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1-10)
心内科问答题试题库及答案

心内科问答题试题库及答案心内科是医学中研究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专科,它涵盖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心内科的问答题试题库及答案,供医学生、医师或对心血管系统感兴趣的人参考和学习。
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电图上QRS波群宽大畸形?A. 心房颤动B. 室上性心动过速C. 室性心动过速D. 窦性心动过速答案:C2. 患者主诉剧烈胸痛伴有恶心、呕吐,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属于下列哪种心肌梗死类型?A. Q波型心肌梗死B. 非Q波型心肌梗死C. 高侧壁心肌梗死D. 对侧壁心肌梗死答案:A3. 下列哪种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A. 利尿药B. β受体阻滞剂C. 钙离子拮抗剂D.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答案:D二、问答题1. 请解释一下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分类。
答: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两部分。
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这些疾病都是由心脏或血管造成的,会影响正常的心血供应,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2. 心肌梗塞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答: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的血栓阻塞引起,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可以向左臂、颈部和下颌放射;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3. 高血压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答: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如中风)、肾脏病(如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等。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长期不控制容易引起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三、判断题1.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
答案:正确2.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常常会导致血栓形成。
答案:正确3.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肌肉氧气和营养的重要血管。
答案:正确四、案例分析题病例:一名55岁男性患者来门诊,主诉持续性胸痛已有两天,疼痛部位位于胸骨后,伴有胀痛感,没有向左臂放射,休息后稍有缓解。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问答

第一章(心脑血管疾病知识问答)1,什么是血栓?血栓,即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凝固。
血栓往往由不容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血胞和陷入的红血胞组成。
形成血栓的基本因素是:血液的粘度增高、高凝状态和血管壁的损伤。
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时,血液流速减慢,极易导致血栓形成。
2,血栓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为“血栓形成前期”主要表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前,先在动脉血管管壁上开始有脂质斑块沉积或发生变性硬化,上述动脉血管病变属于或因高血脂胆固醇沉积,或因高血压所造成的动脉血管损伤所致。
第二阶段为“血栓形成初期”主要表现为大量被激活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在已损伤的动脉血管管壁之上,且不断增加聚集数量,形成血小板聚集体,称之为血小板血栓。
由于血小板血栓颜色呈白色,也称为“白血栓”。
第三阶段为“血栓形成期”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通过血小板不断聚集释放而大量凝聚起来,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因为其中掺入大量红、白细胞,故其颜色呈灰色,而称之为“灰血栓”。
第四阶段为“血栓形成后期”主要表现因血液受阻,血液流动缓慢,或因血液产生涡流,可导致红细胞大量聚集到纤维蛋白血栓之上。
因红细胞颜色呈红色,由大量红细胞聚集而成的血块,则被称之为“红血栓”。
血栓形成的后期,会随时引发脑梗塞(中风)或心肌梗塞的发生。
3,形成血栓因素是什么?一是血栓因子存在的多少,也就是血小板、红白细胞、纤维蛋白在血液中的含量,含量越高,血液也就越粘稠,血液的浓度越高,血栓因子容易聚集,产生血栓。
二是血流的快与慢,血流慢容易形成血栓。
老年人运动量少,心脏供血机能减弱,血管变窄,所以血流会较年轻人慢很多。
三是血管管壁的粗糙,四高会让血管管壁变得粗糙,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前面讲的四高不是心梗、脑梗发生的原因就在这里,它只是血栓形成的诱因,不是根本原因。
4,血栓可以引起哪些症状?初期症状:头痛、头晕、胸闷、心区疼痛、心悸、心慌、心率不齐、耳鸣、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
【VIP专享】高血压合理用药系列问答之特殊病症处理

高血压合理用药系列问答之特殊病症处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顼志敏一、回顾四个问题(一)如何调节达标的快慢达标的快慢根据病人的危险性,如果是中青年就要稍快一点,如果是住院病人、专家门诊也要尽快,但是还应该做到达标没有风险,有的人低血压特别明显或年老体弱者,要缓慢达标,控制在几周内。
(二)如何保持达标后的效果达标后要维持相当稳定的一段时间,不能一达标就减药,不达标就加药。
已经达标的要稳定一定时间。
