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 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电动机的润滑要求及用油要点

润滑油脂选用原则1 润滑油脂选用通则各种机械设备由于设计及工况不同,对润滑油脂提出不同的要求。
选用润滑油脂的基本要求如下,供用户参考。
1.1 质量要求润滑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润滑油润滑还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摩擦表面的温度,起到冷却作用。
因此,必须根据机械设备的操作条件来选用不同质量要求的润滑油脂。
例如,对于不同压缩比的汽油发动机,就应该选用相应质量等级的汽油机油。
正是由于汽油发动机的变化,才带动了汽油机油的升级换代。
在选择机械零部件的润滑油时,需要同时考虑润滑系统。
循环式润滑系统特别要求选用氧化安定性和抗乳化性优良的润滑油,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并且容易分离水分和清除机械杂质。
1.2 润滑要求汽车发动机运转时,由于在摩擦部件容易产生油泥、结焦和积炭,必须要求在发动机油中添加清净分散剂等添加剂,而且以清净分散剂为主。
工业机械设备的循环润滑系统由于要求能很快分离水分子和沉降杂质,所以不宜在工业润滑油中加入清净分散剂。
对于负荷高的润滑部位,经常可能出现边界摩擦状态,要求选用添加抗磨剂和极润滑脂更换参考指标项目润滑脂锥入度变化>45滴点变化<15含油量(旧脂/新脂之比) <70铜片腐蚀不合格其它混入杂质氧化变质有水乳化现象(砂尘、金属粉末等)有腐臭气味轴承用油换油参考指标轴承用油换油参考指标项目轴承用油粘度变化>起始值的±10机械杂质>0.05%酸值升高,mgKOH/g 加添加剂> 2.0 未加添加剂> 1.0水分,% >0.1常见的理化性能项目常见的理化性能项目(1)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g/cm3或kg/m3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1884和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4052和D941、英国IP 160、德国DIN 51757和ISO 3675等。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油中8种醚类和苯胺类添加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汽油中8种醚类和苯胺类添加剂邱丰;费旭东;魏宇锋;赵波;王文青;张继东【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汽油8种醚类和苯胺类化合物.采用强极性离子液体色谱柱(SLB-1L 11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质谱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苯乙酮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8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10~10 000 mg·kg-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2~2.0 mg·k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1.2%~11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0.18%~3.0%之间.【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5(051)006【总页数】5页(P790-794)【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苯胺;汽油【作者】邱丰;费旭东;魏宇锋;赵波;王文青;张继东【作者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基叔丁基醚(ETBE)和苯胺类化合物(包括N,N-二甲基苯胺、N-甲基苯胺、苯胺、邻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和间甲基苯胺)作为添加剂加入汽油具有提升汽油辛烷值,降低发动机爆震的作用[1-3]。
但是醚类化合物极易溶于水,美国已发现MTBE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并立法禁止其使用[4]。
国家标准GB 17930-2013规定了汽油中氧的质量分数不得超过2.7%[5],限制了醚类抗爆剂的大量添加,亦规定了汽油中不能人为添加苯胺类物质。
苯胺类化合物虽具有良好的抗爆性,但加入汽油后油品颜色变深,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胶质和积炭,导致汽车发动机受损[6-7]。
汽柴油调和知识

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到达最大程度降低本钱,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只有40—60左右,除小局部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局部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及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参加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本钱,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答复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根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展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展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参加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展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摘要】本文概述了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对油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对车辆使用的影响及其合成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汽油非常规添加剂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车用汽油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这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沉重的压力。
