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规律的概念、原理、方法、观念。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的全面总结,而创立的反映客观实际,揭示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是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理论反映实际的学说。

这一学说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揭示和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开放型的理论。

一、坚持唯物史观,反映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事实研究,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的研究,说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的研究,得出了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重要结论,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途径。

1.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这个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但主要是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摘要:科学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既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和高度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在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运动,但一些冠以“社会主义”名称的运动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有些政党和政府自称搞的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

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经的发展道路。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寻求马克思、恩格斯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解与对科学性的解释。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内涵,科学性,实践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十七大报告没有概括,之前党的文献中也没有明确概括(以前的文献中用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等说法)。

另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界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十七大报告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什么关系?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理论渊源,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这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做一归纳和梳理,以推动学者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我们知道,马克思最早把科学社会主义叫做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直到1877年恩格斯才明确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这一社会主义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马克思也在1880年为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写了前言,正式称他们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1、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论述 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 实现共产主义。目的包括最终目的和最近
任务两部分。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体现在各国 政党的纲领之中,体现为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 低纲领。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综合性的理论科学2直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行动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联系最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联系最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属性为紧密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最为直接是制定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被称之为活的行动理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伟大旗帜行动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
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体系而言的。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同语;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 组成部分之一。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方面的 科学社会主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三方面的基本含义: —— 社会主义制度,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社会制度; —— 社会主义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实践; —— 社会主义思想,即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做 论证的思想体系。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列宁1913年《马克思主义的三 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 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作者:王青新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7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现实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作出科学判断,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践是检验科学的标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70年来不断完善发展,指导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自我解放运动和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并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突破,这些实践无不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必然;实践检验科学一、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历史的必然(一)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吸收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进行疯狂原始积累,拼命剥削本国和殖民地工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引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与抵抗。

“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发现,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

[1]一些学者形成空想的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自《乌托邦》开始最终形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进行尖锐批判,同时描绘一个公平分配、实行社会化生产生活的理想社会。

但本质上这些带有空想性质的思想不是从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出发,而是出于理性等道义上的追求。

这种追求本质还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不清楚应该依靠什么力量来改革,对于劳苦大众,他们表示深深同情,但是并不认为大众是革命力量,只把改革寄托于少数顶层人物身上,因此不能摆脱空想的性质而必然失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空想社会主义中空想的因素予以坚决摒弃,但对其合理的社会主义理念充分吸收,指出历史是如何发展并应该依靠谁推动发展,最终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从实际出发揭示历史必然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能成为科学源自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发现和对资本主义本质矛盾的揭露。

如何认识客观规律?只有坚持从事实本身出发,以唯物主义的视角看问题,通过不断实践与认识,最终抽象出一般规律。

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分别从两方面揭示历史的必然。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确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确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确证作者:闫莉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05期〔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

这一理论科学论证了理论与现实运动趋势的紧密关系,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科学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思想。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判断,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和光明前景。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5-0006-04始于莫尔《乌托邦》的社会主义走到今天已经有了超过500年的发展历程,空想是它的最初形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它“科学性”的入门,《共产党宣言》完成了它的“科学性”之路。

从此,社会主义在思想上脱离空想而成为科学,进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弱到强的科学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处于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状态,其“科学性”原则必须与特殊的国情相结合,才能够尽显它无穷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统一的结果,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源泉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逐渐减少空想色彩而增加现实因素的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打开了真理的大门,进而通过唯物史观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的光明前途;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面相,揭露了资本家的财富来自于剥削工人劳动的本质,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

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具体现实作为考察对象,以科学的严密逻辑推理加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从而把飘在云端的社会主义拉到了现实,赋予它科学的理论和赖以实现的物质力量。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猩巾同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缝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其创 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缀济理沧的重大发 展。依据这一理论,始确定了上藤葱玉太戆搽索。 爱疆生产秀,经济露铹蔽摹凳誊经之黪。囊发骚誊产杰,裁 要耢褒弦弃嚣鍪铤生产力发菇戏为褫撩秘束缚鹣箨裁。进 行大胆的改革,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筑聪。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一是邓小平擞出摘市场经济的根雌H{发点。 然而,我同柱~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撇苏联模式。把计 戴疑济看终是社会燕义的基本特征,把帮援经济与资奉主 义等霹起来,蔽割巍秀定}嚣绣静终拜;。在我匿长鬟疆采实 行戆诗瓣竖济,强裁缝辎夺一谤大静受产资蕤,妻求A豁 商商痘的纪维往秘螺丝订精神,瓣拭势蹴按许期完成工 作,这就要求人们长期进行思想改造。尝求人们做党的“驯 服j:具”,“一生跫缵党安排”。这就使人们长期佳活在极端 压抑之中;国家机构趟魔大,关系越复杂,办事效率越低。 关系大民根本翻盏鲍誊谴长年累月褥不列越决。胰露累鞭 了太锕心申抟不满,严蘩嚣璃了生产戆积钕幢。专既藏黠+ 整雾各令丈纂委敝饕菇透爱曩,彀霓以往,蘸零莛岳嚣孛 禹会变得更艇落后。 显而易见。遮飘的计划经济就棚出于“夺想社会主 义”。而邓小平却魁能“空想”变成“科学”的必键性人物.他 曾经指出:“问题魁用什么方法才能受翁般地发展社会生 产力。我妇过去一直擦计曼《经济,毽多年的变践涯疆.在慕 辩意义土滋,寰绱跨划羟济会束缚奄产力薛发震。”羲{fl酶 镙导天鞋轰疆懿髓赢毳辍瑟。实事求怒麴锚定政策才筵褥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蚓得以新的发缦。Ii司样不难理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瑚论体系也正是科学礼会主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发
变藏标羲璃:轰
文章蘩粤:1008%269(2009)05-0090一O{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资本的社会化!不要因为有了资本主义这个“对立面”,就否定资本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就否定资本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从资本中引伸出来的剩余价值理论,只是揭示了资本,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的这一方面。

