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操纵机器,拥有一系列复杂的功能,已经在工业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发展史也从未间断过。

从20世纪50年代末发明到21世纪机器人的蓬勃发展,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飞跃。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该时期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1954年,美国的科学家维克多布莱恩特(Victor Blun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有手的机器人,命名为“Unimate”。

它拥有一个夹爪,可以运动起来,并用热压装配砖瓦。

后来,工业机器人经历了几年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1966年,“Unimate”机器人被应用到英国的萨默塞特自动化有限公司(Summers Automation Ltd),这是机器人在英国的首次工业应用。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外形更新更加精致,功能也更加强大。

1970年,日本的“佐里”机器人(Sory robot)诞生,它拥有一个完整的手臂,可以完成一些基本动作,如抓取物体和放置物体。

1982年,德国SSI公司发明了第一台有电脑控制系统的机器人,名为“Cougar”。

它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并能更加精确地操作物品。

进入21世纪之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迅猛,更多新型机器人也陆续出现。

例如“AlphaRex机器人”,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它拥有六个关节,可以实现更多复杂功能。

另外,“Baxter和UR5机器人”等软体机器人也得到了应用,它可以实现人性化的操作。

今天,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也更加成熟,机器人也更加智能。

它们正在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工业、冶炼工业、电子制造业以及其他各种工业领域。

它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自20世纪50年代起,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会继续发展,不断开发新型机器人,为人类发展更加便利和安全的环境做出贡献。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中国申请人在华申 请——26件,有效 专利13件,发明专
利2件
RV减速器 专利申请
国外申请人在华申 请——47件,发明
专利26件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总结
1. 掌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字仪式,这标志着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阶段战略目标调整工作的完成。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规划发展期(1986——现在)
8.从1987年起至2000年的十多年,在国家科委直接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和支 持下,智能机器人主题在5届专家组的统筹下,在全国83个单位的有关科技人员共同 努力下,推进到初具行业性的新水平。
• 一批以机器人为主业的产业化基地已经破土而出。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2009—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还处在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外资品牌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自主品 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均处于劣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 驱动器等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趋势及现状
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 摇篮期(20世纪70年代——1985年) • 规划发展期(1986——现在)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 成本
以上。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是一种自动化操作的设备,能够替代人力完成重复性、单调性和高风险的工作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1.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工业中。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柔性化、精密化和高速化等方面不断得到提高。

现代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传统的固定式机器人、移动式机器人和协作式机器人。

2.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也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执行机械臂,而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感知和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决策和智能操作。

(2)柔性化:工业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生产线上,而是能够实现灵活的生产布局和任务分配,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生产需求。

(3)精密化: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系统的不断改进,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动作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4)高速化:工业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响应速度不断提升,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1. 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涂装、装配和零部件加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机器人能够取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作业环境恶劣的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制造业在电子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如印刷电路板的焊接、组装和包装等。

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微小零部件的精密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食品和饮料制造在食品和饮料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瓶装饮料的生产线、食品加工等环节。

机器人行业发展史

机器人行业发展史

机器人行业发展史说到工业机器人,对于当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陌生话题了,随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工业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在智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普遍应用的工业机器人是怎么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一、萌芽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利用工具来减轻人力的负担一直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一环,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针对一些繁重且危险的工作,人们开始探究用机器取代人力的可能。

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解决核试验过程中材料放射污染的问题,美国阿贡国家能源实验室首先研制出遥操作机械手用于处理放射性物质。

并于第二年,又开发出一种电气驱动的主从式机械手臂,有效避免了实验人员直接暴露在放射性材料的实验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1954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装有可编程控制器的极坐标式机械手臂,并发表了该机器人的专利,具备了机器人雏形。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Unimate (意为“万能自动”)并定型生产,由此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不过,当时尚属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萌芽阶段,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所谓的“工业机器人”堪称“简陋”,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工业生产场景。

