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与

合集下载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中的调制技术把信息通过电磁波传输到接收端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

其中,调制技术是发射端将信息信号通过一定方式转换成适合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过程。

有多种不同的调制技术,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调制技术并探讨其优缺点。

1. AM调制AM调制是将调制信号直接加到载波上的调制技术。

例如,工业站长波广播系统中的信号传输通过AM调制。

该技术有点是简单易实现,但缺点是调制信号频率过高会使带宽过宽,增加了频带资源的消耗。

2. FM调制FM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频率的方式来传输信息信号的调制技术。

与AM调制不同的是,FM调制是将调制信号直接影响载波频率而达到改变信号的目的。

相比AM调制,FM调制能更有效地消除由噪声带来的干扰,但对于相同的带宽,FM调制传输距离比AM调制短。

3. PM调制与FM调制类似,PM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相位的方式来传输信息信号的调制技术。

PM调制的优点是在一定的电平下传输信号,具有抗噪声能力强、传输品质高的特点。

不过,相比FM调制,PM调制的载波频率稳定性和相位稳定性稍差。

4. ASK调制ASK调制即幅度键控技术,将调制信号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来传输信息的技术。

例如,使用ASK调制技术传输二进制数字的信号。

ASK调制技术适用性广,但不适用于高速传输和抗干扰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5. FSK调制FSK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技术。

FSK调制通常用于调制数字信号,比如GPS系统定位的信号传输。

相比ASK调制技术,FSK调制技术的抗噪声性能和传输距离更好,但对于抗干扰性的要求较低的场景,ASK调制技术比FSK调制技术更适合。

6. PSK调制PSK调制是相位键控技术,将调制信号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的技术。

相比于AM、FM调制技术,PSK调制技术对抗噪声的能力更强,但相比于FSK调制技术,PSK调制技术对频偏的抗干扰能力较弱。

综合来看,不同的调制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以达到最优的传输效果。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与解调技术一、调制技术1. 调制的概念和作用-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叠加或控制,使其适应信道传输的过程。

- 调制的作用是将低频信息信号转换为高频载波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和接收。

2. 常见的调制技术- 幅度调制(AM):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

- 频率调制(FM):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 相位调制(PM):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

3. 不同调制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AM调制:简单且易于实现,但抗干扰能力较差,适用于电台广播。

- FM调制:对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音频广播和无线电通信。

- PM调制:对抗干扰能力较差,适用于调频电视、雷达和导航系统。

4. 调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调制:将数字信号直接调制为模拟信号,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 复合调制:将多种调制技术结合,以适应不同的传输环境和需求。

二、解调技术1. 解调的概念和作用- 解调是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以便进行信号的恢复和处理。

- 解调的作用是恢复出经过传输信道后被调制过的信号,以获取原始信息。

2. 常见的解调技术- 幅度解调:通过检测载波的振幅变化来还原信息信号。

- 频率解调:通过检测载波的频率变化来还原信息信号。

- 相位解调:通过检测载波的相位变化来还原信息信号。

3. 不同解调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幅度解调:简单且易于实现,适用于AM调制的信号解调。

- 频率解调:对调幅信号解调效果较好,适用于FM调制的信号解调。

- 相位解调:适用于PM调制的信号解调。

4. 解调技术的发展趋势- 软件解调: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解调过程,提高解调的灵活性和性能。

- 盲解调:无需事先获得调制参数,直接对信号进行解调,适用于复杂的信号环境。

三、调制与解调技术的步骤1. 调制技术的步骤- 选择适合的调制技术和参数。

- 产生调制信号:将原始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叠加或控制。

- 调制预处理:添加同步信号、更正信息信号的频谱等。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研究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研究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研究概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是保证高速率、高带宽、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技术和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信号调制技术1. 调制技术的基本概念调制技术是将低频信号(基带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载波信号)的过程。

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这些调制技术可以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编码。

