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教学文案
绘画(水彩画)社团教案

绘画(水彩画)社团教案第一章:水彩画基本概念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如水彩画的定义、特点、历史等。
2. 培养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画笔使用、色彩搭配、构图等。
二、教学内容1. 水彩画的基本概念:水彩画的定义、特点、历史等。
2.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画笔使用、色彩搭配、构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水彩画作品的创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如水彩画的定义、特点、历史等。
2. 示范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画笔使用、色彩搭配、构图等。
3.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彩画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水彩画基本技巧的运用能力。
第二章: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定义、色彩三要素等。
2. 培养学生掌握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定义、色彩三要素等。
2. 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色彩搭配的原则、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水彩画作品的色彩搭配与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四、教学步骤1.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定义、色彩三要素等。
2. 示范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技巧,如色彩搭配的原则、方法等。
3.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彩画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水彩画色彩搭配与运用的能力。
第三章:水彩画构图与创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如构图的定义、构图原则等。
2. 培养学生掌握水彩画构图与创作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构图的基本知识:构图的定义、构图原则等。
2. 水彩画构图与创作:构图的方法、创作过程等。
大学美术作业水彩画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美术水彩画课程课时:2课时(90分钟)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水彩画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提高对生活的感知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水彩画的基本技巧(湿画法、干画法、层叠法等)。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水彩画的绘画技巧。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水彩画作品进行展示。
2. 学生准备水彩画用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水彩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水彩画的认识和感受。
二、基本技巧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湿画法、干画法、层叠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练习。
三、色彩搭配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原则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四、课堂练习(2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水彩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收获。
二、深入学习水彩画技巧(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改进和练习。
三、创作指导(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进行创作构思。
2. 学生根据构思进行水彩画创作。
四、课堂总结(1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和创新性。
3. 学生对水彩画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024年幼儿园《水彩画》教案(精选8篇

2024年幼儿园《水彩画》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水彩画教材第四章《色彩的认识与运用》,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调配、水彩画基本技法、简单图形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学会调配不同的颜色。
3.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水彩画技法的掌握。
重点: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学会调配颜色,完成一幅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彩画教材、水彩颜料、画笔、画纸、调色盘、湿巾、毛巾。
学具:水彩颜料、画笔、画纸、调色盘、湿巾、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幅水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吗?”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平涂、渐变、晕染等。
(2)教师示范如何调配颜色,并现场绘制一幅简单的水彩画。
3. 学生实践(3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尝试自己调配颜色。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技法绘制一幅简单的水彩画。
