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制度注塑产品检验流程

合集下载

注塑车间规章制度和流程

注塑车间规章制度和流程

注塑车间规章制度和流程一、车间管理原则1.1 在注塑车间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管理原则,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稳定、产品质量可靠、效益最大化。

1.2 注塑车间要营造一个和谐、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车间管理制度2.1 作业规程2.1.1 严格执行生产计划,及时完成任务,确保生产进度。

2.1.2 遵守作业流程,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注塑生产,不擅自修改工艺参数。

2.1.3 保持生产现场整洁有序,定期清理设备和工具,维护车间环境卫生。

2.2 安全管理制度2.2.1 每日上岗前要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障个人安全。

2.2.2 作业过程中,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危险隐患,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2.2.3 注塑车间要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的应对。

2.3 质量管理制度2.3.1 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做到零缺陷,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2.3.2 注塑车间要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每一批产品进行记录和档案保存,便于追溯和问题排查。

2.3.3 不合格品处理要及时、严格、有效,追究责任,确保产品质量。

2.4 管理流程2.4.1 生产计划制定:根据订单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确保订单按时交付。

2.4.2 生产过程监控: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做出调整。

2.4.3 质量检验: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合格,做到问题不出车间。

2.4.4 生产数据分析:对生产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和提升空间,持续改进生产过程。

2.4.5 安全审核:定期组织安全审核,检查车间安全设施和操作规程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

2.4.6 绩效评估:对车间员工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奖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活动。

注塑产品检验标准书

注塑产品检验标准书

注塑产品检验标准书一、引言。

注塑产品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注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注塑产品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生产厂家和检验机构对注塑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

二、外观质量检验。

1. 表面光洁度,注塑产品的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气泡、烧结、裂纹、凹凸或色斑等缺陷。

2. 色泽一致性,同一批次的注塑产品应保持一致的色泽,不得出现色差。

3. 印字和标识,产品上的印字和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模糊或缺失。

三、尺寸精度检验。

1. 外观尺寸,根据产品图纸要求,测量注塑产品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外观尺寸,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壁厚测量,测量产品各部位的壁厚,保证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壁厚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

3. 其他尺寸要求,根据产品特点和用途,确定其他尺寸精度的检验项目,如孔径尺寸、配合尺寸等。

四、物理性能检验。

1. 强度测试,使用拉力试验机等设备,对注塑产品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耐磨性检验,通过磨擦试验等方法,评估产品的耐磨性能,判断产品表面的耐磨程度。

3. 耐候性测试,将产品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紫外线照射等,检验产品的耐候性能,判断产品是否会出现老化、变色等问题。

五、化学性能检验。

1. 化学成分分析,对注塑产品的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原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因原料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2.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热失重试验等方法,评估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判断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3. 燃烧性能检验,对产品进行燃烧性能测试,判断产品的燃烧速度、烟气生成量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六、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注塑产品的检验标准涵盖了外观质量、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至关重要。

注塑车间品质控制的实施方式

注塑车间品质控制的实施方式

注塑车间品质控制的实施方式1. 简介注塑车间是制造企业中关键的生产环节,其品质控制对于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施方式,以帮助注塑车间实现有效的品质控制。

2. 实施步骤2.1 制定品质标准首先,注塑车间应制定明确的品质标准,以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和相关法规。

品质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外观要求:产品的外观质量标准,包括颜色、表面光洁度等。

- 尺寸要求:产品的尺寸精度标准,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 功能要求:产品的功能性能标准,如承载能力、耐磨性等。

2.2 建立检验流程注塑车间应建立完善的检验流程,确保每个生产批次的产品都经过严格的检验。

检验流程包括以下环节:- 原材料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品质标准。

- 注塑过程检验:对注塑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 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其符合品质标准。

2.3 培训员工为了确保品质控制的有效实施,注塑车间应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品质意识和技术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 品质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检验方法和技术的培训;- 管理员工的品质意识培养。

2.4 引入质量管理系统注塑车间可以引入质量管理系统(如ISO 9001),以确保品质控制的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以下方面:- 制定和完善品质管理手册和程序;- 建立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机制;- 进行持续改进和纠正措施。

3. 总结通过以上实施方式,注塑车间可以有效地进行品质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然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与相关法规的合规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产品检验流程管理规定

产品检验流程管理规定

企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就要进行品质检验,通过抽查或全检的
方式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不同的产品根据生产规格以及客户要求,对产品的检验规
格也不同。

