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
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农 技 推 广2021年第11期新农民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申福龙1,董宝荣2,姜兆伟1(1.海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海阳 265100;2.海阳市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山东 海阳 26510)摘要:花生是山东省四大农作物之一,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是山东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
山东省在黄河的中下游,气温十分的温和,同时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花生的生长,已经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优质花生产地,同时山东省当地的群众基础非常的好,各农户主动参与种植花生的情绪非常的高,所以一些花生的新品种 新技术非常容易得到推广,据有关调查了解,现在山东省17地市都有的花生种植,多年来花生种植的总产量占全国的第一名。
关键词: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生产技术方法 1.1 生产地域的环境与土壤的条件 (1)首先一定要对花生种植的区域进行严格的挑选,绝不可将农业生产区域安排在医疗废弃物、污染区以及城镇生活区等等。
(2)花生的种植区域一定要远离公路、车站等等交通要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车辆所产生的废气对土壤和附近的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
(3)对于产地灌溉的上游水源也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绝对不可以出现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染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与生活污水等等污染源。
(4)花生的种植产地一定要与国家所要求的标准相符合。
(5)优选那些地势平坦、土壤结构优良、理化性状好、土层在30cm以上的沙壤地。
1.2 翻地与施用肥料 (1)翻地,首先将土壤运用专业的农具进行反复的耙匀、耙细,确保无论是深度、厚度、平度还是细度都十分均匀,土壤当中不可见到明暗土坷垃。
(2)在对土壤进行施肥的过程当中,绝对不可以选用硝态氮肥,要与冬天耕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选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在播种时,每公顷施硫基三元复合肥作为种肥。
1.3 对于花生品种进行严格的选择 首先要按照绿色食品花生的特征、具体的用途来进行严格的选择花生品种,优选那些外形饱满、双仁率高、生长方面能力强花生品种,例如:花育19、豫花9326、豫花15等。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时间:2021-11-24T02:26:48.06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18期作者:侯燕[导读]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耐贮运、适合本地栽培侯燕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7186991绿色辣椒生产技术应用1.1 选择优质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耐贮运、适合本地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辣椒品种。
牛椒主要有长城、长盛、海丰长虹、金惠大牛角、辣伙伴等;螺丝椒主要有螺丝三号、精品螺丝帝王、2313、微美大螺丝等;黄皮尖椒主要有迪傲、迪梦特、东方椒王、丰优128等;红尖椒主要有红剑306、天红一号、金剑204、北京4号等;甜椒有海丰188、公爵180、谢尔德、绿星、欧曼等;线椒有黑线王、欧丽414、新冠、中华一线等。
种子质量要求一级以上:即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8%。
1.2 播前准备1.2.1 苗床选择直播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于灌溉,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类作物的地块,深翻耙平,以备做畦。
1.2.2苗床消毒大棚和温室育苗,育苗前应对穴盘、基质、育苗设施进行彻底消毒。
1.2.3提早扣膜除草在苗床整理好后,提前一周将膜扣上,待草全部出土后,一次性清除杂草。
然后播种育苗。
1.2.4 种子处理温汤浸种先在常温水中浸种15分钟,然后投入55~60℃的水中烫种15分钟,水量为种子体积的5~6倍,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左右,继续浸泡4小时后晾干播种。
药剂浸种晾晒后的种子用卡莱理800倍液浸种20分钟,防炭疽病、疫病;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泡种子10分钟,能杀死种子表面的大多数病菌;用8%宁南霉素1000倍液浸种5分钟,可杀死种子带的病毒。
经过药剂处理的种子,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后用清水继续浸种3~4小时晾干播种。
1.3 培育壮苗辣椒育苗分直播育苗和穴盘育苗两种,直播育苗合理的苗床面积为每亩15~20m2。
绿色食品水稻种植管理技术规程

河南农业2022年第13期绿色食品水稻种植管理技术规程息县农业农村局 胡国富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一、范围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的基本环境条件、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原则、品种利用和栽培控制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的种植。
二、产地环境条件产地周围3 km 以内,主导风向5 km 以内没有工矿污染源;农田土壤、灌溉用水、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2021的规定;产地内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早涝保收;稻田耕作层深厚肥沃,通气性好,土壤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三、生产技术(一)茬口安排前茬油菜(小麦)收获后,移栽中稻,即油(麦)—稻1年2熟制,轮作换茬采用水稻前茬油菜与小麦轮作。
(二)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的迟熟珍珠糯。
(三)规程要求1.苗床要求。
根据现有的条件选择机械插秧塑盘育秧,播种量常规稻为每盘90~110 g。
2.秧田耕整与施肥。
依据茬口类型,空闲田适当提早翻耕或旋耕,以耕作灭茬除草为主;前茬为油菜、小麦、双季早稻茬的田块,在机械收获时同步秸秆粉碎还田,并添加秸秆腐熟剂及时耕旋,适当施用少量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
提倡一年深翻耕、二年旋耕,旋翻结合、加深耕层。
实行旱耕旱整,适时泡田耙平,田面高度差≤3 cm,结合整地每667 m 2苗床施800~1 000 kg 腐熟的农家肥做底肥。
3.播种期。
