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湾沚区南湖公园开发计划

湾沚区南湖公园开发计划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水体、山石、建筑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组织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多样统一,主次分明的艺术构图。
1、了解设计的公园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逢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计算设计公园的规模和指定规模内需要的设施内容。
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3、进行游人容量计算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4、规划公园的布局(1)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功能或景区划分、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竖向及地貌、园路系统、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等作出综合设计。
(2)功能或景区划分,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出入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3)园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园桥、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素。
(4)河湖水系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河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闸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
南宁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调研与对策建议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101南宁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调研与对策建议◎黄钰淇摘要:2015年基于南宁市发展需要,提高市民居住环境,市政府领导现场指示要求进一步提高南湖公园的规划建设水平。
根据指示精神,我公司相关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南湖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向市民征询收集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和不成熟的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园林;公园;规划;调研;水域;提升南湖公园自1973年建园,历经42载的建设,经过几代园林人不懈的努力,以优美的湖区景色而著称,它是南宁市市民心中最耳熟能详,欣欣向往的城市公园。
公园每年接待市民游客达千万人次,同时也接待过许多国家党政领导人和大批中外嘉宾每年来此参观考察、游览。
如今,南湖公园已经成为绿城南宁一张靓丽的名片。
一、南湖公园基本概况南湖公园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总面积192.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85.2公顷(其中绿地面积为58万平方米,道路、铺装面积为27.2万平方米)、水体面积107公顷,是一座以观赏园林植物为主的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光特色的综合性免费开放公园,近几年每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
南湖水体呈长条形,东西走向,全湖通过南湖九拱桥和南湖大桥由东向西将水面分成上中下三个湖段。
南湖东面通过连通渠与竹排冲相连,西面有一条直径120cm 的暗管穿过康复路和邕江大堤直通邕江。
水面宽度250~380米,长大约3800米,面积107公顷,最大水深2米,平均水深1.5米,常年水位保持在70.30米高程,正常蓄水容积约188万m 3。
南湖水源来源于邕江补水及降雨和地表径流三部分。
图1 南湖公园内湖景二、现状问题分析(一)总体规划南湖公园的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的统揽和指导,公园内各部分的建设相对孤立,使得规划管理的实施缺乏延续性。
南湖公园1973年由南湖苗圃和南湖渔场合并而成,建园至今先后进行了多次局部改造和提升。
期间分别完成了2008年环湖亲水步道工程建设、2012年环湖景观灯亮化工程、2013年生态浮岛和生态驳岸示范段建设、2014年四季花园建设和南门区景观工程建设。
成都南湖公园规划方案最新

成都南湖公园规划方案最新背景介绍成都南湖公园是成都市重要的大型公园之一,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南华路与外双楠路交汇处北侧,总面积达180公顷。
其中公园西面是锦江区,南面是武侯区,东面是龙泉驿区。
南湖公园是成都市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南部的一片绿色氧吧。
