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进展

型 ,治 以温补 肾肝 ,兼养 精血 , 自拟方 用骨疏 康 I号加 减 (肉桂、巴戟天 、鹿角胶 、山茱萸 、炒 杜仲 、当归 、枸 杞、 续断、狗脊 、熟地黄 、山药等 );脾虚 血少 ,气滞血瘀 型 , 治以健脾 补血 ,活血 行滞 ,自拟方 骨 疏康 2号加 减 (党 参 、炒 自 、炙黄芪 、山药 、金锁 匙 、蓬 莪术 、当归 、防 术 风 、藿香梗 、白茯苓 、独活 、木 香 、酒川 芎等 );两 型均 用 自拟方骨疏康外敷 ,以温补 肾精 ,活血通 络。刘 峰等 将骨质疏 松患者 分 为 四型 :阳虚 型 、血 瘀 型 、风寒 湿 型 、 阴虚型 ,分别用 右归 丸加 四物 汤加 减 、补 肾 活血 汤加 减 、 独活寄生汤 加减 、左 归丸 加 四物 汤加 减治 疗 ,效 果 明显。 王太红等 将 16例老年性髋 部骨折合 并骨质疏 松患者分 2 为 :肾阳虚型,治 以温补 肾阳 ,以金 匮 肾气 丸加 减 ,常加 用鹿角胶 ,紫河车 等血 性 品 ;。 肾阴虚 型,治 以滋 阴补 肾 , 以知柏地黄丸加 减 ,常加用龟 板胶 、枸杞 等益 精填髓 ;气 滞血瘀型 ,治 以活血化瘀兼补气行血 ,以桃红 四物汤加减 , 常加用黄芪 、乳香 、没药等 ;脾 胃虚弱 型,治 以健 脾和 胃, 以四君子 汤加 减 ,常 加用 黄 芪、砂仁 、陈皮 、刺 五加 等。 费震宇等 治疗骨质疏松 症分 5型:。 不足 ,治 以填精 肾精 益髓 ,补肾壮骨 ,药用虎潜 丸或河 车大 造丸加 减 ;脾 肾气 虚 ,治 以益气健脾 ,补 肾壮骨 ,药用 右归丸合 四君 子汤 或 理 中丸加减 ;肝 肾阴虚 ,治 以滋补肝 肾 ,强筋 壮骨 ,药用 左归丸合虎潜 丸加减 ;气滞 血瘀 ,治 以活血化 瘀 ,行气 止 痛, 药用身痛逐瘀汤 加减 ;寒 湿侵袭 , 以祛 风除湿 ,温 治 肾止痛 ,药用独活寄生 汤加 减。王军等 将 骨质疏松分 为 肝 肾阴虚 、肾 阳虚、气血 两 虚 、风 寒湿 凝 滞 筋骨 等 4种 , 治疗上 以滋补肝肾 ,填精生 髓 ,温补肾 阳,强壮筋骨为 主 , 苏培基等 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 肾阳虚、肾阴虚、 兼以益气养 血 ,祛风散寒 除湿 ,通 络止痛 的治疗方 法 ;肝 脾肾阳虚 、肝肾 阴虚、气 血亏 虚、淤血 阻络 6型进行 辨证 肾阴虚型给 以六 味地黄丸 、左 归丸、虎潜 丸、补肾地 黄丸 论治。徐祖健等 通过临 床调查 发现 ,在其 临床调查 对象 等方加减 ,或 自拟骨 质疏 松 I ;肾 阳虚型治 以金 匮肾气 方 中,中医证型分布 规律为 肝肾 阴虚 型 占 4.5 ,肾阴虚 丸 、右归丸、十补丸 加减 ,或 自拟骨质 疏松 Ⅲ方 ;气 血两 72% 风 型 占 1. 8 ,肾 阳 虚 型 占 1 .9 ,脾 肾 阳 虚 型 占 64 % 09% 虚治 以八珍 汤 、人参 养荣汤 、归脾 汤加减 ; 寒湿凝 滞筋 骨型治 以独活寄生汤 、三痹汤 加减。黄辉等 将中老年骨 98 % ,脾 胃虚弱型 占 5 4 % ,其他 类型 占 9 8 % 。方朝 .9 .9 .9 晖等 对 10 6 0 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 临床观察 ,根 质疏松患者分为脾气 虚型和 肾阴虚型 ,分 别用参苓 白术散