由于国内石油能源及炼油工艺技术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正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供不应求,使得大量调合油品充斥市场,造成油品市场波动剧烈。
一般调和汽油主要以混合芳烃、石脑油(轻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但在原料价格高涨的背景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调油商换成了苯胺、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低价且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工原料,造成众多调合汽油质量问题。
这些添加入油品中的化工原料通常被称为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所谓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是指国家标准中未有条文明确规定限量加入或是禁止加入汽油中的化学成分,添加了这类添加剂的汽油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但对车辆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存在潜在危害。
因而对汽油中非常规添加剂及其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料油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按所用于的燃料来分,可分为汽油添加剂、航空煤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和重质燃料油添加剂。
从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来区分,燃油添加剂可分为化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及物理添加剂。
燃料添加剂按作用分,主要有抗爆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抗静电剂、抗磨防锈剂、流动改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清净分散剂、多效添加剂、助燃剂等。
汽油是最好的燃料,一般由沸点在54℃~221℃之间的液体烃类化合物组成,含有直链或支链烷烃、环烷烃、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烯烃及由它们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当前由于内燃机技术及社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料油单靠加工工艺的改变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而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改善油品的性质。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

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办法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柴油调和原料,添加剂,方案(看懂了你也会调和柴油)一、柴油调和的原料1.直馏柴油直馏柴油是指原油预处理之后,通过常压蒸馏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中间馏分。
根据其从常压塔侧线出来的顺序又可分为常一线、常二线、常三线。
直馏柴油十六烷值较高,含有较多环烷酸,必须对其进行脱酸精制后才可作为柴油调合组分。
2. 焦化柴油焦化柴油是指延迟焦化得到的沸程范围为180℃~360℃的馏分产品。
焦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较高,含有一定量的硫、氮和金属杂质;含有一定量的烯烃,氧化安定性差,胶质含量过高,色度偏高,必须进行精制脱除硫、氮杂质,使烯烃、芳烃饱和才能作为合格的柴油馏分。
3. 减粘柴油减粘柴油即减粘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减粘柴油含有烯烃和双烯烃,故安定性差,需加氢处理才能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4. 催化裂化柴油催化裂化柴油俗称催柴,是催化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产品。
因含有较多的芳烃,所以十六烷值较直馏柴油低,由重油催化裂化得到的柴油的十六烷值更低,只有25~35,而且安定性很差,这类柴油需经过加氢处理,或与质量好的直馏柴油调合后才能符合轻柴油的质量要求。
5. 加氢裂化柴油加氢裂化柴油是指加氢裂化得到的中间馏分油,其硫含量很低,小于0.01%,芳烃含量也较低,十六烷值大于60,着火性能好,安定性高,是调合低硫车用柴油的理想组分。
6. 减一线油减一线油指原油预处理后,通过减压蒸馏从减压塔侧一线出来的最轻馏分。
因其密度、粘度等理化性质与柴油相近,也用作柴油调合组分。
7.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一般指3号喷气燃料,标密775~830kg/m,馏程范围在160~300℃;低温流动性好,冰点在-47℃以下,馏程又与柴油接近,在冬天常作为低标号柴油的调合组分,但其十六烷值略低,调入柴油同时还需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以满足质量要求。
车用汽油中非法添加物问题浅析

车用汽油中非法添加物问题浅析摘要:在车用汽油使用过程中,车用汽油非法添加物主要是在车用汽油中加入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物质。
