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实验(含步骤和要求).
食品化学实验方案

食品化学实验内容实验一蛋白质功能性质(2学时)一、实验材料和试剂蛋清蛋白;2%蛋清蛋白溶液:取2 g蛋清加98 mL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液;分离大豆蛋白粉;1 mol/L盐酸;1 mol/L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硫酸铵溶液;酒石酸;硫酸铵;氯化钠;氯化钙饱和溶液;明胶。
水浴锅、烧杯、试管、玻璃棒、玻璃管、PH试纸等二、实验步骤⒈蛋白质的水溶性(1)在50 mL的小烧杯中加入0.5 mL蛋清蛋白,加入5 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无沉淀产生,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 mL,加入3 mL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清蛋白在水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2)在四个试管中各加入0.1g~0.2 g大豆分离蛋白粉,分别加入5 mL水,5 mL饱和食盐水,5 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 mL 1mol/L盐酸溶液,摇匀,在温水(40-50℃)浴中温热片刻,观察大豆蛋白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
在第一支、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5 mL,析出大豆球蛋白沉淀。
第三、第四支试管中分别用1 mol/L盐酸和1 mol/L氢氧化钠中和至pH4~4.5,观察沉淀的生成,解释上述现象。
2. 蛋白质的起泡性(1)在两个200mL的量筒中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0 mL,一份用玻璃棒不断搅打1~2 min,另一份用玻璃管不断鼓入空气泡1~2 min,观察泡沫的生成,估计泡沫的多少以及泡沫的稳定时间。
评价不同搅拌方式对蛋白溶液起泡性的影响。
(2)取两个200 mL的量筒,各加入2%的蛋清蛋白溶液50mL,其中一份加入酒石酸0.5g,一份加入氯化钠0.1g,以相同的方式搅拌1~2min,观察泡沫产生的多少及泡沫的稳定性有何不同。
用2%的大豆蛋白溶液进行以上同样试验,比较蛋清蛋白与大豆蛋白的起泡性,记录实验结果。
食品化学与分析技术实验指导书

%100c %⨯⨯⨯=V N 折算系数)总酸度(实验一 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果汁具有酸性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游离态的酸以及酸式盐存在的数量,总酸度 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含量用滴定法测定,即用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
反应式:RCOOH+NaOH →RCOONa+H 2O二、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猕猴桃果汁2.仪器:碱式滴定管(25ml )、三角瓶、烧杯、移液管、吸耳球3.试剂:1%酚酞指示剂,0.05mol/L NaOH 标准溶液,煮沸的无CO 2水0.05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三、实验步骤准确吸取20mL 果汁于锥形瓶中,加入1%酚酞指示剂2滴,用0.05 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颜色明显改变且30 s 不褪色为终点。
记录消耗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四、计算c —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毫升数;N —NaOH 标准溶液摩尔浓度;V —取样液体积;五、注意事项1.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不能含有CO 22.为使误差不超过允许围,一般要求消耗NaOH 溶液体积不少于5mL,一般在15~20mL六、思考题1.为什么以酚酞作为滴定的指示剂?食品中的酸是多种有机酸的混合物,用强碱滴定测其含量时滴定突跃不明显,其滴定终点偏碱,一般在PH8.2左右,故可选用酚酞作终点指示剂2.什么是总酸度?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实验二 食品中有效酸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的电动势大小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即pH 值)有直接关系:000.059lg[]0.059(25)E E H E pH C +=+=-︒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度计(FE20)2. pH 为4.00的标准缓冲溶液(20 ℃)三、实验步骤1.pH 计校正2.样品测定 将样品溶液置于100 mL 烧杯中,将电极浸入试液中进行测定,同时摇动烧杯,直接从表头读取PH 值。
食品化学综合实验

4、提取脂肪后的豆渣放入烧杯中,加水 200ml,用 1M NaOH 调 节 pH 值至 8-9,然后加热至 60-70℃并保温半小时,此期间不时搅拌。 用 4 层涤纶薄布趁热过滤,滤液置冷,用 1M 盐酸调节 pH 值到 4.3-4.5 (大豆蛋白的等电点),待沉淀完全抽滤,烘干即得大豆蛋白。
7
实验三 蛋白质的沉淀及变性作用(4 学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3、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
化层和双电层,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因而蛋白质溶液具有典型 的胶体溶液的性质。这种溶液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 的理化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而沉淀。
2
目录
