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

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武器的命中率提高了1~2个数量级,给武器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武器的隐身势在必行。
隐身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和突防能力,提高武器装备隐身能力,提高总体作战效能的有效手段,受到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与激光武器、巡航导弹被称为军事科学上最新的三大技术成就[1]。
1. 隐身技术及材料概述现代隐身技术是指综合利用流体动力学、材料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从而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跟踪和攻击,减小目标被敌方信号探测设备发现概率的综合性技术。
按目标特征分类,可分为可见光隐身技术、雷达或微波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和声波隐身技术,其中雷达隐身占60%以上[1],因而雷达波隐身技术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重点。
目前隐身技术主要依靠各种隐身涂料,散射或损耗雷达波以达到隐身的目的。
按涂料隐身原理,雷达隐身涂料又可分为透波材料和吸波材料(Absorbing Material) [2],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对目标的探测特征。
透波材料由一些非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组成,是一种对电磁波很少发生作用或不发生作用而对其保持透明状态的非金属类复合材料,其导电率要比金属材料低得多。
因此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碰到复合材料时,难以感应生成电磁流和建立起电磁场,所以向雷达二次辐射能量少。
吸波材料则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
目前用于材料隐身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
应用较多的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导电高聚物、铁电吸波材料及纳米吸波材料。
2 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把铁氧体作为微波吸收材料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是研究较多而且比较成熟的吸波材料。
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

术、 激光隐 身技 术 和声 波 隐 身技 术 , 中雷 达 隐身 占 6 以 其 O 上l , 】 因而雷达波隐身技术是当前 隐身技术研究的重点 。 ]
表 1 磁 铅 石 型铁 氧体 的 晶体 结 构
Ta l Cr s a tu t r f a n t- lmb t y e f r i be1 y t l r c u eo g e o p u i t p e rt s m e e
目前隐身技术 主要依靠 各种 隐身 涂料 、 散射或损耗 雷达波
以达到隐身的 目的。按 涂料 隐身原理 , 雷达 隐身涂料 又可分为
透 波 材料 和 吸 波 材 料 ( sr i tr 1_ , 目的 都 是 最 大 Abobn maei ) ]其 g a 2
Ab t a t src
Th ee rh h tp t n h e s rg e so tat tr l r to u e n ldn ert , er sac o s o dt en wetp o rs f e l maei saei rd cd,icu igfri a s h a n e
L o o g,LIQioig IBa d n a l ,ZHANG n u,Z n Cu r i HAO ig in Jn xa
( p rme to e s r 。No t i e st fCh n ,Tay a 3 0 1 De a t n fCh mit y rh Un v r i o ia y iu n 0 0 5 )
・
26 ・ 2
材料 导报
20 年 1 08 2月第 2 卷 专辑 Ⅻ 2
铁 氧体 复 合 吸波材 料研 究 新进 展
李保 东, 李巧玲 , 张存瑞 , 赵静 贤
《2024年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电磁波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吸波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其中,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因其高效率、宽频带、轻质等优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过程及其性能研究。
二、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与合成1. 材料设计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主要基于铁氧体材料的电磁性能和微观结构。
通过调整材料的组成、粒径、形貌等参数,优化其电磁性能,提高吸波效果。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可合成性、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2. 合成方法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合成。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具体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溶胶制备、凝胶化、干燥、烧结等。
三、制备过程与表征1. 制备过程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以保证产物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采用适当的后处理方法,如球磨、煅烧等,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能。
2. 表征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组成、形貌、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
此外,还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等设备,测试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
四、性能研究1. 电磁参数分析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是评价其电磁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试和分析,发现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有利于电磁波的吸收和转化。
2. 吸波性能研究在特定频率范围内,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
