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 漂浮的画2-人教版
人教 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 漂浮的画》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在画纸上创造出一个看似漂浮在水面上的画面效果。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漂浮效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漂浮的画的创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漂浮的画作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使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像真正的漂浮在水面上。
2. 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材、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
2. 一些关于漂浮的画的示例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漂浮的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漂浮的画的特点和魅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漂浮的画?它是如何创造出漂浮的效果的?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2. 讲解如何把握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使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像真正的漂浮在水面上。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尝试在画纸上创作出漂浮的效果。
2. 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光影处理,以及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现。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从画面效果、空间感、立体感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暂无。
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漂浮的画作品,要求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物体光影处理得当。
2. 写一篇关于漂浮的画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日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漂浮的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漂浮的画作品。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画面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把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 漂浮的画》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7课漂浮的画》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创作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漂浮画作品。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解析和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漂浮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创作能力,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创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画面构图、色彩搭配和创意表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漂浮画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漂浮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漂浮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突破传统的绘画和制作方式,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漂浮画的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演示如何创作一幅漂浮画,引导学生学习绘画和制作技巧。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漂浮画作品。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3.展示用的白板和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漂浮画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什么是漂浮画?它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漂浮画的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同时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创作一幅漂浮画。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开始动手创作自己的漂浮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建议和帮助。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7课漂浮的画》wrod教案

第7課:漂浮的畫教學目標:1、瞭解流色轉印的的常用方法,學習利用水與油不相溶的特性,轉印出不同肌理的畫面。
2、通過自覺教材及老師的演示講解,掌握流色轉印的方法並展開聯想再創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表現能力。
3、製作過程中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培養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裝著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顏色,水粉紙等。
學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紙張(水彩紙、生宣紙等)裝著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重點:利用水與油的不相溶的性質,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練習。
難點:根據製作過程中沒水變化的節奏及畫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開合理的想像和聯想。
教學過程:一、導入階段:1、同學們,你們知道都有什麼東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嗎?你們猜猜看,這節美術課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麼呢?畫怎麼能在水上漂浮呢?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賞作品:說一說,你們感覺欣賞的作品像什麼?有何感受?二、發展階段1、自學教材,嘗試探究小組內討論,嘗試製作:在敞口容器裡盛一定量的清水,隨後滾入和滴油漆,讓學生觀察油漆和水之間的變化。
小結:(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還有的在水中漂浮。
(2)總結製作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
2、作品展示,彙報交流學生提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師生討論解決。
3、深入探究,講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淺)——快速攪拌——把紙平放在水面進行吸附印製。
三、創作階段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選用任意顏色搭配並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評價階段1、分析並展示作品,採用自評或互評的方式進行交流評價活動。
2、學生針對自己喜愛的作品異形豐富的聯想與想像。
五、課後拓展幹透後,壓平,根據肌理圖案運用刮線或剪圖形等方法,創作一幅有主題意義的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漂浮的画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油分离原理制作漂浮画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创新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水油分离原理:介绍水油分离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如何运用到漂浮画的创作中。
2. 漂浮画创作步骤:讲解制作漂浮画的具体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画面设计、上色等。
3. 作品欣赏与评价:分析经典漂浮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水油分离原理在漂浮画中的应用,学会制作简单的漂浮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意融入作品中,实现个性化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示例作品、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水彩颜料、食用油、画笔、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漂浮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水油分离原理和漂浮画的制作步骤。
3. 示范:现场演示漂浮画的制作过程,强调关键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漂浮画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要点。
板书设计1. 漂浮的画2. 提纲:水油分离原理、漂浮画创作步骤、作品欣赏与评价3. 关键词:水油分离、创意表达、艺术欣赏作业设计1. 必做题:每人完成一幅漂浮画作品。
2. 选做题:深入研究漂浮画的更多创作方法,并尝试实践。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水油分离原理,并能够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颜料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漂浮画的制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人教版

今天在教授《漂浮的画》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策略,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浮世绘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从学生的反应和作品来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浮世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浮世绘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时,选取了经典的《神奈川冲浪里》作为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浮世绘的魅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浮世绘的基本概念。浮世绘是日本传统的一种版画艺术,以其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形象夸张而著名。它在日本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反映了日本民间的生活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神奈川冲浪里》。这幅作品展示了浮世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漂浮的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在水面上漂浮的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浮世绘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立体感的塑造:如何运用剪贴、描绘等方法,使平面作品具有立体感,表现出漂浮的效果。