当降得过低时,要适当减药,减药的原则是把半衰期短的、保护心脑血管效果最差的去掉,把最好的药保留下来。
有的人虽然血压目标正常,但是由于降得过快出现头晕不适,这时要和病人解释,是因为原来的血压过高,如果你的症状不太明显,风险又很少,过两天就可以适应。
有的人降得过快,出现明显的不适而又有一定的风险,可以适当的把原来的药减一减,过两天稳定了再加上去,这就是分阶梯的用药。
用这个方案时一定要和病人说清楚,这是初步试用,摸索着进行调药。
例如半年之内用利尿剂加一个沙坦,半年后用利尿剂血压还低,又减半片,这有两个可能性,第一是改善生活方式,慢慢效果越来越好;第二是 RAB 药用着用着效果就不好了,需要加药。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药效学。
(三)平稳用药只要血压一平稳,尽量维持一年、半年不要调药。
(四)调药一定要有理由调药一定要有理由,要有规矩。
如果用一片药能维持病人理想状态 120/80mmHg ,病人想减半片,这是不行的,因为循证医学的证据,半片和一片保护心脑血管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虽然降压都能降下来,但是一片的保护作用大,药理学上称为量效关系。
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会增大,这是剂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二、如何避免或处理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一)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有不同的特点及不良反应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有不同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用药原则应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缺点抵消、效率提高,是临床医生技术高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指导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探讨朱江摘要执业药师要发挥对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职能,对心血管患者做好常规用药指导的同时还有根据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特殊指导,主要针对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药患者的指导,帮助患者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发挥药物作用。
关键词执业药师心血管病患者用药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成为许多人的终生困扰。
由于用药时间长,许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经常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到医院或者药店自行购药。
但由于医疗知识有限,也有一些患者因为盲目购药而对身体造成继发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执业药师要具备对患者教育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技能,帮助他们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作用。
心血管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在他们身上常常伴有两种以上的其他病症,所以,执业药师在向患者介绍药品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常用名称、作用特点预期效果的同时,还要针对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状况做以特殊性指导。
1.对于以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患者预防和治疗的患者的指导阿司匹林为百年老药,在控制血压、血脂、抗血小板的环节中,花费小、收益大、效价比高、含金量高。
50岁以上人群中每天口服一粒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脑血管事件下降25%-33% ,可以说在心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阿司匹林的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购药患者,执业药师一定要详细询问其是否有既往出血史,并对出血风险进行分析,要告知患者时刻注意监测有无出血倾向和出血症状,对于敏感患者,可酌情监视用量或停药,对于哮喘患者,由于阿司匹林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哮喘,即所谓的阿司匹林哮喘,应用肾上腺素难以奏效,故哮喘患者严禁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做到无禁忌证不停。
该药商品名包括新散立、新散立通、佩比加、赛宁、博尔心、拜阿司匹林灵、伯基、介宁、艾比西等。
85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1-10

6:中危人群: 三高、吸烟及肥胖患者 如何选药?
举例:
男,75岁,高血压30年,已戒烟15年, 正 服“复降片”2片 Bid。 体检:BP 160/60 mmHg、HR 92次/分, 血 糖 5.3mmol/L , 血 脂 : 血 LDL-C 160
3)掌握有证据的心血管药物群特点
包括:他汀类、贝特类、普利类、洛尔 类、地平类、沙坦类等。 药物的种类效应、个药效应。 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法。
4)注意将指南与经验相结合。
要达标, 多尽早用≥2种降压药; 选RAS拮抗剂(ACEI /ARB)和/或钙拮
抗剂(CCB)作为主药, 利尿剂和/或β阻滞剂作为辅药, 顽固性高血压可试用更多药物合用。
(e)Beta阻滞剂
单独降压幅度较小,最适合用于: 高血压合并心衰、心梗、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病、 以及各种心跳快的情况等。
(3)掌握各种疾病的个性化特点:
即用于优先(强)适应证。 熟知降压疗效依赖于: 降压幅度、基线血压、 危险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 降压对象等。
5:高危人群: 冠心病及其等危证 选药的针对性如何把握?
