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习题
兵车行测验题

《兵车行》测验题(注:本卷总分105分,其中1分为卷面整洁分)一、基础题:(18分)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兵车行(xíng)声啾啾(jiū)边庭(tíng)B.车辚辚(lín)生荆杞(qǐ)戍边(shù)C.干云霄(gān)生男恶(wù)村落(luò)D.马萧萧(xiāo)急索租(suǒ)陇亩(lǒng)2.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B.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千村万落生荆杞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D.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3.括号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冲)云霄。
B.纵有健妇把(介词,将)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C.县官(天子、朝廷)急索租,租税从何出?D.君不闻汉家山东(山东省,古称鲁)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4.解说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和老婆都迈着沉重的步子走来送别他。
B.行人但云点行频——路上经过的人都说是频繁地按户籍册征调壮丁。
C.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生的男孩很凶狠。
D.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用武力开拓疆土的欲望还没有完结。
5.对诗文中的数量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准确反映数量。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准确反映数量。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夸张数量。
D.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大致估计6.对诗句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对偶B.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对比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夸张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顶真、设问二、阅读《兵车行》,完成7—18题。
(每题6分,共72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文章中包括兵车行原文、译文、注释、作者简介及课后练习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吧。
原文: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
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
注释:兵车行:选自《杜诗详注》。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七) 兵 车 行

课时跟踪检测(七) 兵车行一、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哭声直上干.云霄武皇开边意未已.A.至谷中森然干.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B.刑天舞干.戚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C.东郭先生将此适中山干.仕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D.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我闻琵琶已.叹息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确实)知生男恶B.烟涛微茫信.(的确)难求C.低眉信.(随意)手续续弹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讲信用)大义于天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B.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D.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武皇开边意未已。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
(4)君不见,青海头,________________(5)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5.(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兵车行》同步练习2

《兵车行》同步练习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车辇(ǎ)羞赧(ǎ )凭轩(ā)宵衣旰(ɡà).潜行(á) 荆杞(ǐ) 黄鹂(í) 天崩地坼(è).伉丽(àɡ) 崔嵬(é) 乾坤(á) 妍媸毕露(ī).倚靠(ǐ) 云鬓(ì) 戎马(óɡ) 敷衍塞责(è).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耶娘妻子走相送()或从十五北防河()汉家山东二百州()未休关西卒()一去紫台连朔漠()环珮空归夜月魂()古代衣带上系的玉珮.请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被驱不异犬与鸡()新鬼烦冤旧鬼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兵车行》中的“行”原是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深刻反映,而全篇的“诗眼”是几个字。
.名句默写。
()《兵车行》中揭露唐王朝穷兵黩武罪恶的一句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概括昭君不幸一生的名句是:,。
()《客至》中叙写主人待客情节的名句是:,。
()《旅夜抒怀》中表达对命运多舛激愤之情的名句是:,。
()《望岳》中表达由望山而产生登山愿望的名句是:,。
二、文言训练(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高考语文 5.16《兵车行》测试(1)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

兵车行1.下列各组诗句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车辚辚.(lín),马萧萧B.千村万落生荆杞.(qǐ)C.哭声直上干.(ɡān)云霄D.天阴雨湿声啾啾.(qiū)答案:D解析:啾jiū。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君闻汉家山东二百州B.耶娘妻子走相送C.尘埃不见咸阳桥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答案:C解析:尘埃:尘土。
A.山东:古义指函谷关以东,崤山以西;今义为山东省。
B.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D.县官:古义指官府,今义为县一级的官。
3.下列句子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父亲B.边庭流血成海水庭:通“廷”,屋前空地C.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D.禾生陇亩无东西陇:通“垄”,耕地上的土埂答案:B解析:庭不是通假字。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行人但.去点行频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①或.从十五北防河②尔或.长烟一空,上下天光……C.①耶娘妻子走相.送②两岸青山相.对出D.①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敢.教日月换新天答案:A解析:但:只,仅仅。
B.①或者,②有时;C.①给,②互相;D.①岂敢,②敢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句是()A.哭声直上干.云霄干:冲犯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C.纵.有健妇把锄犁纵:放纵D.信.知生男恶信:实在答案:C解析:纵,即使。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①道旁过者问行人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A.“长者”即“道旁过者”,“役夫”即“行人”B.“长者”即“道旁过者”,“役夫”不是“行人”C.“长者”不是“道旁过者”,“役夫”不是“行人”D.“长者”不是“道旁过者”,“役夫”即“行人”答案:A解析:①道旁过者问,行人被问;②长者问,役夫被问。
阅读杜甫《兵车行》,完成7—10题。
兵车行阅读题