车用汽油中会加入一定量的含氧化合物,如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等,以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
非法添加物在车用汽油中的添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汽油辛烷值,但是对整体车辆的使用性能及周边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车用汽油中非法添加物进行分析研究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车用汽油;甲基叔丁基醚(MTBE);异丙醇(IPA)甲基环戊二烯三拨基锰(MMT)是一种抗爆剂,其具有效能高、添加量少、对环境污染小、无毒等优点,而且能与含氧添加剂组分良好配伍,有助于炼油厂提高产品等级、增强组分调和的灵活性。
从而可以为炼油厂节约大量原油和避免进行巨额的工艺改造投入。
同时,MMT使用费用低而能达到同样的辛烷值提高量,其费用只有MTBE(甲基叔丁基醚)作为调和介质的1/3左右。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提高汽油辛烷值,非法向汽油中加入MMT。
2016年、2017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车用汽油》GB 17930-2016(VIA)、《车用乙醇汽油》GB 18351-2017国家标准,规定汽油中不得添加含锰抗爆剂,并且锰含量不大于0.002 g/L。
研究表明,加入0.0016g/L的锰能提高约2个辛烷值。
将锰含量从0.0016g/L提高到0.0028g/L,其辛烷值只提高0.8个单位。
研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MMT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但其辛烷值的增幅与MMT的加入量并不是线性增长。
汽油中加入MMT虽能提高辛烷值,对样品色度、诱导期、胶质含量和辛烷值的影响较大,甚至随着时间的增加,不能满足汽油产品标准的要求。
含MMT抗爆剂的汽油氧化安定性较差(如:诱导期、胶质含量、辛烷值等重要指标易发生变化),难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汽油不断升级催化裂化反应因工艺条件的变化,汽油馏分中烃类组成及单体烃分了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汽油抗暴剂生产工艺配方

提高燃料抗爆性的添加剂汽柴油添加剂编号A002一抗爆剂概述由于现代汽花器发动机的压缩比逐渐增大,发动机对使用燃料辛烷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保证发动机在无爆震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功率,消耗更多的油料。
因此,制取抗爆性优良的燃料多年来一直是石油炼制工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根据实践,提高汽油抗爆性的途径通常有三种:1.选择良好的原料和改进加工工艺过程,例如采用催化裂化.铂重整等;2.向产品中调入抗爆性优良的高辛烷植成分,例如:异辛烷.异丙苯.烷基苯等;3.在产品中加入能提高燃料抗爆性的添加剂抗爆剂。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上述方法之一,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以获取辛烷值很高的汽油。
利用改进加工工艺过程来提高燃料的抗爆性,需要改变原有设备,增加新的装置,这就大大提高了工厂的装备费用。
利用掺合高辛烷值成分来提高燃料的抗爆性,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高辛烷值成分,这也会大大增加产品的成本。
在汽油中加入少量效率高的抗爆剂可以大量提高低辛烷值汽油的抗爆性,这是提高汽油抗爆性最有效,而且最经济的途径。
特别是在生产辛烷值很高的汽油时,单纯采用加工方法和调配高辛烷成分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一般都要加入适量的抗爆剂。
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汽油中,除极个别有特殊要求外,都普遍加有不同数量的抗爆剂。
一种优良的抗爆剂应该具备下列条件:1.效率高,即添加剂用量很省而效果显著;2.燃烧好,即能随燃料一同完全燃烧而不产生沉淀或残渣;3.无副作用,即对燃料其他品质无不良影响;4.异容解,即添加剂应该易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5.性质安定,即无论添加剂本身或加入燃料中后均应性质稳定,不变质,适于较长期贮存和使用;6.价格低廉,便于生产;7.无毒性,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以上既是对抗爆剂的要求,也是对燃料及润滑油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要想找到一种抗爆剂完全满足上述要求是很困难的。
因此,一种优良的抗爆剂要求能满足多种条件即可,不足之处可以在配方和使用上设法另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调合油品中的苯胺物质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摘要】本文概述了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对油品质量指标的影响、对车辆使用的影响及其合成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汽油非常规添加剂苯胺物质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对车用汽油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这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沉重的压力。
由于国内石油能源及炼油工艺技术的限制,使得市场上的正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供不应求,使得大量调合油品充斥市场,造成油品市场波动剧烈。
