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观察和验证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CO2)是一种由一份碳原子和两份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我们可以通过碳酸与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中通常使用的碳酸酸是碳酸氢钠(NaHCO3),它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烧杯,将适量的NaHCO3固体盛入其中。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然后将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注意盛放NaHCO3的烧杯应放置在实验室通风的台子上。

3.观察实验现象,用一根湿润的玻璃棒盖住烧杯口,然后将玻璃棒插入瓶中的一小段蜡烛或火柴,将蜡烛火焰放在瓶中,火烧完时再重新点火试验。

4.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在烧杯中可以发现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盐酸与NaHCO3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当我们用湿润的玻璃棒盖住烧杯口时,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逸出,导致了气体在烧杯中聚集。

当我们将蜡烛火焰放在瓶中时,火焰会熄灭,这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对火焰的氧气供应造成了阻碍。

实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气味的气体。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通过观察气体本身来判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较重,因此可以安全地将它装在干燥的瓶中,并使用盖子封闭。

3.二氧化碳气体会对火焰熄灭起到抑制作用。

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会排挤空气中的氧气,造成火焰领域的氧气不足。

实验安全提示:1.在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良好的通风环境。

2.盐酸(HCI)为强酸,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应佩戴实验室安全护目镜和手套。

3.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烧杯、玻璃棒等实验用具应放置平稳,避免翻倒,以及注意火的使用安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取了二氧化碳气体,并观察到了它对火焰的熄灭作用。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无足够氧气时,会抑制火焰的燃烧。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不断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三、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实验器材、药品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单孔橡胶塞、玻璃片。

大理石、稀盐酸(1:2)。

蒸馏水、火柴。

教学流程活动【导入】以一则小谜语引入,引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新课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分析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原料及反应条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实验装置由气体的特性确定检验方法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根据反应原理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3)总结归纳设计装置反应原理: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解释不能用浓盐酸和稀硫酸的原因;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瓶口向上排空气法;装置改进及其优点。

(4)确定实验步骤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取下带导管的橡皮塞,放在桌上,用镊子取约5g—10g(5小块)石灰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倾倒15mL左右稀盐酸,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观察现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做验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班级姓名合作者日期
一、实验目的: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玻璃片、镊子、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锥形瓶、小试管、酒精灯、试管夹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水、蜡烛、小木条、火柴
三、过程与方法:
四、问题与交流
1、在实验室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同学交流。

2、怎样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请试一试。

五、反思与评价。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盖州市第五初级中学邵丽莎实验活动2⼆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进⼀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实际操作。

(3)加深对⼆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法:能合理使⽤课堂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制取⼆氧化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设计装置和制取⽓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激发学⽣求知欲,提⾼学⽣实验的创新能⼒。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六单元课题2、课题3之后进⾏的⼀堂学⽣实验课教学,学⽣对⼆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已经掌握了⼀定的理论基础,但如果亲⾃动⼿操作还会遇到⼀定的困难,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本节课上,先复习了⼆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性质,让学⽣确定发⽣装置和收集装置并组装。

在⼆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我增加了⼆氧化碳吹肥皂泡的趣味实验,加深学⽣对⼆氧化碳密度⽐空⽓⼤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备⽓体的步骤,验证的⽅法。

四、教学⽅法:实验、讲解、总结。

五、教学准备1、仪器:⼤试管、铁架台、试管架、烧杯、试管夹、镊⼦、试管刷、单孔橡⽪塞、酒精灯、集⽓瓶、玻璃⽚、导⽓管。

2、药品:⼤理⽯、稀盐酸、澄清⽯灰⽔、紫⾊⽯蕊溶液、蜡烛、⽕柴。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课题同学们好,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今天我们⾛进实验室,亲⾃制取⼆氧化碳,并验证它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学习兴趣,调动学⽣学习热情,引⼊课题。

(⼆)进⼊教学过程⾸先,让我们先看⼀下本节课的实验⽬的:1、展⽰实验⽬的(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化碳和⽤向上排空⽓法收集⽓体。

(2)加深对⼆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带着本节课的实验⽬的,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实验吧!⼤家对照⼤屏幕,检查⼀下实验器材和药品,有问题的请举⼿。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6.实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型:实验课年级:化学九年级上册学习⽬标:知识与能⼒(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发⽣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步骤、验满⽅法、检验⽅法等。

(2)通过实验进⼀步学习⼆氧化碳的性质。

(3)逐步培养学⽣观察、动⼿的能⼒。

过程与⽅法(1)通过实验,并结合实验室制取氧⽓的⽅法,进⼀步总结实验室制取⽓体的⼀般思路及⽅法。

(2)通过实验操作,进⼀步培养学⽣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全⾯观察与记录实验技能。

(3)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进⼀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法来验证或推论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勤于思考、严肃认真、勇于创新、⼤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难点:⽓体制备的⼀般思路和⽅法。

实验准备:1. 实验⽤品:锥形瓶、分液漏⽃、双孔橡⽪塞、玻璃导管、试管、集⽓瓶、玻璃⽚、饮料瓶、酒精灯、⽕柴、⽯灰⽯(或⼤理⽯)、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两⽀长短不同的蜡烛、紫⾊⽯蕊试液、新制的澄清⽯灰⽔、蒸馏⽔等。