于是,先驱者们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探索。

二、初级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人类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战后全球范围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尤其是日本、德国这样的战败国,战后重建以及巨大的劳动力短缺,迫使人们急于寻求替代人工的方法。

1962年,美国通用汽车(GM)公司安装了Unimation 公司的第一台Unimate工业机器人,标志着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的诞生。

在这一发展阶段,工业机器人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并渐渐走向产业化,汽车生产领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工业机器人开始在搬运、喷漆、弧焊等规模化生产中的各个工艺环节推广使用,使得二战之后一直困扰着世界多个地区的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事件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事件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事件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制造领域中的重要装备,它们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机械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工业机器人发展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1956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安波拉”诞生“安波拉”由美国波本发明公司的团队研发成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备结构和功能的机器人。

虽然“安波拉”仅限于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但为后来的工业机器人铺平了道路。

二、1969年:瑞典引进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瑞典机械制造公司引进了由美国制造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它被命名为“UNIMATE”。

在汽车制造厂中,“UNIMATE”完成了可重复操作的工序,如焊接和搬运,成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生产线的先驱者。

三、1973年:机器人技术开始商业化由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需求增长,美国公司“General Motors”开始商业化机器人技术,并在生产线上应用工业机器人。

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迅速成为制造业中的重要装备。

四、1980年代:多关节机器人的出现在1980年代,随着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逐渐采用多关节结构。

多关节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柔性和精度,能够完成更复杂、多样化的任务。

这一时期的发展为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基础。

五、1990年代: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机器人开始通过传感器技术和图像识别来感知周围环境,并能够做出更加智能的决策和调整。

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21世纪:协作机器人的兴起当前,协作机器人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新趋势。

协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工作,实现人机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应用范围更广泛,涵盖了更多的工业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重复工作到如今的智能化和协作机器人,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对工业制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制造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传感器和程序控制的方式进行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机器人技术从单一的重复操作向多样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现如今,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传感器融合、自主决策、自我学习等高级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1. 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汽车制造业中的焊接、喷涂、装配等工序都可以通过工业机器人完成,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为错误的发生率。

2. 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可以承担危险和高温等工艺环境下的操作任务,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并提高生产效率。

3. 食品加工业:由于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分拣、包装和装卸等环节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4. 医疗行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医疗行业中也得到了应用。

例如,手术辅助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

5. 物流行业: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对快速、准确地完成订单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业机器人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分拣、装卸和仓储等环节的效率。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重复性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操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承担高危、高温和高精尖等工作环境下的操作任务,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 挑战: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昂的价格限制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采用;其次,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维护需要专业人员,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最后,工业机器人在处理复杂、不确定性较高的任务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事件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事件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的几个重要事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以下是几个重要事件:1. 1954年,美国首个工业机器人诞生1954年,美国泰科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被命名为“UNIMATE”,它是一种大型、电力驱动的机械手臂。

UNIMATE的诞生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开始,它在汽车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

2. 1969年,日本推出工业机器人1969年,日本发明家佐贺丰广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部采用电子技术控制的工业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被称为“SERA”。

SERA的推出引领了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为日本成为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国奠定了基础。

3. 198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商业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用于汽车制造业,还被应用于电子、机械、化工等各个行业。

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重复动作,而是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任务。

4. 1990年代,工业机器人实现智能化20世纪9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使得机器人具备了学习和决策的能力,使得工业机器人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各种任务需求。

5. 21世纪,工业机器人实现协作与柔性制造进入21世纪,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协作与柔性制造。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通常是单独工作的,而现代工业机器人则可以与人类工人共同工作,实现协作生产。

另外,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工业机器人也在不断发展柔性制造技术,使得机器人能够快速调整生产线,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见证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制造的革新。

从最初的简单机械手臂到智能化的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不断演变和改进,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便利。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的创新应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关键时刻:1.195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概念首次由美国数学家兼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提出。