1. 实验一 食品中果胶的制备及特性 „„„„„„„„„„„ 4 2. 实验二 食品中油脂和蛋白质的分离 „„„„„„„„„„7 3. 实验三 蛋白质的沉淀及变性作用 „„„„„„„„„„„ 8 4. 实验四 叶绿素的提取及测定 „„„„„„„„„„„„„12 5. 实验五 非酶褐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防止 „„„„„„„„16
将上步管内容物过滤,向滤液中添加硫酸铵粉末直至不再溶解为 止。此时析出沉淀即清蛋白。取出部分清蛋白,加少量蒸馏水,观察 沉淀是否溶解,并解释。
说明:盐析时,盐的浓度不同,析出的蛋白质也不同。球蛋白可 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需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 出。生产实践中可利用这种分步盐析法分离得到多种蛋白质。
大豆,石油醚(60-90℃),1M NaOH, 1M HCl。 三、实验步骤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引言食品化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性质和反应,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为日后的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一门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设计,具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通过实验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化学领域的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化学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了解常见食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性质;2. 学习使用常规的化学实验方法和仪器进行食品分析;3. 掌握食品分析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4. 培养实验室操作规范,保证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1. 食品基本成分分析方法:包括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如称量法、真空干燥法、黄色反应法、高压液相色谱法等。
2. 食品酸碱度的测定: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或酸碱滴定法,测定食品的酸碱度,了解食品在不同pH值下的性质和稳定性。
3. 食品添加剂检测:利用色谱仪或其他分析仪器,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
并了解这些添加剂的安全性和使用限量。
4. 食品品质评价方法:通过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对食品的色、香、味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食品的品质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食品样品、试剂、仪器和设备等。
2. 实验一:食品水分测定a. 取适量食品样品;b. 称取食品样品质量并记录;c. 将食品样品放入干燥器中,使用真空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d. 计算食品样品的水分含量。
3. 实验二:食品酸碱度测定a. 取适量食品样品;b. 加入适量酸碱指示剂;c. 观察食品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d. 使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食品样品的酸碱度。
4. 实验三:食品添加剂检测a. 取适量食品样品;b. 提取食品样品中的添加剂;c. 使用色谱仪检测添加剂的含量;d. 分析检测结果。
(完整版)《食品化学实验》内容

【1】实验一水分含量的测定【书P112】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水分的组成;2.掌握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苹果(二)仪器:烘箱、电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三)试剂:变色硅胶三、操作步骤1.将苹果洗净,去核,切碎,混匀后备用;2.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以100-105℃烘干(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精确称量m。
3.取切好的苹果适量于称量瓶中加盖后精确称重m1,然后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盖,并将盖子斜支于瓶边,以100-105℃烘1.5 h。
取出后置有吸湿剂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m2,再一次继续烘0.5-1h。
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2mg为止。
四、计算(a-b)×100水分(%)=——————W式中:a——干燥前样品重+称量瓶重(g)b——干燥后样品重+称量瓶重(g)W——样品重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五、注意事项【2】实验二总酸的测定——滴定法【书P153】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酸度的表示方法;2.掌握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草酸、醋酸等。
果蔬种类不同,含有的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溶液呈现淡红色30s不褪色),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
ORCOOH + NaOH → RCOONa + H2三、实验材料及仪器果汁、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酚酞指示剂、碱式滴定管、移液管、三角瓶等。
四、实验步骤准确吸取样品溶液25.0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