2. 常用调制技术(1)幅度调制(AM):幅度调制是将基带信号的幅度变化对应到载波的幅度上来表示信息的技术。

AM调制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无线电广播和移动通信领域。

(2)频率调制(FM):频率调制是将基带信号的频率变化对应到载波的频率上来表示信息的技术。

FM调制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用于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以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发射。

(3)相位调制(PM):相位调制是将基带信号的相位变化对应到载波的相位上来表示信息的技术。

相位调制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于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如调制解调器、无线局域网以及4G和5G 移动通信系统。

3. 调制技术的性能评价对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调制技术,性能评价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常见的性能评价参数包括误码率(BER)、调制解调器的灵敏度和带宽效率等。

研究者们通过改进调制技术和优化传输方案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二、信号解调技术1. 解调技术的基本概念解调技术是将高频信号(载波信号)还原为低频信号(基带信号)的过程。

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解调技术是将调制信号恢复为原始信息的关键。

常见的解调技术包括检波技术(包络检波、同步检波)和解调算法(数字信号处理)等。

2. 常用解调技术(1)包络检波:包络检波是将调制信号的包络还原为基带信号的过程。

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包络检波常用于幅度调制和频率调制解调中。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现在,无线通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无线通信的基础就是信号调制技术。

信号调制技术是指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息转换为适合载波信号传输的信号形式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中常用的信号调制技术。

一、模拟调制技术模拟调制技术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在载波上进行传输的信号形式。

常见的模拟调制技术有调幅(AM)、调频(FM)、单边带(SSB)等。

其中,调幅技术是将模拟信号通过幅度调制的方式转化为适合在载波上传输的信号形式。

调频技术则是将模拟信号通过频率调制的方式转化为适合在载波上传输的信号形式。

而单边带技术则是将信号的一个单边带(一半)通过滤波器去除,从而使其更适合在有限频带范围内进行传输。

二、数字调制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指的是将数字信息转化为适合在载波上传输的信号形式。

数字调制技术常见的有ASK(振幅移位键控)、FSK(频率移位键控)、PSK(相位移位键控)、QAM(正交振幅调制)等。

其中,PSK技术是利用信号的相位进行调制,而ASK技术则是利用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

FSK技术则是利用不同频率进行调制,QAM技术则是采用相位和振幅的双重调制方式。

三、OFDM技术OFDM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一种在宽带传输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数字调制技术。

它将数据信号分为多个子信号,并在不同的频率上对不同的子信号进行调制。

OFDM技术可增加传输速率,提高信号的抗噪性能,减少传输时的误码率,因此其已成为4G和5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技术。

OFDM技术在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频谱利用率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尾无线通信中的信号调制技术是通信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了解以上几种常见的信号调制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无线通信设备。

信号调制技术与传输性能、功率和频率带宽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通信环境、传输要求和技术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无线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并传输,或者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解析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并探讨其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

一、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在无线通信中,调制技术起到了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并传输的作用。

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振幅移键控(ASK)等。

1. 频移键控(FSK)频移键控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

它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二进制数据。

当信号为“1”时,载波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当信号为“0”时,载波信号的频率保持不变。

频移键控技术在无线通信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低速数据传输中。

2. 相移键控(PSK)相移键控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

它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表示二进制数据。

相移键控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相位变化来表示不同的二进制数据。

相移键控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3. 振幅移键控(ASK)振幅移键控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

它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二进制数据。

当信号为“1”时,载波信号的振幅会发生变化;当信号为“0”时,载波信号的振幅保持不变。

振幅移键控技术在低速数据传输中被广泛使用。

二、解调技术解调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无线通信中,解调技术起到了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解析的作用。

常见的解调技术包括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和差分解调等。

1. 相干解调相干解调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解调技术。

它通过与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比较,从而恢复原始的数字信号。

相干解调技术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具有较高的解调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 非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解调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号调制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的核心,起到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作用。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调制技术使用教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信号调制的概念。

信号调制是指将信息载体(如声音、数据等)通过调制的方式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无线波形信号。

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信号与载体信号进行合理的叠加,使得接收端能够准确还原发送端的信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常用的信号调制技术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讨论频率调制技术。

频率调制技术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携带信息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