公园内池塘、峡谷、瀑布、溪流,森林、草坪、观景平台、遗址、文化长廊等景点丰富多彩,是市民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科普体验、自然观察、运动健身、社会活动的理想场所。
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城市环保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城市森林公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城市绿化的突出品种。
规划方案要求城市森林公园是一个以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景观、科普教育、运动健身等为重点的复合型公园。
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重点,公园应具有较为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人文景观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
科普教育体现公园的科技和文化内涵。
公园内空间应当合理,插入能够适应不同季节和公共活动的多样化运动设施,以充分利用公园资源。
最重要的是公园规划应该能够促进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打造成区域绿化带和活动中心。
设计思路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以生态环境为中心,体现森林公园独特的魅力;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体现公园建设的历史韵味;以运动健身、科普教育为手段,使公园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样的序列中,规划方案需要考虑城市森林公园内各个区域的功能和门类,确保每一个场所的定位和特色。
同时,在建设公园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包括餐饮设施、停车场、公共厕所、公共安全等完善的配套设备。
公园规划包括建设间休憩区、植物园和活动场所,可以提供文化活动、大型会议、文化气息浓厚的音乐会和艺术展等多样化服务。
公园内还可以建设场馆和展馆来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文化展览。
实施目标该规划方案的实施目的是打造成一个以自然、文化、社交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森林公园,实现公园的价值最大化。
静海湖南湖公园规划方案

静海湖南湖公园规划方案1. 现状分析静海湖南湖公园位于河北省静海区南湖镇,是该区重要的生态旅游景点,也是北京周边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目前,公园内设有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湖心岛等景点,但规划尚未统一,景点布局有待优化,设施配套较为简单,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2. 规划目标为满足游客需求,提升静海湖南湖公园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景观资源、环境情况和投资可能,制定规划方案,以达到以下目标:•周边市民和游客能够有更好的体验;•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和场所;•构建一个拥有综合服务的生态旅游公园3. 规划原则静海湖南湖公园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顾及生态保护,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保护原生态多样性;2.重视文化传承,提升战略、文化和历史吸引力;3.保证场地的可持续使用,同时考虑场馆的文化建设;4.合理节约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魅力;5.注重环保节能,充分利用天然能源。
4. 规划内容A. 场地布局场地布局应分成景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
内部景区设计了各个景点和活动区域,如:1.花园景观区:设置树林、花坛、草地和花境,以造就一个生态和环保的景观;2.儿童游乐园:安装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玩乐体验;3.湖心岛:建造了展望平台、放映室、凉亭等多种活动场所。
外部场地主要为游客服务和停车场。
B. 设施建设1.游客服务中心:设置定位、阅读、咨询等服务功能;2.景观观赏区:利用园区的地形地貌、植被及水体自然可以观赏;3.交通设施:新建停车场、多渠道出入口等。
C. 生态建设1.保护水环境:创建沿湖绿地生态植被;2.建设植被覆盖区:增加绿色送给空气净化功效,同时提高景观中海滨、亭台、弯道和小径的利用率;3.外部道路绿化:通过植被,制造出道路清新的环境。
5. 结论静海湖南湖公园是一个生态、环保、文化、教育和休闲的多功能场所,从规划布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为了成功实现规划的目标,我们应该合理运用种种资源,并与专业的设计队伍一起努力。
成都南湖公园规划方案

成都南湖公园规划方案概述成都南湖公园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华兴路南侧,占地面积约1000亩,是一座综合性城市公园,是成都市重点项目之一。
南湖公园规划方案规划了公园的总体布局、景观设计、水系设置、交通系统、道路绿化等。
总体布局南湖公园总体布局。
以亲水、开放、舒适为设计核心,打造以湖带岛、以岛连景的城市园林风景线。
