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2020最新版)

合集下载

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陕西省汉中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茶产业是我市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农增收、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按照《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结合汉中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汉中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

汉中茶区属全国四大茶区中的江北茶区,主产绿茶。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产茶县的大力推动下,我市茶产业按照“扩基地、打品牌、强管理、提效益”的发展思路和“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清洁化”的要求,在基地规模、加工水平、品牌建设、产业化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全市茶叶产区分布在西乡、南郑、勉县、宁强、城固、镇巴、略阳、洋县8个县112个乡镇894个行政村;茶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4个,5—10万亩的县2个,1—2万亩的镇24个,2万亩以上的镇10个;在南郑、西乡、宁强等县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1000亩以上,年出圃良种茶苗上亿株。

截止201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79.01万亩,其中采摘园面积47.2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从2005年的不到0.4%提高到2012年的27.7%;茶叶总产量达2.33万吨,第一、二产业总产值达到27.6亿元。

全市共建设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0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5个;茶叶加工企业800个,茶叶经营企业653个,年产值1000—2000万元的企业22个,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个,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个,省级9个;年加工能力500吨清洁化生产线企业1个,200吨以上的清洁化生产线企业15个,清洁化生产线总数达到25条。

(二)主要成效1.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

2006年,省质监局将《汉中绿茶标准综合体》作为陕西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汉中仙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监总局发布了质量技术标准;市质监局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汉中仙毫茶》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中仙毫茶加工技术规程》。

汉中新基建投资项目实施方案

汉中新基建投资项目实施方案

汉中新基建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泓域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摘要2020开年,中央政府大力号召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省为更好地响应中央政策,都在加紧落实部署,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了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

“新基建”顺应产业升级趋势,可加速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的融合,使经济能够在数字化的辅助之下产生新的质变。

未来,全球经济将大受裨益。

自2020年3月,提出加快5G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工信部倡导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引发全民热议的“新基建”概念,新基建的本质,是能够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该智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8866.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73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7.19%;流动资金1136.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81%。

达产年营业收入10313.00万元,总成本费用8212.07万元,税金及附加146.88万元,利润总额2100.93万元,利税总额2537.59万元,税后净利润1575.7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61.8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3.70%,投资利税率28.62%,投资回报率17.77%,全部投资回收期7.13年,提供就业职位243个。

坚持应用先进技术的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项目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在项目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操作安全性。

采用先进适用的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努力提高项目产品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的同时,做好项目投资费用的控制工作,以求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努力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汉中市重大规划表

汉中市重大规划表

1
汉川机床集团有限公 司大型数控机床制造 汉川机床集团有 限公司 基地建设,提高水平 扩能技改二期工程
20082012
271140
制造基地项目土建基本完 成,设备订购完成30%。二 期技改厂区内新建厂房, 正在实施中。
2
陕飞集团扩能技改项 目
陕飞集团公司
20082012
108789
大运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 书编制、评审及批复,正 在进行安评、环评,筹备 项目可研报告评审工作。 已购置了部分相关设备及 生产线改装。
6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 中航电测仪器股 限公司改扩建工程 份有限公司
7
汉中天达航空标准件 汉中天达航空标 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准件有限公司
建设研发大楼、生产厂房、产品库房,总面积10.7万㎡; 净化和水、电、风、气功能等方面的适应性改造;新增生 产、实验设备仪器共164台(套);另购置各类测试实验 设备、专业软件等共计201台(套)完成研发中心建设;配 2007置生产、实验设备仪器1732台,提高传感器及应变计的产 2011 品质量和制造能力,达到年产铝质传感器100万只、钢质 传感器70万只、板式传感器2500块、电阻应变计3000万片 。 开发区北 计划占地300亩,建设一个军品区、民品区、国际转包区 2008 区 和生活区、总建筑面积65800平方米。 2012
29718
正进行前期调研和设备采 购工作。
51000
1
汉中市重大项目规划表
序号 ㈡ 项目名称 冶金( 冶金(4个) 建设4×1280m3高炉、2×265㎡烧结机、3×120吨转炉, 100吨超高功率电弧炉、100吨和120吨精炼炉各一台、配 套建设120万吨和200万吨高速棒材生产线各一条、100万 吨H型钢生产线、2台异型坯连铸机、2台板坯连铸机、煤 气回收系统及水、电等设施,形成年产钢铁500万吨,其 中特钢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建设 单位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起 止年限 总投资 (万元) 万元) 1494700 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项目进展 情况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0]161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0]161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陕政函〔2010〕161号)汉中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批准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汉政字〔2010〕8号)收悉。

