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镜子》优秀教案案例三篇

合集下载

《镜子》教案模板:启迪幼儿的价值观教育

《镜子》教案模板:启迪幼儿的价值观教育

【教案模板】课题:《镜子》教学授课对象:幼儿园中班(3-4岁)教学目标:1.启迪幼儿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2.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手工活动,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故事内容:《镜子》主要是通过讲述一面小镜子的故事,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2.手工活动:利用废旧CD和镜子,让孩子动手做自己的小镜子。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热身1.老师出示镜子,引发孩子的话题。

比如:孩子看到镜子上的自己,会感觉怎么样?2.通过问题探究孩子对于镜子的理解。

第二步:讲故事1.老师通过图画、声音等多种方式,讲述《镜子》的故事。

2.介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3.引导孩子发表感想和态度。

第三步:手工活动1.利用废旧CD和镜子,让孩子动手做自己的小镜子。

2.老师引导孩子发挥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

第四步:总结1.老师通过问题提问,引导孩子对故事和手工活动的体验进行总结。

2.强调故事所要传达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孩子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反应。

2.针对孩子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和记录。

3.记录孩子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具体行为。

教学反思:1.在讲故事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幼儿的接受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团队协作,让孩子在合作中互相帮助,相互配合,增强集体意识。

3.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法,逐步完善教学策略。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分享:如何通过《镜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分享:如何通过《镜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各位老师们,今天的教案分享主题针对的是二年级的语文课程。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如何通过《镜子》这篇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

一、以阅读为主线教学抓住阅读这个主要环节。

今天的主角《镜子》是一篇语言简单、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被学生认真阅读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理解故事背景提高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可以通过以下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1. 镜子是谁制作的?2. 镜子的作用是?3. 镜子的原材料是?哪些人物在文章中被提到?通过问题的提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设定,进而引导学生的语言思考及表达能力。

三、词汇讲解和语言梳理《镜子》中出现了很多生僻的汉字,如“辉煌”、“精致”、“踌躇”,这些汉字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开展学习来掌握的。

需要我们对这些生僻汉字进行讲解,并且带领学生去掌握其正确的用法。

在所掌握的生词后,让学生按照长短句、修辞手法、意思转化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思考和表达方面的提升。

四、角色扮演和语言模仿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有效地让学生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角色扮演时,是否能够言辞恰当、表达清晰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语言模仿。

学生需要模仿人物的语调、背景、词汇等方面,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他们的准确表达能力。

五、作文学生学了《镜子》这篇故事后,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动笔写作,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和思考书写下来。

同时,我们可以从词汇使用、语句表述、情感描写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通过《镜子》这篇课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镜子》教案模板: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镜子》教案模板: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了解不同类型的镜子;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习如何观察和分辨镜子的特点和功能;3. 加深幼儿对镜子的认识,扩展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的镜子;学习如何观察和分辨镜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扩展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

教学准备:相框、镜子、手镜、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一面镜子,询问幼儿知道这是什么。

2.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幼儿探究: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面镜子可以干什么?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介绍镜子的种类和功能。

二、探究1.教师让幼儿拿起放大镜,透过镜头观察周围的物品。

询问幼儿看到了什么。

2.教师让幼儿拿起手镜,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询问幼儿看到了什么。

3.教师让幼儿通过相框看周围的景物,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师让幼儿在不同的灯光环境下观察镜子的反光和色彩变化。

三、归纳总结1.教师带领幼儿总结镜子的种类和功能,并请幼儿一一列举。

2.教师询问幼儿,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和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

四、延伸拓展1.教师安排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家中不同类型的镜子。

2.教师安排拼图活动,让幼儿根据形状和特征把不同类型的镜子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3.教师安排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类型的镜子,感受镜面变化和变形效果。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探究镜子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镜子。

3.学生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得到提高,对镜子的特点和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4.课堂评价形式多样,既有问答、拓展,也有亲子活动、拼图、体验等,能够充分发挥出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镜子》教案模板: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镜子》教案模板: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引言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而观察能力在幼儿发展中至关重要。

《镜子》是一本录有短小精悍、富有启发性的故事书,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非常有益。

本文将结合《镜子》这本书,介绍一些教学模板,以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授幼儿,帮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

第一部分:幼儿观察力培养1. 图像识别能力训练在幼儿时期,儿童的大脑正在积极地学习处理信息,并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观察和识别图像的能力。

《镜子》这本书可以帮助幼儿识别和记住不同的物体、颜色等,开发他们的图像识别能力。

在朗读或讲述《镜子》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尝试观察故事中的画面,并询问他们是否能够看出书中的物品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2. 实物识别能力训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镜子》这本书中的内容,可以为他们提供实物进行观察和感知。

例如,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把实物镜子,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镜子的作用。

同时,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提高对物体的认知和理解。

3. 观察细节能力训练通过《镜子》这本书,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和发现细节的能力。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和故事情节中的细节,例如,角色的表情、颜色、服装、手势、场景等等。

