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与笼子的故事带来的启发
袋鼠与笼子读后感500字

袋鼠与笼子读后感500字《袋鼠与笼子》是一本畅销书籍,由英国作家约翰·-瓦伦丁撰写。
这本书是以一个有趣而深刻的寓言故事为主线,探讨了人类、环境和精神的关系等一系列现代社会中的问题。
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最初的印象是,读起来很轻松简单,但在这些故事背后,却有许多深层次的内涵。
作者通过袋鼠和笼子这一形象形象的比喻,提出了自由的重要性,并揭示了我们存在的局限性和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袋鼠和兔子出门买蛋糕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袋鼠被关在了笼子里,而兔子却自由自在地穿过树林,结识了许多其他的动物朋友并买到了心仪的蛋糕。
袋鼠和兔子是如此不同,但却都在试图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对比揭示了我们对存在不同方式的动物和人类的态度,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和尊重他们的自由和尊严。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人类的所作所为对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我们所处的地球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生物都需要它身边的环境来生存和繁衍。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行为对周围的一切有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我认为,《袋鼠与笼子》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向读者提出了核心问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我们所有的行为和选择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
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负责。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还启示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创新和思考方式。
例如,作者用简单的比喻和寓言告诉我们有关环境、人性和社会的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关于自由和生存的实际意义。
这种简单、清晰和深入的方式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非常重要。
它使我们对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有更好的理解和洞察,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总之,《袋鼠与笼子》这本书是一本有趣、深入而富有启示的读物。
它提供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全球问题上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许多重要信息。
袋鼠跑出笼子的故事读后感

袋鼠跑出笼子的故事读后感
读完这个袋鼠跑出笼子的故事,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又若有所思啊。
这个故事一开头就像扔出了一个大惊喜炸弹,袋鼠居然跑出来了!就好像在平静的湖面突然炸起了一朵大水花。
管理员呢,按照常规的想法,觉得笼子太矮了,那就加高呗。
结果呢,袋鼠还是跑出来了,这就像是你以为堵住了一个小漏洞,却发现水从另外一个你根本没想到的大窟窿流走了一样。
当他们发现袋鼠是从门跑出去的时候,我简直要笑出声来。
这就好比你一直在头疼怎么补屋顶的洞,却没发现门一直大大地敞开着,风啊雨啊都从那儿畅通无阻地进来了。
这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也是这样,遇到问题就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去解决,根本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源。
就像我自己有一次,手机找不到了,我就一直在想是不是掉在沙发缝里了,把沙发翻了个底朝天,结果最后发现手机就在我刚刚拿过的桌子上,只是被一本书盖住了。
这和管理员只看到笼子矮,没看到门没关好是一个道理啊。
我们总是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然后做很多无用功。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先冷静地观察和思考,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不能像那些管理员一样,只知道一味地加高笼子,却不看看袋鼠到底是怎么跑出去的。
如果我们总是这样糊里糊涂地处理事情,那生活中就会充满各种像袋鼠跑出来一样的“意外”,而且还总是解决不好。
总之呢,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就像一面小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有时候也会很傻很天真地处理问题的样子,以后可得多注意啦!。
袋鼠逃出笼子读后感

袋鼠逃出笼子读后感
读完袋鼠逃出笼子这个事儿啊,真的是让人又好笑又忍不住去想些道理呢。
不过呢,袋鼠逃出笼子也给管理员啥的带来了不少麻烦。
这就好比我们要是突然做出一些打破常规的事儿,周围的人可能就得跟着忙活。
