊输出转速
3.牵伸计算:
对于FA306型并条机,牵伸区牵伸
主牵伸
后区牵伸
后张力牵伸
若前张力牵伸取1.02倍。后区张力牵伸为1.02倍。则牵伸区牵伸
4.产量计算:
混并
所纺纱线为C/R 50/50 18.34tex。其梳棉生条干定量为19.66g/5m
1.头道:设计干定量为19g/5m
特征:①.细节光滑,平整,白净,柔软,具有丝绸感,透气性好,不沾身,染色性好,花色鲜艳美观,富纤产品挺括,易洗,耐碱
②.湿强低,耐磨损,水洗不宜多,不宜直接浸泡和用力搓,水中后硬,缩水率大,弹性差,抗皱能力低,尺寸不稳定,抗酸能力强
用途:一般可做汗衫,提花织物,针织内衣,窗帘等。
㈡.化纤原料选配和混用原棉选配主体性能指标
纺18.34tex纱,锭子转速初定为16500r/min,则
3前罗拉转速
⑵细纱定量及线密度 所纺纱线设计线密度为18.34tex,设计细纱标准干定量为:
细纱实际回潮率为9.75%,则湿重为
⑶牵伸计算
1实际牵伸
2总牵伸(机械牵伸)
3配置牵伸变换齿轮
注:牵伸配合率为经验值,选定为1,04
选定
故选定
4后区牵伸 ,后区牵伸为中罗拉表面线速度与后罗拉表面线速度之比值
二道:
末道:
粗纱工艺
(1)速度计算
1主轴转速
2锭子转速
若锭子转速 初定为1000r/min,则 为0.8336,得 =169mm, .则修正锭子转速为
3前罗拉转速
⑵粗纱定量设计及线密度计算
所纺纱线为18.22tex,设计粗纱干定重为5.3g/10m,实际回潮率为9.75%,则粗纱湿重
设计线密度
⑶牵伸计算
19
长度(mm)
37.96
超长纤维率(%)
0.23
线密度(dtex)
1.67
含油率(%)
0.27
断裂强度(cn/dtex)
2.58
㈢.混纺比例计算及纺纱流程
C/R 50/50
已知,棉条干定量为21g/5m,按照3棉3黏胶的根数进行配置,求黏胶的干定量。
纺纱流程:
棉:开清棉→梳棉
}→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络筒
棉与黏胶条干混合:FA306型并条机→FA306并条机→FA306并条机→TJFA458A粗纱机→FA506细纱机→Autoconer络筒机
清棉工艺设计报告
原棉:
1.棉卷回潮率范围在7.5——8.5%。选回潮率在7.6%
细特11——20tex棉卷干定量360——390g/m
根据所纺纱线为18.34tex。棉卷设计干定量为370g/m
3、纱线喂入形式
细纱管纱喂入时,速度可以提高些;筒子纱喂入时,速度应低些;绞纱喂入时,速度为最低。
4、络筒机机型
普通络筒机的速度为500~700m/min,自动络筒机的速度为800~1800m/min.
总结
在这次的工艺混纺纱设计中,我们遵循以下混纺纱工艺设计原则:
⑴根据熟条定量,同时兼顾细纱机的牵伸能力,细纱线密度和粗纱加工质量要求,正确设定粗纱的定量和总牵伸。
原棉质量指标
品级
2.6
成熟度系数
1.66
主体长度(mm)
29.76
线密度
5858
品质长度(mm)
32.30
断裂强度(N/tex)
26.55
基数(%)
42.41
马克隆值
4.34
均匀度(%)
1262.1
含杂率(%)
2.11
短绒率(%)
9.55
回潮率(%)
7.56
黏胶质量指标
回潮率(%)
11.4
断裂伸长率(%)
牵伸计算:
对于FA306型并条机,牵伸区牵伸
主牵伸
后区牵伸
后张力牵伸
若前张力牵伸取1.02倍。后区张力牵伸为1.02倍。则牵伸区牵伸
⑶.末道并条牵伸计算
牵伸计算:
对于FA306型并条机,牵伸区牵伸
主牵伸
后区牵伸
后张力牵伸
若前张力牵伸取1.02倍。后区张力牵伸为1.02倍。则牵伸区牵伸
4.产量计算:
头道:
混纺纱工艺设计报告
一.工作任务:
C/R 50/50 18.34tex混纺纱(筒子纱,针织用纱)
二.工作时间:
2月29日到3月2日整理收集混纺纱资料
3月3日到3月4日设计工艺数据,完成原棉和化纤选配表
3月5日到3月7日完成工艺设计报告
3月8日到3月9日完成工艺报告电子档和课件
三.小组人员工作分工:
封丹:收集资料
5.产量计算
⑴理论产量
⑵定额产量
=1.331×87%=1.58
粗纱机的时间效率一般为80%--90%
每台粗纱机120锭,则每台粗纱机每小时定额产量=1.58×120=138.96
每台粗纱机每天工作22.5h,则每台粗纱机每天定额产量=138.96×22.5=3127
细纱工艺
⑴速度计算
1主轴转速
,
2锭子转速
黏胶:开清棉→梳棉→预并
设备流程:
棉:FA002A型自动抓棉机*2→A035E型混开棉机(附FA045B型凝棉器)→FA106B型豪猪式开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A064型电气配棉器→【FA046A型振动给棉机(附A045B型凝棉器)+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2→FA201型梳棉机
黏胶:FA002型自动抓棉机*2(并联)→A006B型自动混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FA106A型梳针辊筒开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A062型电气配棉器→【A092AST型振动式双棉箱给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2→FA201型梳棉机→FA306并条机
②捻度变换齿轮的确定
初选
⑸产量计算
G定=G理×时间效率=0.025×96%=0.0242
每台细纱机420锭,则每台细纱机每小时定额=0.0242×420=10.16
每台细纱机每天工作24h,则每台细纱机每天定额产量=10.16×24=243.94
络筒工艺
络筒速度
络筒速度主要取决于络筒机产量与时间效率、纱线品种性能、纱线喂入形式、络筒机机型等因素。
①实际牵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