加30mL水及2滴 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
记录消耗体积(V1)。
同一被测样品须测定两次。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化学实验是研究食品成分、性质和反应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探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以及相关反应,并结合实验结果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估。
实验目的1.研究不同食品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巧。
3.评估食品中酸碱度对其质量的影响。
实验步骤实验材料•食品样品:酸奶、苹果、白醋、碱性矿泉水。
•实验器材:容量瓶、试管、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将容量瓶分别加满约50 mL的酸奶、苹果汁、白醋和碱性矿泉水。
2.取一个试管,加入约5 mL的酸奶样品。
3.在试管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逐滴加入白醋,观察颜色变化,直到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5.记录加入白醋的滴数,计算酸奶的酸碱度。
6.重复步骤2-5,分别对苹果汁、碱性矿泉水进行实验,并计算它们的酸碱度。
实验结果酸奶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10滴•酸碱度:pH值为6苹果汁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15滴•酸碱度:pH值为4碱性矿泉水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5滴•酸碱度:pH值为9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酸奶呈微酸性,pH值约为6,属于中性饮品。
2. 苹果汁呈酸性,pH值约为4,属于酸性饮品。
3. 碱性矿泉水呈碱性,pH值约为9,属于碱性饮品。
实验意义食品的酸碱度对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食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帮助消费者选择符合自己口味和身体需求的食品。
同时,也为食品生产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帮助其调整食品的酸碱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酸奶、苹果汁和碱性矿泉水的酸碱度,揭示了食品样品的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存在差异,这对消费者选择食品和食品生产商调整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该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可能因实际实验条件而有所不同。
实验前请参考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2. 熟悉滴定实验的操作技能。
3. 了解维生素C在食品中的重要性及其含量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采用碘量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是利用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根据碘单质的消耗量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量筒、电子天平、碘量瓶、棕色试剂瓶、滴定管夹、滴定台等。
2. 试剂:碘标准溶液(0.01mol/L)、淀粉指示剂、维生素C标准溶液(0.01mol/L)、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适量样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捣碎,用蒸馏水提取,过滤,得到维生素C提取液。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0.01mol/L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3. 样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移取5.00mL维生素C提取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4. 滴定:在锥形瓶中加入10.00mL样品溶液,滴加2滴淀粉指示剂,用0.01mol/L的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变为蓝色,记录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
5. 计算维生素C含量:根据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计算维生素C含量。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1. 实验数据:样品名称 | 维生素C含量(mg/100g) | 平均值 | 标准偏差-------- | ------------------------ | ------ | --------苹果 | 4.56 | 4.45 | 0.15香蕉 | 10.23 | 10.18 | 0.15橙子 | 22.34 | 22.29 | 0.192. 结果处理:(1)计算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差:s = √[Σ(x - x̄)² / (n - 1)](2)计算维生素C含量的置信区间:x̄± t(α/2, n-1) s / √n其中,x̄为平均值,s为标准偏差,n为样品数量,t(α/2, n-1)为t分布值。
食品化学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器材1. 常用仪器:天平、量筒、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蒸发皿、漏斗、滤纸等。
