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第一章:色彩与语言的关系1.1 引入话题: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1.2 讲解色彩与语言的密切关系1.3 分析色彩对语言表达的影响1.4 案例分享:优秀的色彩运用实例第二章:色彩的基本概念2.1 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2.2 介绍常用的色彩模型:RGB、CMYK等2.3 分析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2.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第三章:语言的色彩运用3.1 讲解色彩在文字中的应用:字体颜色、背景色等3.2 分析色彩在图像中的应用:滤镜、调色等3.3 探讨色彩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搭配、平衡等3.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优秀作品第四章:色彩与情感的关系4.1 讲解色彩与情感的关联4.2 分析不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喜怒哀乐等4.3 探讨色彩在广告、营销中的应用:吸引、传达等4.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第五章:色彩的搭配与运用5.1 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则:对比、协调等5.2 分析色彩搭配的方法:单色搭配、近似色搭配等5.3 探讨色彩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家居、服装等5.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优秀作品第六章:色彩与视觉感知6.1 引入话题:色彩对视觉感知的影响6.2 讲解色彩的心理效应:如对比效应、色彩恒常性等6.3 分析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如标志设计、海报设计等6.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第七章:色彩与文化的关联7.1 讲解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7.2 分析色彩在特定场合的应用:如节日、仪式等7.3 探讨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如油画、水彩画等7.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第八章:色彩与生活的关系8.1 讲解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居设计、服装搭配等8.2 分析色彩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如色彩对情绪的影响等8.3 探讨色彩在食物呈现中的应用:如餐厅装饰、菜品摆盘等8.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第九章:色彩与创意的结合9.1 讲解色彩在创意过程中的重要性9.2 分析色彩创意思维的方法:如色彩联想法、色彩转换法等9.3 探讨色彩在创意作品中的应用:如插画、设计作品等9.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第十章:色彩训练与实践10.1 讲解色彩训练的方法:如色彩感知训练、色彩搭配训练等10.2 分析色彩实践的意义:如提高色彩感知能力、培养色彩搭配技巧等10.3 探讨色彩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如设计项目、艺术创作等10.4 案例分享:色彩运用的成功案例第十一章:色彩与时尚趋势11.1 引入话题:色彩在时尚界的变化与影响11.2 讲解色彩趋势的变化规律11.3 分析色彩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如服装、配饰等11.4 案例分享:色彩趋势的成功案例第十二章:色彩与季节的搭配12.1 讲解季节变化对色彩搭配的影响12.2 分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色彩搭配原则12.3 探讨色彩在不同季节中的运用:如服装、家居等12.4 案例分享:色彩季节搭配的成功案例第十三章:色彩与年龄的关联13.1 引入话题:色彩对不同年龄层的影响13.2 讲解色彩在不同年龄层的喜好与适用性13.3 分析色彩在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中的运用13.4 案例分享:色彩年龄关联的成功案例第十四章:色彩与心理健康的联系14.1 引入话题:色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4.2 讲解色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14.3 分析色彩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如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14.4 案例分享:色彩心理健康应用的成功案例第十五章:色彩教学与评价15.1 讲解色彩教学的方法与技巧15.2 分析色彩教学的评价方式:如作品评价、技能评价等15.3 探讨色彩教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15.4 案例分享:色彩教学的成功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色彩与语言的关系,从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运用、色彩与情感的关系、色彩的搭配与运用、色彩与视觉感知、色彩与文化的关联、色彩与生活的关系、色彩与创意的结合、色彩训练与实践、色彩与时尚趋势、色彩与季节的搭配、色彩与年龄的关联、色彩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以及色彩教学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3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3 Word版含解析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语言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表情达意。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子:猜猜看——“科学”的带鱼(背景:甲、乙、丙都是某学院的教师,一天他们去超市买东西)售货员:新鲜带鱼特价促销,限量出售!顾客甲(上前看了看):看这个带鱼的“切口”,不是很新鲜。
顾客乙:确实不新鲜了,你看,带鱼的“截面”都发黄了。
顾客丙(马上应和):这是放得时间长了,被“氧化”了。
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猜出他们分别是哪个学科的教师吗?——学生饶有兴趣,七嘴八舌地猜出,师明确: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学科教师各不相同的说法,正是他们的语言艺术中不同的语言色彩的体现。
二、明确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三、知识梳理(一)“色彩词”与“色彩义”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语言中相当多的词语的意义,除了具有上述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感性的带着某些表达色彩的意义。