4. 随堂练习(2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纸,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幅水彩画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水彩画基本技法2. 色彩调配方法3. 简单图形绘制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绘制一幅水彩画。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自由发挥,完成一幅以“我的家人”为主题的水彩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情况如何,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用水彩画创作其他主题的作品,提高绘画水平。
教师可提供相关素材和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定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7.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定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趣味性。
水彩画教案美术教案

水彩画教案美术教案水彩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水彩颜料,水彩纸和画笔。
2.准备茶杯、花等简单物件作为绘画题材。
3.准备相关的水彩画欣赏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水彩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观察画作的色彩、线条和形状,并表达自己对画作的看法和感受。
2.讲解水彩画的基本知识:介绍水彩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常用的水彩画工具和材料。
3.示范绘画技法:以茶杯为例,示范如何运用水彩画的透明效果和渐变色彩,采用湿法、干法等不同的绘画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练习,尝试运用水彩画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先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逐渐过渡到生活中的物品绘画。
5.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加强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
6.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绘画后,展示作品,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创作经验和感受。
7.作品欣赏:教师准备一些优秀的水彩画作品,让学生观赏和欣赏,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色彩运用、构图和表现主题等方面。
8.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自主学习和创作。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绘画实践过程,评价其运用水彩画技法的熟练程度。
2.评价学生对水彩画的欣赏能力和对作品的评价能力。
3.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水彩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水彩画技法进行创作,创造更具表现力的作品。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运用水彩画进行表现。
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绘画技法,如素描、油画等,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水彩教学计划(共18篇)

水彩教学计划(共18篇)第1篇:水彩教学大纲《水彩画》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专科)总学时:18 学分:1 编号: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水彩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自然光色变化规律,熟悉水彩画及其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使学生在绘画中将感性认识理论化、科学化,并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水彩表现技巧,提高学生水彩修养的创造性和水彩的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从而逐渐在技术和经验的获得中具备表现自然的能力,为独立地进行艺术创作做准备。
通过静物写生或外出风景写生将色彩理论与水彩实践相结合。
初步了解水彩艺术中“水”、“色”、“时间”三要素在作画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了解由水彩丰富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水彩画独有的艺术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优秀作品成熟的绘画理念,开拓眼界,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水彩画教学的目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色彩的艺术特点以及形象与色彩的相互关系。
2、掌握水彩画的特点和写生步骤与方法掌握工具及材料的应用。
3、正确地运用色彩观察方法,从整体出发,通过对比区别色彩倾向,表现出他们之间的色彩关系。
在写生过程中逐步掌握色彩调配,色彩对比和谐调等规律。
4、掌握用色彩塑造形体,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5、通过写生了解水彩画的各种表现技法,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
、6、认识画面整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驾驭画面的能力。
7、具有对色彩的记忆、想象在创作中运用的能力。
(三)观察研究摆在初学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作画之前,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
从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
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幼儿园《水彩画》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水彩画》教案(精选8篇)幼儿园《水彩画》篇1活动目标:1、感受用水彩颜料作画的乐趣。
2、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晕染出美丽的星空。
活动重点:感受用水彩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晕染出美丽的星空。
