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进展

型 ,治 以温补 肾肝 ,兼养 精血 , 自拟方 用骨疏 康 I号加 减 (肉桂、巴戟天 、鹿角胶 、山茱萸 、炒 杜仲 、当归 、枸 杞、 续断、狗脊 、熟地黄 、山药等 );脾虚 血少 ,气滞血瘀 型 , 治以健脾 补血 ,活血 行滞 ,自拟方 骨 疏康 2号加 减 (党 参 、炒 自 、炙黄芪 、山药 、金锁 匙 、蓬 莪术 、当归 、防 术 风 、藿香梗 、白茯苓 、独活 、木 香 、酒川 芎等 );两 型均 用 自拟方骨疏康外敷 ,以温补 肾精 ,活血通 络。刘 峰等 将骨质疏 松患者 分 为 四型 :阳虚 型 、血 瘀 型 、风寒 湿 型 、 阴虚型 ,分别用 右归 丸加 四物 汤加 减 、补 肾 活血 汤加 减 、 独活寄生汤 加减 、左 归丸 加 四物 汤加 减治 疗 ,效 果 明显。 王太红等 将 16例老年性髋 部骨折合 并骨质疏 松患者分 2 为 :肾阳虚型,治 以温补 肾阳 ,以金 匮 肾气 丸加 减 ,常加 用鹿角胶 ,紫河车 等血 性 品 ;。 肾阴虚 型,治 以滋 阴补 肾 , 以知柏地黄丸加 减 ,常加用龟 板胶 、枸杞 等益 精填髓 ;气 滞血瘀型 ,治 以活血化瘀兼补气行血 ,以桃红 四物汤加减 , 常加用黄芪 、乳香 、没药等 ;脾 胃虚弱 型,治 以健 脾和 胃, 以四君子 汤加 减 ,常 加用 黄 芪、砂仁 、陈皮 、刺 五加 等。 费震宇等 治疗骨质疏松 症分 5型:。 不足 ,治 以填精 肾精 益髓 ,补肾壮骨 ,药用虎潜 丸或河 车大 造丸加 减 ;脾 肾气 虚 ,治 以益气健脾 ,补 肾壮骨 ,药用 右归丸合 四君 子汤 或 理 中丸加减 ;肝 肾阴虚 ,治 以滋补肝 肾 ,强筋 壮骨 ,药用 左归丸合虎潜 丸加减 ;气滞 血瘀 ,治 以活血化 瘀 ,行气 止 痛, 药用身痛逐瘀汤 加减 ;寒 湿侵袭 , 以祛 风除湿 ,温 治 肾止痛 ,药用独活寄生 汤加 减。王军等 将 骨质疏松分 为 肝 肾阴虚 、肾 阳虚、气血 两 虚 、风 寒湿 凝 滞 筋骨 等 4种 , 治疗上 以滋补肝肾 ,填精生 髓 ,温补肾 阳,强壮筋骨为 主 , 苏培基等 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 肾阳虚、肾阴虚、 兼以益气养 血 ,祛风散寒 除湿 ,通 络止痛 的治疗方 法 ;肝 脾肾阳虚 、肝肾 阴虚、气 血亏 虚、淤血 阻络 6型进行 辨证 肾阴虚型给 以六 味地黄丸 、左 归丸、虎潜 丸、补肾地 黄丸 论治。徐祖健等 通过临 床调查 发现 ,在其 临床调查 对象 等方加减 ,或 自拟骨 质疏 松 I ;肾 阳虚型治 以金 匮肾气 方 中,中医证型分布 规律为 肝肾 阴虚 型 占 4.5 ,肾阴虚 丸 、右归丸、十补丸 加减 ,或 自拟骨质 疏松 Ⅲ方 ;气 血两 72% 风 型 占 1. 8 ,肾 阳 虚 型 占 1 .9 ,脾 肾 阳 虚 型 占 64 % 09% 虚治 以八珍 汤 、人参 养荣汤 、归脾 汤加减 ; 寒湿凝 滞筋 骨型治 以独活寄生汤 、三痹汤 加减。黄辉等 将中老年骨 98 % ,脾 胃虚弱型 占 5 4 % ,其他 类型 占 9 8 % 。方朝 .9 .9 .9 晖等 对 10 6 0 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 临床观察 ,根 质疏松患者分为脾气 虚型和 肾阴虚型 ,分 别用参苓 白术散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也被称为“脆骨病”。

它主要通过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易碎和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治疗方法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的生理功能中医药认为骨骼不仅仅是机械支撑结构,还具有生理功能。

骨骼通过骨髓、骨缘的生成、新陈代谢等参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养生。

2. 肝肾阴阳失衡中医药认为骨骼与肝、肾有关联,若肝肾阴阳失衡,会导致骨骼疏松、易碎。

3. 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药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若气血运行不畅,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上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法。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