例如“女人”这个词,它的理性意义是“女性的成年人”。
这是反映“女人”的本质特征的理性意义。
此外,从“女人,这个词还可以联想到“体态是苗条的”“性格是温柔的’’等等,这就是“女人”词义中反映的非本质特征。
这种非本质特征是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的,并且是不确定的,会随着社会因素或个人因素而起变化。
再如,同样是指称“女性的成年人”的词,在“女人,之外,还有“妇女、女性(新女性)、女士、女流、妇道、女人家”等词。
在语言活动中,选用其中哪一个词很有讲究,有时甚至不能替换。
这是因为词义中包含着与感情、意志、态度等有关的意义,包括说话者的选择和对听话者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这是依附在词的理性意义上的具有表达色彩的感性意义,这种由于人们的主观态度而产生的附加意义就是词语的色彩意义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和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辨清词语的色彩义。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各种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听京剧吗?请认真观赏京剧《说唱脸谱》,看看唱词中涉及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的脸谱各是什么颜色,这些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呢?播放京剧《说唱脸谱》。
欣赏完了《说唱脸谱》。
现在,请你说一说歌词中涉及了几个人物,他们的脸谱各为什么颜色,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呢?事实上,只要一谈赤橙黄绿青蓝紫,大家想到的不止是颜色,还会想到别的意蕴,这别的意蕴就是语言的色彩。
语言的色彩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目标1、理解并能辨清词语的色彩义。
2、学会正确语言的各种色彩来表情达意。
三、初识色彩语言有哪些色彩呢?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作个识别。
1、具体实例(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鲁迅《祝福》)(2)天气渐渐暖和了,柳树枝头已经绽出了鹅黄色的嫩芽。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4)独裁政权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
(朱德《寄南征诸将》)(5)六十年代,美国产生了黑色幽默。
(6)好看--美丽,脑袋--头颅2、实例剖析(1)文句以黑、白、月白等彩色,勾勒出服丧的祥林嫂朴素、洁净的服饰特征,给人温和、利落的印象。
这里的黑、白、月白是事物在光的作用下,任何具备正常视觉生理机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真实色彩,我们称之为客观色彩。
(2)文句用“小鹅绒毛”来修饰黄,工笔描绘,各得神采给人以视觉的感受。
凡是词义中能引起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形象联想的那部分内容,都是形象色彩。
能够引起其他感觉感受的,也叫形象色彩。
(3)这一句是说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少女的脸庞在桃花的掩映下呈现出桃红色,它写出了少女红艳美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我们说这类词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学案1: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目标】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
【学法指导】第三节,按照“课堂活动”的指示对12个例句独立进行分析,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5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探究思考】1.怎样合理地调配词语的形象色彩?2.毛主席写的政论文《别了,司徒雷登》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请你从语体色彩的角度分析一下这段话的修辞效果。
【基础达标】1.语言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等。
2.语体色彩是指词由于经常用于特定场合或特定文体中而形成的某种语言表现风格。
分为和两种基本类型。
词的感情色彩最常见的有两类,即和。
3.从词语色彩的角度看,“顽强、怂恿”应从的角度区分;“脑袋、头颅,商量、磋商”应从的角度区分;“布谷鸟、葱绿、鼎立”应从的角度区分。
【拓展提升】1.色彩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反应。
请你参照下面的例子,选择一种色彩,写出你能联想到的代表不同情感的四个词语。
例:红——赤诚、勇敢、焦躁、危险仿写:2.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学习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探究思考】1.要使得词语的形象色彩搭配得当,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使词的形象色彩跟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相适合,比如一般“笑”的形象性描述是“哈哈大笑”“嘿嘿冷笑”“呵呵傻笑”“吃吃忍不住地笑”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课堂小结(1)说明概念。
教师要简单讲解一下什么是“色彩词”和“色彩义”。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2)例句判断。
教师在黑板上(也可以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给出课文中A到L这12个例句,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中的讲解,独立思考,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照“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五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3)分析讲解。
教师要在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客观色彩(A、G),形象色彩(B、C、D),感情色彩(H、I、J),象征义(E、F),引申义(K、L)。
三、课堂活动“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红楼梦》在语言艺术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人说的话都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焦大不说贾政的话,晴雯不说袭人的话,凤姐不说宝钗的话,一人说话一个样,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的语言其实也可以反映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正所谓“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