活动准备:创作背景音乐、星空图片、湿水彩作品图、水彩颜料、调色盘、排刷、水活动过程:一、欣赏星空画展进行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星空图片。
师:美丽的星空,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二、观察水彩星空图,感受水彩晕染之美出示水彩星空图。
师:仔细观察图片,这和我们平常创作的水粉画有什么不一样?(湿/干)师:这是美丽的星空水彩画。
你们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师:你们知道水彩颜料和水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吗?三、介绍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自己的水彩星空师:快来看看,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材料?(水、水彩颜料、水彩纸、排刷)让我们利用这些材料,创作一幅美丽的水彩星空图吧。
四、幼儿创作,教师跟进指导播放音乐,幼儿创作。
五、欣赏作品并进行评价第一层评价:针对水彩颜色的叠加晕染,让小朋友分享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层评价:让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语言讲述,表达对《星空》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表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课后反思一、选材缘起我们每个人对于星空,都有无尽的想象和兴趣。
特别是3—6岁的幼儿。
基于他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湿水彩《星空》这个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可以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想画的人或者事物”。
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我们聚焦幼儿对色彩的`感知。
湿水彩有得天独厚的晕染之美,在表现星空这样一个唯美的主题上,它有着独特的效果。
二、活动简述湿水彩画不同于其他作品类型,它是孩子们通过探究水与水彩颜料的融合、多种水彩颜料之间的融合,从而感受色彩的动态变化美。
为了让课程丰实、有趣,在活动开篇,我们创设了“星空”主题画展吸引幼儿,让幼儿通过看画展,了解水彩画的创作效果,感受星空的静谧和美丽,进而想要积极尝试和体验。
美术教案《水彩画》

美术教案《水彩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水彩画的技巧与表现》。
具体内容包括水彩画的材料与工具介绍、基本技巧掌握、色彩搭配原理以及画面构图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搭配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彩画色彩的搭配和画面构图。
重点:水彩画的基本技巧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水彩画教材、示范作品、水彩画工具(画纸、画笔、颜料、水杯等)。
学生准备:水彩画工具、画纸、颜料、画笔、调色板、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水彩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介绍水彩画的材料、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干画法、湿画法、渲染法等)。
(3)分析水彩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和画面构图方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水彩画创作过程,讲解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水彩画创作。
4.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题材进行水彩画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水彩画》2. 内容:(1)水彩画材料与工具(2)水彩画基本技巧(3)色彩搭配原理(4)画面构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美景”为主题,创作一幅水彩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和谐,画面构图合理,具有艺术感染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在技巧掌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水彩画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幼儿园《水彩画》教案8篇

幼儿园《水彩画》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中的第二节《水彩画》。
详细内容包括:水彩画的工具与材料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巧;简单水彩画作品的创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彩画的基本工具与材料,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2. 能够运用水彩画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激发幼儿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彩画的基本技巧运用。
教学重点:水彩画工具与材料的认识;色彩搭配;画面构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彩画教材、水彩画作品、水彩画工具、颜料、画纸、画板、水桶、毛巾。
学具:水彩画工具、颜料、画纸、画板、水桶、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作品,引发幼儿对水彩画的兴趣。
2. 新课导入:a. 介绍水彩画的工具与材料。
b. 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c. 演示水彩画的创作过程。
3. 实践环节:a. 请幼儿动手尝试使用水彩画工具。
b.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水彩画创作。
4. 例题讲解:a. 展示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b. 讲解作品的色彩搭配、画面构图。