比如说你突然不想按部就班地上班上学了,家里人啊,同事同学啊,可能都得被你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得不知所措。
从另一方面想,这笼子没把袋鼠困住,是不是也说明笼子有漏洞呢?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规则或者防范措施,如果不严密,总有东西会跑出去或者溜进来。
就像我们的安全系统,如果有个小漏洞,可能就会有像“袋鼠”这样的意外发生。
而且啊,袋鼠逃出去之后,它可能面临很多未知的危险。
外面虽然看起来美好,但也可能有猎人啊,或者找不到足够的食物。
这就跟我们追求自由或者新的生活方式一样,虽然充满了诱惑,但也隐藏着风险。
我们不能只看到自由的那一面,还得考虑清楚可能遇到的麻烦。
总的来说,袋鼠逃出笼子这个事儿,就像一个小小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追求变化和自由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后果,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把自己的“笼子”也就是生活中的各种安排和规则,弄得更完善些。
哈哈,这袋鼠可真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挺有趣的课呢。
袋鼠和笼子的故事读后感

袋鼠和笼子的故事读后感
读了袋鼠和笼子的故事,真的是让人又好笑又深思啊。
这个故事里,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就一个劲儿地加高笼子的高度。
结果呢,袋鼠还是不停地往外跑。
最后才发现,原来是笼子的门没关。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解决问题,完全是在瞎忙活。
管理员只看到袋鼠跳得高,就想着加高笼子,却没看到问题的关键是门没关好。
这就好比我们头疼医脚,自己还觉得特别努力在解决事情呢。
这让我想到生活里好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说,感觉家里东西乱,就一个劲儿买收纳盒,结果发现其实是自己用完东西随手乱放的习惯不好,就像那没关的笼子门一样。
或者工作上业绩不好,就加班加点地干,却没发现是工作方法从一开始就错了,就像盲目加高笼子而不找根源。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看事情得全面,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要是总是像那个管理员一样,只看到袋鼠跳出来这个表面结果,不深入去探究真正的原因,那得做多少无用功啊。
以后我要是遇到问题,可不能这么傻啦,得先好好找一找那个“没关的门”,再去想办法解决,不然的话,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累得自己够呛,就像那个不断加高笼子的管理员一样,忙得晕头转向,结果啥问题也没真正解决。
袋鼠与笼子读后感

袋鼠与笼子读后感《袋鼠与笼子》读后感。
《袋鼠与笼子》是一部由澳大利亚作家约翰·马斯登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只袋鼠在被困在笼子里的故事。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引起了人们对自由、生存和命运的思考。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不禁感慨万千。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名叫凯利的袋鼠,它原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大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着。
然而,一次意外导致它被困在了一间笼子里。
凯利在笼子里度过了漫长的日子,它渴望自由,渴望回到大草原上。
然而,无论它怎么努力,都无法逃脱囚笼的束缚。
凯利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挣扎,它不甘心被困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一直努力着寻找逃脱的方法。
通过凯利的经历,作者向读者展现了袋鼠的顽强和勇敢。
凯利虽然身处困境,但它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寻找机会,努力逃脱。
这种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凯利的眼中,自由是多么宝贵,是每个生命都应该拥有的权利。
而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有时候却忽视了这一点,对自由的追求显得有些麻木。
通过凯利的故事,我意识到了自由的珍贵,也更加珍惜自由的生活。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对命运有了新的思考。
凯利身处囚笼,命运似乎无法改变。
然而,凯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不断地寻找机会,努力逃脱。
这让我明白了命运并不是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
只要我们拥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改变命运。
总的来说,读完《袋鼠与笼子》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凯利的故事,我深刻地理解了自由的珍贵,命运的可改变性,以及顽强的精神。
这本书不仅给了我启发,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这些思考将会伴随我一生,让我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哲学小故事及感悟(八篇汇总)