下面就围绕“《红楼梦》的人物和语言”这个专题进行一次课堂讨论。
(1)下面一段是《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李纨说凤姐的话。
这一段话本来不应出自知书识礼的李纨之口。
请思考为什么李纨要这么说话。
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忖度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
你今儿还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儿才是!(2)下面两段分别是冷子兴(《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和周瑞家的(《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口中描绘的凤姐。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色彩,即语言表达中的情感色彩和形象色彩。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色彩进行生动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色彩的定义及分类。
2. 语言的色彩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 练习运用语言的色彩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语言的色彩,能够运用语言的色彩进行表达。
2. 难点:如何恰当运用语言的色彩,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色彩的定义、分类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色彩运用。
3.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语言的色彩的定义、分类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色彩运用,如诗词、散文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尝试运用语言的色彩进行表达。
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表达中的优点和不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语言的色彩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语言的色彩进行创作,如写一篇小文章或创作一首诗。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色彩特点,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语言色彩的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运用语言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七、教学案例1. 分析小说《红楼梦》中的语言色彩运用,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2. 分析诗歌《春晓》中的语言色彩运用,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分析散文《荷塘月色》中的语言色彩运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教学练习1. 让学生选取一个日常场景,运用语言色彩进行描绘。
2. 让学生写一篇以“喜悦”为主题的短文,注意运用语言色彩表达情感。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教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辨析语言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语言色彩,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辨析语言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语言色彩,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请一个学生模仿韩复榘在齐鲁大学校庆上的演讲。
二、新知学习(一)知识梳理1、根据本节工具箱中知识点,完成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
词义的色彩语言的色彩词义的色彩词义的色彩2、明确色彩词和色彩义(二)具体研讨:怎样辨别语言的色彩1、辨清语体色彩(1)阅读下面的小故事,体会语言的色彩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只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几何?”卖柴的人只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于是讨价还价了:“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故事结果会如何呢?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2)语体色彩分类一是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不同: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用词规范,多长句,表意严密,结构严谨;口语用于即兴交际的环境,用语灵活,多短句。
二是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不同:科学语体大量使用限定成分构成的长句,插入成分多;文学语体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用语灵活。
三是政治语体和事务语体不同:政治语体富于逻辑性,概念精确而严密,如报告、社论等;事务语体大都应用于公文,讲究简要,平实,程式化,常用习惯语。
(3)高考原题展示(2003年高考全国卷)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6分)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的色彩,能够运用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绘事物。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词汇的丰富性:通过学习不同的词汇,让学生了解词汇的色彩,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事物。
2. 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描绘、叙述、议论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3. 情感和观点的表达: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色彩。
2. 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
