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院外急救常用的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第二章院外急救与护理

第二章院外急救与护理
急救半径:城市:≤5km;郊区、县为10~15km。
反应时间:市区要求15分钟内,条件好的区域要求在10分 钟内,郊区要求30分钟以内。(3分钟内车开出)
第一节 概述
(二)院外急救服务系统的管理 1.具备良好的系统通讯网 2.装备齐全完好的运输工具 3.配备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一、现场评估
(二)紧急呼救: 1.救护启动
早期呼救, 启动救援系统 2.电话呼救 120
如何拨打120?
遇到突发事件,呼叫120,说清呼救人电话号码与姓名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准确告知病人准确位置,周围标志性建筑 告知病人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如昏迷、大出血、呼吸困
难等以利于救护人员带相应的药品、器械 灾害事故、突发事件,要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发
第一节 概述
三、院外急救的任务 (一)负责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二)参与大型灾害或突发事件中的院外急救 (三)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四)通讯网络中心枢纽任务第一目击者急救培训 (五)急救知识的普及
院前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把病人活着送 到医院,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致残率。
广义:即可以是医疗单位也可以是其他如红十字会、消防、交通等 部门或个人救治活动。
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的参与。 院外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讯、运输和医疗。
第一节 概述
二、院外急救的特点
突发性 随机性强 紧迫性 病情急,时间急,心理急 艰难性 急救环境条件差 复杂性 病种多复杂 灵活性 就地取材 风险性 技术及人身伤害,传染病、火灾、地震等 社会性 超出医疗领域,社会人员参与
4 迅速建立有效地静脉通道
5 创伤的现场救护(第七章)
(三)现场救护要点

医院院外急救措施

医院院外急救措施

医院院外急救措施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突发状况,比如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尤其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往往无法立即得到专业医疗服务。

为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户外和旅途中,要学会应急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常见情况及应急处理方法意外伤害无论是在山区、海边还是城市,意外情况都可能出现。

急性创伤如出血、骨折、脑震荡等意外,应立即急救。

1.出血如果伤口较小,可以自行用压力和绷带进行止血。

如果是大量出血,不能自行解决,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急救措施。

在做止血处理前,要保证自身安全和卫生。

2.骨折如果发现有人在户外发生了骨折,请不要乱动他的受伤部位,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应找到合适的物品,如木板、固定带等进行固定,然后进行输液或其他紧急治疗。

3.脑震荡当有人在户外发生脑震荡时,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疗救治。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的时间里,应先让受伤人员躺下来,松开衣物,通风,保证呼吸通畅。

应该避免伤者过早行动和过早食物。

突发疾病1.心脏病发作当有人在户外发生心脏病发作时,应及时呼叫急救车,并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救治。

2.中风当有人在户外发生中风时,需要及时呼叫急救车,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急救技巧,缓解患者的病情。

如将患者的身体逐渐转移到一个更为安全和适合的位置,以便他可以舒适地休息。

3.糖尿病如果你突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比如身体无力,发冷,出汗,头晕等,则需要尽快采取一些应急措施。

首先,应该立即使用口服葡萄糖补充体内能量,同时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急救常识如果在户外遇到突发情况,如何进行急救,向医护人员进行简单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用手指感觉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无反应,则应该选择心肺复苏;•用急救药品或其他应急工具来进行治疗;•配合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急救。

保障个人和家庭安全除了上述应急措施,还有很多方法可以保障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比如掌握紧急联系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早期预防等,都是很好的保障措施。

院外急救(2)

院外急救(2)