他在1950年的科幻小说《机器人学三大定律》中首次使用了“机器人”这个词汇。

•1954年,美国工程师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和他的合作伙伴乔瑟夫·恩格尔伯格(Joseph Engelberger)共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命名为“非常规机械工具”(Unimate)。

这被认为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创性发明。

2.1960年代:•1961年,第一个Unimate机器人被引入了一家汽车制造工厂,用于执行焊接任务。

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首次应用于生产环境。

•在这个时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逐渐扩大,涉及到装配、焊接、喷漆等多个领域。

3.197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逐渐从硬连线的控制过渡到了更灵活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精度。

•这个时期见证了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和其他制造行业的广泛应用。

4.1980年代:•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机器人应用的多样化。

机器人开始在医疗领域、食品加工、化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得到应用。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FMS)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能够适应生产线的灵活性需求。

5.1990年代至今:•进入90年代以后,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涌现出各种形态和功能的机器人,包括平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

•机器人的感知、导航和协作能力不断提升,使得机器人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执行任务。

•当今,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组装等。

总体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化的过程,经历了从简单任务执行到复杂任务处理、从硬连线控制到智能化控制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项目一工业机器人概述任务一导入●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目录学习目标知识准备任务实施主题讨论12学习目标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了解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特点知识目标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一、概述工业机器人是继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一代生产工具。

1954年,美国人George Devol首次申请了工业机器人专利,1956年。

他和Joseph Engelberger成立了Unimation公司,1959年,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

1961年Unimate机器人安装运行,这是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从那以后,人类进入了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时代。

工业机器人Unimate一、概述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全球各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逐步起动。

发展得最成功的是日本.成为长期领跑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市场的国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欧洲和北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期,研发能力与产业规模不断增强与扩大。

经过60年左右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导品牌,主要分为欧系与日系的格局。

一、概述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进一步增长,比2014年增加15%.共计253 748台,如图所示为2003~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

2013-2015全球机器人销量图一、概述全球75%的工业机器人被销往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德国五个国家,预计到2019年,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突破40万台,如图所示为2010~2014年全球五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销售量。

2010-2014年全球五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销售量一、概述在五个国家中,美国是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日本享有机器人王国美誉,韩国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最大(2015年为531台,世界平均水平为69台),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国,中国自2013年起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这些统计数值的不断跳跃变化,体现了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二、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述1. 美国尽管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在美国,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只有几所大学和少数公司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工作,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应用不是特别重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更加注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013年,美国提出了机器人发展路线图,计划攻克机器人的强适应性、可重构装配、仿人灵巧操作、自主导航、非结构化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

目前,美国军用无人机、宇宙探测器等尖端领域的机器人应用领先全球。

近年来,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开展智能机器人的研发。

二、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述2.日本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从美国Unimation公司引进机器人及技术,并于1968年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机器人。

1980年被称为日本机器人普及元年,由汽车业逐步扩大到其它制造业及非制造业。

2013年以前日本多年来保持着工业机器人产量、安装数量为世界第一的地位。

在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法那科、日本安川)中,日本占有两席。

日本生产的机器人主要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质量传感器等占据绝大部分的全球市场份额。

2015年1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提出了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世界第一机器人应用国家、迈向世界领先机器人新时代等三大战略目标。

目前,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及其主要零部件方面依然在全世界拥有遥遥领先的优势,继续保持机器人大国地位。

二、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述3.德国德国引进工业机器人的时间比英国和瑞典晚了五六年。

1971年,用于戴姆勒一奔驰汽车侧板加工的第一条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线在德国诞生,使用的也是美国Unimation公司的五轴机器人。

德国库卡公司在1973年研制开发了第一台库卡工业机器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推行了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为机器人打开了应用市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开始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

2013年,德国政府推行工业4.0战略,构建智能工厂,打造智能生产。

目前,德国机器人在人机交互、机器视觉、机器互联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二、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述4.韩国韩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政府的资助和引导下,由现代重工集团牵头,用10年时间形成了工业机器人体系。

