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联合国伊朗核问题介绍

合集下载

模拟联合国伊朗核问题2

模拟联合国伊朗核问题2

决议草案所在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议题:伊朗核问题起草国:附议国:重申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承诺和该条约所有缔约国全面遵守其一切义务的必要性,并回顾缔约国有权按照该条约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不受歧视地为和平目的进行核能的研究、生产和利用,严重关切地注意到,关切地注意到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四十条采取行动,以使原子能机构关于暂停的要求具有强制性,再次表示决心加强原子能机构的权威,大力支持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发挥的作用,强调指出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联邦、以色列、联合王国和美国愿意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探讨在其2006年6月提案(S/2006/521)基础上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总体战略,并指出,这些国家确认,一旦国际社会恢复对伊朗核计划纯属和平性质的信任,即会给予其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任何无核武器缔约国相同的待遇,决心采取适当措施落实安理会各项决定,以劝服伊朗遵守第1696(2006)号、第1737(2006)号、第1747(2007)号和第1803(2008)号决议和满足原子能机构的要求,阻止伊朗发展敏感技术来支持其核计划和导弹计划,直至安全理事会认定这些决议的各项目标已经实现,关切伊朗的核计划有扩散危险,以及在此方面,伊朗仍未满足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要求,仍未遵守安全理事会第1696(2006)号、第1737(2006)号和第1747(2007)号决议的规定,铭记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四十一条采取行动,1.吁请伊朗不再拖延地采取原子能机构理事会GOV/2008/14号决议所要求的步骤,这些步骤是对伊朗的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建立信任及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不可或缺的;2.为此要求伊朗须暂停所有浓缩相关和后处理活动,包括研究与开发,并由原子能机构予以核查。

鼓励原子能机构继续开展工作,澄清所有未决问题,强调这将有助于恢复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纯属和平性质的信任,支持原子能机构按照伊朗和原子能机构之间的《保障监督协定》,加强其对伊朗核活动的保障监督;3.呼吁所有国家对于从事、直接参与或支持伊朗扩散敏感核活动或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的人在本国入境或过境,保持警惕和克制4.吁请各国按照本国法律授权和立法,并遵循国际法,警惕并防止转让可能有助于伊朗浓缩相关和后处理活动及弹道导弹计划的任何物项、材料、货物和技术;5.表示决心加强原子能机构进程的权威性,大力支持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发挥的作用,吁请伊朗根据《附加议定书》的规定采取行动,毫不拖延地执行原子能机构可能要求的所有透明措施,支持原子能机构正在进行的调查;6.请原子能机构总干事于8月31日前向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提交报告,主要说明伊朗是否已全面地、持续地暂停本决议所述及的一切活动,以及伊朗遵守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所要求采取的一切步骤和本决议上述规定的进程,并同时向安全理事会提交此报告,供其审议;7. 重申安理会将根据上一段所述报告,审议伊朗的行动,并重申:(a) 如果而且只要经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已暂停所有浓缩相关活动和后处理活动,包括研究和开发活动,安理会将暂停执行有关措施,以便能诚意开展谈判,早日取得彼此均可接受的结果;(b) 一旦安理会在接到上一段所述报告后认定并经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确认伊朗已全面履行安全理事会有关决议为其规定的义务并已满足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要求,即终止第1737(2006)号决议第3、4、5、6、7和12段及第1747(2007)号决议第2、4、5、6和7段以及上文第3、5、7、8、9、10和11段规定的措施;(c) 如果报告表明伊朗未遵守第1696(2006)号决议、第1737(2006)号决议、第1747(2007)号决议和本决议,则安理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四十一条进一步采取适当措施,劝服伊朗遵守这些决议和服从原子能机构的要求,并强调,如有必要采取这种补充措施,则须作出进一步的决定;8.决定继续处理此案。

中东伊朗核问题

中东伊朗核问题

中东伊朗核问题中东伊朗核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伊朗核计划的发展和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形势,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和讨论。

本文将就中东伊朗核问题的背景、影响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一、背景中东地区一直以来存在着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和多个国家之间的争端。

伊朗作为该地区的重要国家,其核计划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伊朗声称其发展核能是出于和平目的,但西方国家怀疑其实际目的是开发核武器。

这一疑虑在伊朗未履行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的核不扩散条约以及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情况下日益加深。

二、影响中东伊朗核问题的存在对地区和国际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伊朗核计划的发展可能导致核扩散,激化地区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措施给伊朗经济造成了巨大困扰,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此外,中东伊朗核问题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讨论和干预,加大了地区冲突的风险。

三、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中东伊朗核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多边的方式。

首先,各方应加强沟通和对话,以达成共识。

此外,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谈判,并推动各方达成一项全面而持久的协议,以保障地区和平与稳定。

