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110
高血压合理用药系列问答之特殊病症处理

高血压合理用药系列问答之特殊病症处理一、回顾四个问题(一)如何调节达标的快慢达标的快慢根据病人的危险性,如果是中青年就要稍快一点,如果是住院病人、专家门诊也要尽快,但是还应该做到达标没有风险,有的人低血压特别明显或年老体弱者,要缓慢达标,控制在几周内。
(二)如何保持达标后的效果达标后要维持相当稳定的一段时间,不能一达标就减药,不达标就加药。
已经达标的要稳定一定时间。
当降得过低时,要适当减药,减药的原则是把半衰期短的、保护心脑血管效果最差的去掉,把最好的药保留下来。
有的人虽然血压目标正常,但是由于降得过快出现头晕不适,这时要和病人解释,是因为原来的血压过高,如果你的症状不太明显,风险又很少,过两天就可以适应。
有的人降得过快,出现明显的不适而又有一定的风险,可以适当的把原来的药减一减,过两天稳定了再加上去,这就是分阶梯的用药。
用这个方案时一定要和病人说清楚,这是初步试用,摸索着进行调药。
例如半年之内用利尿剂加一个沙坦,半年后用利尿剂血压还低,又减半片,这有两个可能性,第一是改善生活方式,慢慢效果越来越好;第二是RAB药用着用着效果就不好了,需要加药。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药效学。
(三)平稳用药只要血压一平稳,尽量维持一年、半年不要调药。
(四)调药一定要有理由调药一定要有理由,要有规矩。
如果用一片药能维持病人理想状态120/80mmHg,病人想减半片,这是不行的,因为循证医学的证据,半片和一片保护心脑血管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虽然降压都能降下来,但是一片的保护作用大,药理学上称为量效关系。
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会增大,这是剂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二、如何避免或处理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一)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有不同的特点及不良反应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有不同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用药原则应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缺点抵消、效率提高,是临床医生技术高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人认为分为四大类:RAS拮抗剂、钙拮抗剂、利尿剂、B阻滞剂。
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问答_笔记

《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问答》阅读笔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3)1.2 阅读本书的目的和意义 (4)2. 心血管疾病概述 (5)2.1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6)2.2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症状及表现 (7)2.3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风险因素 (9)3. 合理用药知识介绍 (10)3.1 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12)3.2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3)3.3 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处理 (14)4. 心血管疾病药物应用详解 (16)4.1 降压药物的应用与选择 (17)4.2 调脂药物的应用与选择 (19)4.3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与选择 (20)4.4 其他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应用 (22)5.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案例分析 (23)5.1 案例一 (24)5.2 案例二 (25)5.3 案例三 (26)5.4 其他典型案例分析 (27)6. 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与自我护理建议 (29)6.1 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30)6.2 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调整策略 (31)6.3 生活中的自我护理建议 (33)7. 总结与反思 (34)7.1 阅读本书的收获与体会 (35)7.2 对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36)1. 内容描述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以及合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了药物使用必须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方案或剂量。
基础知识: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常见症状,详细介绍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同时概述了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和目的,为后续的药物选择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药物分类与介绍:详细介绍了各类心血管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及常见副作用。
包括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抗血小板药等。
并对一些新型药物如靶向药物等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药物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策略和建议。
心脑血管 一问一答1

心脑血管疾病一问一答1.你们的药哪里生产的?答:我们是XXX2.你们的产品效果怎么样?答:XX女士∕先生我们的产品已经做了6年了,产品和疗效您可以放心,效果不好也不可能做那么久的,您说是吧?3.你们的产有没有副作用?答:XX女士∕先生您放心,我们的产品采用的是地道的名贵中草药材研制而成,不是西药对身体无毒副作用的,XXcp在治疗脑梗时修复血栓发生后周边的坏死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区。