在观察细节的过程中,可以对幼儿提出问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二部分:幼儿思维能力培养1. 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是孩子们智力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朗读或讲述《镜子》这本书时,可以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帮助幼儿们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询问孩子们为什么玛丽亚和他的儿子能看到的东西不同?这些问题都将不断刺激幼儿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能力,在幼儿成长中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朗读或讲述《镜子》这本书,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和探索故事情节,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教案:《镜子》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快速掌握生活中的镜面反射

教案:《镜子》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快速掌握生活中的镜面反射

本文介绍一份《镜子》教学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活动快速掌握生活中的镜面反射。

一、教学目标1. 知道镜面反射的概念和原理,理解镜面反射的形成条件。

2. 掌握镜面反射的特点,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3. 能够运用镜面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镜面反射的概念和原理。

2. 镜面反射的特点及其应用。

3. 各种镜子的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流程1.课前准备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各种玩具镜并讲解其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以"哪种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全身"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2.探究镜面反射(1)引导学生发现镜面反射的现象。

教师可以准备一张难看的照片,将一面镜子放在照片前,让学生观察照片是否会变得好看。

教师可以设计多组实验,让学生探究什么样的镜子才能使照片更美观。

(2)探究镜面反射的原理。

将一支笔插在水中,在水中看下去,可以看到笔头变形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折射现象。

(3)引导学生发现镜面反射的特点。

教师通过观察镜面反射与物体的角度、距离、形状等不同的因素对镜面反射的影响,让学生快速掌握镜面反射的特点。

3.巩固知识点教师可以用短片或图片引领学生发现镜面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汽车镜子看车后方的情况,化妆时用化妆镜子等等。

4.深化知识点(1)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镜子的原理及应用。

通过向学生介绍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对镜面反射有更深入的了解。

(2)讲解穿透异形玻璃的原理。

教师可以将一个光源放在女生宿舍楼外,让学生在窗户中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异形玻璃的特点,并解释它的实际应用。

5.课后作业1)学生可以用手机拍照,通过改变拍照角度,了解镜面反射的特点。

2)学生查阅有关各种镜子的信息,展示其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效果通过《镜子》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镜面反射的概念和原理,掌握镜面反射的特点及其应用,能够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镜子作业设计方案》

《镜子作业设计方案》

《镜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镜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4.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1.《镜子》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介绍。

2.《镜子》的主题和意义分析。

3.《镜子》的文学风格和语言特点。

4.《镜子》的作者和作品背景介绍。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故事引入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2.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文本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镜子》的内容和主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镜子》的理解和感悟。

4.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作与《镜子》相关的作文或诗歌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镜子》的封面或简短介绍,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讲解环节:讲解《镜子》的主要内容、主题、作者背景等。

3.阅读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阅读理解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镜子》的感悟和思考。

5.创作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作与《镜子》相关的作文或诗歌等。

6.总结回顾:对本节课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五、作业要求:1.阅读《镜子》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撰写一篇关于《镜子》的读后感,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完成一篇与《镜子》相关的创作文学作品,可以是散文、诗歌、小说等形式。

4.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评分标准:1.对《镜子》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读后感的深度和思考水平。

3.创作作品的原创性和表达能力。

4.教室表现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镜子》的内容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份扎实的《镜子》教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光学原理

一份扎实的《镜子》教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光学原理

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途十分广泛。

从美容化妆到医学检查,镜子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你知道镜子是如何工作的吗?光学原理是什么?如何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份扎实的《镜子》教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光学原理。

教案的概述我们来看看这份教案的概述。

这份教案是为初高中物理教师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镜子的光学原理。

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1. 理解镜子的类型和构造。

2. 理解镜面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3. 掌握镜子成像规律并能使用公式计算成像位置和倍率。

4. 能够探究大眼镜和小眼镜的成像原理。

通过这份教案,学生们将学习到关于镜子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技能,并能够将这些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科学领域。

教案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份教案所涵盖的内容:1. 镜子的种类和构造这一部分会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镜子类型(平面镜和曲面镜)以及它们的构造。

我们可以展示一些真实的镜子供学生观察,让他们尝试解释镜子的构造,并了解镜子的制作和用途。

2. 镜面反射和折射的原理这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我们会通过以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原理和在曲面镜上的折射原理,并通过实验展示真实的镜面反射和折射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

3. 镜子成像规律和公式这一部分会让学生掌握镜子成像规律和公式,并能够使用这些公式计算镜子成像位置和倍率。

我们会展示实际的镜子成像过程,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公式计算出成像位置和倍率。

4. 大眼镜和小眼镜的成像原理这部分将让学生探究大眼镜和小眼镜的成像原理。

我们会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大眼镜和小眼镜的光学成像过程,并帮助他们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总结本文主要是针对一份扎实的《镜子》教案的讲解。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物理老师教授学生镜子的光学原理,以及帮助学生掌握镜子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技能。