现将有关问题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你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继续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点地发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

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城市功能,把汉中市逐步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城市。

三、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你市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重点镇,推进撤乡并镇工作,逐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形成以汉中中心城区为主,勉县、城固、洋县三个县城为辅的“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促进城镇发展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的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你市要将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强耕地保护,强化集约和节约用地,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大。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力度加大
汉中市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工作,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工业 绿色发展。
亮点三: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汉中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华阳景区、紫柏山、黎坪等自然景观和古汉台、拜将坛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旅 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地理环境
汉中市地形复杂,北部为秦岭山脉, 南部为大巴山山脉,中部为汉中平原 。
汉中市属于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四季 分明,雨量充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人口与民族
汉中市人口数量较多,主要以汉族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少数 民族居住在此。
汉中市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基础。
总结词
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汉中经济发展。
详细描述
汉中地区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到发达城 市或国外发展,导致本地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
原因分析
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汉中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不足,以 及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对策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汉中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制定吸引人 才的政策,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待遇,留住本地人才。
市场导向
汉中开始逐步向市场导向 的经济体制转变,激发了 市场活力。
交通建设
改革开放后,汉中的交通 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公 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 络逐渐完善。
近年来发展概况
经济持续增长
01
近年来,汉中的经济持续增长,成为陕西省内的重要经济中心

产业结构优化
02
汉中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工业和服务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汉中经济发展概括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商贸物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汉中市的商贸物流业得到了快 速发展。商贸物流业主要包括批发零 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等,这些行 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高商贸物流业的效益和 质量,汉中市政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 和智能物流的发展。
04 汉中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汉中市的GDP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较为靠后,人均GDP也相 对较低。
汉中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产业结构
汉中市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 ,主要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
为主。
近年来,汉中市政府加大了对高 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但总体来说,这些产业的发展
规模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汉中市的工业发展也相对滞后, 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 品,需要加强工业转型升级和创
新能力的提升。
经济发展特点
汉中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
汉中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如南郑县的油菜花海、勉 县的诸葛亮庙等,这些资源为汉中市的旅游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件。
汉中市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 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务。
03 汉中主要产业分析
农业
农业发展概述
汉中市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近年来,随着农业 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逐渐成为汉中农业发展的重点。
特色农业
汉中市的特色农业以茶叶、柑橘、食用菌等为主,其中茶叶和柑橘更是享誉海内外。这些 特色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需求,还大量销往外地,为汉中农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 益。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4.29•【字号】汉政办函〔2020〕21号•【施行日期】2020.04.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现将《汉中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4月29日汉中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 统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组织开展行政许可事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试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集约优势,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不断深化,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转模式,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一线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持续推进)2. 完善权责清单制度。

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以及国家行政权力事项调整等情况,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并通过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

(市审改办负责市级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级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持续推进)3. 加强行政许可事项管理。

继续加大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力度,对中省明确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坚决取消;对中省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做好承接。

及时调整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逐项明确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使用范围、有效期限、中介服务等要素。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一)汉中区域特征: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特殊,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已经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通,2008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城市。

②地理区位特殊: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

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

2、生态优势。

年均气温1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

主要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著名地理学家李时光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

汉中是陕西乃至西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陕南水资源总量314。

58亿立方,占全省的70。

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保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

05亿立方,工程投资120亿元。

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52。

9%;有450。

57万亩25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335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还有393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陕南有1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有1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文化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市产业基础及发展规划概要未来,汉中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高品质食药、旅游文化、新兴产业和新能源六大产业。

一装备制造产业汉中作为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飞机制造、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精密刀具、仪表液压、智能制造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特、专、新、精、智”的配套企业,基础实力雄厚,聚集效应凸显。

未来,我们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推进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能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支持传统机床、机械设备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努力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

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450亿元,增加值达180亿元。

航空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

以中航工业陕飞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飞机主机设计研发、部装总装。

加快陕飞公司运X飞机生产及总装扩能配套项目建设步伐,积极实施民用货机“两步走”战略,推进项目早日进入研制生产阶段。

进一步扩展整机产品生产线,着力发展军民两用运输机、特种飞机、新型中型运输机、无人机、民用货运飞机和涡桨支线客机等整机产品。

围绕陕飞公司总装配套需求,加快航空智慧新城建设步伐,培育壮大航空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加大市内航空装备配套能力。