同时,国际社会应支持伊朗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行动,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合作。

最重要的是,所有参与方应恪守国际法和相关国际机构的决议,确保伊朗的核计划和平发展。

结语中东伊朗核问题对地区和国际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对话和谈判,推动各方达成一项全面协议,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监督,才能有效遏制伊朗核计划的发展,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各方也应本着平等和互利的原则,推动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从而根本解决中东伊朗核问题的根源。

模拟联合国伊朗核问题介绍

模拟联合国伊朗核问题介绍

伊朗核问题介绍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

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

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

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

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

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模拟联合国 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伊朗 立场文件

模拟联合国 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伊朗 立场文件

代表:杨智超、宋业平国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学校:青岛理工大学委员会:联合国第一委员会议题:核威胁与核不扩散经过多年的努力,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建立了防核扩散的全球机制(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多边机制(如核供应国集团、桑戈委员会)、双边机制(如《战略武器限制条约》《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实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战略核武器削减,推动了核不扩散国际共识的形成。

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在于各国认识到了核扩散的重大危害,相信军控与不扩散制度建设有效并且有益,而且威胁来源单一并且相对可控。

伊朗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若干规定。

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伊朗承诺对此条约的义务,并始终贯彻执行。

但根据对该条约,缔约国也有权按照条约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不受歧视地为和平目的进行核能的研究、生产和利用。

同时,伊朗希望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专属和平性质的信任进行恢复,使伊朗核计划将受到与《不扩散条约》无核武器签约国相同的待遇。

在伊朗看来,美国对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美印之间关于核合作的条约,都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对“民主国家”和盟友,完全可以罔顾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事实,对其发展核工业乃至核武器开绿灯,不惜一再破例;但对伊朗这样身为条约签字国的国家,仅因为其同美国不和,就可以被剥夺利用核能的权利。

在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下,自主开发核能乃至最终造出核武器成为伊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虚实双重保证。

回顾联合国2006年12月23日的第1737号决议,2007年3月24日的第1747号决议,以及2008年3月3日的第1803号决议,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了无数的在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6335次会议上通过的1929号决议中,伊朗被严重损害了自身的贸易自由权利以及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一些西方国家以伊朗研制核武器和拒不配合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为借口,对伊朗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制裁。

伊朗核问题解读

伊朗核问题解读

三、伊朗核问题的分析
1、中国的态度
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对无核地区无核国 家不进行核打击,坚持和平利用核能,有核国家 限制发展核武器,无核国家不要扩散核武器,最 终销毁核武器。
2、俄罗斯的态度
不能危及其国家利益,与美国、伊朗进行博弈
3、美国的态度
为了控制中东,在石油与战略上获得利益,不 惜与伊朗一战,且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伊朗谋求核的原因: 伊朗谋求核的原因:
1、已经有了开发和研究的基础,放弃的话很浪费 2、国家安全的需要 3、谋求大国地位的需求 4、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 5、科技立国的组成部分 6、国家主权源开发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 年美伊断交,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日伊朗签署《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 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11月22日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 10日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 11日 伊朗宣布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 伊朗) 巴,伊朗) 2006年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 达成成果。 达成成果。 2010年 16日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 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 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其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 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其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倍,新一代离心机将 在不久后投入使用。 在不久后投入使用。

伊朗核问题重点资料模拟联合国

伊朗核问题重点资料模拟联合国

1、从技术角度看,对于伊朗这样一个拥有铀矿的国家,如果能够自产和回收处理核燃料,意味着掌握了制造核武器或建设核电站的关键环节,不再受外部左右。

2、伊朗一直声称,发展核技术是为了和平开发核能,不会用于发展核武器3、伊朗外长哈拉齐2003年9月25日声称,伊朗能够提炼浓缩铀,但不拥有发展核武器的技术。

(注:参见《解放日报》,2003年9月27日。

)1992年和199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对伊朗进行了两次核查,但都没有发现伊朗有发展核武器的迹象。

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一直在试图秘密地获取或研制有关核武器的技术、设备和原料,并对技术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工作。

4、够运载包括核弹头在内的非常规弹头,至少可以对伊朗海湾近邻以外的目标包括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进行打击。

5、它们还认为,伊朗两处秘密核设施的曝光,说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建立的防止核扩散安全保障体系有缺陷。

其缺陷在于,该机构只能对签约国公开的核反应堆或具有核物质的设施进行检查,而任何对其他(秘密)核设施的检查并不包括在深入检查的范围内。

只有深入性检查才能区分合法的核设施与致力于发展核武器的秘密设施和计划。

缺陷还在于,这套体系使进口用以发展核武器的和平核技术合法化,并为核扩散提供了保护伞。

因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5款规定,签约国只要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它们公开的核设施进行视察和监督,就有权进口核反应堆和相当数量的核技术。

可以说,这种和平的核技术转让,给签约国提供了逐步发展一些敏感核技术的基础。

6、当前,美国重点采取了政治和外交手段,迫使伊朗放弃可能的核武器开发计划,同时不至于引起伊朗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反感。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敦促或联合国际社会包括欧盟、英国、日本等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朗施压,要求其立即无条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以便给该机构核查人员更大的准入和在临时通知的情况下对其涉嫌的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11伊朗核问题

11伊朗核问题

安全?权力?

