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厚作业指导书

测厚作业指导书
测厚作业指导书

测厚作业指导书

1.范围

?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管道和容器的壁厚测量,其它部件的厚度测量也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测厚工作的技术要点和一般程序。

2.编制依据

GB/T 11344-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3.人员要求

3.1测厚人员应经体检满足高空作业之要求。

3.2测厚人员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仪器。

4.仪器要求

? 测厚仪、探头及探头线连接后应接触良好,测厚仪所用电池应有足够的能量并接触良好。测厚仪应带有标准试块,以随时用来校验精确度。仪器应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 工作程序

5.1测厚前的准备:

? 5.1.1 用100#以上的砂纸把测点处的铁锈除去,再用破布把测点处擦干净,然后涂上耦合剂(机油或甘油)。

? 5.1.2 连接好仪器后开机,设置超声波在被测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之后把探头置标准试块上,调节仪器使显示的数值等于试块的标称厚度。

5.2 测厚

5.2.1将探头紧压在测点处,仪器上即显示所测厚度值。

? 5.2.2每根管子应在两端和中间选三个测量截面,两端的截面距端部不少于150mm。每个截面至少测量3点,3点之间的弧长应大致相等。

5.2.3对弯管的测量,测试点应选在背弧处,测试弯管最薄的部位。

? 5.2.4每测一点,都要作好记录,并画出示意图。

5.2.5在测量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探头在标准试块上对仪器的精

确度进行调节。

? 5.2.6 测量完毕后,应把仪器、探头及探头线擦干净,并取出电池。

6 检验资料

6. 1检验资料包括:委托单、检验记录、检验报告。

6. 2测量完毕后,应立即填写报告,报告的填写与签发遵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签发审核制度》和《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

6. 3报告一式三份,一份交委托单位,一份交质检部门,一份留档,或按照项目部、业主以及合同的要求。

6. 4检验资料的管理遵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6. 5若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根据《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进行处理。

7.安全措施

7.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安全帽。

7.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绝缘鞋,着装应轻便灵活。

7.3高处作业必须扎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7.4雨天禁止室外作业,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牢固且有护栏。

7.5下雪天禁止室外作业,雪后应立即清除工作区内的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霜雪。

7.6在高处作业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以防止物品坠落伤人。

7.7夜间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照明不足时应增设照明灯具,否则应停止作业。

7.8当管子堆放在一起时,应用吊车摆放开,严禁用橇杠滚动。

7.9当对管子进行测厚时,应将管子固定并查看周围管子(件)是否稳固,防止滚动、滑落、倾斜,防止管子滚动伤人。

7.10在高处进行测厚时应将测厚仪固定到牢靠处。

7.11被检焊口附近有热处理焊口时,工作时应防止触电、烫伤。

7.12狭窄环境工作前应先观察环境,防止扎伤、碰伤。

7.13发现工作场所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报告,不安全因素消除后再进行工作。

7.14遵守施工现场的有关规定。

8.环境保护措施

8.1超声测厚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和设备,预防二次污染。

8.2应尽量采用无腐蚀、易清洗的耦合剂。

8.3检测结束后,应擦拭掉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8.4使用后的破布、砂纸应放在制定的垃圾堆放处。

8.5施工现场车辆较多、扬尘大,应洒水降尘,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保密等级:保密版本/状态:发文号: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2014-11-3 发布2014-11-3 实施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修订履历表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反射计以20°、60°或85°几何条件测定色漆漆膜、塑料、陶瓷、石材、纸张或金属材料等平面制品的镜面光泽度的测试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含金属颜料色漆漆膜的光泽测量。

20°几何条件适用于高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材料); 85°几何条件适用于低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材料)。2参考标准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ISO 2813:201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ASTM D523-2014光泽度测试方法 3仪器设备 三角度光泽度测试仪 生产商:深圳市三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N-206085 4测试条件 4.1测试对象:液体漆样 4.1.1试验用底材(底材应是镜面质量的玻璃,厚度为3mm ,尺寸150 x 100mm , 玻璃最小尺寸至少应等于光照区域的长度); 4.1.2漆膜涂布器(槽深为150 ± 2 pm的块状涂布器或采用其他施涂方法); 4.2 20 °、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方法: 4.2.1 60。条件适用于所有的漆膜,但是对于很高光泽和接近无光泽的漆膜,20°或85。也许更适用。 4.2.2 20 °条件在对高光泽漆膜(即60 °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2.3 85。条件在对于低光泽的漆膜(即60 °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5测试步骤 5.1校准 本设备共有黑色涂料及白色涂料两个校准模块并附有不同角度下的校准参考 值,在测试之前要对照测试条件对该角度(20。或60。或80 °)进行校准以保证测