品质检验亦称质量检验。

通过各种检验手段,包括感官检验、化学检验、仪器分析、
物理测试、微生物学检验等,进出口产品的品质、规格、等级等进行测试、鉴别。


目的就是判别、确定该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条件。

品质检验的标准:
品质检验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检验。

相关文章:品质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
的品质质量意识
外观品质检验指对产品外观尺寸、造型、结构、款式、表面色彩、表面精度、软硬度、光泽度、新鲜度、成熟度、气味等的检验。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是对商品的外形、结构、花样、色泽、气味、触感、疵点、表面加工质量、表面缺陷等的检验。

内在品质检验指对产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等级等技术指标的品质检验。

内在质量检
验一般指有效成分的种类含量、有害物质的限量、商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机械
性能、工艺质量、使用效果等的检验。

同一种商品根据不同的外形、尺寸、大小、造型、式样、定量、密度、包装类型等而有各种不同的规格。

品质检验的流程:
1.根据产品技术标准明确检验项目和各个项目质量要求;
2.规定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仪器设备等测定产品;
3.把测试得到的数据同标准和规定的质量要求相比较;
4.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单个产品或批量产品是否合格;
5.记录所得到的数据,并把判定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便促使其改进质量。

201212001注塑成型验证方案

201212001注塑成型验证方案

人工流产器械包注塑成型验证方案方案编号:QA-036/201212001版本号:A0验证部门:品管部、研发部、生产部方案制定/日期:方案审批/日期:广州白云蓝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验证目的 (1)2.概述 (1)3.验证小组成员责职及验证申请 (1)4.验证范围 (2)5.验证依据 (2)6.验证计划 (2)7.验证内容 (2)7.1验证产品 (2)7.2验证对象 (2)7.3操作人员资格确认 (2)7.4原材料确认 (3)7.5生产环境确认 (3)7.6安装确认 (3)7.7运行确认 (3)7.8性能确认 (4)7.9 验证结论 (4)7.10重新验证周期 (4)人工流产器械包注塑成型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1.1验证确认购买的注塑机能够满足生产能力,注塑使用的原料满足标准要求。

1.2验证确认注塑生产工艺是有效、可行的。

1.3 通过验证确认最佳的注塑工艺。

2.概述注塑成型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该过程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安全,按照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要求作注塑成型过程确认。

3.验证小组成员责职及验证申请3.1研发部负责技术支持,工艺确认。

3.2品管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3生产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

验证申请记录表4.验证范围适用人工流产器械包通过注塑成型的器件的注塑工艺和注塑设备。

5.验证依据6.验证计划7.验证内容7.1验证产品子宫刮匙、子宫探针、子宫颈扩张器、吸引管柄、子宫颈钳、双翼阴道扩张器。

7.2验证对象2台注塑成型机和1台模温机;9套模具;产品所用原材料。

7.3操作人员资格确认当注塑成型操作人员上岗资格按下表确认具有相关培训记录及操作手法熟练后可认为符合要求。

注塑成型操作人员资格确认表表17.4原材料确认7.4.1产品对应原材料明细确认见表2。

原材料明细一览表表27.4.2 依据GB/T 20417.2-2006和HG/T2503-1993,对原材料的适用性进行确认并记录于原材料适用性验证表(表3)。

注塑回料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

注塑回料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

注塑回料规范管理制度及流程英文回答: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reusing plastic materials that have been previously molded and then ground into small particles. This practice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plastics industry to reduce waste and save cos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well-defined proceduresin place.Firstly, a clear specification for the use of 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is specification should outline the acceptable quality standards, including the maximum allowable levels of contaminants and impurities. It should also specify the types of materials that can be used as regrind and any restrictions or limitations ontheir use.Secondly, a proper storage and handling procedure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This may include using dedicated storage containers or silos, ensuring proper label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grind materials, and implementing a first-in-first-out (FIFO)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to prevent the use of expired or degraded regrind.Thirdly,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testing and inspection process in place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This may involve conducting regular material testing fo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inspecting the regrind for any visible defects or impurities. Any regrind that does not meet the specified quality standards should be rejected or reprocessed.Furthermore,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clear documentation and record-keeping procedures to track the usage and traceability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This includes maintaining records of the quantity andsource of the regrind materials, as well as any testing or inspection results. These records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purpose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of compliance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In summary, the management of 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involves establishing clear specifications, implementing proper storage and handling procedures, conducting testing and inspection, and maintaining comprehensive documentation. By following these guidelines, companies can effectively manage the use of injection molding regrind and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ir products.中文回答:注塑回料是指对之前已经注塑成型并研磨成小颗粒的塑料材料进行再利用的过程。