5. 随堂练习:a. 教师示范,幼儿跟随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a.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水彩画2. 内容:a. 水彩画工具与材料b. 水彩画基本技巧c. 色彩搭配d. 画面构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创作一幅水彩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培养了幼儿的色彩感受力。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水彩画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b. 组织幼儿参观水彩画展览,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c. 尝试用水彩画表现其他主题,如动物、风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彩画的基本技巧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第一章风景写生第二章静物写生第三章人物写生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第一章风景写生授课时间:第三学期、第五学期、第七学期授课班级:水彩画专业二、三、四年级课时:240课时一、教学目的风景写生课是水彩画专业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内在的个性发挥,它使学生面对大自然直接对景写生,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不足,从而体现风景写生教学中的真正价值。
水彩风景写生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风景写生知识,室外静物在不同光线下色彩变化规律,基本掌握水彩画工具、材料,性能和作画步骤,基本掌握色调及多种类型的水彩画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水彩风景画的艺术规律和绘画语言,并对画面进行较完整的艺术处理。
二、作业要求:1、掌握选景、构图及风景写生的作画方法步骤。
2、掌握室外风景写生中的色调和色彩两大关系及一般水彩画表现技法。
3、掌握风景写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
4、强调学生对画面色彩感觉、感受及表达、强化学生的个性特点。
5、主客观相结合,把握好画面的艺术处理,防止表面模仿。
三、教学重点:1、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即: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认识)3、组织画面的能力,即观察、感受、表达的综合能力。
(分析、理解、提炼、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掌握室外光色变化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在实际写生中理解、运用色彩规律分析画面。
2、启发学生在学习风景画时,不仅要掌握技法而且要培养自己在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美的内涵的能力,表现一幅画特有的气氛和情调。
3、取景、构图和整体处理画面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理解联系实际,从一点一滴入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坚持讲授、示范、观摩、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六、教具:水彩画颜料、画笔、画纸、调色盒、盛水器、画夹、画凳、毛巾、范画、画册等。
七、作业安排:本课程前后分三个学期授课,第三学期安排以山、水、树、天空、地面、河流、农舍、建筑等不同课题风景写生作业36幅,其中记忆与默写作业6幅。
尺寸:16开/8开。
课外作业,临摹名家作品9幅,80课时。
第五学期安排,以不同光线不同色调,不同课题风景写生作业36幅、尺寸:16开/8开。
课外作业临摹名家作品9幅。
80课时。
第七学期安排不同技法表现,不同艺术追求风景写生练习36幅,尺寸:16开/8开。
80课时。
每学期安排创作风景一幅、尺寸:4开/8开。
课外时间完成。
八、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本课程为下乡写生课、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写生。
复习旧知识:针对要讲授的知识,复习以往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习,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讲授新课程: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取景、构图和景物的选择1、选景、大自然是美的。
但也并不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画,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正是由于客观的大千世界、广阔而庞杂,如像金沙、混杂一样,我们必需经过筛选和淘洗,选景的过程就是观察和比较的过程。
一般来说,选景要注重选择近、中、远层次分明,黑、白、灰调色较为明显,主体物较突出,富于节奏感,色调倾向较为明显的景色。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以及练习的目的来选景,不要贪多求全。
如地面景物很好,就选画地面景物为主,少画一些天空;如果天空云朵优美动人,也可以描绘天空,少画地面。
即使是选择景物一角,只要表现自然生动而富有情趣,同样也能给人美的感染。
选景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①从学生自身审美角度去选取景物②从逆光、侧光、正面光等不同光线和阴天、晴天、一年一晚,及各种气侯多变的条件下选景。
③在取景时预先估计到构图均衡统一的问题。
④在表现景物深远的空间感方面,取景时宜适当选择近、中、远三景的画面。
⑤取景着眼于对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画面上的明与暗、疏与密、动与静、冷与暖、虚与实、软与硬、高与低、远与近、强与弱等都属于对比范围。
⑥取景还需选择较好或较典型的角度去描绘。
风景写生开始阶段很重要,选景时,首先熟悉周围环境,最好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选景,免得提一大堆画具到处转。
2、构图构图问题,涉及到画者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反映其概括取舍和组织画面的能力,是风景写生成败的重要因素。
风景画构图主要是取与舍和画面均衡关系,主题要明确。
主题一般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和透视线交汇处。
透视线和地平线的高低,对一幅画主要是描绘什么起很大的作用。
大面积的天空容易产生空间感,使人感到天高云淡、心情舒畅。
略带俯视的构图是西方风景画常用的手法,这样的构图以中远景为主,而抬高地平线,这样景物充实、生活环境反映上体实在。
下面几个构图要点在实践练习中要把握好。
①构图要突出重点,不要在构图时企图把看到的一切罗列到画面上来。
这样会使主题不突出、零散、吃力不讨好,由于画面东西太多而画不完,显得粗糙、呆板。
②作建筑风景画时一定要在画初稿时注意透视的准确。
待上了颜色之后,再修改就困难了。
首先是要确定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倘若你想省略掉地面上的一些东西就把地平线放低些;要省去天空部分就把地平线放高些。
确定地平线后,建筑物所有主要部位都要根据透视规律,尽可能画得选型准确。