超声波测厚仪中文版说明书资料

目录 快速操作指南 (1) 第一章概述 (2) 1.1技术指标 (2) 1.2主要特点 (3) 1.3配置 (4) 第二章整机及键盘简介 (5) 2.1整机介绍 (5) 2.2键盘介绍 (6) 第三章操作简介 (7) 3.1零点校准 (7) 3.2声速设置或校准 (7) 3.2.1已知声速时声速设置 (7) 3.2.2已知厚度校准(单点校准) (8) 3.2.3两点校准 (8) 3.3基本操作流程 (8) 3.3管材测量 (10) 第四章菜单功能及设置 (11) 4.1仪器菜单 (11) 4.1.1穿透涂层 (12) 4.1.2数据存取 (12) 4.1.3报警 (14) 4.1.4单位 (14) 4.1.5扫查 (14) 4.1.6差值 (15) 4.1.7高温 (15) 4.1.8均值 (16) 4.1.9标准 (16) 4.1.10精度 (17)

4.1.11频率 (17) 4.1.12自动关机 (17) 4.1.13出厂设置 (18) 4.1.14对比度 (18) 4.1.15零点校准 (18) 4.1.16手动选择探头 (18) 4.1.17声音设置 (19) 4.1.18屏幕旋转 (19) 4.1.19单点校准和两点校准 (19) 4.1.20声速表 (19) 4.1.21背光 (19) 4.1.22曲面 (20) 第五章维护和保养 (21) 5.1使用注意事项 (21) 5.2日常维护和保养 (21) 第六章故障分析和排除 (22) 附录:常用材料声速表 (23)

快速操作指南 !注意: ●如您使用的测厚仪无“穿透涂层”测量模式,请确认 被测物为裸材,如被测点表面有油漆等,请将其打磨干净! ●如您使用的测厚仪有“穿透涂层”测量模式,在被测 点表面有涂层时,请选择此测量模式,但需确保被测厚度在“穿透涂层”测量模式的量程内! 第一次使用或者更换探头开机时,操作如下: 1)连接探头:将探头两个插头插入测厚仪主机顶端的两 个插孔内,无需分左右,但请确定完全插入。 注意:在插入探头前,请检查探头插头是否拧紧,如未拧紧请拧紧! 2)开机:按键开机。 3)调节声速:如已知材料声速,方法参考3.2.1,如未知材料声速,但已知材料厚度,方法参考3.2.2。 4)校准零点(参考3.1),SW7/SW7U/SW7A无需校零点。 5)测量:在被测点上涂抹耦合剂,将探头与被测点耦合紧密,厚度值稳定后读数。

产品测试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所制作的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在合理的情况下展开对产品进行针对性测试。 2.0、适用范围: 凡属本公司与客户所签订合约或订单上所需求的产品要求。 3.0、职责: 3.1、业务部:负责客户的信息收集、整理;标准的信息沟通以及确认。 3.2、工程课:根据客人的测试要求,界定产品测试工序。 3.3、品质部:根据客户要求,制定测试文件并结合测试测试文件要求,对产品进行测试。 4.0、测试标准要求 4.1、烧烟测试:产品的破坏性测试需要能通过2根烟对烧5次(即10根烟)后,产品不能有脱落、掉漆、掉色现 象。 4.2、粘油测试:产品表面涂层附着力测试,用专用的3M胶纸贴在产品表面,停留90±30秒后,以反向180°角迅 速拉起,涂层表面不能有脱落、掉漆、掉色现象。 4.3、摔箱测试:包装成品可靠性测试,卡通箱陈品需要通过一角三棱六面的摔箱测试,产品摔箱高度如下(如客户 有特别要求,以客户要求为准) 4.4、盐雾测试:产品质破坏性测试,将产品放在盐雾测试机中进行抗氧化测试(圣诞系列产品为1%盐水24H,其他 类别产品5%的盐水24H)产品表面涂层不能有生锈、氧化、变色、掉皮、掉漆显现。 4.5、重金属测试:产品须通过ROHS测试,产品本身材质,含铅量不能超过300ppm,产品表面涂层不能超过90ppm。 4.6、泡酒测试:抗氧化测试,产品放在52度白酒中泡30分钟,再取出放在自然环境下4H,不能有生锈、氧化、 变色、掉皮、掉漆现象。 4.7、拉力/挂重测试:属功能测试,圣诞挂钩产品,需要能通过3磅的挂重测试;沐浴类产品,单钩需要能过5分

