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1课时)》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观察图示,结合所知知识,谈谈你读出的信息。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烧鸦片》师:上述图片反映的事件,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
目标导学一:虎门销烟思考: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2.小小分析师: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小结: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
3.连环画赏析《虎门销烟》(1)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他是怎样禁烟的?(2)这次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相关链接:林则徐从小发奋读书,志向远大。
他为官清廉、爱国爱民,不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在清朝闭关自守的年代,林则徐却放眼世界,聘请精通外文的人才编译了《四洲志》,其中记载了许多国家的地理、历史情况。
(3)人们为什么要把这幅图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4.历史再现:鸦片战争林则徐在虎门销毁2万箱鸦片,打击了“联系昨天,感受今天,畅想明天”小讲坛评价单8.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目标导学二:火烧园明圆1.小活动: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2.小资料:万园之园的毁灭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
他们见物就抢,拿不动的就砸得粉碎。
无数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被他们洗劫一空。
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竟下令焚烧圆明园。
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艺术杰作、世界上最豪华瑰丽的宫殿之一,就这样被侵略者焚毁了……思考:(1)他们是谁,在干什么?(2)他们怎么敢这么做?(3)你有什么感想?3.数据说明: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4.小调查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如今在哪里?我们一起收集资料,制作资料卡吧!5.辨析活动:到底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小组讨论:如今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课件

《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
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同学们,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 1 课 时
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有着5000年的光辉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巨大贡献。可是到了近代,中国却逐渐走向衰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带领大家走进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我国可歌可泣的中国近现代史。
新课学习
虎门销烟
我知道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国防军事外强中干。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同样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北洋水师英勇抗争的精神一直流传到现在。
邓世昌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
圆明园被毁灭,我们国家损失的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而且还有圆明园中无数的历史文物,大概有150万件,其中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在圆明园中,乾隆最在乎的工程大概就是海晏堂了,另外一个就是十二兽首,据说是一位传教士设计,每一个兽首代表着一天12个小时,时间一到所代表的兽首就会喷出水,而在正午的时候,这十二个兽首就会一起喷水,这样的场面想必非常的壮观,乃至整个世界都找不到这样创意的计时器了。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课件

40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 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 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 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毒品危害
烟具
抽鸦片的人
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 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小结: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 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 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 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 之中。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 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
海洛因
摇头丸
冰毒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 死 于 吸 毒 人 数 超 过 10 万 。 截 至 2004 年 底 , 我 国 登 记 在 册 的 吸 毒 人 员 114.04 万 。 每 年 因 吸 毒 约耗费390亿人民币。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 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 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 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 毁了。经过20多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 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一课时 虎门销烟
导入
虎门:广东虎门海滩 销:销毁 烟:鸦片(一种毒品)
罂粟花
鸦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果
的汁,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 啡。鸦片最初是作为药用,人 吸食后会上瘾。无法集中精神、 产生梦幻现象、昏迷、呼吸抑 制、低血压、瞳孔变小,严重 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
“ 东 亚 病 夫 ”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林则徐在虎门销毁2万箱鸦片,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
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 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 英军舰船40余艘、陆军4000人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战胜利和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了解百团大战中人民军队的英勇表现;2.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军队的英雄事迹,了解军队英雄是怎样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履行自己的使命的;3.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情感、能力和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英雄事迹中认识到国家及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和感激,感受到压力下挺身而出的勇气和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1.本次课程主要涉及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围绕着百团大战和其中的人民军队英雄事迹展开;3.本次课程旨在通过介绍历史和英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和认识到极端情况下的履行使命的英雄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战胜利和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了解百团大战中人民军队的英勇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其产生类比和同理心;–如何让孩子从英雄事迹中认识到极端情况下人们履行使命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2.以赤壁之战为例,让学生看到历史上有许多英雄。
3.提出让我们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中的英雄。
步骤二:学习历史背景1.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战胜利和国共内战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百团大战这么重要?步骤三:学习人民军队英雄事迹1.介绍人民军队英雄的事迹;2.以“刘强东英雄”的事迹为例子,引导学生从英雄事迹中认识到极端情况下人们履行使命的形象。
步骤四:深化认识1.让学生进行自认知检视,了解自己是否能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挺身而出;2.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进行讨论。
五、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深入研究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以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2.教师需要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广泛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知识和看到英雄以及英雄背后的真正意义;3.教师需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和讨论,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本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7课。
教材从中国古代历史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外来侵略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图片、史料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对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存在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感悟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3.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感悟爱国情怀。
2.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史料、故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图片、史料、故事等教学资源。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史料等,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为学生讲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图片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外来侵略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艰辛历程。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答案:课本中提供了多个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的案例,如环保志愿者、人权活动家等。在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如社会舆论的压力、法律制度的不足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公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维权活动,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关于自尊、自信、自强的概念,本节课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已有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面对屈辱和困难时的应对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道德观念和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法治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不屈服于屈辱、勇敢抗争的道德价值,同时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中“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屈辱和困难,并学会如何勇敢面对和抗争。通过课本中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到不屈服于屈辱、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面对屈辱和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应对能力。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录及反思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学建议1.在学习关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了解人物故事、感悟爱国精神为主,引导学生领会面对欺凌与压迫时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精神。
2.在讨论圆明园的重建问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观点的能力,知道圆明园无论重建与否,那段历史都应被中国人民铭记。
教学目标1.知道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了解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
2.感受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面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的爱国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引入师:(出示雕塑《折断的烟枪》图片)同学们,这个雕塑是《折断的烟枪》,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生1:为什么要修建“折断的烟枪”这个雕塑?生2:这个雕塑与鸦片战争有关。
生3:从雕塑中我感受到人们禁烟的决心。
师:今天我们就从“折断的烟枪”开始,去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
活动一认识鸦片的危害师:(出示英国与中国位置示意图和英国走私船只在中国码头的图片,并补充相应文字介绍。
)说一说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生1:英国向中国输送大量鸦片,目的是掠夺中国的财富。
(板书:英国中国)生2:英国利用使人上瘾的鸦片牟取暴利,打开中国市场。
师: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出示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激增的数据和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图片)生1:导致我国国库空虚,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生2:吸食鸦片危害身体健康,士兵无力打仗。
师小结:英国向中国输送鸦片,掠夺了大量白银,导致中国国库空虚、田地荒芜、士兵战斗力低下、人民身心俱损,整个社会处于混乱之中。
(板书:向中国输送鸦片危害大)活动二探究虎门销烟师:面对英国的掠夺与鸦片泛滥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生:我们应该禁烟。
师:(出示林则徐的话:“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林则徐忧国忧民,决心禁烟,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开展禁烟运动呢?(出示林则徐禁烟的四幅漫画)生:林则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没收鸦片、捉拿烟贩、禁止走私船只靠岸等。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过程】
1.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2.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3.自读课文,说一说虎门销烟的过程。
4.除了林则徐,你还知道哪些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请收集相关资料,并说说你的感受。
5.小讲坛:阅读“香港回归”材料,回顾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3.播放视频《香港回归》珍贵资料。
4.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5.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观看视频。
谈感受。
交流观点。
感受香港回归的
喜悦。
体会国家在危难
时和强大时的不
同。
拓展活动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
次升华。
在收复香港的问题上伟大领导人邓小平为了
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
“一国两制”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
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自由阅读
了解。
了解“一国两制”
及香港回归的伟
大意义。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人心的!但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灾难还远远没有截止,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个
开始,中华儿女会甘愿一直承受屈辱吗?我们下节课
继续探讨了解。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好奇心,初步树立荣辱观。
板书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