通过调整材料的厚度、涂层结构等参数,可以进一步优化其吸波性能。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等优点。
五、结论本文通过设计合成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了其制备过程、表征方法及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高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
《2024年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波干扰和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吸波材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铁氧体作为一种典型的磁性材料,因其良好的吸波性能和较高的磁导率,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波吸收领域。
本文旨在设计合成一种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二、材料设计本研究所设计的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主要基于铁、氧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设计思路。
在材料设计中,我们通过调整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元素组成以及微观形貌等参数,以期达到优化吸波性能的目的。
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共沉淀法合成铁氧体,并通过控制沉淀剂的加入速度、溶液的pH值以及煅烧温度等参数,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良结晶度的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
三、合成方法本研究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煅烧以及后续的表面处理等步骤。
首先,我们通过共沉淀法将铁盐与沉淀剂混合,控制反应条件得到前驱体。
然后,将前驱体进行煅烧处理,得到铁氧体吸波材料。
最后,我们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吸波性能。
四、性能研究1. 电磁参数分析我们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这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2. 吸波性能测试我们采用同轴法对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尤其在X波段和Ku波段的吸收效果尤为显著。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吸波性能。
3. 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分析了合成过程中各因素对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共沉淀法的反应条件、煅烧温度以及表面处理等参数均对材料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
五、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祁亚利;殷鹏飞;张利民;李宁【摘要】简单介绍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并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单一铁氧体、碳基铁氧体、聚合物/铁氧体、生物基铁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指明未来铁氧体吸波材料将以“薄、轻、宽、强”为目标,朝着结构多样化、成分复合化、各组分机理协同化、吸波频段自适应可调化及环保化方向发展.【期刊名称】《宇航材料工艺》【年(卷),期】2019(049)003【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铁氧体;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作者】祁亚利;殷鹏飞;张利民;李宁【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雅安625014;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40 引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过高的电磁辐射所形成的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已成为继水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1-2]。
此外,在军事领域内雷达仍然是现代战争中搜寻目标的重要技术之一,研制能高效吸收电磁波的吸波材料是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的有效途径[3]。
因此,吸波材料在民用和军事领域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吸波材料主要是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在材料内部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或使电磁波因多次反射而干涉相消,达到吸收和衰减投射到物体内部电磁波的目的。
性能较好的吸波材料应具备优良的阻抗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阻抗匹配特性要求材料表面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相近,从而可减少入射电磁波的反射,使其尽可能进入材料内部而发生损耗;衰减特性则使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因介质损耗而迅速地被吸收[4]。
此外,较高应用价值的吸波材料还应具有厚度薄、质量轻、吸收频带宽和吸波能力强等特点,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环境适应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加工、使用方便等综合性能。
《2024年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波干扰问题日益严重,对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吸波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铁氧体作为一种典型的吸波材料,因其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和良好的吸波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以期为解决电磁波干扰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二、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1. 材料设计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设计基于优化其晶体结构、磁性能及电磁波吸收性能。