二、呼救
经过现场快速评估和病情判断后, 经过现场快速评估和病情判断后,立即对危 重病人进行现场救护,同时进行呼救。 重病人进行现场救护,同时进行呼救。 1.救护启动:是“生存链”的第一步,即早 生存链”的第一步, .救护启动: 期呼救,启动EMSS。 期呼救,启动EMSS。 美国心脏学会( 美国心脏学会(AHA)在1992年用一个四 ) 年用一个四 环节的链,即“生存链”来描述复苏时间的 环节的链, 生存链” 重要性。 重要性。
第二章 院外急救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一、现场评估
1.快速评估伤病原因,及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快速评估伤病原因,及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2.快速评估危重病情 . (1)意识:判断神志是否清醒 )意识: (2)气道:判断呼吸道是否通畅 )气道: (3)呼吸:判断自主呼吸是否存在,一看、二听、 )呼吸:判断自主呼吸是否存在,一看、二听、 三感觉。 三感觉。 (4)循环:测量病人的脉率及脉律,常规触摸桡动 )循环:测量病人的脉率及脉律, 脉搏动,如触摸不清(收缩压< 脉搏动,如触摸不清(收呼吸 次/分, 号 岁 腹部有肠管脱出,呼吸22次 分 脉搏110次/分,意识清。 脉搏 次 分 意识清。 6号:男38岁,颅骨大片凹陷,无呼吸,无脉 号 岁 颅骨大片凹陷,无呼吸, 各种反射均消失。 搏,各种反射均消失。 7号:男2岁,无明显损伤,呼吸 次/分,脉 号 岁 无明显损伤,呼吸30次 分 搏120次/分,在哭叫。 次 分 在哭叫。 8号:女27岁,昏迷,头皮有 左右的裂伤, 号 岁 昏迷,头皮有6cm左右的裂伤, 左右的裂伤 呼吸20次 分 脉搏100次/分。 呼吸 次/分,脉搏 次分
可使生存率增加49%-75% 可使生存率增加49%-75% 49%-75
(4)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

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Surgical Nursing
错误的急救
• 一位从卡车(停着的)跌下来的患者,当时仅感 颈部疼痛,并能自己行走,于是同事让他坐在卡 车上将其送至瑞金闵行分院,在途中病人感到四 肢麻木,到达医院后病人感双下肢无知觉,双上 肢麻木,经检查诊断为“C6、7骨折伴脊髓损 伤”。 • 一位家住6楼的43岁的心脏病患者在发病后拨打 了“120”救助,但家属为了争取时间,自行盲目 的用10分钟将病人从6楼背到楼下时,救护车也 到达现场,但此时病人已经面色青紫,查心电图 示病人心跳停止,立即予以心肺脑复苏、抢救, 但最终病人还是抢救未成功。若病人没有10分钟 的胸部受压等刺激;若让病人在家中多待10分钟, 让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予以检查,急救治疗后用担 架平抬下来的话,病人可能不会死亡
Surgical Nursing
院外急救重要性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 院前急救(院外急救)是 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 要、最能体现“急”与 “救”的阶段 。 • 美国Esposito教授指出, 一系列关于损伤程度、救 治及时性和合理性的研究 表明,致死性伤员中,约 有35%本来是可以避免死 亡的,关键因素是院前阶 段能否获得快速、高效和 优质的救治。
第二章:院外急 救护理
Prehospital Emergency Nursing Care
Surgical Nursing
定义
• 广义的院前急救:指伤病 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 务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 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 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 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 狭义的院前急救:则指由 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 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 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 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 疗活动
Surgical Nursing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 院外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 院外急救护理

院外急救常用救护措施
暴露
脱上衣法:解开衣扣,将衣服尽量向肩部推,背部 衣服向上平拉。一侧上肢受伤,脱衣袖时,先健侧 后患侧。紧急情况用剪刀剪开衣服。
脱长裤法:平卧,解开腰带及裤扣,从腰部将长裤 推至髋下,保持双下肢平直,将长裤平拉下脱出
脱除头盔法:用力将头盔边缘向外扳开,解除夹头 的压力,再将头盔向后上方托起,即可去除。
飞机转运
认真交接伤病员
安全运送急、危、重症伤病员到达急 救中心或接收医院急诊科时,应向接诊护 士详细交班: 现场情况,抢救经过 途中变化,已采取的措施 目前情况
获取更多 急救网站 Time is life
分诊一般分院外和急诊科两部分。 伤员分诊是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分诊的要求
分类应边抢救,边分类; 分类应由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
力的技术人员承担; 分类应依先危后重,再轻后小的原则进行 尽量做到快速、准确、无误。
现场分诊方法
分诊应做到快速有效。检查一个伤员应在1~ 2分钟内完成。可按照SOAP公式进行:
第一节(Section 1)概述Overview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和特点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院外急救是EMSS的首要环节,院外急救 是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外急救对提高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是至关重要的。
<第八章祥述>
院外急救常用救护措施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对症救护措施: 包扎:在外伤救护中应用最广,使用器材
简便。包扎要求:“快、准、轻、牢” 固定:对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