改善脑部微循环,加强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开放性。
同时XX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效抑制血栓再次形成,保持人体血液内部粘稠度平衡。
XX可有效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外,还可以修复血管内壁细胞,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管的供氧功能。
4.XXcp有什么作用?答:在其原有的“净血”“补身”基础上,强化了人体的营养吸收能力,提高了产品品质,具体功效包括:①溶解血栓;②气血同补,益肺补肾;③抗氧化,抗衰老;④疏通血管,平稳血压,预防动脉硬化;⑤调节血糖;⑥防止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⑦调节肠胃、排毒养颜;⑧明显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⑨预防飞蚊症;⑩解酒、保肝养肝;⑾抗菌、抗癌;5.XXcp是什么原理答:XX能打破溶栓6小时的时间窗,溶解陈旧性血栓,原因是XX特有的SS能溶解陈旧性血栓的外壳胶原蛋白,使ss能够进入到血栓内部发生作用使血栓层层溶解,最后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肽,重新进入血液循环,XX对动脉和静脉系统的血栓一样有效,与注射用的抗凝药物相比安全性更高,同时机体自身具有很强的溶解和清除自身血栓的能力,两者形成合力使血栓性疾病好转。
6.XXcp适用于哪些人群?答:用于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三高血症、中风偏瘫后遗症:口歪眼斜、鸡爪手、走路画圈、流口水、舌僵语涩、半身不遂、头晕头痛、嗜睡、手足麻木、胸闷气短、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7.XXcp是如何调节血脂的?答:胆固醇是健康的大敌,当血液中胆固醇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留入相应部位,引起引起动能缺失,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合理用药100问

合理用药知识100问1.什么是药品?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我们平时常说的中药、西药(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都是药品。
俗话说:“对症下药”。
意思是服用药品必须有明确的预防或治疗目的,治什么病用什么药。
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自行用药。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
意思是药品除了有治疗作用外,也有不良作用,不合理用药或过量用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是正确服用合格的药品,也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用药常识,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使药品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保护神。
2.药品与保健食品有什么区别?保健食品与药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能用作治疗疾病,只具有保健功能。
现在,有些保健食品利用非法广告进行夸大宣传,号称能“包治百病”,我们一定不要受非法虚假广告的欺骗,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正常治疗、加重病情。
3.怎样区别保健食品和药品?最简单的办法是,当你买药时,一定要先在药品的包装盒上找“批准文号”,药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药准字”,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食健字”或“x卫食健字(其中的x代表某个地区简称)”。
当你决定购买药品或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先看准“批准文号”,千万不要购买没有批准文号的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4.药品为什么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的用途、安全性、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的不同,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山医生开处方,患者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根据安全性的不同,又划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
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而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获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地点销售。
5.怎样知道自己购买的药品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到药店买药,首先你可以在药店里找一下,如果有柜台上标有一个大大的醒目的绿色0TC标志,那么,这个柜台卖的就是非处方药,如果柜台上是“处方药”标志,这个柜台卖的就是处方药。
指导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探讨朱江摘要执业药师要发挥对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职能,对心血管患者做好常规用药指导的同时还有根据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特殊指导,主要针对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药患者的指导,帮助患者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发挥药物作用。
关键词执业药师心血管病患者用药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成为许多人的终生困扰。
由于用药时间长,许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经常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到医院或者药店自行购药。
