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测试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冷却液稳定性及沉淀量测试作业指导书

冷却液稳定性及沉淀量测试作业指导书

建立冷却液稳定性及沉淀量测试的操作规程。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型号冷却液稳定性及沉淀量测试。

三、责任者实验室验室主任,操作者。

四、参照标准GB 29743.1-2022《燃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五、内容(一)方法概要1.冷却液稳定性将冷却液试样在60℃下保持336h后观察试样外观情况。

再取一定量合成硬水加入试样中+,混合均匀后在90℃下保持336h,观察其外观然后按规定要求离心试样,并记录沉淀物体积。

2.冷却液沉淀量将冷却液试样混合均匀,在规定条件下离心试样,记录沉淀物体积。

(二)仪器与试剂1.烘箱:能分别控温在60℃±2℃和90℃±2℃。

2.离心机:应符合GB/T8926的要求。

3.离心管:应符合GB/T8926的要求,配软木塞或橡胶塞。

5.容量瓶:1000mL。

6.水:应符合GB/T6682中的三级水要求。

7.二水氯化钙(CaCl2·2H2O):分析纯。

8.甲醇:分析纯。

9.合成硬水储备液:称取44.10g二水氯化钙溶于适量水中,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并摇匀。

10.合成硬水试验液:将9中合成硬水储备液用水稀释50倍后得到。

(三)实验步骤1.冷却液稳定性实验(1)用量筒分别量取50mL冷却液试样,倒入两个洁净干燥的100mL离心管中,记录试样外观情况。

盖好塞子,将离心管放入已恒温到60℃±2℃的烘箱中,保持336±2h。

(2)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并静置1h,观察试样有无颜色变化、凝胶沉淀物生成等现象。

(3)再往上述两个离心管中分别加入50mL成硬水试验液,盖好塞子摇匀,记录混合液外观情况,将离心管放入已恒温到90℃±2℃的烘箱中,保持336±2h。

(4)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并静置1h,观察混合液有无颜色变化、凝胶沉淀物生成等现象。

(5)将混合液在相对离心力900的条件下离心15min,然后仔细将离心管上方澄清液体倒出,量取20mL甲醇加入至离心管中,剧烈摇晃后再离心15min,静置后记录离心管底部的沉淀物体积,以毫升(mL)计。

产品测试与评估规范作业指导书

产品测试与评估规范作业指导书

产品测试与评估规范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目的与范围 (4)1.2 测试与评估准则 (5)1.3 参考文档 (5)第2章测试准备 (5)2.1 测试环境搭建 (5)2.1.1 硬件环境 (5)2.1.2 软件环境 (5)2.1.3 网络环境 (5)2.2 测试工具与设备 (6)2.2.1 测试工具 (6)2.2.2 测试设备 (6)2.3 测试团队组织 (6)2.3.1 团队构成 (6)2.3.2 团队职责 (6)2.3.3 团队协作 (6)第3章产品功能测试 (7)3.1 功能性测试概述 (7)3.2 基本功能测试 (7)3.2.1 测试目的 (7)3.2.2 测试内容 (7)3.2.3 测试方法 (7)3.3 高级功能测试 (7)3.3.1 测试目的 (8)3.3.2 测试内容 (8)3.3.3 测试方法 (8)3.4 边界条件测试 (8)3.4.1 测试目的 (8)3.4.2 测试内容 (8)3.4.3 测试方法 (8)第4章功能测试 (8)4.1 功能测试概述 (8)4.2 负载测试 (9)4.2.1 测试场景设计:根据产品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合理的负载测试场景,包括用户数量、操作频率、数据量等。

(9)4.2.2 测试工具与设备: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设备,保证测试环境与实际应用环境一致。

(9)4.2.3 测试执行:按照设计的测试场景,逐步增加负载,监测产品功能指标的变化。

94.2.4 结果分析:分析测试结果,确定产品在负载条件下的功能瓶颈,为功能优化提供依据。

(9)4.3 压力测试 (9)4.3.1 测试场景设计:设计极端条件下的测试场景,包括最大负载、数据量、操作频率等。

(9)4.3.2 测试工具与设备:选择能够模拟极端条件的测试工具和设备,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9)4.3.3 测试执行:逐步增加压力,直至产品无法正常工作或出现功能严重下降的情况。