2000年后,韩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第二轮高速增长期。

2001~2011年间,韩国机器人装机总量年均增速高达1 1.7%。

目前,韩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已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

2012年,韩国公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通过推动机器人与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将机器人打造成支柱性产业,计划到2022年实现机器人遍及社会各角落的愿景。

二、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述5. 中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并形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次高潮。

其后,由于市场需求等诸多原因,机器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经历了长期的停滞。

2010年以后,中国机器人装机容量逐年递增,开始面向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

2005~2014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9%。

目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仍然以组装为主,主要的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低端市场。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2020年建立完整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将机器人作为制造业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力争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

三、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分析1.应用驱动特征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均与其国内的汽车、电子等行业快速发展对高效率制造设备的需求密切相关。

2013-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各行业应用情况2015年全球汽车生产量情况三、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分析2. 政府产业政策具有决定性影响纵观各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历史,每个国家产业政策对本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美国、日本、英国的对比为例:美国是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但没有成为领袖,后起的日本却成为工业机器人王国,而老牌的工业强国英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鲜有人提起。

三、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分析3.发展模式与技术基础密切相关美国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发源地,技术力量雄厚,由于产业政策的原因而错失全面发展的机会,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

在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格局基本形成后,美国在擅长的信息网络、视觉、力觉等方面予以加强,逐渐占领了部分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并在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美国机器人商业评论公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50家机器人公司名单中,美国公司占有24席,包括3D Robotics、Aethon、亚马逊、谷歌、ASI、Carbon Robotics、CANVAS Technology等,这些公司在机器人创新技术研究方面具备全球影响力。

三、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分析日本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领先者,依托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推进的典范,各领域均有多家知名公司。

在整机方面,法那科从研发数控系统起家,其数控系统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

安川成立于1915年,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其伺服电机与变频器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松下以焊接机器人著称,川崎公司则在造船等行业应用表现突出。

在减速器方面,纳博特斯克在中重负荷机器人上的RV减速器市场占有率高达90%。

此外,哈默纳科、住友也是减速器的世界知名品牌。

三、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分析韩国从日本法那科引进技术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利用其在半导体、电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发展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并首先应用于本国的汽车与电子市场。

韩国的工业机器人由现代重工牵头进行研发,而三星公司则是一家大型跨国与跨界公司,因此目前在韩国出现了现代重工与三星双雄并进的独特现象。

德国的工业分工很细,制造业以严谨著称,赛威减速器、弗兰德减速器等都是世界知名的减速器品牌。

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的零部件大部分是外购的,公司专注于具体细分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及应用开发。

2015年,德国库卡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为全球市场排名第一。

三、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分析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较弱,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目前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由国外知名品牌垄断,国产机器人主要面向精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如码垛、搬运、上下料等。

中国未来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突破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可靠性较差的技术瓶颈。

如今,中国已有一批从事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集成服务的上市公司,如新松、新时达、博实、汇川、秦川、巨轮等。

三、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特点分析4.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2003-2013年工业机器人全球专利技术数量与来源国数据统计根据全球工业机器人2003~2013年专利分析的研究结果,各国技术创新主体最重视在所属地申请专利,工业机器人全球专利技术数量与来源国数据统计见表。

日本是世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第一来源国和第一技术输出国,其次是美国与德国,以上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工业机器人强国。

从专利申请的情况,可大致看出各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差距。

要保持技术与市场的领先,技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任务实施请同学们根据资料、视频内容填写相关工作页!主题讨论讨论问题◆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特点?小结自1961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应用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根据IFR的数据,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将从2014年底的1 480 800台增长至2018年底的2 327 000台,在2015年到2018年问达到年均12%的增长率。

总体而言,目前全球已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规模还不算很大,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中国而言,工业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正面临着极其残酷的全方位挑战。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