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胃癌的知识点

胃癌的知识点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规疗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了解胃癌的知识点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胃癌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1.胃癌的定义胃癌,又称胃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
胃癌可分为多个类型,包括腺癌、黏液癌、平滑肌肉层肉瘤等。
2.胃癌的病因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习惯、菌群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烟草和酒精滥用等习惯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3.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与基因突变、炎症反应、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等多个因素相关。
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持续性胃炎,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4.胃癌的临床表现胃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晚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黑便等症状。
5.胃癌的诊断胃癌的诊断通常包括胃镜检查、组织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组织活检可以确定是否为癌组织。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和胃泌素释放肽(GRP)等。
6.胃癌的治疗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部分胃切除、全胃切除等方式进行。
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7.胃癌的预防预防胃癌的关键在于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腌制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同时,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滥用,保持适量运动,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
总结: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了解胃癌的知识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菌群感染、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预防胃癌主要从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入手。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通过胃镜检查、组织活检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进行准确诊断。
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胃癌的科普

胃癌的科普引言:在全球范围内,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通过对胃癌的认知、预防与治疗进行科学全面的介绍,有助于我们提高对这种疾病的了解,更好地应对和战胜病魔。
一、胃癌定义与概述胃癌是指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通常与生活习惯、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早期胃癌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二、胃癌病因与趋势1.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
2. 环境污染: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重金属等。
3.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胃癌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胃癌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亚洲、非洲等地区。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胃癌检查与诊断1. 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等。
2. 内镜检查:包括胃镜、超声内镜等,可观察胃部病变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CT等,可了解胃部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
4. 病理学诊断:通过活组织检查等方法,确认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四、胃癌治疗与预防1. 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中晚期胃癌则需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2. 化学治疗:使用药物杀灭癌细胞,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氟尿嘧啶等。
3. 放射治疗:通过射线照射消灭癌细胞,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
4. 预防措施: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饮食均衡,增加新鲜果蔬摄入,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体检,发现病变及时诊治。
结论: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提高对胃癌的认知和重视早期预防,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了解胃癌的病因、检查与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

2024CSCO胃癌诊疗指南目录•胃癌概述与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与评价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处理与康复管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展望PART01胃癌概述与流行病学胃癌定义及分类定义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
分类根据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胃癌可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等类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胃癌总数的90%以上。
发病原因与机制发病原因胃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
发病机制胃癌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如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DNA损伤修复障碍等。
这些异常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最终形成胃癌。
全球及中国胃癌现状全球现状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中国现状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面临严峻挑战。
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危险因素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胃部疾病,以及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预防策略针对胃癌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策略:积极治疗胃部疾病,改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胃癌前病变;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胃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PART02诊断方法与评价标准临床表现及早期筛查临床表现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
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
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观察胃壁黏膜皱襞的形态和胃的轮廓,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X 线钡餐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可显示胃癌的累及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对胃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胃癌的科普知识

胃癌的预防与 治疗
胃癌的预防与治疗
饮食改变: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增加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胃癌。 定期检查:定期接受胃镜检查可以早期 发现和治疗胃癌。
胃癌的预防与治疗
手术治疗:胃癌早期可以通过 手术切除来治疗,晚期可以选 择化疗和放疗来延长生存时间 。
胃癌的症状
失去食欲和体重下降 黑便和贫血
胃癌的症状
倦怠感和体力衰退
胃癌的风险因 素
胃癌的风险因素
年龄:胃癌主要发生在中老年 人。 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 胃癌。
胃癌的风险因素
膳食习惯:高盐、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饮 食习惯可能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胃炎:长期的胃炎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
胃癌的风险因素
胃癌的科普知 识
目录 胃癌的定义 胃癌的症状 胃癌的风险因素 胃癌的预防与治疗 胃癌的重要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胃癌的定义
胃癌的定义
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最常见 的发生在胃黏膜细胞中的肿瘤 。
它通常开始于胃内壁的细胞, 随后可能向淋巴结、器官和其 他组织扩散。
胃癌的症状
胃癌的症状
胃痛和不适感 消化不良,包括胃灼热、恶心和呕吐
康复护理:胃癌患者需要良好 的康复护理来提高生活质量和 生存率。
胃癌的重要性
胃癌的重要性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它对患 者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可以极大地提高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
胃癌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和了解 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2024胃癌流行病学