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药内服可以通过激活骨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骨骼新陈代谢和骨骼组织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骨碎补、阿胶等,这些中药能够调理肝肾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2.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外用药物主要通过贴敷、按摩等方式将中药有效成分直接应用于患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组织修复能力。

常用的外用药物有砂莲子、红糖等,对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有显著效果。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非药物疗法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也提倡非药物疗法来辅助治疗骨质疏松。

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增加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咖啡因、碳酸饮料、盐等对骨质的不良影响,对骨质疏松的康复至关重要。

2. 中医体育疗法中医体育疗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和针灸等,这些疗法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起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正 骨 2O 年 1 月第 2 O8 1 o卷第 l 期 l
( 89 总 8 )・7 ・ 5
骨质 疏 松 症 中医药 治疗研 究进 展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 ( 州 杭 305 ) 万 103 蕾 卢 建华
骨质疏松 症是 以性增 高 的骨 骼疾病 , 痛为其 最典型 的 疼
结果黄芪水提液加激素与激素组 比较 , 骨吸收减少 6 % , 9 形成 增加 10 , 0 % 骨小梁面积增加 2 % , 示黄芪 能预 防类 固醇 性 7 提 骨质疏松症 。黄芪水溶液主要是抑制骨形成 , 又抑 制骨吸收 , 但 以抑制骨 吸收为主 , 因此黄 芪能从 整体 上改善 去卵 巢大 鼠 的骨代谢 。
2 达及成骨 细胞增殖 影 响的 实验研 究发 现 , 曲能 明显 增 表 红 加骨 中 B P2的含量 , M- 促进 间充质细胞 向成骨细胞转 化 , 同时
临床表现 。近年来 中医药对 骨质疏松症的研 究取得 了很 大进
展, 现综述如下 。
随着药物浓度升高 , 曲含药 血清刺 激细 胞增殖 与分 化 的能 红
原 mR A的表达 , N 结果 表 明 , 中药治 疗后 , M - R A的 经 M P9m N
度, 改善大 鼠骨结构力学及骨材料力学指标 , 有效抑制 骨量丢
收 , 制骨吸收 。 抑
22 4 淫 羊藿 ..
淫羊藿为传统 的补 肾壮 阳中药 , 富含黄酮 类
化合物 , 具有性激素样 作用 ; 直接 抑制 骨吸 收和促 进骨 形成 ,
使机体代谢处 于骨 形成 大 于骨 吸收 的正 平衡 状 态 。张 荣 华
刘和娣 等l 对 中药促进肠 钙吸收 的 6 J 等 lj 1 对治 疗骨 质疏 松症用 药进 行 统计 , 0 筛选 了有效 方药 3 1 条 , 中补 阳药 占整个 补益药 的 4 % , 羊藿 在统计 的 8 其 o 淫 4味 用药 中, 使用频率在 9次 以上。 杜靖远等( 】

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1 02年 1月 第 2 8卷 1期( 总第 2 8期 ) 2

