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文言文实词翻译复习

合集下载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译:然而庭前台阶总是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即使人来了它也不飞走。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译:项羽军队驻扎在鸿门下,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译:刘母对儿女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长安,贬官养病在这浔阳城。

62.劝果行,国人皆劝。

译:伐吴行动坚决地这样做了,国内的人民都相互勉励。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译: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

63.却却坐促弦弦转急。

译:然后回到座位上,将弦调得更紧弹得更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人七百多里。

64.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译: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回忆旧日的这些事情,觉得它们好像发生在昨天,让人忍不住要长声号哭。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译: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是抵挡不住的,怎么办才好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65.若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译: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四方的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徐公不如您漂亮啊!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祝寿,敬酒祝寿之后,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样。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文言文实词例句加翻译

文言文实词例句加翻译

一、实词例句及翻译1. 例句:子路,孔门弟子也。

翻译:子路是孔子的弟子。

2.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例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明而且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4.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5. 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6.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7.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8. 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到了冬天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最后才凋零。

9. 例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担心财物少,只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生活贫穷,只担心心里不安。

10. 例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翻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

二、实词解析1. 子路:孔子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2. 学而:学习并且。

3. 时习:时常温习。

4. 说:愉快。

5. 敏:聪明。

6. 好学:喜欢学习。

7. 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8. 行:行走。

9. 三人:三个人。

10. 必有:必定有。

11. 温故:温习旧知识。

12. 知:智慧。

13. 岁寒:冬天寒冷的时候。

14. 调:凋零。

15. 寡:少。

16. 均:均匀。

17. 贫:贫穷。

18. 安:安心。

19. 民惟邦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20. 本固:根本稳固。

以上为文言文实词例句及翻译,通过对这些实词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词的积累,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高考语文文言文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常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常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直译法是指将文言文中的实词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词的原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实词的翻译。

例如: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告子下》)翻译:因此,上天要把重大的使命降临到这个人的身上。

2.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孟子·告子下》)翻译:以前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宫殿的华丽而接受了。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文言文实词的内涵,用现代汉语表达其大致意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直译的实词。

例如: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论语·为政》)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三、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易懂,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词汇。

例如: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翻译: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不断努力寻求真理。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亮。

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更加简洁,适当删减一些文言文中的虚词。

例如: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了解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的人。

总之,在翻译文言文实词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词义,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方法。

同时,要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考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例:1. 治:治理、处理例句:治大国如烹小鲜。

(《老子》)2. 谋:计划、策略例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论语·卫灵公》)3. 善:优点、长处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4. 勇:勇敢、有胆量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之可茹 皆竞秀献状 被鹤氅衣
茹: 秀: 被:
•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
•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 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 分)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 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5分)
• 师胡宪,与朱熹游
构:
• 又典经义注
典:
• 叉党人通直郎宋维等希叉旨 希:
• 为左右所谮
谮:
• 译句
• (1)且陛下修政教,解狱讼,何使明君失之于上,奸 臣窃之于下?(4分)
• (2)怿裁之以法,每抑黜之,为叉所疾。(3分)
• (3)怿以忠而获谤,乃鸠集昔忠烈之士,为《显忠录 》二十卷以见意焉。(3分、Biblioteka • 以章献起于寒微起:
•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
•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
•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 译文:
•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 译文:
• 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
专:
• 敢问其目
目:
•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
• 白刃始合
合:
•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 师应之也。(5分)
•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 而见劳苦之明也。(5分)
• 而舍县之大家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时吴氏家延师儒 属鼎治,鼎论如法
舍: 夺:
延: 属:
•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 何从儒生游也?(5分)
•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 命矣。”乃赦之,不问。(5分)
• 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
• 治国不失秉
秉:
• 君若宥而反之 宥:
•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4分)
• 译文:
•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
• 译文:
•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4分)
• 译文:
• 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
• 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 渐:
• 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
寻:
• 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遇:
• 译句(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
• (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 (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 请于帝。
• 若天假之年,继二南矣
假:
• 因愉之逆,又构杀勰
游:
• 逮至一无所得
逮:
• 移疾杜门
杜:
• 为粥以食饥者
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3分)
• (2)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4分 )
• (3)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3分)

• 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