组织类型
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预后也有所差异。例如,腺 癌是胃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预后相对较好;而 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则预后较差。
诊断流程
患者就诊后,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检查方法,如血清学检测、胃镜检 查等。发现可疑病灶后,取活检进行 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误诊与漏诊问题探讨
01
误诊原因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
此外,部分医生经验不足或检查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误诊。
02 03
漏诊问题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忽视症状或恐惧胃镜检查而 错过早期诊断时机。同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有限,也可能导 致漏诊现象的发生。
VS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胃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更加注重 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分析,以及队列研 究和临床试验等高质量证据的获取。同时 ,在新型筛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方面 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新型筛查技术及应用前景
血清学筛查技术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辅助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这种技术具有操作 简便、无创等优点,但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提高早期筛查率和诊断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
01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培训,提高其胃癌筛查和诊
断水平。
推广新型筛查技术
02
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型胃癌筛查技术,如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镜检查等。
建立完善的筛查体系
03
胃 癌知识点总结

第十节胃癌【流行病学】.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5年存活率仅为20%;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及种族的差异。
30岁前发病者较罕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50〜70岁达高峰,7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2倍;但在年轻患者中女性的发病率则高于男性。
地区分布差异性显著,高低发地区发病率差别近10倍。
常见的高发地区包括日本、中国、中南美及东亚的大部分地区。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及东北等地高;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及四川等地发病率较低。
【病因学与病理生理学】胃癌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多途径、多阶段过程。
正常人体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
胃黏膜上皮的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如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等;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使正常的胃黏膜上皮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迁居美国的日本移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发地区向低发地区移民的胃癌发生率介于原居住地与移居地之间。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
这些结果提示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饮食因素是否影响胃癌的发生目前尚存争议。
有部分学者认为,胃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无关。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烟熏食品、咸鱼肉、酱菜等易诱发胃癌,新鲜水果、蔬菜、富含抗氧化剂食品(如维生素A、维生素D)可减少胃癌发生。
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 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可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增加。
胃癌诊疗指南

胃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较高,尤其在东亚地区更为
突出。
胃癌的发病率在男性中高于女性 ,且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
人。
胃癌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相近,但 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早 期诊断和治疗的进步,死亡率有
所下降。
胃癌诊疗相关研究资料及最新进展
基于大规模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最新研究,对胃癌的发病机制和分子病理 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新型诊断技术如内镜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胃癌的早期诊断更加准确和可 靠。
化疗、放疗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及个体化治疗的推广,使胃癌 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关药物及技术资料
01
针对胃癌治疗的不同阶 段,存在多种药物选择 ,包括化疗药物、靶向
治疗药物等。
02
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如 PD-1抑制剂等,为胃 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肿瘤标 志物等指标,为胃癌的诊 断提供参考。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内镜获取的胃部组织样本进 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 质、类型和分化程度。
分子病理学诊断
对肿瘤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如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以 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和治疗反应 。
03 胃癌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用范围
分期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胃癌的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分期的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存在差 异。
02 胃癌诊断
临床表现及症状
上腹痛
早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 ,通常为隐痛或钝痛,但随着病情发 展,疼痛可能会加剧。
体重下降
部分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表现为黑便或血便。
食欲减退
胃 癌