Q 丛 !
T ADI I T ONAL CHI NES M E CI E DI NE 2 1 i 8N 0 2 Vo. , 刚 (. 1 山东 中医药 大学 2 0 硕 士研 究生 , 东 济 南 20 1 0 9级 山 504;
衡。
濡养 , 发为“ 骨痿 ” 。陈丽琛等 认为 , P为肾精 亏虚 、 O 髓
不得 养 、 骨络 瘀 阻 , 主 疏 泄功 能 失 常 、 脉 瘀滞 , 肝 络 肾精 不 能得 到补 养 , 亏 骨 虚 而 发 病 。杨 路 昕 等 认 为 血瘀 脉 髓 络 , 血不 畅 、 骨失 养 、 虚骨 空而 发病 。 致气 筋 髓
疗组 显 效 率 3 . % 、 有 效 率 9 . % , 照 组 显 效 率 60 总 33 对
肾藏 精 , 骨生 髓 。 肾精 充 足 则 能 使 骨 髓 得 到 滋养 , 主 肾枯 髓减 则发 为 “ 骨痿 ” 。脾 主 运 化 , 四肢 , 百 骸 。脾 主 养 胃为 气血 生 化 之源 , 胃虚弱 则 气血 津 液不 能使 四 肢 、 脾 筋 骨有所养。尚德阳等…认为, 骨折导致骨周围筋 脉损伤 , 骨络 失养 , 骨髓 不能得 到充 分 的濡养 , 以致 可导致 O P的发 生 。肝 肾同源 , 血 亏 虚 , 不 生 精 , 精 不 足 , 骨 不 得 肝 血 肾 则
2 辨 证 分 型
王太红 等 将 16例老 年性 髋 部 骨 折 合 并 骨 质 疏 松 2 患者 分为 肾 阳虚 型 、 阴虚 型 、 滞 血 瘀 型 、 胃虚 弱 型 。 肾 气 脾 安启 升等 将 10 患者 分为肝 肾 阴虚型 4 , 气虚 衰 8例 2例 脾 型 3 例 , 血瘀 型 2 例 , 1 气滞 8 气血不 足型 3 例 , 8 肾阳虚衰 型 4 例 , 中 6 %兼 两 种证 型。方 氏等 对 10 例 老 年 性 1 其 0 00 骨质疏 松症 进 行 研 究 , 为瘀 血 阻 络 、 肾 阳 虚 、 肾 气 认 脾 脾 虚、 。 肝 肾阴虚为 0 P的主 要 证 型 。苏 培 基 等 将 原 发 性 骨 质疏松 症 分 为 肾 阳虚 、 阴虚 、 肾 阳虚 、 肾 阴虚 、 血 肾 脾 肝 气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女性骨 质疏松 的主要原 因。孙益等 根据 王肯堂 ( ( 医学 瘀 型 、风寒湿 型 、阴虚 型 ,分 别用 右归 丸加 四物汤 加 正统 全 书 “ 髓枯 骨痿 之证 ,或 久病 之体 ,或病 后虚 减 、补 肾 活血汤加减 、独 活寄 生汤加减、左 归丸加四物 人 ,或房劳多欲 ,证必 腰膝无力 ,悠悠 隐隐酸软 而痛 , 汤加减 治疗 ,效果 明显 。王太 红等[ 1 将1 2 6 例老年 性髋 嗜 卧懒坐 ,步立不胜 ,腰 中喜暖” 的记载 , 结合其 临床 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分为: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 研究 , 认 为肾阳虚是阳虚体质者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 的 阳,以金 匮肾气 丸加 减 ,常加用鹿角胶 、紫河车等血 陆
根源 。 2 . 脾虚
品;肾阴虚型 ,治以滋阴补肾 ,以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 加用龟板胶 、枸杞 等益精 填髓 ;气滞血瘀型 ,治 以活血
中医理论认 为脾 为 后天之 本 ,气血 生化之 源 ,主 化瘀 兼 补气行 血 ,以桃 红 四物汤加 减 ,常加用 黄 芪 、 肌 肉 四肢 。 素 问一 生气通 天论 即有 关于饮 食 因素与 乳香 、没药等 ;脾 胃虚 弱型 ,治 以健脾 和 胃 ,以四君
发 病 率 已 跃 居 世 界 各 种 常 见 疾 病 机 ,各 医 家都 有 自 己的 论述 。 目前 的第 7 位 J ,被 公认为 是世 界上 发病 较为 一 致 的观 点 是 :骨 质疏 松 症 的 率最 高 、死 亡率 最 高 、消 耗最 大 的 发生与 肾 、脾 、瘀 等都有 关系 , 其 疾病 之 一 。伴 随我 国人 口老 龄化 进 中肾亏 为 主 ,脾 虚为 辅 ,血 瘀 是促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北 京 中医药 大 学
中图分类号 5 8 7 1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括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括
2 针刺治疗
针刺为目前中医临床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基于 经络学说对机体从整体多脏腑多靶点进行全面调整,调节脏腑气 血、舒经活络,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此同时针灸具有安全,无毒 副作用,费用低等优点,为临床广泛应用 [9]。研究表明 [10] 针灸相 关穴位可以促进肾小管重吸收和肾脏血流灌注,改善肾功能,同时 能改善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的功能,促进睾酮分泌,进而促进肠 道对钙的吸收,提高骨密度,改善其骨化三醇、血清睾酮、骨代谢水
0 引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 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分 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 骨质疏松症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最为常见的 老年性疾病之一 [2],由该病引起的全身性骨骼疼痛、下肢酸软、疲 乏无力、畸形等症状已经严重威胁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骨质疏松所引发的脆性骨折也成为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引起骨 折的因素 。 [3,4] 现代医学通过增强骨密度、调节骨代谢的方法治疗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医学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药物包括基础治疗 的钙剂,抗骨松治疗如双膦酸盐、雌激素、降钙素等,但药物治疗因 其不良反应多,副作用较大,以及经济负担较重,疾病防治知识普 及困难,故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因此,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骨 质疏松症的研究探索及普及推广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中医治疗防治骨质疏松症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不良反 应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主要有中药汤剂,针刺治疗,穴位注射,埋线 疗法,艾灸疗法,传统健身功法,小针刀、推拿法等,具有补肾益精、 疏肝健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显著的缓解骨质疏松 症患者全身性骨痛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身身体素质,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进而有效地发挥预防及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近10年研究进展