钟35磅的挂钩测试;双钩需要能通过5分钟50磅的挂钩测试。 4.8附着力测试:涂层需能过粘油及百格测试; 4.8.1、百格测试:用界刀在测试品表面上介横竖九条相互垂直且相距1/16英寸(2mm )刻度痕,需介透涂层, 但刻痕切勿番界,将胶纸贴在刻痕上; 4.8.2、粘油测试:直接粘胶纸,用手指平面压实,待90± 30秒,左手压住产品,右手捏住胶纸的自由端,反向 约180度迅速撕除3M 胶纸,涂层表面不能有脱落、掉漆、掉色现象。 4.9、洗碗机测试:在80-90℃洗碗测试机内测试300个循环,产品不能出现掉漆、掉叻架油、变色、龟裂现象。 5.0、各客户要求测试项目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修订稿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超声波测厚仪属于国家强检的计量器具,使用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在有效检定期内,确认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装入电池,并将探头插入主机探头插座中,按ON键开机,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二.操作步骤 1.厚度测试 按CAL键进入声速状态,用▲或▼键调整到被测材料的声速值。 按PRB键进入校准状态,在随机试块上涂上耦合剂,将探头与随机试块耦合,屏幕显示的横线将逐条消失,直到屏幕显示随机试块的实际厚度值即校准完毕。 将耦合剂涂于被测处,手握仪器使探头与工件之间良好耦合,屏幕上将显示被测材料的厚度。 如耦合标志闪烁或不出现说明耦合不好,应重新校准后再测试。 2.声速测试 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相关试件,准确读取其厚度值。 按PRB键进入校准状态,在随机试块上涂上耦合剂,将探头与随机试块耦合,屏幕显示的横线将逐条消失,直到屏幕显示随机试块的实际厚度值即校准完毕。

将探头与已知厚度试件耦合,直到显示一厚度,用▲或▼键将显示值调整到实际测试的厚度值。 按CAL键仪器即可显示出被测材料的声速。 三.注意事项 1.在测试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仪器电源显示情况,不得在低压下使用,电池能量不足应及时更换。同时不得将仪器置于地面或其它硬部件上,严禁在打开后盖状态下使用。 2.测试完毕,应再次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定测试过程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3.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使用和保养仪器。 4.使用完毕后,将探头从主机探头插座上拔出,同时将电池取出。并用干净的卫生纸或抹布小心将探头、仪器擦试干净后,装入箱内。

锻件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锻件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7.1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波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不适用于奥氏体粗晶材料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7.2检测工艺卡 7.2.1检测工艺卡由具有II级UT资质人员编制,工艺卡的编制应与所执行的技术规范及本检测作业指导书相符。 7.2.2检测工艺卡由具有UTIII资质人员或UT检测责任师审核批准。 7.3检测器材: 7.3.1仪器 选用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或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10MHz,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7.3.2探头 选用双晶直探头频率为 5 MHz,晶片面积不小于

150mm2;单晶直探头,频率为2-5 MHz,圆晶片直径为14-25mm。 7.3.3试块 采用纵波单晶直探头时采用JB/T4730-2005规定的CSI 试块;采用纵波双晶探头时采用JB/T4730-2005图8-5规定的CSII标准试块;检测面是曲面时采用CSIII试块。 7.3.4耦合剂:化合浆糊或机油。 7.4检测时机:原则上安排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若热处理后锻件形状不适合超声波检测时,也可在热处理前进行,但在热处理后仍应对锻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检测。 7.5检测方法 7.5.1执行检测工艺卡的规定 7.5.2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对筒形锻件还应进行横波检测,但扫查部位 和验收标准应根据JB/T4730-2005.3附录C的规定。 7.5.3在纵波检测时,原则上应从两面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

测,尽可能的检测带锻件的全体积,但锻件厚度超过400mm 时,应从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 7.6检测灵敏度确定 7.6.1纵波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检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倍进场区时,原则上选用底波计算方法确定基准灵敏度,也可以采用试块法确定基准灵敏度。 7.6.2纵波双晶直探头灵敏度确定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平底孔试块,并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深度的平底孔(至少三个),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回波达到满刻度的80%。不改变仪器参数,测出其他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得到对应于不同直径平底孔的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7.6.3检测灵敏度一般不得低于最大检测距离处的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 7.6.4缺陷当量的确定:

测厚作业指导书

测厚作业指导书 1.范围 ?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管道和容器的壁厚测量,其它部件的厚度测量也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测厚工作的技术要点和一般程序。 2.编制依据 GB/T 11344-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3.人员要求 3.1测厚人员应经体检满足高空作业之要求。 3.2测厚人员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仪器。 4.仪器要求 ? 测厚仪、探头及探头线连接后应接触良好,测厚仪所用电池应有足够的能量并接触良好。测厚仪应带有标准试块,以随时用来校验精确度。仪器应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 工作程序 5.1测厚前的准备: ? 5.1.1 用100#以上的砂纸把测点处的铁锈除去,再用破布把测点处擦干净,然后涂上耦合剂(机油或甘油)。 ? 5.1.2 连接好仪器后开机,设置超声波在被测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之后把探头置标准试块上,调节仪器使显示的数值等于试块的标称厚度。 5.2 测厚 5.2.1将探头紧压在测点处,仪器上即显示所测厚度值。 ? 5.2.2每根管子应在两端和中间选三个测量截面,两端的截面距端部不少于150mm。每个截面至少测量3点,3点之间的弧长应大致相等。 5.2.3对弯管的测量,测试点应选在背弧处,测试弯管最薄的部位。 ? 5.2.4每测一点,都要作好记录,并画出示意图。 5.2.5在测量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探头在标准试块上对仪器的精 确度进行调节。 ? 5.2.6 测量完毕后,应把仪器、探头及探头线擦干净,并取出电池。

