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疱疹病毒1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疱疹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疱疹病毒

临床症状
cold sore herpes whitlow
Gingivostomatitis eczema herpeticum
Genital herpes
Primary infection and latent infection
Herpes simplex virus can set up a primary infection in the lips, move to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where it can remain latent. Virus can subsequently reactivate, move to the original site of infection and result in cold sores.
69% 1.728 1.267 -50%
None
None
Trigeminal ganglia三叉神 Sacral ganglia骶神
经节
经节
Young children Contact (often saliva)
Young adult Sexual
Above the waist
Below the waist
HSV—2:骶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mparison of HSV-1 and HSV-2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Viral DNA base composition (G+C) Buoyant density of DNA (g/cm3) Buoyant density of virions (g/cm3) Homology between viral DNAs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疱疹病毒ppt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疱疹病毒ppt

(中和性抗原)
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唾液、输血
感染类型:
原发感染 幼儿感染——轻度的呼吸道症状 青少年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整合感染——鼻咽癌、恶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致病机理
病毒对B淋巴细胞的直接损害 整合感染——细胞恶变
微生物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测——辅助诊断鼻咽癌 异嗜性抗体——辅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目的要求: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 分型、抵抗力、致病特点;EB病毒与宿主细胞 的相互关系、抗原性、致病与免疫。 熟悉:疱疹病毒的共同特性;水痘-带状疱疹的 致病性及临床特点;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性、感 染途径与特点。 了解:疱疹病毒的分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 巨细胞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纯疱疹病毒
HSV
生物学特性
• 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特点
• 两种血清型 HSV-I(人疱疹病毒1型) HSV-II(人疱疹病毒2型)
致病性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水平传播——破损的皮肤粘膜
胎盘 垂直传播
产道
致病机理——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害作用
感染类型
原发感染——各种疱疹 HSV-1 :幼儿隐性感染及各种口龈疱疹 HSV-2 :成人生殖器疱疹
病毒 原发感染 HSV-1 幼儿口龈疱疹
潜伏部位
三叉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复发感染
唇疱疹、 面部疱疹
HSV-2 成人生殖器疱疹 VZV 幼儿水痘
骶神经节 脊髓后根神经节、 颅神经感觉神经节
生殖器疱疹 带状疱疹
CMV 幼儿隐性感染 先天性感染——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

人卫版医学微生物学之疱疹病毒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医学微生物学之疱疹病毒教学护理课件
特殊人群治疗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或身 体虚弱的人来说,治疗需特别
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合 理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 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疱疹病毒感染者接触,特别是 破损的皮肤和口腔黏膜。
接种疫苗
针对某些疱疹病毒,如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可接种相应疫苗进行预防。
人卫版医学微生物学之 疱疹病毒教学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疱疹病毒概述
01 疱疹病毒概述
疱疹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疱疹病毒定义
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DNA 病毒,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 水疱性口炎、唇疱疹和生殖器疱 疹等。
疱疹病毒分类
疱疹病毒可分为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等,每种病毒有其特定的发病部 位和症状。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皮 肤和黏膜的疱疹,可能伴有疼痛
和发热等症状。
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HSV-1和 HSV-2两种类型,其中HSV-1主 要引起口唇疱疹,而HSV-2则与
生殖器疱疹相关。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主 要是直接接触,如接吻、性接触
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会导致水痘和带状疱疹两种疾病。水痘是一种全身性出疹性 疾病,而带状疱疹则表现为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
疱疹病毒感染还与一些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有关,这些肿瘤细胞内常可检 测到疱疹病毒DNA或抗原表达。
针对疱疹病毒感染与肿瘤的关系,预防和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对于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具有 重要意义。
疱疹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疱疹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 主要在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和损伤,