伊朗将自己视为重要的力量中心,并认为掌握 核技术是其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2006年伊朗 政府决定将伊朗历1月20日确定为“国家核技 术日”,每年举行庆祝活动。专门为此设立庆 祝日的国家唯有伊朗。2008年“国家核技术日” 上,内贾德总统表示,掌握核技术是伊朗在国 际舞台上提升地位的平台。
11. 伊朗核问题
一、伊朗的核政策 二、IAEA的介入 三、七国会谈:P5+1+伊朗 四、联合国安理会的介入 五、大国的政策 六、伊朗核问题的前景
伊朗核问题

扩散问题:伊朗声称有权利开发核能,但是(1)美国和 欧盟国家怀疑伊朗开发核武器,倾向于通过单方面和安理 会制裁,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2)IAEA、“P5+1‖、 联合国安理会都不满意伊朗的核政策。 大国政治:虽然中、俄与美英法德都主张防止核扩散,反 对伊朗发展核武器,但它们就如何实现该目标有不同立场, 除了观念、政治原则的差别,还涉及其他现实利益。

伊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西亚 大国,国土164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能源大国,石 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9% ,排名第五;天然气储量占世 界总储量的18% ,居俄罗斯后为世界第二。欧佩克第二大 原油出口国,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工业在海 湾和西亚地区是最强的。 政教合一,神权高于世俗权力。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 哈梅内伊继任宗教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最高国防委员 会主席。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元首和首脑,4年一任。 19世纪为英、俄半殖民地。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 年革命之后成为现行制度。
二、IAEA的介入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问题电气112 王永刚2011081057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由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引进的。

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核计划陷入停滞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末,伊朗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开始修建核电站。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美国认为伊朗开始进行铀浓缩工程,企图发展核武器。

2006年4月29日伊朗原子能机构副主席穆罕默德-赛义迪宣称:目前我们的铀浓缩纯度已经突破4%。

他表示,伊朗不会屈服于联合国提出的放弃铀浓缩的要求,将继续推进铀浓缩活动,因为这种核活动对于伊朗社会死攸关,并且得到了包括伊朗高层领导人在内的广泛支持。

从目前种种迹象看,伊朗就此收手的可能性不大。

究其原因,一是伊朗强硬核政策屡屡奏效。

伊朗已看准了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拿他没办法,因此,伊朗对美国的军事恐吓不屑一顾。

伊朗不断犯禁西方却无计可施,这使其更加确信欧美只是欺软怕硬的纸老虎,刺激了伊朗的胃口。

二是伊朗核计划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今年2月5日,伊朗学生通讯社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85.4%的伊朗人认为,解决伊核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继续进行核活动;84.3%的受访者认为,即使核问题被提交到安理会,伊朗也应该继续开发核能。

因此民众支持促使政府强硬政策很难软化。

12日,伊方已称伊朗核计划就像瀑布一样势不可挡。

伊朗国家原子能组织副主席赛义迪明确表示,伊朗准备向大规模铀浓缩的目标迈进,并计划在2006年底在纳坦兹核工厂启动3000台离心机,并最终使离心机数量扩至54000台。

伊朗一再声称是和平利用核能,但伊朗石油资源丰富,核能发电本非当务之急,但伊朗为此不惜与国际社会闹翻,表明伊朗核计划决不是和平利用核能这么简单。

而伊朗在军事演习中频频亮出秘密武器,表明西方显然低估了伊朗对高技术武器的研发能力。

所以,目前谁也不敢说伊朗到底有没有发展核武的打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朗核问题介绍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

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

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

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

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

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

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9月21日,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

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其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倍,新一代离心机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
2003年的决议
6月19日,发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主席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
迅速纠正总干事巴拉迪在其报告中提到的伊朗在执行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立即和无条件地签署和执行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9月12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其核计划,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突击检查其核设施,终止提炼浓缩铀11月26日,再次通过决议
2004年的决议
3月13日,理事会通过决议批评伊朗没有公开其部分核计划
6月18日,理事会通过决议协助解决核计划的剩余问题
9月18日,理事会在维也纳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终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
11月29日,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4年的决议
8月11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核活动
9月24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