通过调整铁氧体的化学成分、颗粒大小及形貌等参数,实现对其电磁性能的调控。
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材料的制备工艺、成本及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2. 合成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产物纯度高等优点。
具体步骤包括:将铁盐、氧化物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然后经过干燥、煅烧等工艺,得到铁氧体吸波材料。
三、性能研究1. 磁性能研究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磁性能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材料的磁化强度、矫顽力等参数,分析其磁性能与电磁波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矫顽力,有利于提高其电磁波吸收性能。
2. 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反射损耗,评估其吸波性能。
结果表明,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实现良好的电磁波吸收。
四、结果与讨论1. 结果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矫顽力,其电磁波吸收性能优异,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实现良好的电磁波吸收。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低的密度,有利于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2. 讨论新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优异性能主要归因于其合理的晶体结构和优化的磁性能。
铁氧体吸波材料吸波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力的 目的【 l J 。其中,铁氧体类吸波材料由于既有亚 铁磁性又有介 电特性, 因而兼具磁性和介电两种材
众所周 知 ,材料 的性能 主要 取 决于它 的化 学成 分和 制备 工艺 ,这两者 直接 影响 着材 料 的微观 结构
和相组成。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吸波性能有着较大影
响。铁氧 体 的吸波性 能与化 学 组 分 、制备 工艺 、粒 子 尺寸 、 应用频 率等密切 相关L 5 j 。 目前 , 铁氧 体粒径 、
形貌、 晶型等 对吸波 性能 的影 响 已有 大量研 究 】 ,
但 综合 起来 探 讨吸 波性 能 与铁 氧 体 的组 织 结构 ( 包 括 粒径 、相 组 成 、形貌 、晶体 结 构 )的关 系 鲜有 报 道 ,且吸 波机 理 的研 究还 很欠 缺 。研 究铁 氧 体 的组 织结构 对 吸波性 能的影 响 , 对 于提 高铁 氧 体 吸波 性 能 ,指 导铁氧 体 吸波材 料 的研 究 工 作 意义 重 大 。本 文 就近 期 关 于 铁 氧 体 吸 波 材 料 的 吸 波 性 能 与其 粒 径 、形貌 、相组 成等 的关系 方 面 的研 究进 行 综 合分 析, 探 究铁 氧 体材料 的组织 结 构对 其 吸波 性 能的影
Ke y wo r d :f e r r i t e ; a b s o r b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a b s o r b i n g p r o p e r t y
1引言
随着现代电磁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磁干扰对军
事安 全和 民用 电子信 息领 域 的影响越 来越 严重 , 高 性 能 吸波 与 防 护 材料 已经 成 为 了 当前 电磁 材 料领 域研 制和 开 发 的重 点之 一 。 吸波 材料 作为一 种重 要 的 军事 功能材 料 ,其 作用是 减少 或消 除雷达 、红外 线 等对 目标 的探 测 , 以达 到战场 隐身 提高 自身 生存
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意义 (5)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概述 (7)2.1 铁氧体材料特性 (8)2.2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分类 (9)2.3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制备方法 (10)3.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的性能研究 (12)3.1 电磁屏蔽性能 (13)3.2 吸收性能 (15)3.3 温度稳定性研究 (17)3.4 其他性能研究 (18)4.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应用研究 (19)4.1 军事领域应用研究 (20)4.2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研究 (21)4.3 汽车电子领域应用研究 (22)4.4 其他应用领域研究 (24)5. 改性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25)5.1 技术发展趋势 (26)5.2 产业发展趋势 (27)5.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8)5.4 未来研究方向 (29)6. 结论与建议 (30)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31)6.2 建议与展望 (32)1. 内容概览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吸波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改性铁氧体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电磁性能的材料,近年来在吸波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改性铁氧体的基本性质和优点,包括其较高的磁导率、低的介电常数和良好的可塑性等。
本文将重点关注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制备方法、结构设计、性能优化等方面。
本文还将对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在射频、微波和毫米波频段的应用进行探讨,以及在5G通信、物联网、雷达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改性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新型结构设计、高性能基材的选择以及与其他吸波材料的耦合等。
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波的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对电磁兼容性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罗衡102211013摘要:铁氧体吸波材料是既具有磁吸收的磁介质又具有电吸收的电介质,是性能极佳的一类吸波材料。