总布局分为东南、西南两大区,共强调打造四个主题场区和五个主题风情带。
东南区为城市展示区,规划了综合展示馆、综合体育馆、文化广场等,以展示城市形象及发展历程。
其中综合展示馆的设计将成都的美食、文化、风景等进行生动的展示。
西南区是生态旅游区,规划了日光温泉、帆船俱乐部、音乐广场、游览中心等,以生态文化主题为主,满足市民休闲度假需求。
水系设置南湖公园的水系设置是公园规划的一大亮点。
湖面总面积占地公园面积的50%以上,湖面蜿蜒曲折,景色优美。
此外,园内设有大小峡湾、小湖泊、小河流等,构建了生态景观大系统。
交通系统南湖公园的交通系统是以循环道路、主路、快速路为主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
同时,规划了自行车道、步行道、人行桥等交通设施,方便市民多种形式的出行。
道路绿化南湖公园规划方案中,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中,将主路、次干道、辅路等道路做绿化,以人、车、路共同存在为出发点,打造生态环保的城市道路。
景观设计南湖公园景观设计以自然、人文、创新为设计理念,把现代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巧妙结合,打造适合城市公园的多元化景观。
在公园打造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人们的文化需求,设计了多个展示区令人流连忘返。
例如音乐广场、卡丁车馆、儿童乐园等教育性、亲子性的激烈交流空间,总体展示了成都的文化氛围。
结语南湖公园规划方案是一个综合集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在成都市公园建设中,南湖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绿色、健康、自然、文化、亲水的优美环境,成为成都市民休闲娱乐和消遣的理想场所。
杭州南湖公园建设规划方案 (2)

杭州南湖公园建设规划方案背景介绍南湖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占地面积约为8.6公顷,是杭州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该公园拥有众多景点和设施,如花坛、草坪、游乐设施、篮球场等,受到市民的广泛喜爱和游客的青睐。
然而,由于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和游客人数的增加,南湖公园的使用率也在增加,而公园的设施和设备并没有随之更新和改善,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南湖公园的质量,我们制定了建设规划方案。
目标与愿景我们的目标是将南湖公园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多元化、生态化的城市公园,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我们的愿景是将南湖公园打造成为杭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社交互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方案介绍明确规划布局为了更好地提升南湖公园的使用率和用户体验,我们将对公园的规划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
具体措施如下:1.将公园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如休闲区、儿童游乐区、文化娱乐区、生态保护区等,方便市民和游客进行选择和使用。
2.在公园各区域之间设置连接通道和交通工具,方便市民和游客快速便捷地进入公园内部。
3.对公园内现有的设施和建筑进行重新布置,如建造新的公厕、咖啡厅、观景台等,增强公园的功能和景观效果。
4.针对公园内道路和场地的绿化和美化,保护公园内的原植物,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使南湖公园成为城市内的绿色宝地。
引进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为了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我们将引进多种文化、休闲和娱乐活动和设施,如:1.组织多种文化活动,如夜间音乐会、艺术展览、文化讲座等,丰富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2.建造新的儿童游戏设施和竞技场,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游戏和体育需求。
3.引进新的娱乐设施,如游乐园、水上乐园等,提升公园的娱乐休闲体验。
4.开通自行车租赁服务和步行小路项目,方便市民和游客进行健身锻炼和休闲活动。
加强维护和管理为了保证南湖公园的高质量运营和管理,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公园保安力量和巡逻频率,保障公园内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方案

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方案一、总体规划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更新、景观绿化、功能完善和安全隐患整治四个方面。
在总体规划上,我们将充分考虑南湖公园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城市发展规划和市民的需求,确保改造提升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1 基础设施更新南湖公园目前的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老化和落后,如厕所、休息亭、游乐设施等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我们将对这些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和更新,保证其安全、卫生和便利性。
