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饥饿对鲢鱼形态性状的影响

肥满度 一( 体重/L )× 10 其 中 L为 体长 ; 。 0, 变动 系数 :标准差 ( D)*l O 测 定指 标 平均 s O/
值.
试 验鲢 鱼取 自周 口市 水产 研究 所 , 长 4 0 体 .5 c 左右 , m 体重约 10 , 1 0尾 , . 0g 共 0 分别 放 入 室 内
4个直 径 1 0c 深 5 m 的 圆型 水盆 中 , 0 m, 0c 每盆 2 5
尾.
2 试 验 结 果
2 1 饥 饿 对 体 重 、 内脏 重 及 内脏 重 的 影 响 . 去
1 2 试 验 设 计 .
试验 过渡期 为 7 d 过 渡 期 间 , 验 鱼 正 常饲 , 试 喂 , 渡期 结束 , 始 正式 试 验. 验期 间不 投饵 , 过 开 试
其 内脏 并 用 生 理 盐 水 洗 去 附 着 血 液 , 滤 纸 吸 用 干 ]再 用 电子 秤 称 量其 去 内脏 后 的重 量 , 记 录 , 并
数 据.
1 4 数 据 处 理 .
Hale Waihona Puke 态 性状指标 的变化 , 以此 来考 察鱼类 对饥 饿胁 迫 的
适应 性特征n . ] 本 试 验 研究 了鲢 鱼 在 饥饿 过 程 中 的形 态 性状 指标 的变化 , 以期对 鲢鱼 仔鱼 在饥饿 状态 下 的生长 特性 和营养 状况有 所 了解 , 而为鲢 鱼人 工育 苗实 从 践提供 指导 , 并积 累相关 理论 资料.
饥饿对鲢鱼形态性状的影 响
盛 东峰 , 克 世 马
( 口师 范学院 生命科 学 系, 南 周 口 4 6 0 ) 周 河 6 0 0
摘 要: 为探 索鱼 类 资 源 保 护 和 养 殖 技 术 , 实 验 室 条 件 下 , 用 测 量 外 部 形 态特 征 等 方 法 , 究 了饥 饿 条件 在 利 研
饥饿对黄颡鱼雌性个体生殖力的影响

关, 2 8 d 之后变化不明显 ; 变化较大的为肥满度 , 性腺重量
比研究饥饿对雌鱼的个体生殖力的影 响, 探讨饥饿对雌
性个体的性腺发育影响规律。
1 材料 与 方法
1 . 1 样本来源 2 0 1 6 年5 —6 月采购 自安庆集贸市场 , 为 渔民所捕获 。选取体色均匀 , 成熟度较好 , 卵巢发育为Ⅳ 期的野生雌性黄颡鱼 , 成鱼用脊椎骨测年龄 , 均为 1 — 2 龄
体重相对生殖力 ( F ) = F , 净体重。
类性腺发育的因素包括营养 、 温度 、 盐度、 光 照、 流水 、 溶
氧量等 , 而营养是决定鱼类性腺发育好坏的关键因素n 。 黄颡鱼 ( P e l t e o b a g r u s f u l v i d r a c o ) , 俗称 黄姑子 、 黄辣丁等 , 属鲶形 目鳞科黄颡鱼属 , 是我国广布淡水水 系的常见经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A s r i . S c i . B u l 1 . 2 0 1 6 , 2 2 ( 2 4 )
饥饿对 黄颡鱼雌性个体 生殖 力的影 响
程玮玮
(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安徽安庆 2 4 6 0 1 1 )
摘
要: 该 实验 采取 饥 饿 o d 、 7 d 、 1 4 d 、 2 1 d 、 2 8 d 、 3 5 d 6 个梯度 , 研 究 了饥 饿 对安 庆 地 区野 生 黄颡 鱼 的 个体 生 殖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郑宗林黄朝芳(湖南晶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彭银宏(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科学系)摘要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
有关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行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鱼类饥饿生长补偿生长进展1.饥饿对仔鱼生长、存活的影响1.1对生长的影响仔鱼的生长率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热能摄入(摄食)和温度可能是最重要的。
而且在早期生活史领域,营养相关被认为是影响早期生命力的一个主要相关因素。