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迟不迟于5月15日。
4.肥水管理。
一是水分管理。
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下雨天平沟水,3叶期后半寸水。
二是肥料管 理。
大田深耕2遍时每667 m 2施有机无机混合肥料(17-17-17),用量20 kg。
(四)大田准备前茬油菜(小麦)收获后,应及时耕整,达到田平、草净。
(五)移栽1.移栽期。
5月上中旬移栽机插、秧龄不超过35 d。
2.移栽密度。
实行宽行窄株栽培,一般株行距13.3 cm×30 cm 或13.3 cm×26.7 cm,每667 m 2大田移栽1.67万~1.88万穴,基本苗(茎、蘖苗)5万~7万。
绿色食品杏鲍菇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202-2021 绿色食品杏鲍菇生产操作规程2021-09-26发布2021-10-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前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杜芳、胡清秀、邹亚杰、阳国秀、姬建军、陈强、张志华绿色食品杏鲍菇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杏鲍菇的产地环境、设备设施、菌包(瓶)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生产废弃物处理及生产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杏鲍菇的生产及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749绿色食品食用菌NY 862 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NY/T 1655 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NY/T 3418 杏鲍菇等级规格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菌渣spent substrate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质。
3.2枝条菌种stick spawn以浸泡处理和灭菌后杨树小木条为培养基质,长满杏鲍菇菌丝并作为栽培种应用的复合物。
3.3摇瓶菌种liquid spawn by s hake cultivation以恒温摇床培养方式培养的液体菌种。
3.4深层发酵培养菌种liquid spawn by cultivation in fermenter采用大型发酵罐为容器培养的液体菌种。
绿色食品番茄种植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番茄种植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达到绿色食品番茄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技术措施等项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于朝阳天宁现代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绿色食品番茄的生产、栽培及田间管理。
二、规范性应用领域文件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655-2021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055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三、要求3.1产地环境挑选空气清新、地下水质清澈、土壤富饶未受到污染,并靠近工业区,农业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合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建议。
3.2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茬口精心安排:一年一茬,每年7月下旬耕作,9月中旬幼苗,下一年1月中旬已经开始播种,下一年6月拉秧。
品种选择:番茄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优抗98、瑞特粉娜、奥菲、贝利、新百利等。
3.3培育壮苗采用基质工厂化育苗,苗龄30-35天左右。
耕作前,先用室温水预浸种子2~3小时后换水反反复复洗涤把种皮粘液晒干年才,然后将种子放入纱布袋放进100℃水中泡5-10秒钟,并不断搅乱,然后立即迁入冷水中加热,反反复复3-5次。
由于相同品种的耐磨力相同,事先必须展开试验,以免影响发芽率。
处置回去后用整洁烫毛巾裹至恒温箱丫蕊,内要12小时擦拭用30℃温水淋湿毛巾一次,并使之熔化光滑,以利幼苗齐壮,种子阴之木即可收割。
壮苗标准:子叶完整、茎杆粗壮、叶片深绿、无病斑、无虫害、节间短、株高在16-18cm、5-6片叶、根系布满基质,可以移栽。
3.4栽植:栽植前,将棚内作物彻底清除,广施有机肥农家肥5000kg,磷酸二铵15kg。
裂稃土壤,高温闷棚10-15天后,按大行距80cm、大行距50cm起至垅,垄高15-20cm,株距40cm,行距40-45cm,密度为每棚3000-3200株。
下午3点后已经开始幼苗,幼苗后浇足幼苗水,覆膜,使用遮阳网遮阴,遮挡时间长短以当时光照高低而的定,推动快速出现新根。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2009年07月29日星期三 11:31 P.M.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一、生产资料的选择(一)品种选择种子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由于绿色食品产品特定的标准及生产规程要求,限制速效性化肥和化学农药的应用,在这样的栽培条件下,不仅需要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而且需要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抗性强的品种在减轻自然灾害方面起很大作用,选用抗病虫或耐病虫的品种,可减少或避免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也是就能减少农药的施用和污染。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对品种选择的基本要求是:(1)在兼顾高产、优质优良性状的同时,要注意高光效及抗性强的品种的选用。
(2)在不断充实、更新品种的同时,要注意保存原有地方优良品种,保持遗传多样性。
(3)注意引进外地或国外的新作物、新优良品种;引种时要摸清拟引入的品种各方面性状,特别是对温度、光照的要求。
(4)做好种子检验检疫工作,保证种子纯度,严防病虫害、杂草的传播。
(5)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二)肥料选择肥料与农作物生产、饲料与动物饲养、食物与人类有利于存紧密相连,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中的基础环节,它对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有重有作用。
正确选用肥料,可提高土壤肥料和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单位产量;如不能正确加以选择使用,可能对土壤产生化学、生物和物理三方面污染;会加速农业种植区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还会污染大气,还可能直接对食物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
由此可见,选用肥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对食物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