重点发展飞机起落架、航空标准件、增材制造、工艺设备、飞机内饰件、机电设备等相关配套产品,培育发展支线航空维修、航空用户支援服务、应急消防、通信联络、应急电力等产业。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依托省上《300万辆汽车产业规划》和《汉中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与国内外知名车企合作,引进一批企业来汉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生产基地,推进汉中汽车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燕航精工、邦华新能源、陕西心网等企业,研发生产动力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充电设施等系列产品,培育壮大零部件制造产业,提升竞争优势和配套能力。

针对多用途市场需求,开发生产各类商用车、乘用车及运钞车、救护车、警用巡逻车等特种专用车辆产品。

智能制造。

以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米克隆等企业为核心,加快提升机床、工量具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层次,重点发展大型精密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卧式、龙门式加工中心等系列产品,开展数控高性能工量具扩能改造、技术更新,支持工量具产品向“高精尖缺”方向发展。

依托中航电测、华燕纺织、恒大精密仪表等企业,布局智能仪表仪器、智能输配电设备、智能交通设备、感知系统等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产业。

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智能机器人、3D打印、工业传感器等,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汉中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现代材料产业汉中矿产资源富集,石墨、黄玉、铁、锌、锰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开发潜力大,已初步形成有色冶金、非金属矿物制品两大产业集群和钢铁、有色、光伏、建材4个产业链。

未来,我们将推进冶金工业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培育形成特种金属功能、高端金属结构、新型非金属、高性能复合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以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的西部地区重要现代材料产业基地。

到2020年,现代材料产业产值达780亿元,增加值达210亿元。

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立足资源地和已有产业基地,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建设以勉县、略阳、宁强等县高品质特种钢材、锌、铜、镍材料为依托的冶金新材料基地;以城固、洋县、西乡等县镁、钛、钾等轻质材料为依托的新型轻合金新材料基地。

加快钢铁产业升级,推进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构建钢铁冶炼、高性能钢材产品生产、产品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发展高性能H型钢、冷轧薄板,航空用优质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的合金钢及数控机床和复杂刀具专用工具钢、特种钢,重点研发飞机制造用特种钢材、蒙皮用特种铝合金材料和专用齿轮加工材料等。

积极加快洋县现代材料园建设,以汉中锌业、洋钒公司、煎茶岭镍业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钛、钒、锌、镍、铜、锰等金属功能材料,开发钛镍形状记忆合金丝、薄板、薄膜及薄带,金属构件耐磨材料、防腐涂层合金等产品,壮大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产业。

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

整合市内硅石资源,建设以城固县为主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基地,提升壮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层次,大力发展高纯度超细硅微粉、单晶硅、多晶硅等无机非金属材料。

着力拓展高档石材产业链,积极发展建筑、装饰等相关深加工产品。

以城固、洋县石墨资源为依托,及时跟进石墨找矿大会战进展情况,加强与省内外石墨烯产业研究机构和重点龙头企业对接,适时开展石墨烯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布局前沿新材料产业。

新型建筑材料集群。

顺应绿色环保趋势,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建材及其制品,重点发展新型建筑外墙保温隔热复合材料、树脂幕墙装饰复合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涂层复合材料、粉煤灰—树脂基复合板材、特种复合陶瓷材料等。

依托我市钢铁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高性能建筑用钢结构材料。

推进现代材料产业链建设。

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对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建立完善铜、镁、钾、锌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以及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开发水平。

积极打造以开采、冶炼、加工材料、终端产品为上下游联系的纵向产业链,构建以科研、生产、能源供应、物流、生产生活服务等分工合作联系的横向产业链,大力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现代材料产业竞争力。

三高品质食药产业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一江清水不仅送到京津地区,也送到了关中平原。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我们培育了水稻、油菜、茶叶、柑橘、大鲵等特色农产品以及西洋参、杜仲、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形成了食品工业、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链条。

“汉”字号、“朱鹮”牌有机农产品畅销全球,汉中茶叶、城固柑橘、略阳杜仲、留坝西洋参、佛坪山茱萸驰名中外。

未来,我们将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壮大绿色有机食品、生物医药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的高品质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基地。