因此鱼类早期的摄食与生长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如果仔鱼不能正常摄食而处于饥饿状态,则生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仔鱼生长率的估算通常用体重和长度来衡量。
通常状况下,随着饥饿的进行,体重会急剧下降,表现出/负增长0,而体长往往无变化,甚至会有所增加。
这些变化特征不仅表现在仔鱼期,在幼鱼等时期也会表现出类似的情况。
根据宋昭彬等(1998)报道,南方鲇仔鱼在饥饿期间,身体长度无显著变化。
饥饿仔鱼的长度也可能出现/负增长0,如饥饿大西洋鲱,条纹石鱼旨仔鱼长度有少量变短,Kin和Blax-ter认为,这是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仔鱼为保障活动耗能,提高摄食和存活的一种适应。
饥饿使仔鱼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饥饿仔鱼的生长发育受阻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研究仔鱼的生长,可以评价鱼类的营养状况。
1.2对存活的影响早期生活史是鱼类最脆弱、最关键的阶段。
当仔鱼前期的卵黄被耗尽时,需要在短期内转向外界摄食。
如果不能建立外界摄食,便进入饥饿期(Blaxter和Hempel,1963年)。
H jort最早指出,鱼类种群密度的变动多半取决于当年仔鱼群的存活率。
大批仔鱼在初次摄食期间饥饿引起的死亡是当年仔鱼群剧烈变动的潜在原因之一。
现在已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饥饿和敌害,捕食是海洋鱼类仔鱼死亡的主要因素0。
乌原鲤仔鱼摄食和饥饿耐受能力研究

收稿日期:2021-11-14修回日期:2023-01-05基金项目: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项目(DHB202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2943)。
作者简介:李娟,1992年生,女,主要从事鱼类种质资源与保护工作。
E-mail :****************通信作者:乔晔。
E-mail :***************乌原鲤仔鱼摄食和饥饿耐受能力研究李娟1,2,杨波1,2,董微微1,阙延福1,朱滨1,乔晔1(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2.湖北中水长江生态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研究乌原鲤(Procypris merus )仔鱼早期培育过程的摄食特点和饥饿耐受力,为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试验缸为玻璃烧杯(1L ),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试验用水为经过24h 曝气的地下水,无天然生物饵料;水温20~22℃;仔鱼随机分为3组(摄食组、饥饿1组、饥饿2组),每组500尾仔鱼,每组设置3个重复,静水养殖;摄食组每日投喂3次丰年虫。
结果显示,乌原鲤仔鱼5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15%,5~9日龄为混合营养期,8日龄初次摄食率达100%,并维持到14日龄;15日龄后呈下降趋势,在19日龄时降至45%,达到饥饿不可逆点。
饥饿胁迫对乌原鲤仔鱼全长、体长、体高、肛前长、眼径等生长指标有极显著影响(P <0.01)。
在水温20~22℃条件下,可在乌原鲤仔鱼6日龄开始投喂适口饵料,不迟于10日龄,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观察乌原鲤仔鱼肠道贯通、卵黄囊消耗等情况,掌握仔鱼初次投喂时机。
关键词:乌原鲤;仔鱼;饥饿;摄食率;摄食强度;饥饿不可逆点中图分类号:Q1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075(2023)02-0089-07乌原鲤(Procypris merus )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地方名乌勾、黑鲤、乌鲫、墨鲤,分布于珠江流域西江水域红水河、桂江、柳江、左江、右江等支流,是珠江水系特有鱼类(朱瑜,2006)。
饥饿状态下大黄鱼幼鱼能量收支的研究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实 验 鱼 及 驯 养 .
