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旅游区划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区划

中国旅游区划

主要旅游特色:世界屋脊.岩溶山水.民族风情
主要代表旅游亚区及游览区: 1、云南旅游亚区:滇东游览区、滇西游览区 2、贵州旅游亚区:黔西南、东南、黔北游览区 3、四川旅游亚区:川中北、川西、川南旅游区 4、西藏旅游亚区:拉萨游览区、日喀则游览区
5、西北: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 涉及的少数民族:回族、维吾尔族、保安族、 裕固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俄 罗斯族、达斡尔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土 族、东乡族、哈萨克族、藏族、回族、蒙古族、 塔塔尔族
主要代表旅游亚区及游览区: 1、广东旅游亚区:粤中游览区、粤东游览区 2、广西旅游亚区:桂东南游览区、桂北游览区 3、湖北旅游亚区:三峡旅游区、鄂西旅游区、鄂 东旅游区 4、湖南旅游亚区:湘东北游览区、湘西北游览区 5、海南雷州半岛旅游亚区:琼北游览区、琼南游 览区、雷州半岛游览区 6、台湾旅游亚区:台北、台南、台中、台东游览 区
二、各区中主要的旅游线路情况
1.华北(三省、二市、一区) 三省:河南、河北、山西 二市:北京、天津 一区:内蒙古自治区 涉及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 满族、达斡尔族、鄂温 克族、 鄂伦春族 主要京津旅游亚区:京城游览区、天津游览区 2、河北旅游亚区:冀东北游览区、冀西南游览区 3、山西旅游亚区:晋北旅游区、晋南旅游区 4、河南旅游亚区:郑州及以东游览区、豫西北游 览区 5、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亚区:呼市---包头游览区
4.西南:云南、贵州、四川、西藏(自治区)、重 庆 涉及的少数民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基 诺族、独龙族、德昂族、怒族、阿昌族、普米 族、布朗族、羌族、景颇族、纳西族、水族、 拉祜族、傣族、僳僳族、佤族 、哈尼族、土家 族、白族、瑶族、侗族、布依族、壮族、彝族、 苗族、藏族、回族、蒙古族、仡佬族

简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简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简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旅游区划原则
一、环境条件优势
旅游区划要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地貌等环境条件,重点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形成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组合有机统一的基础,以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求。

二、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区划要着眼于资源的优势,发掘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资源集群,以增强旅游区的旅游特色,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整体合理性
旅游区划要以建立完整的旅游区网络为目标,从空间结构、网络结构、经济结构和政策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形成和谐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环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功能多样化
旅游区划要突出旅游区的特色、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功能,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特点的旅游需求,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结构,强化旅游目的地的功能特性。

五、可持续发展
旅游区划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思想,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避免旅游产业的过度开发,保护和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保持旅游景区的自然原貌。

中国旅游区划

中国旅游区划

中国旅游区划设想
一.区划原则
笔者按三个层次划分中国旅游区。

1.旅游大区
综合自然和人文各要素,尤其注重人是最重要的景观,淡化现有交通线和旅游线路影响,从景观本位出发,兼顾行政区划与自然人文地理区划,将全国划为若干相连区域。

区划结果与民族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2.旅游亚区
突出自然地理区划的影响,平均各区旅游资源,按地质地貌或水文气候的统一性兼顾行政区划对旅游大区进行划分,将旅游大区划分若干相连旅游亚区。

3.旅游区
突出中尺度自然区域,传统文化中心,族群聚居区,不考虑旅游区之间的现有交通网络和旅游接待设施,将旅游亚区划分成相连的若干旅游区。

二.区划方案
1.方案一
2.方案二
图一:方案一
图二:方案二
图三:民族区划
图四:多彩民族。

中国旅游区划

中国旅游区划

四 旅游区划的原则
• 1.相对一致性原则 • 2.地域完整性原则 • 3.综合性原则 • 4.主导因素原则 • 5.旅游中心地原则
五 本书的旅游区划方案介绍
• 1.东北旅游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 2.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包括北京、天津、山西、
河北、山东、河南、陕西五省二市。 • 3.藏高原旅游区 包括西藏、青海一省一区。 • 4.华东旅游区 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
江西四省一市。 • 5.华中旅游区 包括重庆、湖北、湖南、四川
三省一市。 • 6.华南旅游区 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 7.西南旅游区 包括云南、贵州、广西二省一
区 • 8.西北旅游区 包括甘肃、新疆、内蒙古、宁
夏一省三区。 • 9.港澳台旅游区 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两特
区一省。
思考与讨论—— • 旅游区划的任务是什么?
问题1:
如何对某给定区域进行旅游区划?
知识链接——
一 旅游区划的概念 二 旅游区划分的目的意义 三 旅游区划的任务 四 旅游区划的原则 五 本书中国旅游区划方案介绍
一 旅游区划的概念
• 旅游区是指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征基本相似, 自然旅游风光与人文旅游特征基本相近的地理区域综 合体。它是在旅游景观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共同联系, 并以某些城市或著名风景名胜为旅游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旅游区域。 • 旅游区划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旅游地域所进行 的区域划分。根据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相对一致性 和差异性,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和旅游地区 发展方向等方面,将一个大的旅游区划分为若干相似 性较大而差异性较小的地区即为旅游区划。
实训题—— 尝试对本省旅游资源进行区划。
典型案例解析—— 郭来喜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广西) (6)荆楚文化湖山景观旅游带(湖北、湖南、江西) (7)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8)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福建、广东) (9)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西藏、青海) (10)台湾和港澳中西文化海岛风貌旅游带
3、李娟文分区方案(1999)
思路:博采众长,体现旅游文化在各旅 游区的作用和地位