2. 多媒体板书设计:实验课:⼆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室制取⼆氧化碳1.药品选择廉价易获得;操作简单⽅便安全;环保;反应快慢适中;纯净2.装置选择发⽣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体的密度和⽔溶性3.验证验满⽓体的性质4.步骤连-检-装-收-验(满)-放⼆、验证⼆氧化碳性质1.与⽔反应(通⼊紫⾊⽯蕊试液)2.与⽯灰⽔反应(通⼊澄清的⽯灰⽔)3.⼀般不能燃烧也不⽀持燃烧(熄灭蜡烛⽕焰)学习过程:⼆氧化碳的⽤途CO 2⼯业原料纯碱尿素汽⽔灭⽕⼈⼯降⾬光合作⽤温度计致冷剂【导⼊】⼆氧化碳与⼈们的⽣命、⽣活、⽣产息息相关,那么你想不想⾃⼰亲⾃动⼿制取并验证它的性质?【板书课题】⼆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展⽰学习⽬标1. 组装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氧化碳⽓体。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

方法探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的运用及改进案例分析文|项鑫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是备受关注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具象化,从而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需要具备的思维有所了解。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明确此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对实验的运用进行研究,同时思考实验开展的具体改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有显著价值。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一)实验原理与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试管、烧杯、塑料膜、橡皮筋、温度计、蜡烛、二氧化碳发生装置、pH试纸等。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与设备:(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现场。

2.实验操作:(1)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反应过程。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此时会看到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产生剧烈反应。

反应结束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2)用塑料膜包裹试管口,用橡皮筋固定,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口附近。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同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试管,记录温度变化。

加热过程中,注意调整蜡烛的位置和火焰大小,保持试管内的液体均匀受热。

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下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4)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的水中,观察pH试纸的变化,并记录下pH。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化学课程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的具体化。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经历真实过程,实验教学中要落实实验素养,要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

在探究活动之前要依据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目标,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问题导向初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原料,能够结合反应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通过探究活动,结合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检验其性质,能够梳理出设计本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初步建构思维模型。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些知识为本节实验活动起到了铺垫作用。

在初中化学学生实验内容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简便、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对学生完成实验,牢固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对药品的选择、反应原理、制取装置的选用、实验步骤、验满等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认识还较表面,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上,缺乏实验操作的支撑。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完成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分组实验,初步掌握了制取气体及对物质性质检验的基本方法。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

但是观察记录与描述表达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四、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制取装置、收集及验满气体等实验操作,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

2.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用途和重要性。

2. 提问: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5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

2. 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3. 学生分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性质。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讨论并回答二氧化碳实验室安全问题。

七、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技巧(10分钟)1.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演示解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问题的技巧。

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践制取二氧化碳。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九、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 教师点评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安全教育:1.如果皮肤溅到盐酸,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碱水、肥皂水等),就医。

2.如果眼睛溅到盐酸,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并就医。

3.如果吸入大量盐酸,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4.如果不小心食入盐酸,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鸡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
苏打等药品),就医。

【活动目标】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

药品:稀盐酸(1:2)、紫色石蕊试液,还需补充的药品有大理石(或石灰石)、澄清石灰水。

用品:蜡烛、木条、火柴、蒸馏水
你还需用的用品:
二、实验步骤:
1、制取二氧化碳
(1)组装实验装置:参考课本P125图6—23,小组内合作设计,用你选用的仪器组装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药品:先加固体(大理石),再加液体(稀盐酸)。

(3)收集并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的方法来检验是否集满,集满后盖好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按图6—24所示,将二氧化碳 缓慢 倾倒入放有燃着的短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 蜡烛熄灭了 。

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如课本P126图6—25所示,向其中一支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 溶液逐渐由紫色变为红色 ,然后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加热时要注意 不时地移动试管 。

可以发现 溶液又变成了紫色 ,这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的性质。

(3)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实验可用于 检验二氧化碳 。

(4)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振荡,可观察到软塑料瓶变扁,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探究各种装置的优劣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
分析原因
2、对比实验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比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变
量唯一。

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的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变量?请你设计实验
动手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验证二氧化碳性质加深认识。

小组成员团结合作,要大胆创新,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教学建议】
1.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前面教师已经做过演示实验,实验前让学生复习巩固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进一步认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及验证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

2。

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要及时纠正点拔,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要正确,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

【备选问题】向少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开始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过一会又变澄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开始时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因此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之后,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又结合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因此又变澄清了。

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0 CO2+CaCO3+H2O=Ca (HCO3)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反思
学生实验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课堂秩序难以控制,要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的课堂管理。

对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二氧化碳的制取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然后探究
它的性质。

一般的实验都分为两部分——制取和检验。

制取的装置如右图,收集之后再来检验性质,主要方法
有: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可燃性;用高矮不一的蜡烛检验其密
度大小;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能否与之反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其能否溶于水,生成了什么物质,及该物质的酸碱性。

但上面的实验有两点不足:实验不连贯,耗时太长,不利于课堂操作;反应物混在一起不便于分离回收。

针对这两点,改进实验如下图。

滤网不仅可以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分开,也可以使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增加,使得反应更充分。

有利于节省药品,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气体与溶液反应,多余的气体将从较短导管导入紫色石蕊溶液,与其反应;超出的气体又被导入烧杯底部,观察蜡烛变化便可得知其密度大小和可燃性。

此改进实验综合了传统分散的实验,克服了以前实验存在的不足,成为了一个连贯、快捷、方便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归纳和器具的整理清洗都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