实 验 所 用 大 黄 鱼 幼 鱼 ( . ~ 2 . ) 自厦 门 74 1 9g 取 火 烧 屿 海 水 养 殖 网箱 . 在 室 内水 池 ( ) 先 2m。 内驯 养 , 自然 采 光 . 喂 冰 鲜 小 杂 鱼 肉糜 . 周后 移 人 实验 所 投 数 用 容 器 内进 行 驯 化 . 水 温 以 2 3℃/ 将 ~ d调 至 实 验 温 度 , 在 实 验 温 度 下 半 饥 饿 饲 养 1周 后 开 始 实 验 . 并
维普资讯
第 4 1卷
第 4 期
厦 门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Xim e n v r i ( a u a ce c ) o r a a n U i e st N t r lS in J 1 20 u. 0 2
业 资 源 管 理 及 水 产 养 殖 等 实 践 也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 .
大黄 鱼 ( e d sie a coe 是 我 国 的 重 要 Psu oca n r ca)
经 济 鱼类 , 几 年 来 随 着 人 工 育 苗 的成 功 , 殖 技 术 近 养
日趋 成熟 , 黄 鱼 已成 为 福 建 省 海 区 网箱 养 殖 的 主 大 养 品种 , 殖 面 积 迅 速 扩 大 . 目前 养 殖 大 黄 鱼 大 都 养 但
下 鱼 类 能量 收 支却 鲜 有 报 道 . 于 自然 界 中 食 物 分 由 布在 时 间空 间 上 的 不 均 匀 性 , 节 更 替 或 环 境 剧 变 季 等原 因 , 类 经 常 会 在 生 活 周 期 的 一 定 阶 段 面 临 食 鱼 物 资 源 的 缺 乏 而 受 到 饥 饿 胁 迫 [ . 同种 类 的 鱼 类 4 不 ]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稚鱼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定位和分布密度的影响

中 图分 类号 :7 5 P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8 6 (0 1 0 -0 10 10 10 2 1 ) 1 1I7 0 3 -
喜爱 . 虽然斜 带石 斑鱼 的人 工繁殖 已获 得成 功 , 已 并 培育 出大量 苗种供 养 殖 生 产 的需 要 , 在 苗 种 培育 但
过程 中 , 因饵料 不 足 出现 饥 饿 使 苗种 大 量 死 亡 的 常
现象 , 响苗 种培 育 的产 量 和稳定 性 . 影 为查 明饥饿 导 致斜带 石斑 鱼稚鱼 和幼 鱼 死 亡 的原 因 , 者 另 文 中 笔
食组 和饥 饿组 , 分别 置 于水 族 箱 中 , 气 . 食 组投 充 摄
喂 丰年虫 和轮虫 , 饿 组则 不投 喂 饵料 . 饥 5d后摄 食 组 和饥 饿组 分别 存 活 l 和 8尾 , 组取 6尾 解剖 4尾 各
基金项 目: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资助项 目( பைடு நூலகம்50 2 2 0 J6 )
斜 带 石 斑 鱼 ( pnp e scids 是 我 国南 方 E i hl o i ) e u oe 沿海重 要 的养殖经 济 鱼 类 之 一 , 受 广大 养 殖 户 的 深
影 响 胃肠 内分 泌 细胞 的分 泌 活 动 , 目前 还 没 有 查 阅 到 可利用 资料 . 因此 , 本研 究 对摄食 和饥 饿条 件下 斜 带石 斑鱼 稚鱼 胃肠 道 激 素 内 分 泌细 胞 的形 态 、 定位 和分 布密 度进行 比较 研 究 , 以期 进 一步 弄 清 饥 饿 引
化和 吸收 功能 . 一旦发 生饥 饿 , 带石 斑鱼 稚鱼 胃肠 激 素 细胞 的分 泌 活性 发 生 相应 改 变 , 终 可 能 斜 最
饥饿对白斑狗鱼耗氧率、代谢率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 院, 上海 2 10 ; . 0 3 6 2 烟台市牟平 区渔业技术服务 中心, 山东烟 台 2 40 ) 6 10
摘要: 在不 同温度下 [ 3± . )℃ ,8±0 5 ( 05 ( . )℃ 和 (3±0 5 C) 对 白斑狗鱼 的呼吸耗 氧率、 1 . )o ] 代谢率及 主要 生 化 指标 ( 糖 元 , 酸 , 、 性 磷 酸 酶 ) 行 10h的饥 饿 试 验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水 温 为 ( 肝 乳 酸 碱 进 2 在 3±0 5 . )℃ 、 8± . )℃ ( 05 和( 3± . )℃下 , 1 05 白斑 狗鱼 的耗 氧率 与 饥饿 时 间呈 负相 关 , 别 由 ( .0 分 0 0 5 1±0 0 17 .0 )mg ( h 、 0 0 6± / g・ ) ( . 1 0 0 19 ,( h 和( .2 0 054 e ( h 下 降至 ( .0 ±00 03 )m / g・ ) ( .0 0 0 12 .0 )me g・ ) 0 054 .0 )m, g・ ) / - / 0 0 1l .0 5 g ( h 、 0 0 98± .0 )
有 较 大 差 异 。在 饥 饿 状 态 下 , 类 的代 谢 机 能 发 生 改 变 以适 鱼
饥饿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早期发育的影响

Ef fe c t s o f St a r v a t i o n o n Fe e di ng ,Gr o wt h a nd De v e l o p me nt o f Co r e i us gu i c h e n o t i La r v a e