更好的、价廉的药,为何不优化应用?
(5)合用阿司匹林
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相当于中 危病人,即相当于3个危险因素。
应该重视血压与血脂同时达标治疗。
(6)值得强调,
降 压 达 标 ( <130/80mmHg ) 同 时 , 应 使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等也达 到理想水平。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Qd;替米沙
坦80 mg,Qd;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12.5 mg,Qd;尼群地平10 mg, Tid; 2 周 后 、 1 年 至 今 平 稳 在 130-120/80-70 mmHg 。 配 合 生 活 方 式 改 善 , 血 糖 5.9 mmol/L,尿蛋白(-),且已戒烟,限酒。
心血管病临床合理用药专题笔谈

者, T 以 C或 L L C水平 为判 断 基础 。饮 食 和药 物 D — 治疗 要求 的调 脂 目标 水平 , 见第 十讲“ 详 血脂异 常 的 药物 治疗 ” 。 3 6 介入 治疗 . 介入 治 疗 (n evn in lT e t n ) 冠 心 病 I tr e t a rame t : o
的介 入治疗 是指 采用 物理 或化 学等方 法 开通 已狭 窄 或 闭塞 的冠 状 动脉 , 以达 到恢 复冠 状 动 脉 血流 和 心 肌灌 注的一 种高科 技 、 高水 平 的治疗方 法 。 在冠 心病 介 入 治疗 技 术 中, 以经 皮 腔 内冠 状 动 脉成形 术 ( T A) P C 和冠状 动脉 内支 架术 ( tn ) 用 Se t应 最 为广 泛 和普 及 。介 入 治 疗 成 功 率 已 达 到 9 以 O 上, 冠脉 支架 术 成 功 率 已达 到 9 ; 大部 分 地 区 8 在 或医院, 冠状 动脉 内支 架术 的数量 已超 过 P A 数 TC 量 。介 入治疗 适应 证 为 : ① 药物 难 以控 制 的稳 定 型 心绞 痛 ; 难 治 的心 ② 绞 痛或稳 定 型心绞 痛 转 为不 稳 定 型 心 绞痛 ; 冠 脉 ③ 旁路 术后 的病人 再发 心绞 痛 ; TC ④P A术 后再狭 窄 ; ⑤ 冠脉造 影显示 血管 远端 有 7 以上 的狭 窄病 变 ; 5 ⑥左 室造影 显示 心功 能基本 正 常 。 由于 导 管技 术 的不 断改 进 和提 高 , 目前 已对 多 支病 变 、 处 病 灶 、 主 干 病 变 、 变 长 度 大 于 多 左 病 1 mm 或 急 性 心肌 梗 死 都 已进 行 了 P C 或 冠 脉 5 T A 支 架 , 且 已取得 显著疗 效 。 并 P C 发生严 重合 并症 ( T A 心肌 梗死 、 需急诊 冠 脉 搭桥) 7 左右 , 在 手术 死 亡 率 0 1 。P A 突 出 . TC 的问题是 术后 发生 再狭 窄 , 发生在 6 月 以内 ; 多 个 再 狭 窄发 生 率 为 3 %一O 左 右 , 重 复做 P C 易 0 4 但 T A 获 得成功 。冠 脉支 架 的再 狭 窄 率 为 2 左 右 。术 0 后 常规 口服抗 凝剂 、 E 和调 血 脂药 物 , 助 于减 AC I 有 少再 狭窄 率 。近年 来 开展 的药 物 涂 布 支架 术 , 冠 使 脉支 架 的再狭 窄率减 低为 09 。 - 3 7 冠状 动脉旁 路移 植术 ( AB . C G) () 1 手术 适应 证 ① 左冠 状 动脉 主干 病 变 ; ② 稳 定 型心绞 痛时对 内科 治 疗 反 应不 佳 , 响 工 作 和 影 生 活 ; 恶 化型 心绞 痛 ; 变 异 型心 绞 痛冠 状 动 脉 ③ ④ 有 固定 狭窄 者 ; 急性 冠 状 动 脉功 能 不 全 ; 梗 死 ⑤ ⑥ 后 心绞痛 。 术后 心 绞 痛 症 状 改 善 者 8 一 O , 6 一 O 9 且 5 8 病人 生 活质量 提 高 , 中左 冠状 动 脉 主 干病 变 5 其 或右 冠 状 动 脉 完 全 阻 塞 兼 有 左 冠 状 动 脉 前 降 支 7 以上 阻 塞 的病 人 , 术 可 延 长 其 寿 命 , 征 最 O 手 指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2T05:28:22.608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5期作者:王红丽[导读] 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王红丽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6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在实验过程中探究16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类型,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结果:据本次实验来看,166种用药方案中,存在10例用药错误,问题发生率(6.02%),且造成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用药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用不合理、患者未能够谨遵医嘱。
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用药时,必须要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对用药方案进行详细推敲,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引言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增长态势,防治现状堪忧。