6 检验资料 6. 1检验资料包括:委托单、检验记录、检验报告。 6. 2测量完毕后,应立即填写报告,报告的填写与签发遵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签发审核制度》和《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 6. 3报告一式三份,一份交委托单位,一份交质检部门,一份留档,或按照项目部、业主以及合同的要求。 6. 4检验资料的管理遵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6. 5若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根据《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进行处理。 7.安全措施 7.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安全帽。 7.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绝缘鞋,着装应轻便灵活。 7.3高处作业必须扎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7.4雨天禁止室外作业,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牢固且有护栏。 7.5下雪天禁止室外作业,雪后应立即清除工作区内的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霜雪。 7.6在高处作业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以防止物品坠落伤人。 7.7夜间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照明不足时应增设照明灯具,否则应停止作业。 7.8当管子堆放在一起时,应用吊车摆放开,严禁用橇杠滚动。 7.9当对管子进行测厚时,应将管子固定并查看周围管子(件)是否稳固,防止滚动、滑落、倾斜,防止管子滚动伤人。 7.10在高处进行测厚时应将测厚仪固定到牢靠处。 7.11被检焊口附近有热处理焊口时,工作时应防止触电、烫伤。 7.12狭窄环境工作前应先观察环境,防止扎伤、碰伤。 7.13发现工作场所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报告,不安全因素消除后再进行工作。 7.14遵守施工现场的有关规定。 8.环境保护措施 8.1超声测厚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和设备,预防二次污染。 8.2应尽量采用无腐蚀、易清洗的耦合剂。 8.3检测结束后,应擦拭掉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8.4使用后的破布、砂纸应放在制定的垃圾堆放处。

EMC_测试作业指导书

EMC测试作业指导书 一.EMC 测试类型 EMC测试包括ESD测试,EFT测试,Surge 测试,Harmonic 测试,Flicker 测试,Conducted Immunity 测试,Power Dip测试和EMI 测试,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二.名词定义: ESD:静电放电 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Harmonic :谐波 Flicker :闪烁发射 Surge :浪涌 Power Dip:电压跌落 Conducted Immunity : 传导免疫性 EUT:受试设备 三.测试规划 5.1 ESD测试 5.1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设计的成熟度,模拟在干燥地区易遭受静电放电的情况,保证产品在ESD下性能保持完好,功能正常,不被损害。 5.12 测试标准 按照EN61000-4-2 进行,测试电压为8KV(空气放电)和4KV(接触放电). 5.13 测试场地 BQC EMC实验室 5.14 测试设备 NoiseKen ESS-2002(静电测试器) 5.15 ESD原理 一个充电的导体接近另一个导体时,就有可能发生ESD。首先,两个导体之间会建立一个很强的电场,产生由电场引起的击穿。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压超过它们之间空气和绝缘介质的击穿电压时,就会产生电弧。在0.7ns到10ns的时间里,电弧电流会达到几十安培,有时甚至会超过100安培。电弧将一直维持直到两个导体接触短路或者电流低到不能维持电弧为止。可能产生电弧的实例有人体、带电器件和机器。人的自然动作摩擦会形成400~600V电势,如果他们在打开或包装泡沫衬底纸箱或气泡塑料袋过程中一直接触的都是绝缘体,其身体表面上的净电荷积累可能达到约26,000V。针对大多数环境的产品和通用标准决定使用如5.12标准所列的测试水平. 5.16 测试方法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677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仪器使用前,装入电池,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2、输入正确的声速值,并对仪器进行校准。 3、使用时,应手握仪器使探头与工件之间良好耦合。不得将仪器置于地面或其它硬部件上,严禁在打开后盖状态下使用。 4、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电源显示情况,不得在低压下使用,电池能量不足及时更换。 5、测材料中超声波声速时,先输入材料厚度,然后按下声速键,即可显示声速值。 6、测试完毕,再次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定检

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7、仪器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小心拆卸附件,清理干净并装入仪器箱内。 8、仪器长期不用,应将电池取出,以免漏液腐蚀元件。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涂层测厚仪操作规程

涂层测厚仪操作规程 一、技术参数 ●采用了磁性和涡流两种测厚方法。通过选择相应的测头,即可测量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的厚度,又可测量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的厚度; ●测量范围:(0~1250)μm(F1、N1测头),F10测头可达10mm; ●分辨率:0.1μm(F1、N1测头) ●示值精度:±(3%H+1)μm;H为被测涂层厚度 ●显示方法:高对比度的段码液晶显示,高亮度EL背光; ●存储容量:可存储20组(每组最多50个测量数值)测量数据 ●单位制:公制μm、英制(mil)、可自由转换 ●工作电压:3V(2节5号碱性电池) ●持续工作时间:大于200小时(不开背光灯) ●通讯接口:USB1.1,可与PC机连接、通讯 二、操作流程图 开启仪器——校准仪器——进行测量——关闭仪器 三、操作步骤 基本测量步骤 1.准备好待测工件; 2.将测头插头插入主机的测头插座中; 3.仪器开机;