食率达 到最高水平为 1 0 0 %, 最高摄食率维持 6 d , P N R期为 1 3 ~ 1 4日龄 。 在本实验水温下 , 圆口铜鱼仔鱼最 佳投
喂 时间为 4 ~ 6日龄 。
关键词 : 圆 口铜鱼 ; 饥饿 ; 初 次摄食率 ; 不可逆点
中图分 类号 : ¥ 9 6 5 . 1 9 9 文献标志码 : A
wh i l e t h e s t a r v i n g l a va r e h a d i f r s t i n c r e a s e a n d t h e n d e c r e a s e i n t o t a l l e n g t h . A c o mp a r a b l e re t n d o f f e e d i n g r h y t h m wa s o b s e ve r d i n e a r l y nd a l a t e s t a g e l a r v a e , wi h t f e e d i n g p e a k s a t 6 : 0 0 a n d 1 8 : 0 0 , 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C o r e i u s g u i c h e n o t i i s t y p i c a l mo ni r n g — d u s k f e e d e r . T h e 1~ 3 d a y - o l d l a r v a e s h o we d e n d o g e n o u s n u t r i t i o n , a n d t h e 4 d a y - o l d l a va r e h a d i n i t i a l f e e d i n g , s h o wi n g mi x e d n u t r i t i o n , wi h t i n i t i a l f e e d i n g r a t e o f 2 5 . 1 %. T h e y o l k s a c wa s c o mp l e t e l y e x h a u s t e d nd a he t e x o g e n o u s n u t r i e n t s we r e ou f n d i n 5 d a y o l d l a va r e . T h e ma x 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性调节使得含量有所回升。张桂蓉等(2003)在对 异育银鲫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不过红细胞沉降 率随饥饿时间延长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沈文英结 果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饥饿引起血浆蛋白浓度和 血液粘度相继下降而造成的。 王沛宾等(2004)发现。饥饿过程中红鳍笛鲷血液 生化指标的变化非常明显,表现为血糖和甘油三酯的 含量显著下降.而血液总蛋白的含量在饥饿期间无显 著变化。这与陈晓耘(2000)研究南方鲇时的测定结果 有一定差异。陈晓耘(2000)测定了饥饿的南方鲇幼鱼 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饥饿使血液中血糖、总蛋 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同醇、甘油i酯及Na+、K+、Cl-等 离子的浓度低于正常鱼: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 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显著高于正常鱼。 3饥饿对鱼体免疫的影响 鱼类的免疫主要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细胞 免疫中.血液中的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自细胞中的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都与机体的免疫有着密 切联系。其中单核细胞渗出血管后进人组织中,可进 ~步分化发育成巨噬细胞,它们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可以反映出机 体的免疫状态,血液中自细胞的数量作为常规血液学 参数.已被推荐应用于免疫学的评价程序。李霞等 (2006)发现。当饥饿时间少于20 d时。红鳍东方纯外 周血中自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 长。白细胞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脾脏中淋巴细胞的转 化率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增加,巨噬细 胞的吞噬活性增加.吞噬力增强.但长时间饥饿后鱼 淋巴增殖能力和吞噬力会降低。 一般认为.动物营养不良时。会影响到机体的免 疫机能,导致细胞免疫机能下降、体液免疫反应改变 等一系列免疫机能的改变。溶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之一。溶菌酶活力增加相应免疫能 力也提高。孙红梅等(2006)报道。饥饿可造成黄颡鱼抗
隗黎丽,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330045, 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09-07—06