通过这份教案,学生们将获得关于镜子构造、反射和折射原理、镜子成像规律和公式,以及大眼镜和小眼镜的成像原理等知识。

镜子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镜子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镜子教学设计引言镜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学工具,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之一。

镜子不仅可以反射光线,还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形状。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镜子的特性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和光的特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镜子的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镜子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镜子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 能够通过实验与观察,验证光的反射定律;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镜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a. 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b. 了解平面镜和曲面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镜子的使用方法和效果a.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平面镜和曲面镜;b. 理解镜子能产生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像。

3. 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a. 设计实验,验证光的反射定律;b. 进行实验观察,总结定律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热在课堂开始前,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镜子和其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镜子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与讨论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镜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可以使用示意图或动画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光学的兴趣。

3. 实验与观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首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直角三角板、一条直尺和一面平面镜。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实验数据。

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角度,验证反射定律的准确性。

4. 实验总结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拓展与应用在教学结束前,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学生制作简单的望远镜或显微镜,了解镜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也可以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反射图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镜子》优秀教案案例三篇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

最常见的镜子是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镜子》优秀教案案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教材分析:《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

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

(板书课题)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齐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

”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

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3、学习第四自然段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师:爱迪生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

老师导读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三、总结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四、拓展阅读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

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

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

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

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3)谁最聪明?(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掌握一个偏旁部首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感情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体会小爱迪生的聪明、机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科学,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讲讲的反射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件出示爱迪生的画像,认识他吗?关于爱迪生的故事你知道什么?用简单的话讲一讲。

1.教师准备实物镜子,出示:他有什么特点?正是利用这一特点,爱迪生救了妈妈的生命。

2.板书课题,读课题二、设问导标1.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2.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三、初读感知1.指生范读课文2.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3.快读,圈画生字。

4.检查生字(1) 会认字 (2)词语5.指生接读课文,想想写了水的一件什么事?6.爱迪生是个怎样的人?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课文1-3段1.指生自由朗读,像一想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2.找出小爱迪生表现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能读懂什么?理解什么是“阑尾炎”3.份角色朗读本段(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正在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读一读写小爱迪生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从中你能读懂什么?2.抓重点句指导学生读出小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3.结果怎样?4.借助实验,了解镜子的聚光作用。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齐读尾段,理解“发明”2.爱迪生的发明有一千多项,你还知道他的哪些发明、创新故事吗?五、总结升华议一议,说一说,为什么说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六、拓展延伸1.编课本剧2.做实验,想想镜子为什么这么神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字卡2.开火车读词语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三、指导书写四、巩固练习1.请一名小老师领读2.开火车读字卡3.完成课后练习题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目标: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写8个字,认识17个生字。

3、理解父亲在整个事件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汉字,通过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爱迪生的画像;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课时:三节第一节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神奇什么意思?3、朗读课题质疑:1)镜子神奇在什么地方?2)是谁使镜子变得神奇的?3)神奇的镜子到底有什么作用?4)这镜子神奇的原理是什么?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问问老师或同学。

2、画出二类生字17个。

三、指名读课文。

1、画出文章的自然段。

2、画出二类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四、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1、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及面镜子反射出强大的光,它是屋子变得明亮起来,使手术顺利进行。

2、是爱迪生的聪明和才智使镜子变得神奇。

3、神奇的镜子就了爱迪生妈妈的命。

4、他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五、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读二类生字,组词语。

2、分析一类生字:神:翘舍音左右结构神童精神提神神仙刚:左右结构形近字:纲钢刚才刚刚刚好刚强医:半包围结构医生医学就医医院与手有关拄拐棍检:左右结构检查检验检阅体检查:翘舍音上下结构查对查明查看查办查封性:左右结构形近字:姓性别女性男性性格决:左右结构决定解决决心坚决功:左右结构形近字:攻工成功功劳功臣功能功课六、指导书写生字。

七、作业:写生字。

第二节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2、先来复习一下生字。

3、认读二类生字。

4、自由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5、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爱迪生,年龄只有7岁)6、读第二段,想想发生了什么事?(爱迪生的妈妈生病了,情况很紧急)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抓住“直打滚”“急忙”“极刑”“马上手术”这些词语来说明情况的紧急)7、读第三段:救灾要做手术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光线太暗,即使多点几盏灯也不行,情况更加紧急)8、第四段:这时小爱迪生是怎么做的呢?9、第五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

10、第六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爱迪生长大了,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11、从爱迪生的绳上,你们学到了什么?(聪明动脑于是不慌张,积极想办法)12、作业:回家找一找爱迪生的其他故事。

第三节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认读生字。

2、分角色读课文。

二、读一读。

文章反驳美妙蹦跳不可开交断断续续三、讨论: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四、背一背。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

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感叹号感情强烈小问号引起思考标点符号的争吵小逗号把句子断开省略号语句深奥句号最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