由此可见,选用肥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绿色食品的产量及质量,这是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选择绿色食品生产肥料,要根据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的要求,以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不造成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为目的。
其具体要求是:(1)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地有机肥源。
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创造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养分循环条件,充分利用田间植物残体、动物的粪尿、厩肥,以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的养分转化功能,不断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包括两部分: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
一、生产资料使用准则生产资料使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它包括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准则。
(一)、生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准则中的农药被禁止使用的原因有如下几种:①高毒、剧毒,使用不安全;②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③各种慢性毒性作用,如迟发性神经毒性;④二次中毒或二次药害,如氟乙酰胺的二次中毒现象;⑤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⑥含特殊杂质,如三氯杀螨醇中含有DDT;⑦代谢产物有特殊作用,如代森类代谢产物为致癌物ETU(乙撑硫脲);⑧对植物不安全、药害;⑨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有害。
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农药除严格规定品种外,对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作了详细的规定。
对安全间隔期(种植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收获的时间,•在养殖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屠宰、捕捞的时间称休药期。
)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避免同种农药在作物体内的累积和害虫的抗药性,准则中还规定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每种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产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确保环境和食品不受污染。
(二)、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是:一是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二是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三是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规定农家肥是绿色食品的主要养分来源。
准则中规定生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肥料有七大类26种。
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硫酸钾、•锻烧磷酸盐外,不使用其它化学合成肥料,完全和国际接轨。
最新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目录

木豆
树豆、扭豆、豆蓉
羽扇豆
鲁冰花
利马豆
棉豆、懒人豆、荷包豆、白豆
绿茶 红茶
包括各种绿茶及以绿茶为原料的窨制花茶
青茶(乌龙茶) 黄茶 白茶 黑茶
普洱茶、紧压茶
代用茶 生咖啡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的芽、叶、 嫩茎为原料,以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剂的、 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 选用除茶(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以外,由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植物花及花蕾、 芽叶、果(实)、根茎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采用冲 泡(浸泡或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涉及保健 食品的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咖啡鲜果经干燥脱壳处理所得产品
第4页
17
绿色食品 瓜类蔬菜 NY/T 747-2020
18
绿色食品 豆类蔬菜 NY/T 748-2020
1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749-2018
节瓜 南瓜 笋瓜
西葫芦
越瓜 菜瓜 丝瓜 苦瓜 瓠瓜 蛇瓜
佛手瓜
菜豆 多花菜豆
长豇豆 扁豆 莱豆 蚕豆 刀豆 豌豆 食荚豌豆 四棱豆 菜用大豆 藜豆 香菇 草菇 平菇 杏鲍菇 白灵菇 双孢蘑菇 杨树菇 松茸 金针菇 黑木耳 银耳 金耳 猴头菇 灰树花 竹荪 口蘑 羊肚菌 鸡腿菇 毛木耳 榛蘑 真姬菇 元蘑
第3页
绿色食品
14
葱蒜类蔬菜
NY/T 744-2020
绿色食品
15
根菜类蔬菜
NY/T 745-2020
绿色食品
16
甘蓝类蔬菜
NY/T 746-2020
薄荷 紫苏 莳萝 马齿苋 蕺菜 蒲公英 马兰 蒌蒿 番薯叶 韭菜 韭黄 韭薹 韭花 大葱 洋葱 大蒜 蒜薹 蒜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欧阳光明(2021.03.07)2009年07月29日星期三 11:31 P.M.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规程一、生产资料的选择(一)品种选择种子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由于绿色食品产品特定的标准及生产规程要求,限制速效性化肥和化学农药的应用,在这样的栽培条件下,不仅需要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而且需要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抗性强的品种在减轻自然灾害方面起很大作用,选用抗病虫或耐病虫的品种,可减少或避免一些病虫害的发生,也是就能减少农药的施用和污染。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对品种选择的基本要求是:(1)在兼顾高产、优质优良性状的同时,要注意高光效及抗性强的品种的选用。
(2)在不断充实、更新品种的同时,要注意保存原有地方优良品种,保持遗传多样性。
(3)注意引进外地或国外的新作物、新优良品种;引种时要摸清拟引入的品种各方面性状,特别是对温度、光照的要求。