中医药诊治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与机制探讨

中医药诊治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与机制探讨

骨痿。 13 肝 肾亏 虚 肝 藏 血 , 疏 泄 ; 藏精 , 骨 , . 主 肾 主
肝 肾同源 实 乃精 血 同源 。 肝 主筋 , 肾主 骨 , 骨相 筋
2 1 临床表 现 .
211 局 限性 疼痛 以腰 背痛 为著 ,直立 后 伸或 ..
久立 、 坐 时 , 痛 加剧 : 久 疼 日间 疼 痛 轻 , 间和 清晨 夜
血钙 水 平 下 降 , 甲状旁 腺 激 素 ( m 分 泌 增多 , 使 P H)
造 成 破 骨 细胞 活 性 增 强 , 吸 收 加 速 , 钙 溶 出 , 骨 骨 其 主要 病 理 变 化 是 骨 基 质 和 骨 矿 物 质 含 量 减 少 。 若对 骨 质 疏松 症 的 长骨 组织 的横 断 面 和 纵切 面 观 察 以及 对其 椎 体 、 盆 的切 面 观 察 , 表 现 为骨 皮 骨 均 质变 薄 。这是 由于骨 皮 质 的 内面 被 破 骨 细胞 渐 进
导致 骨脆 性 增 加 .在轻 微 外 力作 用 下 易 发生 骨 折 的 全身性 骨 骼 系统 疾 病 。 为原 发性 、 分 继发 性 和特 发 性 3大类 。临 床 症状 主要 是 疼痛 , 身长 缩 短 , 驼 背 , 折 , 吸 系统 障 碍 。 随着 世界 人 E 的不 断 老 骨 呼 l
的体 积 变 小 , 使骨 髓 腔 明显 扩 大 , 常 常 被脂 肪 组 并
织 和造 血 组织 所 填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骨 量 减 少 , 化 过 程基 本 钙 正 常 , 骨变 脆 易 于 发 生 骨 折 , 发 生 于椎 体 、 使 常 股
骨颈 、 骨 远端 和 骨盆 等处 。 桡
2 诊 断 方 法
7 0
福 建 中 医 学 院 学 { 2 0 年 2 月 第 l 卷 第 l期 1 09 乏 9 J u f o ui ies3 f F o m ̄ fF j n Unx rt CM e ra , 0 9, 1 l a , i,o Fbu0 2 0 1 9( )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也被称为“脆骨病”。

它主要通过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易碎和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的生理功能中医药认为骨骼不仅仅是机械支撑结构,还具有生理功能。

骨骼通过骨髓、骨缘的生成、新陈代谢等参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养生。

2. 肝肾阴阳失衡中医药认为骨骼与肝、肾有关联,若肝肾阴阳失衡,会导致骨骼疏松、易碎。

3. 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药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若气血运行不畅,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上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法。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

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激活骨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骨骼新陈代谢和骨骼组织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骨碎补、阿胶等,这些中药能够调理肝肾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2.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外用药物主要通过贴敷、按摩等方式将中药有效成分直接应用于患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组织修复能力。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砂莲子、红糖等,对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有显著效果。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非药物疗法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也提倡非药物疗法来辅助治疗骨质疏松。

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增加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咖啡因、碳酸饮料、盐等对骨质的不良影响,对骨质疏松的康复至关重要。

2. 中医体育疗法中医体育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和针灸等,这些疗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起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 2 页) 4 期 第 8
20 0 7正
湖北 民族学院学 报 ・ 医学版
Jun lo b iIs tt o f nl e or a fHu e n tuefrNa o ai s・Me ia dt n i i i f dclE i o i
Vo . 4 No 1 P 2 12 . . 8 2O O7
中医综 合疗 法 治疗 原发 性 骨质 疏 松症
姜锦林
湖北 中医学 院 2 0 0 4级硕士研究生 ( 湖北 武汉 4 0 0 ) 30 0
【 摘要 】 目的 探 讨中医综合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的影响 。方法 根据 中医“ 肾主骨” 的理论 , 选用补肾健脾 、 化
效 满意 。
会骨 质疏松 委员会 骨质疏松 诊断标 准学科组 制定 的 《 中国人 原发 性 骨 质疏 松 症诊 断 标准 ( 行 ) 确 试 》 诊 , 出类风 湿关节 炎及 内分泌等疾病 。 排 13 分期标 准 以椎 体骨小 梁分度 法判断轻 重 , . 共
分 4度。初期 : 整个骨密度减低 , 骨小梁变 细。 I
瘀通络 中药内服, 结合 中药熏蒸 、 中药 离子导入 、 拿、 推 运动及饮食疗 法等综 合治疗方法治疗。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 6 例 , 4 总有效率 9.%, 53 结论
广应用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骨质 疏松症疗效 确切 , 、 经济 简便 , 无明显毒副作用 , 值得推
【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中医药疗法 ; 运动疗法 【 中图分类 号】256 R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8 86 (07 0 — 08 0 1 — 14 20 )1 02 — 2 0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病慢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人体肾气亏虚、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骨质疏松症应以益肾壮骨、调整阴阳平衡为基本原则,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恢复患者的健康。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牛膝、土茯苓等。