4.判断是否需要校准仪器。如果需要,选择适当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5.测量。将测头垂直接触工件的测量面,并轻压测头的加载套,当测头与被测工件表面接触稳定后,随着一声蜂鸣声,屏幕将显示标识和测量值。如果测量标识闪烁或无测量标识则表示测头不稳定.移开测头后,测量标识消失,厚度值保持。 6.仪器关机 四、操作注意事项 1.如果在测量中测头放置不稳,会引起测量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 2.如果已经进行了适当的校准,所有的测量值将保持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 3.仪器的任何一个测量值都是五次看不见的测量平均值; 4.为使测量更加精确,可在一个点多次测量,并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5.显示测量结果后,一定要提起测头至距离工件10mm以上,才可以进行下次测量。 五、维护及注意事项 1.应避免仪器及测头受到强烈震动; 2.避免仪器置于过于潮湿的环境中; 3.插拔测头时,应捏住活动外套沿轴线用力,不可旋转测头,以避免损坏测头电缆芯线。 4.油、灰尘的附着会使测头线逐渐老化、断裂,使用后应清除缆线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测试作业指导书 基础篇 (3) 001.什么是软件缺陷(BUG) (3) 002.影响软件质量的原因 (3) 003.提高软件质量的方法 (4) 004.软件测试的目标与定义 (4) 005.软件测试中的原则 (5) 006.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软件测试员 (7) 007.软件测试的阶段划分 (9) 008.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9) 01.测试用例的特征: (9) 02.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9) 03.等价类划分方法 (10) 04.边界值分析方法 (11) 05.因果图方法 (15) 06.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 (16) 07.功能图分析方法 (20) 08.场景设计方法 (21) 09.测试用例设计综合策略 (21) 10.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 (22) 009.软件测试的基本方式 (22) 01.黑盒测试 (22) 02.白盒测试 (22) 03.静态测试 (22) 04.动态测试 (22) 010.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 (22) 01.过测试和失败测试 (22) 02.等价类划分 (22) 03.数据测试 (23) 04.状态测试 (23) 05.其他黑盒测试方法 (25) 实践篇 (26)

001.测试流程图 (26) 002.测试准备 (27) 003.如何做好式样理解 (27) 004.关于测试用例的设计 (27) 005.测试数据的准备 (28) 006.测试的实施 (29) 007.测试过程中的变更管理 (30) 008.如何填写QA票和BUG票 (30) 009.文档管理工具(CVS)的使用 (30) 010.BUG管理工具(QAMS)的使用 (30)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QDICC/QB107-2002 1、适应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容器、钢结构及管道对接焊缝的超声波及探伤结果的分级评定。 2、工艺编制依据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第三篇。 3、探伤人员条件 探伤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且取得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超声波检测的资格证书。 4、仪器 超声波探伤仪器的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ZBY230《A型脉冲及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探头 本规程使用的探头采用声束垂直方向无双峰,且声束轴向的水平方向偏离角小于2°的探头。 6、超声检测系统性能 系统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上。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和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7、耦合剂 耦合剂选用甘油或机油。

8、试块 本程序选用的试块,由以下几种规格: 标准试块:CSK-ZB 对比试块:CSK-111A 9、检验前准备 9.1 检验区域的宽度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的30%的一段区域,且不小于10mm。 9.2 探头的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 P=2KT 式中:P-跨距 mm P=2Ttg T-母材厚度 mm K- 探头K值 tg-探头折射角° 9.3 探头移动区域应清除焊接飞溅物、铁屑、油垢及其他杂质,检测表面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 9.4 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 9.4.1 距离--波幅曲线按探头和仪器在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直接绘制在仪器面板上,该曲线族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和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Ⅰ区,定量线和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Ⅱ区,判废线及其以上区为Ⅲ区。

电解测厚仪作业指导书

XXXXXXXXXXX 电解测厚仪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码: 版本: 1.0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1 目的 使操作员能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 2 原理 根据法拉第原理测量。其过程与电镀相反,是电解退镀。将电解杯置于被测工件上并固定。根据镀层,选择相应的电解液注入电解杯。恒定电流通过电解液,在一定的面积下产生电化学反应。镀层厚度直接显示在显示器上。 3 应用范围 适合于膜厚测试仪ZD-B。如图。 电解杯及橡胶圈搅拌机 升降旋钮

复位按钮 膜厚测试仪ZD-B 4 职责 对电解测厚仪的操作及保养 5 引用标准 GB/T 4955-2005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 6 环境要求 温度在15℃以上使用 7 操作方法 7.1用软质纸将样品上的油质、污染物插掉。 7.2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测试台上,松开旋钮放下测试头,使密封圈紧贴待测样品 上,用右手压紧测试头,左手拧紧旋钮。 7.3将测试阳极夹夹在被测样品上。 7.4往电解杯里加蒸馏水查看密封圈与被测样品处是否有漏水,如果有漏水则要 重新固定直到没有漏水为止。