哲学小故事及感悟(八篇汇总)哲学故事与感悟一、《袋鼠与笼子》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
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哲学故事与感悟二、《出门》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
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
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
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心得: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哲学故事与感悟三、《鱼王的儿子》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
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
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袋鼠与笼子读后感

袋鼠与笼子读后感《袋鼠与笼子》读后感《袋鼠与笼子》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它讲述了袋鼠和笼子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袋鼠和笼子的关系,更是关于自由和束缚的哲学思考。
故事的开始是袋鼠被关进了笼子。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袋鼠无法自由地奔跑和跳跃,它的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
它渴望自由,渴望能够回到大自然中去。
然而,笼子却将它牢牢地困在了里面,无法逃脱。
袋鼠开始思考自己的处境,它开始反抗笼子的束缚。
它用尽全力想要挣脱,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它感到绝望和无助,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回到自由的世界中去。
然而,在绝望之际,袋鼠并没有放弃。
它开始寻找机会,寻找可以逃离的方法。
它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终于找到了一条逃离的路径。
它成功地逃出了笼子,重获自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袋鼠和笼子之间的斗争其实是自由和束缚之间的斗争。
袋鼠渴望自由,而笼子代表着束缚。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渴望自由,都不愿意被束缚。
我们应该像袋鼠一样,勇敢地面对困境,寻找逃离的方法,争取自由。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自由是宝贵的。
当我们失去自由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自由,不要让自己被束缚在任何东西之下。
我们要像袋鼠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追求自由。
总的来说,《袋鼠与笼子》是一本富有哲理的书。
它通过袋鼠和笼子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由和束缚之间的斗争,让我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勇敢地去追求自由。
这个故事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它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得到启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袋鼠与笼子作文读后感600字

袋鼠与笼子作文读后感600字笼子,看似是袋鼠的监禁之所,却是人类恶意的体现。
在小说《袋鼠与笼子》中,作者以人类与袋鼠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诠释了现代社会中全球化之痛,人道主义之念。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与主人公一同感受了自由、渴望和解放的精神,更看到了我们人类应该倡导的生命尊严。
这个小说以人类拯救袋鼠的行动为开始,而后便展开了一幕精彩而意味深长的故事。
因为全球化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澳洲的袋鼠被大规模捕杀,而一只名叫凯吉的袋鼠,也因此陷入了困境,被一个邪恶的动物学家所禁锢在实验室里。
在实验室里,凯吉开始慢慢地苏醒,也一步步学会了去争取自己的生存权。
最终在人类与袋鼠之间的斗争中,人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袋鼠们也得到了自由。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袋鼠们的命运,也因此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问题。
作者以袋鼠之口,对人类的贪婪和灭绝物种的行为进行揭示,将生命尊严的概念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袋鼠们的遭遇令我想到了经常被遗忘的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关怀和重视。
这个小说虽然是一篇儿童文学,但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却深刻地印入了我心中。