一般调和汽油主要以混合芳烃、石脑油(轻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但在原料价格高涨的背景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调油商换成了苯胺、乙酸仲丁酯、甲缩醛、碳酸二甲酯等低价且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工原料,造成众多调合汽油质量问题。
这些添加入油品中的化工原料通常被称为非常规汽油添加剂。
所谓非常规汽油添加剂是指国家标准中未有条文明确规定限量加入或是禁止加入汽油中的化学成分,添加了这类添加剂的汽油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车用汽油标准,但对车辆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存在潜在危害。
因而对汽油中非常规添加剂及其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燃料油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按所用于的燃料来分,可分为汽油添加剂、航空煤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和重质燃料油添加剂。
从添加剂的生产工艺来区分,燃油添加剂可分为化学添加剂、生物添加剂及物理添加剂。
燃料添加剂按作用分,主要有抗爆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抗静电剂、抗磨防锈剂、流动改进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清净分散剂、多效添加剂、助燃剂等。
汽油是最好的燃料,一般由沸点在54℃~221℃之间的液体烃类化合物组成,含有直链或支链烷烃、环烷烃、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烃、烯烃及由它们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当前由于内燃机技术及社会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燃料油单靠加工工艺的改变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而必须加入各种添加剂改善油品的性质。
鉴于当前严峻的油品质量情况,对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认识了解也是必要的。
本文论述了四种非常规汽油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及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其检测方法。
1苯胺类物质1.1苯胺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苯胺类物质是一种化工原料,带有臭味,密度较大,人体皮肤容易吸收,严重的会导致中毒,会对人的身体带来不可预知的伤害。
在调合汽油中苯胺类物质常用作汽油抗暴剂,其加入汽油后会影响汽油的辛烷值、胶质及诱导期指标。
苯胺类物质对汽油的辛烷值有一定的贡献作用,一般添加量在3%~5%时可提高辛烷值10~12个单位。
苯胺类物质与汽油相溶性好,但加入汽油后油品颜色会变深,易产生胶质。
当汽油中的胶质含量过高时,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胶质、积炭,导致进气系统产生沉积物和使进气阀发生粘结,进而损坏发动机,引起一系列故障。
苯胺类物质加入汽油中还会缩短汽油诱导期,降低汽油的氧化安定性,使汽油贮存时生成胶质的倾向增大。
苯胺类抗爆剂对汽车配件中的塑料及橡胶材料易产生溶胀,引起漏油,燃烧后汽车尾气氮氧化合物(NOx)含量增大,污染环境。
目前国家油品标准中没有明确禁止使用该苯胺类抗暴剂,也没有相关的指标对其添加量进行限制。
一些调油商钻了国家标准的空子,通过调合技术,添加苯胺物质,同时借助甲苯、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等高辛烷值物质来共同提高调和汽油的辛烷值,使调合后汽油的各项指标均为合格,符合车用汽油产品标准。
苯胺类物质较价格廉优,一般市场价为2000~3000元/吨,加入汽油中可大大降低汽油成本,这也是其被大量添加到汽油中的主要因素。
1.2N-甲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抗爆机理汽油中最常见的苯胺类物质是N-甲基苯胺(N-Methylaniline),结构式见图1。
N-甲基苯胺常温下为无色至红棕色油状易燃液体,不易结晶,化学性质稳定,熔点-57℃,沸点196.25℃,闪点78℃,36℃下的蒸气压为0.13kPa,不易挥发,与汽油、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互溶,微溶于水。
N-甲基苯胺的相对密度为0.9891,含碳量为78%,与汽油调和后能提高油品密度。
N-甲基苯胺的抗爆效果较好,其抗爆机理已有文献报道。
一般汽油机中的爆震是一种链反应,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稳定的过氧化物,使燃料能量一瞬间大量释放,产生爆震。
N-甲基苯胺具有电子转移作用,能与过氧化物通过电子转移发生作用,消除汽油机燃烧室过剩的过氧化物,降低过氧化物浓度,减少自动着火点,减缓燃料能量释放,从而减轻爆震,提高燃料的抗爆性。
1.3N-甲基苯胺的合成及检测N-甲基苯胺主要的合成方法有:(1)将苯胺蒸气与甲醚混合,通过活性氧化铝催化剂,于230-295℃反应制得。
(2)以苯胺和甲醇为原料在酮或铅锌铬或三氯化磷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粗品N-甲基苯胺,再经蒸馏脱除甲醇、水、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而得N-甲基苯胺成品。
N-甲基苯胺的传统检测方法有萘二乙胺分光光度法,近年来也开发了新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极谱测定法、助抑动力学光谱法、ERASPEC中红外汽油分析仪定性测定法等。
此外还有文献报道了用气相色谱-表面电离检测器分析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共鉴定出22种含氮化合物,所含氮化合物经进一步鉴定主要为苯胺类物质。
2乙酸仲丁酯2.1乙酸仲丁酯的理化性质乙酸仲丁酯(2-butanolacetate)又名醋酸仲丁酯,结构式见图2,是乙酸丁酯的四种同分异构体之一,在室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燃,具有果实味的,与乙酸丁酯相比味稍重,且为中等挥发速度的强溶剂,其蒸汽压为2.00kPa(25℃),相对密度(水=1)0.86,闪点19℃,熔点-98.9℃,沸点112.3℃,不溶于水,几乎能与所有的树脂和有机物相溶,毒性小,化学性质稳定。