常见的频率调制技术有调频(FM)和调幅(AM)。

调频是指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携带信息信号。

在调频过程中,信息信号的幅度保持不变,而载波信号的频率会根据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调制技术在广播领域应用广泛,因为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稳定等特点。

调幅是指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来携带信息信号。

在调幅过程中,信息信号的幅度变化会导致载波信号的幅度也随之变化。

这种调制技术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广泛使用,因为它的实现相对简单,且在传输距离较近的情况下效果良好。

其次,我们来讨论相位调制技术。

相位调制技术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携带信息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

常见的相位调制技术有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BPSK)和四进制相移键控调制(QPSK)。

BPSK是一种简单的相位调制技术,它将二进制的数字信号映射到载波信号的相位上。

信息信号为“0”时,相位不变;信息信号为“1”时,相位发生180度的变化。

BPSK适用于传输距离较短,对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场景。

QPSK是一种高效的相位调制技术,它将四进制的数字信号映射到载波信号的相位上。

每个符号代表2个比特,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携带信息信号。

第二章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与

第二章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与

调频信号的产生


直接法: 载波的频率直接随着输入的调制信号的 变化而改变; 间接法 先用平衡调制器产生一个窄带调频信号, 然后通过倍频的方式把载波频率提高到 需要的水平。
F动通信中,调频是更为普 遍应用的角度调制,这是因为FM不管信 号的幅度如何,抗干扰能力都很强; 而在调幅中,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抗 干扰能力要弱得多。
0
1
0
ASK调幅 FSK调频
PSK调相
编码技术

为什么要采用编码技术 减小信源信息的冗余(信源编码:无损 编码/有损编码) 增强信息传输中的抗干扰性(信道编码: 纠错码) 保证信息传输中的保密性(加密编码)
语音编码与语音识别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技术


在数字通信中,通信质量比模拟通信时有了很 大提高; 但在移动通信中,由于信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必须采用其它方法来提高传输质量,所以要采 用编码技术;
调制 vs. 解调


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的幅度、相位 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发送者(信源)基 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 而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 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信宿)处理和理 解的过程。
调制在无线通信的作用


频谱搬移: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传 播的已调信号; 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5. 外层空间传播


电磁波由地面发出(或返回),经低空 大气层和电离层而到达外层空间的传播, 如卫星传播,宇宙探测等均属于这种远 距离传播 电磁波穿过电离层外面的空间的传播, 基本上当作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1. 长波传播的特点 长波的波长很长(传播比较稳定) 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 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 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 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 收也不大。 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无线通信是指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和调制技术,并分点列出步骤。

一、信号传输技术信号传输是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过程。

在无线通信中,常用的信号传输技术有以下几种:1. 调幅传输(Amplitude Modulation,AM)调幅传输是利用载波的振幅调制的一种传输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与较高频率的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制信号。

- 调制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到达接收端。

- 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原始信号。

2. 调频传输(Frequency Modulation,FM)调频传输是利用载波的频率调制的一种传输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与载波信号相加,得到调制信号。

- 调制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到达接收端。

- 在接收端,通过对调制信号进行频率解调,得到原始信号。

3. 数字调制传输数字调制传输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一种传输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数字信号经过数字调制技术转换为模拟信号。

- 模拟信号经过无线传输后,到达接收端。

- 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二、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幅度调制是基于原始信号的振幅变化来调制载波信号的一种调制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的振幅与载波信号的振幅进行乘积运算,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2. 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FM)频度调制是基于原始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调制载波信号的一种调制技术。