医学微生物学-疱疹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疱疹病毒
复发感染:
复发性局部疱疹,出现在同一部位,轻、局限 化。。
3.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
HSV-2感染: 孕妇: 产道感染新生儿 ————疱疹性脑膜炎,疱疹性角膜结 膜炎; 经胎盘感染胎儿 ————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畸形。
4.HSV-2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
经产道感染的新生儿疱疹
三、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 破坏已受感染的宿主细胞,清除细胞内病毒; 体液免疫: 灭活细胞外病毒,阻止病毒经血液扩散;
对于神经节内的潜伏病毒,均不发挥作用 。
四、防治原则
目前无特异预防方法。 孕妇,新生儿: 注射丙种球蛋白作紧急预防或作剖腹产。 治疗: 碘苷、阿糖腺苷、阿昔洛韦等 不能防止潜伏感染的复发。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herpes virus)
(P293)
概述:
1.共同特点
1)形态结构: 球形,双股线状DNA,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 溶细胞释放; 3)编码多种参与核酸代谢的酶;(药物作用靶点) 4)引起以潜伏感染为特征的多种类型感染。
Herpes virus
引起多种类型感染
显性感染:
儿童、成人: 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 增多症, 先天性感染:巨细胞 包涵体病。
本章要点:
单纯疤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疤疹病毒感染 类型,潜伏感染部位,所致疾病。
形成串联水疱。
水痘和带状疱疹
第三节EB 病 毒(EBV)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从非洲儿童的 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的一种人类 疱疹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与其它与HSV相似,但仅能在B淋巴细 胞中增殖,亦可感染某些上皮细胞 。
二、致病性
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结构与组成
直径为150~200nm 病毒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衣壳
子粒组成 包膜表面有许多病毒糖蛋白构成的包膜突起 病毒核心含线性双链DNA分子 疱疹病毒的基因组较大,至少编码100种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致病性
人群中EB病毒感染广泛存在,病毒可长期潜伏体内 1.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病人 2.传播途径:唾液感染,输血传播,未见垂直感染 3.所致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鼻咽癌 淋巴增生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疱疹病毒的感染类型
疱疹病毒在人群中感染广泛,其主要感染类型有: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病毒感染增殖,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引起机体病理变化和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原发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感染细胞内能检测到病毒的基因组但检测不到病毒的颗粒,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5)潜伏感染和复发
HSV:潜伏感染和复发感染: 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部分病毒可沿神经髓鞘到达神经节,以潜伏状态与机体 处于相对平衡,不引起临床症状,此为HSV潜伏感染; 复发感染:在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下,潜伏的病毒激活增殖,病毒沿神经纤维索下 行至感觉神经末梢,至附近表皮细胞内继续增殖,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此为 HSV复发感染; 特点:每次复发病变往往发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见在唇鼻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 出现成群的小疱疹; 潜伏感染部位:HSV-1为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 HSV-2为骶神经节。

医学微生物学—疱疹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疱疹病毒
(二)治疗
5-碘脱氧尿嘧啶核苷(疱疹净)、阿糖胞苷等治疗疱 疹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巨细胞病毒
Hale Waihona Puke 一、生物学性状最大的人类疱疹病毒,φ=180~250nm。
感染范围狭窄,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 只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需4~ 6周才出现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变圆、核内出现大型嗜酸性 包涵体,宛如“猫头鹰眼”状。
三、微生物学检查 1.因EBV分离培养困难,用PCR和核酸杂交法检测标本中 EBV的DNA,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标本中的EBNA抗原。 2.EBV抗体的检测:
四、防治原则 1.预防:我国生产的表达EBV 的gp340和HBsAg的痘苗 疫苗,在鼻咽癌的高发区使用。Gp340包膜糖蛋白疫苗 ,用以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治疗:无环鸟苷和丙氧鸟苷有一定疗效。
EB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EBV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直径为150~
180nm,EBV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EBV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V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 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活化形成复发感染。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2.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又称Burkitt淋巴瘤。 3.鼻咽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病毒的分离
采取患者水疱液、唾液、阴道分泌液或角膜刮取物、脑 脊液等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2~3天,出现细胞肿胀,变圆并 相互融合等病变。
(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四、防治原则
(一)预防
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和多肽疫苗都处于临床研 究阶段。若孕妇产道有HSV-2感染,可进行剖腹产或给新 生儿注射特异性的丙种球蛋白作为紧急预防。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8章疱疹病毒资料教程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8章疱疹病毒资料教程

1papule
2
3vesicle
Characteristic rash of varicella in all stages of its evolution. (From Hart CA, Broadhead RL: A color atlas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London, 1992, Wolfe.)
Virus can be obtained from vesicles but not crusted lesions. And produce CPE within-3 days in HeLa cells,Vero Cells(kidney epithelial cells et. Al. extracted from African green monkey )
A child with Burkitt's lymphoma
Custom Medical Stock Photo, Inc
2020/8/20
课件
17
EBV引起鼻咽癌的依据:
鼻咽癌活检组织中找到EBV 核酸和抗原。 鼻咽癌患者血中EBV相关抗原的抗体效
价高于正常人。 鼻咽癌经治疗后,抗体效价下降。 但除EBV外,还应有其他因素起作用。 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高发。
2020/8/20
课件
12
带状疱疹 儿时曾患水痘 潜伏感染
侵犯坐骨N
病毒 潜伏
脊髓后根神经节 脑神经感觉神经节
激活
N所支配皮肤发生疱疹(群集性水疱),呈带状, 身体一侧,多在胸、腹、臀、面部。疼痛
Herpes zoster (shingles) in a thoracic dermatome(n.intercostales5-6)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