本文对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磁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辐射也越来越多的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空间,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
如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
在军事高科技领域,随着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军兵种军事目标的生存力,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的隐身技术,正逐渐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之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手段。
目前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利用电磁屏蔽材料的技术,来进行抗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设计,但是屏蔽材料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可能造成二次电磁辐射污染和干扰,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吸波材料技术,因为吸波材料可以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吸收,并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1-3]。
用于隐身技术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其中应用较广的几类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纳米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和铁电吸波材料等。
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磁性吸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将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磁性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超细金属粉、多晶铁纤维等几类。
其中金属吸收剂具有使用温度高、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损耗能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点:如频率展宽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其磁损耗不够大,磁导率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比较慢的缘故;化学稳定性差;耐腐蚀性能不如铁氧体等[4];而对于铁氧体来说,除了具有吸收强、吸收频带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外,还因为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其相对磁导率较大,而相对介电常较小),更适合制作匹配层,相对于高介电常数高磁导率的金属粉,在低频率拓宽频带方面,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8]。
本文针对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1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铁氧体吸波材料既是具有磁吸收的磁介质又是具有电吸收的电介质,是性能极佳的一类吸波材料。
在低频段,主要来源于磁滞效应、涡流效应及磁后效的损耗造成铁氧体对电磁波的损耗;在高频段,铁氧体对电磁波的损耗则主要来源于自然共振损耗、畴壁共振损耗及介电损耗[9-10]。
1.1 电损耗机制介电损耗是微波铁氧体中电损耗的主要原因,电荷不能像导体那样通过处于电场中的电介质,但在电场作用下电荷质点会发生相互位移,使得正负电荷中心分离,形成许多电偶极子,此过程即为极化。
在发生极化的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损耗掉的部分电荷即产生电损耗。
一般认为多晶电磁介质的极化主要来源于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固有电偶极子取向极化和界面极化四种机制[11-12]。
晶格空位、介电体的不均匀性以及高导电性(如++⇔23Fe Fe )的存在是固有电偶取向极化引起介电损耗的主要原因;由界面极化引起介电损耗的主要原因是高电导率的零相弥散分布[13]。
铁氧体的介电损耗基本上是由于两种价态铁的存在(即+3Fe 和+2Fe )所造成的电子过剩,则电子会从一种铁离子跑到另一种铁离子上去,在此过程中会造成一些传导和介电损耗。
1.2 磁损耗机制磁损耗即为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的能量损耗,主要由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引起。
1.2.1 磁滞损耗磁滞损耗是指在不可逆跃变的动态磁化过程中,克服各种阻尼作用而损耗了外磁场供给的一部分能量。
磁滞回线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每磁化一周的磁滞损耗的数值,即:⎰=HdB W a降低磁滞损耗的方法是减小铁磁材料的矫顽力c H ,矫顽力c H 降低使磁滞回线变窄,它所谓的面积减小,从而降低磁滞损耗。
1.2.2 涡流损耗 将导体放置于变化的磁场时,在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不能像导线中的电流那样输送出去,而是使磁芯发热造成能量损耗,即涡流损耗。
若材料的厚度为d ,电阻率为ρ,引入常数a ,则一个周期内材料的涡流损耗e W 可表示:ρ/22m B afd We =可以看出,涡流损耗e W 与交变磁场频率f 成正比,与厚度d 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率ρ成反比。
由于W 型六角晶系铁氧体材料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因此其涡流损耗系数很小,此外,频率对铁氧体涡流损耗的影响也不大。
3、剩余损耗剩余损耗是指除了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以外的其它所有损耗,来自磁化弛豫过程。
不同材料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剩余损耗的机理不同由于其磁化弛豫过程的机理不同。
在低频弱场中,剩余损耗主要是磁后效损耗。
在高频情况下,尺寸共振损耗、畴壁共振损耗和自然共振损耗等均属于剩余损耗的范畴。