7.5将电解杯里的水吸干净,往里加大约8分满的Cr电解液。注意:测铬层时 不用搅拌。并按量程键更换为00.00后输入地址码0200。按启动键,测量开始。 7.6仪器自动停止测量,蜂鸣器响,显示器显示测量结果,仪器配有打印机可自 动打印,然后按复位键,仪器再次进入待测状态。 7.7测铬层完毕后,吸出废溶液,用蒸馏水清洗电解杯。可用棉棒擦拭后在用少 量的镍溶液置换,在吸出此溶液。在此过程不能移动被测部位。 7.8往电解杯中加入8分满的镍溶液,将搅拌机移入电解杯里。输入地址码0300, 按启动键,开始测量镍的厚度。蜂鸣器响,测量结束,按复位键。 7.9测镍层完毕根据7.7节步骤将电解杯清洗干净。 7.10往电解杯中加入8分满的铜溶液,将搅拌机移入电解杯里。输入地址码0113, 按启动键,开始测量铜的厚度。蜂鸣器响,测量结束,按复位键。 7.11每次测完一个点时要在【测厚仪登记表】上登记。 8常见故障处理 8.1仪器启动后立即截止并鸣叫 8.1.1电解杯底有气泡,用吸管缓慢吸出放开几次可驱出气泡。 8.1.2输出测试线的阴阳极线忘记或没有接好,请接好。 8.1.3按错地址码,输入正确的地址码。 8.1.4误用其它电解液或者电解液有效时限已过期,换上正确的有效的电解液。 8.1.5被测样品上有油质或其他污染物,用软质的纸将被测样品的部位擦拭干净。 8.1.6电解杯包括底部橡皮头太脏没有清理干净,电解杯与阴极连接螺丝处生锈, 需清理干净。 8.2启动后,长时间不停止

灰分测试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履历表

1.目的 本试验方法规定试样进行灰分测试试验的操作; 2.适用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灰分测试试验的评定。 3.术语和定义 马弗炉:是一种通用的加热设备,依据外观形状可分为箱式炉、管式炉、坩埚炉。 4.职责 授权操作人员负责该项测试的相关操作及数据记录。 5.工作程序 5.1使用仪器设备 5.1.1 SX2-2.5-12N型号马弗炉 厂家:一恒仪器 技术参数: 1)最高温度:1200℃ 2)分度号:K 3)炉膛尺寸:W×P×H(mm)120×200×80 4)容积:2L 5)电源:220/50HZ 6)输入功率:2.5KW 7)加热元件:铁烙铝 5.1.2 GR-200型号分析天平 厂家:A&DCompany,limited 技术参数: 1)称重围:210g 2)读数精度:0.1mg 3)最小单位重量:0.1mg 5.2测试样品 5.2.1 ASTM D2584《增强填充树脂燃烧损失后的含量标准测试方法》标准测试样品 5.2.1.1至少需要三个样品 5.2.1.2样品质量大约为5g,最大尺寸为2.5×2.5cm的厚度 5.2.2 GB/T 9341.1-2008《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标准测试样品

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5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 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5.2.3ISO 3451-1: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一部分通用方法》标准测试样品,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50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5.2.4DIN EN ISO 3451-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一部分:一般方法》标准测试样品,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20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仪器使用前,装入电池,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 求。 2、输入正确的声速值,并对仪器进行校准。 3、使用时,应手握仪器使探头与工件之间良好耦合。 不得将仪器置于地面或其它硬部件上,严禁在打开后盖状 态下使用。 4、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电源显示情况,不得在低 压下使用,电池能量不足及时更换。 5、测材料中超声波声速时,先输入材料厚度,然后按 下声速键,即可显示声速值。 6、测试完毕,再次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定检测过程 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7、仪器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小心拆卸附件,清理干净并装入仪器箱内。 8、仪器长期不用,应将电池取出,以免漏液腐蚀元件。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超声波测厚仪使用说明书

TT110超声波测厚仪 使用说明书 时代集团公司 北京时代之峰科技有限公司 1

目次 1.概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3 2.性能指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4 3.主要功能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5 4.测量步骤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5 5.低电压指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6 6.自动关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7 7.测量技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7 8.测量误差的预防方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8 9.注意事项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9 10.维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9 2

3 1 概述 1.1 适用范围 TT110超声波测厚仪可用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对钢材厚度的测量,可以对生产设备中各种管道和压力容器进行监测,监测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受腐蚀后的减薄程度,还可以对各种零件作精确测量。 1.2 基本原理 超声波测量厚度的原理与光波测量原理相似。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脉冲到达被测物体并在物体中传播,到达材料分界面时被反射回探头,通过精确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来确定被测材料的厚度。 1.3 基本配置及仪器各部分名称 1.3.1 基本配置: 主 机 1台 5P Φ10探 头 1支 5P Φ10/90° 探头 1支 耦合剂 1瓶 1. 3.2选购件:7P Φ6 探头 1支 SZ 2.5P 探头 1支 1. 3.3仪器各部分名称(见下图) 液晶屏显示: 机身 液晶屏 键盘 校准试块 探头 接收插座发射插座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UT-09) 编制: 审核: 批准: 执行日期: 3月10日