塑胶制品部品质管理控制程序

塑胶制品部品质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版 本生效日期页 码版次批准审核拟制PL/2:□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文件编号5.2.1 注塑送样:注塑开机生产送首件时,注塑领班需首先对待送检品的每穴之外观、结构结合工程图面和标准样品进行确认,确认OK后方可开《首件检验记录表》予IPQC进行检验确认,送检时需送检两模样品,一模用于高温检测,一模用于全项目检测。

同时注意在填写送检报表时品名不可写错。

5.2.2 首件品检测:3.2 品管负责对注塑产品的首件检验、巡检及最终检验作业;签收:含部门代码/份数回收:记录回收数量修订内容5.2.2.2 在正式检验时首先针对产品的结构结合工程图面和标准样品进行对比确认后再对外观和相关尺寸参照《产品检验标准》和依据工程图面进行检测,首件合格及时通知注塑开机生产,首件不合格亦需及时知会注塑改善再行送样检测。

3.3 注塑负责对品管检验工作的配合及异常的处理。

4 职责:3.1 注塑负责对首件的送样作业; 3.1.5 相关检验标准或原材料变更时。

3.2取样3.2.1正式生产或异常修模后,经生产确认OK后而送检的连续3-5模产品。

3.3首件确认项目和数量3.3.1 对样: 3-5模3.3.2 外观: 3-5模3.3.3重点尺寸: 3-5模5.2.2.1品管接到注塑送检品后首先与注塑领班取一模,一同做高温检测(LCP材料),若通过再对另一模产品进行全部项目的检验(包括外观、结构、尺寸、组装效果等);高温检测不过则知会注塑改善后重新送样。

3.1.4 停机后重新开机时;5.1 异常分类:5.1.1 致命异常:包括断pin堵孔、装错模、结构不良、粘模、翘曲变形(高温前和高温后)、高温起泡、缺胶等;5.1.2 重大异常:孔内毛边、贴板面毛边、其它面毛边过大等;。

5.1.3 轻微不良:超出《产品检验标准》不大,对组装和使用无影响的不良,即可勉强接收的。

注塑管理控制程序

注塑管理控制程序

注塑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使注塑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明确各项作业程序,确保产品的品质。

2.范围:适用于塑胶产品的成形过程。

3.职责:3、1注塑部主管接到PMC《订单产品物料计划表》3、2主管与领班负责生安排与实施。

3、3领班员负责生产全过程的领班操作与监督。

3、4物料员负责发放与管控。

3、5 QC协助现场制成的品质控制。

4.工作程序:4.4生产接单4.4.1接收到由PMC分发的《订单产品物料计划表》注塑主管制定《注塑生产计划表》,并发放至本部门各相关单位。

4.5生产前4.5.1料房人员根据《订单产品物料计划表》统计原料用量,并填写《领料单》至货仓领料,并依照《配色作业指引幺《混料作业指引》及《干燥机作业指引》进行配色、混料及烘烤。

4.5.2生产领班将样品、《生产时报表》挂于指定的机台。

4.5.3物料员根据《订单产品物料计划表》上生产产品的日用量计算、领用辅料及包材。

4.5.4生产领班根据《注塑生产计划表》找出加工及包装《作业指导书》,并发放《生产日报表》至各生产机台。

4.5.5上、下模人员,按生产领班指定到模架上调取需生产的模具,并按《上、下模程序及注意事项》进行架模及切换模工作。

4.5.6包装人员准备好现品票,现品票白色为直接出货的成品用,黄色为半成品用。

4.5.7品质人员准备即将生产的项目样本、限度样本、《品质检验基准书》、及相关检查的记录表。

4.5.8领班员准备标准《成型条件表》、《机台运行状况表》及《模具保养记录表》,检查模具安装、物料投入等准备工作就绪:4.6试模4.6.1由项目部发《试模通知单》,注塑部在接单30分钟内安排生产有注塑部填写《试模报告》,由项目部、品质部、注塑部共同确认合格方可交模。