而据国内外的资料报道,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猝死的主要病因,如顽固性心衰、夹层动脉瘤、危险性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都是很容易就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的诱因[1]。
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为急性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等。
为了有效地降低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用药水平。
鉴于此,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6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6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被临床诊断为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合理用药

M-nurse
两位著名相声演员急性心梗猝死
M-nurse
胡耀邦急性心梗猝死
M-nurse
M-nurse
认识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
高血压
吸烟
肥胖
暴饮暴食
缺少运动
高龄
压力过大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M-nurse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肪条纹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内容
M-nurse
一、合理用药的概念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 四、过度医疗与不规范医疗
M-nurse
一、合理用药的概念
M-nurse
合理用药的概念
指以现代的、系统的 医药知识,在了解疾 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 上,安全、有效、适 时、简便、经济地使 用药物。
M-nurse
M-nurse
心脑血管疾病 防治及合理用药
M-nurse
胡善友简历
• 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ICU 主任 • 嘉定区中心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委员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急重症医学分会 委员
合理调整 ➢ ⑦补充粗纤维、膳食纤维素 ➢ ⑧科学饮水
M-nurse
高血压的健康生活
• 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骑自行 车、健身操、慢步行走等有氧运动为 宜。
•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独立 危险因素。体重每增加12.5Kg,收缩 压 可 上 升 10mmHg , 舒 张 压 上 升 7mm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Qd;替米沙
坦 80 mg , Qd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12.5 mg,Qd;尼群地平10 mg, Tid; 2 周 后 、 1 年 至 今 平 稳 在 130-120/80-70 mmHg 。 配 合 生 活 方 式 改 善 , 血 糖 5.9 mmol/L,尿蛋白(-),且已戒烟,限酒。
(1)调药前处方,针对性不强、药效不
稳、未能全面达标,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 /发展证据较少、效益较低。 (2)使血压接近达标(150/60 mmHg ),尤 其对高龄老年、低压较低、且中危患者,故 血压也基本达标。但高危病人无禁忌时尽量 使老年人血压<140/90 mmHg,中青年 <130/80mmHg.
3:如何选择合适的 药物种类及品种的思路?
1 )在准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及其 危险性的基础上,
掌握药物的疗效循证证据、药代学、 药效学以及安全性特点。 常需≥2种合适药物合用。
2)配伍原则为: 疗效叠加、协同或互补; 不良反应互相抵消; 防治结合、全面达标; 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价比; 少担风险多获效益,理想的效险比。
(2)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多发生于老年人,反映了动脉硬化、血管 缺乏弹性的特点, 即收缩压增高明显、而舒张压过低、脉压 加大。 因此,某些患者肱动脉的袖带血压不能准 确反映出中心动脉压, 即收缩压高估,舒张压往往低估。
(3)心脑肾重要器官的有效供血, 需平均中心动脉压60-70mmHg以上, 若BP140/50mmHg时,其平均动脉压为 72 mmHg,可满足心脑肾有效供血。
5)正确测量与评估血压的变化。
2:高血压合理选药的 基本原则?