1 目的 1.1为使钢结构的部件和焊缝采用超声波检测时其全过程的操作规 范化,能正确反映产品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2.1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8mm~100mm的低超声衰减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手工超声波检测,检测是母材及焊缝温度为0~60℃之间。 3 引用标准 3.1GB/T 561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3.2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3GB/T 11345-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 定 3.4GB/T 29711-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显示特征3.5GB/T 29712-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验收等级 4.人员资格要求 4.1.2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评定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4.2 NDT UT-I级可在NDT UT-II级人员指导下,可进行相关检测。

4.3不得有色盲和色弱,其近距离视力或近距离矫正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 的近距离视力敏锐度。检测员每年进行视力检查. 5 检测器材 5.1 超声波检测仪器要求 5.1.1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MHz~6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增益),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 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2%,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3%。 5.1.2 具有资质机构出的超声波仪器性能测试报告,报告有效期不大于12个月。 5.2 探头选择 5.2.1 检测频率 检测频率选择2MHz~5MHz。初始检测应尽可能选择较低的检测频率。如有需要,能够选择较高的检测频率,以改进探头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 1.超声波测厚仪属于国家强检的计量器具,使用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在有效检定期内,确认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装入电池,并将探头插入主机探头插座中,按ON键开机,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二.操作步骤 1.厚度测试 1.1按CAL键进入声速状态,用▲或▼键调整到被测材料的声速值。 1.2按PRB键进入校准状态,在随机试块上涂上耦合剂,将探头与随机试块耦合,屏幕显示的横线将逐条消失,直到屏幕显示随机试块的实际厚度值即校准完毕。 1.3将耦合剂涂于被测处,手握仪器使探头与工件之间良好耦合,屏幕上将显示被测材料的厚度。 1.4如耦合标志闪烁或不出现说明耦合不好,应重新校准后再测试。 2.声速测试 2.1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相关试件,准确读取其厚度值。 2.2按PRB键进入校准状态,在随机试块上涂上耦合剂,将探头与随机试块耦合,屏幕显示的横线将逐条消失,直到屏幕显示随机试块的实际厚度值即校准完毕。

2.3将探头与已知厚度试件耦合,直到显示一厚度,用▲或▼键将显示值调整到实际测试的厚度值。 2.4按CAL键仪器即可显示出被测材料的声速。 三.注意事项 1.在测试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仪器电源显示情况,不得在低压下使用,电池能量不足应及时更换。同时不得将仪器置于地面或其它硬部件上,严禁在打开后盖状态下使用。 2.测试完毕,应再次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定测试过程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3.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使用和保养仪器。 4.使用完毕后,将探头从主机探头插座上拔出,同时将电池取出。并用干净的卫生纸或抹布小心将探头、仪器擦试干净后,装入箱内。

5.12-HCC-17超声波测厚操作规程

5.12 HCC-17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 1 操作规程 1.1本仪器采用超声波脉冲波反射原理测定工件的厚度,适用于测量板材、管道等工件的厚度。 1.2开机 按下“ON/CAL”键,显示屏出现字符数字显示。 1.3校正 校正的目的是让仪器自动检验一下探头的测试性能,消除探头的零点误差。仪器会把测到的这些数据保存起来,这个步骤在首次使用新购置的仪器或更换新探头时是必需的,而在以后正常使用时,只要探头在校正块上测量的结果为3.0mm时就不必重复了。 1.3.1校正步骤一:按一下“ON/CAL”键,显示屏上出现“CAL 3.0mm”图样,表示仪器进入校正状态,如果仪器从未校正过,则开机时它便自动转到校正状态。 1.3.2校正步骤二:在校正块上滴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地压在 上面,保持良好接触、稳定,屏上出现“CAL RUN”,表示仪器正在校正运行之中,这个过程约持续几秒钟,当显示屏上转为其它数字显示时,表示校正完毕。 1.4设定声速 各种材料应使用的声速如下表:

步骤一:按一下或二下“VEL/THK”键,屏上出现“5900 m/s”,此时图中四位数字是目前的声速,而且其第一位数字会闪烁。 ”键,可以使闪烁的数字依次递增,从 0~9连续变化,直到所需要的数字,按一下“”键,下一位数字变为闪烁,表示可以对该位数进行修改。 直至四位数字符合被测材料的声速。 1.5测试材料的厚度 在被测工件面上滴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压在被测面上,如果探头与被测工件耦合良好,在显示屏左上角出现 这时屏上数字便是测试结果。 1.6关机:本仪器采用自动关机方式,在仪器停止操作两分钟后自动关机。 质保部试验室