乙酸仲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香料、医药、印刷、金属清洗、溶剂、胶粘剂、涂料等很多方面。
2.2乙酸仲丁酯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乙酸仲丁酯作为汽油调合组分成员其主要贡献也是提高辛烷值。
乙酸仲丁酯的净研究法辛烷值(RON)为125,高于MTBE的RON值(116),调合辛烷值也在113~118之间,是一种既能提高汽油辛烷值又不含铅的汽油抗爆添加剂。
乙酸仲丁酯作为汽油抗爆剂,除了具有辛烷值高的特点,还具有蒸汽压低、胶质含量低、硫含量低、添加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优势。
但乙酸仲丁酯作为一种未正式投入使用的汽油调和成分,它还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乙酸仲丁酯的溶解能力强,和醚一样是纯溶剂,加入超过10%的量会让橡胶圈溶胀;常规的汽油检测仪器只能对醚、醇的氧含量进行检测和换算,乙酸仲丁酯是酯类,其含氧量为27.5%,仪器检测不出其氧含量,则对汽油氧含量指标有影响;乙酸仲丁酯的密度较大,860.0~878.0kg/m3,加入汽油后对油品的密度影响也较明显。
2.3乙酸仲丁酯的合成及检测乙酸仲丁酯传统的合成途径主要由乙酸和仲丁醇在硫酸存在下酯化制得,但该合成工艺成本较高,逐渐被其他性能相近的产品取代。
利用正丁烯与乙酸反应直接合成乙酸仲丁酯,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乙酸仲丁酯属于市场空白产品,国家没有明确的分析标准。
作为市场应用比较成熟的工业产品,乙酸正丁酯溶剂的分析方法已经是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12717。
目前已有企业参照乙酸正丁酯的气相分析方法来分析乙酸仲丁酯产品,即采用毛细管色谱仪来测定乙酸仲丁酯溶剂中各个组分的含量,两者不同之处是在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时,乙酸仲丁酯溶剂必须考虑不同组分的校正因子是不同的,而乙酸正丁酯溶剂中不同组分的校正因子可以基本相当于1。
对于汽油中的乙酸仲丁酯指标的定性分析也可以通过美国培安公司的ERASPEC中红外汽油分析仪来检测,其检测结果为检出和未检出。
3甲缩醛3.1甲缩醛的理化性质甲缩醛(Methylal)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结构式见图3,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相对密度(20℃/4℃)0.860,熔点-104.8℃,沸点42.3℃,闪点-18℃,自燃点237℃,室温下蒸气压约为4KPa。
与醇、醚、丙酮等混溶,能溶解树脂和油类。
分子中含氧量为42.1%(质量分数),无C-C键,有较高的H-C比。
甲缩醛具有毒性小、溶解性好、挥发快、沸点低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缩醛树脂、空气清新剂、化妆品、药品、工业汽车用品、家庭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
甲缩醛的含氧值和十六烷值比较高,具有燃烧无烟的特性,能够使柴油在发动机中的燃烧状况得到改善,提高热效率,降低颗粒的排放,其作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柴油添加剂目前正在被广泛开发研究中。
3.2甲缩醛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甲缩醛是一种较强的有机溶剂,易挥发,是一种溶剂性化工原料。
甲缩醛加入汽油对辛烷值没有贡献作用,但因溶剂性强,有清洗作用。
一般甲缩醛的沸点在43.2℃,与汽油相溶性好,但对汽车的橡胶密封圈发涨,会汽解胶圈等,导致油路漏油等现象。
甲缩醛能加快油品氧化,缩短油品的保存期,且甲缩醛热值比普通汽油低20倍。
3.3甲缩醛的合成和检测甲缩醛的合成工艺众多,有甲醛和甲醇反应精馏制备甲缩醛、甲醇与多聚甲醛合成甲缩醛、二甲醚氧化法合成甲缩醛、二溴甲烷合成甲缩醛、甲醇一步氧化法合成甲缩醛。
在甲缩醛的合成工艺中一般采用气相色谱仪来检测其纯度及杂质含量,以优化合成工艺。
在油品检测仪器中,除中红外机可以定性检测出油品中是否含有甲缩醛外,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和方法来监控甲缩醛指标。
4碳酸二甲酯近年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汽油价格也不断上涨,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经济的有机化工原料,也逐渐被筛选出来用作调合汽油的添加剂。
4.1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碳酸二甲酯(DMC)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微有甜味的液体,结构式见图4,熔点4℃,沸点90.11℃,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
碳酸二甲酯分子结构中含有—CH3、—CO—、CH3O—CO—等多种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化学反应活性。
1992年,碳酸二甲酯在欧洲通过了非毒化学品(Non-toxicsubstance)的注册登记,此后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被称为绿色化学品。
碳酸二甲酯传统应用领域主要是涂料、医药、农药、有机化工原料、染料、添加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未来潜在市场主要是替代光气合成聚碳酸酯、替代MTBE用于汽油添加剂等。
碳酸二甲酯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应用潜力巨大,曾被誉为21世纪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基石”。
4.2碳酸二甲酯对油品质量和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碳酸二甲酯有提高辛烷值的潜力,DMC的RON和MON(马达法辛烷值)分别为110及97,比MTBE稍低,目前尚无作为清洁汽油辛烷值添加剂工业应用的报道,对其使用效果的评价研究仅限于实验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