(4)做好种子检验检疫工作,保证种子纯度,严防病虫害、杂草的传播。
(5)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二)肥料选择肥料与农作物生产、饲料与动物饲养、食物与人类有利于存紧密相连,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中的基础环节,它对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有重有作用。
正确选用肥料,可提高土壤肥料和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单位产量;如不能正确加以选择使用,可能对土壤产生化学、生物和物理三方面污染;会加速农业种植区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还会污染大气,还可能直接对食物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
由此可见,选用肥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对食物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
由此可见,选用肥料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绿色食品的产量及质量,这是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选择绿色食品生产肥料,要根据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的要求,以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不造成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为目的。
其具体要求是:(1)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地有机肥源。
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创造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养分循环条件,充分利用田间植物残体、动物的粪尿、厩肥,以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的养分转化功能,不断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
按照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及作物生长需要,正确选用肥料种类、品种,确定施肥时间和方法,以求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上佳的经济效益。
(3)生产要以有机肥为基础,作物残体如各种秸秆应直接或过腹或与动物粪尿配合制成优质厩肥还田。
施用有机肥时,要经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堆制、沼气发酵、多次翻倒、过筛去杂物等,以减少有机肥可能出现的负作用。
(4)绿色食品生产要控制化学合成肥料,特别是氮肥的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微量元素和硫酸钾、煅烧磷酸盐外,不允许使用其他化学合成肥料。
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化肥施用时必须与有机肥按氮含量1:1的比例配合施用,使用时间必须在作物收获前30天施用。
(三)农药选用在农业种植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主要是为了防治病、虫、草、鼠害,确实起到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然而大量的农药使用,也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了污染,农药残留问题,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所以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农药的选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防治病虫草害要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和农业措施,在必须使用农药的情况下,要按着低毒、低残留、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原则加以选用:(1)首先选用经专门机构认证推荐的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2)可选用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拒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酯、鱼藤根、烟草水、大蒜素、川楝、印楝、芝麻素等。
(3)使用矿物油、植物油制剂和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
(4)经专门机构核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素制剂、放线菌、桔杭菌剂等。
(5)经专门机构核准,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等。
绿色食品种植业农药使用时,必须注意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选用的药必须是标准、规范、合格适用产品,另一个就是必须按药说明确定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将直妆影响使用效果和作物产品质量。
三、绿色食品种植业耕作制度因为绿色食品种植业是为了生产出无污染的优质产品,逐步形成和建立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综合的生产能力,保持持续生产能力,所必必须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其主要内容表现为:科学合理的配置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在确定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等种植制度。
通过合理的田间配置,建立绿色食品种植制度,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及其相关的自然资源。
采取耕作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用物生长、有益生物繁衍的条件,抑制和消灭病虫草害的发生,并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保证作物全面持续地增产。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建立轮作制度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称?quot;轮作"。
轮作是一项对土地用养结合,持续增产的有效措施。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应大力推行和实施,它可以起到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调节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供应,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作用。