同时,根据市民使用的需求和习惯,我们将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分布,确保市民在南湖公园的游玩和休息便捷、舒适。
1.2 景观绿化南湖公园是一片城市绿地,良好的景观绿化是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将加强南湖公园的植被保护和修剪工作,保持公园内植被的绿意盎然。
同时,我们还将在公园内适当增加一些花坛、草坪、景观树木和花草,以增添公园的环境美观和生态氛围。
1.3 功能完善南湖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我们将在公园内增设一些休闲设施,如健身区、游乐设施、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以满足市民不同年龄层的休闲需求。
另外,我们还将合理规划南湖公园的游步道和健身路径,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活动和休息更加便捷、舒适。
1.4 安全隐患整治南湖公园目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一些老旧设施和地面破损问题。
我们将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保障市民在南湖公园内的安全和健康。
二、具体措施为了确保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市政部门的要求。
2.1 增加投入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我们将增加财政投入和争取社会捐助,以确保改造提升工程的资金来源充足。
同时,我们还将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确保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强化监管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将加强市政部门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过程合法、公开和透明。
海昌路南湖公园规划

海昌路南湖公园规划
海昌路南湖公园是一个位于武汉市市中心海昌路开发建设的自然景观公园,它以南湖公园庞大的娱乐项目而闻名。
该公园占地面积1020亩,日处理能力10万人次。
海昌路南湖公园以南湖为中心,植入古树、植被,为观光者带来宁静的空间感受,使其充
分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景观休闲氛围。
除了湖面的运动外,南湖公园还规划了一些休闲设施,包括游乐场、植物园、烤架等,使不同年龄段的公众都能够体验到游玩的乐趣。
此外,还设有具备比赛功能的运动场所和园林休息角度,可以休闲进行活动,增添生机。
此外,海昌路南湖公园规划了全新的娱乐项目,比如水上乐园、海洋射击、湖边狼灭赛等,可以让游客体验运动、娱乐、精神放松等多种乐趣。
为了保证安全,公园还建立了一套完
善的安全监管系统,由专业人员对公园各处进行质量把控,以确保安全。
总之,海昌路南湖公园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和美丽风景的大自然花园,是武汉游客的必去之地。
每一位观光者都将在此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更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释放压力,
感受幸福安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采煤塌陷地的开发利用-----------南湖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薄立杰边永丰商洪池杨连文摘要:开发利用唐山市区南部采煤塌陷地,进行整治改造。
利用其因采煤塌陷而形成的水面和广阔的塌陷地,因地制宜建造以绿色和水体为主要景观的南湖公园,改变了生态环境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提高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改造开发利用南湖公园唐山市是一个以煤炭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曾因具有历史悠久的开滦煤矿而闻名于海内外,然而经百余年煤炭开采之后,给唐山留下了约22万亩之多的塌陷废墟地。
其中由于地面下沉严重而形成水面约2.7万亩;还有矸子山16座,占地约4500亩,这些塌陷废弃地自塌陷以来就承载着荒凉于垃圾,滋生着腐烂与污染,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恶气扑鼻。
即影响农业生产,也无法兴建建筑,多少年来一直荒芜着,不仅损害城市形象,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系统。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唐山市委、市政府92年决定整治市区南部塌陷地,决心要一改塌陷地的旧貌,化腐朽为神奇,利用塌陷地变废为宝,建造新的城市开放空间,使之成为可供市民利用的城市公共绿地。
自92年开始了对塌陷地的地质、地形、地貌的勘查和地域归属的调研。
先后提出了拟建森林公园、水上公园、综合性公园等规划方案,几经多方面的研讨,最后根据其地理位置,据市中心较近,且市区南部一带供市民休息、活动的城市公共绿地较少,拟建综合性公园,并定名为南湖公园。