(1)落实指南,把握方向,具体 病人具体分析:
全面评估病情及危险因素、用药等, 科学决策、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长期坚持之。
(2)治疗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匹配:
越危险越应强化降血压, 如合并冠心病等危症:<130/80 mm Hg 若 >160/100 mmHg , ≥ 2 药小剂量合用, 尽快达标,摸索维持方案。
(b)ACEI优先适应证:
心力衰竭、左室肥厚、 左室功能异常、心肌梗死后、 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蛋白尿/微量蛋白尿、 心房颤动和代谢综合征等。
(c)ARB优先适应证:
老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 冠心病和心衰,房颤,代谢综合征。
(d)利尿剂是最佳配角,可增加3050%的降压幅度,还能加快达标。
(6)长期应用安全性较好的药物。 (7)提高用药效率, 应该一药多效、合理配伍, 使疗效协同、副作用互相抵消或减少。
7:收缩期血压升高 为主的患者 选药时注意什么?
(1)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 药,都可以既降收缩压、又降舒张压,
但有些侧重。其中的钙拮抗剂(CCB) 和噻嗪类利尿剂,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 压效果更好些。
冠心病等危症包括:
(1)有临床表现的各种动脉粥样硬化 : 缺血 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 症状性颈动脉病(如TIA)等。 (2)糖尿病。 (3)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的 危险与冠心病相当,或心梗或死亡的10年 危险>20%。
举例:
一男性,45岁,高血压5年,最高180/120 mmHg,忽高忽低160-150/100-90 mmHg;心超示左室肥厚: IVS及PW均13 mm, 空腹血糖6.7 mmol/L,尿蛋白 (+),吸烟20年,30支/日,大量饮酒。 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
(e)Beta阻滞剂 单独降压幅度较小,最适合用于: 高血压合并心衰、心梗、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病、 以及各种心跳快的情况等。
(3)掌握各种疾病的个性化特点:
即用于优先(强)适应证。 熟知降压疗效依赖于: 降压幅度、基线血压、 危险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 降压对象等。
5:高危人群: 冠心病及其等危证 选药的针对性如何把握?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 (1-10)
顼志敏 Xu Zhimin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 :高血压合理选药的前提 有哪些要点值得注意?
1)明确诊断
科学评估:病情危险、
效/险和效/价比值,
指南指导+病人的意向性,
制定与施行合理的临床决策。
2)危险性分层 综合评估上述信息后,
高、中、低危险性分层,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3)调脂降压要联动,
因该患者为中危高龄病人,故用既有证据、 又较安全的血脂康调脂,使LDL-C温和达 标(<3.1 mmol/L),同时使TG 和HDLC 达标。
(4)合用阿司匹林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 发生/发展。 (5)中低危患者,降压、调脂治疗达标较 宽松,尤其高龄病人还应注意长期用药的 安全性。 同时兼顾效益与风险,选择合适的药品与 合适的剂量。
6 )有认为,单用 ACEII/ARB 不如复 降片效好,原因是不合用利尿剂等所 致。
最 好 自 己 配 制 最 适 合 具 体病 情 的 以 ACEI/ARB 为基础的合理的新的复方。
7)新降压药ACEI/ARB或长效CCB, 半衰期较长,
避免刚用几天疗效尚未展现前,就 草率换药; 避免不合理配伍。
(6)合理配伍,
取长补短,正作用协同相加,副作用 相互抵消。
(7) 同时全面控制心脑血管病的 多重危险因素。
(8)牢记高血压治疗的4个目标:
(a)血压水平平稳达标; (b)高效保护心脑肾重要靶器官; (c)最高目标在于多快好省地防治心脑 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延年益寿; (d)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更好的、价廉的药,为何不优化应用?
(5)合用阿司匹林
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相当于中 危病人,即相当于3个危险因素。 应该重视血压与血脂同时达标治疗。
(6)值得强调, 降压达标( <130/80mmHg )同时,应 使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等也达 到理想水平。
8:舒张期血压升高为 主的患者选药时注意 什么?