3.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学作品和写作素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参考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画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的色彩,引出语言的色彩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语言的色彩,介绍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示例来理解和掌握。
3. 阅读分析:让学生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色彩,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写作练习: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色彩来写一篇文章。
5. 总结和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课堂内容和重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和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语言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不同语言色彩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解题、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比较体会和掌握增强语言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
[学习难点]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讲练结合[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感知1.讨论颜色(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2.引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导入----语言的色彩)∙课堂活动:辨认———通过表示色彩的词来看语言表达色彩1.给下面的句子按不同的色彩义分类(多媒体展示)补充“色彩词”与“色彩义”: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客观色彩,表示的只是色彩本身。
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象征义,指利用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
引申义,指在词的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而形成的新义三、深化拓展———怎样辨别语言的色彩(总结:语言的色彩是指语言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它是指词语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上,形象上或语体风格上的一些特点。
这些不同的感性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多媒体:语言表达上的各种差异,包括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都属于语言的“色彩”差异(一)活动——感情色彩人类情感类型有多么丰富,词义中的感情色彩就有多么丰富。
其中有些词义可能一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如“艾滋病”既有憎恶的贬义感情色彩,又同时具有恐怖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包括恐怖、喜悦、痛苦、悲凉等,还有传统所认定的褒义、贬义等类型,(请同学举例说明)比如说:“骷髅”“僵尸”含恐怖感情色彩;“成功”“捷报”等含喜悦感情色彩;“失败”“失恋”等含痛苦感情色彩,“秋风”“落叶”含悲凉感情色彩,“英明”“英雄”等词含褒义感情色彩;“奸臣”“腐败”等词含贬义感情色彩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如“山”“水”“跑”“走”等属于中性感情色彩。
1.看:多媒体例句:这首诗热情洋溢地抒发了作者对总理逝世的悲哀之情。
(感情色彩相互矛盾)美伊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是一场非常坏的战争。
(太轻)(﹡﹡总结:感情色彩的鲜明是语言生动优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指所选用的词语能够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喜怒﹑扬抑﹑荣辱等情感,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要调配好词语的色彩,首先要精心挑选带有感情色彩的褒义词和贬义词,注意适度与准确。
)2.问:判断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团结、勾结、结合、煽动、鼓舞、鼓动、袒护、保护、爱护;多媒体:词语的感情色彩有①褒义色彩,如团结、鼓舞、爱护;②贬义色彩,如勾结、煽动、袒护;③中性色彩,如结合、鼓动、保护3辨:如何辨别感情色彩(多媒体展示)辨明褒贬例一: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性。
识别两可例二: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像力。
区别轻重例三: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同流合污。
摆正谦敬例四: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释(1)辨明褒贬。
“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坏事的人”,是一个贬义词。
把他用在“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2)识别两可。
“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它用在此处非常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儿童时代在对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用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故而“想入非非”。
(3)区别轻重。
“同流合污”指“同坏人共同干坏事”。
句中“少数党员干部”虽然觉悟不高,但未落到与坏人为伍的地步,所以这里用词过重了。
(4)摆正谦敬。
“蓬荜生辉”是谦词,常用来称谢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称谢别人送来题赠的字画。
句中误将其作为贺敬之词。
*******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谦辞))多媒体展示4练:判断下面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A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难以~,不能~。
应用“望尘莫及”。
B处心积虑,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而句子是对“新上任的厂领导”有所褒扬,故而“处心积虑”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可用“殚精竭虑”。