97年开始了对南湖公园建设的实施。
1、南湖公园概况:位于市中心正南,东临建设南路,北距南新道670米,东西长约1610米,南北宽约860米,总面积约为133.6公顷。
该地为开滦采煤后的塌陷地,形成了面积约为37.4公顷的水面,被称为小南湖。
作为开滦的瘗地,埋葬了大量的坟墓。
并修建了发电厂的排灰坑,震后,又修建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周围居民深受其害,反映强烈。
2.规划原则:2.1充分利用现状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科学规划,利用塌陷形成的水面,突出水体特色,创造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主体的生态园林,坚持可持续开发自然资源的原则。
2.2 合理布局,便于市民的利用和满足市民休憩活动的需要,创造丰富多彩使游人能充分享受自然的优美绿色空间和活动内容。
2.3 考虑塌陷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园内建筑要少而精,尽量采用轻型建筑材料。
造景采用城市森林式的造园艺术,以植物为主创造不同的绿化景观和空间,追求自然美。
3、公园的规划布局与自然现状的改造和利用:公园境内由于塌陷地性变化复杂,其中有水面,有凹凸明显的坑洼地也有较平坦地和缓坡地。
公园规划布局充分巧借因塌陷地而形成的自然现状,随机应变造园,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利用原有的山体(垃圾堆)、水体、不同的地型营造不同的园林景观和适宜的游憩活动空间,来满足市民渴望绿色和娱乐、休憩健身的需要。
3.1 园内原有垃圾堆的改造和利用:园内原有垃圾堆是震后填埋我市城市垃圾的主要填埋厂,经过十几年的垃圾填埋,形成了高20余米的垃圾山,这里蚊蝇飞舞、臭气熏天,是小南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经环保部门对空气质量检测各项指标严重超标。
按照公园的建设规划,垃圾山将建成人工假山,并进行绿化,垃圾山绿化改造的主要技术难点有两方面:一是垃圾残余渗液,二是垃圾产生的余热。
3.1.1 堆砌假山,阻挡垃圾残液:垃圾的渗液必须在垃圾封厂断流后进行绿化,垃圾山的坡面由于受雨水的冲刷,仍然有少量渗液流出,即影响植物的生长,又影响垃圾山的整体绿化效果。
为解决这个技术难点,将垃圾山设计成人工假山,在垃圾山的东侧主观赏面上,用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大块山石堆砌成南北长80余米、高近10米的假山,假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就像一座挡土墙,有效的阻挡了垃圾渗液的外溢。
在假山石旁建成了一座中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角仿木古亭“云绿亭”。
将垃圾山高差过大的地段,推成缓坡状,在垃圾山西侧用好土堆成7米高的主峰、3米高的次峰,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地形,打破垃圾山平坦没有生气的氛围,使假山更加接近自然。
用山石板修建了5米宽的主路,3米宽的甬路,便于游人游览观景。
3.1.2 打通气孔,疏导垃圾余热:垃圾山是简易垃圾填埋厂,大量的可燃性气体经过几年的自然排放后,仍有部分残余的气体,经测试局部地温达30℃—50℃以上,严重危害植物根部的生长发育。
垃圾山绿化前,要对垃圾山内部的余热进行疏导,在山上采用15—20米的距离(见插图1),用打机井的机械设备打10米深通气孔,在孔内安放直径为24厘米、壁厚为4厘米、每节长度为66厘米的水泥管,这种水泥管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作用,有效的疏导了山体内部的气体。
对垃圾山的表面覆土20厘米碾压,防止垃圾外漏,在此基础上,调运好土对垃圾山的表面覆土80—100厘米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
具备了绿化的条件,一九九七年按照设计,以火炬树为主、组团式配植了柳树、皂角、金银木、连翘、丁香、紫叶李等落叶乔灌木。
挖树穴时,加大树穴尺寸,在标准树穴基础上,树穴直径及深度各增加20—40厘米,树穴地部铺放一层可降解塑料布进行隔热,用耕作土回填。
取得了很好的绿化效果,时值深秋,鲜红的火炬树好象彩云,映红了南湖的水和天。
草坪分别用野牛草、冷季型草栽植,垃圾山的西坡面用8—10米的行距栽植地锦, 2000年春季,在用好土堆成的主、次峰上,栽植了白皮松和油松,长势良好,为冬季的山体增加了绿色。
通过对垃圾山的处理、景观建设,垃圾山已成为小南湖最明显的景区,登上高近30米的主峰,整个公园景色尽收眼底。
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的残液不再渗出,垃圾产生的气体逐渐消失,会有各种植物落户垃圾山。
3.2园内原有粉煤灰场的改造和利用:粉煤灰是煤炭经高温燃烧后的残渣,是一种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粒状物,内有峰窝状结构。
其中的104公顷排灰场已经储满,为防止灰场扬尘,在灰场表面覆土20厘米,具备了绿化的基本条件。
化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呈碱性,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基本不超标,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与表层土壤相比,粉煤灰中缺乏全氮、速磷,极度缺乏速钾。
土壤肥力偏低,且粉煤灰的保水性较差。
因此应选择耐碱性、耐土壤瘠薄、抗旱的植物品种。