袋鼠们以无辜鲜明的形象,呈现了人类的创伤和失落。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身为人类,我们应该为自然争取生存空间,也应该为他们保护自然以及动物权益。
因为这个小说,我得以重新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
对于那些敦促人们过度使用自然的大型企业和消费者,我认为我们应该敦促他们改变,否则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将受到其严重影响。
我们需要思考,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经济、环境、生命以及人类的文化。
只有当我们真正对此进行深思熟虑时,才能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小说给了我启示。
无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我们都应该始终将生命尊严放在第一位,热爱自然,以及保护和谐的社会关系。
袋鼠们所经历的遭遇,无疑也是我们所应该热爱和保护的生命之一,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繁荣的一道重要构建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袋鼠與籠子的故事带来的启发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
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爲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解讀」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管理是什麽?管理是抓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
在任何單位的工作中,不僅有著各項重大任務,而且有許多事務性工作。
有些事情非常緊急,迫在眉睫,必須當機立斷,及時去辦;有些事情忽然來到,不辦不行,必須妥善安排;有些事情必須上下結合,共同去辦。
作爲管理者,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去總攬。
授權也是一樣,必須按照急緩程度把工作交由下屬去辦。
除此之外,還應明確清晰授權物件和內容。
1、在確定授權物件權力授給誰,管理者首先要考慮這個問題。
而且,在做出決定之前,你必須考慮很多的因素,這裏著重講的是授權物件願不願意接受領導者授予的權力。
下級對領導者授予的權力,並非都會欣然接受。
應當明白,下屬也是人各有志,不可勉強。
領導者勉強授權,很難取得成效。
這就需要管理者把權力授予願意接受權力的人。
管理者應注意授權物件的承接力和如何把握適合的時間策略,如果你想要授權有效和體現出成果,必須要經過精挑細選,被選中的員工應具備以下素質,有職業道德,善於靈活機智地完成任務,有自我開創能力及協調與合作精神,善於思考的頭腦,而且要懂得一定的傳幫帶技術。
2、明確授權內容管理者由下屬授權,必須明確哪些權力可以下授,哪些權力不能下授。
管理者的權力保留多少,要根據不同任務的性質、不同環境和形勢以及不同的下屬而定。
一般情況下,管理者應保留以下幾種權力:事關區域、部門、單位的重大決策權,直接下屬和關鍵部門的人事任免權,監督和協調下屬工作的權力,直接下屬的獎懲權。
這些權力屬於職能責任者工作範圍內的權力,不能授出。
除此之外的其他權力,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掌握。
從實際上工作上衡量,凡是分散管理者精力的事務工作,上下都得支配或可分擔的邊際權力,以及因人因事而産生的機動權力等都可以考慮下授。
但要注意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程度和授權方法。
3、授權的五種方法任何企業或組織都有自身的發展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絕不是管理者個人所能完成的。
管理者只有將組織的總目標進行必要的分解,由組織內部的各個管理層次及部門的所屬成員,各分擔一部分,並相應地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和權力。
才能使下屬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努力實現組織的總目標。
那麽,管理者應該按照何種方法進行授權,才可以避免授權的盲目性和授權失當的現象發生呢?A、充分授權法管理者在充分授權時,應允許下級決定行動行動的方案,並將完成任務所必須的人、財、物等權力完全交給下屬,並且允許他們自己創造條件,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充分授權極大地發揮下屬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並能減輕主管不必要的工作負擔。
B、不充分授權法凡是在具體工作不符合充分授權的條件下,管理者應採用不充分授權的方法。
在實行不充分授權時,應當要求下屬就重要性較高的工作,在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全部可能的方案,或提出一整套完整的行動計劃,經過上級的選擇審核後,批准執行這種方案,並將執行中的部分權力授予下屬。
採用不充分授權時,上級和下屬雙方應當在方案執行之前,就有關事項達成明確的規定,以此統一認識,保證授權的有效性和反饋性。
C、彈性授權法管理者面對複雜的工作任務或對下屬的能力、水平無充分把握,或環境條件多變時,採用彈性授權法。
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掌握授權的範圍和時間,並依據實際需要對授給下屬的權力予以變動。
例如,實行單項授權,即把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的權力授予某人,隨著問題的解決,權力即予以收回。
