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胸腺瘤(癌)的治疗原则(全文)
胸腺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适用 于各种类型的 胸腺瘤,尤其 是恶性胸腺瘤。
手术切除的并 发症包括感染、 出血、胸膜瘘 等,需要在术 后进行密切观
察和护理。
手术切除的效 果与肿瘤的分 期、病理类型 等因素有关, 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评估。
放疗和化疗
放疗:通过高能 射线破坏癌细胞 并阻止其分裂和 扩散
化疗:使用药物 杀死或抑制癌细 胞的生长和繁殖
其他治疗方法
化疗: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XX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咳嗽
痰中带血:肿瘤侵犯支气管 引起痰中带血
干咳:胸腺瘤压迫气管引起 刺激性干咳
呼吸困难:胸腺瘤压迫呼吸 道导致呼吸困难
声音嘶哑:胸腺瘤侵犯无力, 可能是由于肿瘤 压迫或免疫系统 受损所致。
患者通常会感到 身体疲劳,无法 进行正常的日常 活动,需要休息 才能缓解。
放疗和化疗的优 缺点比较
放疗和化疗的适 用范围和注意事 项
免疫治疗
胸腺瘤的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免疫治疗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反应,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肿瘤。 目前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免疫治疗等。 免疫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其中组织学检查更为准确可靠。
病理学检查的优点是可以明确诊断,缺点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
在进行病理学检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清洁肠道等,以确保检查结 果的准确性。
胸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胸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胸腺癌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胸腺肿瘤比较集中的一些医疗中心,遇见的比较多。
胸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胸腺瘤很相似,除有纵隔结构转移症状较频繁,且进展较快的特点外,胸腔外转移或临床转移的证据也更有可能在诊断中出现。
重症肌无力、后天性红细胞再生不良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与胸腺癌的联系尚未见报道。
对该病的认识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早期对胸腺疾病的分类并不清楚,尤其侵袭胸腺瘤与胸腺癌并不清楚,所以早期的文献报道里对于瘤和癌比较模糊。
最近这两个概念分的比较清楚,胸腺瘤与侵袭胸腺瘤或者恶性胸腺瘤,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来讲,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疾病。
左图是胸腺的解剖结构,胸腺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它所比邻的关系,前面是胸骨,后面和下面是心脏、大血管,两侧是肺,两侧缘是两根重要的膈神经。
它的解剖特点和区域,决定了胸腺肿瘤的一些症状,如肿瘤的压迫症状。
一、胸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一)胸腺肿瘤的特点:1. 胸腺肿瘤种类比较多最多见的是胸腺瘤,畸胎瘤也多见,另外还有胸腺癌、胸腺类癌,一些胸腺的脂肪瘤或者脂肪肉瘤,以及胸腺的毛细血管瘤等。
2. 胸腺瘤分侵袭性胸腺瘤和非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原来也叫恶性胸腺瘤,因为恶性的胸腺瘤与胸腺癌不容易区别,现在一般认为是侵袭性的胸腺瘤。
侵袭胸腺瘤可以认为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恶性肿瘤,非侵袭性胸腺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
3. 合并瘤外综合征,有这些综合征的病人合并肿瘤的机会比较大,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些肿瘤与综合征有明确的相关性,手术切掉有明显的改善。
有些没有明显相关性,只是这两个疾病同时发生或者伴随发生的比例比较高。
常见的瘤外综合征有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大概有 20% 到 30% 的人合并有肌无力。
另外,还合并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的贫血,低γ球蛋白血症,其他的一些疾病,如硬皮病、皮肌炎,甚至一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血管癌都容易发生在有胸腺肿瘤疾病的病人身上。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胸腺本身的免疫器官的特征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瘤外综合征发生的原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所以手术的效果有时有效,有些病人无效。
胸腺瘤化疗方案

胸腺瘤化疗方案第1篇胸腺瘤化疗方案一、背景胸腺瘤(Thymoma)是一种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胸腺瘤可分为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 型。
胸腺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本方案主要针对胸腺瘤患者的化疗部分,旨在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的化疗方案。
二、化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病理类型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化疗方案。