选择植物,进行排灰场的绿化:按照定向选择的要求,初步选定了乔木(胸径4—6厘米)国槐、火炬树、白蜡、柳树、紫穗槐,通过近几年的观察,紫穗槐、柽柳和火炬树在粉煤灰上表现良好,尤其是紫穗槐本身具有固氮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满足自身生长元素的需求,同时,紫穗槐又是良好的经济作物,茎叶可沤制绿肥,枝条是编制包装筐的主要原材料。
因此,紫穗槐做为粉煤灰绿化的骨干树种,大面积栽植,在小南湖南侧形成了6公顷的紫穗槐林。
3.3 塌陷而形成的水体的利用和改造,利用生物措施,建设湖水生态系统和景观。
城市中具有丰富绿色和水体是城市舒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和水象征着城市的生机和文明。
园内恰有因塌陷而形成的庞大水体。
但由于城市排放的各种污水无节制的进入公园水系,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水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改造污水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对湖水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1 修建污水沉淀池:从东门广场开始,建污水沉淀池,在原有的池塘建漫水堤,使污水漫过的同时,将一部分污物沉淀在池底,在污水的下游,再建四个类似的沉淀池,达到分级沉淀的目的。
3.3.2 隔离污水,将污水引入池塘北侧的水生植物区,过滤吸附污水:在池塘的北侧生长着部分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
在挺水植物与池塘水之间(8—10米)修建宽2米的隔离堤,将污水与池塘水分开后,移栽芦苇、香蒲,使污水通过芦苇、香蒲,巧妙的隐藏了污水,达到过滤、吸附的目的。
3.3.3 整治池塘,化零为整,建立湖水的生态系统:将用堤埝围成的几个池塘打开,使32.54公顷的水面连成一个整体的大湖面。
为防止湖岸的水土流失,对湖岸分段治理,湖的东侧用毛石护坡,其它湖岸经过削坡清理后,栽植野牛草护坡,减少了湖岸滑坡、泥土对湖水的污染。
形成较大的湖面后,一些鱼类、动物可以隐藏在湖的中心处和深水处,免遭人们的捕杀,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湖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自由生物明显增多,水鸡、沙欧和野鸭子也逐年增多,特别是野鸭子由最初的十几只,发展到目前的600余只,已形成了南湖公园湖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3.3.4 建设湖面景观:利用原有池塘的堤埝,建设了面积为2000平米的湖心岛,岛上建有“荷雨亭”,与假山上的“云绿亭”遥相呼应,岛与堤用铁制拱桥相连。
这组景观在湖面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作为景点观赏,人们又可站在岛上,观赏湖面景色。
在湖的东侧修建水上游乐园,建了游船码头,停放手划船、脚踏船、电动船,开展水上活动。
码头的南侧建立水生植物观光园,建了1500平米的荷花池。
沿湖边栽植面积为3500平米的荷花,荷花的总面积达到了5000平米,起到了净化湖水的作用。
荷花盛开时,人们纷纷到此赏花,形成了又一个景点。
根据水面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又分别建立了垂钓园及水禽园,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亲水、贴近和接触自然的生态环境。
经上述处理,减轻了污水的污染程度,基本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的排放标准。
湖中的水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更新,保持了湖中水体的质量。
形成了完整的湖水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为建设南部采沉区生态风景林打下了良好基础。
3.4陆地的规划、改造和利用利用采沉废弃地,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优选出生态效益高的植物品种组合,建设南部采沉区生态风景林。
废弃地的复垦和地形处理:南部采沉区除塌陷的水面、排灰场、垃圾山外,还有大面积下沉造成的废弃地,地面坑洼不平,杂草丛生。
建设生态风景林,首先要对这些废弃地进行土地复垦和地形处理,用建筑垃圾和废矸石填埋塌陷坑,调运可种植土进行覆盖,按照现有地形地貌,创造出平缓的、高低起伏、富有变化的地形。
3.4.1 利用较平坦的陆地规划为活动广场,青少年娱乐活动场,林中小憩园,以人为本,营造多形式的空间,满足各层次人们娱乐活动的需要。
如东入口广场地势平坦、临街,交通方便,面积较大。
广场上布置了各种花卉组成的花坛,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现代信息。
即装饰了街景,又为市民提供了晨练、散步、开展多种活动的场地。
而在密林中开辟的小憩园,则是自然铺装,放置些石凳,供游人小憩、纳凉、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之处。
3.4.2 利用大面积的缓坡地建设生态风景林模拟自然生态群落,依据植物共生的原理,使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实行集约经营,使其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并显示出层次、色彩的不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壤、肥力,让耐阴、喜光、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
这种植物群落将引入各类昆虫,鸟类及动物形成新的食物链,促进生态系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