超声波测厚仪的使用方法

二..苎垫Q旦苎Q!竖!!Q望l雪l瞄团 超声波测厚仪的使用方法文/托马斯?克劳斯 ≮乃。 时口,、-I●_r声波测厚仪是根据超声波脉冲反射原理来进行厚度测量的,当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脉冲通过被测物体到达材料分界面时,脉冲被反射回探头,通过精确测量超声 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来确定被测材料的厚度。 凡能使超声波以一恒定速度在其内部传播的各种 材料均可采用此原理测量。按此原理设计的测厚 仪可对各种板材和各种加工零件做精确测量,也 可以对生产设备中各种管道和压力容器进行监测. 监测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受腐蚀后的减薄程度。可 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造船,航空,航天等 各个领域。目前.在压力机车间里.超声波测厚仪 还可以测量厚度应变。 使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精确的厚度应变测量, 需要在测量过程中掌握更高等级的细节。在超声 波测厚仪中,换能器可测量发送并穿过金属板材 的超声波与接收到被板材后表面反弹回来的回波 之间的时间{图1)。而对于缺陷的探测.则是通 过收到从金属板材内部突变点反弹回来的回波来 发现的。在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过程中,需要 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反射波.那么,对于很薄的金属板材.可能由于超声波来回行走的时间太短而使超声波测厚仪里的电子装置来不及从发射状态切换到接收状态。为了能够实现切换,人们可以在换能器和金属板材之间插入一条延迟线(经常用塑料制成).以便给发送波和反射波提供一些额外的延迟时间。换能器、延迟线、超声波频率以及超声波测厚仪的其他参数决定测厚仪能否测量出所需的厚度应变。例如,一块0.508ram厚的板材发生了50%的厚度应变,其厚度就会薄至0.254mm。超声波测厚仪就必须有能力至少测量到这个厚度减小的最低程度。塑料延迟线要求每日保养。首先.将延迟线从换能器上移出,以便清洗换能器和延迟线界面的表面。 延迟线的应用 换能器既要发送输出的传送波又接收输入的图1超声波测厚仪探测板材原理图 2008.12Forging&Metalforming 69

桩基超声波检测操作规程

桩基超声法检测操作细则 1.总则 1.1. 本细则依据《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TG 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及《深圳地区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JG09-2007)编写。 2.仪器设备 2.1.超声波检测仪:符合(JTG/T F81-01-2004)、SJG09-2007、CECS21:90的有关要求。 2.2.换能器:符合(JTG/T F81-01-2004)、SJG09-2007、CECS21:90的有关要求。 3.操作步骤 3.1.检测前准备工作 3.1.1.预埋声测管应下列要求进行: 3.1.1.1.当桩径不大于1500mm时,应埋设三根管;当桩径大于1500mm时,应埋设四根管。 3.1.1.2.声测管宜采用金属管,其内径应比换能器外径大15mm,管的连接宜采用螺纹连接,且不漏水。 3.1.1.3.声测管应牢固焊接或帮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互相平行、定位准确,并埋设至桩底,管口宜高出桩顶面300mm以上。 3.1.1. 4.声测管管底应封闭,管口应加盖。 3.1.1.5.声测管的布置以路线前景方向的顶点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编号和分组,每两根为一组。 3.1.2.应通电检查仪器的各部分是否正常。 3.1.3.应测定检测系统发射至接收的延迟时间t0和声时修正值t′; t′=(D-d)/v t +d-d′/v w

式中:D——检测管外径(mm); d——检测管内径(mm); d′——换能器外径(mm); vt——检测管壁厚度方向声速(km/s); vw——水的声速(km/s); t′——声时修正值(us); 3.1. 4.声测管内注满清水,并采用测绳挂重物来检查声测管是否畅通。 3.1.5.测量两声测管外壁间的净距离I。 3.2.检测工作基本要求 3.2.1.调整超声检测仪参数,应使接收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且使首波波幅在显示器上的高度适中。 3.2.2.测点间距宜为200~500mm,收、发换能器应以同一高度或相差一定高度等距离同步移动,宜从下到上进行声时、波幅C及接收波频率的测量,并及时记录不正常波形;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cm,并应随时校正。 3.2.3.应以两个声测管组成一个检测面,分别对所有测面进行检测(三管三侧面、四管六侧面)。 3.2. 4.对可疑点测点,应进行复测,宜用加密平测、斜测、双向斜测及扇形扫测的办法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 3.3.数据采集 3.3.1.根据现场条件确定用交流电,还是用内部电池,设好后面板的供电开并,连接好换能器、电源线等。 3.3.2.打开电源开关。 3.3.3.输入参数:包括工地名、桩号(文件号)、检测日期、测试方向、检测起点测度、收发间距、移动步间距、零声时等。 3.3. 4.采样:将光标移至采样标识,压入旋钮,当出现的波形理想,仪器自动判读正确时,压入旋钮,停止采样;当仪器自动判读不正确时,转动旋钮分别将光标移至读时,读幅、读频处,手动读取声时、振幅、接收波频率。 3.3.5.存贮:将光标移至存贮标识处,压入旋钮,仪器自动将当前测点的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