( 1 )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可 以既降收缩压、又降舒张压。
其中 RAS 系统拮抗剂 ARB/ACEI ,对 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者效果更好些。
(2)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患者
中青年多见,反映了动脉血管痉挛、血管 阻力增高的特点,收缩压增高不显、舒张 压过高、脉压缩小。 患者交感神经和RAS系统的活性亢进所致, 故选择以RAS系统拮抗剂为主,合用小剂 量利尿剂效果更佳。 若心率过快、且有强适应证,合用Beta阻 滞剂。仍未达标,可合用CCB。
思路分析:
(1)因该患者为心血管病极高危病人,
故应用证据多、耐受性好的替米沙坦,最长 效的ARB、维持24小时, 又减轻左室肥厚、保护心、肾功能 和减少蛋白尿,经肾排代谢1%-2%, 还激活PPARγ(30%), 改善糖、脂代谢及心梗 二级预防 。
(2)加小剂量氢氯噻嗪协同替米沙坦,
对血糖、血脂影响小。 硝苯地平与利尿剂合用不作推荐,不如 ACEI/ARB合用利尿剂。 前者更加激活交感神经和/或RAS系统;而后 者优势互补、使神经内
包括:他汀类、贝特类、普利类、洛尔
类、地平类、沙坦类等。
药物的种类效应、个药效应。 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法。
4)注意将指南与经验相结合。
要达标, 多尽早用≥2种降压药; 选RAS拮抗剂(ACEI /ARB)和/或钙拮 抗剂(CCB)作为主药, 利尿剂和/或β阻滞剂作为辅药, 顽固性高血压可试用更多药物合用。
可先缓慢减量配角药(利尿剂)。 保留证据较好的降压主药。
9:降血压如何 少担风险多获效益?
( 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 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在中国一个高 血压等于3个其他危险因素, 若高血压控制不好可能使心脑血管病的发 生/死亡事件增加5-7倍。 只要高质量、高效率控制血压,就能使心 脑血管病的事件减少30-50%, 可见血压平稳、持续达标能够显著降低疾 病的这个最大风险。
(2)掌握各类、个药的个性化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剂量、用法、 时程、配伍,等。 •兼顾其降压作用(85-90%)和降压外 作用(15-10%), 须知降压是硬道理,降压外作用依赖 降压作用。具体特点:
(a)长效钙通道阻滞剂:
没有强制禁忌证。推荐用于: 脑卒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心绞痛、左室肥厚、 颈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妊娠妇女、黑人高血压等。 肌酐(>3-4mg/dl)和血钾较高 (>5.5mg/dl)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3)多药小剂量配用 比单药量用足更好些
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4)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若合并代谢综合证,使用RAS系统拮抗剂 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不必担心小剂量利尿剂的副作用。 若无强适应证 ,不主张利尿剂单独合用 Beta阻滞剂(阿替洛尔)来控制血压。
( 5 )有些人经过规律治疗和 / 或改 善生活方式后,若血压偏低时 (<100/60 mmHg)且伴有头晕不 适,
( 2 )目前达标率太低,人群达标率 不足10%,门诊也不足50%,
4:怎样把握:
在选药方向正确的基础上 体现出个性化用药要点?
最好用药模式:
• 在合适情况,选择合适药物,用于合 适病人; • 临床实践并不适合一二三线选药。 • 因时、因药、以及因病而宜,在用药
中体现出时程、药品以及病人病情特点 的个性化:
(1)要掌握合适的时程个性化: • 高危病人应该尽早用药,尽快达标, 平稳保护; • 低危病人,要温和用药,和谐达标。
( 3 )特定人群勿将血压降至过低
(<120/70 mmHg):
年龄80岁左右, 体弱多病合并较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 颈动脉/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脑缺血, 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伴肾功能不全者, 等等。
(4)提高达标率,合用小剂量利尿剂。 (5)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理想水平。 不但要使血压水平持久平稳达标, 而且同时有效保护心、脑、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