(二)合理间作套种间套作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精华的主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与单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太阳能、土壤中养分等自然资源,使它们转变为更多的生物能--作物产品。
间套作作物群体之间有互补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竞争的一面,所以需驱利避害,确立合理的间作套种制度。
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1)有利于作物群体之间互补,尤其间套作物要为主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田间生态环境。
以玉米间作马铃薯为例,高矮棵作物间种,并准确地把握了它们的生物特性。
(2)选择间套种作物种类或品种时,应选择在其共生期间对大范围环境条件要求大体相同的作物;选择特征相对应的作物,如株高选一高一低,株形一大一小,叶一圆一尖,根一深一浅,生长期一长一短,收获期一早一晚等,以削弱其竞争;还应优先保证主作物的生长。
(3)有利于对病虫害的抑制和防除,以及对自然灾害的防御。
实行间套作后,群体结构及生态条件都随之改变,对病虫等自然灾害危害及其程度都有不同的影响。
要避免配置有共生病虫,特别是可供病虫迁移、延长的繁殖后代的作物。
(4)应尽量利用空间和时间的间隙,通过间套种发展绿肥作物,直接作为田间肥料,具有养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又是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5)生产地块内的所有间套作物种植,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操作规程。
(三)生壤耕作制度通过农机具机械合理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提供适宜土壤环境。
耕作项目包括翻耕、耙、耢、镇压、中耕等。
其作用有松碎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翻转耕层,将土层残茬、有机肥、杂草埋入土中,有利于有机肥的保存和分解,消灭或减少病虫草害,使下层土熟化;混拌肥料和土壤,使营养环境均匀一致;平整土地,有利保墒,并可提高其他农事操作的质量;压紧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培垄提高地温,有利灌水或排水。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应根据各种耕作措施的作用原理,按作物生长对土壤环境的要求,灵活地加以运用,发挥其养地、改善作物营养状况的作用。
(四)杂草防除制度由于产品质量的要求,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过程中限制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而在大面积植情况下人工除草很难做到。
有时由于未能及进安排劳力除草,草害严重恶化农作物生长环境条件,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可能影响下一个生产季节或来年,加重杂草的蔓延和危害,增加绿色食品产地杂草防除的困难。
因此应在安排本地区或本单位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同时,对杂草防治予以足够重视,针对当地主要杂草特点,采取综合防除措施。
四、绿色食品种植业中的植物保护绿色食品无论是初级农产品或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料,在种植生长期间经常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侵害,常因发生病虫害而造成损失。
农作物病虫害不仅造成产量的减少,也使产品品质低劣,不堪食用和加工,影响储运和销售。
带有某些病害的产品会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植物保护是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绿色食品种植业的植保基本原则绿色食品种植业所采取的植保措施出发点必须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避免和减少污染,基本原则是:(1)要创造和建立有利于作物生长、抑制病虫害的良好生态环境。
采用合理种植制度和措施,促进农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其自身抗病虫的能力;恶化病虫繁殖蔓延的生活条件,改变生物群落,保持生产基地周围环境内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提供天敌的栖息地,以利于它们的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
(2)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预防就是通过合理的耕作栽培措施,提高作物的健康水平和抗害、免疫能力,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减少病虫的发生和减轻其危害。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必须贯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预防为主方针,禁止打预防药,包括非有机化学合成农药在内的一切农药。
通过改善农田生产管理体系,改变农田生物群落来恶化病虫发生与流行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的来源及其种群数量,调节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生育期;保护和创造有益生物繁殖的环境条件。
(3)综合防治。
以农业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农作物、有益生物及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植保措施,直接影响开发绿色食品目的的实现。
实施综合防治,才可能体现出具有经济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
在绿色食品种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益生物资源,即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抑制作用,培养或释放天敌,创造有利天敌繁衍的条件。
优先进行生物防治,发挥天敌对自然控制作用,降低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对产品、环境的污染。
在必须使用药剂防治时,也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虽然生物农药作用缓慢,但它们都来源于天然存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毒性较小。
杀虫剂病谱较窄,不易伤害标靶病虫害以外的天敌、鸟类等,对作物不致产生药害,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增强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
病虫一般对生物农药较少产生或不产生抗性。
因此,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要优先使用。
(5)必须进行化学防治时,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所谓合理施药,就是要根据绿色食品质量的要求,在与其他防治措施相协调的前提下,严格选择农药种类和剂型,限定施药时间、用量及方法,达到既充分发挥化学药剂的用作,又能将消极作用减到最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