三、遗传因素 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美国的 黑人比白人发病率高,这些都提示遗传因素存在。日本进行的一 次研究发现,在胃癌患者中,其亲属患胃癌的占16.5%,高于其 他癌的1.63倍,进一步分析表明:兄弟姐妹共同患胃癌的比例高 于父母,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儿童时期共同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93年日本学者在发现了胰内分泌细胞癌能分泌 不同样的肽类激素的异质癌细胞,随后又发现胃癌也有同样的异 质癌细胞,认为癌是一种遗传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连续发生的 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的突变,这种具有异基因突变的细胞株的反 复增殖,形成癌肿。 四、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 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中医名称
胃癌属于中医学中的“胃脘痛”、“噎膈”、 “反胃”、“积聚”等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
胃癌的病因病机,多认为忧思恼怒日久,情志不遂, 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损 伤脾胃,运化失职,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结于 胃,积聚成块而发病。早期表现为厌食,食后饱胀, 胃脘隐痛。痰气交阻于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形 成脾胃虚弱证;进而痰气交结,瘀血热毒内蓄不去, 灼伤胃络,导致便血呕血,加上饮食不下,出现恶 性贫血,形成气血双亏证;如果热毒留恋难消,可 损伤胃阴,造成胃阴亏损。中晚期胃癌,多数为虚 实夹杂。但总的看来,关于病因病机,目前有两大 论述。
贲门癌主要表现为剑突下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疼痛, 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 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而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 出血时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 吞咽困难后始予重视;胃体部以膨胀型较多见,疼痛 不适出现较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 腹部疼痛的症状出现较早;当肿瘤延及幽门口时,则 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gastric carcinoma【流行病学】胃癌发病有明显地域性差别,日本、俄罗斯、智利等国家多发。
我国亦为高发地区,我国青海、甘肃、宁夏、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多发。
在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多发生于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约为2-3:1。
【病因】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习惯:地域性差别显著,我国西北雨东部沿海多发;长期使用熏烤、食盐腌制食品地区多发,与食物中亚硝酸盐、真菌霉素、多环芳烃化合物有关;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也有一定关系;与吸烟有关;Hp感染: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Hp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直径超过2cm的胃溃疡、胃腺瘤、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恶性贫血胃体有显著萎缩者等;遗传和基因:胃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P53、APC、DCC杂合性缺失有关;胃癌组织中癌基因c-met、K-ras有明显扩增和过度表达;胃癌的侵袭性和转移则与CD44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病理】⑴大体分型:①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一点癌:癌灶更小尽在胃镜粘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粘膜取材未见癌组织;分为三型:Ⅰ型隆起型;Ⅱ型浅表型:Ⅱa浅表隆起型,Ⅱb浅表平坦型,Ⅱc浅表凹陷型;Ⅲ型凹陷型;②进展期胃癌:癌组织超出粘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中期胃癌,病变达浆膜下层或是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统称进展期胃癌。
Borrmann分型:Ⅰ型:结节型;Ⅱ型:溃疡限局型;Ⅲ型:溃疡浸润型;Ⅳ型:弥漫浸润型。
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皮革胃,几乎都是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性度极高。
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部为主,占一半,其次是胃底贲门部约占1/3,胃体较少。
⑵组织学分型:①普通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②特殊型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未分化癌;*芬兰Lauren分类法:①肠型胃癌:分化好、局限性生长,在地域流行的胃癌病人中多见,癌基因累及模式可以结石发病原因;②弥漫型,分化差、细胞间缺乏粘附、呈浸润生长,粘液细胞起源,发病年龄较低;③其他型。
⑶胃癌的扩散与转移:①直接浸润:分化差浸润性癌突破浆膜后可扩散至邻近器官;侵及粘膜下层后可沿组织间隙与淋巴网蔓延,扩展距离可达癌灶外6cm,向十二指肠浸润常在幽门下3cm以内;②血行转移:发生在晚期,常见肝、肺、胰、骨骼等处,肝转移多见;③腹膜种植转移:浸润至浆膜外,肿瘤细胞脱落并种植在腹膜和脏器浆膜上形成转移结节,女性病人胃癌可形成卵巢转移性肿瘤称Krukenberg瘤;广泛腹腔转移可形成癌性腹水;④淋巴转移:是胃癌主要的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第1组:贲门右淋巴结第2组:贲门左淋巴结第3组:胃小弯淋巴结第4组:胃大弯淋巴结第5组:幽门上淋巴结第6组:幽门下淋巴结第7组: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第8组:肝总动脉旁淋巴结第9组:腹腔动脉旁淋巴结第10组:脾门淋巴结第11组:脾动脉旁淋巴结第12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第13组:胰后淋巴结第14组: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第15组: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第16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胃癌分期】TNM国际分期标准: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不能估计;T0:未发现原发肿瘤;Tis:原位癌,肿瘤侵犯粘膜层,但未侵犯固有膜;T1:侵及固有膜或粘膜下层;T2:侵及肌层或粘膜下层;T2a:肿瘤侵及肌层;T2b:肿瘤侵及浆膜下层T3:肿瘤穿透浆膜,但未侵犯邻近组织;T4:肿瘤侵犯邻近组织;N——局部淋巴结;Nx:对局部淋巴结不能做出估计;N0:周围无淋巴结转移;N1:有1-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7-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3:大于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x:对远处转移不能作出估计;M0:无远处转移;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外科学》第7版P440 表37-2)注:Ⅳ期胃癌包括如下情况:N3淋巴结转移、肝转移(H1)、腹膜转移(P1)、腹腔脱落细胞检查阳性(CY1)、其他远隔转移(M1)。