菌活力与溶菌酶活性下降,在24 d达到显著降低,鱼 体免疫力降低。一氧化氮在免疫系统中具有抗菌、抗 病毒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刘波等(2009)研究表明。饥饿
万方数据
隗黎丽: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誊题论述
体水肿,嵴减少,基质变稀等与胃细胞相同的变化。而 这种类似于肠上皮细胞的变化也反映出长时间饥饿 将引起肝结构的严重破坏。 6鱼饥饿状态下对能量的利用 脂肪和糖元是大多数鱼类主要的贮能物质,鱼类 饥饿状态下以消耗这两种物质为主,对蛋白质的利用 较少。不同的鱼由于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的差异,利 用身体贮能物质的顺序是不同的b沈文英等(2002)发 现.饥饿状态下自鲫(Carassius
万方数据
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隗黎丽, Wei Lili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330045,江西南昌 饲料工业 FEED INDUSTRY 2009,30(2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ilgy200920018.aspx
bal(1995)观察到饥饿后的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
tus)肝细胞体积和细胞核明显缩小。中央静脉的管腔也 变窄。并伴随肝细胞间隙增大、核缩小、核质崩溃、核 仁溶解和核膜边界模糊等亚显微结构变化;也有线粒 (参考文献33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编辑:沈桂宇,guiyush@126.corn)
gibelio)白细
胞数量、红细胞大小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无明显变 化,表明短时间的饥饿银鲫能够保持稳定的代谢水 平;而饥饿2周银鲫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 降低,饥饿4周时其含量义回升到投喂组水平。表明 饥饿初期血液的氧结合力显著下降。鱼体内供氧不 足,代谢水平已经降低,而饥饿4周后银鲫自身发生
auratu
造成吉富罗非鱼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与溶菌酶活性下 降,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 4饥饿对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饥饿过程中。同一个部位不同类型消化酶由于自 身性质和要求环境不同,其活力大小变化有所不同。 高露姣等(2004)在试验中发现.施氏鲟幼鱼十二指肠 中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变化差异较大。蛋白酶 活性先较大幅度地上升。然后急剧下降;脂肪酶在饥 饿7 d后活性下降,继续饥饿。酶活性均下降到不能 检测的水平;而淀粉酶是在饥饿l周时活性有所下 降。而饥饿14 d时,活性上升并超过饥饿前的水平, 但整个饥饿过程中活力变化差异并不显著。饥饿过 程中。同一类型消化酶在不同组织中活力变化规律 也有所不同。钱云霞等(2002)报道了饥饿对各部位蛋 白酶活力均有极显著影响。在饥饿1周后,胃、盲囊、 肝和肠道的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的蛋白 酶活力除饥饿4周组与饥饿3周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之外.每周均有明显的下降。不过总体说来肝脏蛋白 酶活力下降速度最快。 5饥饿对鱼体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饥饿时鱼体由于消化道长期没有食物刺激.消化 器官的组织结构必将受到影响。一般正常有胃鱼其胃 都有发达的消化腺。其上皮细胞含有分泌颗粒。经长 期饥饿的鱼,一般胃腺细胞变小,胞内分泌颗粒减少。 如李霞等(2004)研究报道的美国红鱼在饥饿5 d后胃 上皮细胞高度减d、;lO d后胃上皮细胞界限不清。纹状 缘不规则,胃腺细胞收缩,分泌颗粒减少;15 d时胃上 皮细胞结构不完整,胃腺杂乱,腺腔成缝状,分泌颗粒 更少。Mehner(1994)在研究河鲈Perca fluviatilis)饥饿 代谢时也有类似的发现。肠在鱼消化生理中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一般正常结构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为排列 拥挤的柱状细胞,游离段有排列整齐的纹状缘。上皮细 胞间还有许多杯状细胞。高露姣等(2004)在研究中发 现。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饥饿后其肠的横 切面积缩小,皱襞变得少而浅,肠表面破损,指状突起 萎缩和黏结,分泌物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稀疏、 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而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的 现象表明长期饥饿将使得肠上皮结构严重损害。Bis.