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近10年研究进展

老年 肾阳虚原 发性 骨 质疏 松 症 患者 6 0例 , 机 分 为 随
痛” “ 、 虚损 ” , 以 骨 量 减 少 , 组 织 显 微 结 构 受 等 是 骨 损, 脆性增加 , 容易 发生 骨 折 而缩 短寿 命 的代 谢 性 骨 病 , 老年难治 性疾病 。 自从 中医药 防治 本病被 列入 属
( 收稿 :0 0— 3~1 ) 21 0 0
( 回 :0 0— 4— 8 修 21 0 0 )
素 在血 液 肿 瘤 治 疗 中取 得 成 功 , 2 有 0多 种 高 效 小 型 化免 疫毒 素在 临 床研 究 阶段 , 于 血 液 恶 性 肿 瘤 用 和 实体 肿瘤 治疗 。
治 疗骨质 疏 松 症 中药近 1 0年 研 究进 展
耐药 的肿 瘤 有 效 , 前 有 1 目 5种 以 上 放 射 性 免 疫 偶 联 物 在 临 床 研 究 阶 段 。 到 目前 为 止 , 多 数 免 疫 毒 大
融合 蛋 白表 达 载体 , 大肠 杆 菌或 其 他 工 程 菌 中表 在
达 , 备 高效 小 型化抗 体 药物。这些抗 体 药物 以 制
注射鹿茸 生长素 治疗组 3 0例和 口服密钙 息加 注射蛙 降钙素对 照组 3 0例 , 疗程 2个月 。结果 : 治疗组 和对 照组疗 后腰 椎 2~ 4椎 , ad 三角 区骨密 度值较疗 前 w rs
均 有 明 显 提 高 , 计 学 差 异 显 著 ( <0 0 0 0 ) 统 P . 5~ . 1 ,・薹家 论 Nhomakorabea坛 ・
国内高效 小型化抗 体药物 研究也 取得显著 进展 , 中 国医学科学 院医药 生 物 技术 研 究所 自主研 发 了高 效“ 弹头 ” 物力 达 霉 素 和 卡利 奇 霉 素 , 单 抗 片段 药 与 偶 联成 高效小 型化 抗体 药 物 。最 近将 力 达霉 素 蛋 白 与单链抗 体 、 轻链 或 重链 可 变 区基 因重组 , 建 多种 构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主要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等类型,有研究提出在年龄超出40岁的群体中,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该病由于骨皮质变薄、骨量及骨小梁降低而导致骨脆性增长,可诱发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并引发骨折、脊柱变形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1-2]。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理论不断发展,对于辅助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日趋丰富,其可通过内治及外治等方式缓解临床症状,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3-4]。

1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为“骨痿”范畴,其主张瘀毒及脏腑虚衰是骨质疏松致病的影响原因,其中脏腑虚衰是引发骨痿的根本因素,且肾虚是较为常见的病因之一,肾主藏精,精生髓化血以养骨,肾和骨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若肾精充沛,那么可见骨骼强健,若肾精缺乏,则骨髓则可能为无水之源,髓不养骨。

有文献报道提出,肾虚证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下,肾虚则会影响钙磷代谢,继而引发骨质疏松;脾胃化生气血,是后天骨髓之本,如果患者脾虚不运,血无以化精,先天之精难以获取充养,可能会导致骨髓失养[5-6]。

在现代医学分析中,其认为脾不仅具有消化系统的相关功能,同时参与了人体免疫、物质代谢、神经调节等过程,利用这些途径能够对磷、骨钙等矿物质的吸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引起骨质疏松。

此外,骨痿的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这可能和高龄者虚、瘀等体质相关,且虚、瘀均为骨痿发病的重要病机,两者互为因果,若患者脏腑虚衰,则无力行血,血滞则疲成,新血不生,导致虚更虚,促使肌肉、筋脉和骨髓难以获取营养,进一步引发痿废、疼痛等,加剧骨痿。

2骨质疏松的中医药应用2.1…单味及复方中药治疗现代研究认为多种中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可取得确切疗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见中药包括当归、骨碎补、熟地黄、牛膝、淫羊藿等。

淫羊藿作为一种补益中药,淫羊藿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可发挥强筋健骨、温阳补肾、祛风除湿等效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
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过程中。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病慢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多
不便和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中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一、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人体肾气亏虚、阴
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骨质疏松症应以益肾壮骨、调整阴阳平衡为基本原则,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恢复患者
的健康。

二、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1.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牛膝、土茯苓等。

这些中药具有温阳固骨、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
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温针、电针、埋针等。

这些手法能够刺激患者体内的经络,调整阴阳平衡,促进骨骼的修复和再生。

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骨骼的弹性和抗压能力。

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疗效。

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四、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相对于西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注重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身体,增强患者的体质,而不是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其次,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最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注重预防,通过日常保健和饮食调理,可以减少病情的发展和反复。

总结: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慢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对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对于西医药治疗的方法,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