2. 联合化疗:采用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3. 规律化疗: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进行化疗,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一定的浓度。
4. 安全性评估:在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毒性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5.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医疗法规和政策,确保化疗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三、化疗方案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病理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以下药物进行化疗:-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阿霉素(Doxorubicin)- 顺铂(Cisplatin)- 长春新碱(Vincristine)-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2. 化疗方案:- 方案一: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CAP)- 方案二: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阿霉素(VAD)- 方案三: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顺铂(VFP)3. 化疗周期:每个周期为21天,共进行4-6个周期。
4.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和药物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进行调整。
四、化疗期间管理1. 定期检查:化疗期间,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病情和药物毒性。
2. 毒性反应处理:根据患者出现的毒性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3. 营养支持:化疗期间,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化疗结束后随访化疗结束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毒性反应和生活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胸腺瘤有几个治疗方法

胸腺瘤有几个治疗方法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胸腺肿瘤,它发生在胸腺上皮细胞中,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胸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胸腺瘤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手术切除可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案。
对于良性的胸腺瘤,一般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或开放性手术切除,将肿瘤完整地切除,同时保留胸腺组织,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
对于恶性的胸腺瘤,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可能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手术切除,包括胸腔切开或胸腔全切开。
手术切除在胸腺瘤的治疗中具有明确的疗效和适应症,但同时也存在手术风险和切除后的并发症。
放射治疗是胸腺瘤治疗的另一种方法。
放疗是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放疗可以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用于缩小或固定肿瘤的大小,以减少手术的难度和手术后的复发风险。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缓解症状。
然而,放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皮肤炎症、食管炎症、肺炎等,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
化疗是通过用药物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达到治疗效果。
化疗可以作为胸腺瘤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手术后的保守治疗或放疗后的继续治疗。
化疗方案一般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化疗常常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免疫系统抑制等,因此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病情变化。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胸腺瘤治疗方法之一。
靶向治疗是基于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利用特异性的药物或抗体靶向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目前,靶向治疗在胸腺瘤中尚处于研究阶段,具体的靶向药物和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研发和验证。
然而,靶向治疗为胸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除了上述几种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得到应用。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流行病学1.胸腺上皮肿瘤起源于胸腺,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胸腺瘤的发病率约0.13/1 0万-0.15/10,是前纵隔常见的原发肿瘤。
男女发病率相似,40-70岁是好发年龄,儿童和青少年很少发生胸腺瘤。
酒精、烟草、电离辐射都不是胸腺瘤发病的高危因素。
2.前纵膈肿块包括肿瘤病变:胸腺瘤、淋巴瘤、胸腺癌、胸腺类癌、胸腺脂肪瘤、生殖细胞肿瘤、肺转移瘤等(只有胸腺瘤、胸腺癌和胸腺脂肪瘤来源于真正的胸腺成分)。