但由于医疗知识有限,也有一些患者因为盲目购药而对身体造成继发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执业药师要具备对患者教育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技能,帮助他们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作用。
心血管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在他们身上常常伴有两种以上的其他病症,所以,执业药师在向患者介绍药品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常用名称、作用特点预期效果的同时,还要针对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状况做以特殊性指导。
1.对于以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患者预防和治疗的患者的指导阿司匹林为百年老药,在控制血压、血脂、抗血小板的环节中,花费小、收益大、效价比高、含金量高。
50岁以上人群中每天口服一粒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脑血管事件下降25%-33% ,可以说在心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阿司匹林的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购药患者,执业药师一定要详细询问其是否有既往出血史,并对出血风险进行分析,要告知患者时刻注意监测有无出血倾向和出血症状,对于敏感患者,可酌情监视用量或停药,对于哮喘患者,由于阿司匹林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哮喘,即所谓的阿司匹林哮喘,应用肾上腺素难以奏效,故哮喘患者严禁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做到无禁忌证不停。
该药商品名包括新散立、新散立通、佩比加、赛宁、博尔心、拜阿司匹林灵、伯基、介宁、艾比西等。
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问答小结

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问答小结1.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为什么要晚上服用?答:他汀类降脂药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并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
由于胆固醇合成酶有昼夜节律,肝脏在夜间合成胆固醇能力最强,因此建议在晚间或临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增强该类药物的降血脂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因半衰期显著长于其他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二者可在一天内任何时间服用,且不受进食影响,但由于胆固醇合成的昼夜节律特点,仍推荐晚上睡前服用。
2.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不会引起痛风?答:阿司匹林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病已为临床普遍接受的治疗手段,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
研究证实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老年患者,存在痛风性关节炎增多的现象,这些可能与应用阿司匹林后所致的血尿酸升高有关。
对于高尿酸血症等痛风高危因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在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同时加用别嘌醇片抑制尿酸生成,预防痛风发作。
同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减少高嘌呤食物如浓肉汤、海鲜的摄入。
3. 硝酸甘油片要怎么服用?答: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最佳给药途径。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含于舌下。
硝酸甘油稍有甜味并有刺激性,含在舌下有烧灼感,这也是药物有效的标志之一。
硝酸甘油不能吞服,这是因为吞服的硝酸甘油在吸收过程中必须通过肝脏,在肝脏中绝大部分的硝酸甘油被灭活,药效大大降低。
而把硝酸甘油含在舌下,药物可直接通过舌下丰富的血管入血,不但起效快,而且药效不会降低,生物利用度可高达80%。
若将药物迅速嚼碎后含于舌下,药物的吸收会更快,作用也更迅速。
在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一片,如不见效,隔5分钟再含化一片,可以连续应用3次,若15分钟后仍无明显效果,患者应立即入院救治。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的常见原则及其误区分析

临床用药的常用原则(4)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1)病人的个体差异 (2)药物的个体化特点 (3)合用药物时,剂量需要调整 (4)有时药物浓度还受食物影响 (5)要避免耐药性 (6)药物代谢时间动力学及其剂型差异
冠造“粥斑”消退 LDL需下降多少? LDL-C下降冠脉“粥斑”病变进展延缓、冠造已有病变 消退,临床事件下降约50%。 荟萃分析,LDL-C下降%最大、下降后数值最低者, 冠脉病变进展最少。 阻止冠脉粥斑进展,LDL-C需下降44%
临床规范用药的依据:科学循证、个 性策划
Hale Waihona Puke 侦察—线索 律师—求证 法官—判案 司法—执行 督法—监督
观察 鉴别 诊断 治疗 预防
临床规范用药的核心:规范、合理
循证医学—方向、路径 临床经验—具体、个性 患者倾向—顺从、配合 循证 指导 决策 临床试验----科学指南----临床实践----防治效果
病例分析与点评:
(1)该患者为极高危者,故应用证据多、耐受好的替米 沙坦--最长效的ARB和CCB、疗效24小时、降低晨峰,又 可减轻左心室肥厚、保护心、肾功能和减少蛋白尿,肾排 比例约1%-2%,还可激活PPARγ(30%), 改善血糖、脂代 谢。 近年,沙坦(ARB)类药物对心衰、脑卒中、新发糖尿 病及心梗的二级预防等试验证据不断揭晓。
临床用药的常用原则 ( 5)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与非物疗法的配合
合理用药原则: (1)疗效应该协同(1+1>2)或相加 (1+1=2); 至少(1+1>1) (2)副作用互相抵消或减弱; (3)用药风险与费用不增加; (4)方便,易维持,患者的顺从性好
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分析 (5)
85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1-10

6:中危人群: 三高、吸烟及肥胖患者 如何选药?
