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3
语言学概论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语汇

的词,如英语的“ tea(茶),typhoon(台风),gongfu(功
夫)”等。
外来词
汉语从汉代就开始出现外来词,如:
琵琶、骆驼——匈奴 琉璃、狮——西域
袈裟、佛——梵语
从少数民族语言吸收的外来词有:
戈壁、站——蒙古
喇嘛、糌粑——藏
到了近现代吸收外来词更是汉语语汇不断丰富 的重要途径。现在常用的“沙发、夹克、巧克力、 蒙太奇、海洛因”等就是典型的外来词。
不管是已进入普通话语汇中的词语还是只在方言地区通行的 词语,统统都叫方言词。
方言词
对于一些方言并不复杂的语言,如俄语、德语等来说, 可以采用广义方言词的定义。
而汉语的方言词,一般都采用狭义的定义。所以那些来 自方言地区而未进入普通话语汇的词,如吴方言地区的“勒 浪(在、正在)”、“贴正(恰巧、正好)”、“骂山门 (骂街)”、“囡大细(子女)”等词,固然不是“方言 词”,就是那些来自方言地区而如今已是全民通用语汇的词, 如“搞、垃圾、货色、二流子”等词,也不能算是“方言 词”。而北方方言及北京话中的词语一般不是方言词,但其 中也有一些比较“土”的、并未成为通用语汇的词,也得作 为“方言词”对待。
基本语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
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
部分词。
基本语汇
基本语汇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
二是稳固性;三是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说基本语汇构词能力强,是就其主要部分而言
的,有些基本词没有构成能力,例如汉语中表示语 法关系的虚词,如“吗、啊、哟、的、地、了”,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等就没有构成能 力。 因此,所有的基本词汇都具有全民常用性和稳
2.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类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语音四、分析题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写出下列元音:①舌面后半低不园唇元音——[V]②舌面前半高不园唇元音——[e]③舌面前低不园唇元音——[a]④舌面后高园唇元音——[u]⑤舌面前高园唇元音——[y]⑥舌面后半高不园唇元音——[+]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①[?]:舌面后、不送气、浊塞音。
②[v]:唇齿、浊檫音。
③[x]:舌面后、清檫音。
④[p']: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⑤[Φ]:双唇、清檫音。
⑥[ts']:舌尖前、清、塞檫音。
⑦[m]:双唇、浊、鼻音。
⑧[b]:双唇、浊、塞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①[p]-[p']:发音方法不同,[p']是送气音,[p]是不送气音。
②[g]-[k]:发音方法不同,[g]是浊塞音,[k]是清塞音。
③[m]-[n]: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鼻音,[n]是舌尖前鼻音。
④[p]-[k]: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重音,[k]是舌尖后音。
⑤[s]-[z]:发音方法不同,[s]是清檫音,[z]是浊檫音。
⑥[u]-[o]:舌位高低不同,[u]是后高圆唇元音,是后半高圆唇元音。
⑦[ts]-[ts']:发音方法不同,[ts ]是清不送气塞檫音,[ts']是清送气塞檫音。
⑧[y]-[i]:唇的圆展不同,[y]是圆唇元音,[i]是不圆唇元音。
四.问答题1.什么是音标?什么是国际音标?记录音素的标音符号就是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上目前通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记音符号。
2.汉语拼音是不是音标?为什么?汉语拼音字母也是一种音标,从基本情况来看,它是用来标写汉语音素的一种符号。
3.汉语拼音方案中的p、h、ü、ê、z、d、k,国际音标中是怎样写的?[pʰ],[x],[y],[ɛ],[ts],[t],[kʰ]4.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汉语的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其实就是音高的变化形式,同样的音素组合,声调不同,音高不一样,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
语言学概论(3)

第3章语音第1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的最小单位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语音又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因此,作为语音一定是无限可分的。
但我们在研究物质时,完全有必要也只能根据研究的需要把物质分解到相应的最小单位.如从一般物理的角度,我们只把物质看成是最小的单个存在体.而从一般化学的角度,我们又把物质分析到分子、原子甚至原子内部。
对于语音,我们则分析到根据语音学家分析、比较了人类多种语言以后概括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
二、音标虽然我们已经确定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它仍旧是一种声音。
而我们一般对一种事物进行描写,总要把它用书面文字写下来,才能保存并仔细琢磨。
但一般字母的数量远远不够用来描写音素,而汉字则更只能用来描写比音素要大得多的音节.因此,人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符号来描写音素。
其中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
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国际音标采用大写拉丁字母、小写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或者将拉丁字母倒写,或者将两个拉丁字母合写在一起,甚至在字母上再加一些符号等方法,保证了音标和人类语言中所有音素的一一对应.我们在书写国际音标时,一般把它放在方括号中,如同我们在大多数英语词典中所看到的情形,例如how[hau]。
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都不能满足对其所记录语言的音素进行详细描写的要求。