3.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约占50%,病程常呈缓慢发展(除外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
诊断1.CT扫描是诊断胸腺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其表现为:位于前纵隔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不伴有淋巴结的肿大。
常邻近大血管、心脏,在左侧无名静脉下方,邻近胸骨;若病灶较大可包绕纵膈大血管,CT表现:中等软组织密度,少部分患者可表现囊性化和钙化。
2.MRI主要用于制定手术计划时确定切缘边界,尤其对于在术前考虑有大血管、心脏侵犯的病人更有价值;不能耐受碘造影进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可进行胸部MR I。
3.低剂量CT不能用于胸腺瘤或胸腺癌筛查,因为没有数据证实胸腺瘤或胸腺癌的筛查可以提高生存期。
4.PET-CT能更好的提示解剖结构的情况,能更好的提示解剖结构的情况;有研究显示胸腺癌的最大SUV值明显高于胸腺瘤,与胸腺瘤相比,胸腺癌呈均匀性摄取。
(PET-CT对于胸腺瘤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明确)5.纵膈肿瘤需要查AFP和β-HCG检测以便于排除生殖细胞肿瘤;查T3、T4、TSH 排除纵膈甲状腺肿。
6.胸腺上皮样肿瘤:①胸腺床部位界限清晰的纵膈包块并不与甲状腺连续;②肿瘤标记物AFP或β-HCG阴性;③无淋巴结肿大表现。
7.FNA可以引起针道肿瘤细胞的种植,因此在考虑胸腺瘤时谨慎使用FNA。
8.若临床和影像学特征都强烈提示胸腺瘤为可切除病灶(例如重症肌无力和影像学典型的占位病灶),没有必要进行手术活检,避免经胸膜的方法进行活检,以防止肿瘤的种植转移。
胸腺鳞癌化疗方案化疗

胸腺鳞癌化疗方案引言胸腺鳞癌是一种罕见但恶性度较高的胸腺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
由于其高度侵袭性和易于远处转移的特点,治疗胸腺鳞癌常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胸腺鳞癌的化疗方案。
胸腺鳞癌的化疗原理化疗是通过应用化学药物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对于胸腺鳞癌,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手术后或不宜手术的情况下使用,以减轻症状、控制病灶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胸腺鳞癌化疗的药物选择目前,常用于胸腺鳞癌的化疗药物包括以下几种:1.顺铂(Cisplatin)2.长春新碱(Etoposide)3.多西他赛(Docetaxel)这些药物在胸腺鳞癌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并且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胸腺鳞癌化疗的方案在确定化疗方案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等因素。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胸腺鳞癌化疗方案的示例:方案一:顺铂联合长春新碱方案•顺铂(Cisplatin):80mg/m²,第1天静脉滴注;•长春新碱(Etoposide):80mg/m²,第1天至第3天静脉滴注。
该方案通常每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进行几个疗程。
在治疗周期中,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案二: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方案•顺铂(Cisplatin):75mg/m²,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Docetaxel):75mg/m²,第1天静脉滴注。
该方案通常每3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进行几个疗程。
在治疗周期中,同样需要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胸腺鳞癌化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化疗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特点;2.进行化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3.化疗期间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相关指标的变化;4.如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止治疗;5.化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病情的变化。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5)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6)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7)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7)(一)分级管理 (7)(二)使用管理 (8)(三)配置管理 (9)(四)人员资质管理 (9)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一、细胞毒类药物 (11)(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二、激素类药物 (24)(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四)孕激素 (31)(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二)单克隆抗体 (36)(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40)(四)细胞凋亡诱导剂 (41)(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2)(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3)(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4)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5)(一)造血生长因子 (45)(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3)(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5)(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61)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61)(一)鼻咽癌 (62)(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62)(三)喉癌 (63)(四)甲状腺癌 (66)二、胸部肿瘤 (67)(一)非小细胞肺癌 (67)(二)小细胞肺癌 (71)(三)胸腺肿瘤 (73)(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4)三、消化系统肿瘤 (75)(一)食管癌 (75)(二)贲门癌 (77)(三)胃癌 (77)(四)结直肠癌 (79)(五)胆管癌、胆囊癌 (82)(六)胰腺癌 (83)(七)肝癌 (85)四、乳腺癌 (86)(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7)(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9)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91)(一)肾上腺肿瘤 (91)(二)肾脏肿瘤 (93)(三)尿路上皮癌 (94)(四)前列腺癌 (97)(五)阴茎肿瘤 (100)(六)睾丸肿瘤 (101)六、妇科肿瘤 (103)(一)宫颈癌 (103)(二)卵巢癌 (105)(三)子宫内膜癌 (108)(四)外阴癌 (110)(五)阴道癌 (112)(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13)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6)(一)白血病 (116)(二)恶性淋巴瘤 (120)(三)多发性骨髓瘤 (140)八、颅脑肿瘤 (142)(一)胶质瘤 (142)(二)髓母细胞瘤 (145)(三)脑转移瘤 (147)(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9)(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51)(六)颈静脉球瘤 (153)(七)垂体腺瘤 (155)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9)(一)骨肉瘤 (159)(二)尤文氏肉瘤 (164)(三)软组织肉瘤 (166)《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7)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肿瘤外科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治愈或缓解病情的效果。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技术选择、术中操作规范以及术后康复等方面。
在进行肿瘤外科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肿瘤的性质、分期和分级,以及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通过对患者的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生活质量。
在手术技术选择方面,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手术技术包括肿瘤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重建手术等。
在手术切除肿瘤时,应尽量保留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应根据肿瘤的转移途径和淋巴结的位置进行选择,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第三,在术中操作方面,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手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消毒、麻醉和手术器械的准备等。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维持良好的手术视野,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术中应注意控制出血、防止感染,保证手术创面的清洁和愈合。
术后应进行及时的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在术后康复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营养调理和心理支持等。
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以及进行随访和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技术选择、术中操作规范以及术后康复等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手术方法、规范操作和个体化康复,可以提高肿瘤外科治疗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应注意肿瘤外科治疗的局限性和风险,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手术。
因此,在进行肿瘤外科治疗时,应充分权衡利弊,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进行决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胸腺瘤(癌)的治疗原则(全文)1.Masaoka-Koga Ⅰ期:手术治疗为首选。
R0切除后不建议行术后辅助治疗;R1切除者,推荐行术后放疗;R 2切除者,放疗剂量参照根治性放疗。
2.Masaoka-Koga ⅡA期:手术治疗为首选。
对于R0切除者,国际指南推荐可行术后放疗,但相关的证据尚有争议,可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通常来说A型和B1型胸腺瘤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弱于B2型和B3型。
对于R1切除者,推荐行术后放疗。
3.Masaoka-Koga ⅡB期:手术治疗为首选。
对于R0切除者,国际指南推荐可行术后放疗,但相关的证据尚有争议,可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通常来说A型和B1型胸腺瘤术后复发风险低于B2型和B3型。