举例:
男,75岁,高血压30年,已戒烟15年, 正 服“复降片”2片 Bid。 体检:BP 160/60 mmHg、HR 92次/分, 血 糖 5.3mmol/L , 血 脂 : 血 LDL-C 160
3)掌握有证据的心血管药物群特点
包括:他汀类、贝特类、普利类、洛尔 类、地平类、沙坦类等。 药物的种类效应、个药效应。 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法。
4)注意将指南与经验相结合。
要达标, 多尽早用≥2种降压药; 选RAS拮抗剂(ACEI /ARB)和/或钙拮
抗剂(CCB)作为主药, 利尿剂和/或β阻滞剂作为辅药, 顽固性高血压可试用更多药物合用。
(e)Beta阻滞剂
单独降压幅度较小,最适合用于: 高血压合并心衰、心梗、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病、 以及各种心跳快的情况等。
(3)掌握各种疾病的个性化特点:
即用于优先(强)适应证。 熟知降压疗效依赖于: 降压幅度、基线血压、 危险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 降压对象等。
5:高危人群: 冠心病及其等危证 选药的针对性如何把握?
更好的、价廉的药,为何不优化应用?
(5)合用阿司匹林
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相当于中 危病人,即相当于3个危险因素。
应该重视血压与血脂同时达标治疗。
(6)值得强调,
降 压 达 标 ( <130/80mmHg ) 同 时 , 应 使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等也达 到理想水平。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Qd;替米沙
坦80 mg,Qd;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12.5 mg,Qd;尼群地平10 mg, Tid; 2 周 后 、 1 年 至 今 平 稳 在 130-120/80-70 mmHg 。 配 合 生 活 方 式 改 善 , 血 糖 5.9 mmol/L,尿蛋白(-),且已戒烟,限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有认为,单用ACEII/ARB不如复 降片效好,原因是不合用利尿剂等所 致。
最好自己配制最适合具体病情的以 ACEI/ARB为基础的合理的新的复方。
7)新降压药ACEI/ARB或长效CCB, 半衰期较长,
避免刚用几天疗效尚未展现前,就 草率换药; 避免不合理配伍。
4:怎样把握:
在选药方向正确的基础上 体现出个性化用药要点?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Qd;替米沙
坦80 mg,Qd;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12.5 mg,Qd;尼群地平10 mg, Tid; 2周后、1年至今平稳在130-120/80-70 mmHg 。配合生活方式改善,血糖5.9 mmol/L,尿蛋白(-),且已戒烟,限酒。
3:如何选择合适的 药物种类及品种的思路?
1)在准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及其 危险性的基础上,
掌握药物的疗效循证证据、药代学、 药效学以及安全性特点。 常需≥2种合适药物合用。
2)配伍原则为:
疗效叠加、协同或互补; 不良反应互相抵消; 防治结合、全面达标; 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价比; 少担风险多获效益,理想的效险比。
最好用药模式:
• 在合适情况,选择合适药物,用于合 适病人; • 临床实践并不适合一二三线选药。
• 因时、因药、以及因病而宜,在用药 中体现出时程、药品以及病人病情特点 的个性化:
(1)要掌握合适的时程个性化:
• 高危病人应该尽早用药,尽快达标, 平稳保护; • 低危病人,要温和用药,和谐达标。
(2)掌握各类、个药的个性化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剂量、用法、 时程、配伍,等。 •兼顾其降压作用(85-90%)和降压外 作用(15-10%), 须知降压是硬道理,降压外作用依赖 降压作用。具体特点:
(a)长效钙通道阻滞剂:
没有强制禁忌证。推荐用于: 脑卒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心绞痛、左室肥厚、 颈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妊娠妇女、黑人高血压等。 肌酐(>3-4mg/dl)和血钾较高 (>5.5mg/dl)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b)ACEI优先适应证:
心力衰竭、左室肥厚、 左室功能异常、心肌梗死后、 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蛋白尿/微量蛋白尿、
心房颤动和代谢综合征等。
(c)ARB优先适应证:
老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 冠心病和心衰,房颤,代谢综合征。
(d)利尿剂是最佳配角,可增加30-
50%的降压幅度,还能加快达标。
(3)特定人群勿将血压降至过低
(<120/70 mmHg):
年龄80岁左右, 体弱多病合并较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 颈动脉/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脑缺血, 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伴肾功能不全者, 等等。
(4)提高达标率,合用小剂量利尿剂。
(5)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理想水平。
不但要使血压水平持久平稳达标, 且同时有效保护心、脑、肾。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 (1-10)
顼志敏 Xu Zhimin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高血压合理选药的前提 有哪些要点值得注意?