EBV的增殖性感染
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 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
EBV早期抗原(EA)非结构蛋白,具DNA多聚酶活性 EBV衣壳抗原(VCA)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 EBV膜抗原(MA) EBV的中和抗原(gp320)
EBV非增殖性感染
包括: 潜伏感染 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 ,感染的B细胞的“转化”
ELISA检测lgM抗体和lgG抗体,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 行病学调查
治疗与预防
丙氧鸟苷(ganciclovir DHPG)有防止CMV扩散作用 耐丙氧鸟苷的CMV感染可选用磷甲酸钠,但效果比前
者差 CMV病毒活疫苗致癌潜能的问题有待解决 CMV包膜糖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
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 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
African or Burkitt’s Lymphoma
Although BL is a very rapidly growing tumour it responds well to treatment.
鼻咽癌
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 区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EBV与鼻咽癌
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病 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 和 lgA 抗体病情好转后,这些抗体的滴度也随之 下降
微生物学检查
EBV分离培养困难
经紫外线灭活的CMV可转化啮齿类动物胚胎成纤维细胞 某些肿瘤如宫颈癌、结肠癌等中CMV DNA检出率高
微生物学检查
尿等标本离心沉淀,姬姆萨染色镜检,检查巨大细胞 及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次病毒血症
病毒大量复制, 扩散至全身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带状疱疹(Shingles)
儿童时期患 过水痘愈合 病毒潜伏在脊髓 后根神经节或脑 感觉神经节中 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 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 水疱疹,形似带状
该神经所支配的 皮肤细胞内增殖
机体免疫力下 降等条件刺激
病毒沿感觉神 经轴索下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单纯疱疹病毒
• 单纯疱疹病毒:由于在感染急性期发生水 疱性皮疹即所谓单纯疱疹而得名 • 包括两个血清型 – HSV-1 – HSV-2
一、生物学性状
基因组:150 kb, 编码70多种蛋白
与病毒增殖有关:DNA聚合酶、TK等
与细胞相互作用有关:
粘附性糖蛋白:gB、gC、gD和gH 融合蛋白:gB等 gD:诱导产生中和抗体
巨细胞病毒 人疱疹病毒6型 人疱疹病毒7型 人疱疹病毒8型 猿猴B病毒
疱疹病毒的重要特性
病毒体 球形,直径为150-200nm(二十面体对称
)
基因组
蛋白
dsDNA,线性,124-235kb,有重复序列
超过35种
包膜
复制 突出特点
含有gp等
核内;从核膜出芽释放 引起潜伏感染 在感染宿主内病毒持续存在 在免疫抑制的宿主体内可频繁被激活 某些有致癌性,某些可致畸
先天性感染: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胎儿畸形。
转录产物 :
立即早期蛋白(immediate early protein或α蛋白): 调节蛋白,起动和调节β和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早期蛋白(early protein 或β蛋白): DNA复制有关 的酶和调节因子,如DNA聚合酶,胸苷激酶等; 晚期蛋白( late protein 或γ蛋白): 结构蛋白。
• 致病特点 – HSV-1主要引起生殖 器以外的皮肤、粘膜 和器官感染 – HSV-2则主要引起生 殖器疱疹,宫颈癌
感染形式
• 原发感染 • 潜伏感染和复发性感染 – HSV-1: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 – HSV-2:骶神经节 • 先天性感染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原发感染
表现:粘膜与皮肤的局部疱疹 HSV-1:腰以上感染为主 HSV-2:腰以下及生殖器感染为主 唇疱疹 生殖系统疱疹、新生儿疱疹等
致病性
• 传染源主要是 患者, • 病毒借飞沫经 呼吸道或接触 传播 • 好发年龄为3 ~9岁,多在 冬季春季流行
免疫性
• 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持久免 疫,极少再患水痘 • 潜伏于神经节中的病毒,不能阻 止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诊断:似HSV 治疗:①无环鸟苷 ②IFN:限制疾病、缓解局部症状 预防:减毒活疫苗 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疱疹病毒分为三个亚群:
亚群(HSV–1,HSV– 2,VZV):病毒增殖快,复 制周期短;迅速破坏宿主细胞,宿主细胞范围广。
亚群(CMV,HHV– 6):病毒增殖慢,复制周期长; 宿主细胞范围局限。 亚群(EBV):宿主细胞范围极受局限。
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
病 毒 单纯疱疹病毒I型 单纯疱疹病毒II型 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 EB病毒 所致疾病 龈口炎、唇疱疹、角膜结膜炎、脑炎、甲沟炎 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 水痘 、带状疱疹、肺炎、脑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克隆B淋巴细胞淋 巴瘤、X染色体相关性淋巴细胞综合征、 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巨细胞包涵体病、输血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先天性畸形、肝炎、间质性肺炎、视网膜 炎 婴儿急疹、幼儿急性发热病、间质性肺炎 末确定 Kaposi肉瘤 脑炎
HSV inclusion body
CMV inclusion body
3. 感染特点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主要表现为:
显性感染:病毒增殖,细胞破坏,出现临床症状。 潜伏感染 :病毒不增殖,也不破坏细胞,病毒与 宿主细胞处于暂时平衡状态。 整合感染: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可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 中,导致细胞转化。
一、生物学性状 免疫逃逸:gC,gE/gI复合物; 与结构有关: 衣壳蛋白 包膜糖蛋白:gC,gL,gE等 与分型有关: 血清型:gG(型特异性糖蛋白)
gG-1代表HSV-1,gG-2为HSV-2
生物学性状