(9)4.3.4 结果分析:分析测试结果,评估产品在极端压力下的功能表现,为产品的稳定性优化提供参考。

软件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

软件系统测试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4)1.1 软件测试概念 (4)1.2 软件测试目的和意义 (4)1.3 软件测试分类 (4)第2章软件测试过程 (5)2.1 测试计划 (5)2.1.1 目的与范围 (5)2.1.2 测试策略 (5)2.1.3 测试资源 (5)2.1.4 测试进度安排 (5)2.1.5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6)2.2 测试设计 (6)2.2.1 测试需求分析 (6)2.2.2 测试用例设计 (6)2.2.3 测试数据准备 (6)2.2.4 测试环境搭建 (6)2.3 测试执行 (6)2.3.1 测试用例执行 (6)2.3.2 缺陷报告 (6)2.3.3 测试结果记录 (6)2.4 缺陷跟踪 (6)2.4.1 缺陷分类与优先级 (6)2.4.2 缺陷生命周期管理 (6)2.4.3 缺陷跟踪工具 (7)2.4.4 缺陷分析 (7)第3章单元测试 (7)3.1 单元测试概述 (7)3.2 单元测试方法 (7)3.2.1 白盒测试 (7)3.2.2 黑盒测试 (7)3.3 单元测试工具 (8)第4章集成测试 (8)4.1 集成测试概述 (8)4.2 集成测试策略 (8)4.3 集成测试用例设计 (9)第5章系统测试 (9)5.1 系统测试概述 (9)5.2 功能测试 (9)5.2.1 目的 (9)5.2.2 测试内容 (9)5.2.3 测试方法 (10)5.3.1 目的 (10)5.3.2 测试内容 (10)5.3.3 测试方法 (10)5.4 安全测试 (10)5.4.1 目的 (10)5.4.2 测试内容 (10)5.4.3 测试方法 (11)第6章验收测试 (11)6.1 验收测试概述 (11)6.1.1 验收测试概念 (11)6.1.2 验收测试目的 (11)6.1.3 验收测试范围 (11)6.1.4 验收测试执行主体 (11)6.2 验收测试方法 (12)6.2.1 功能测试 (12)6.2.2 非功能测试 (12)6.2.3 用户场景测试 (12)6.2.4 回归测试 (13)6.3 验收测试用例设计 (13)6.3.1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13)6.3.2 非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13)6.3.3 用户场景测试用例设计 (13)6.3.4 回归测试用例设计 (13)第7章回归测试 (14)7.1 回归测试概述 (14)7.1.1 基本概念 (14)7.1.2 目的 (14)7.1.3 重要性 (14)7.2 回归测试策略 (14)7.2.1 全量回归测试 (14)7.2.2 增量回归测试 (14)7.2.3 差异化回归测试 (15)7.3 回归测试用例选取 (15)第8章自动化测试 (15)8.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5)8.1.1 自动化测试概念 (15)8.1.2 自动化测试分类 (15)8.1.3 自动化测试应用场景 (16)8.2 自动化测试工具 (16)8.2.1 Selenium (16)8.2.2 JMeter (16)8.2.3 Appium (16)8.3 自动化测试框架 (17)8.3.2 Cucumber (17)8.3.3 Robot Framework (17)8.3.4 Jenkins (17)第9章软件测试管理 (17)9.1 测试团队组织 (17)9.1.1 测试团队构成 (17)9.1.2 测试团队职责 (17)9.1.3 测试团队培训与评估 (18)9.2 测试过程管理 (18)9.2.1 测试计划 (18)9.2.2 测试设计 (18)9.2.3 测试执行 (18)9.2.4 缺陷管理 (18)9.2.5 测试报告 (18)9.3 测试风险管理 (18)9.3.1 风险识别 (18)9.3.2 风险评估 (18)9.3.3 风险应对 (18)9.3.4 风险监控 (19)第10章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 (19)10.1 软件测试案例概述 (19)10.1.1 测试案例定义 (19)10.1.2 测试案例的重要性 (19)10.1.3 测试案例的分类 (19)10.1.4 测试案例的组成部分 (19)10.2 软件测试案例设计方法 (19)10.2.1 黑盒测试案例设计方法 (19)10.2.2 白盒测试案例设计方法 (19)10.2.3 灰盒测试案例设计方法 (19)10.2.4 静态测试案例设计方法 (19)10.2.5 动态测试案例设计方法 (19)10.2.6 基于风险的测试案例设计方法 (19)10.3 软件测试案例实施与总结 (19)10.3.1 测试环境搭建 (19)10.3.2 测试数据准备 (19)10.3.3 测试执行与记录 (19)10.3.4 缺陷跟踪与管理 (19)10.3.5 测试结果分析 (19)10.3.6 测试总结报告 (19)10.3.7 测试案例迭代与优化 (19)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念软件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依据规定的要求和标准,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工具和策略,对软件产品进行评估、验证和确认的活动。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也可用于现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用标准的成型方法,制成标准的混合料试件(通常尺寸为300mm*300mm*50mm),在60。

C的规定温度下,以一个轮压为0. 7Mpa的实心橡胶轮胎在其上行走,测量试件在变形稳定时期(试验开始后45〜60min之间),每增加1mm变形需要行走的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作业前准备、确定事项:仪器准备: 1. CZ-4型车辙试样成型仪(见图1)1)・用途:主要用于车辙试验时,对沥青混合料式样做碾压成型1)适用于沥青混合料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的轮碾法式样制作。