急诊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及护理

急诊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及护理
在四肢出血时,使用止血带加压于出血部位,以控制出血 。
包扎技术
包扎技术
包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和固定敷 料。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绷带包扎
用绷带围绕伤口处,固定敷料和减少出血。
三角巾包扎
利用三角巾的形状和质地,对头部、手部等部位 进行包扎。
固定技术
固定技术
在院外急救中,对于骨折或脱位的病人,固定技术是必要 的,以减轻疼痛和避免二次伤害。常用的固定工具有夹板、 颈托等。
急性心肌梗死与护理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需要紧急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起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对于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同时给予吸氧、止痛等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 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询问患者或目击者了解患者的既往病 史、过敏史以及受伤或发病经过。
评估现场环境
急救人员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如有危险应立即排除或采取安全措施。
现场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 恢复其心跳和呼吸。
止血
对于出血的患者,应采取 适当的止血措施,如加压 包扎、止血带等。
加强急救站点建设与管理
提高站点建设标准,加强站点日常管理,确保站点运行高效、有序。
建立急救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急救信息快速传递、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定病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开 通气道、吸氧、输液等, 以稳定病情。
转运与途中监护
安全转运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院外急救护理概述 • 院外急救护理技术 • 院外急救护理的应急处理 • 院外急救护理的培训与普及
01
院外急救护理概述
院外急救护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院外急救护理是指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中,对突发伤病事件的患者进行的紧急救 护措施。
重要性
院外急救护理对于挽救生命、减轻病痛、防止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 要意义。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的院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 率与伤残率。
快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烧伤烫伤
迅速将受伤部位放入凉水中进 行降温,切勿用力擦拭,紧急
就医寻求专业处理。
窒息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拨打
急救电话。
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
心脏病发作
立即让患者保持平卧,松开紧 身衣物,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可进行心肺复苏等待救援。
中风
保持患者平卧,头部稍偏向一 侧,避免呕吐物引起窒息,紧 急就医进行治疗。
2. 技术手段丰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为院外急救护理提供了更多的支 持与保障。
院外急救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培训体系完善:针对院外急救护理的培训课程与 体系逐渐完善,提高了救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院外急救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 段,提高院外急救护理的准确性与效率。
2. 跨部门合作:加强医疗、消防、公安等部门之 间的紧密合作,形成高效的院外急救网络。
院外急救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 社区化布局
将院外急救护理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提高基层救治能力。
4. 国际化交流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学第二章院外急救护理