-审美判断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审美判断力。
举例:针对创意与实践的难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创作提示,如“想象自己置身于浮世绘场景中,你会看到什么?”或“如何将浮世绘风格与现代元素结合?”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塑造立体感方面,教师可以演示如何通过重叠、折叠等技巧,使作品具有空间感。至于审美判断力的培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让他们互相评价、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审美水平。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五篇]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1c59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e.png)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五篇]第一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案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7课漂浮的画【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特征,转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画面。
2.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联系。
【教学难点】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装着清水的漱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料、水粉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汽油。
【教学过程】一、感悟体验观赏美丽的雨花石,仿佛可以看出美石之中的山川,湖泊,人物,情景,花鸟,抽象图案,色彩色阶变换,韵律等,使得观石人能从微观的雨花石方寸之间,一下子联想到大千世界,万千红尘甚至不可思议的太空,灵幻,外太空,而这些美妙的图案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
引导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二、欣赏提升,开阔视野1.出示几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
提问:图片美在哪里?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
总结:每幅图片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
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2.尝试演示:在玻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新美术学科教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方法的兴趣。
第7课 漂浮的画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漂浮画的创作原理和技巧,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和绘画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漂浮画的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漂浮画的创作技巧,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示范教学、实践指导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示范漂浮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作技巧;通过实践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1)情境创设: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漂浮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漂浮画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漂浮画的创作原理和技巧。
(2)示范引导:教师现场示范漂浮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作步骤和方法。
同时强调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的重要性。
2、探索阶段:(1)观察分析:教师出示几幅典型的漂浮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及创作技巧。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不同作品的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方法。
(2)实践体验: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漂浮画创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线条的表现。
3、创作阶段:(1)教师提出创作任务: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主题,运用所学漂浮画的技巧进行创作。
要求突出主题特点,注重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注意提示学生注意构图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不要拘泥于真实的再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
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发挥个性。
4、欣赏评议阶段:(1)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室四周,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欣赏。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漂浮的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水油分离的原理,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此原理创作出漂浮的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水油分离的原理。
2. 漂浮的画的创作方法。
3. 漂浮的画的创新和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油分离的原理,漂浮的画的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水油分离的原理创作出有创意的漂浮的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性笔,容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漂浮的画的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讲解水油分离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此原理创作漂浮的画。
3. 示范:通过示范作品,展示漂浮的画的创作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1. 漂浮的画2. 内容:水油分离的原理,漂浮的画的创作方法,创新和实践。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漂浮的画,要求运用水油分离的原理,有创意。
2. 写一篇关于漂浮的画的心得体会,包括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水油分离的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运用此原理创作出漂浮的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与讨论:使用PPT展示不同艺术家创作的漂浮画作品,如抽象、写实、梦幻风格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和特点。
情境创设: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例如“假如你是一名海洋画家,你的画可以在水面上漂浮,你会画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创作欲望。
2. 理论讲解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油水分离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油和水不相溶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浮的画
一、教材分析:
“漂浮”,这两个三点水偏旁的汉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漂在水面随水而动的优美画面,由此“漂浮的画”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
这节课我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新,向学生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中“漂浮的画”。
二、学生状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漂浮的画”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已基本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的调色配色方法,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拿笔调和颜色来作画,他们渴望用更新颖的方法更自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朝气和活力。
这堂课用吸附法表现“肌理”的教学内容,正符合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艺术个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2.合理安排画面上的点,线,面,做到要有疏密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观察生活中的“肌理”,了解PPT中美丽肌理形成的原理,通过演示、实践、感悟吸附法来制作“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肌理的美感,体会制作的快乐,展示学生的艺术个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
难点:
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理安排画面的点,线,面。
五、教学准备:
教具:扁平盛水容器、油漆、竹签、白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有些问题想问一问同学们,我们在以往的美术课中,都画过画,最常见的是画在纸上的。
哪位同学来回想一下还有画在哪些物体上的呢?
师: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你来说。
生:有画在鹅卵石上的、木板上的,还有画在墙壁上的。
师:你的记忆力可真好,回答的声音也很响亮,请坐。
那同学们见过画在水面上的画吗?