何也?这就是在认识人类商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看待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在资本价值以及由这个资本价值,所构成的资本(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精髓,就是从可变资本中,引伸或揭示了资本剥削生产力——劳动力——人的价值——即资本的消极作用的一面。

但是,当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的时候;当人类的商品经济社会,已经大力提倡知识经济的时候;也当人们开始把自己的研究、自己的发明、自己的技能和自己的才智,作为股份、作为投资,而使生产力独立成为资本的主角的时候,谁还会怀疑生产力,作为资本的积极作用呢?!资本是一种剥削价值的工具!资本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工具!答案所反映出来的结论,完全取决于你认识资本的角度。

如果,以生产资料为本位去认识资本,那么,你所认识和掌握的资本,就一定是剥削价值的工具。

如果,以生产力为本位去认识资本,那么,你所认识和掌握的资本,就一定是创造价值的工具。

资本社会化的核心涵义,就是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中,公有与私有的对立统一。

这个对立统一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在物质方面,就是生产资料资本公有的普遍性,与生产力资本私有的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二是在社会方面,就是资本公有的绝对性,与资本私有的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首先,从物质方面来讲,生产资料与生产力,是构成资本的两个最基本的物质要素。

把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直接“标的”为资本,是为了资本创造社会价值(包括资本价值和商品价值),做必要的物质准备——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就是为资本创造社会价值(包括资本价值和商品价值),做必要的理论准备。

生产资料公有的普遍性,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或政治经济学命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_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_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的科学性1.空想社会主义阶段不科学:空想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它被发现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被发现,那纯粹是偶然的事情。

同时,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在每个学派的创始人那里又是各不相同的;而因为在每个学派的创始人那里,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独特形式又是由他们的主观知性、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训练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解决各种绝对真理的这种冲突的办法就只能是它们互相磨损。

由此只能得出一种折中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

它是由各学派创始人的比较温和的批判性言论、经济学原理和关于未来社会的观念组成的色调极为复杂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辩论的激流中越是磨去其锋利的棱角,就像溪流中的卵石一样,这种混合物就越容易构成。

反思: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2.黑格尔哲学体系科学:辩证法。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乱七八糟的、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不科学:唯心主义。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就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或多或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观念”的现实化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所以,不论黑格尔如何正确地和天才地把握了一些个别的联系,但由于上述原因,就是在细节上也有许多东西不能不是牵强的、造作的、虚构的,一句话,被歪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这就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他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了高度概括,不仅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和历史趋势。

恩格斯把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和“两个重要事实”。

就是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换句话说,就是揭示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

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制服不了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

由于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从对客观历史事实的科学分析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因而是正确的和科学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以普遍的人的解放为最高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确立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目标。

共产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首先体现在这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解放归根到底是人本身的解放。

科学社会主义要实现的人的解放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其次是全人类的解放,再次是世界的解放。

普遍的人的解放包括许多方面:从依赖关系———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从孤立封闭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从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中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中解放出来等等。

因此,“人的解放”是全方位的解放。

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最重要的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消灭阶级。

可见,社会主义并不仅仅在于消除贫困,也不在于实现平等,而是要消灭阶级。

实现人的解放关键是经济解放。

经济解放有双重涵义:一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劳动者的经济剥削;二是摆脱旧的经济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五、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对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也体现在它同形形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色色社会主义的对立上。

无论是就理论思想来说,还是就实践形态来说,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不以人的全面解放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缺乏现实条件和实现形式的社会主义,不以资本主义生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都不能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非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之前,“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已经出现了;但它反映和代表的不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作为反动的社会主义,是从反面即右的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的,力图以社会主义的名义把社会拉向后退。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改良主义。

“国家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前者把国有化和政府干预本身等同于社会主义;后者则把所谓民主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空想社会主义”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社会主义上的表现。

它不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因而只能诉诸理性,只能凭借头脑构想社会主义的模式。

民粹派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空想社会主义。

它力图在落后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次大战以后,比较盛行的所谓社会主义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落后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或者农民共产主义,以及二者的混合物;另一类是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集中表现在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上。

如前所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公式是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马克思又把这个公式扩大到占有交换手段方面。

恩格斯指出,不能抽象地谈论“劳动权”。

劳动权在资产阶级的意义上是一种胡说,是一种可怜的愿望,“但是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但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主要在于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和现实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现实的经济条件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独特的阶级性和前所未有的高级性和世界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它本身的特殊性,同形形色色的所谓社会主义的区别开来。

两个事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具有生命力,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难以为继,不能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条件比我们通常的理解要高得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证明,在发达国家尚未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变革之前,后发展国家只要形成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但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本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等于“先于发达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包含了一定的社会主义因素,但经济关系还不可能具有共产主义性质,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人类社会第二阶段的任务。

这是另一种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将其称之为“科学的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身的科学性,同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区别开来;必须把后发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必须把作为资本主义直接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同后发展国家社
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区别开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从后者中可以抽象出来的是后发展国家如何走上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我们既不能从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科学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