第一节( 1)概述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和特点
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院外急救是的首要环节,院外急救是社会 医疗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外急救对提高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是至关重要的。
院外急救的特点
社会性
随机性和灵活性
紧迫性
艰难性
复杂性
针对性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和原则
运送方法
常用搬运方法 徒手搬运: 单人搬运:扶持、背负、爬行、抱持 双人搬运:轿杠式、双人拉车式 3人或4人搬运:平托式适用于脊柱骨折伤员 担架搬运法: 最常用,适用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病人
的情况。
运送方法
➢ 危重病人搬运时的体位: ➢ 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 ➢ 胸部损伤:半卧位或坐位 ➢ 腹部损伤:常仰卧位,屈曲下肢 ➢ 脊柱损伤:平直稳妥平卧木板 ➢ 四肢骨折:夹板或代用品固定 ➢ 呼吸困难:坐位 ➢ 昏迷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 休克病人:去枕平卧位,脚抬高 ➢ 身体有刺入物:包扎好伤口,固定好刺入物
不同转运工具途中护理
担架转运护理
体位:一般平卧,恶心呕吐取侧卧;最好用 两条保险带将伤病员的胸部和下肢与担架固 定在一起;病人头在后,足在前,便于观察
保持担架行进途中平稳 注意防雨、防暑、防寒
途中观察护理:如有输液管、气管插管及其 他引流管应保证其通畅;定时休息,观察病 情,测生命体征,松解止血带,打针、服药、 饮水、调整体位等
2、有呼吸和循环但神志不清侧卧位
3、意识、呼吸和循环均存在者,应根据受伤或病 变的部位不同摆好正确的体位。
(二)检伤分类(分诊) 三人以上同时受伤或发病(中毒)为成批病人。分诊
一般分院外和急诊科两部分。 伤员分诊是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骨折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
异物固定
卫星定位GPS
天津
泰安
青岛
武汉
上海
泰急指字[2010]7号
关于举办常见急危重症规范化诊断与处理
培训班的通知 一、参训人员 全市所有从事院前、院内急救的医疗、护理
人员。
急救用品的配备
急救包 急救盒 急救箱 救护车
膨出、异物刺入、开放性骨 注意事项:包扎时要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
包扎原则是远心端→ 近心端,起止处匀环 形两圈。
(六) 固定
适用对象: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
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作用:临时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有 利于伤员的运送。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先止血再包扎。 固定要求:松紧适宜,牢固可靠。 固定分类:外固定和内固定。院外急救只能 实施外固定。内固定要求实施手术切开复位。 器材:髓内钉、接骨板、钢板、螺丝钉等。
(三) 暴露
1.脱上衣法 一侧上肢受伤:脱衣袖时,先脱健侧后脱患
侧。 方法:平卧位时,解开衣扣,将上衣由肩部 退至腰部,使健侧手臂屈曲,脱下衣袖,将 已经脱下的衣袖由腰部推至患侧,再脱下患 侧上肢的衣袖。 如患者病情危急难以脱下,可直接用剪刀剪 开衣袖。
2.脱长裤法 一侧下肢受伤:脱长裤时,先脱健侧后脱患
侧。 方法:病人尽可能平卧位(无禁忌时),解 开腰带和裤扣,从腰部将长裤推至髋下,保 持双下肢平直,不可随意抬高或屈曲,将长 裤平拉脱出。 如患者病情危急难脱时,可直接用剪刀剪开 长裤。
(四)止血
创伤出血较为常见,也是最危险的。
根据出血部位血管的不同可分为: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仰头抬颏法
托下颌法
(二 ) 体位
在不影响急救处理时,护士要协助病人采取
具有最大安全性的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优点:避免呕吐物误吸,保持呼吸道通 畅。)或屈膝侧卧位。(优点:使病人以最 大程度地放松) 放置好体位后要注意保暖。 获取患者病人资料以后,不用再对患者反复 提问,保证病人休息减轻心理压力。
毛细血管出血
出 血 分 类
皮下出血 动脉出血 内出血 静脉出血 外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鲜红 喷射
暗红 缓慢
鲜红 渗出
正常伤病收缩压在90MMHG以上。
急救现场可用手触动脉法:
触及桡动脉表示收缩压在80MMHG以上。
触及股动脉表示收缩压在70MMHG以上。
触及颈动脉表示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止血方法
(一)加压包扎止血
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之一。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
等敷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 若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关节脱位 及伤口内有碎骨存在时不用此法。
(二)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
第四节 院外急救常
用的护理措施
在院外急救中,护保证最基本的生命 支持:就是保证循环和呼 吸功能。另外要采取合理 的体位,给予适当的暴露, 止血包扎固定,建立静脉 输液通道等。
国际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急救技术的护理措施
保持通气 合理体位 正确暴露 正确止血 适当的包扎 正确的固定
(一 )通气
1.病人的正确体位为仰卧位
让病人仰卧在硬质的平板上。 头部稍低。(目的:保证脑部血液供应。)
改变卧位的方法: 急救人员用双手在病人的头、肩、臀部同 时用力,保证身体以脊柱为轴线转动。切勿 使身体扭曲,以免脊柱损伤造成截瘫。
2.开放气道的方法
①取出病人口腔内的异物、呕吐物、血块、液体等。方法:
方法。
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
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依出血部
位的不同
(五) 包

包扎的要求:快 准 轻 牢
包扎材料:绷带和三角巾、就地取材。
包扎目的:
保护伤口、帮助止血、固定肢体、减轻痛苦
特殊伤包扎:开放性气胸、腹部内脏脱出、脑
用手指缠上纱布,将口腔内异物、污物清除干净。
②托下颌法:救护者用两手同时将左右下颌角抬起,使头
后仰。
③仰面抬颌法:救护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手掌紧贴前
额用力向后下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骨 近下颌角处,将下颌抬起。如图。
④仰面抬颈法:救护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
鱼际侧向下按压病人前额,使头后仰,颈部抬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