试模不合格由项目跟进修改进度再次试模。

试模报告一联:项目;一联:品质;一联:注塑。

4.7原材料来料检验和试料管理:4.7.1当采购物料回厂后,无论是新料或是粗粒料,当班巡检必须抽不同位置三处以上分多个小包装样品,每袋1KG左右进行机台试料,试料合格后必须作下检验记录,特别要求写清楚进料时间,厂家,并督促仓管进行产品时间、厂家的标识等,试样过程中留样要进行编号并收藏保管,直到材料开始正常生产为止;4.7.2每次换料生产时,要求不同的材料批次进行不同的标识区别,便于发生不良后进行产品追溯,具体操作是在巡检报表中注明换料的时间、厂家、产成品的包装顺序号等,发生异常可以追溯到哪个厂家、什么时间进货,哪天生产,从第几箱开始等;4.7.3试料合格后要填写来料检验报告,经品质主管审核确认后,和留样一起包装待查,若为不良则由技术组和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和协调处理,报相关领导确认后执行4.8首检、记录和标识:4.8.1注塑生产过程中,开机和转模的3-5啤操作员送检IPQC进行首检;IPQC 检验产品的外观、尺寸、颜色,巡检员做好开机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检记录表》,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并如实、认真填写《巡检记录》;4.8.2巡检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盖章进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巡检员,以防零部件、材料误产、误用;4.8.3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巡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当天的绩效考核进行考核扣罚,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的巡检员将考虑换岗或劝退;4.8.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检在包装外箱上盖QCPASS章,才能进仓或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勒令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好自检记录,检验产品的外观,巡检员做好开机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检记录卡》,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并如实、认真填写《巡检记录》;
巡检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盖章进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巡检员,以防零部件、材料误产、误用;
品质主管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巡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当天的绩效考核进行考核扣罚,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的巡检员将考虑换岗或劝退;
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检在《产品生产流程卡》上盖章,才能进仓或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勒令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

过程的再确认:
换料和新加料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巡检过程中机台有换料、加料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调查和了解所用物料的批次是否发生变化,便于记录和预防不良的发生;
修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模具发生异常维修结束上机试样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若模具属重大维修事项则由品质工程师依照以上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长时间的验证跟踪;
新人作业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机台发生换人,新人作业等,领班、巡检必须加强巡检次数,明确告之产品的注意事项并确保员工全部理解,过程中反复检查新手作业熟练程度,发生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候换熟练员工作业,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停水断电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由于外部原因发生停水、断电等造成机台异常作业而重新开机生产,此时,机台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巡检员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定产品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持续跟进直到机台运行、产品质量趋于稳定为止;
过程调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产品发生变异,车间领班或生产主管重新调机,当改变机台成型参数而原问题得到克服后,巡检要重新确认其他检验项目的品质是否出现变异,各种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如通过提高温度来克服产品外观不良是否会影响塑胶的物性而使产品变脆等,避免发生新的不良问题造成批量品质事故发生;
交班过程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车间在交班过程中,由于人员发生变动、新换材料未确认已到换班时间、上班次巡检忘了彻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给机台生产埋下质量隐患,对可能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的风险,接班巡检员除严格执行检验外,必须确认上班次的巡检表、自检表,了解材料使用情况等,及时熟悉上班次的品质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不良品处理流程:
让步放行
当生产急需而模具存在问题,工艺无法修正或过程控制疏忽造成批量问题产品发生时,严格执行放行评审流程,通过评估可以让步放行时,由车间办理让步放行申请,经巡检确认、工程审核后交相关领导批准后让步放行,相关主管落实责任并进行扣罚处理,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待处理品巡检不得盖章,仓管不得入仓或转序;
返工重验
当过程控制疏忽或员工未按检验要求进行产品加工,造成批量不良需要加工处理时,由车间依照《注塑车间管理规定》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进行产品返工,返工不计加工费,必要时候要对员工进行扣罚考核,返工结束经过巡检重验合格后方可盖章入库或转序;
报废处理
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评审流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评审无法回用时,需执行报废处理,由生产车
间申请报废,经相关品质主管签字确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重大不良事故必须请示总经理裁决处理,私自报废或遗弃,一经发现三倍重罚。

过程的改进:
品控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控制,联络车间处理,对未改善的机台、模具有权实行停机整改,直到问题解决后方可生产;
不良品的处理都必须落实责任,实施扣罚,并通过调查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责令相关部门、人员改善,经品质部验证合格后方视为结案,过程的跟进和反馈由品质部负责安排落实,其他部门必须配合执行;
注塑过程的改进涉及到修改工艺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时应按照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的要求,针对发生的异常和过程发生失控的原因,探讨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和漏箭项目,逐步完善过程控制文件,提高过程控制能力。

引用标准:
ISO9001:2000版《质量手册》相关条款、各程序文件。

相关记录
《员工自检日报表》、《巡检检验日报表》、《来料试样记录表》、《首检记录卡》、《返工报告》、
《回用申请表》、《产品报废单》、《质量调查报告》、《质量异常周报表》、《纠正预防措施表》
《质量整改验证表》、《模具维修验证表》等相关表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五、 IPQC七大手法
1.排列图法
2.因果图法
3.调查表法
4.直方图法
5.分层法
6.散布图法
7.控制图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