2.主要技术抬标碾压轮:半径 500 mm 宽 300 mm碾压轮温度范围: 承载车走行速度: 承载车走行距离: 承载车走行次数: 碾压轮压力范围:(可任意设定)室温、200摄氏度6次往返/分300mm0~999次(任意设定)0 12KN300mm,正压应力为9KN ):300N/cm 碾压轮线压力(轮宽试样模型尺寸:300*300*50 cm3整机重量: 2. 车辙试验机(见图2)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试件台:可牢固地安装两种宽度(300mm 和150mm )的规定尺寸试件的试模② 试验轮:橡胶制的实心轮胎。

夕卜径© 200mm,轮宽50mm,橡胶层厚15mm 。

橡胶硬度(国际标准硬度)20C 时为84 土 4; 60C 时为78 土 2,试验轮行走距离为230mm 土 10mm,往返碾压速度为42次/min± 1次/min (21 次往返/ min ),允许采用曲柄连杆驱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轮不动)的任一种方式。

③ 加载装置: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C 时为0. 7MPa± 0. 05MPa 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 左右,根 据需要可以调整。

轻松上手——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轻松上手——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轻松上手——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2)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2)1.2 软件测试的分类 (3)1.3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3)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 (3)2.1 测试用例的概念与组成 (4)2.2 等价类划分法 (4)2.3 边界值分析法 (4)2.4 因果图法 (5)第3章黑盒测试 (5)3.1 黑盒测试概述 (5)3.2 功能测试 (5)3.3 功能测试 (6)3.4 安全性测试 (6)第4章白盒测试 (7)4.1 白盒测试概述 (7)4.2 逻辑覆盖测试 (7)4.3 循环测试 (7)4.4 程序插桩 (8)第5章静态测试 (8)5.1 静态测试概述 (8)5.2 代码审查 (8)5.3 代码走查 (9)5.4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9)第6章自动化测试 (9)6.1 自动化测试概述 (9)6.2 自动化测试工具 (10)6.3 测试脚本的编写与维护 (10)6.4 自动化测试框架 (10)第7章功能测试 (11)7.1 功能测试概述 (11)7.2 压力测试 (11)7.2.1 压力测试目标 (11)7.2.2 压力测试方法 (11)7.3 负载测试 (11)7.3.1 负载测试目标 (12)7.3.2 负载测试方法 (12)7.4 稳定性测试 (12)7.4.1 稳定性测试目标 (12)7.4.2 稳定性测试方法 (12)第8章兼容性测试 (12)8.1 兼容性测试概述 (12)8.2 浏览器兼容性测试 (12)8.3 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 (13)8.4 移动设备兼容性测试 (13)第9章安全性测试 (13)9.1 安全性测试概述 (13)9.2 静态安全性分析 (14)9.2.1 代码审查 (14)9.2.2 代码度量分析 (14)9.2.3 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 (14)9.3 动态安全性分析 (14)9.3.1 渗透测试 (14)9.3.2 模糊测试 (14)9.3.3 安全性评估 (14)9.4 漏洞扫描工具 (14)9.4.1 Acunetix (14)9.4.2 Burp Suite (15)9.4.3 OpenVAS (15)第10章测试管理 (15)10.1 测试计划与策略 (15)10.1.1 测试目标 (15)10.1.2 测试范围 (15)10.1.3 测试方法与策略 (15)10.1.4 测试资源与时间表 (15)10.2 测试过程管理 (15)10.2.1 测试用例管理 (15)10.2.2 测试执行 (15)10.2.3 测试监控与控制 (16)10.2.4 测试报告 (16)10.3 缺陷管理 (16)10.3.1 缺陷识别与报告 (16)10.3.2 缺陷跟踪与修复 (16)10.3.3 缺陷分析 (16)10.4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 (16)10.4.1 团队组织与分工 (16)10.4.2 沟通机制与工具 (16)10.4.3 项目协调与支持 (16)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以发觉软件缺陷、验证软件功能、功能等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