如汉语的方言中有许多音素是普通话中没有的,而汉语拼音是专为记录普通话语音服务的,即使是普通话的音素,在语流中也可能产生汉语拼音无法记录的变化,所以在学习语音学时一定要掌握常用国际音标的使用。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语音共有三个环节,这就是发音——传递--感知.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语音的发音当然是从人的口腔(包括鼻腔)中发出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人的与发音有关的生理现象,否则就不可能弄清楚语音发音的本质。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 语汇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24. 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21. 解释“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 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第三章 语汇
1. 解释“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 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

四、音位与音系
音位和音位变体
2.最小对立体:除出现在同一位置上的一个音外,其余的音都相同的两个词 pill[pil]---bill[bil] /p/和/b/ 布[pu]---铺[phu] /p/和/ph/ 最小对立集:只在同一个语音位置上有差别的几个词 pill[pil]、bill[bil]、till[til]、dill[dil]、kill[kil]、gill[ɡil] /p/、/b/、/t/、/d/、/k/、/ɡ/ 布[pu]、铺[phu]、目[mu]、富[fu]、肚[tu]、兔[thu]、怒[nu]、路[lu] /p/、/ph/、/m/、/f/、/t/、/th/、/n/、/l/ beat[bi:t]、bit[bit]、bat[bæt]、bet[bet]、but[bʌt] /i:/、/i/、/æ/、/e/、/ʌ/ 梨[li]、炉[lu]、驴[ly]、拉[la] /i/、/u/、/y/、/a/
一、语音和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国际音标 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1. 将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的字母区分开来 2. 国际音标有严式标音和宽式标音两种方法
二、从声学看语音
语音四要素
1.音高 声波振动频率的高低 2.音强 声音的强弱 3.音长 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 音质指声音的品质、特色
四、音位与音系
音位和音位变体
3.音位变体 /p/ /a/
[p] [ph] [a] [ɑ] 1)条件变体 英语/p/在/s/后是不送气的[p]:speak[spi:k] sport[spɔ:t] 英语/p/在其他位置是送气的[ph]:peak[phi:k] port[phɔ:t] 汉语/a/在韵尾[i]、[n]之前是[a]:来[lai] 安[an] 汉语/a/在[u]、[ŋ]之前是[ɑ]:老[lɑu]、亮[liɑŋ] 2)自由变体 汉语:[n]和[l] (南、兰) [s]和[ʂ](山、三) 英语:[e]和[I] economics[Ikə„nɔmiks]、[ekə'nɔmiks]
语言学概论 (3)

第3章语音第1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的最小单位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语音又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因此,作为语音一定是无限可分的。
但我们在研究物质时,完全有必要也只能根据研究的需要把物质分解到相应的最小单位。
如从一般物理的角度,我们只把物质看成是最小的单个存在体。
而从一般化学的角度,我们又把物质分析到分子、原子甚至原子内部。
对于语音,我们则分析到根据语音学家分析、比较了人类多种语言以后概括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
二、音标虽然我们已经确定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它仍旧是一种声音。
而我们一般对一种事物进行描写,总要把它用书面文字写下来,才能保存并仔细琢磨。
但一般字母的数量远远不够用来描写音素,而汉字则更只能用来描写比音素要大得多的音节。
因此,人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符号来描写音素。
其中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
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国际音标采用大写拉丁字母、小写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或者将拉丁字母倒写,或者将两个拉丁字母合写在一起,甚至在字母上再加一些符号等方法,保证了音标和人类语言中所有音素的一一对应。
我们在书写国际音标时,一般把它放在方括号中,如同我们在大多数英语词典中所看到的情形,例如how[hau]。
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都不能满足对其所记录语言的音素进行详细描写的要求。
如汉语的方言中有许多音素是普通话中没有的,而汉语拼音是专为记录普通话语音服务的,即使是普通话的音素,在语流中也可能产生汉语拼音无法记录的变化,所以在学习语音学时一定要掌握常用国际音标的使用。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语音共有三个环节,这就是发音——传递——感知。
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语音的发音当然是从人的口腔(包括鼻腔)中发出的。
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人的与发音有关的生理现象,否则就不可能弄清楚语音发音的本质。
语言学概论——3语义

3. 语义3.1 语义的本质•3.1.1 语义和语义学•语义指的是语言形式和言语(语用)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
语言形式和言语形式主要由语言的载体——语音构成。
所以,我们说的语义,指的是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意义的学科。
根据语义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把它分为传统语义学和现代语义学两个时期。
•传统语义学诞生于19世纪末,由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于1893年创造(借用希腊语词根sēma创造了一个法语词sémantique,英语转写为semantics)。