生:没有。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画一幅漂浮在水面上的画吧。
(板书课题)—漂浮的画
(二)新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雨花石图片)提问:这些石头上的图案
美吗?(生答)
这些雨花石上的纹理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下这几幅作品都是模仿、制作出的肌理作品。
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你最喜欢哪幅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师: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我喜欢梦里乾坤这幅画,用虚迷变幻的色彩,仿佛叙述着梦幻般的故事。
师: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真强,请坐。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种肌理效果是用哪些工具制作的呢?(生异口同声答:想)
(三)示范
我们准备的工具有:扁平盛水容器、油漆、竹签、白纸等。
其中油漆和水互不相溶,让油漆漂浮在水面上。
用画纸吸附油漆就可以制作出许多肌理变化无穷的图画。
接下来老师就用这些工具来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将清水倒入扁平盛水容器中,深度1-2厘米左右
2、轻轻滴入油漆,距离水面1-2厘米左右,每次不要滴入太
多
3、每次滴入一滴等扩散停止之后,再滴入其他颜色,一般选
用近似色
4、用竹签轻轻划动水面,勾勒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5、轻轻将画纸平铺在水面上
6、等待5-6秒后,将画纸轻轻提起,作品就完成啦
注意:平时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上了颜色万一画错了也很难修改了。
今天我们要在水里画画,好处是哪里错了,哪里不好看,我们都可以修改。
最后用纸把水面上的“画”吸附下来。
提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老师刚才的示范中,用了什么方法在水面作画呢?(生答:勾勒法)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坐。
勾勒法就是用我们手中的竹签在水面轻轻划动。
其实在水面作画的时候,不仅可以用勾勒法,也可以用画梳法:先用竹签勾勒成竖行,然后用画梳在水面划动就可以形成这种羽毛状的图案(出示图片),还可以用笔刷法:完成情景底纹后,用笔刷蘸取油漆轻轻在手上敲打笔杆,就会出现这种喷溅的效果。
(出示图片)
(四)学生作业
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大展伸手了!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尽情创作吧!在创作之前,老师对大家提了几点要求:
1、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或熟练制作方法之后每人创作一幅,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未制作的肌理作品命名
2、完成作品后,平铺晾干或用夹子悬挂晾干,不易起皱
3、课程结束后,保持教室内干净整洁,画纸、画具摆放整齐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及制作要点认真完成。
老师会巡视指导。
(出示步骤,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指导)
好,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水上作画,你们玩的开心
吗?(生答)同学们一起来评一评哪位作品的颜色搭配最为和谐,画面感最强!(生发言)
(五)课后拓展
老师觉得今天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创作的作品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原因是这种在水面画的画,随机性很大,就算是同一个作者用相同的手法也无法画出完全一样的画。
老师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尝试利用今天创作的肌理作品,晾干后,剪出人物或动物图案,老师很期待下节课能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下课,同学们,再见!
七、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由于吸附法制作肌理效果具有偶然性,学生初次尝试不太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应多加鼓励与帮助,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按特长评语
1. 优秀的成绩,娟秀的书法,逼真的绘画,优美的舞姿,娓娓动听的播音,落落大方的小小主持人,博得师生的好评,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这都是你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愿你获得新成绩。
2. 你是个受老师与同学们喜欢的好班长,也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上课时你聚精会神的听讲,下课时你的眼睛总是关注着班集体。
同学们遇到困难都找你,你总是乐意帮助解决。
每次评选三好学生时,你总是全班同学全体举手通过。
你的上进心很强,我曾经说你要是字再写的好一些就好了,你就暗下功夫练字很快就大有进步了。
要是你发言讲话,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3. 如果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夜空的繁星,那么你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看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你当班长;看着你俨然一位小老师,热心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看着你犹如一匹活泼的小马驹,奔驰在操场上……我真为你而感到高兴,但老师要提醒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谨慎永远是成功的法宝。
4. 你是个文静的女孩。
默默地学习,作业本上那工整的字迹,是你文静开出的花朵。
课间活动,体育场上,你文静有余而活动不足。
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些微笑。
5.你是个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的女孩,每天都可以看到你为净化校园弯腰扫地的身影。
桌椅歪了,你主动摆好,字纸篓满了,你主动到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不怕困难,勤奋学习,你也能把学习搞好。
6.你是一个聪明漂亮、文静可爱的小姑娘。
你能坚持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学画画能吃苦,多次为班为校争光;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表现堪为同学表率,作为班干部你能积极主动搞好本职工作,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支持,本学期被光荣地评为武昌区优秀少先队员。
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