或者實行定時授權,即在一定時期內將權力授給某人,到期後,權力即刻收回。
D、制約授權法管理者管理幅度大,任務繁重,無足夠的精力實施充分授權,即可採用制約授權的方法。
制約授權是在授權之後,下屬個人之間或組織之間的相互制約的一種授權方式。
它是管理者將某項任務的職權,分解成兩個若干部分並分別授權,使他們之間相互制約、互相鉗制的作用,以有效地防止工作中出現疏漏。
E、逐漸授權法管理者要做到能動授權,就要在授權前對下級進行嚴格考核,全面瞭解下級成員的德才和能力等情況。
但是當管理者對下屬的能力、特點等不完全瞭解,或者對完成某項工作所需的權力無先例可參考時,就應採取見機行事、逐步授權的方法。
如先用“勘理”、“代理”職務等非授權形式,使用一段時間,以便對下級進行深入考察。
當下屬適合授權的條件時,領導者才授予他們必要的權力。
這種穩妥的授權方法,並非要權責脫節,而最終要是使用兩者吻合和達到權責相稱。
「提示」按照何種方法授權,取決於當時的綜合情況和工作的急緩程度及其重次,這需要管理者因時因地的考慮。
但無論何種情況,管理者授權出去後,同樣要對授權承擔最終責任。
如何當好副職,這是時下基層部隊討論的新話題。
目前副職隊伍存在著:想說不能說、說了怕說多、說了不頂用;想幹能幹不能幹,幹了怕過站、主官有意見;做事不做主、做主心沒譜、權在主官手;開會走過場、點頭念贊經、團結份量重;遇事趕緊躲、責任別找我、去找主官說;讓幹我就幹,什麽也不管、有事問下邊的現象。
究其原因,有些副職位置擺不正,角色意識不強,不知道該做什麽,怎麽做,做到什麽程度。
好的副職就要作到:攬事不攬權;做事不爭功;到位不越位;用權不越權;陪同不炫耀;上下要搭橋。
這樣才能當好副職,才能讓遺憾遠離身邊,讓合作走到中間。
否則,就是失敗的副職。
一、擺正位置,正確認識副職的地位和作用部隊有句順口溜:副官、副官,吃飽遛圈;副職、副職,有勁不使;副職是襪子變手套,位置上升了作用減小了。
這些錯誤的說法,折射出一些人對副職地位和作用理解上的偏差,認識上的錯位。
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居”。
說明人生存的基本就是結群,每個人都在爲別人做事的同時,也都在享受他人給予自己的那一份,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
正、副職的設置本身就是工作的需要,是爲達到某種目標所進行的合作與分工。
所以,做好副職的關鍵是擺正位置,正確認識副職的地位和作用,調整心態,以積極的態度配合主官的工作,而不是時時比較我如何如何,對方如何不行。
華爾街老闆對副手有一個標準:“你要站起來比他高,但是你要彎腰行動,讓任何人看不出你比他高。
”這也許是當好副手的訣竅,或許這樣才能協助主官把事情做好,引言僅供參考。
二、當好參謀,發揮“清醒劑”作用善做“外腦”,當好參謀。
要想當好主官的“外腦”,就要發揮聰明才智,並懂得在合適的時機將你建議的發明權免費提供給主官,這樣做的副職就可能成爲主官的“外腦”。
因爲,主官要觀全局,理思路,定決策,抓建設,不可能事事正確,做副職就要多替主官思考問題,時時提醒主官,糾正主官的錯誤。
他考慮正面,你考慮反面,並且要想得多些,把問題看得更深遠,甚至提出相反的意見,並把自己的意見用合適的方法充分表達出來。
比如,選擇大家心情好的時候說,開會的間隙時候說,聊天扯家常時說等等。
如果對主官的任何意見都表示贊同,就失去了副職的意義。
當然,在部隊有些單位之中,對主官點頭的人太多,說什麽都豎大拇指,決策英明,方法高,錯誤的決策也不說。
出了錯誤,有了問題,拍頭動腿,我當初怎麽沒想到呢。
所以,副職就像“清醒劑”時不時給主官注射一隻。
三、添空補缺,發揮“粘合劑”的作用當副職除了把分管的工作抓好,還要善於添空補缺,發揮“粘合劑”的作用。
人無完人,主官也一樣。
副職盡可能朝主官能力的短處方向發展,以彌補主官的短處,這樣才會形成優勢互補,水乳交融的上下級關係,起到“粘合劑”的作用。
如果副職一味朝主官長處的方向發展,可能形成一種“競爭”關係。
比如,某主官戰術研究的精通,其副職的戰術理論也不錯,那麽,主官非但不會欣賞副職的戰術水平,反而可能挑出副職戰術運用的錯誤。
反之,如果副職的管理一流,那麽,主官一定會欣賞副職的管理方法。
做副職還要善於補缺,主官事情多,有些事情想不到,這時提醒主官那些事該做了或者副職代替主官把事情完成,事後向主官彙報。
主官臨時不在位時,根據上級和主官的指定履行主官職責。
真正做到添空準確、到位、及時;把缺口粘得住,粘得牢。
四、承擔責任,發揮“鎮定劑”作用在東芝公司裏,員工最討厭這樣兩句話:“這與我無關!”“讓別人去管吧!”前一句體現了集體觀念不強,後者體現了怕擔責任。
其實,工作的過程,既是合作的過程,也是承擔責任的過程。
工作之中有困難有責任,這是免不了的,關鍵看你怎樣面對,要想做好一個好的副職,必須要有大局觀念,要敢於承擔責任,善於替主官分擔部分責任。
只有這樣,才能讓主官安心穩神,鎮定下來,集中精力管大事和把握關鍵環節,抽出時間和心思去解決其他的一些棘手的問題。
如果把工作中的所有矛盾都上交,會導致主官忙亂,事必躬親,忙得喘不過氣。
所以,副職這時候就要站出來,把事情攬下來,把責任擔下來,不要總認爲:我是副職關我什麽事,操什麽閒心?其實,能充當“鎮定劑”的副職,能替主官承擔部分責任的副職,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副職。
五、化解矛盾,發揮“潤滑劑”作用所謂的矛盾,一個是主、副職之間的矛盾;一個是主官與其他人的矛盾,起因皆工作。
其實,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産生誤會及矛盾,作爲副職要正視矛盾的存在,既不誇大它,更不要回避矛盾,要有寬宏之心,大度之量,要積極的、妥善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更要主動溝通,積極接觸。
俗話說:“理不講不清,話不說不明”。
做副職的找主官交流把問題解決在內部。
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的方法,如佯作不知,用行動表白。
目的都是做到主、副協合,不鬥閒氣,“潤”在實質;對於一些主官不便親自參加的事情,副職要義不容辭地承擔這個責任;對於工作中其他人對主官問題的處理不到位或別人不理解的,副職要及時做好解釋和善後工作,維護主官的威信,起到中間環節“潤滑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