•传统语义学研究是以词义为轴心的,它只注重研究词义的构成、发展和演变,语义学只是词汇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语义学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传统语义学,它一方面向纵深发展,进入了语义的微观层次,产生了义素和语义场的研究;另一方面,它又扩大了语义学的研究范围,跨进了句子的领域,研究句义结构,并且进一步把语义放在语言的运用中加以考察,研究语义在语言使用中的变化。
3.1.2 语义的生成和理解•语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和现象的概括认识。
语义的生成和理解的过程大致如下:刺激结果固化•客观事物大脑意义语音•认识•客观事物刺激或作用于人的大脑,大脑便用自己的认识结构去认识、解释,经过多次反复,逐渐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成果,这个成果以一定的语音形式物化、固化下来,就形成了语义。
3.1.3 语义三角“语义三角”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奥克登和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一书中提出。
•所谓“语义三角”指的是语义、语音、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所示:•语音和词义之间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语音形式表达语义内容;词义和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语音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虚线连接),语音形式只有通过词义才能成为客观事物的符号,去标记客观事物,因此,二者是标记与被标记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3-4(1)

词重音不同也能区别意义,我们叫它“势位”
或“重位”。
语言学概论
2.时位 :由音长变化区别意义形成的音位。 广州话、英语发音的长短能区别意义, 广州话的“街”—“鸡”、“教”—“救”; 英语“羊”sheep —“船”ship 、“脚 跟”heel —“小山”hill。
立的。 1.自由变体 • 一音位中的两个或几个变体可以在 同 相同的条件(语境)下出现,但是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这样的变体便是自由变体。 2.条件变体 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
,这些变体便是条件变体。
语言学概论
二、音位的区别特征
语音的区别特征理论是对音位学的新发展。 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区别语音形式和意义的 最小的语言单位。经研究,音位还可以向下 切分出更小的区别特征。 一个音位实际上就是一束区别特征的总和。
第三节
音 位
一、音位和音位变体
(一)音位
所谓音位是指就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来
说,从辨别意义角度上划分出来最小的语音 单位。
语言学概论
爸[pa]—怕[p ‘a] 地[t i]—替[t ‘i] 姑[ku]—哭[k ‘u]
语言学概论
(二)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是该音位在语音环境中的
具体体现,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相互之间都是不对
1.由重音位置变化区别意义形成的音位叫“重 位”或“势位”。 2.靠时间长短来区别意义形成的音位叫做“时 位”。
3.对现代汉语来说,最重要的是“调位”,调位 由音高决定。
语言学概论
1.重位:由重音位置变化区别意义形成的音位。 外语中有时不同的音强能辨别意义,如英语
instinct (“本能”)与instinct(“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被陈述的
事物和对这个事物陈述的意义. b 偏正式复合词 即前一个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或方式
程度等,后一个语素表示被修饰的动作或事物等意义。 c 支配式复合词 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
和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事物。 d 并列式复合词 即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相关、相
近或相反的事物、性质或动作。
3、偏正结构
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
偏正结构分为两类:
一种是中心语是体词,修饰语是定语 一种是中心语是谓词,修饰语是状语 其构成成分在语法上是平等的。 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
4、联合结构 5、述补结构
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
三 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1、语法意义 指通过一定语法手段表现出来的关系意义、 范畴意义或功能意义,是词进入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 予的意义 红太阳 太阳红 2、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也就是说,语 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同志们 books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语法构词。 语法构词是各种语言最常见的词的构造方式,包括复
合法、附加法、重叠法几种情况。 ①复合法 就是一个词根语素加上一个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
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做复合式合成词,即复合词。
在汉语中是最能产的词的构造类型 按照语素和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复合词分为以下四
类:
a 陈述式复合词
根据意义和作用的不同,词被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传统语法学中,以词为界,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
个部分。
3、短语
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它是由词组
合而成的。 4、句子 是由若干个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