世界屋脊
文明渊薮
路 山

长河深峡



奇境幻域
国 海
台 湾

澳 韵门

南海诸岛
1、文明渊薮——京津冀鲁豫晋陕
2、林海雪原——辽吉黑
3、山水园林——沪苏浙赣皖 4、长河深峡——鄂湘川渝
范围
5、塞外风光——蒙宁
6、丝绸之路——甘新
基本状况与特征
7、奇境幻域——滇黔桂
8、南国海韵——闽粤琼
根据:自然景观、地域方位、旅游文化
命名:三因子综合命名法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1.京畿要地——燕赵文化旅游区: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二市一省。
2.林海雪原——关东文化旅游区:包括黑龙江、吉 林、辽宁三省。
3.中华民族摇篮——中原文化旅游区:包括陕西、 山西、河南、山东四省。
8.坦荡草原——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宁夏 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二区。
9.沙漠绿洲——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旅游区:包 括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省一区。
10.世界屋脊——藏族高原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 青海、西藏自治区一省一区。
11.港澳台旅游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二个特 别行政区一省。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 (一)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 (一)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旅游地理是指旅游资源的分布、环境、用途、旅游地的区划、分布、划分等一系列问题。

在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是中国的地理学科课程安排之一,旅游地理分区课件是在这一学科中重要的教学资源。

首先要知道的是,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分为四类:按地理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地区;按地理区位划分为沿海、内陆、边远、边境和海岛旅游地区;按地域文化特色划分为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生态等旅游地区;按地理景观特色划分为山地、平原、盆地、沙漠、海湾、河流等旅游地区。

基于这些划分原则,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是建立在自然、文化和社会科学等多领域基础上,旨在精确描述旅游地理分布特点。

按照具体的分区原则,在中国现有的旅游地理分区分类中,可以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边远地区、边境地区和海岛地区,以及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生态、山地、平原、盆地、沙漠、海湾、河流等旅游地区。

旅游地理课件是进行教学的工具,旅游地理分区的课件更是旅游地理海量数据的综合展示,课件内容包括旅游地理分区的性质、特征和依据等,以及旅游地域结构、旅游资源分布、旅游经济区分区、旅游市场分布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课件中还包含了许多地图、人口统计数据、旅游资源分布图等相关数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拓宽了应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广度。

旅游地理分区课件的编写应该基于精准的分类原则,旨在提高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科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认知水平,也是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件的研发应该以地理数据平台和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科学进行旅游地理分析和评估,以推广和规范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是旅游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旅游地理学科的同时,了解各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也是具有广阔前景和意义的。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

2、西陵

西陵有帝陵四座,它们是雍正 正
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 皇
和光绪的崇陵。还有他们的皇后、 妃子、亲王等的园陵。

两组陵寝各组成一个大的建筑群, 像
每个陵区分前圈和后笼两部分,布
局整齐划一,以山为屏障,主要建
筑如隆恩殿、宝城、明楼等均在南 北中轴线上。整体建筑庄严雄伟, 在规制上与明陵大体相仿,但建筑 装饰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吸 收和融会了历代陵寝的建筑之长。 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第一批
(二)避暑山庄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山区
避暑山庄湖区
(三)营造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当时清入关不久, 康熙为了镇压北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分裂 活动,遏制沙皇俄国的骚乱与侵略,每年定 期北巡,并在今围场县设立木兰围场,作为 清王朝御用狩猎之所。在北巡沿途设置行宫 驿站多处,以供休息。山庄原是古北口到围 场之间13个行宫之一,因它位置适中,景色 优美,气候宜人,所以被朝廷选中大力营造, 建成达的一处行宫。
全国八大一级旅游区
1、京、津、冀旅游区 2、东北旅游区 3、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4、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5、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6、华南旅游区 7、西南旅游区 8、青藏旅游区
第二节
京、津、冀旅游区
一、京、津、冀旅游区 的地理环境
京、津、冀旅游区是指由北京市、天 津市和河北省组成的旅游区,包括华北 平原的中北部和西部太行山地、北部冀 北山地一部分。
天 安
定门、前门经午门、太和门、前三殿、