隧壅笙鲨
整画塾王些羔:至鲤皇垂笪垒Q笪篡呈Q塑
饥碾时鱼类影响的研究
隗黎丽 札。o。“≯二:衔口“j。靠,k^二“,o._《嘻,,矗”}。吼^r《“,梅壤
在自然界中,由于季节更替、环境剧变或食物分 布不均等原因,鱼类受到饲养密度过大、投喂不及时、 投饲不均或投喂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经常出现饥 饿胁迫现象。饥饿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受到国内 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发现。饥饿可以影响鱼类生 长、代谢、组织结构、酶活性等。还可影响血液常规指 标以及鱼体的免疫功能,严重时可引起动物神经内分 泌功能紊乱,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1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沈文英等(1999)研究发现。饥饿状态下.草鱼种体 重下降,日体重变化为负值。张为民等(2001)研究发 现,饥饿不仅影响鱼体重下降.还可影响草鱼种的肥 满度系数。在虹鳟中,饥饿也降低其体重,但肥满度系 数下降才是饥饿最明硅的指标。刘波等(2009)研究表 明,吉富罗非鱼鱼体质量、内脏重、内脏比、肥满度等 指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 饥饿影响了吉富罗非鱼的鱼体生长。 2饥饿对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对鱼类血液测定的生理指标主要是血红细胞的 脆性、沉降率和比容等,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活性,血糖、血红蛋白、血细胞、 白蛋白和血清脂类中的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及K+、 Na+和Cl-的量等。钱云霞等(2002)对饥饿鲈鱼的血液 检测发现,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在饥饿4 周时分别为正常值的76.5%和46.0%。沈文英等(2003) 发现,饥饿过程中银鲫(Carassius
cuvien)在饥饿初
期脂肪不被使用或使用量较少,而其它物质使用较 多;然而,随着饥饿时间的增加,脂肪成为主要的能量 提供物质。张波等(2000)1式验研究发现,真鲷(Pagro. somu¥major)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以消耗蛋白质作 为身体的能量来源。姜志强(2002)研究结果表明,美国 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在饥饿时主要利用脂肪来作 为能量的补充。一般来说在饥饿期间,硬骨鱼类优先 将蛋白质转化为糖类,而软骨鱼类则优先动用脂肪。 鱼类除了对身体贮能物质类型的利用顺序不同 外,对不同器官贮能物质动用的先后顺序也不一样。杜 震宇(2003)观察到在饥饿条件下,鲈(Lateolabrax iapon. icus)首先动用其肠系膜脂肪作为能量供应。此外还发 现在饥饿过程中,鲈首先动用较大量的肌肉脂肪作为 能源物质.同时自始至终利用肌肉蛋白作为能源。此 外.鱼对饥饿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脂肪酸也有利用顺 序,一般情况下,首先利用饱和脂肪酸,然后再利用低 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才动用高不饱和脂肪酸。朱邦科 等(2002)在研究中发现,鲢仔鱼饥饿时脂肪酸组成 变化很大.主要以十六烷酸为能量代谢基质。Zamal等 f1995)发现,非洲胡子鲇对脂肪酸的利用顺序为十四 烷酸_+十六碳烯酸-÷十八碳烯酸-+二十碳五烯酸,最 后才动用二十二碳六烯酸。 7小结 探讨饥饿对鱼类生长、代谢等的影响,分析鱼类 受饥饿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态反应过程与特点,揭 示鱼类适应饥饿胁迫的生理生态对策。对于鱼类自然 资源的保护、养殖生产、苗种培育以及利用补偿生长 现象获益等方面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