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 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第四章
语法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语法结构是有规则的
语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法和语法单位
所谓语法,是指用词造句的规则。 学生教得张老师累死了。
这班学生教得张老师累死了。
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人们心知其意而难以言状的 规则整理出来,以便人们自觉的运用。
二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能够被替换的语言片段,称为语法单位,一般包
称作构词语素,屈折词缀叫做变词语素。
构词语素构成一个词的词干。一个词除去词尾屈折词
缀,就是词干。
汉语是多词根、少派生词缀,无屈折词缀。 根据语素是否可以单独成词,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 素。词缀都是黏着语素,词根有自由语素,也有黏着语素。
2、词
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这种分法是结构语法学提出来的。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①每个语法成分都处于既可以跟别的成分替换(聚
合),又可以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
②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
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 聚合规则提供可能。
以上这种分析法更符合汉语的实际
③ 重叠法 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 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做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
二 词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以下基本结构类型: 反映主体与主体的动作、性质、状态的关 1、主谓结构 系。
主谓结构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形式体现。
2、述宾结构 大概反映动作和动作所支配事物的关系, 其中的动作成分是述语,被支配成分是宾语。 述宾结构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结构,但两个成分 的排列顺序却有不同,因此成为语言类型学分类的一个重 要指标。 SVO语言:汉语、英语、法语、德语 SOV语言:彝语、日语、傈僳语
来,词根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独构词。
词缀按与词根语素的位置关系分为前缀、中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前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后缀。 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中缀比较少见。
词缀按其功能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
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
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
屈折词缀(又叫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 能构成新词的语素,即屈折词缀只增加表示句法范畴的意 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
屈折词缀可搭配哪些词根,基本可用语法条件来说明。
屈折词缀一定出现在派生词缀之后。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功能,我们把词根和派生词缀
四 语法手段 我们一般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 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 所概括出来的类别。 seeing dogs
括语素、词、短语、句子。
替换的作用:通过替换,一是可以找出语法单位, 二是可以找到语法单位活动的位置。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语法的组 合规则。
能够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相互是能不能替换出现的 关系,这是语法的聚合规则。
聚合规则实际上是语法成分的归类的规则。
语法规则就是由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的。
第二节
一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
组合规则
我们把由一个词根语素或一个词根语素加上屈折语素构 成的词称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称为合成词。
(一)单纯词 1联绵词——双声词、叠韵词、非双声叠韵词 2叠音词 3音译外来词
(二)合成词
词的构成方法称构词法,包括语音构词、语义构词和
汉语还有一类叫补充式复合词
② 附加法 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做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 。 派生词大量存在于形态丰富的语言中,是词的主要构 造类型。 a 前缀式派生词 b 后缀式派生词
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以分为三个小类:
c 中缀式派生词
三 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是语法 单位。 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1、语素 词。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其主要用途是构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词根和
词缀两类。
①词根 ②词缀
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由其体现出 ~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的语素,本身不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