到2020年,高品质食药产业产值达600亿元,增加值达215亿元。

(一)食品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加快以水稻、蔬菜、特色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为主的种植基地,以猪、牛、羊、鱼等为主的养殖基地和以大鲵、野猪、鹿、蜜蜂等为主的特种养殖基地建设步伐。

推进一批具有产业规模、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整合区域资源,提高食品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按照绿色食品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围绕稻油品质提升工程、机械化节本增效工程、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工程、优质粮油品牌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多样化加工、品牌化开发,促进粮油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发挥洋县国家级有机认证示范县的带动作用,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和营销力度,鼓励生产胚芽米、营养米粉、绿茶油、无抗肉等产品。

特色食品加工业。

深度挖掘“汉中仙毫”品牌价值,加快茶叶示范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引进茶叶精制设备,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厂。

积极延伸茶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探索茶文化休闲旅游类项目开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以秦洋酒业、城固酒业、朱鹮黑米酒业为依托,振兴“白、黄、黑”酒产业,明确品牌定位、注重品质提升、突出品类优化,做好特色和文化两篇文章,集中资源、技术、力量打造核心品牌和超级单品。

立足本地市场,做强做大“公主”品牌,并逐步开辟周边地市及省外市场。

加大杜仲、柑橘、天然水等产品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生产高品质、多元化。

以苦荞、银杏、山药、杏仁、桃仁、薏仁等纯天然特色资源为基础,研发生产α-亚麻酸、卵磷脂、沙棘黄酮、麦绿素、膳食补充剂等营养保健食品。

(二)医药产业中药材。

着力推进百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以杜仲、天麻、银杏、西洋参为重点,进行种子选择和评价、环境质量、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的规范化研究,形成成套技术和标准操作规范(S O P),建立原产地药材种植技术平台。

积极申报杜仲、天麻、银杏、西洋参等中药品种原产地保护,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充分体现原产地药材的质量特征,打造原产地品牌效应。

大力推进“互联网+生物医药产业”,结合中药养生生态旅游观光,宣传我市中药资源和“汉药”品牌,展示汉中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形象,努力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综合效益。

生物制药。

承接国内外医药研发、生产、销售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医药生产企业,延长医药产业链,增加药品生产种类,全力打造医药保健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健康产业集群。

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维生素D药品、缺乏诊断试剂盒及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发挥大鲵资源优势,开发抗衰老、治疗烫伤等生物技术药物。

深化中药材在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妇科疾病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发转移因子、卡提素疫苗等生物医药产品。

动植物提取及保健品。

围绕食品、医疗、美容等方面的需求,依托汉中丰富的生物、农林特产、中医药资源,加大动植物提取技术、工艺的创新,积极发展动植物药制剂、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等动植物提取物高端产品,培育高端品牌,以品牌发展带动动植物提取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依托天然谷、东裕生物科技、大华医药、振华药业等企业,利用“汉八味”等优质特色中药材,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和精制提纯,开发系列保健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四旅游文化产业汉中旅游资源丰富,古汉台、拜将坛、褒斜栈道、武侯祠、十三品摩崖石刻等两汉三国历史遗存驰名中外,张骞墓、古代水利遗址“三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拥有世界最大天坑群,兴汉胜境、最美油菜花海、天汉湿地公园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未来,我们将依托秦巴山水生态资源和两汉三国人文底蕴,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完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塑造旅游品牌,建设“一老家四基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深度融合,加强文化内容、形式、服务等创新,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为建设富裕、和谐、真美汉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到2020年,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34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 P比重达到 3.2%。

(一)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特色。

依托资源优势,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以“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城旅一体化”为发展思路,坚持板块推进、园区建设、项目支撑、错位发展,加快旅游城市、县城建设,全方位展现汉中特色旅游魅力。

各县区要突出各自旅游主题特色,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避免产品同质化。

促进旅游与各产业融合。

坚持一产结合旅游调结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二产结合旅游建园区,积极开发工业旅游、游览体验;三产结合旅游抓拓展,立足自然生态培育壮大休闲度假、山水观光、科普教育,依托环境优势积极开发养生养老、旅居安居、健康医疗、美容保健、文化娱乐,围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网购电商、交通物流、旅游地产、特色商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