这些中药具有温阳固骨、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温针、电针、埋针等。

这些手法能够刺激患者体内的经络,调整阴阳平衡,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骨骼的弹性和抗压能力。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疗效。

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四、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相对于西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注重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身体,增强患者的体质,而不是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正 骨 2O 年 1 月第 2 O8 1 o卷第 l 期 l
( 89 总 8 )・7 ・ 5
骨质 疏 松 症 中医药 治疗研 究进 展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 ( 州 杭 305 ) 万 103 蕾 卢 建华
骨质疏松 症是 以性增 高 的骨 骼疾病 , 痛为其 最典型 的 疼
结果黄芪水提液加激素与激素组 比较 , 骨吸收减少 6 % , 9 形成 增加 10 , 0 % 骨小梁面积增加 2 % , 示黄芪 能预 防类 固醇 性 7 提 骨质疏松症 。黄芪水溶液主要是抑制骨形成 , 又抑 制骨吸收 , 但 以抑制骨 吸收为主 , 因此黄 芪能从 整体 上改善 去卵 巢大 鼠 的骨代谢 。
2 达及成骨 细胞增殖 影 响的 实验研 究发 现 , 曲能 明显 增 表 红 加骨 中 B P2的含量 , M- 促进 间充质细胞 向成骨细胞转 化 , 同时
临床表现 。近年来 中医药对 骨质疏松症的研 究取得 了很 大进
展, 现综述如下 。
随着药物浓度升高 , 曲含药 血清刺 激细 胞增殖 与分 化 的能 红
原 mR A的表达 , N 结果 表 明 , 中药治 疗后 , M - R A的 经 M P9m N
度, 改善大 鼠骨结构力学及骨材料力学指标 , 有效抑制 骨量丢
收 , 制骨吸收 。 抑
22 4 淫 羊藿 ..
淫羊藿为传统 的补 肾壮 阳中药 , 富含黄酮 类
化合物 , 具有性激素样 作用 ; 直接 抑制 骨吸 收和促 进骨 形成 ,
使机体代谢处 于骨 形成 大 于骨 吸收 的正 平衡 状 态 。张 荣 华
刘和娣 等l 对 中药促进肠 钙吸收 的 6 J 等 lj 1 对治 疗骨 质疏 松症用 药进 行 统计 , 0 筛选 了有效 方药 3 1 条 , 中补 阳药 占整个 补益药 的 4 % , 羊藿 在统计 的 8 其 o 淫 4味 用药 中, 使用频率在 9次 以上。 杜靖远等( 】

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1 02年 1月 第 2 8卷 1期( 总第 2 8期 ) 2