C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
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国画的热爱,感情色彩有失妥当。
可用“纷至沓来”。
D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
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同样是错误答案,A、B、C有可以分为两类,怎么分?A词语误用,B/C感情色彩不当。
(*****总结:在选词填空时,对于所给的实词,首先可以从词性词义上去辨析,还可以从感情色彩上加以辨析,eg:沟通勾通“沟通”指使双方相通,是褒义词。
“勾通”指暗中勾结,是贬义词。
如: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应经常------情况。
沟通)(二)活动———形象色彩1.(词的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者听觉形象的联想。
)请同学们想一想:语言中哪些词语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视觉形象的联想:天蓝、橘黄、鹅卵石、狮子狗、马尾松、马尾辫、席卷、鼠窜、鼎立、鸡冠花、蛇行、麦浪、雪白、火红、雀跃、桃红、桃花面、樱桃嘴、腰子饼鞋底饼(摹状貌方法构成的词)听觉形象的联想:蝈蝈、布谷鸟、乒乓球、扑通、哗啦、滴答、知了(拟声方法构成的词)嗅觉形象感:臭烘烘、香喷喷总结:*****要使得词语的形象色彩搭配得当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使词的形象色彩跟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相适切。
(比如各式各样的“笑”。
老人的笑------小姑娘的笑……男孩子的笑……小婴儿的笑……请同学举例子推荐阅读周汝昌<谈笑>)其次,词的形象色彩也要和词的感情色彩相协调。
因为有些词的形象色彩也表现出特定的感情色彩,所以在运用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去描写人物或环境时,一定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是否协调。
.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体会其中诗人“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选择合适的词并说说为什么。
东栏梨花(宋苏轼)(桃花烂漫/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惆怅是因为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
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因此不能用“桃花烂漫”而用“梨花淡白”,如果首句用“桃花烂漫”,则第二句的“花满城”就是指桃花,语言鲜艳活泼,和“惆怅东栏一株雪”的忧伤基调不协调。
2.运用-----辨清形象色彩形象色彩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如:视觉——明月、残月、新月等;听觉——空好音、千里莺啼等;①、体会形象的特征和暗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桃花象征美人)寂寞泉台,今夜呼君遍,朦胧见鬼灯一线,露出桃花面。
(诗人用的光是鬼灯,古人一般用青绿色来形容鬼色。
在忽闪的青绿色的光线下。
露出一张红色的桃花面,这就给人一十分恐怖的感觉。
)②、展开情景或处境的联想。
如《雷雨》:“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多媒体展示)过渡:秀才买柴的故事(口语与书面语)多媒体展示:说一说两段话有什么区别。
①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
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零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结晶。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颗粒。
如果没有凝结核,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男同学读)②<<当春天回到了大地上>>:到处寻不见雪的踪迹;小弟弟在田野上天真地发问:雪啊,你跑到哪里?泉水在回答:我在这里!露珠在回答:我在这里!我变成了天上的云朵,我变成了亮晶晶的雨滴……(女同学读)(第一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语言特点是准确、通俗、简洁。
第二段诗歌则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法,其特点是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活动--------语体色彩1.从我们最近的词汇中找到举例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写东西必须符合一定的语体,这首先是因为作者或作品本身的目的,角色,话题,方式上有所不同,其次也因为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性格,说话的场合环境等有所不同。
语体有各种分类方法,不过通常是把各类文学作品的语体分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和“文学语体”。
1.是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不同:Eg:家乡故乡“家乡”侧重指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口语。
如:我14岁就离开家乡,参加了革命。
“故乡?辈嘀刂缸约核 煜さ摹⒊錾 ⒊沙さ牡胤剑 嘤糜诒冉献 氐某『希 < 谑槊嬗铩H纾何疑 谏蕉 褐莅氲海 诿晒攀俏业牡诙 氏纭B杪瑁 盖椎取?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用词规范,多长句,表意严密,结构严谨;口语用于即兴交际的环境,用语灵活,多短句。
2.是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不同:科学语体大量使用限定成分构成的长句,插入成分多;文学语体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用语灵话。
3.运用;“所以语言要得体”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的不得体,请帮他做些修改。
金馆长: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点急事,现决定改期。
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18日仿造示例改写下面的提示语,使其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示例:(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除了记忆什么也带不走,除了脚印什么也留不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提示语(草坪旁边):保护草坪,严禁入内!******分析:这些提示语都写有“禁止、严禁”等显得很生硬、冰冷的字样,这与美丽活泼的校园环境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