2.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碘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食品中蛋白质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紫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蛋白质。
2. 实验二:食品中脂肪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脂肪。
3. 实验三:食品中糖类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若变蓝,则说明食品中含有糖类。
(3)向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标准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红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葡萄糖。
4. 实验四:食品中维生素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绿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维生素。
5. 实验五: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重金属。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2. 称量药品时,使用天平,确保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化学》此门课的实验学时是 6个课时。
具体有两个实验:
例如:造型的彩色丝带,形状奇异的模具; 水果装饰或者其他你能想到的。
1. 创意简易寿司的制做(可根据我们如下给出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开发新的方法,期待你们的创新
2. 实际动手制作蛋糕(实验自己设计步骤,自己安排,提供基本的原料自发粉和鸡蛋等,其他有创新的原料需要自己准备
实验分组:(四组,每组 2位小组长,协助实验的安全进行实验时间:2011年 11月10日周四下午两点半
地点:实验楼(红色的楼二楼(具体的房间号另行通知。
注:1. 工作服:若担心衣服弄脏,请自带实验服。
2. 配方确定:蛋糕的配方是请大家自己制定的, 这里也提供一个参考的配方给
大家。
鼓励大家自己创新, DIY 。
3. 相机:从实验室里租借相机,对作品进行拍照,也可自带相机。
4. 准时出席:请勿缺席;若缺席,则需要单独补做实验。
5. 实验报告上交:请各小组组长帮助收齐,清点数量无误后, 17周答疑的时候上交。
实验一创意寿司的简易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自制寿司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制作的时间等等。
2. 掌握整个制作的流程。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
原料:米饭 (蒸、紫菜 (干、鸡蛋、胡萝卜、火腿肠、菠菜、猪肉松、盐、白
芝麻、香油。
设备器具:圆形器皿、天平、电磁炉、平底锅、烧杯、小圆盘、打蛋搅拌棒、小勺、小刀、一次性杯子、纸盘,保鲜膜等。
每组实验用原料配方
米饭 200克、紫菜 50克、鸡蛋 150克、胡萝卜 100克、火腿肠 100克、菠菜100克、猪肉松 50克、盐 5克、白芝麻 20克、香油 10克。
四、操作步骤
1. 首先在温热米饭中放进盐、白芝麻、芝麻油,用手搅拌均匀,放在一边晾着;
2. 将鸡蛋打在备用的圆形器皿,打散后加少许盐调味,然后用打蛋器进行搅
拌;(5~10min,再放入平底锅中煎成蛋皮后切作长条;
注意:一定要始终保持同一方向搅拌,以保证鸡蛋的爽滑和细腻;
打蛋器要干净,不能带有油脂,否则鸡蛋无法打出气泡。
3. 火腿、胡萝卜切成长条,入热油锅,炒至变软,盛出备用;
4. 拿出两张紫菜铺好,米饭倒在上面,用手弄散,铺满紫菜的四分之三的每个角落;
5. 然后一次放上鸡蛋条、胡萝卜条、火腿条、菠菜、肉松等;
6. 把紫菜卷起来,一定要卷紧;因为如果卷的不紧的话切的时候就会松散开来。
7. 最后再用刀把卷成条形的紫菜包饭切成 1.5cm 的小片就可以了。
五、质量要求
均匀,味香,形状规整。
六、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讨论题
可采用创意的想法和思路来加工,说说你的创意。
3. 你对实验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
实验二蛋糕的简易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自制蛋糕的一般过程。
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时间等等。
2. 掌握整个制作的流程。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
原料:鸡蛋、自发粉、砂糖、食用油、炼奶、水果等。
设备器具:圆形调粉器具、天平、电磁炉、烧杯、小圆盘、打蛋搅拌棒、小勺、一次性杯子、纸盘,保鲜膜等。
每组实验用原料配方
鸡蛋 5个,细白砂糖 170克,自发粉 200克,食用油 50克,炼奶 15克,葡萄干、水果少许,食用油少许。
四、操作步骤
1. 将 5个鸡蛋打在备用的圆形器皿,同时把 170克的细白砂糖也放到里面,然后用打蛋器进行搅拌; (5~10min
注意 :一定要始终保持同一方向搅拌,以保证鸡蛋的爽滑和细腻;
打蛋器要干净,不能带有油脂,否则鸡蛋无法打出气泡。
2. 然后把 200克的自发粉也放到打蛋的圆形器皿里,继续同一方向搅拌。
3. 把牛油溶化成液体 (可以用温水隔热溶化 , 取 50克左右, 加到圆形器皿里, 注意一边倒食用油,一边搅拌材料。
4. 接着再放 15克炼奶, 可以配上一点点的水 (注意不能太多, 5克左右 , 然后再搅拌,充分混合。
5. 醒发 20~30min。
6. 基本 0K , 把电磁炉的锅拿出来, 放平, 在锅的锅底涂上很少很清的食用油 (小心不能太多,否则蛋糕就会变黑 ;然后,把搅拌好的材料慢慢倒进锅里,注意不要动锅的底部,也不要搅拌,让材料在锅中自然铺展开来。
7. 把它放到电磁炉上,就可以开始烹饪啦(注意选择比较温和的加热方式…… 烹饪过程不要打开盖子。
8. 大约 30~40分钟后, 你亲手精心炮制的蛋糕就会隆重登场, 应该是喷香的味道。
9. 最后把蛋糕从锅中拿出(注意保持蛋糕的完整 ,放于托盘中,进行造型,例如分切,例如在上面加点圣女果,生活从此变得更美!
五、质量要求
色泽呈淡黄或黄色,均匀,香甜,形状规整。
六、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讨论题
①蛋液的比例较小时对制品有何影响? ②为什么不宜用力搅拌,且保持同一个方向? ③加入糖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