• 在多种细胞增 殖,病毒复制 快(8h),出 现细胞肿胀变 圆和核内嗜酸 性包涵体CPE
EBV早期抗原(EA) 非结构蛋白,具DNA多聚酶活性 EBV衣壳抗原(VCA)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 EBV膜抗原(MA) EBV的中和抗原(gp320)
EBV非增殖性感染
• 包括: 潜伏感染 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 感染的B细胞的“转化”或“永生化” 可被激活而转为增殖性感染 转化的B细胞受到某些条件的促发,可 发生染色体易位并致癌变
•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 功地从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中发 现,故名 • 形态结构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 • 主要侵犯B细胞 • 在B细胞内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 增殖性感染 非增殖性感染 • 不同感染状态时表达的抗原不同
EBV的增殖性感染
• 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 • 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
与HSV不同:
①呼吸道感染 ②通过病毒血症播散至皮肤
• 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 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 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 症 •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 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 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 老年人
水痘(Chicken Pox)
病毒 经呼吸道、结膜、 皮肤等处侵入人体 先在局部淋 巴结增殖 皮肤广泛发生丘疹, 水疱疹和脓疱疹
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
HSV-1:胎盘→胎儿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畸形
HSV-2:产道感染→新生儿疱疹(死亡率50%)
HSV-1与HSV-2所致疾病的比 较
脑炎 结膜炎 龈口炎 咽炎食管炎 胸骨疱疹 支气管炎 生殖器疱疹 甲沟 炎 咽炎 龈口炎 脑(脊髓)膜炎
肛周疱疹 生殖器疱疹 甲沟 炎
免疫性
致病性
• • • •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 90%以上成人有抗EB病毒的抗体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 淋巴细胞 • 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 • 病毒可长期潜伏
所致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 鼻咽癌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 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 Varicella),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 ,青春期或成年以后少数人复发可引 起带状疱疹 • (Zoster)
生物学性状
• 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 • 只有一个血清型
一、生物学性状
与HSV相似:
①潜伏神经细胞,引起复发感染 ②细胞免疫限制和防止重症水痘 ③皮肤损伤以水疱为特征 ④编码TK等, 对抗病毒药物敏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 初次感染EBV后发病 • 三个典型症状: 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 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 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可 杀伤表面有EBV抗原表达的B细胞)
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分离病毒:金标准
标本:水疱液、唾液或CSF 细胞:BHK-21,Vero CPE :细胞肿胀;融合细胞; 包涵体
防治原则
• 尚无特殊预防方法。与癌症的发生可 能有关,不主张用全病毒做疫苗 • 抗病毒药物:碘苷、阿糖腺苷、阿昔 洛韦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第三节 EB病毒(Epstein –Bar virus) 第四节 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
龈口炎 角膜结膜炎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后, HSV由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节
HSV-1: 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 HSV-2: 骶神经节
潜伏的HSV不复制,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复发性感染
非特异性刺激:发热、月经、感染等
激活潜伏病毒 沿感觉神经纤维 下行到末梢(原发部位)
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部位:
HSV–1 HSV–2 VZV 三叉神经节,颈上和迷走神经节 骶神经节 脊髓后跟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CMV
EBV HHV–6
唾液腺、乳腺、肾脏等
B淋巴细胞 B和T淋巴细胞
HSV1
HSV2
VZV
EBV
CMV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第三节 EB病毒(Epstein –Bar virus) 第四节 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HSV感染较普遍
经粘膜和破损皮肤
上皮细胞内复制,水疱浆液 充满病毒颗粒、细胞碎片, 基底部多核巨细胞;神经细 胞则为潜伏感染。
皮肤损伤性水疱
传播途径
HSV-1:密切接触、呼吸道、胎盘 HSV-2:性接触、产道
机体 绝大多数:隐性感染(80~90%) 少数:皮肤粘膜局部疱疹 极少数:全身性感染,死亡
体液免疫:HSV 机体
1周
中和抗体
清除游离病毒 阻止病毒扩散 对潜伏于细胞内病毒无作用 细胞免疫(为主):对细胞内病毒起作用
干扰素和NK细胞:限制原发感染发展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检测核酸
PCR或原位杂交检测HSV的DNA
检测抗原
刮取疱疹基底部组织 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染色 检查细胞内疱疹病毒抗原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第三节 EB病毒(Epstein –Bar virus) 第四节 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