CPU兼容性测试SOP

CPU兼容性测试SOP

编写
阙宏政
审核
批准
数量
1套 1套
(1)在BIOS中打开SpeedStep(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功能; (2)进系统安装Frequency_Display_220和GVCycle200508软件,安装完后点Start,CPU频会跳变,如图所示; (3)在BIOS中关闭EIST功能,进系统,用Frequency_Display_220软件侦测CPU频率应为最大值,点击GVCycle200508软件会提示不能 运行。
CPU兼容性测试SOP
产品名称:CPU兼容性测试SOP
产品型号:板卡
作业名称:测试作业指导书
一、测 试设备
1.1 测试平台(包括:板卡、内存、电源、硬盘)
1.2 CPU封装
1.3
二、测试步骤
2.6 稳定性测试
运行3D Mark Benchmark 1CLPoUo核p核心并心数记1录分值,不能运行3D Mark核的心板2 卡运行Pass Mark 15分钟。 注:运行3D MARK不
SpeedStep功能 测试
(1) 先在BIOS里把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设为Enabled,在DOS mode下,执行VTBIOS工具,指令为”VTBIOS /E”----->会 显示结果为Pass或Fail,若为Pass即功能正常;若为Fail即功能不正常﹔ (2) 再在BIOS里把 Venderpool Technology为Disabled→请在DOS mode下,执行VTBIOS工具,指令为”VTBIOS” ----->会显示结 果为Pass或Fail,若为Pass即功能正常;若为Fail即功能不正常。
2.8 VT功能测试

ZL05-2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作业指导书

ZL05-2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作业指导书

1.目的
通过对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以了解测量系统的稳定,更好的满足测量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到的测量系统或其它需要分析的测量系统。

3.内容
3.1选取一可追溯标准的基准样本,或选取所在产品测量过程中的产品零件。

3.2定期(天、周、月)由测量评价人测量基准样本同一个特性3到5个。

样本容量和频率应根据测量系
统的实际情况来定。

3.3在《均值极差图》中填写每次测量的数据,最终计算总计、平均值和极差。

总计值为每次测量的每个
测量值之和;平均值为每次测量的平均数;极差等于每次测量的最大值减最小值。

3.4计算均值图、极差图的控制中并绘制均值、极差曲线。

均值图的上限UCLx=X+A2R
均值图的下限LCL x=X三A2R
极差图的上限UCLR=D4R
极差图的下限LCL R=D B R
3.5根据控制图进行稳定性分析,填写《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表》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出现如下情况时(不
包括),说明测量系统稳定性可能失控:
1)出现超出控制限的点时;
2)控制图出现链(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或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时;
3)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3.6对极差数据内每个特殊原因进行标注,对过程操作进行分析,确定该原因并改进对过程的影响。

3.7在失控的原因已被识别和消除或制度化,应重新计算控制限,以排除失控时期的影响。

4.形成文件和引有记录
4.1形成记录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表》
4.2引用文件
《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测定作业指导书2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测定作业指导书2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测定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XXXXX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5日批准:审核:编写:XXXX 工程检测有限公司3.4马歇尔稳定度3.4.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以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验。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根据需要,也可进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供检验沥青混合料受水损害时抵抗剥落的能力时使用,通过测试其水稳定性检验配合比设计的可行性。

3.4.2仪具与材料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仪、恒温水槽、真空饱水容器、烘箱、天平、温度计、卡尺。

3.4.3标准马歇尔试验方法1、准备工作1.1、按T 0702标准击实法成型的标准马歇尔试件,标准马歇尔试件应符合101.6mm±0.2mm、高63.5mm±1.3mm的要求。

对大型马歇尔试验试件,尺寸应符合直径152.4mm±0.2mm,高95.3mm±2.5mm 的要求。

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4个,并符合T 0702的规定。

1.2、量测试件的直径及高度:用卡尺测量试件中不的直径,马歇尔试件高度测定器或用卡尺在十字对称的4个方向量测离试件边缘10mm处得高度,准确至0.1mm,并以其平均值作为试件的高度。

如试件高度不符合63.5mm±1.3mm或95.3mm±2.5mm要求或量测高度相差大于2mm时,此试件作废。

1.3、按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物间隙率等物理指标。

1.4、将恒温水槽调节至要求的试验温度,对粘稠石油沥青或烘箱养生锅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为60℃±1℃,对煤沥青混合料为33.8℃±1℃,对空气养生的乳化沥青或液体沥青混合料为25℃±1℃。

2、试验步骤2.1、将试件置于已达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保温试件对马歇尔标准试件需30min~40min,对大型马歇尔试件需45min~65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1.0 目的
通过测试以了解灯体在受到外界横力破坏时的稳定程度,从而保证符合安全标准。

2.0 范围
15度斜板:适用于欧洲及国标台灯、落地灯稳定性测试;
8度斜板:适用于美规台灯、落地灯;
6度斜板:适用于欧洲及国标台灯、落地灯不能过15度斜板测试的必须通过6度斜板测试。

3.0 测试仪器/工具
6度、 8度、15度斜板
4.0 测试步骤
4.1 测试前准备好完整的样办,包括(灯罩、灯胆、顶的)﹔
4.2 检查灯座底部是否平稳﹔
4.3 将整支灯以最危险位置放置于斜板上﹔
4.4 转换灯座位置,观察灯的平稳性能﹔
5.0 测试频率
稳定性测试需每批产品抽1PC。

6.0 判定
通过以上测试,如果灯体在任一方向倾倒,则判定稳定性测试结果不合格, 反之则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