综上所述,要得到高损耗的铁氧体吸收剂,途径有:1) 增大铁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s ;2) 增大阻抗系数λ;3) 减小磁晶各向异性场ϕK H ; 由于共振频率与磁晶各向异性场成正比,所以可以通过改变铁磁体的磁晶向异性场,来实现对材料吸收波段的控制,在实际制备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和制备工艺加以控制。
2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吸波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荷兰人e Machinerie V N ..发明了第一种吸波材料,五十年代,美国、苏联等国家开始研究将吸波材料应用于导弹、战斗机、轰炸机等飞行器上,到了七、八十年代,吸波材料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在军事领域。
我国于六十年代末开始涉足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虽然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也步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铁氧体吸收剂研究成为微波吸收材料的前沿聚焦[14]。
在众多吸波材料中,具有优良频响特性的W 型铁氧体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铁氧体材料,已广泛应用于隐身技术,即使在低频、厚度薄的情况下仍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具有吸收强、频带较宽及成本低的特点,使大批量生产磁性材料器件不受原材料限制,在米波至厘米波范围内,可使反射能量衰减17-20dB ,从50年代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首先因为六角晶系磁铅石型铁氧体具有片状结构,而片状是吸收剂的最佳形状[15-18];其次是它具有较高的磁晶各向异性等效场,比M 型高10%左右,因而其自然共振频率比较高,同时在共振频率附近,还具有较高的'μ和''μ,并且调整材料的成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s M 和A H ;所以,W 型铁氧体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铁氧体吸收剂[19-24]。
到目前,铁氧体是研究得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一类吸波材料,并且已经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铁氧体的微波吸收性能,人们正在继续通过各种制备方式(如复合、掺杂、纳米化等)对其改性修饰,国内外对此相关的研究报道比较多。
Meena S R ..[25]等使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60362421)(O Fe Co La Ba x x -,其中,由于+2Ba 被+3La 的取代,所以研究了+3La 含量及样品匹配厚度的变化,对样品在X 波段微波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 =0.10,匹配厚度为1.8mm 时,样品有最优良的微波吸收特性。
TDK 公司为了克服在UHF 频段中,信号线上电磁干扰噪声的问题,大力开发能应用于高频的六角铁氧体材料[26];采用NiO 、ZnO 、MgO 置换会出现Z 相和Y 相的混合物,采用MnO 置换则样品成单相,虽然经过离子取代,Z Co 2材料的磁导率没有变坏,但是其高频特性仍然不够理想,目前正在开发性能更好,能用于更高频的低温烧结铁氧体材料[27];为了扩展应用频宽和提高材料性能,国内外对W Co 2材料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SongJie [28]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出427.03.0O Dy Fe Zn Mn x x -(0, 0.01, 0.02, 0.03, 0.04),研究发现,当03.0≤x 时形成单一晶相,并且当匹配厚度为2.7mm 时,小于-10dB 的带宽为3.5GHz ,最大吸收峰值达-20.5dB 。
文献[29-31]用柠檬酸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掺杂稀土元素镧的M 型六角钡铁氧体191215.05.0)(O Fe Ba Na La x x -和191215.05.0)(O Fe Ba K La x x -以及尖晶石型锂铁氧体45.25.0O Fe La Li x x -,研究了镧含量对它们的电磁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稀土镧能显著地改善它们的吸波性能,掺杂量为3.0=x 的样品微波性能最佳。
此外,在离子的取代过程中,有一类特殊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由于具有被最外层电子屏蔽的未成对f 4电子,因而具有特殊的电磁性能,实验证明一定量稀土元素添加到含铁或锰的铁氧体氧化物时,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32]。
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后,铁氧体的微波电磁参数得到有效调整,使自然共振频率移向高频,明显提高样品的高频弛豫特征,同时也减小复介电常数,以利于阻抗匹配。
近期各国的研究工作者更多的集中在六角晶系铁氧体材料用少量的稀土离子取代,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 [33-34]。
虽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铁氧体材料,W 型铁氧体吸波材料有一定的性能优势,但其对制备条件要求也相对较高,为此国内外学者通过不断改进制备方法,以达到在相对简单的制备工艺条件下,获得性能优异的材料。
slovenia 的研究者Darja Lisjak 等通过采用一次煅烧和两部热处理法分别制备同一种W NiZn -六角晶系铁氧体,研究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能够成功制备出微波吸收特性良好的铁氧体吸波材料。
该方法的优势如下:(1) 高纯度成品;(2) 良好的化学均匀性,产物粒径小;(3) 掺杂分布均匀;(4)合成温度低; (6) 由于凝胶中含有大量的液相或气孔,在热处理过程中不易使颗粒团聚,得到的产物分散性好等特点。
采取较高温度的一次煅烧法制备出的单一W 相六角晶系铁氧体产物中仍有部分其他相产生,而采用两部热处理法即先升温到某一值进行预热处理,再次升温煅烧结果得到的产物即为单一W 相六角晶系铁氧体,且成相温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5]。
目前已研制并广泛应用的有Zn Ni -、Zn Li -、Zn Mg Ni --、Cd Li -、Cd Ni -、Zn Ni Co --、Zn Cu Mg --等W 型铁氧体[10-11],既有亚铁磁性又有介电性能的W 型铁氧体是研究较多且较成熟的一类吸波材料,可以同时产生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吸波性能优异,然而也存在密度较大,高温特性差、吸收频带较窄等缺点,限制了其在隐身飞行器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些不足, 一般通过将铁氧体与磁性合金或金属、羰基铁粉、金属氧化物、碳材料、高分子和其它磁损耗吸收剂复合等多种制备手段满足其性能要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