后三殿、神武门、景山,最后是鼓楼

和钟楼,全长八公里)从中央通过。

紫禁城为北京全城的中心。体现“普

旅游地理区划

旅游地理区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旅游区的概念和特征
孙仲明(1987年)根据中国气候带的分布特点把我国分为10大气候旅游区。 雷明德等(1988年)以旅游资源成因类型的共同性原则,将中国划分为9 个一级旅游地区。阎守邕等(1989年)对中国旅游资源区域特征和旅游环 境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中国划分为8个一级旅游资源区 和41个二级旅游资源区。孙文昌等(1989年)将全国划分成9大旅游地区。 孙大文等(1990年)以旅游景观的区域分异为基础,提出10大旅游区的观 点。庞规荃(1990年)将全国划分为9大一级旅游区。钱今昔(1993年)从旅 游资源欣赏的角度,将全国划分为8个旅游区。宋德明等(1994年)从旅 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和旅游资源区域特征的角度出发,将全国划分为 10个旅游资源区(即一级区)和77个旅游资源亚区(即二级区) 。陈传康 (1991年)考虑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将观光游览与科学文化导游相结合, 把全国划分为7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8 该区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高原上的
高寒景观、雪原世界、高山峡谷和原始森林以及具有原始色彩的藏族风 情、藏族的文化和建筑,使本区成为一个极具魅力、发展前景广阔的旅
上一页
返回
【学习单元小结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旅游区的特点和旅游区划的目的和意义,在介绍各旅 游专家旅游方案的基础上,对中国进行了旅游分区并介绍了中国八个旅 游大区的特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旅游区的概念和特征
2. (1)差异性与相似性原则。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旅游区的概念和特征
3. 我国现有的旅游区划都是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研的角度,依
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区划方案。郭来喜(1985年)提出的中 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中将旅游区分为三个层次:旅游带、旅游省和基本 旅游区;将全国划分为9个大旅游带、29个旅游省、149个基本旅游区。 濮静娟(1987年)对中国大陆地区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分别得出各 地多年月平均值的舒适度和风效指数,由其时空分布分析归纳出各地最 佳旅游月份和适宜旅游季节,进而进行旅游季节气候区划。她将祖国大 陆地区划分为3个旅游大区、18个旅游气候区和22个旅游气候小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第十章旅游区划
幻灯片2
本章主要内容
●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中国旅游文化区划
幻灯片3
第一节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一、旅游区的概念和特性
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幻灯片4
●一般而言,旅游区具有下列特性:
●系统性:旅游区具有一配套的社会功能,其中首要的是恢复和增强旅游者的健康、能
力、体力与精力,满足其精神与物质需要。

●地域性:旅游区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

●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等级层次。

●优化性: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及旅游区的经营管理都达到最佳程度,最大限度发挥旅
游区的功能。

幻灯片5
二、旅游区划的类型
●旅游资源区划
●旅游气候区划
●旅游者产出区划
●旅游感应区划
●功能区划
●现状旅游区划和远景旅游区划
●综合区划
幻灯片6
三、旅游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旅游区划应达到如下目的:
●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分析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幻灯片7
四、旅游区划的原则
●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完整性原则。

●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则。

●区域社会经济原则。

幻灯片8
五、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

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研的角
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区划方案。

幻灯片9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一、区划原则,5个: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多层次原则和实用性
原则。

●二、区划方法
●三、区划指标,一级区划指标两个:区域地质、地貌和气候;区域旅游资源宏观特征
的差异。

幻灯片10
第三节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一、区划原则和方法
●濮静娟、朱晔应用特吉旺以气温为主导因素来考虑的舒适度和风效指数的概念,
对中国大陆地区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分别得出各地多年月平均值的舒适度和风效指数,由其时空分布分析归纳出各地最佳旅游月份和适宜旅游季节,进而进行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幻灯片11
二、区划指标
●大区指标:取舒适度适宜旅游的季节分区和风效指数适宜旅游季节分区的地域上共有
的界限,将中国大陆地区分成三个大区。

●气候区指标:舒适度为-1(凉)、0(舒适)、+1(暖)的月份作气候区的指标,将中
国大陆分为18个气候区。

●气候亚区指标:风效指数为-b(舒适风)的月份和为n(闷热有不明显的风)的月份
作为气候亚区的指标,将中国大陆分为22个气候亚区。

幻灯片12
第四节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一、区划原则和方法
●郭来喜的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分为三个层次:旅游带、旅游省和旅游区。

●旅游带是一级旅游区,跨省、市、自治区。

●旅游省是二级旅游区,以省级行政区为主。

●旅游区是第三级旅游地域组织,可以是一个大城市,也可以是几个旅游城市组成。

幻灯片13
二、区划方案
●依据上述原则,作者将全国划分为9个大旅游带:
●京华古今风貌旅游带。

●白山黑水北国风光旅游带。

●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

●华夏文明访古旅游带。

●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

●荆楚文化湖山景观旅游带。

●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

●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

●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

幻灯片14
第五节中国旅游文化区划
●陈传康的中国旅游文化区方案指出7个旅游文化区的范围、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文化
资源、自然风光、开发重点和客源市场。

幻灯片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