对于病灶R1切除患者,推荐进行术后放疗。
4.Masaoka-Koga Ⅲ~ⅣA期:对于病灶可切除患者,推荐直接手术治疗;尽管缺乏高级别证据,大部分资料支持术后给予辅助放疗。
对于初始评估无法切除的患者,应先行新辅助化疗(优选蒽环为基础的方案)、新辅助放疗或新辅助放化疗,如果经新辅助治疗后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可选择手术治疗。
若术前未行新辅助放疗,术后应给予辅助放疗。
若病灶为不完全切除,则给予局部残留区域加量放疗。
如果病灶经诱导治疗后仍不可切除或R2切除,给予根治性放疗或选择同步放化疗。
对于病灶不可切除者,也可初始选择同步放化疗。
5.Masaoka-Koga ⅣB期: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如果经化疗后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可考虑手术或放疗。
如果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接受根治性放疗,建议行同步放化疗。
若化疗后有局部残留病灶或者局部症状较重,可给予引起症状区域病灶的姑息放疗。
胸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1.Masaoka-Koga Ⅰ期:手术治疗为首选。
病灶R0切除后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对于病灶R1切除的患者,推荐进行术后放疗。
2.Masaoka-Koga Ⅱ期:手术治疗为首选。
对于病灶R0切除的患者,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对于病灶R1切除的患者,推荐行术后放疗,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
3.Masaoka-Koga Ⅲ~ⅣA期:对于病灶可切除患者,推荐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放疗及局部区域加量,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
对于初始评估无法切除患者,应先行新辅助化疗(优选蒽环为基础的方案)、新辅助放疗(或新辅助放化疗。
如果经治疗后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再选择手术治疗,若术前未行新辅助放疗,术后给予辅助放疗。
对于R1~R2切除者,可考虑给予局部残留区域加量放疗,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R0或R1 切除)。
如果病灶经诱导治疗后仍不可切除或为R2切除者,给予根治性放疗或选择同步放化疗。
对病灶不可切除的患者,也可初始选择同步放化疗(铂类和依托泊苷)。
4.Masaoka-Koga ⅣB期:标准化疗。
若化疗后有局部残留病灶,或者局部症状较重,可给予引起症状区域病灶的姑息放疗。
胸腺瘤(癌)手术的要点1.若临床提示为可手术切除的胸腺瘤,为减少胸腺瘤包膜破坏时导致肿瘤播散种植,应避免行术前组织病理穿刺活检术。
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胸腺瘤(癌),可通过穿刺活检或开放式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活检时应避免经胸膜入路。
2.外科标准术式推荐胸腺完全切除,包括切除胸腺肿瘤、残存胸腺和胸腺周围脂肪。
胸腺次全切除术(保留部分胸腺和胸腺旁脂肪组织)为Ⅰ~Ⅱ期且不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癌)患者的可选择术式。
3.应对所有拟行手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和体格检查,并在手术前进行药物治疗。
完整的胸腺瘤(癌)切除需切除全部肿瘤及其受累的邻近组织,包括心包、膈神经、胸膜、肺甚至大血管;但应该尽力避免双侧膈神经切除,以避免术后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
对胸腺完整切除时应检查胸膜表面是否有转移灶,如果可行,建议一并切除胸膜转移灶。
4.术中保留膈神经不会影响术后生存,但会增加胸腺瘤(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尤其对于合并重度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患者,术前需要对保留膈神经的手术方式与胸腺完全切除进行衡量。
5.ITMIG建议对所有类型胸腺肿瘤行切除时进行区域淋巴结切除,并推荐常规清扫前纵隔淋巴结和颈前区淋巴结。
6.胸腺上皮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指征,主要为病情进展迅速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患者,手术指征包括:(1)年轻,病程短,肌无力严重,药物治疗不易控制;(2)对药物耐受,调整治疗方案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放疗指征明确的放疗指征包括无法手术切除的胸腺瘤(癌)(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后疾病进展)和不完全手术切除后的胸腺瘤(癌),应行根治性放疗;局部晚期胸腺瘤(癌)术后应行辅助治疗;晚期胸腺瘤(癌)化疗后可行姑息手术治疗。
放疗剂量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病灶者,放疗剂量应给予60~70Gy;R0切除者,放疗剂量应给予45~50Gy;R1切除者,放疗剂量应给予54Gy;R2切除者,放疗剂量应给予60~70Gy(等同于不可切除病灶者的放射剂量)。
术后辅助放疗剂量一般为40~50Gy。
新辅助放疗剂量一般为40-50Gy。
同步放化疗,推荐剂量60Gy。
常规放疗分割计划为每次1.8~2Gy,持续4~6周。
姑息治疗根据目标值不同给予相应剂量。
放疗靶区建议与外科医师沟通术中发现,以协助确定目标靶区范围,与病理科医师沟通病灶组织学形态、侵袭程度(如包膜外浸润程度)和手术切缘病理情况。
GTV应包括所有肉眼可见肿瘤范围,术中放置的放疗标记应被包括在术后辅助放疗的GTV中。
术后辅助放疗CTV应包括整个瘤床、部分切除者包括切除瘤床和残留胸腺、手术夹标记和所有潜在的残留病灶部位,并参考患者术前影像资料、手术记录所见来定义临床靶区。
因胸腺瘤一般不会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不推荐扩大野选择性淋巴结照射。
PTV应该基于临床靶区本身、照射中患者呼吸及器官的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治疗中靶位置和靶体积的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