③在构图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取舍。
首先要突出主体、同时有些破坏画面效果的细节可以删去,有些主要配景上的物体(如树、山等),也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
在写生中,学习时多画些小素描和小色彩稿练习。
构图的最高要求为简洁、生动、画面均衡、突出主题。
第二节:风景画的写生特点1、概念:以自然景物(包括建筑)为描绘的对像的绘画。
2、风景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研究气氛、情调和意境。
气氛:指一幅画应具备一定的季节、时间、气侯、地域的光线特点和合乎情理的自然组合规律。
情调:是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表达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情绪。
意境:对于风景画来说,是审美的更高层次,“以情写景,情景交融”,画家对所描绘的景色总会倾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意境就是这种景与情的有机结合。
与静物、人物写生相比,风景写生有以下的特点:1、视野广阔:室内空间范围是有限的,由室内走到室外,大自然是那样无边无际,使人视野豁然开朗。
2、内容繁杂:大自然中的景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3、光色多变:由于太阳光源与其他光源对地面照射角度和距离不同气侯的变化季节的更迭等等,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因而光色、景物就产生了不同的气氛和情调。
4、层次深远:由于景物存在的空间的不同,就有了前后层次和深远的问题。
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它是风景写生中又一特点。
第三节:室外光色变化一般规律1、因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时间是依据太阳光与地球形成的角度位置而定的,由于光源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着景物的光色。
因此有早晨、中午、傍晚、夜等较明显的差别。
2、因季节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一年四季,由于太阳距地球有远有近,光照有长短、强弱的差别,植物有周期性的生长规律。
3、因天气影响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阴、晴、雨、雾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不同的天气有其各自的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情绪感染和联想。
如雨天,雨天的光色特点和阴天类似,云层高低而浓,加上雨帘,使得景物更加模糊,只有地面积水处及建筑的受光面因雨水对光的反射而发亮。
天空灰暗,但接近远景部分的天空反而倒比较亮。
雨天,是画家喜爱描绘的题材,色调虽然灰而不艳,但那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朦胧景色,给人以水色淋漓,以色空蒙的美感。
画雨景,不要拘泥于画一条条的雨丝,而应表现其光色特点和气氛。
这种景色用水彩画来表现更为适宜。
气候的变化,也不仅上述几种,如彩虹、积霜、狂风………等,这些光色变化大都瞬间即逝,一般多凭藉观察和记忆来表现。
第四节:空间距离的表现空间距离是根据形体透视原理和空气色彩的透视变化,表现出景物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使人在平面的绘画上获得立体的,有空间深度的感觉。
风景画视野广阔,近景与远景距离的空间无法比拟,远远超过了视觉的广度。
空间距离的表现在风景画中是至关重要的。
1、要处理好景物形体的透视关系:必须按焦点透视法则来处理形的透视。
透视画不准,必然会影响空间距离的表达。
2、理解色彩透视规律:由于物体与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色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由此可以概括出生活环境中色彩强弱变化的规律:①距离点越近,色彩感越强,反之则弱。
②原色比间色强,暖色比冷色强。
③色彩对比大的强,对比小的弱。
3、利用主次、浓淡和虚实加强空间感。
景物远近及主次在视觉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因而构图上常把主体物安排在视域中心范围内作重点刻划,其它部分则适当概括。
在表现手法上有意识地将主要与次要、虚与实结合起来处理,将有助于空间距离的表现。
第五节色调与意境风景写生是接触各种复杂的外光作业,对观察、研究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很有好处,也是学习水彩画技法的重要课题。
技法始终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
在风景画中,十分讲求色调和气氛,这与形成一定的意境是密切相关的。
掌握色调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1、从冷暖色性上观察处理:在构图的时候,画者对眼前的景物首先有一个色调的判断。
画者一开始就要抓住这种主调,并有意识地加强画面的色调效果,以便更好的为主题服务。
2、从色彩纯度上去观察处理:景物的色调从纯度上去看,有时是十分鲜明的调子,有时则是灰色调。
我们要加强或减弱这种对比关系。
灰色调处理得不好就很闷,其原因主要是纯度变化不够;鲜明的调子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色相不统一,若有一定的灰色在里面起作用,使色彩稳定在特定的色调中会使画面更为鲜明,更有变化。
3、从色彩对比来观察处理:色彩的明暗对比,如果对比的地方太多,就显得零乱、不统一,甚至影响主题的表达。
在风景画中,除分清近、中、远三景的层次面外,天空、地面(水面)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假若天空与地面在明暗、色度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那么景物就象悬在空中一样。
甚至正看倒看都可以,连天地都分不出来,这种失误是不该发生的。
第六节风景画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一、树画树,首先要体会它的生长之势,每棵树的姿态面貌是不相同的。
树有很多种类特征也各有差异。
它是由树叶、树枝、树根有机地组成的。
树叶生成在树枝上,由无数叶片汇集在一起,它的基本形状象一把“伞”,因此,树枝不能随意画过“伞面”。
树会是从树干分出来的,枝叶围绕在树干的前后、左右,画的时候不能仅画一个平面,只看到左右分开的树叶,忽视了前后的枝叶。
树的干、枝、叶都有疏密粗细,上下不同的节奏感。
树干可以说是一系列高低透视不同的圆筒形连实体。
因此,要注意它的透视变化,同时要画出它的体感,并注意到树上枝叶的投影,才能画得生动。
树根与地面的关系,也应变得清楚。
不能象插在地面上那样生硬。
二、建筑物画建筑物主要注意两点:①是形的安定,没有倒坍,歪斜的感觉。
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看建筑物的结构和透视上是否画的正确。
②分块、分面的明确性,建筑物光暗界限很清楚,轮廓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