Q 丛 !
T ADI I T ONAL CHI NES M E CI E DI NE 2 1 i 8N 0 2 Vo. , 刚 (. 1 山东 中医药 大学 2 0 硕 士研 究生 , 东 济 南 20 1 0 9级 山 504;
衡。
濡养 , 发为“ 骨痿 ” 。陈丽琛等 认为 , P为肾精 亏虚 、 O 髓
不得 养 、 骨络 瘀 阻 , 主 疏 泄功 能 失 常 、 脉 瘀滞 , 肝 络 肾精 不 能得 到补 养 , 亏 骨 虚 而 发 病 。杨 路 昕 等 认 为 血瘀 脉 髓 络 , 血不 畅 、 骨失 养 、 虚骨 空而 发病 。 致气 筋 髓
疗组 显 效 率 3 . % 、 有 效 率 9 . % , 照 组 显 效 率 60 总 33 对
肾藏 精 , 骨生 髓 。 肾精 充 足 则 能 使 骨 髓 得 到 滋养 , 主 肾枯 髓减 则发 为 “ 骨痿 ” 。脾 主 运 化 , 四肢 , 百 骸 。脾 主 养 胃为 气血 生 化 之源 , 胃虚弱 则 气血 津 液不 能使 四 肢 、 脾 筋 骨有所养。尚德阳等…认为, 骨折导致骨周围筋 脉损伤 , 骨络 失养 , 骨髓 不能得 到充 分 的濡养 , 以致 可导致 O P的发 生 。肝 肾同源 , 血 亏 虚 , 不 生 精 , 精 不 足 , 骨 不 得 肝 血 肾 则
2 辨 证 分 型
王太红 等 将 16例老 年性 髋 部 骨 折 合 并 骨 质 疏 松 2 患者 分为 肾 阳虚 型 、 阴虚 型 、 滞 血 瘀 型 、 胃虚 弱 型 。 肾 气 脾 安启 升等 将 10 患者 分为肝 肾 阴虚型 4 , 气虚 衰 8例 2例 脾 型 3 例 , 血瘀 型 2 例 , 1 气滞 8 气血不 足型 3 例 , 8 肾阳虚衰 型 4 例 , 中 6 %兼 两 种证 型。方 氏等 对 10 例 老 年 性 1 其 0 00 骨质疏 松症 进 行 研 究 , 为瘀 血 阻 络 、 肾 阳 虚 、 肾 气 认 脾 脾 虚、 。 肝 肾阴虚为 0 P的主 要 证 型 。苏 培 基 等 将 原 发 性 骨 质疏松 症 分 为 肾 阳虚 、 阴虚 、 肾 阳虚 、 肾 阴虚 、 血 肾 脾 肝 气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女性骨 质疏松 的主要原 因。孙益等 根据 王肯堂 ( ( 医学 瘀 型 、风寒湿 型 、阴虚 型 ,分 别用 右归 丸加 四物汤 加 正统 全 书 “ 髓枯 骨痿 之证 ,或 久病 之体 ,或病 后虚 减 、补 肾 活血汤加减 、独 活寄 生汤加减、左 归丸加四物 人 ,或房劳多欲 ,证必 腰膝无力 ,悠悠 隐隐酸软 而痛 , 汤加减 治疗 ,效果 明显 。王太 红等[ 1 将1 2 6 例老年 性髋 嗜 卧懒坐 ,步立不胜 ,腰 中喜暖” 的记载 , 结合其 临床 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分为: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 研究 , 认 为肾阳虚是阳虚体质者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 的 阳,以金 匮肾气 丸加 减 ,常加用鹿角胶 、紫河车等血 陆
根源 。 2 . 脾虚
品;肾阴虚型 ,治以滋阴补肾 ,以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 加用龟板胶 、枸杞 等益精 填髓 ;气滞血瘀型 ,治 以活血
中医理论认 为脾 为 后天之 本 ,气血 生化之 源 ,主 化瘀 兼 补气行 血 ,以桃 红 四物汤加 减 ,常加用 黄 芪 、 肌 肉 四肢 。 素 问一 生气通 天论 即有 关于饮 食 因素与 乳香 、没药等 ;脾 胃虚 弱型 ,治 以健脾 和 胃 ,以四君
发 病 率 已 跃 居 世 界 各 种 常 见 疾 病 机 ,各 医 家都 有 自 己的 论述 。 目前 的第 7 位 J ,被 公认为 是世 界上 发病 较为 一 致 的观 点 是 :骨 质疏 松 症 的 率最 高 、死 亡率 最 高 、消 耗最 大 的 发生与 肾 、脾 、瘀 等都有 关系 , 其 疾病 之 一 。伴 随我 国人 口老 龄化 进 中肾亏 为 主 ,脾 虚为 辅 ,血 瘀 是促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北 京 中医药 大 学
中图分类号 5 8 7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方法研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及骨质量减少,使骨骼易于发生骨折。

中医作为
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骨质疏
松症的治疗中也有其独到之处。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综合
治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中医理论体系,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通过舌诊可以了解患者
的气血情况、阴阳失调等。

闻诊主要是借助听力来观察患者的声音特点,如声音低沉、气息短促等。

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了解患
者的症状表现、疼痛情况等。

切诊则是通过按摩患者的部位,观察患
者的反应和局部情况,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二、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1. 药物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是补肾壮骨,治疗方法主要包
括中药调理、针灸和外敷等。

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巴戟天、何首乌、肉苁蓉等,这些中药具有
补肾强骨、促进钙质吸收等作用。

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调
理气血,增加骨细胞的活力,常用的穴位有肾俞穴、命门穴等。

外敷
治疗则是将中药熬制成膏状,外敷在患处,通过渗透作用起到调理骨
骼的效果。

2.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营养失衡、肾虚有关,因此在饮食调理方面,应选择具有补肾益骨的食物。

常见的有黑豆、银耳、黑木耳等食材,
这些食物富含钙、锌等营养成分,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再生,增加骨密度。

三、中医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方法来
帮助患者缓解病情。

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推拿按摩、拔罐和气功等。

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患者身体表面的穴位和经络,疏通气血,调理
阴阳,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太冲等。

拔罐则是通过将罐子贴在患者的
后背或其他部位,用火烧提供负压,以刺激患者的经络气血循环。


功则是通过调整呼吸和配合运动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增加骨
骼的强度。

综合起来,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诊断、药物
治疗、饮食调理和辅助治疗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
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然而,针对
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治疗方法还需要因人而异,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