其步骤如下:- 将原始信号的频率变化与载波信号的频率进行调制运算,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3. 相位调制(Phase Modulation,PM)相位调制是基于原始信号的相位变化来调制载波信号的一种调制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信号的衰减
衰落: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电波一般是直 射波和随时变化的绕射波、反射波、散 射波的叠加,这样造成的所接收信号的 电场强度起伏不定;
衰落的分类
1.多径衰落 (Rayleigh衰落) 2.慢衰落 (由阴影效应和气象原因引起的
信号变化)
传播性能的指标
传送的功率 灵敏性
信号功率最大可能的衰减值
适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例如用于 海岛之间和跨越湖泊,沙漠,雪山等地区;
由于散射信号相当微弱,所以散射传播接收点 的接收信号也相当微弱,即传播损耗很大。
5. 外层空间传播
电磁波由地面发出(或返回),经低空 大气层和电离层而到达外层空间的传播, 如卫星传播,宇宙探测等均属于这种远 距离传播
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 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
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SW波段则主要供您收听国内/国际远距
离广播
4. 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
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 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
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 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 间的传播方式; 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 面; 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 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
什么是调制?
调制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使 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
基带信号(调制信号) 载波 已调信号
调制 vs. 解调
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的幅度、相位 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发送者(信源)基 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
而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 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信宿)处理和理 解的过程。
调制在无线通信的作用
频谱搬移: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传 播的已调信号;
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调制方式
1.对于模拟调制而言,主要有幅度调制 (调幅,双边带调制)和角度调制(调 频,调相)两种。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1. 表面波传播 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情况; 地面的性质、地貌和地物等情况都会影 响电波的传播; 长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绕过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碍到达较远的地方; 短波的部分波段、超短波和微波波段, 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续)
2. 天波传播 电离层:分布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 从60km以上的电离区域; 经过电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作天波; 短波能通过电离层传至地球上较远的地 方; 天波传播中有一个最低可用频率。
电磁波穿过电离层外面的空间的传播, 基本上当作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1. 长波传播的特点 长波的波长很长(传播比较稳定) 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 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 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 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 收也不大。
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
无线电波的势力范围
大多数移动设备都定义一个使用范围, 指在通常的工作条件下在两个节点之间 可使用的最大平均距离;
不同的典型环境给出不同的范围,比如: 开放型环境(无障碍型)、半开放型 (小隔间型)以及封闭型环境(密实的 墙型)。
无线信道
无线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 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
即使有可能把这种低频信号发射出去, 各个发射台所发送的将是同样的频率范 围,互相干扰使接收机无法选择所需的 信号;
低频信号内在的原因(续)
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采用天线调谐回 路,只有当天线回路的固有频率与信号 频率相同,即“谐振”时,才能有效地发送 与接收;
上述的低频信号频率变化范围较大,因 此,要随着频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天 线的长短及振荡回路的参数,实际上是 不可能的。
无线电波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 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 也有可能不只一条;
无线信道的特性
多径传播; 时延扩展; 衰落特性; 多普勒效应。
移动通信中电波的调制
在无线通信中,需要传送的由语言、音 乐转换来的属于低频的电信号,其频率 范围从几十赫到数千赫,不能直接从天 线辐射出去; 必须借助于高频振荡,由它将低频信号 “携带”到空间去,这就是所谓的“调 制”方式。
第二章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与语音编码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2.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3. 无线电信号的衰减 4. 无线信道 5. 移动通信中电波的调制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无线电波的 传播,无线电波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 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我们按照无线电波 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 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 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 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
3. 空间波传播
电磁波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 收、发天线之间的最大距离被限制在视
线范围内(50km); 要扩大通信距离,就必须增加天线高度; 移动通信中电波主要以空间波的形式传
播,类似的还有微波传播。
4. 散射传播
电离层中电子密度的不均匀性,使得天线辐射 出去的电波投射到这些不均匀体的时候,发生 类似于光的散射和反射现象;
为什么低频信号不能直接从天 线上辐射出去呢?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向外辐射能量的本 领就越大;
只有电磁波的频率足够高,即波长足够 短,短到与天线的尺寸可以相比拟时( 例如,通常采用的“半波振子天线”,量辐射出去。
低频信号内在的原因
上述的低频信号,所对应的波长从十几 公里到几千公里,要制造如此庞大的天 线,是不可能的;
1. 长波传播的特点(续)
两个重要的缺点:
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 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
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的影响严重, 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
2.中波传播的特点
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 主要用于广播,故此分波段又称广播波
段。
3. 短波传播的特点
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 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