1)明确诊断
科学评估:病情危险、 效/险和效/价比值, 指南指导+病人的意向性, 制定与施行合理的临床决策。
2)危险性分层
综合评估上述信息后, 高、中、低危险性分层,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5)正确测量与评估血压的变化。
2:高血压合理选药的 基本原则?
(1)落实指南,把握方向,具体 病人具体分析:
全面评估病情及危险因素、用药等, 科学决策、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长期坚持之。
(2)治疗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匹配:
越危险越应强化降血压, 如合并冠心病等危症:<130/80 mm Hg 若>160/100 mmHg,≥2药小剂量合用, 尽快达标,摸索维持方案。
(6)合理配伍,
取长补短,正作用协同相加,副作用 相互抵消。
(7) 同时全面控制心脑血管病的 多重危险因素。
(8)牢记高血压治疗的4个目标:
(a)血压水平平稳达标; (b)高效保护心脑肾重要靶器官; (c)最高目标在于多快好省地防治心脑 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延年益寿; (d)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3)客观评价高、中、低危险性, 治疗强度务必与病情程度相匹配,
避免“忽左忽右”的错误, 避免对低危者治疗过度、 对高危者用药不足。
4)了解药品循证证据,按最新指南 选药,
有条件时,选用比老方疗效更好的 新药,但不排除合用有证据老药。 新老搭配、互动防治。
5)个性化用药、针对性应强。
譬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陈旧性 心肌梗死及蛋白尿阳性, 选用有多项适应证的ACEI/ARB类药物, 不仅降血压,而且一举多得, 综合保护靶器官及其二级预防, 治疗效率应该最大化。
冠心病等危症包括:
(1)有临床表现的各种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 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 症状性颈动脉病(如TIA)等。 (2)糖尿病。 (3)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的 危险与冠心病相当,或心梗或死亡的10年 危险>20%。
举例:
一男性,45岁,高血压5年,最高180/120 mmHg,忽高忽低160-150/100-90 mmHg;心超示左室肥厚: IVS及PW均13 mm, 空腹血糖6.7 mmol/L,尿蛋白 (+),吸烟20年,30支/日,大量饮酒。 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
3)掌握有证据的心血管药物群特点
包括:他汀类、贝特类、普利类、洛尔 类、地平类、沙坦类等。 药物的种类效应、个药效应。 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法。
4)注意将指南与经验相结合。
要达标, 多尽早用≥2种降压药; 选RAS拮抗剂(ACEI /ARB)和/或钙拮
抗剂(CCB)作为主药, 利尿剂和/或β阻滞剂作为辅药, 顽固性高血压可试用更多药物合用。
(e)Beta阻滞剂
单独降压幅度较小,最适合用于: 高血压合并心衰、心梗、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病、 以及各种心跳快的情况等。
(3)掌握各种疾病的个性化特点:
即用于优先(强)适应证。 熟知降压疗效依赖于: 降压幅度、基线血压、 危险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 降压对象等。
5:高危人群: 冠心病及其等危证 选药的针对性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