兵车行阅读题
(最新版)
目录
1.兵车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兵车行的主要内容
3.兵车行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4.兵车行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正文
兵车行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它的创作背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期。
兵车行通过描写战场上的兵车行进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百姓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兵车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兵车行进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
诗中写到,“兵车行,车轮如水,马蹄如飞”,形象地描绘了兵车行进的景象。
同时,诗中还写到,“道路泥泞,车辆难行,人人痛苦,个个悲伤”,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和痛苦。
兵车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战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战争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兵车行的文学价值也体现在它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上,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呼吁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虽然兵车行描写的是古代战争,但它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今天的世界,战争依然存在,人们依然在承受着战争的痛苦。
兵车行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关注战争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要尽力避免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总的来说,兵车行是一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诗歌,它揭
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呼吁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兵车行知识点及练习题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文章中包括兵车行原文、译文、注释、作者简介及课后练习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吧。
兵车行阅读题

兵车行阅读题
【实用版】
目录
1.兵车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兵车行的文学价值和特点
3.兵车行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4.兵车行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正文
兵车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成熟和发展。
兵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征战西域的场面,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和英勇。
兵车行的文学价值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真实的历史描绘和细腻的情
感表达上。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而著称。
兵车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描绘唐代征战西域的场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军队的强大和英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兵车行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是以唐代征战西域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军队在征战过程中的英勇和坚韧。
故事主要讲述了唐代军队在征战西域的过程中,兵车行的重要作用以及士兵们的英勇表现。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
兵车行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在于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同时,兵车行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和英勇,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
这些都是兵车行的重要价值所在,也是它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原因。
总的来说,兵车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真实的历史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车行》习题精选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兵车行.(xíng)声啾啾.(jiū)边庭.(tíng)
B.车辚辚.(lín)生荆杞.(qǐ)戍.边(shù)
C.干.云霄(gàn)生男恶.(wù)村落.(luò)
D.马萧萧.(xiāo)急索.租(suǒ)陇.亩(lǒng)
2.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B.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洲,千村万落生荆杞
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D.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3.括号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冲)云霄。
B.纵有健妇把.(介词,将)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C.县官
..(天子、朝廷)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D.君不闻汉家山东
..(山东省,古称鲁)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4.解说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和老婆都迈着沉重的步子走来送别他。
B.行人但云点行频——路上经过的人都说是频繁地按户籍册征调壮丁。
C.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生的男孩很凶狠。
D.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用武力开拓疆土的欲望还没有完结。
5.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行人
..弓箭各在腰_______________ ②耶娘妻子走.相送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行人但云“点行
..频”__________ ④或.从十五北防河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武皇开边
..意未已____________ ⑥纵有健妇把.锄犁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况复秦兵耐.苦战___________
6.对诗文中的数量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从十五
..西营田。
——准确反映数量。
..北防河,便至四十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
..恣欢谑。
——准确反映数量。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
..杯。
——夸张数量。
D.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大致估计
7.对诗句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对偶
B.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对比
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夸张
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顶真、设问
8.辨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行人
..弓箭各在腰(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②耶娘妻子
..走相送(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③君不闻汉家山东
..二百州(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④县官
..急索租(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9.翻译句子。
①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送别亲人时“耶娘妻子”为什么会“牵衣顿足拦道哭”?可以从后面的哪些诗句得到印证?
11、“__________ __”是全诗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12、“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的“道旁过者”、“行人”指何人?哪些诗句表现了“点行频”?
13、“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联系全诗,“点行频”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5、“武皇”指何人?
1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怎样控诉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
17、怎样理解“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含义。
18、“君不闻”之后和第三段“君不见”之前都是写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二者有何不同?
19、篇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描写战场景象,作者怎样使之具有更广阔的内涵?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①行人,行役之人。
②走,奔走。
③点行,按照户籍名册点派壮丁服役。
④或,有的人。
⑤开边,用武力开拓疆土。
⑥把,用手握住。
⑦耐,能够。
6、B
7、D
8、①行人(古义:行役之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
)②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③山东(古义:华山以东的地区;今义:山东省)④县官(古义:官府;今义: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9、①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
②有的牵衣抽泣,有的顿足呼号,有的拦路痛哭,哭声震天冲上了云霄。
③边疆的战争连年不断,流血如同海水一样多,但是还远远没有满足皇上开边的意愿。
④你难道没有听说,那华山以东的两百多个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10、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离死别。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11、点行频12、道旁过者指杜甫;行人指行役之人;“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13、“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边”14、一,写出戍边行役地域之广,或北或西;二是写出服役时间之漫长,从十五直到四十还不能回家。
15、武皇指汉武帝,但此处实指唐玄宗。
16、在封建社会,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形成了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和心理;可是,由于繁重的兵役负担和边庭血流成河、白骨蔽野的惨境,使人们反而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反映了当时士兵大量死亡,人们丧夫失子而造成的心灵剧创。
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就这样给劳动人民造成了无法避免难以承受的痛苦。
17、古时男孩十五束发,尚未成年就被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连里正也心中不忍,替他束发,更不用说孩子的父母怎样揪心地疼痛了。
自己的大半生都在戍边服役,白发归来又要重返前线。
诗人以这一个役夫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黩武政策给人民造成了多么深重的灾难。
18、“君不闻”描写的是华山以东景象,是从广阔的社会层面描写;而后者是役夫家乡关西景象;是从百姓的生活感受上叙述的。
19、结尾描写青海战场,环境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作者又从现实延伸到历史,以历史推证现实,同时增加了批判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