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少数病人可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特异性;进展期: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较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进展上腹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消瘦,部分病人恶心、呕吐;另外,不同部位的肿瘤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有幽门梗阻表现,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持续疼痛常提示肿瘤扩展超出胃壁;10%病人出现胃癌扩散的症状和体征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侧多见)、腹水、黄疸、腹部包块、直肠前凹扪及肿块等;晚期: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诊断】①X线钡餐检查②纤维胃镜检查:直接观察病灶,并可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③腹部超声④螺旋CT及正电子发射成像检查:多排螺旋CT及PET-CT,PET可以利用胃癌组织对于[18F]氟-2-脱氧-D-葡萄糖(FDG)的亲和性,判断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病灶情况,准确性较高;【鉴别诊断】①胃良性溃疡:最终应作未经检查确诊②胃肉瘤:恶性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多见;恶性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的2-7%,占胃肉瘤的70-80%。
常广泛侵犯,大片浅溃疡,以上腹部不适、胃肠道出血及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平滑肌肉瘤:占胃恶性肿瘤的1-3%,占胃肉瘤的20%。
好发于胃小弯和后壁,易出血。
需靠病理区分诊断。
③胃良性肿瘤:多无明显临床表现,X射线钡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而非龛影,胃镜下则表现为粘膜下肿块。
【治疗】治疗原则:①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将胃癌治愈的方法,应力争早日施行根治性切除;②因局部或全身的原因不能做根治性切除应根据具体情况争取作原发灶的姑息性切除以利开展综合治疗;③进展期胃癌由于亚临床转移灶的存在必须积极地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④对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应积极开展以中西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⑤各种综合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并不是治疗手段使用越多越好。
⑴手术治疗:①根治性手术:胃切除范围:胃壁的切线必须距肿瘤边缘5cm以上,十二指肠侧或食管侧的切线应距离幽门或贲门3-4cm;清除胃周淋巴结:淋巴结清除范围以D(dissection)表示,以N表示胃周淋巴结站别。
第一站淋巴结未全部清除者为D0,第一站淋巴结全部清除为D1术,第二站淋巴结完全清除称为D2,依次D3;手术方式:a.早期胃癌由于病变局限较少淋巴结转移,施行D2以下的胃切除术就可获得治愈性切除,可行腹腔镜或开腹胃部分切除术;对小于1cm的非溃疡凹陷型胃癌,直径小于2cm的隆起型粘膜癌可在内镜下行胃粘膜切除术;b.进展期胃癌标准治疗是D2淋巴结廓清的胃切除术,远端胃癌根治术可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胃体及胃近端癌可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也可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c.扩大的胃癌根治术适用于胃癌侵及邻近组织或脏器,是指包括胰体、尾及脾的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有肝、结肠等邻近脏器浸润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胃切除分为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后者即胃大部切除术,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理是:切除了大部分胃,壁细胞和主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大为减少;切除胃窦部,减少G细胞分泌胃泌素所引起的胃酸分泌;切除溃疡本身及溃疡的好发部位;胃的切除范围: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的远侧部分、胃窦部、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近胃部分,切除范围的解剖标志是从胃小弯胃左动脉第一降支的右侧到胃大弯胃网膜左动脉最下第一个垂直分支左侧的连线,按此连线大致可切除胃的60%。
吻合口的位置大小:胃切除后,胃空肠吻合可置于横结肠前或横结肠后,食物通过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吻合口与空肠肠腔的口径,胃空肠吻合口的大小以3-4cm(2横指)为宜,过大易引起倾倒综合征,过小可能增加胃排空障碍;近端空肠的长度和走向:越靠近十二指肠的空肠,粘膜抗酸能力越强,日后发生吻合口溃疡的可能性较小,在无张力和不成锐角的前提下,吻合口近端空肠段宜短,结肠后术式要求从Treitz韧带至吻合口的近端空肠长度在6-8cm,结肠前术式以8-10cm为宜,近端空肠与胃大小弯之间的关系无固定格式,但要求近端空肠位置应高于远端空肠,以利排空,如果近端空肠与胃大弯吻合,应将远端空肠置于近端空肠前以防内疝;Billroth Ⅰ式胃大部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优点是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食物经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减少胆汁胰液反流入残胃,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较少;但因十二指肠溃疡大、炎症水肿较重、瘢痕粘连较多,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有一定张力行毕Ⅰ式吻合困难,易致为切除范围不够增加术后溃疡复发机会;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切除远端胃后,缝合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和上端空肠段侧吻合。
优点是即使胃切除较多,胃空肠吻合也不致张力过大,术后溃疡复发率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溃疡旷置处理;但这种吻合方式改变了正常解剖生理关系,胆胰液流经胃空肠吻合口,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较毕Ⅰ式多。
BillrothⅡ式有以下几种胃肠重建方法:Hoffmeister法(结肠后,输入段对小弯,大弯侧部分胃断段与空肠吻合)、Polya法(结肠后,输入段对大弯,全部胃断段与空肠吻合)、Moynihan法(结肠前,输入段对大弯,全部胃断段与空肠吻合)、v.Eiselsberg法(结肠前,输入段对小弯侧,大弯侧部分胃断段与空肠吻合)。
胃空肠Roux-en-Y吻合: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缝合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10-15cm处切断空肠,残胃和远端空肠吻合,距此吻合口以下45-60cm空肠与空肠近侧断端吻合。
此种方法胃空肠吻合张力不会过大,可防止术后胆胰液进入残胃,减少反流性胃炎发生的优点。
术后并发症:⑴早期并发症:①术后胃出血②胃排空障碍③胃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瘘④十二指肠残端破裂⑤术后梗阻:输入襻梗阻、输出襻梗阻、吻合口梗阻⑵远期并发症:①碱性反流性胃炎②倾倒综合征:早期倾倒综合征为一过性血容量不足,晚期倾倒综合征为低血糖综合症;③溃疡复发④营养性并发症⑤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⑥残胃癌②姑息性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术、穿孔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