放疗技术可考虑头颈肩网罩固定,双手置于体侧;若病变头脚跨度广,可采用手臂上抬置于额部的治疗体位,并用体膜固定。
鼓励对靶区运动进行模拟,靶区运动可依据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放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放疗应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如心脏、肺、食管和脊髓)。
调强放疗可以进一步优化放疗剂量的分布并减少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
有研究显示,与IMRT相比,质子放疗(PBT)可以改善放疗剂量分布,从而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肺、心脏、食管),且在局部控制和不良反应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使用。
化疗指征Ⅲ期或Ⅳ期术后完全切除的胸腺瘤和胸腺癌,不推荐单纯的术后辅助内科化疗(术后单纯化疗无证据提示生存获益)。
单纯化疗应仅为不可手术切除和不可放疗的转移性(ⅣB期)胸腺瘤的推荐治疗。
对R1切除的Ⅱ~Ⅳ期胸腺癌患者,术后可考虑辅助化疗,尤其是术前未经诱导治疗的患者。
对于局部晚期(Ⅲ~ⅣA期)胸腺瘤(癌),如果根据影像学评估无法手术完全切除,应在活检明确病理后,先进行诱导化疗,继而根据病灶转归情况决定后续手术或放疗。
化疗方案胸腺瘤诱导化疗方案尚未统一,但现有证据推荐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包括CA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和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
对于胸腺癌患者,诱导治疗也可选择依托泊苷和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
通常,2~4个周期诱导化疗后重新进行手术评估,若病灶可完全切除,推荐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ⅣB期)胸腺瘤(癌),应行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因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目前胸腺瘤(癌)的标准化疗方案尚不确定。
既往研究显示,含蒽环类药物及多药联合方案相较含依托泊苷方案改善了患者的肿瘤缓解率。
CAP方案可作为胸腺瘤一线化疗的首选方案 .胸腺瘤其他一线治疗方案包括CAP方案联合泼尼松、顺铂+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顺铂和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顺铂。
胸腺癌一线化疗首选紫杉醇+卡铂。
胸腺瘤(癌)的二线化疗方案可选择依托泊苷单药、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异环磷酰胺、奥曲肽±泼尼松、单药培美曲塞、单药紫杉醇等。
胸腺上皮肿瘤的一线、二线全身治疗方案详见表4。
胸腺上皮肿瘤常用的一线联合化疗方案见表5。
胸腺瘤二线全身治疗方案包括依托泊苷、依维莫司、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异环磷酰胺、奥曲肽(包括长效奥曲肽)±强的松(需进行核医学扫描,以评估奥曲肽高摄取疾病)、培美曲塞、紫杉醇。
胸腺癌二线全身治疗方案包括依维莫司、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吉西他滨±卡培他滨、仑伐替尼(该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需频繁减量)、奥曲肽±强的松(需进行核医学扫描,以评估奥曲肽高摄取疾病)、紫杉醇、帕博利珠单抗、培美曲塞、舒尼替尼,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在特定情况下有效。
靶向治疗胸腺瘤(癌)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循证医学证据有限,其疗效预测标志物及预后尚不明确。
目前相关研究包括抗VEGFR/KIT/PDGFR多靶点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贝利司他等。
免疫治疗多项研究表明,胸腺肿瘤上皮细胞存在较高的PD-L1表达,在胸腺瘤中达23%~68%,提示PD-1/PD-L1单抗治疗胸腺瘤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一项PD-L1单抗Abelumab治疗晚期胸腺瘤的Ⅰ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7例复发性晚期胸腺瘤患者中,4例观察到疾病缓解(其中2例确认PR,2例为未经确认的PR),2例SD,1例PD,ORR 为57.1%,缓解持续时间为4~17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多为1~2级,2~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免疫系统不良反应。
一项抗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含铂化疗失败后胸腺瘤(癌)的Ⅱ期临床研究表明,7例胸腺瘤患者经治疗后,2例达PR,5例SD,ORR为28.6%,DCR为100%,中位PFS为6.1个月,中位随访14.9个月,胸腺瘤组患者的中位OS尚未达到;而26例胸腺癌患者经治疗后,5例PR,14例SD,ORR为19.2%,DCR为73.1%,中位PFS为6.1个月,中位os为14.5个月;3~4级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免疫相关性肝炎、心肌炎、甲状腺炎、结肠炎、结膜炎和肾炎。
14例 PD-L1高表达(≥50%)患者中,5例治疗达到了PR;而10例PD-L1低表达的患者未见PR,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与PD-L1 表达状态无关。
另一项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化疗后进展的胸腺癌单中心Ⅱ期研究表明,40 例可评价疗效的胸腺癌患者中,1例CR,8例PR,21例SD,总体ORR为22.5%;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转氨酶升高,6例患者(15%)出现了严重的自身免疫性不良反应,其中包括2例心肌炎。
总体而言,胸腺瘤(癌)中PD-L1高表达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具有较好疗效,但目前研究结果仅限于单药免疫治疗,需要开展更多免疫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